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嚴經》受陰魔境(2-5)
                     - 未知方便相


5、未知方便相:

(1). 經文: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自生難險。於心忽然,生無盡憂。如坐鐵床,如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於心,令害其命,早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俯。手執刀劍,自割其肉,欣其捨壽。或常憂愁,走入山林,不耐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2). 釋解:

未知方便相:開悟的行者在修行過程之中,除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外,要常常用方便法門來修入空觀智,證得無相、無作解脫,回到本來自性空體的境界。當行者碰到前無去路,後不知退路的時後,就要用方便法門度過,不然的話,你會修得很痛苦,甚至修不下去了。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開悟的修行者在禪修過程中,修到色陰魔境消滅了,眼、耳、鼻、舌、身諸根所現的種種異能善境界魔相,均能不執地超越了,不再受那些色陰魔境所左右、迷惑。此時行者內心的感情領納作用現起時,均能清楚地觀照它,並不會受它影響而迷失掉,自己對憂、喜、苦、樂、捨等五受,均能清楚地了知掌控,得到受陰清楚明白的境界,進而欲入捨念清淨之地。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開悟的行者,在色陰魔境中,五根能起異能,遠聽、遠見、心感等等,因受陰覺受慢慢能清楚明白,就進入無情見之地步,此時就像禪宗所謂「心大死一番」。行者至此,往過去看時,天天有新的體悟,而現今了無新證。剛開悟時的熱鬧景象已無蹤影,自心已能安住在眾緣不覺的無礙境界中,此時始知故心已亡矣。像上面所講的一樣,新修証的境界沒有再得到,故心又已入空亡了,心已亡就是心入空了,空性是對境已不反應的現象。

「歷覽二際,自生難險。」二際者是指空有二相。我過去曾經遊覽於諸有相中,現又遊樂於空性中,在回想過程之間的有執相滅、入空相起。遊覽之間,突然自己內心生起艱難險惡想,當初是怎麼度過來的?如何能超越色陰種種魔相的牽扯,果一不小心,有所執取諸神境,不是會著魔嗎?我以前修到空觀智過程之間,是非常危難、危急的,修有相不執也是一樣非常艱難的,歷覽二境後,自己內心裡面升起艱難想。

每一個人在修証過程過後,再走過從前想想看時,那時候和現在是怎麼樣?有何不同,悟到什麼?如果現在再重新走一遍,會那麼順利嗎?行者此時在打妄想了,那時候好在碰到誰、某善知識!那時有諸佛菩薩加持,好在又是怎麼樣等等。如果從頭再走一遍,我會這麼順嗎?常常在煩惱幻想,好可怕呀!所以在這個境界之間,忽生大憂心。

「於心忽然,生無盡憂。」有的行者打妄想,今生這樣走,來生再來也是這樣時,那我會走得那麼順嗎?我不會迷失掉嗎?時常會打這些妄想。所以這個境況一直執著的話,突然會生起無盡憂心。我告訴你可不要想那麼多,只要多結善緣,跟佛菩薩結善緣,冥冥之中該怎樣,諸佛菩薩就會讓你怎麼樣,不要去煩惱這些。

「如坐鐵床,如飲毒藥。」生起無盡憂的時候,不能釋懷,導致坐立不安,有所坐時,如坐在鐵床上;對此事不能釋懷,耽心之餘,也如喝了毒藥樣,不得安穩。鐵床又冰涼又硬,坐時不是很舒服,坐鐵床很不如意。又好像喝了毒藥一樣,算了!我不想活了。

「心不欲活,常求於心,令害其命,早取解脫。」行者修到前無新證,故心已亡。瞻前顧後時,又生起無限憂,坐立不安。突然會生起一念,還是早點入滅解脫吧!認識不清的行者多以為死亡就是涅槃,因而自己求自己,解決自己算了。當然很多著魔的人,自己自殺、割腕、火燒的,都是這樣。廿多年前在一個很大的道場,有個自焚的修行人,自己安排火燒自己,都是這一類的。修行修到一個境界以後,不知道如何怎麼走下去,也不知方便,有證無證都是在修,吃飯睡覺也是在修。若修得不知所以,就會不想活了,活在世上不知要幹什麼。有些同學也常有此一問,不知活著有何意義,若看完五十種陰魔,代表五十種修證的境界,你就知道還有很多路待走的。

行者真心現起時,是能如如不動的。此行者因為錯認死亡就能解脫,故妄想心常求於如如不動的真心,希望它能同意自害其命。行者認為一死百了,就解脫了,不知從心地裡頭去求解脫,而是從人的死亡來求解脫。行者若能夠得到解脫知見,那麼對什麼境界,心都能坦蕩蕩、無掛礙面對,這樣才是解脫。生也好,死也好,都無所謂。不是這個色身死了就解脫了,既然沒事幹,又歷覽二際,體知修行那麼艱難,修証過程之間那麼關關困難,往前要怎麼走,是否也這麼艱難?所以常求於心,令害其命算了,認為這樣就是早取解脫。

「此名修行,失於方便。」這種現象就是在修行之間,不知要用方便法門,來修得空、無相、無願等解脫門。就是說沒有境界,也是一種境界,你在急什麼呢?很多人都說,以前天天都有新的境界,身也好,心也好,都有不少的體驗。現在什麼都沒消息了,沒消息也是一個消息,你在急什麼?就是要學會等待,等待因緣,等待你的心更成熟,所以這時就要抓住這個方便法門來修。

「悟則無咎,非為聖證。」如果修到無所新證時,有時候認為修行太艱難了,不想活了等等心起,想要自我死亡脫難時,就要趕快警覺、放下。悟則無咎,警覺這種魔相後,不要去掛礙,如此就沒有什麼過錯。然而有這種視死如歸,認死亡為涅槃的境況,並非證到聖人的果位了,沒有一個得聖人境界的行者會想早點死的。聖人是還要留下來行菩薩道的,因其已有出世、入世均自在的無礙心了。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俯。」如果行者心不能住清靜無為舍,天天在煩惱這些,動不動就常憂愁,甚至想入死亡的涅槃境,認為這種不怕死的心意,是已得涅槃聖人的境界。若真有此種現象,久而久之,就有一個常煩惱、憂愁魔,會侵進到你的心腑裡,自己常想解決自己。

「手執刀劍,自割其肉,欣其捨壽。」當憂愁魔入行者心腹後,已得自性清淨體性會被妄想心又蓋住,因魔故失於理智。此時行者會被魔所控制,手執尖刀或利劍,自己砍割自己的身體肌肉,且很欣然的想捨掉這個壽命。我們這個人壽報業沒盡,就想把它早點結束,認為捨命就是解脫。不用正當的方法修心入滅,而用自我了斷,等於自殺的方法,這樣算那門子的解脫,不要欣然的去捨壽,要學習方便、等待,往後深入經藏,還會有很多的工夫要學的。

「或常憂愁,走入山林,不耐見人。」如果沒著魔捨壽的話,也有因失去正知正見,常住妄想。此妄想心又擾動了清淨的自性,又入迷糊的凡夫境界。此時行者也常因憂愁妄想故,定力退失,不耐煩心起,不想再跟人打交道,躲進深林中,不耐再見人矣。不耐見人表示清淨心已失,因執著心中的妄想,又認賊為父了。此時行者要學習走一步算一步,走著看、看著辦-利用方便法門,如能這樣的話,不管是自捨壽命,或著是閉門獨居,不再行菩薩道,自我了決,眼不見為淨,這樣是退失菩提心的。

「失於正受,當從淪墜。」行者能修到此受陰區宇是件好事,但因為迷失了受陰的正常覺受,所以又迷失,終至會淪墜的。行者失去控制感情入正常的情境中,捨受未得而迷失了,距離證得煩惱滅的自我解脫還早,就這樣迷失掉了,被憂愁魔左右而走上自殺死亡的路,到此未證到聖人的解脫境界,就這樣被糟塌而淪墜了。若不被憂愁魔入侵,也會因清淨心退轉,而又入煩惱熾然的凡夫境界。

( 88 3 21 日 講於 法爾)


[ 《楞嚴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