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通菩薩(3-6-3)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一)公案本文
僧問郢州芭蕉山山圓禪師曰:「無神通菩薩為什麼足跡難尋?」
(緣起於本體界,行者證入體性後,現無相之像時,菩薩住空、無相中,故還不會現神通,因是足跡亦難尋。心是無形無相,菩薩常覺而不住,將何以尋找得到其足跡?)
山圓禪師曰:「同道方知!」
(無神通菩薩,法身與虛空一體,亦即遍一切處,僅達此境界行者方知。)
僧曰:「和尚知否?」
(似有逾越,始有此一問。)
師曰:「不知!」
(既言法身無形,何人能知,何人能尋?)
僧曰:「為什麼不知?」
(妄心何其重!追問到底。)
師曰:「汝不識我語!」
(未逢劍客不呈劍,不是詩人不對詩,與您說了,您也不知!)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每個修行人都有過神異的修行境界,就是一般的世間禪行者也是,尤其是登地菩薩更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境界,但這些境界不度過,就是沒有修空、無相、無願等三三昧,不能得解脫知見。有如《楞嚴經》中五十種陰魔,未能度得過者,就沒辦法悟得正等覺菩提一樣,祇有住二、三地菩薩位階,更不能住六、七地有學位,六地菩薩就要能修前所提的三三昧。若不能證得六地菩薩位階,更無從住七地菩薩位,更別想證入八地不動地位階的修證。
菩薩初學空觀時,當然都在摒棄所遇到的一切境界,故不會住想陰境去玩弄什麼意生身。當行者無意生身現起時,或心意念不隨便亂動時,即能不被外物或他人認知。因行者的心不能住境如如不動時,他的心意念起時,即入世間凡夫境界,有個中陰身、意生身或心意念在,若住此有境時,即能被識知,故修證入六地菩薩位時,要得百千空三昧、百千無相三昧、百千無願三昧,當然其足跡難以尋覓。
2.釋題
本公案名為「無通菩薩」,意思很清楚,是在說沒有神通的菩薩。因應公案本文中的無神通菩薩何以足跡難尋,故此菩薩應是地上菩薩,且是已修證到五地,且已入六地菩薩位階 在修空、無相、無願三三昧者,當然無示現神通、不現有相,故此菩薩足跡難尋。
我們普通在修行中,未開悟菩薩當然無神通、異能可言,已開悟菩薩雖有善境界等魔相,但都忙著滅五蘊魔境的前三蘊之色、受、想蘊魔相等,故都在修空觀、無相觀。等到修入行陰區宇時,才有了知八萬劫內眾生因緣果報事,到識陰區宇中才能觀見一千大千世界等。故要現真的六神通,當得證入十地菩薩位階,或到金剛如來地第六地時,菩薩心都已清淨的時候,六神通自然都能俱足了。
那這以前是沒有神通嗎?有一些!但是為了要修「漏盡通」,都把這些神通、異能通通超越了,以般若智觀這些無所有、不可得,不去用這個五根六塵所現之境相,然後等到內心清淨以後,進入金剛如來地時,一入六地如來地的時候除原先所得的漏盡通外,其他五神通亦俱足。這時候不是普通的六神通,裡面還有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等三明,這種神通更大。所以菩薩一方面是要修入體空不去執取一些什麼神通的,故很多證到解脫的菩薩因在得空觀故,都沒有現什麼神通了,因為在五陰魔相裡面的種種魔相都要能超越,才能證得正等 正覺,故修行中就把它們放下了,這個公案在講沒神通的菩薩狀態。
3.語體文解
僧問郢州芭蕉山山圓禪師曰:「無神通菩薩為什麼足跡難尋?」
有一僧問郢州芭蕉山山圓禪師說:「無神通菩薩為什麼足跡難尋?」沒神通的菩薩應該是有形有相,為什麼卻說是蹤跡沒有辦法找到呢?無神通菩薩講起來他一住入體空,體與十方虛空一體,也沒有來去,故足跡難 所以尋覓。但足跡難尋,也是對於一般修世間禪的人或低階菩薩位者說足跡難尋。若是證得大菩薩、佛的境界者,行者的有相、無相,祂們都能如實觀知,如觀虛空神、風神等,一般菩薩或外道是無法看到、體會得到他們的存在,但諸大菩薩、佛等境界者,當然都能如實知。
你看那些修外道的行者,常常要認為有一個神我,然後此神我能出去體外,以為這樣就是修行得很好,其實這些都沒有修得脫離三界。以前在大乘精舍上禪修課的時候,有一位女同學來說,她認識一位修得不錯的男眾,這位男眾偶爾就會出現在她的夢中,夢裡現出他的神我相,此神我或是到她家看看她,或是做些什麼,她是沒講清楚,但這樣下去,難免會引發世間情愛之迷失。此種有神我的行人還有個神我來去,有來有去即非如來。《金剛經》曰:「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如來本是無相,諸法如義地生滅,沒有一個相來去,證到無餘依涅槃的大修行者,進入真正的涅槃境界時,是沒有一個身,沒有一個神我相,甚至於連天神的身也沒有,進入空無的一種佛性涅槃裡面去。當他要現什麼相時,才會現起什麼相,沒有要現什麼相的話,一般人都看不到的,所以僧要問為什麼無神通菩薩足跡難尋呢?
按語說:緣起於本體界,行者證入體性後,現無相之像時,菩薩住空、無相中,因還不會現神通,故足跡亦難尋。心是無形無相,菩薩常覺而不住,將何以尋找得到其足跡?講到無神通菩薩足跡難尋是緣起於本體界,心是無形無相,如果住入空的話,那怎麼去追尋呢?
山圓禪師曰:「同道方知!」
山圓禪師說:「祇有同道方知!」修行上有很多的境界及不同的層次,但有些人常會在未到達那個境界時,會起心動念想把那境界搞懂。但層次、境界還沒到達時,光跟您說明也不會懂的。有很多證到這個境界的同道,才能了知這種現象,所以我們說無神通菩薩法身與虛空一體,僅達此境界者方會知道。
按語說:無神通菩薩,法身與虛空一體,亦即遍一切處,僅達此境界行者方知。一般而言,菩薩證入第六地的現前地時,即需修空、無相、無願等百千三昧始得,故當證得時無有一身,無有一相可得,此體空與虛空等齊。
僧曰:「和尚知否?」
既然同道方知,那請問和尚您知道否?無神通菩薩足跡難尋嗎?此僧自己問題都搞不清楚,還關心到別人知道與否!按語說:似有逾越,始有此一問。很多人喜歡問人家:您修到哪兒了?您開悟沒?您見性沒?您是幾地菩薩?問這些話的人,大多是一個道地的冒失鬼,不知修行禁忌的粗心大漢。真正開悟的人自己不會說已開悟;印證他開悟的人,也不會告訴他已開悟,祖師大德都是用影射的話語來互通消息,然後會告訴他:目前這個狀況要如何保任,不要曝光招搖,要如何潛默將養十幾廿年,色心要如何調理等等。
對於一個開悟的行者,內行人一看即知曉其境界是已開悟,開悟時身心上會有極大、極大的變化,過來人一定能一睹即了知,故不必問他。若此人有此境界還沒有經過來人的印證,有時還會不知所以然,但若遇善知識加以印證,並指示其如何保任,等於是肯定於他。無知之徒亂常會亂說自己已開悟,那除無知外,還犯了大妄語戒。
師曰:「不知!」
禪師告訴他說:「不知!」禪師若是說「知」,他即著我、人、眾生、壽者相,如此一著相定有足跡可尋。如果說法身無形,那誰能去知道?法身是什麼形相?這個悟空菩薩也不必要有個來去,剛剛已經講了,他是可以把十方虛空跟他的法身等齊。
按語說:既言法身無形,何人能知,何人能尋?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以真如空體即可以觀一切相到心湖中來,因為虛空跟我們的體性是一體的,世間一切又與虛空一體,故眾生就在我們的心中,所以你說要看你媽媽,不必有個神我跑回你家鄉去看,你只要坐在那裡心澄清下來,在心湖中就會現起媽媽的影像,她就在你心湖中。像這種不必來去的如來體、真如體,也沒有什麼蹤跡可尋的,在悟空境者就有此能力。
釋迦牟尼佛更不得了,十方虛空一切眾生都在祂的心湖裡面,你看祂的心湖有多大呀!也不像得天眼通的人,他要看什麼相,起念才會現什麼相。世尊是得天眼明的,十方世界與一切眾生隨時都存在 祂的心湖中。你如果不能夠了解這樣的境界是什麼,還要去尋找無神通菩薩的足跡,怎能去找得到呢?
僧曰:「為什麼不知?」
此僧還不死心,追問到底。善於妄想推度者都是這種習性,就是打破沙鍋問到底。其實問來問去,人家答了,還是不知其所以然,因未到達那個境界也。按語說:妄心何其重!追問到底。
師曰:「汝不識我語!」
禪師就說了:「汝不知道我說話的意涵!」沒有真正開悟的行者,光喜歡問一些很深、很高的修行境界或問題,有時候祖師大德回答他,他也沒有辦法理解的。按語說:未逢劍客不呈劍,不是詩人不對詩,與您說了您也不知!跟你說明白也沒有什麼必要,因為你還沒到那個境界,跟你講也沒有用。
( 87 年 7 月 14 日 講於 龍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