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嚴經》受陰魔境(2-6)
                     - 貪安喜樂相


6、貪安喜樂相:

(1). 經文: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處清淨中,心安穩後,忽然自有,無限喜生。心中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笑,於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謂已得,無礙解脫。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2). 釋解: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

貪安喜樂相,係未知方便法,讓心常偏執法喜而心動,胡思亂想起煩惱當然不好,心生歡喜背離體性空也不好。

修行者在禪修過程中,修到色陰魔境消滅了,眼、耳、鼻、舌、身諸根所現種種善境界魔相,均能不黏、不著而超越了,不再受那些色陰魔境所左右、迷惑。此時行者內心的感情領納作用現起時,能夠清楚地觀照它,並不會迷失掉,自己對憂、喜、苦、樂、捨等五覺受,均能清楚地了知,得到受陰清楚明白境界,進而欲入捨念清淨之地。

「處清淨中,心安穩後。」

行者在禪定中化解一切的色陰魔相,對於自心憂、喜、苦、樂、捨這些感情世界,也清清楚楚地不會迷失。在行住坐臥中,因諸根已能離塵,且心亦能住境無黏。因此,行者處在各種事境時,均能不動感情地觀世間事,此清淨心對諸事得能無礙,故自心現起安穩相之後,常覺得無事可來惱我,故心入輕安狀況中。

「忽然自有,無限喜生。」

行者心入無礙境時,若進入無事匣子裡,因無有憂慮、掛礙事,且行者已悟得性空,不會起憂慮情見想,故心會得輕安。處於如是中,行者當時也沒有可高興的事,如中六合彩等事,也沒在跟人講什麼好事,什麼都沒可歡喜的事。突然間,自然會有無限的歡喜心產生,若行者不警覺此心生歡喜相,也會發生問題的。

我們常說,佛教徒去參加法會,常會得法喜充滿,法喜怎麼來的?不知道,但在做法會後,總是覺得很高興歡喜。但對禪修者而言,一個心對境要能如如不動,煩惱法要能不動,那怕是順境相所生起的喜心,都要調伏不動,故你心安穩以後,自行生起的無限喜生,當然亦要警覺。

「心中歡悅,不能自止。」

心中起毫無來由的歡喜愉悅的心,當非常高興的心起時,不能自己控制自己的心生歡喜。我們修行的人,當處在無事匣子裡時,不為眾生排解苦難之時,會有輕安相出現,會有一種舒適無礙的情境產生。祖師大德講:「不要落在無事匣子裡。」行者如何分辨心中有事沒事在辦?當行者心入種種心浮動或有為境時,即知為眾生事在忙矣。此時行者即會體知自性有事在進行中,但是何事卻不知,往往事辦後始知。當行者處在無事匣子裡時,落得無事一身輕,心自然會產生輕安、心喜,故有時會不覺的無事,卻想要微笑或大笑一番。有禪修經驗者當處此境,即應警覺而攝受心入空境才對,不要讓其發展下去,不然會出問題的。

「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這種心生歡悅的現象,可說是一種「輕安」所必然的狀況,會產生歡喜心及想微笑。但行者要有智慧把它看透了,把它控制下來,如果沒有智慧控制這歡喜心,讓它一直歡悅下去的話,那就很容易著魔了。其實只要心一離開本體空境,一離平常心就要注意,憂愁也不對,煩惱也不對,歡喜心也不對,要保持一個平常心,平平靜靜的心。何謂平常心?什麼叫做「常」?就是我們講的「空、永恒」等,就是「常」,離開空無這些體相就不對,即「非常」。什麼是「平」?對一切境無執、無黏就是「平」,那怕是正、負、順、逆、歡、喜、憂、愁都不對,入這樣情見的話,就是「不平」,要控制、攝受此心回來。行者要有這些智慧,就像你在想要哭的情形一樣,開始要哭時,要馬上警覺不該動感情,一警覺心就能攝受回來,即能不哭出來了。

「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如果你悟了此種心生歡喜情見之原因,以及能控制這個輕安的狀態,這樣就沒有什麼過錯。並認知這也不是証到什麼聖境,聖人應住境無心,怎能心生歡喜覺受?故顯然非証到聖人的境界。如果你警覺了常常這樣不好,你有這種智慧力,去化解一切喜心生起就好,同時知道這還不是聖人的自在解脫境界。有這種用慧力觀空去掉歡喜心才好,因沒真證到聖人的自性佛心的境界,聖人能以如如的佛性,以大圓鏡智鑑照一切境而無礙、自在。行者無此功夫,就不是聖人的境界,不要自說已成聖人、住聖境。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

如果認為這樣常生起歡喜心,常法喜充滿,就以為是証到聖人的境界,那就危險了。久而久之,在毫無防備之下,就有一種以前修行得了好喜樂的魔,剛好看到你喜歡這樣子,與其臭味相同,就會藉機進到行者的心腹中,控制此修行人。

「見人則笑,於衢路傍,自歌自舞。」

喜樂魔會進到行者的心腑來,一進來後行者即神志失去控制,隨喜樂魔的心顯示,所以一看人就笑,於路上道旁,也許會自唱自舞,「一見你就笑」---真的唱起歌了。很多修行而無慧自制的人,就會像神經病的人一樣,控制不了他自己的喜悅心,邊走邊舞又邊笑。

「自謂已得,無礙解脫。」

自己唱歌、自己跳舞,自己說己得無礙解脫了,身心多瀟灑呀!認為這樣很高興的樣子是無礙解脫。「無礙解脫」是什麼意思,還搞不清楚,既然無礙,逆境無礙,連歡喜心也無礙不黏才對,怎會專喜愛「歡喜」呢?煩惱無礙,歡喜也應無礙,怎麼會喜歡載歌載舞,這是錯誤的認知。所以好的事、壞的事,都沒有掛礙,才是解脫,不受一切境的影響。要有這種警覺心,得大定時,都可能有這種經驗。

若你覺得今天不曉得怎麼樣了,突然間心一直要發飆,high地高興起來了,也不知道為什麼高興,那就要警覺了。是不是外在週圍之間,有一票眾生心中在歡喜什麼,而你感覺了周圍那些你看不見的眾生心生歡喜?或著,是歡喜魔在很高興的時候,影響到你的心,你也要高興起來?

在沒有可高興的狀態下,尤其你常常打坐才有輕安的感覺,現在也沒有打坐怎會有輕安的感覺,會出現心生歡喜的現象,所以要認識清楚境況,如果不能認知的話,終歸失於正受。

「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本來能修到此受陰區宇是件好事,但因為迷失了受陰的正常覺受,生起歡喜心不察,就會迷失,終致淪墜。行者失去控制感情入正常的情境中,捨受未得而迷失了,距離證得煩惱滅的自我解脫還早,就這樣迷失掉了,被喜樂魔所解決了,到此未證到聖人的解脫境界,就這樣被糟塌而淪墜了。

( 88 3 21 日 講於 法爾)


[ 《楞嚴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