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理萬境(3-4-7)
(一)公案本文
僧問鎮州寶壽沼禪師曰:「萬境來侵時如何?」
(緣起於現象界,行者面對業緣來時,將何以自處?心意識習氣未除,始有萬境起奔騰之時。)
師曰:「莫管他們!」
(不管最好,但元習未除,談何容易。行者不花十幾、二十年之體驗與磨練,能致之乎?)
僧禮拜。
(師恩難報,一語提醒夢中人,禮師意謝之。)
師曰:「不要動著,動著即打折汝腰!」
(剛叫汝莫管他們,汝又患著,該打!行者當知起心動念,隨之起而身行,即是萬緣入侵之本緣。善惡不理,諸法不受,鑄成銅牆鐵壁,萬法即閑。)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佛教禪宗在修行中,真正得力的修行期是等到開悟後,因此時才真正地能修心,我們講的「我空智」、「法空智」是開悟以後才能修的。開悟以前雖說在修,但你斷不了無始劫來養成的習氣,因為你沒有看到心的根本,你看的都是表面,這個住境生心,你看什麼就起什麼心念,聽什麼就起什麼心念,這個還沒有進入到你真心的深深處。開悟後,它也能對境生心,境有色、聲、香、味、觸等,但也能真正看到阿賴耶識裡面所儲存的種子,累劫累世所養成的種種概念、習氣,放不下的執著,深根蒂固的習氣,所以既然打開來就修它,打不開怎麼修?打不開就等於我的腦筋沒有破,就是有一點靈通力,也修不到心。
《楞嚴經》裡講的,行者要修到一大阿僧衹劫才能夠開悟,阿僧衹劫是一不可數的數字,但是很用功的人就不見得要發那麼久的時間,因為他發大心,不吃不喝不睡,這樣用功的話,就縮短了修行時間。其實開悟的時候和我們死亡時很相像,物理現象起一個中陰身,也有一個法身。法身是清淨的,中陰身還不清淨,還有餘習,所以會受到你的業力感招,你業力裡面有什麼貪、瞋、痴、慢、疑,都不滅的話,就還是在受報的。
在這個階段,祖師大德要開悟者執杖牧牛?你這頭野牛太野了,你說就是修得不錯才會開悟,但裡面還有很多野性,潛在業力現,才警覺你還有很多的毛病。以前理智正常時,你認為很不錯,等到進入這個狀況的時候,不是那麼回事!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合意,動不動就要批評,發發脾氣,那才是真正你深深處的心障,所以修行要修這些,這些不去除的話,心不可能空掉,不可能證到這個境界,所以很多的修行人卡死在這裡,沒辦法走過去。
雖然在此階段,能有靈知靈覺,但起了什麼異能都要拋棄,能這樣的話,就回到真正心的修行,心的靈知靈覺,可以感知一切境,知道你內心的毛病。這時候只要念頭一起,最好是什麼呢?讓心大死一番!心大死一番才能對外境不粘,才能對內心種種種子所現的業不去執著,這樣才能超越;心大死一番就是不要讓心起,心起時就看著它、壓抑它,它就滅了,你只要看著它,它就滅,它就不敢再想,就怕你沒有智慧,所以這個時候,惡念不要起。
要證得「法」空,不是那麼簡單,你心裡的習氣毛病都要控制得好,大毛病不去犯,小毛病會犯,因小毛病沒有警覺,不要去跟人再有瓜葛,所有的恩恩怨怨都要放下,那如果是你放不開的話,你就見不到你本來的體性,所以要捨!佛法只要能捨才能得,如果你不能捨,那一定得不到。
如果你沒有正確觀念的話,常常會走錯路,有誰願意走錯路?終歸到底因緣果報的關係,福德不具足,半路上才會有這些問題,會跟外道學法、或半路上沒有智慧走回來,越走越遠,本來要走到大道,結果是越走越遠了!這講起來冥冥之中,有一種因緣果報的關係,你如果懂得因果的話,多種一些善因,多供養諸佛、菩薩,就會給你智慧,有智慧進入狀況的時候,自然就有善因緣,這邊接觸到可以給你正法的人,那邊接觸的人可以給你一條路,這樣你就不會迷失。
2.釋題
本公案名為「莫理萬境」,「萬境」是什麼?萬境來自於何處?包括幾個界相?未開悟的行者,萬境來自於現實世界的人事物,也來自於自心不淨的妄執性,包括內外諸緣的妄想。而一個開悟的行者,因心已開,法身初現,中陰身也現起,故能知世間一切相外,更會敏感地覺知世間相的真實,可了知眾生的心意,也能產生《楞嚴經》中所言的種種魔相。
當面臨此境界時,如何修得解脫道?只有一途可做,即是修空觀,過程以空、無相、無願等三三昧為付諸實現的修行法門,最後當能證得如實空的體,往後才能面對如實不空的業緣,做到面境如如不動,這樣才有解脫的知見證得。
古僧大德云:「萬法本閑,庸人自擾之。」話雖簡潔,但要能做到不黏萬法,則內在習氣要斷,才能成聖人,才能對境不管順逆、正邪,都能如如。真心與境若有對立,即不能容納眾事物,心不能如太虛。心要如太虛,就要空卻心中的一切妄執性。到此境界,始能說萬法本閑,不會自擾。故聖人雖處世間事,能空其心性不動,觀一切有情,榮枯盛衰,也不動一絲心念。
修行面對諸多境界,要能萬境莫理,是入道之首要。不是到此境界,已有心的一些靈知靈覺,而去玩弄這些,蠱惑他人,以名聞利養而修,終是背道而駛,怎能得無為解脫之境界。
3.語體文解
有一僧問鎮州寶壽沼禪師說:「萬境來侵時如何?」修行人開悟後,當然對外境諸緣較能不受影響,但對內心從第八意識所起的法塵,無量無邊,正如上師所言,是在翻種子,這些是虛化不實,能不在意,也很好去相處。另有一種狀況是業緣感召而來的冤親債主,糾纏不放,隨時在身心給您做文章,甚或在家庭中製造事端,這也是修行人要去面對的所謂「萬境」。
還有一種情況是隨緣而來求助,或求救人的因緣,不管直接或間接前來,行者都要去面對,這也是萬境之一。另自己在某處黏著的外緣眾生,剛開悟行者無力做到不黏時,也會無意間惹來一些事端。開悟的行者,因在修空觀智,常能住境不生心,但上述等等萬境,均是開悟行者的真實萬境,不是一般的人面對外緣的一些人事物之雜事,及內緣的虛幻不實的妄想。僧問鎮州寶壽沼禪師說:「若有萬境來侵時,宜如何應對?」按語說本公案緣起於現象界,行者面對業緣來時,將何以自處?心意識習氣未除,始有萬境起奔騰之時。
禪師說:「莫管他們!」行者不管任何境遇,都不能起心相應,一相應即是管了它們。行者處此境界,為要求得空,故順逆、善惡事,面對時能不動,最好莫管他們。我看很多同學,常被護法神要求去做這個、去做那個,有的非人知道同學是修得不錯,現身要您幫他去報名,做一些超度法會。若以菩薩心而言,幫他本也是應該,但以修空觀的角度來說,您一如此做,永遠不能證得如如不動,心如銅牆鐵壁,毫無縫罅。但要能不理,也要有承受眾生的凌辱功夫,如何取捨,全在行者要修證的階段是到何處而定。按語說:不管最好,但元習未除,談何容易。行者不花十幾、二十年之體驗與磨練,能致之乎?內外境緣,要能處諸如如,不是您說要不動就能不動的,還是要慢慢地遇境而磨。
禪師說完後,此僧卻禮拜禪師。按語說師恩難報,一語提醒夢中人,禮師意謝之。僧心存感激,未知禪師說莫理他們,卻不覺地拜下去。禪師見機會教育來了,即刻說法,說:「不要動著,動著即打折汝腰!」禪師說不要動,若再動我就不客氣地把您的腰打斷。僧心想感激就要拜,不是又理萬境?故說禪師馬上教育他,什麼叫做不理萬境,或莫管他們的意思。
按語說:剛叫汝莫管他們,汝又患著,該打!行者當知起心動念,隨之起而身行,即是萬緣入侵之本緣。善惡不理,諸法不受,鑄成銅牆鐵壁,萬法即閑。行者要能知道此方法,也能做到此境界,修空觀智當能有所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