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嚴經》想陰魔境(3-9)
                     - 性化深空相


9、性化深空相:

(1). 經文: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入滅,研究化性,貪求深空。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終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空,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於大眾內,其形忽空,眾無所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或垂手足,作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此名日月,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千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2). 釋解: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

行者修證到心能圓定、發光時,再喜用心,讓不正當心生起,這次就是偏執空無。行者在受陰區宇間,種種感情領納作用已不犯,不受憂、喜、苦、樂,七情六慾之感情作用所左右,已經能虛而明照之,不讓它發作出來,感情雖然不發作,但覺知心還在,故能產生靈覺妙用來,能不隨諸境轉,能了知眾生一切感受,是謂「受陰虛妙」。

行者在受陰虛而能生妙用中,鑑照分明,能不遭客邪所加與的心慮,某些冤親債主、客邪、外在非人等不能放念頭來影響你,讓您生起煩惱法。它讓你煩惱,你卻能不煩惱,因你心清淨了,當然外來客邪,不再能左右你,所以能「不遭邪慮」。行者沒有妄念,遇種種因緣都能不相應,能這樣的話,圓滿的體性、清淨的空體就圓定發明了,面對諸境而能如如了。禪者能了知一切相,可以感知,知後能定,圓定發明在禪定中。

「三摩地中,心愛入滅,研究化性,貪求深空。」

行者在禪定中,盡做些有為法,心有所作意都能成就,學一切事亦都能成就。此在世間禪的四禪境時,即有此能力,禪宗行者中的開悟者更不用談,故六神通即在四禪境界中學而發起。但為求解脫,不能像上個魔相,三摩地中,心愛神通,一定要空掉一切業緣及心的行相,心住無為性。故行者若處四禪當時,常無事愛用其心意念,玩弄神通,就會壞事。常用「心」即玩弄浮想念,現為求解脫,故要捨一切念、一切法,學習以觀空智破一切相。

行者研究化性,得知心意念由無中生法,有法緣盡又滅,一切法生起虛幻不實,虛狂有生,不執還滅。修行者悟入心地後,業識熾然,若不解根脫黏,讓空性確實顯露出來,就是沒悟得真「空」。若悟得真空實性,自能解脫自在無礙,故悟得「空」是解脫的必然要件;但悟得空,有解脫、不黏的能力後,若一直執著空相,認為一切有相皆是虛幻不實,即會偏執於空,甚或進入斷滅相。故行者一入斷滅,則產生對空的偏執,無念為樂,即生貪求深空的毛病來。

修行當然要先證空相,我們常常畫一山形,一行者如果是初發心,修行時廣積福德,因緣俱足能得開悟,即是在山腳下往上爬!向上爬到最高點,即是悟到空。所謂悟到空,就是意念的認知以外,還要有實證的工夫。實證過程就是在爬坡的這一段,在這一段我們要用絕對的觀空智來斷一切業緣的牽扯。也就是說,你的感知、認知,不管是真的、假的,都要把它看成是空,是不真實的,這樣你面對業力的牽扯才不會害怕,才不會擔心,當然這中間有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你如果面對冤親債主,你說:「這是真的,這是真的!他讓我生病、煩惱、心亂,……」,你天天以為真實的,這麼搞下去的話,沒完沒了,修行者就走不出來。

你明明知道有人在打你,你說「沒有!」打得很痛,你也說「沒有啊!」讓你心慌意亂,你也說「沒有,沒關係啊!」這樣凡所有相皆觀空的話,你的心麻痺了,對一切法的反應,不會那麼敏感。所以一個打開心眼的人,對十方虛空的一切,我們說是有覺有知,但六根都具有六結使,「覺、空、滅」等三結使就是在修心,「動、靜、根」等三結使就在修色塵,所以色受的色這部分呢!就是在講眼、耳、鼻、舌、身等根發異能,對外境的執著慢慢不被轉的話,有一天能夠悟入空無,那就以空無的心,包括妄想、真知,都要以觀空智來完全否定掉。

此階段要多長?依人而論不一定,有的三、五年,有的一、二十年,看你業力重不重?業力重的人要修好久好久,才能走出來。開始時不是很順,慢慢的比較順心了。有那麼一天,自然就桶底脫落了,一切法黏不住你,那個體性本來的清淨自性突現,它不會煩惱,它不會掛礙,它不會高興,也不會不高興,反正就像沒有知覺一樣,所以有的人,回到最原始的那一點的時候,覺得什麼都沒有意思,不如入滅去,就這樣走啦!其實這個時候,就是慈悲心發起的時候。在慈悲心未起前,「我幹嘛?我在這裡做什麼?沒有意思啦!」,等到你覺得「我還有一個責任,要度化眾生,要為眾生而活,要對眾生起慈悲心」,這時,人生是有實際的意義的。

慈悲心起的話,你才有一股衝力說:「我一定要留下來,我不能這樣就走。這樣走,自己是自了漢,沒有為別人的苦難來分擔。」所以,在慈悲心升起以後,你就有一股力量,使你責無旁貸的留下來,不然在這邊,在別的國度一樣,在天上五淨居天也一樣,你自在的話,在人間還是一樣自在,行得自在,所以在絕對空,爬到最高究竟空的時候,究竟空就是相對的空,就是我心照樣有靈通靈覺,我心常與佛的法身相通。

修行者都有菩薩攝護,如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你喜歡念哪一尊佛、菩薩名號,只要專心念的話就能通達!雖然祂不一定馬上現在你面前,但祂會給你無畏施,讓你對一切境,一切煩惱、苦難,都不會害怕,例如:碰到障礙時,為什麼你的身體已經病得要死不活,但是心卻還很安祥;又如外在環境惡劣,明天就沒飯吃了,或明天已經是第五天沒飯吃,再不吃的話,就會餓死!但是你還是覺得無所謂,很安祥自在,明天!明天再看著辦嘛!喝喝水再熬一天嘛!就是不會很煩惱、著急!有時候,這個力量,都是諸佛菩薩給你的無畏施,攝受你去抵抗那種逆境。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

行者處想陰魔相中時,若不起心動念玩此心力,天魔找不到下手機會的。但因你貪執深空,才有機會讓魔來下手。魔即找一無知修行人來下手,飛出其魂魄精靈依附此人,此被魔附之人不學而能講經說佛法,然後前來迷惑你。當然魔不能直接依附於你,因為你色、受陰已經練得功夫不錯了,身體、心理可以自主了,不會直接受到魔擾,他只有假藉第三者來毀滅你。透過第三者,這個人當然不是隨便抓一個,這個人一定沒有正知見,不學正法的,又很喜歡說已修到佛的境界。魔很容易找到這種人以後,魔就飛精魄進到這第三者的心腹裡面;之後,這個魔著之人就無端會講經說法,因為他的心其實就是魔的心,魔的心就能夠控制其心及嘴巴。

「其人終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此行者始終不知道已經著魔了,因無警覺自己無修中也能講經說法,又有超能力,並不會懷疑自己是否出差錯了。因沒有魔著之警覺心,有此特殊能力,就自認為已證得無上涅槃,真是無知之見。

「涅槃」上次已說明過了,那我們常聽到「般涅槃」又是什麼意思?「般」梵語發音作「pari」,「般涅槃」即是「完全寂滅、無生」之義,具有八種意味,(1)常、(2)恆、(3)安、(4)清淨、(5)不老、(6)不死、(7)無垢、(8)快樂等八。各個宗派對「涅槃」的定義亦有所不同,《中論》裡以「實相」為涅槃,實相者即是非相,即是因緣所生法的空性。唯識宗稱有四種涅槃,(1)本來自性清淨涅槃、(2)有餘依涅槃、(3)無餘依涅槃、(4)無住處涅槃等四。上次已說明有餘依與無餘依涅槃,本來清淨涅槃從字義亦能知之,亦即性淨涅槃,一切事物之本來都是真如寂滅之理體,此是真如體性。那什麼叫做「無住涅槃」?即是依智慧遠離煩惱、所知二障,不住欲界生死、不住色界生死、不住無色界生死。而此處指無上涅槃者,是魔著之人無知的認知,若得涅槃者,應不會有如下諸多離譜的毀戒、犯戒行為。

「來彼求空,善男子處,敷座說法。」

此魔著之人在魔的驅使下,就來到這個偏執深空的男子地方,就敷座而說起法來,開始展現其魔力,就要顯示些神通來誘惑他了。一個追求空無知見的人,當然很喜歡空無相等定境,化一切為烏有相。魔即要化些空、無有相的神變、怪力亂神的事來誘惑他及其徒眾等。

「於大眾內,其形忽空,眾無所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

魔著之人因魔力使他能在大眾之中,突然間其形體忽然入空無相狀,使大眾不見其身體,此魔在顯示即有而空之境。又一會兒從虛空無相中,現示其身體,似從空無中蹦跳出來,此魔又在顯示即空而有之境界。像此種忽滅忽現,存沒好像非常自在無礙,真是應了妙有真空之意境。像這種修證若不是佛怎能辦到?使此偏執空相的人,及其徒眾們,大為嘆服。

「或現其身,洞如琉璃。或垂手足,作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

魔著之人依魔力故也能使其自體,像透明無礙的琉璃樣,能讓人透視其體而過。也能讓下垂的手或足,發出特殊的旃檀木香氣味道。旃檀者即檀香木,具有濃郁香氣,依顏色可分白、紫、赤檀等多種,也是雕佛像的上好木材。另魔著之人所有的大小便,有如厚厚的石蜜般,讓人嘗後真有甜蜜的感覺,此魔在顯示染而即淨,淨穢一如。石蜜者是又稱白雪糖、白糖,就是我們近代所謂的冰糖。

此魔著之人依魔的神力,在身、在四肢,甚至是糞尿排泄物等,均能化成不可思議的現象,促使貪求空者及其徒眾,深儀不已。此大概是佛吧!不然怎能深知化性,將實體化空外,由空中生有相;還能將軀體轉化成透析像,如透明玻璃。肢體生香氣,連大小便都能化成甘露樣的甜味來,這些應是證到佛境界的行者,才能有的現象罷!因而貪求空性之人及其徒眾們,真的信服於此魔著之人了。

「誹毀戒律,輕賤出家。」

當大眾信服後,師父所言都得聽從,且因魔力使然故,大眾並不生疑。故此魔著之人,依魔的意旨,開始教他們不必謹守戒律,甚至反過來說,守戒律是愚癡人的行為,修行是要求得自在解脫,怎能又受戒律來束縛?如此毀謗戒律,說守戒諸多不是之處。我們都知道戒律是規範身與心的指示燈,若無此目標燈塔,我們不知要走向何處去,也不知要怎樣來修行。其實,修行就是棄惡修善,包括行為與內心的妄執諸法都得去除,在未達有智慧能轉習氣前,未達清淨前,都得藉一法來規範身心,怎能捨棄戒律而修行呢?魔著之人還會說在家比較好,也不一定要出家修行。甚至於舉例某些出家人錯誤的行為,來輕蔑出家人,說出家人也不見得能修得好到那裡等等。

守戒律好修行,這是大家較能接受的共同思惟,但到底是出家修行好?還是在家修行好?很多未結婚無家累的同學,應是大好出家修行的材料,但她們都是到處搖晃,怎麼也不想出家。因緣有時很難講,也許他()要找一高僧大修為者才要追隨他出家,您選師父,師父也要選您的,您是什麼料子,也要自我稱量一下。佛法講的是緣份,跟誰有緣就依止誰,到底修行是靠自己的。

那已婚者若無掛礙的事更要出家,但要知道出家現比丘相是要做更大的利生事業,比丘僧是佛陀的化身,所做所為更要有佛陀的味道,若沉迷於名利,貪求供養,雖是現出家相但還是凡夫一個,有違出家之本意。

若俗緣未了,但內心能斷淫慾,滅貪、嗔、癡、慢、疑等諸心病,身雖未出家,其實心已出家,若因緣時節到來,也可出家現比丘相。上元下音老上師是一典型的居士身,但他從未結過婚,為奉養師母故,真不想出家,錯過時間後,也就以居士身弘法利生。後來聽說大陸高旻寺想要他到寺院出家,他還是沒答應。心中心法二祖王鑲陸上師亦是以居士身弘法利生,雖然也結過婚,但不礙他對佛法的修證與成就。故到底出家好還是在家好,一切都是因緣法,能出家當然很好,若也不能出家就多聚出家功德,有朝一日也有機緣出家的,出家是要有福報才能出家,故要多積福德才能如願。

「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復後身,及諸凡聖。」

此魔著之人依魔力故,常宣導無因果論,一死永滅,那有後身,也無聖可成,無凡留存,大大宣說斷滅之見。因體知深空者會產生無有之斷見,故常會落入斷見無因果之魔境裡。印度外道有七種斷滅之說,即謂:(1)四大、六入為父母所生身,是無常身,死後歸於斷滅。(2)生於欲界、(3)生於色界、(3)生於無色界、(4)生於空無邊處界、(5)生於識無邊處界、(6)生於無所有處界、(7)生於非想非非想處界等六處,則報盡之時,皆歸於斷滅。還有一種證至宿命通之外道或阿羅漢等,僅能見於八萬大劫內眾生因緣果報,在此八萬大劫之前與八萬大劫之後,均無所見其生,更無所見其未來果報之實情,此等眾生也會撥無因果論。

「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

既然獲得空寂,又是「一死永滅」,那怎不縱慾於一切不正當的欲望呢?此魔著之人因怕大眾說成佛的人,怎能有淫慾行為,故只得潛行貪欲之行。既得深空後,行者那有後生呢?那有凡、聖之別?此貪求空寂之人,因他看不到真空理,而被此魔著之人的無因果論所迷,受頑空、深空迷惑。魔就利用他這種錯誤的認知現象,因為不正常對空的認知,才會說那裡有因果輪迴的道理?沒有輪迴嗎?說沒有,那就為非作歹,殺人放火,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了。

如果你體驗了,確實有這個因果報應的話,你就會收斂,起碼不敢亂做!那在得到空寂以後呢,那空就空,本來就什麼都空了嗎?貪欲也應空才對呀,但是呢!魔就是要破壞你的德行,所以又讓你有個貪欲的心,所以「潛行貪欲」,讓他行貪欲的這個對象,同樣感染了「空心」,因有空心也不會有一種罪惡感,或者是不正當的一種懷疑心,心也都空了。

話說一個不好的人攝受於你,你就會有不好的感受。而一個清淨心的人,心空了以後,你在他的周圍之間,即能感受到心空那種安祥的境界。比如說,很多同學碰到障礙煩惱,打打電話、談一談情況,講什麼大道理也沒有,但是談完了心就安了,就舒服了。有的人心煩,跑到道場,常常參加法會,禮佛、拜佛,回來就心平了,這就是別人空寂的體,諸佛菩薩的空性,可以讓你的煩惱心靜止下來。

那你接觸到不好的,一樣!把一個修行不好的人,放到監獄裡面去的話,那些心都很不清淨,結果更糟糕。或把一個犯小錯的人,心還不錯的,放到監獄裡面去,那個環境不平靜的心,讓這個人也感染了。所以這個魔攝受你也是一樣,「受其欲者」照樣的「亦得空心」,心也空掉了,也沒有什麼真正的煩惱,只要是因為你把心控制了,心已經泯滅無覺了,所以變成「撥無因果」,生大邪見。永嘉大師也說:「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可不懼哉。」最後談到哪一類的魔在作怪呢?

「此名日月,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千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日月薄蝕現象雖是宇宙一種現象,但卻會導致災難,故《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提及七難時,第五難就是「日月薄蝕難」。《指掌疏》說黑氣相迫曰薄,蔽其精耀曰蝕,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日月交食。我們知道日為陽精,月有陰精,各有其光華,遍照宇宙十方界,若當薄蝕之際,光華已無或偏失,此不正當之氣散入些礦物草木類如金玉芝草,或散入些動物類如麟鳳龜鶴等,而此類有情、無情類眾生經千萬年後,不死而能化為精靈,出生在世間,年代久遠,老來成魔,此等魔出來擾亂修行人。

日月各有陽陰氣,如果交錯,或者是日月交蝕,日、月、地球三個星球中間排成一行時,即會出現日月交食現象。現在科學比較發達,大家見怪不怪!在以前就不是這樣,如果日月交食,太陽被月亮遮住了,我們看到太陽一片黑暗,看不到時,以為太陽被吃掉了,所以在座的年紀比較大的同學,過去遇到日蝕時,大家拿著臉盆不停的敲打,叫天狗把太陽吐出來。以前孩童時代都有這個經驗,那是無知。現在科學發達,知道原來是三個星球之間的交錯複雜所現成的這些現象。但此等日月交食時,所發出的偏廢之氣是不好的,會滋潤一些金玉或者靈芝草木之類的,還有麟鳳烏龜、鶴等,這一類的動物,跟前面的金屬草木,透過日月精華偏廢之氣,經過千萬年以後化成靈,這個靈不死,動物不死的話變成物仙、獸精,金石草木不死的話也可以化成一種氣,形成一種礦、植物類物仙精靈。我們常常看《聊齋誌異》聊些怪力亂神的故事,所講的那種怪力亂神的事,不能說沒有。樹有樹神,礦有礦精等。談到樹神,若守出家比丘具足戒,就不能隨便小便,看到一棵樹在這裡,就朝著樹木去小便,那樹都有樹神,是不禮貌的行為。石頭也有神,金玉、石頭都有它的靈氣,久了的話,都會變成鬼神之類的靈氣。

所以你念誦《華嚴經》時,所有的山海河風神、礦神、樹神等,都是守在這部經的前頭,你要看《華嚴經》還不簡單呢!每一次《華嚴經》拿起來,就是從第一頁、第二頁誦起,它就山神、海神、風神、河神、......,念了七、八頁,怎麼還在這些神裡頭呢?累了,累了!闔起經書來不看了!你熬不過這一關,你沒有福德看得下這部經的。下一次再過幾個月,你拿起經本來,又是山神、河神、樹神、什麼神,看了好幾頁,還沒有到正文,看不下去,又蓋起經本。這些神在守護著這部經,你要看這一部經,還很難呢!你看了才知道,我們凡世間確實什麼神都有!

「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

這些攝食日月薄蝕偏廢精氣的東西,經過千萬年以後成靈,出生到人間來,老來以後成魔,惱亂被他飛精依附的這個人,然後透過他去害喜歡深空的這個人。當這些人德性有損,戒律壞得差不多了,並做些傷天害理的事後,違犯王法戒規。老魔玩得差不多了,覺得不好玩時,此魔即抽出精魄,去其人之身體。因這些人造做無量違法事,當然要被追究判刑。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你們應該先警覺會有這種現象,不要在這裡面攪和,才能不入輪迴裡面,如果你迷惑不能自知的話,會墮入無間地獄,因為你迷失自己以外,還帶很多的徒眾迷失,散播不正當的修行言論,要入無間地獄的。

所以什麼事情悟到空理就好!不要去深深的研究這個空,研究得太過分的話,就會出漏洞。所以不出招是江湖的無上心法,走江湖俠客的劍術,最高招的就是無招之招,只要你一有招就有漏洞,所以最好不要出手。念了半天就是這麼一句話,不要亂動心,不要想想這個,想想那個,你一想的話,人家就會看到破綻了,這個人有那一點看不開,他就有下手的機會。

( 88 年 5 月 30 日 講於 法爾 )


[ 《楞嚴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