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嚴經》
            --想陰區宇及破想陰境界


經文:

(一)、處想陰境界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

(二)、想陰區宇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語,此則名為,想陰區宇。」

(三)、破想陰境界

「若動念盡,浮想銷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盡。是人則能,超越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二、 略解:

()、處想陰境界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受陰盡者,雖未漏盡。」

行者在色、受等魔境中,在勤修正定後,心已能超越色根所誘發起的光怪陸離事,感情領納作用也能趨歸於平淡,已能不隨順逆諸境起憂喜苦樂等覺受。此時行者破滅諸受陰魔境,銷盡見惑,是謂受陰盡者。而受陰等魔境能除,但思惑未滅,此境界行者因還沒將想陰煩惱滅去,根本業識習氣等漏未盡,行陰、識陰區宇也未破,故無有漏盡可說,更未成為聖人。此時行者已滅分別我執,而末那識尚會執取阿賴耶識相分為自我,俱生我執也未滅,故煩惱猶存。

「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

雖然如此,修至此境界行者,其佛心已可離此色身形體,並他往無礙,有如鳥能出離其牢籠,所向無礙而自在,故至此境界行者已能有所成就。此時行者已具有一種能力,因為你現在心已不受情見影響,較能住清淨中,眾生的心意念你可以清楚的去感受到,一個人不胡思亂想時心就很清靜,而且色身已經開一個洞與十方虛空一體了,故能成就一些佛事。此時其行者佛心已可離形,有如鳥能出牢籠,所作似能有所成就。

「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

從開始修行的凡夫身,到破色身後的入地菩薩位階,行者若能至此境界,則可謂已由世間凡夫身,一躍而登履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菩薩地)、十金剛地(如來地)等六十聖位之行列中的菩薩果位階。從初發心為十信位行者,再經十住、十行、十迴向後,加修四加行(暖、頂、忍、世第一)等法而破色身(開悟)入菩薩位階,此需時約一大阿僧祇劫。至修至菩薩八地(不動地)證得無漏,又是需時另一大阿僧祇劫,而後經法雲地進入金剛如來十地,而至金剛十地為毗盧遮那智海藏地,是為果地佛。

「得意生身,隨往無礙。」

此時入地菩薩因色身已破,且受陰盡了,故眾生的起心動念你很容易接收到,眾生心意念此菩薩時,此菩薩會於不知不覺中相應而生起「意生身」,隨眾生起念處他往而無礙。當然「意生身」生起,有分主動與被動的念起而化生,主觀意念要去,當然也可以去,被動的念感應也可以去。主動意生身起時,古僧大德均會化成佛像而他往,不讓眾生知道是誰,故眾生會以為是佛來幫助他。而外道行者有此能力,恐人不知他是誰,總是以自身相示,以爭取名聞利養。

這能被動感應眾生念而起的「意生身」,在凡夫位就是果報牽扯的因緣,眾生無明相應而去受生應緣。菩薩雖已能滅受陰諸境,但難免還是受感召,因五蘊未全滅的緣故。我們有同學知道自心出離後,其人就顯得遲滯不靈活,也不知自心跑到那裡去,只知道是出去了。所以証到受陰盡時,應該有這個能力生起「意生身」,但為什麼自己不能知道其真實?因想陰妄執習氣未滅,故不能控制,也不知道。

()、想陰區宇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

惟行者本身卻無所覺知,有如行者本人在熟睡中作囈語一樣,所作寱言自己並不能分辨覺知。受陰盡者,到這個層次時,已經有這個「意生身」起隨往無礙的功夫,但你尚不知道,還不能明明了了。如果你不胡思亂想,你就有能力去感受這個境界,但因為還有胡思亂想,所以沒辦法感受到,那就是「想陰區宇」。此種情況就像你在睡覺時講夢話一樣,你自己本身不知道自己講的夢話是什麼。

「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語。」

行者意生身起而他往時無所知,就像深睡時行者雖作囈語,但所說之言語,其音其韻,卻甚為清晰,且有條不紊,可令在旁未入眠者,皆悟其所說。行者夢語能令旁邊沒睡的人聽得清楚,知道你在說什麼。也就是說,你還會胡思亂想,因之你不知道你有這個能力,對一些因緣,對一些感召的反應自心照樣做了,但是你自己卻不知道,因為你胡思亂想的心還很重,沒辦法真正體會到你真正有的功夫。誠實而言,行者起心動念皆已有所成就,但因被自己想陰魔境種種妄想、煩惱所困而不自覺知。

「此則名為,想陰區宇。」

這是一種想陰的限制,不能徹底了解有個「意生身」,可以隨緣出離色身,隨往無礙,如果慢慢的修,想陰的毛病沒了,就能慢慢斷想陰區宇。

 

()、破想陰境界

「若動念盡,浮想銷除。」

如果胡思亂想,起心動念很隨意,這種毛病不控制,想陰就不能滅。我們講動、靜、根、覺、空、滅六結使,那個「覺」不那麼敏感時,就有點空的樣子。所以,接下來談到「頑空」,就是証到空,卻一直執著空的現象,就會變成頑空,甚至撥無因果。而覺知不那麼敏感,受陰感情作用控制的時候,第八阿賴耶識浮根塵境一直現出來,七識還執持種子緣以為真,胡思亂想的心沒有靜下來,所以要再用功,要控制自己,控制靈知靈覺的心不要攀緣,然後浮想銷除,袪除掉法塵所現起的影像,對今天、昨天所發生的事不會在意,也不會那麼敏感去想。

但是,有時候的靈知靈覺超時空,你可以感受到一些因緣,感受到時你卻放不開,故會胡思亂想。這樣下去,靈覺妙明的心本來俱足,在去掉了法塵干擾的時候,就不受它影響。因為你無數劫來薰習的污垢,能夠把它去除,所以你的覺明心清淨,妙明本來真心回到本來的樣子,你就有一種神通力會發生,什麼神通力呢?此神通力在心垢滅除後才會顯。

「於覺明心,如去塵垢。」

若行者緣諸外塵境或內妄想,而意根體性如如不動,攀緣之心已淨盡,且阿賴耶識諸業種子,所映照之浮動妄想亦能銷除時,對於本覺妙明真心而言,無始劫來被污染之塵垢似已去除淨盡,此時就有下列的神通力。

「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盡。」

譬如此類眾生由何類來,死後往生何類。對此類眾生之生命首尾,已能給予圓明察照,行者至此境界,是謂想陰盡者。

釋迦牟尼佛對有情、無情十二類眾生的因因果果都很清楚。而你修到想陰快滅時,胡思亂想的心不起,就可以觀照一類(一倫)眾生的生死,首尾圓照。此眾生如何來受生,死了要到那裡去。因果嗎?修証到想陰盡的行者,應該有這個能力,很圓滿的鑑照因果,下一生要到哪裡去。所以當心靜下來,可體知這人死時應該往生天上,那個人死時往生地獄,或那個人死是往生哪裡。

以前有個公案說,有個名耆婆者,善知眾生死亡後去哪裡;他不用這種自心去想,是拿死者骷髏頭一敲,就知道這死者往生哪裡。世尊就要考他,他敲敲骷髏頭後說:這人往生天上,又敲另一個說:這人往生畜生類,敲來敲去,敲到最後,敲到一位不知去往生哪裡?世尊說:「這個去那裡?」耆婆說不出來。此不知生處者是一聖人,這聖人是不生不滅,因心解脫,不受業力牽扯,他就不落於六道中,沒辦法看他往生哪裡。

所以想陰是很粗,有胡思亂想的心,不像行陰那麼微細,想陰若不盡的話,起心動念是第七意識的妄想。「若動念盡」,動念是很強的,是第六意識粗的念頭,譬如:「我喜歡,我不喜歡,我要幹什麼?」等主觀意念很強,你控制好後,才能再控制第七意識去抓第八意識的法塵所生的妄想境。

第七識開始胡思亂想時,第八意識本來就有覺知,它是有鑑照的功用,它不會去想,只會現那個塵境。而第七意識的見分看到八識的有相,它自己顯現出七識的相分,就開始胡思亂想,第一念照明八識法塵,接著有第二念、第三念、..,無數念升起。這些浮想毛病都給你控制以後,你的妙覺明心生起,所有的塵、所有的垢都將化滅。塵是對法塵來講,垢是對你的習氣來講,這些都去掉了,你的鏡子(心鏡)應該都清淨,所以能夠觀眾生的生死輪迴因緣。能証到了知一個人的一世因果,就叫做想陰盡的境界。

「是人則能,超越煩惱濁。」

受陰是看到外境,產生你的憂、喜、苦、樂覺受心,或自己煩惱,這些被你控制了後,還有化塵境要去除。受陰可以說是對外所見所聞,引起你的個性、習氣相應;回過來,想陰是指內心的毛病,出自於潛在留下來的影像,是阿賴耶識的化塵,或者是自己的起心動念,這些都滅的話,此行者就可以超越煩惱濁,對順逆境已不再煩惱。色陰滅,破了劫濁;受陰破,超越見濁了;而想陰破,煩惱濁也超越了。為什麼當初還在修想陰區宇的時候,不能斷盡煩惱?

「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若仔細觀察想陰區宇所發生之原由,當發覺行者常以第八意識所映照而起之浮想變通(融通),做為「想當然耳」之執著妄想,以為其作用之根本。行者入想陰魔境會有思惑不去、煩惱不滅的現象。融通就是把你阿賴耶識的東西,能夠全部通達,打通以後就很容易去想,你看到阿賴耶識的化塵,生生滅滅、起起伏伏,若能圓融通達地看到它,不管是過去的念,過去的影像,你都能夠完完全全的鑑照,這時候你不能夠清楚的控制這些,就沒辦法「一倫生死,首尾圓照」,是因為你的動念,浮想太多。能通達阿賴耶識的法塵,也能了知你習氣毛病的污垢,這是通達後起妄想;因此通達後的妄想,是你想陰沒辦法突破的根本原因。

現在把色、受、想等三的迷失原由,分三段來看的話,色陰是堅固的妄想,深根蒂固的妄想,第七識執第八識,非常地著迷,以為裡面有個我,起心動念都是我,有我執、法執。受陰是虛明妄想,第八識真的融會貫通,打通了以後,有時候會有「想當然耳」的一種想法順其本性而出的妄想,而你卻很相信這事情就是這樣,潛意識告訴自己錯不了,所以造成很多的錯誤妄想。這融通的妄想,你不執著倒無所謂,阿賴耶識感知眾生的心,他們對你的心態,對你怎麼樣,有時你直覺感知那個樣子,不管對不對,你都不要去執著。

譬如說你被罵,你直覺他不喜歡我,你沒辦法去觀看,罵你背後主要的作用是要你改進,要你得到什麼好處,你卻執著表面的現象起妄想,最直接了當,你看不到背後的因緣。諸如此類,你對一些比較起心動念,對第八識的法塵比較會執著動念,不管怎樣動念就是污垢,浮想是第八識的法塵境誘導的,這個要連貫一起都是融通妄想的一種習氣,如果滅了,初步想陰盡的功夫就現了。  所以喜歡推理胡思亂想的人,就沒辦法清淨自心,沒辦法用你靈知靈覺的心去感受,自心發揮不了功用。

以上就是想陰區宇要修証及想陰滅修證到的功夫,下面要講的是從迷糊妄想所可能碰到的魔境,一直到妙覺明心証到本來的樣子後,才能超越想陰魔境。色、受陰滅的行者已能不被一般的魔擾,但行者若有胡思亂用心的習氣,魔會透過第三者顯現一些「用心超能」之境界,使你相信他是菩薩、是佛而誤信從他,到最後行者還是迷失掉了。故大家還是要盡量避免十種想陰的魔相,以免受魔擾而迷惑不知,墮入無間地獄。

( 88 4 18 日 講於 法爾)


[ 《楞嚴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