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FLO.JPG (7767 bytes) 修身法門

儘管打坐與「非示意式」地冥想


當有人告訴您:忘記所有的神秘思維與精力,僅要老老實實地「坐著與呼吸」就好,冥想、禪修就是這麼簡單,但這樣就可以把呼吸放慢、把心識放空、把腦波與心臟同步化,這樣自然就能得到身體的健康。

懂得禪修、冥想者會發現自己的腦中不管如何地工作著,我們都得避免專注、用心、沉思與有意思地思維其變化。研究腦電波後,將提供我們禪修時的內心活動情形,正禪修時的人是處於清醒與放鬆的狀態下的。

現在有很多學者做冥想與禪修之研究,對於一「非示意式地冥想」(nondirective meditation),要能得到嚴肅的研討結果,一定要有一懇切的要求──除給與受試者具有通俗、有效的冥想技巧,來當做一種緩和壓力的工具,以及維持好的身體健康外,要能有一工具來研究冥想、禪修如何來影響人體腦細胞的功能。

我們有一忠實的腦波─不論任何時間,我們是工作著、休息著或者是睡眠著,我們的腦波,具有精神性、心識地活動著,所以說是具有某種電子之活力。

近代人要研究冥想或禪修,要求參與頂極冥想試驗者,做一種「非示意式」地冥想,此方法被用來做研究。受試者隨機被要求休息、閉眼20分鐘,然後冥想20分鐘。即能顯示出從緩慢至快速的δdelta, θtheta, αalpha,β beta波,但有深層禪修者才能產生γgamma波。各種波之特性在此說明一下。

根據久保田中田(Yasutaka Kubota)等人在2001年的研究報告,人在靜坐時前額葉(腦子前面和中間部分)出現的是θ波,後頂葉及枕葉(腦子後部部分上)則會出現α波。也就是說靜坐可以使我們的身心狀態馬上回復到最和諧、放鬆之狀態,同時靜坐也可以使一個人在完全沒有它壓力的刺激下,表現出最高的創造力與想像力。α腦波增加導致靈感當腦子用心故意放鬆時,相當數量α腦波會增加,達到此目標與任務時,人類腦子可以達到深層的放鬆,但它不意味著頭腦是空空的,反而是可以開發出心智。當某些泥工和工友,在沒有故意誘導的想法下,也就是說正常靜止狀態下,即沒有輸入知覺或故意推理,而能自然進入內心自發地湧現圖像和記憶,這是屬於沈默之潮流。

 

一、thetaθ波具有鬆弛覺知

在冥想中,theta wavesθ波發生於前額腦、中額腦部位,此區域是產生最多的θ波。這些型式θ波似的,是源自於隨意地覺知無執時,此覺知是主導著我們內心的見識與經驗。在冥想與放鬆(或鬆弛)間,這兩者裡面似乎是存在著一個無任何特殊技巧能加以明顯界別其不同點。有些先前研究學者報告顯示,具有高經驗的禪修者,其thetaθ波顯現出深層的放鬆與產生更多的θ波頻率。Thetaθ波可能來自於腦前額部,隨伴著主導其他精神與心理之過程。當我們測量精神或心理之寧靜度時,這些區域訊息又示意是來自於腦部更低一層。

 

二、α波是寂靜靈性感受波

Alpha wavesα波通常是存在於後腦部位,在冥想中比單純的放鬆時有更多的α波,此α波顯示出是清醒的休息狀態。這些α波在於冥想中,被用來當作是一個絕對的鬆弛訊息,以及其他型式的休息。當腦部有意識地放鬆,有特意工作之目標時, alpha wavesα波會大量增加。腦部的正常休息狀態是一思緒之寂流,那些心裡的圖像、記憶不會被輸入的感官所誘導,或有意識地原因而產生。即是說心裡的這些圖像、記憶現起時,是從內在「自發性地」展現而出現圖像、記憶、…等等。當有人冥想與禪修時,他的心識自發性的漫遊,有時候讓人成為更具覺知,也與此心思更有熟悉感。此種腦部欠缺的動力,經常是難以理解的。此可能顯示出一種精神或心理過程,或是殘餘的感情(微細習氣),把它們透視觀照,而推放入殘餘習氣裡,不致於起很大的心識作用。

 

三、與睡眠不同的delta wavesδ波

delta wavesδ波是有睡眠態事的特質,在放鬆或是做冥想工作時,僅要有一點點delta波,就能安定此心,此種「非示意式」地冥想(無執一法)是不同於睡眠的,「無示意式」地冥想不代表是睡眠狀態。

 

四、Beta wavesβ波是用腦時之波

當腦部為特殊目標工作而啟用時,Beta wavesβ波就會產生。譬如說計劃一約會,或對一特殊的議題作出反應與表現時,就會產生β波。用腦電圖描記器顯示,在冥想與禪修者腦部是很難出現有Beta wavesβ波的。因此我們要把休息放鬆與冥想、禪修搞清楚,兩者是大不同的,所以結果也就大不同。沒有冥想、禪修就沒有得到內觀自心之機會,更不用想要斷習除心病了。

 

五、全腦波開發

華勒士博士(Dr. Robert Keith Wallace)一項研究則發現對靜坐愈熟練的人腦部各區塊的腦波出現同步情形愈好。若比較學習靜坐四個月與兩週的人,其腦波運作情形,會發現兩組靜坐的腦波都會出現同步的情形,但學習四個月的靜坐者,其α腦波同步的情形會更好。所以證明長期靜坐者腦波會呈現高度的諧振波表現。不止是α腦波會同步,各種頻率都會同步。當腦波的同步性愈高,代表腦部活動愈一致,就像是全腦進入一種完全開發的狀態。

 

六、冥想禪修者gammaγ波發現

成熟容忍(k=2nti)能力後,自然就能進入gammaγ波之狀態中,也就是說能內觀心識所現的一切境界而無礙,這就是γ波產生的基本要件─容忍(k=2nti)能力。

一般人產生β波的振幅是10~25μ(微米),是用於思維、工作。若是產生γgamma腦波時,在40Hz赫茲時,已是神經被激發的最大頻率,所以振幅約僅在5~10μ之間。長期做高級禪修行者能產生γgamma腦波,可以達到100~200Hz,此時可以想像他們是處於多樣的覺知中,但不加以執取,所以振幅比β-beta波短,才能每秒達到100~200Hz之高頻率。2004年美國科學院院刊,刊出了Dr. Antoine Lutz等研究,正式說明長期打坐者可以誘發出高振幅的gamma波,其振幅介於25~42 Hz,低者為4~13 Hz也有高至80~120 Hz者。此等gamma振幅來自於視丘、下視丘。2010Dr. Engstrom等亦報告說,甚至於是海馬迴等處亦能產生變化。

 

七、結語

「非示意」對「專注」,前者是無執的般若智禪修法,而後者是專注於自性功能之研探,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禪修方式。「非示意」般若智禪修法能導致人的解脫知見形成,而後者卻只能走入世間禪定中。

在您試著要求自己心識能自制時,冥想、禪修、般若智技巧,是較優異於任何方式的放鬆與壓力之管理方法。談到冥想或禪修方法,經常被稱為「非示意式」行為,因為冥想或禪修者不做任何「有為法」的行為,所以稱般若智技巧,例如般若智技巧禪修者,不主動去追尋一個特殊的經驗或者是追求一個心靈的任何狀態。

冥想與禪修者總是設法要去培養一種容忍(k=2nti)能力,此能力成就時即具般若智,僅在於內觀心識自然發生任何之心識,當禪修者有此般若智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非示意式」的冥想、禪修,可以產生更明顯的腦波變化,人也比較清醒與放鬆。不是那些僅僅休息,而沒有任何特殊精神控制技巧之方法可比擬的。  


[ 修身法門 ] [ 修行法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