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us1.jpg (8966 bytes) 無差別(3-5-2)


 

(一)公案本文

一日有屠者禮謁潤州鶴林玄素禪師,願就所居辦供。玄素禪師欣然而往。

(緣起於現象界,屠戶造殺業重,欲度之,需有相當能力始得。玄素禪師慈悲,故謂能度者即願度之,大悲願故。)

眾皆見訝!

(徒眾皆驚訝禪師之決定。)

玄素禪師曰:「佛性平等,賢愚一致。但可度者,吾即度之,復何差別之有?」

(佛性本無差別,只因無明造諸業,業力致使眾生迷失本性。眾生一念覺,善心起,即是向道之良機。禪師眼中無業重罪輕之分別心,能度者均一概慈悲度之。)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我們修行首在練習心對外境無著,進而練習去分別心,以建立平等性智。理地上言,佛、眾生體性本自平等無差別,眾生本體亦是無差別,僅是各自造業重輕受報而已。我們修行人對於眾生的看法要有怨親平等,然後親疏平等。親疏平等或許你可以接受,譬如說是家人、親戚、朋友,或是疏遠的朋友、親戚的朋友,或者不是直接認識的朋友,在你的眼睛裡面都是一般樣,有東西大家吃,有好處大家都有。照顧方面也一樣,沒有選擇性的就是沒有差別相、沒有差別性。我們剛開始對自己的親戚、朋友會盡力去幫他們、度他們,讓他們能得度;對於不認識或比較不親近的人,就不會故意或強迫性的讓他們得到佛法的滋潤,這就是有分別心,我們要突破這種心態。

怨親平等也就是說怨家跟親家是一體平等的,對親家友善容易,對怨家能釋懷,那就要有開闊的、空無的心,才能給怨家跟親家是一樣的待遇。普通我們對於怨家或以前吵過架的、不如意的對象,常常會抱著敵意,不會想去幫他,但修行人內心裡面要怨親平等,對他還抱有怨心的話,表示你心還是不清淨。他可以得罪你,你卻要無所謂,盡量的做到無所謂,「無所謂」就是放下你自己內心的恩恩、怨怨的糾纏。

回過來講,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不要說某甲來拜託你如何解脫色身的病痛,或是心裡面的煩惱,一切業都有冤親債主在那裡糾纏,沒有糾纏的話就沒有病痛,你幫他的話,有的不是直接幫他色身問題的解決,而是打壓其冤親債主,讓他的病或是煩惱能恢復正常,這樣的話你就沒有怨親平等的概念,一般外道大部份都是用這種方法在處理事情,修佛法是不能夠這樣的!

任何兩個人的糾葛都是無明所引起的,所以哪一個對?哪一個錯?你也不能用對或錯來判別是非,「業」是兩個互相造的,所以不能說這個跟我比較好,或是我認識,現在有求於你,你就幫他來壓制對方,這樣是不太好!要嘛!你可以開示業緣形成的真實,不要再結怨下去,讓雙方去除敵意。有時不是用法力才可解決問題的,有時動動嘴巴,就能化解兩人之間的恩怨。例如,某甲來找你,冤親債主永遠都是跟在他旁邊糾纏著他,當你對他開示因緣果報現象時,表面上你對他開示因果報應的道理,其實冤親債主們也能夠感知。你開示正常的佛法概念,眾生無明所造的業糾纏在一起,冤冤相報是沒完沒了的,冤怨一直報下去,一生又一生,也就是這生你害他,下一生他又回來害你,永遠沒完沒了,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結。如果你以前欺負人家欺得太過份,他(債主)一口「怨氣」不滅的話,麻煩就較大了!如此災難就會比較多一點。

修行人要慢慢突破事情對、錯的觀念,那一個對、那一個錯?不能以世俗的眼光來待之。對於親疏、怨親都要看成一樣情,對怨家要抱著慈悲心,捨不得傷害他,不要說信徒來,就以咒來驅逐他的冤親債主,念咒好像要害人家似的;另外,念「大悲咒」不是用來害人家的,而是要用在消你的業障。很多人說「大悲咒」的威力無量,所以就一直背,背了以後碰到不如意的事,或碰到那個感覺不稱心的非人,就持起大悲咒想來害它,這樣是不好!這是你心裡面還有爭鬥的心,爭鬥心強的人,是無法修得解脫道的,有時還會落入阿修羅道中,不能不慎。

為什麼《金剛經》裡世尊告訴我們「忍辱波羅蜜---要修忍辱法,不要去修戰鬥法。」經云忍辱波羅蜜即非忍辱波羅蜜,忍辱是不用他法僅用一忍辱法,這法實在是一個不得了的法,它其實不在忍辱,而是在修無生法忍。什麼是「無生法忍」?對一切順、逆、善、惡境界,你的心都不起一念相應,才有能力學到高深的禪定力,此「禪定力」從那裡來?從修忍辱而來,修忍辱法証到無生法忍的話,可以証到空體,空體是我們清淨的體,面對一切境界的時候,不起一法相應,這才是悟到真的體空。順逆、善惡境界都不起一法相應,那不是無生法忍嗎?不是回到我們原來的空體嗎?也就是說,你可以用忍辱波羅蜜渡到彼岸,所以修真正佛法的,不適合去用「法」來爭戰一切眾生。

 

2.釋題

這個公案標題是「無差別相」,以本體空性來講的話,每一個人體性都是一樣的,佛、眾生也沒有高低、貴賤這些差別相,因本性本無別,故可說是無差別性。但是一進入因緣果報現象界的話,每一個個體就有每一個因果報應的現象。眾生有差別相,但我們對眾生不要有差別性看他們。何謂無差別性,就是不管眾生業重不重,不要有選擇性地來影響您的行為,這個業較輕,我可以來度他;那個業障太重了,我沒辦法度他,就回絕人家。遇障重者不要就這樣退縮,當然我們自己的能力有限,那個該度呢?不是我們該來決定的,其實冥冥之中就有因緣決定何人能幫,何人不能幫。因緣果報是非常微妙的,那個善根具足的人,不管是他有病,或遇到障礙了,他就會有因緣來你住處,能來見你表示他福德具足,當然你就能為他開示,之後當能解決他的問題;如果一個福德不具足的人,雖然你有心要幫他,但大都他來不到你的住處。我們常常碰到這種事情,雖然跟他約好時間了,一到時候,他就是不能來。我們很清楚他為什麼不能來?就是有因緣作怪,而他不知避開阻礙的因緣,故不能如約的前來,這就是障礙!有些本是不成障礙的障礙,譬如說他的那位親戚要來了,故取消約見;或病情更嚴重了,一緊張就不來了。其實硬著頭皮來的話,一切就會OK的,就是因為他沒有智慧來觀破一切障礙的業緣,就沒有辦法看空這些現象,其實這些都是怨親債主在製造問題,若無智慧就會被它們搞得雞犬不寧。

有的人來聽佛法以後,因善根還不具足,或是冤親債主不讓他再去聽法,故來一次、二次就不能再來了。或有的是外道鬼神與他結緣,外道護法神認為它(自己)行,不希望你去聽正法,因你聽多了正法,心裡面只有自我的觀念,就不可能會再聽從它的。譬如說我們上完課迴向時,都要唱三皈依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自我是至高無上的,本來你就是至高無上,故要自皈依佛法僧,如此有誰能來影響你?故正知見的佛教徒,可說是無神論者。學佛法是在學什麼?學佛陀能得自我解脫,不是在學神教的拜神而已。我們拜佛、禮佛是求謙卑,其實佛也不要你拜,拜佛是謙卑我們自己,把我們貢高我慢的心打掉,佛已悟空體,入涅槃境,祂好好的還要你來拜?祂已經解脫入空了,你越拜祂,祂越欠你,你拜祂是在種善因,拜一千拜、一萬拜,祂不得不給你一點好處,不然不拜祂也不會怎麼樣,也就是說很多境界都是因緣法而生的。但若真的諸佛都不禮,就是有點慢心,自己還是有心病的。

 

3.語體文解

本公案所講的是潤州鶴林玄素禪師平等度眾事,大師度化眾生,為眾生解除苦難,是沒有分別心的。

「一日有屠者禮謁」

某一天有位殺豬宰牛的屠者來禮拜禪師。屠牲畜者是犯殺業,其業障深重,度起來較花費功力的。經典上言,釋迦牟尼佛在『密宗法要』裡面開講,第一宗義就是說,有人要來打坐,要先問他是做什麼行業,如果是殺豬、牛、雞..等業者,不要就學打坐、學禪修,而是要先教他回去好好的拜懺!

為什麼呢?因為這種人的殺業太重,所以業力也就重,冤親債主結太多了,每殺一條命,他就要還它一生,所以無數的業緣成立後,他一打坐的話,心裡面自己困擾,尚不打緊,外在的冤親債主一定會來糾纏,故很容易著魔,也很容易出差錯,造成亂心,所以這一類的人就不要先學打坐,要先回去好好的拜懺!

我們打坐錄影帶中也有講這一段,在還沒有正式講課之前有一段文字,警告:「屠業為生者最好不要修打坐,最好去佛寺廟拜懺,多懺悔、多拜懺,等功德圓滿後才可以學打坐。」

「願就所居辦供,玄素禪師欣然而往。」

有天這位屠者來拜見玄素禪師,他來禮拜禪師的目的是要在他居住的地方,辦些素菜來供養禪師。既然有人要供養,玄素禪師毫不加以拒絕,高興的答應前往。當然,禪師也知道他是殺豬宰牛的,現在他既然發心要供養法師,當然就欣然答應。真正大修行者的慈悲心就在這裡,知道很難度的眾生,他還是欣然接受了。

我常常講若那個和尚願意接受你供養的話,你要心存感激,不要說我給你一千塊或兩千塊,好像在施捨師父一樣,那就錯了!你不是在施捨,是在挖他修行的功德,知道嗎?很多觀念比較不正確的出家人,或是他認為自己修得不是很好,不要人家供養的人,這種人是不希望人家供養他的,就是有很多人都想要供養他,免談!他不要跟你結這個緣,這樣當然是對,也是不對!對就是說,自認不要跟這些人結緣,攀緣太多了,自己修行都來不及了,還跟你們攀緣結緣,接受你供養好像欠你似的,因緣果報嘛!若修得不好受人供養,以後還要披毛戴角來還的。

有很多人希望不要跟人家結緣受供養,但有些人不管怎麼樣,來者不拒,多多益善,修得好當然是無所謂,修得不好受人供養,也是會有因緣果報的,沒有高超的德行來幫助你、化導你,最後!下一世出生為動物披著毛或帶著角來還債,幫你拉犁、耕田..等,這個問題就大了。

不受供養有何不對,因修行人最後當行菩薩道,以培養成佛資糧。若一出家人不受人供養,不與眾人結善緣,往後要行菩薩道時,因無結緣故無有一眾生可度,此種出家人就是修得很好,但其徒眾會是很少的。

既然業重的屠夫要供養,玄素禪師也有法力來化解,他可度脫他,所以就欣然而往,沒有分別心,沒有說這個難度,或者說這個要花多少精力才能度脫他,禪師毫不考慮且很高興的答應說:好!我去!我們按語說這個公案是緣起於現象界,是從世間一件事情緣起。屠戶造殺業重,欲度之,需有相當能力始得,禪師慈悲,故謂能度者即度之。

「眾皆見訝!」

他的徒眾一聽禪師答應要去,大家都覺得非常驚訝,禪師怎麼做這樣的決定呢?這種人殺業很重,禪師居然毫無分別的要接受他的供養!

「佛性平等,賢愚一致,但可度者,吾即度之,復何差別之有?」

玄素禪師看見大家一臉的訝異相,就說話了:以佛性來說,佛眾生、善惡人等是平等的。賢德、愚癡者也是一致的,祇要善心起,就是能度者。祇要可度者,我即要度之,說來有何差別?從這句話來看,不管是殺業重的,或者是辦公室的、或是做生意的,佛性本來是平等沒有分別的,聰明、愚痴的也是都一樣,只要他有善心發起,就要給他們一個機會。不管何人要起善心是很難的,除非前世今生有結一些善因緣,當此善因緣成熟時,就會發起善心來。

第一念善心要起是很難的!譬如說你當初第一次為什麼想聽佛法,那是你的宿根作用,宿根有善心、有善因緣。或者有的是因為有病痛、不如意、煩惱,所以急著想找能夠解決心裡面的煩惱、身體上的病痛,找到那裡就與那個道場結了緣,這樣你也可開始修行。那一個人無緣無故的可以生起善心,要來供養一位師父呢?這是本來就有宿世善根存在,但是宿世善根歸善根,今生你因屠業造業又是另一回事情。所以有時候看親戚、朋友家是殺豬、宰牛的,長久下來,他們家裡很不如意,他的後代都不是很好。經云「自做孽自承當」,不會報到他人身上的。為什麼我們看屠業者後代會不好,是否報到他的後代去呢?不是的,應是他的兒子或孫子都是他殺的這些眾生來投胎的,兒女們是來要債的,當然家裡是會吵吵鬧鬧,沒完沒了的,兒女們本來就是要來索命的。

佛性平等,賢愚一致,就等於是說殺業重的與一般人的業不一樣,但善心起即要度之。佛法講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的人喜歡抬槓,就在這裡做文章,放下屠刀就馬上能成佛嗎?當然放下屠刀第一個你要有意念來覺醒,其實這已經是一「覺」了,既知殺業不好就要放下,不管殺人或殺動物,能夠覺悟因緣果報道理的話,你才能放得下。但放下是一回事情,所造的業是不是就不會受報呢?不可能的!你以前殺了多少眾生,這些都還是會來要命的。問題是說,你這一生還沒死亡的時候,能不能悟道?能不能超越惡業種性?甚至於能不能種無量的善根,讓此善業先成熟而往生西方淨土?能往西方淨土就是你用功得太精進了,跟諸佛、菩薩結了無限的善緣,所以善業比惡業先成熟,先成熟先受報,故能夠帶業往生淨土。放下屠刀就成佛嗎?成佛是內心的一種因緣果報的覺悟,你有生之年能夠修得還沒被這些冤親債主來要命之前,就已經能帶業往生西方了,要這樣講才能講得通。

造惡業者善心起希望能供養法師,這個屠戶能不能受度呢?這是可度的!既然可度,禪師又能化解他的一大堆冤家怨氣,所以禪師就去度他了。當然禪師也要功夫夠,不然有時候會碰到一些障礙。譬如說造深業者到那個寺廟去,他們看到這個惡業不能化解時,馬上就對你說:你回去,不要再來這裡了。因為他功夫不夠,沒有能力化解這些問題,幫不了忙,所以會要你回去,這跟修行的境界也有關係的。

玄素禪師心裡面沒有差別相,業重的、業輕的對他來講都是一樣,他從理地佛性觀入,一體平等,不是從他的業障去觀,如果從業緣去觀的話,就有輕、重之分,從佛性空體去觀,讓他能從空性悟入的話,業重不重是另一回事情。了解這個道理以後,對以前所造的業相現起時,內心能夠坦然的面對它,學習不要常抱著我有罪的念頭來面對。冤親債主都還沒來,你就被自己內心所起的妄想、影像嚇得半死,這樣是不對的。

(86 年 7 月 15 日 講於 龍潭)


[ 悟後功用行 ] [ 公案禪機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