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us1.jpg (8966 bytes) 投明須到(3-5-10)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一)公案本文

僧問汝州風穴延沼禪師曰:「百了千當時如何?」

(緣起於本體界,行者證至過、習氣已去除,顛倒、妄想亦滅盡,已無可再學習時,種種境界亦能擔當不昧時,再來應如何修呢?)

延沼禪師曰:「不許夜行,投明須到。」

(五陰本元,不僅能使其行於陰黑處,尚須令其能行於陽亮處始得,否則乃是中陰之境界。)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修行境界三不等,有修欲界天善行、少欲者,有行色界天梵行禪定求得光明、氣感者,有突破色身入無色界去掉色身束縛者。當色身束縛的行者,法身已活起,照道理法身活起,即能遍滿虛空而無所不在。可惜因受、想、行、識陰未淨盡,故起不了什麼功用。

修佛法者當行者開悟後,法身活起時,祇要感情領納作用能自在控制,就有一意生身發起,隨意念他往。就如《楞嚴經》中世尊講受陰魔相時,世尊說:「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

開悟後的行者要能突破色陰魔境,進而對受陰魔境修證、超越,得受陰淨盡者,雖還有想陰區宇的魔境未破,但以能生起意生身,隨他往無礙。可惜大部份人有此意生身時,都還懵懵懂懂,不知有此意生身的功用。此意生身的生起,是依您修證的速度與境界的高低而具足,若六十位中的後十五位,定有意生身的發起,也就是要到三、四地菩薩地時才會有。有意生身時,要往哪裡隨心意念即能到達。當然這是在受陰區宇中講的,五蘊魔境中僅到第二受陰階段,雖未漏盡行者應有意生身,但此意生身不是真的體空真如所化起,而是依您的想陰所化起,此種意生身還屬於中陰身階段,中陰身是見不得光明的。

世間禪行者或某些外道,或鬼神附身的人,他們也有個中陰身,亦能因他的意思他往,可惜此等人或不清淨的行者,大多是在夜間用法,因中陰身見不得光明。這些人若心地不淨,就會藉靠此中陰身去作弄人、去害人。就像陰魂都是在傍晚或夜間才能出來害人一樣的。

但佛教徒修菩薩道者,大多不隨便去用意生身,除非您認識的眾生有難,需要您的救護,這時才主觀地會起意生身他往。但境界較高的菩薩,如五地以後的菩薩就有一個至三個應化身,他們就不會用意生身。應化身與意生身是何不同呢?意生身是由想陰妄想所化起,無事找事出去玩玩,心地不正就會出去騷擾別人,或去害他所不爽的人。菩薩的應化身是被動地,由苦主眾生憶念祂,而化起一應化身他往救護。低階菩薩這種應化身與大菩薩或佛的應化身差別太大了,祂們有千萬億應化身,因祂們真如體全清淨故。

若要救護眾生,也可依空真如體納入一切眾生相,於佛性真如體中去幫他化解一切的障礙,這就像佛陀在《金剛經》文中所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佛、眾生本是一體,那有何分別?何必要有一意生身、應化身去來呢!講這些是比較深了一點,您們到底能體會多少。要告誡您們的:不要有意生身的時候,亂想化一意生身出去造業,因果是歷歷不爽的。還是修真正的無為真如為要,屆時自然就能懂得無上心法,不必依賴有為法來做利益眾生的佛事。

 

2. 釋題

本公案名為「投明須到」,這句話其實意義已說明得很清楚,除非您是非修禪定者,非有開悟的行者,當然不能體會這題目的意思。但若把題目加上禪師說的:「不許夜行,投明須到。」那意思就能完全表達出來了。

以前講過一些外道行者或鬼神附身行者,能將自己的中陰身出離色身,但要出離都一定要在晚上黑夜中,因其中陰身見不得烈日光明,故只有在夜晚出去幹事,當然不能說他們都是幹壞事,但做好事者想來不多。因他們對修行還沒有正知正見,還在恩怨情仇中困擾。其實中陰身與我們死亡時的中陰身沒有兩樣,主要是心垢還不清淨故。若有一點清淨,死後也是感召天道的果報,與佛道解脫法是無涉。

有時候,修行有很多的境界我們不能夠完全了解,但如果是一個行者法身活起的時候,五陰習氣還沒有完全清淨,這時候是見不得陽光的,這也就是說只有晚上才能夠到處活動。如果心不淨,功夫還沒到這個境界的話,白天出去你會受不了,這個就是禪宗和道家境界不同的地方,所以只要心能清淨,那就能發光,心的光明就無所謂的白天或晚上,應該都可以出去活動。

那五陰滅盡後的行者,應該所有的習氣都清淨,所以白天、晚上你都可以有意生身、應化身,或是以什麼佛、菩薩的雕像身份到處去活動。您不要看到佛像就以為是真的佛的化身,有時某個正知正見的修行人,不以本身法相面貌示人,也會以菩薩像、佛像去利益眾生。告訴您們這些,是要您們懂得佛法是很龐雜的,我們不知道的還有很多,不可能全搞清楚的。

但佛法唯一不變的,是要叫您把心地搞清淨,貪、瞋、癡、慢、疑等種種毛病去除,恢復到原來未迷失以前的空體、如來真如性。其實對一些怪力亂神的事,不懂也沒關係,不要太好奇,不然有時稍微不注意,就會有魔子魔孫、毘那夜迦、魑魅、魍魎等會趁虛而入,控制您的身心。

這個公案雖然只有簡單兩句話,但確實地在說明禪宗祖師大德們,他們修行過程之間的境界。沒到這個境界不能體會,但總是可以先瞭解一下,禪宗祖師大德他們的風範。千萬不要自我肯定,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把中陰身當做化身,出陰神當成意生身,死後還是六道裡之一員,也許只是壽命長一點而已。

 

3. 語體文解

僧問汝州風穴延沼禪師曰:「百了千當時如何?」

僧問汝州風穴延沼禪師說,當一個修行人所作已作、所辦已辦,百了千當時,再來應該怎麼樣修行呢?什麼叫做百了千當?所有的習氣、心病、五蓋、微習等該斷的都斷了;能面對境界受考驗的都能自在地應付了,在此時應該要再如何用功呢?

一個參禪修行者,當他未悟前,有所修都是緣修,未能進入第七、第八意識去淨化習氣、心病,轉無始劫來的煩惱障、所知障。但一個真正開悟行者,已登菩薩初地,當然要朝二地離垢地前進,在未得二地菩薩位前,習氣、個性、見解、執著心,我、法二執心等等,都多得不得了,這時就是開始要真修實練的時候了。

但這位僧人是一個開悟的行者,他說百了千當,習氣毛病都滅掉清淨了,種種的境界好像都是已經走過來了,這個時候要再往下走,該要怎麼辦呢?

延沼禪師曰:「不許夜行,投明須到。」

禪師說既然您是百了千當,我也可以看得出來,那我就建議您,不許只會在夜間行一些夜間事,要有能力將中陰身轉化成清淨真如體,真如體一得,法身清淨無染,能如日之光明現起,當然也就不懼怕光明了。您可以學習法身、應化身在大白天也能行利益眾生事。

一般而言,開悟後行者要從色、受、想、行、識等五陰全部走一趟,才是百了千當,若是這樣應也不致於還要來參問這句話。此僧是有某種修證,心地也清淨不少,但微習、微微習、極微習等不可能已滅掉的,若真的滅了,五蘊滅盡終歸無所得,這時就是金剛乾慧地,離佛的修證不遠了。其實此僧沒有那麼高的境界與修證,故禪師也就建議他學學把清淨法身幻化成應化身,使它能白天都能發揮它的功用。不要像一些外道行者,或一些被鬼神附身利用的人,專門在搞一些出陰神之類的事。

所以我們從此公案能學到,當色、受、想陰滅盡時,雖未回到本來清淨體,不要讓中陰身在晚上活動,應能夠令它習慣於陽亮處始得活動。這是有修有證的行者,到最後要利益眾生階段時,所必需要去學習的,禪宗祖師大德才會有這種功夫。

( 86 3 24 日 講於 龍潭 )


[ 悟後功用行 ] [ 公案禪機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