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受陰魔境(2-10)
- 狂行婬欲相
10、狂行婬欲相:
(1). 經文: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無限愛生。愛極發狂,便為貪欲。此名定境,安順入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說欲,為菩提道。化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婬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於末世中,攝其凡愚,其數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滿千萬。魔心生厭,離其身體。威德即無,陷於王難。疑誤眾生,入無間地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2). 釋解:
受陰魔相,都是在講感情的領納作用,你要如何超越第一階段的色陰魔相,五根所起異能,可看到、可聽到、…,這些都是在初開悟時候所現。開悟以後,第一個碰到的就是感情領納的作用,慈悲心起,看到眾生淪墬到那麼卑下,可能會哭哭啼啼,到最後的互相行婬,這是最大的魔難與敗筆。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
在真正禪修中,或在你起居生活,待人接物之間修習禪定中,色陰的種種魔相慢慢地控制、超越了。色陰上諸魔相,世尊告訴你說是善境界,但不要執著。不執著這善境界,一執著時,唉!我怎麼可以看、怎麼可以聽另世界的聲音?我怎麼可以聞到另一個沒有香味的香味、沒有臭味的臭味?我身體怎麼可以感覺眾生的存在?這些魔相不要執著,即是謂善境界。這些色陰魔境都突破了以後,才有機會開悟,開悟後接著就會進入感情領納作用的階段。
我們為什麼會去造業?最主要就是有感情作用,我看了你不舒服,手槍拿起就「碰」一下!警察問為什麼,他說:「不爽!他看我一眼。」看一眼有甚麼關係呢?不爽就打人家,這就是感情作用在做祟。你悟進去心以後,感情是很敏感,別人的心你都可以讀到,不要說用眼睛看,心也可以感覺他對你有成見、有愛見。對你有成見,你要修整你自己,不是叫別人不要對你有成見。有天你感覺:我修得順、逆境對我都無所謂,那時你再反過來看他,其實他對你也沒這麼樣壞。這是相對的,所以我們常常講,修行人就像一面鏡子,他有甚麼相,你就現什麼相;反之,你現什麼相,對方他也就現甚麼相。你現甚麼相,你不要執著,以後講「辨認自性」,就在學習如何去發掘自性,不去與你的習氣相應,你如果能夠悟到這樣的話,自性現一切境不執著,就不會去造業。
當然每個過程修起來都差不多,但時候到了才能這麼自在,現在還不能自在。色陰銷後,受陰我要知道得清清楚楚,我做不到沒關係,我要清清楚楚。也就是說,色根的魔相都滅了、超越了,但是我反過來,對我內心的憂喜苦樂、七情六欲這些感受,我雖然還沒有清淨,因為我還在修,但是我一定要知道它起什麼相,如此就是清清楚楚。
這個人講這一句話,我聽了不爽,心裡就有一個不甘願的心一直冒起來。我發覺了,「唉!你為什麼還有個不甘願的心?」看著它,它就消、消、消沉下去了。你起碼知道:我還有個要面子的心,我還有一種不以為然的心存在,因此才有反應。以後再修、再修,修了幾個月、幾年以後,同樣的事情、同樣的話語,加諸在我身上的話,會像一灘死水一樣,漣漪都不會起,這樣就做到了心淨,受陰超越了。現在我還做不到,做不到就要明白,修就是在這個階段修,要看清楚受陰反應的現象。
菩提有沒有好處?你有菩提才能看你自己心的反應,但不要去執著些光怪陸離的諸多現象,這些對修行都是次要的。你的心對一切境的反應,一定要控制得清清楚楚,做不到!做不到沒關係!我要警覺,有警覺就好辦了!就怕不警覺,讓它一直發展下去的話,還不是跟一般人一樣,所以要做到受陰明白。
「味其虛明,深入心骨。」
禪修中所現的禪味出現虛凝清明的自性,且性深入我們的心,又深入骨髓裡面去。如果虛凝清明的自性走錯路徑,走到心坎、走到骨髓裡面去的話,因為入心,這個人就比較有執愛的感情作用;因為氣旺而較易入骨,所以會誘起淫慾心比較強的毛病。
「其心忽有,無限愛心。愛極發狂,便為貪欲。」
因禪味入心骨中,受陰又失覺控,深執一切世間美好物相,包括珠寶、莊嚴佛相、漂亮、美麗的異性等,都不禁意地升起愛意、仰慕、愛欲的心。待虛明的自性誤入心骨時,升起無限愛心時,又失警覺性,讓它繼續發展下去的話,就會因愛極而發狂熱心態,一失常態就現貪欲之情見。
有時候,我們看電視連續劇、武俠劇,描述這些情節倒很透徹;但是我們在受陰這種境界的時候,對覺受是要非常靈敏的,你稍微動心就要警覺不對,「執杖牧牛」就是在牧這個“心魔”。不管對方長得英俊、瀟灑,或者美麗絕倫,我們看可以看,但不能起心動念,如果你一警覺,馬上要攝受回來,調服你的心,不要讓它繼續發作下去。你修到這個境界,遇此情形還讓它繼續發作下去,就會有貪欲心念。開悟的人色身氣很旺,很容易入心髓中,但沒有氣是成不了佛道的。
南老師講的,世上最偉大的氣功師是釋迦牟尼佛。經脈都通暢了,才是開悟的現象,只是世尊他開悟就是證悟了,但我們沒有,縱是開悟還是要學習袪除微習,因還沒有到證悟的階段。世尊他未開悟之前就有五神通了,在雪山六年一天吃一
麻麥,那時候他的法相都是皮包骨、經筋暴露,如此一定神通都有,只是還沒有證到漏盡。他知道路不對,所以又走回頭。走回頭用智慧修,經開悟的話,整個身體氣機一定會通的,因要打開黑漆桶故。我們說有氣是來幫助修心的,不要搞錯專門以練氣為主,不要像外面的氣功師,天天在搞氣功,像是:我可以被打,我可以讓汽車壓過去,都沒關係。到一個層次以後,就要講「心」,不要再講「氣」,但是也不因為說佛教(尤其是禪宗),不去講這個「氣」,就沒有「氣」。沒有「氣」怎麼開悟?大慧杲禪師也是一樣,他也是大氣功師,他修到一個心七上八下,要上不上、要下不下來的時候,是誰讓他這樣?如果沒有氣卡在那裡,會這樣嗎?因為你不懂,所以看表面文字,看不出來,他卡在那裡幹什麼?好像咬鐵橛一樣,這不是他願意的。就是一團氣卡在那裡,要上不上、要下不下來,一嗝過去就好了,一嗝過去就悟了。氣通了,窠臼就打開了,打開光明就現了,這些氣的現象還是次要的,最主要的,還是要回歸基本面—修心,我們修行最主要是在修心。
回過來我們修行的基本面,就是要控制我們的心。「氣」變得次要了,雖是次要,但不能讓它傷害我的身,因為要藉氣練心。練心之間,如何把氣導順,那是到最後應該要做的事情。很多人去參加禪七,或四十九天的佛七,等到他整個氣機發動的時候,有的人不知道怎麼去化解,你請問主七的人,他也不知道,他只得說:「你出去休息!」;其實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氣與心是有相關、連帶的,如何化解也要多聽多學。
這裡講的心與氣「深入心骨」裡面的時候,你感情很容易被激動,為什麼?一個人的氣如果充滿整個身體時,感情就會很敏感而且脆弱,很脆弱時看到一個美妙的東西,就易產生「愛」的心。你心愈敏感愈是修心的時候,當然此時在修行上更好修,為什麼?因為動不動就會疑神疑鬼,真妄難分。
我以前常常畫二條鐵軌—從基隆到高雄,一樣都是平行的,差不了一公分,我們用眼睛看都很直,倘若不直,火車就要出軌了。我們要管自心也要像這樣,不能讓自心習氣出軌。但是你這個氣壓到腦筋裡面去,心是愈敏感的時候,你就不像一般人的那種感受而已,中陰身的敏感度是我們理性時的九倍多,那九倍多的敏感對好的事物,愛心就會起來,對不好的事物,厭惡的心也很容易發作,就是因為太容易愛、太容易恨,所以你要好好管住這個心,不要讓它出差錯,這就是真正在修行的時候。
如果因為你很遲鈍,別人的心態你也讀不出來,這在修甚麼?其實他心裡恨你恨得牙癢癢的,你也不知道,這是怎麼修的?當你知道了他的心對你不好,你就要修你的心,使自心不要在意,不是要來改變他的心意。不要在意,就是心攝入空了;攝入空,你心就沒有反應了,再也不起不舒服的反應,也沒事了。所以,我們常常講,不要要求外境轉,而是要轉你的心去面對外境;不要叫別人不要講話,要面對別人吵吵鬧鬧的講話聲音,坦然的去承受,這樣你就自在了,這就是古德長講的:「萬境本閒,庸人自擾之。」所以,修行不要去要求別人改,別人給你製造逆境,這是扮黑臉,扮黑臉的人很辛苦,得不到好處,還常常被人見怪;哪一個人不想當白臉、講好聽話,講好聽的話給人舒服,罵人的給人討厭。如果真正修行的話,面對扮黑臉的人,你說是魔鬼,是不好,有時候你很冤枉他,如果沒有這些魔鬼,你會成就嗎?每個人都很喜歡做佛,看起來那麼莊嚴,讓人由心地裡升起仰慕的心,你看,我們的佛像,對你笑、對我笑,哪一個不喜歡這樣?但是那些魔也很辛苦,他找你的缺失、缺點,然後整你,整、整,整到最後,他怎麼弄,你都無所謂,他搞了半天,作弄了半天,最後你成就了,他可能也沒有一點成就感,當初還要被你怨恨。
所以,有時祖師大德也講,最壓迫你、最欺負你的人,突然間,有一天,你覺悟了,你會說:啊!我應該感謝他,如果沒有他,我怎麼可能成就?我要把所有修行功德迴向給他。真有這麼一天的話,你是悟了!你真的是長大了!你要感謝這些人,確實也是這樣。
這裡講的,是在敏感之間,愛恨非常的容易發作,所以「愛極發狂」,你不能節制的話,「便為貪欲」。這貪慾在我們修行過程是最危險的,僅止於夫妻,那也沒話講,習氣未斷就是這樣子。如果沒有一種道德觀念,沒有貪、嗔、癡、殺、盜、淫、妄戒律牽制你的話,那你這個人等於是魔一個,會隨便亂搞的。而且像上面說的,如果說你還有點靈異能力的話,你的徒眾給你說得一愣一愣的,很崇拜你,你要怎樣,他們只有說「是」的份。
修大乘佛法離不開氣機,氣機旺要對淫慾心特別控制,最好能出家修行,出家修行,根本從心地裡把淫慾心拿掉,那是最確實的做法。不管氣旺不旺、吃得好不好,都沒有淫慾心,這才真是斷淫慾心。我們說「飽暖思淫欲」,心不淨的人會有這樣的毛病,吃得太好,身體裡合成的性荷爾蒙就多,荷爾蒙就會催動我們基本的淫欲習氣。還不止這樣,周圍之間還有一些無形眾生仰慕你的,圍在你周旁,你又搞不清楚了,他的心影響你的心,你的心就會勾動淫欲心,就有行淫的欲望。修行人不要光看人和人的層次這種表面的現象,你還要用你的心,去感知周圍之間的無形眾生心,講起來是很可怕的。所以不管怎麼樣,不能有所差錯,這淫欲心的魔境是擺在最後一項講,這種魔相叫甚麼?
「此名定境,安順入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
在定境之間你的氣機進到你的心髓裡面去,就會產生愛欲的心念,對種種塵慾會生起,但是你沒有智慧去把持自己。例如當誘發淫慾心念時,你無智慧自己把持得住,也沒有智慧去轉此境界。有智慧者要如何做?當淫念起時,不能隨淫念去發作,而要迴光返照那能知此淫慾念的真心,如此一做,主客立分,你當然就可輕易地與無煩惱的真心處在同一邊,靜靜地觀看那淫慾心,而此淫心自然也會逐漸消失不見。
通常我們修行到這種境地、狀況,起心動念都要如執杖牧牛,它起一個念你就要警覺。有些人讓自心常常亂跑,跑去某甲那邊看看。所謂「跑」就是想想某甲、想想某乙。你要做到這個心要想到誰的時候,就馬上要警覺了,我為什麼要這麼來想,這麼想就是去干擾別人。你若一想某甲,過了一分鐘,電話鈴響了,拿起來聽筒,「哦!我一想到你,你就打電話來。」你不想他,他怎麼會打電話來,就是因為你想他,他感應了,所以他也想起你,就打電話來了。修行要特別小心,連這個都控制不了的話,你中陰身的時候,怎麼去斷那個因果業緣的牽扯?那個眾生到哪一道都不知道,但跟你有緣的就牽扯上了,畜牲道也好,人道也好,當然,地獄道也有可能,只要你造業的業力在牽扯,你不能否認你造的因緣中,也有很多都是墮落到地獄道的。
所以處在這受陰魔相間,要好好執杖牧牛,祖師大德就在這個時候,管住這個心,只要有起心動念就要警覺,不管是善念、惡念,不管是幹甚麼的念,都不要讓它亂動,這就叫做「有智慧自持」。如果「無慧自持」的話,在定境之間,氣機進入心骨,誘發出對某種善境界或是甚麼產生愛心的時候,會誤入諸欲—色聲香味觸等諸欲。當面對這些塵境,你喜歡好看的,喜歡好聽的音樂也一樣,有時,某些修行人都還喜歡搞些唱誦,這也是一種習氣;既然修行,有時候聽歸聽,不會去動感情說:我喜歡這個音樂,我不喜歡那個音樂。你還喜歡那聽起來好像天樂一樣,這麼美妙,而且執著不放,這就著欲了。
色聲香味觸這五種塵境的欲,都不要去執著。每個人開始很喜歡看佛像,一看!心地實在太喜歡了,又莊嚴又祥和甚麼的,尤其看到雕刻得非常好的佛像,心地裡面都有一種非常喜歡的覺受,到現在還是一樣,要刻佛像一定要找莊嚴、漂亮的,這也是一種習氣,這種愛心還沒有辦法平淡。但是這個還是好現象,如果你讓它發展下去,看喜歡看的女孩子、喜歡看的男生,且讓它一發不可收拾,這就不好了。不要動那愛欲的心,一動就煩惱了、麻煩了,如果你懂得這樣,就是有智慧,也就可以自持不誤。
「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證得禪味入心骨中,得無上順境的心,但確還沒證得甚麼解脫知見,都還沒有成就解脫知見,所以還沒有證到甚麼果位。縱有定境順心,並非時時處處面對順逆都能無礙,故無解脫可言,也沒諸佛、菩薩的神通力,(佛已得三明、六通,三身、四智等佛智),怎有證得聖人的果位?如至此境界的行者,有這種認知時,就不會出差錯。
「若作聖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
如果你沒有警覺受陰的覺受出了偏差,認為上面這些執取諸欲,是很自然的證聖事,誤認為這是正常的、沒有毛病的,且說自己已證得聖人之果位。這樣發展下去,失於覺受的控制,就會有一欲魔進到你的心腑裡面去,廣行諸欲,最後迷失而專重淫慾。
「一向說欲,為菩提道。化諸白衣,平等行欲。」
本來修法先要有突破色身,再進而悟空相,悟空的人怎麼說會有這個欲望呢?因當初行者悟空、執空,會落於謗無因果、毀戒之毛病,現在能從偏空處出來而再回有相的道路上,反入諸塵欲而不自覺知,說行淫也是一種突破心裡面的空執,也是一種菩提道,也是證入空有不二、諸法平等之體悟,這真是胡說八道的認知。且把他這些錯誤的理念推廣到一般的白衣大眾,對這些在家的行者、徒弟們,廣說諸法為空,諸有亦空,由是之故,放縱諸欲亦是菩提道的悟知;為平等諸法,眾生亦是平等,無有高下,可平等行諸欲,縱是淫慾亦是菩提。平等行淫,師父要徒弟的,徒弟要師兄姊的,反正大家平等!一味平等,沒有一個尊嚴,所以行欲無恥無礙。
「其行婬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於末世中,攝其凡愚,數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滿千萬。」
說行婬是真正護持佛法的兒子一樣的,有護持這個縱欲的弟子,才配稱為持法子。如果不這麼做,就代表你不是想成為護佛法之子—護持這個法的徒眾。因行者受慾鬼所制,鬼有鬼通,神亦有神力,在我們末法時期,攝受這些無智慧的凡夫大眾等,其數可達上百,乃至一百、二百、五百、六百,甚至於千千萬人等。
何謂末法時期?佛法分正、像、末法三期。正法時期是指佛滅後到五百年期間,因為這期間有實修實證的人很多,而且世尊所教的這些徒眾,因有修證,要傳這些正法給大眾都不會有偏差。佛滅後五百零一年至一千五百年間是像法時期,證悟的人是有但不多,且不能完全的把世尊的原意傳承、流傳下來,說法是有一點像又有一點不像,說不像又好像是佛法,說像也不是全這樣。世尊講的無上心法,到末法時期沒有幾個人清楚,所以佛滅後一千五百年至彌勒菩薩下生成佛間,都屬末法時期,這期間約5億多年,因彌勒菩薩現住兜率天內院中,其天壽有四千歲,換算然今時間約5億多年,壽盡才會下生凡間證悟成佛。
「魔心生厭,離其身體。威德即無,陷於王難。」
藉用魔力去攝受一些徒眾,然後亂搞一通後,玩得差不多了,把你的德行也敗壞得差不多了,反正就要被判刑了,判刑了魔就要抽腿了,不好玩了!這些行者依鬼神力攝其凡愚徒眾,使沒有智慧的人不知其行徑對錯,照其所教而去廣行淫慾。慾魔促使行者與其徒眾廣行淫慾後,久生厭煩,說你這修行人真無智慧,聽我的心意聽得死死地,有點厭倦了,不好完了,也破壞你的形象差不多了,就要離開你的身體心腑了。當然,因鬼神力抽腿,此行者再無威猛的氣勢可言,也無鬼力再去攝受其徒眾了,其道德更因廣行淫慾倍受外界人爭議,眾所皆知,德性也破產了。因無鬼神力加持,司法機關也可開始偵辦其不道德的行為,最後要走上法院被判徒刑而入獄中。
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世尊就預言了,末法時期魔難眾多。最近台灣出過三、四起這種例子,道業不秉,怪力亂神,有的神通廣大,有的騙財騙色,此等道場發展都特快,最後好像都被司法追查。有的因魔力使然,靈異多多。也有的有分身術?真是無奇不有。經云三地菩薩才有一個化身,三地菩薩是離垢以後的明地,心明才能起一個化身。看那些人大言不慚說有化身了,連悟了甚麼都不知,還會有分身化身?悟者就有正知正見,開悟的人就有菩提智慧,哪一個對?哪一個錯?悟的人心是通了,心通就跟諸佛的心會相通,與諸佛的心相通,隨時諸佛的語化、意化、身化都會有。不要講身化,佛不必來到你這裡,他只要用語化就可以教化你,因為你既然心通了,你煩惱心才起念,一個念頭就飄來了,「放下!」意念也好,用話語也好,隨時諸佛、菩薩都在教化你,你還會做錯事情嗎?一個真正開悟的人,都有諸佛菩薩在督導、護持你,因為你一起心動念,佛、菩薩都清清楚楚。不要說開悟的人,一個凡夫的起心動念,這些諸佛菩薩也都清清楚楚。因為你是悟了、心開了,所以諸佛菩薩的心很容易讓你瞭解,所以你一起心動念,諸佛菩薩的心馬上到—「噯!這是幹什麼?放下!」。剛開始悟的人是有素法身,但像小孩一樣,不清不楚,不能理解,佛、菩薩不得不教化他。沒有像世尊一開悟,十方世界都在他心中,智慧無量,甚麼都看得清清楚楚;一般人開悟而入登地菩薩境界時,都還要佛、菩薩來教導,故不會犯錯的,只有外道或著魔的人,才會行為違反戒律而還說自己已有成就。
三地菩薩如何才有化身?—初地歡喜地,心入登地值得歡喜,要修一大阿僧祇劫才能證得初地。二地菩薩是離垢地,把你貪瞋癡慢疑等等一切的毛病都斷盡,才能成為二地菩薩,二地菩薩就不得了了,心才能完全清淨,才能離諸垢。離垢地未到時,不管是好名、貪財、心不淨等都是毛病,你做得到清淨嗎?做到了,才是二地菩薩,做不到就是你心眼開也沒有用,有神通異能也沒用。三地菩薩心是發明了,故叫明地。心光明亮的人怎麼還會做錯事?到此心明的三地菩薩才有一個化身。那某某人的化身從何而來?是鬼神化的,魔都可化成佛的樣子,何況是化成一個某某人,故大家要有正知見,要注重其德性,以德性去觀他修得好不好,不要被一些鬼魅的異能所迷惑。
也有一種人雖魔入其心腑中,卻不被魔擾的。若你修行時嚴守戒律,雖然它進到你的心腹裡面去,但是你起心動念都能警覺,有心念偏差時馬上能管住心意,這樣當然不會去做壞事,也不會想要幹甚麼?你求名不想、發財也不想,要幹甚麼都不想,甚麼都不想,入空的話,魔怎會有機可乘?真修實證者客邪入其心腑,當能馬上知曉,從行為上守住,讓它知難而退,另外也可調理色身讓氣通,將它逼迫而出。
魔心生厭,離其身體,魔久入道人心後,「嗯!他這個傢伙怎麼這麼笨啊?不好玩!」不好玩,它就要走開了!如果你沒有智慧,它進到你心腑裡面去,給你打坐之間現一個異相、異能,你就說「哎!我有這個能力啊?!」第二天再來試試看,「噢!越來能力越大了,這個神通力真越來越大了!」其實它在製造給你這種引誘的事端,讓你有這種力量,到最後你迷失自己了。
人家修了多久,還要到深山裡面去苦修,然後才能有一通、二通,甚至於五通。你肉照吃,也不修行、不幹甚麼好事,就突然有這個能力,這個不得了了!修行要特別注意有異能,我們心所現的也好,生理、物理的現象所現的也好,你瞭解這些魔相是真正實修的人一定會碰到的,所以你要去認識它,認識它以後,再有其他的超能力,都要放棄、超越。色陰魔相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超越?為什麼要受陰盡?你不去執著那個根所產生那個異相的話,你才是超越它。不受我們這個肉身「根」的影響,直接要驅入我們的體性,如果你不過這一關的話,你說要明心、要見性,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個魔也會喜新厭舊的,這個人被玩得差不多了,心生厭惡感,就會離其身體,一離其身體的話,威德即無。有位先生因案入獄,他自稱有神通,有一天三、四個偵查員把他從監獄裡調出來,問他說:「你有神通,現給我們看看!」結果搞了半天,以前的神通力怎麼都沒有了?大概那個時候,那個魔已經走掉了。到底這些調查員、法官都有一種威武不屈的正氣,這些魔就怕了,都不敢附在他身上。搞了半天,最後他硬著頭皮說:「我沒有那個能力!」但釋放出去外面又有異能了!魔一撤退的話,威德即無,陷於王難,就受法律的制裁。
「疑誤眾生,入無間地獄。」
不管是你顯現超能力,然後慫動這些愚昧徒眾去行婬,搞得天翻地覆,自己害自己沒關係!你還害了一切跟你走的徒眾,使它們無正知見,懷疑佛法,當然要入無間地獄的。這受陰魔相中哪幾個入無間地獄?從第七個魔相起即入阿鼻地獄、無間地獄;其他前六個魔相只是失於正受,當從淪墬。第七個起只要疑誤眾生的,都得入無間地獄。第七個大我慢起相也不行,不禮塔廟,摧毀經像,也因此會入無間地獄。第八個無量輕安相,當無聞比丘誤眾生,也會進入無間地獄。第九個謗戒無因魔相,毀謗佛法、持戒,這個沒入無間地獄。第十個狂行婬欲魔相會進入無間地獄,因為疑害眾生太多了。
第九個為什麼沒入無間地獄?可能因為他修證到空,所以那個“因”暫時還成不了氣候,應該還會悟力能突破這個魔相;如果沒有突破的話,也很危險,雖然沒有說進到無間地獄,但也是很不好的下場。
要特別記得,假如你本身犯了“失於正受”的魔境也沒關係,就是淪墜後去輪迴,輪迴這一世,或者幾十世淪墬也沒關係,總是修行的善因還在,以後會再重現的,會再重新爬起來,會再繼續走下去。但是你疑誤眾生的話,一入無間地獄,那就很糟糕了!
古德云:「寧願百世不開悟,不可一世入魔道。」一入魔道的話,你要回到原來的起點,等到入無間地獄後的時間太長了!所以寧願慢一點開悟都沒關係,但不要去著魔,不要去走入魔道。
「失於正受,當從淪墬」。
上面所講的悟「有相」,本來是沒錯的,只要不認為證到聖人境界就好了。不然著諸欲後會失於正受,正確的感情作用證不到「捨受」這種功夫的話,就會淪墜。我們說憂喜苦樂捨這五受,在修行過程之間,苦樂(身)、憂喜(心)都一直在突破,最後要修證到捨受,如果證到「空有不二」,就要入中道了。
然而正受沒有得到,反而「當從淪墬」,會墮落了,所以在尚未證到「空有不二」的時候,就執著世間諸欲而不查,這樣就會失於正受,最後當從淪墬,還要入無間地獄的。
三、十種受陰魔相結語
「上述十種禪定中魔相,係受陰感覺作用,因行者用心太過,與受陰起交互作用,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或言已證聖位,其不成大妄語?願行者知之,並廣為宣揚以便自、他兩利。」
以上這十種禪定中的受陰魔相,是受陰感覺的作用而起,因為你太過用心,而不知道用智慧去觀它,與受陰起相互的作用。禪宗祖師大德的法很簡單,但是很銳利,「執杖牧牛」幾個字就這樣簡單,管你是起甚麼好念、壞念、甚麼念,反正我就好好看著你的心念,看你的心念還會錯嗎?這樣就不會著魔。
「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
你自已不會去推測、不會去想,這樣子對嗎?尤其是沒有看過《楞嚴經》的人,自己閉門造車,也沒有傳承的去修,很容易碰到這些魔境。在家居士太多了,且很多在家居士不去親近宣揚正法的出家人,或親近正法道場,又沒有這些概念,碰到這些魔相,都認為是一種神通異能,認為是一種自在,那就完了!
「逢此因緣,迷不自識。或言已證聖位,其不成大妄語?」
如果你不自識此魔境,或大言不慚的說已經證到聖位,那豈不成為「大妄語」?我們五戒裡有不殺、不盜、不婬、不妄、不飲酒,「不妄語」裡面有「大妄語」,大妄語就是未證說你證了,未得說你得了。
「願行者知之,並廣為宣揚以便自、他兩利。」
所以願修行的人廣為宣揚,以便自利、他利。這是《楞嚴經》一直在鼓勵大眾的。這些五十種陰魔,你自己看懂了以後,還要去廣為宣揚,讓修證到這個境界的人也知道這是過程中的一種現象,是沒有真的證到甚麼果位。你要證到聲聞緣覺也不簡單,那是自我的解脫,何況到現在連一點解脫的味道都還沒有看到,只有剛剛講的「空」的樣子有一點,但如果又沒有智慧的話,又迷糊了,也不好。廣為宣揚,自、他兩利,這是有關於色、受陰的魔相,現在講這些魔相就是讓你知道,每個人打坐到這個過程之間,或已經有這些現象的,是一個善境界,但不要執著,要超越、要突破。
這兩個魔境如能突破以後,不大容易再著魔,為什麼?你不執著這個怪力亂神的五根異能,也不執著這感情領納好壞心意念的話,再剩下來就是你的「想」陰、「行」陰、「識」陰魔相,這三種魔相都是自己在胡思亂想,那是自己觀念的錯誤而已,錯誤自己對自性的感知而已,沒甚麼大不了的事情!所以,往後都沒有甚麼淪墬不淪墬。到受陰魔境還會淪墬,突破這裡後,才有一點修行的底子在,再下去才可以修內心,內心修完不是就完了,還要修一些神通變化,就像大菩薩的那個樣子,來去十方國土自如,那才有一點真正要成佛的樣子,所以這個路是太長了。但是我們每一個人走到這裡,大家自我想一想,我以前大概都有這些魔相的樣子吧!但也不要太自我肯定,一點聖人的味道都還沒有,還沒有證聖,不要說我現在證聖了。
( 88 年 3 月 21 日 講於 法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