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us1.jpg (8966 bytes) 不禮唯我(3-3-8)


 

(一)公案本文

僧問嵩嶽破灶墮禪師曰:「物物無形時如何?」

(識起迷情於何是物物無形之意,物者非人也,物者境界也,面對諸多境緣卻是無形之境,該如何去處理?)

禪師曰:「禮即唯汝非我,不禮即唯我非汝。」

(禮拜禪師我時,行者之心境可說僅有你自己而無有真實自我,若不禮禪師則只有真我而無凡我之情。前者雖能超越凡我,但卻失去本真之如如不動尊;後者若不禮則妄執空我,是謂偏空。行者禮與不禮間,均透露些許消息。)

其僧乃禮謝。

(僧似有所得,而禮拜禪師以示謝意。)

禪師曰:「本有之物,物非物也。所以道心能轉物,即同如來。」

(本來一切法因緣而生之境物,非真有其物境也。若行者能以空無之體性,面對此物境而不被牽住,則此道心終能轉一切境,那此行者即如同如來一樣也。)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行者在修我空觀時,當知有我相在,即會產生與外界之人、事、物形成一對立的情境,由此而生起憂、喜、苦、樂等覺受,這是心受苦楚的根源,是謂見色生心。《楞嚴經》經教中,世尊先示諸根六結之毛病,世尊取劫波羅天所奉華巾,在大眾前綰成一結,後問阿難尊者,這叫什麼?阿難尊者與大眾對佛說,此名為「結」。於是世尊又綰疊華巾,又成一結,重問阿難尊者,這又叫什麼?阿難與大眾又對佛說,這也叫做「結」。如此世尊連續綰成六結。世尊綰成六結,不多不減,就此六結,此代表六結使。

若有人讀《楞嚴經》不先後連貫體會,會將六結以為是在講六根毛病,其實六根本身無所謂毛病,六根門頭只是對塵境而現其境而已,無所謂毛病可言。有毛病者是第六、第七意識的習氣,當六根門頭對境時所現習氣與之相應,六根門不應有病,此其一。第二點由觀世音菩薩現身說法,講耳根圓通法門時,說應由動、靜二塵境起修,至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此是對塵境動、靜二結使滅卻。如此進而再用功,至耳根之聞性不黏,是謂「聞、所聞盡,盡聞不住」,如此則耳根(諸根)結使滅,是人至此境界即能得人空,初證我空理,得我解脫。再看世尊對初三結使的開示:「此根初解,先得人空。」此根初步解脫是在動、靜、根結滅時得到,行者在動靜根結使滅時,即能證得我空智果。

之後,觀世音菩薩又說:「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寂,寂滅現前。」這是在說明覺、空、滅等心法的解脫次第。也是世尊所說的法解脫,世尊說:「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得無生忍。」

很多人提出質疑,六結使在《楞嚴經》裡的何處說,綜觀所有經中,無有直接提及此六結使,但世尊在談以劫波羅天華巾綰六結時,即是在說明此六結使。後再經觀世音菩薩言及耳根圓通時,才將滅此六結使的修行次第,很清楚地提出來,讓我們知道菩薩道修證的次第是如此,也只有觀世音菩薩才能完整提出我空、法空、空有不二的修證次第過程。如此才讓我們了解修行原來是要如此的走一趟,若沒有如此的修證過程,即沒有證得佛性,當然也就無有千萬億化身,無有十方國土來去自如的工夫。

2. 釋題

本公案名為「不禮唯我」,是在闡述我執滅的境界,「不禮」即是破去世間禮數,而入無我之境,不被外境人事物所迷,住我空之境。「唯我」是真我體性之相,此處的「唯我」是入無我執之境,體性真我現起,則能不被諸境來影響你的行為,不會為外界人事物所造成的諸境起煩惱,超越了打擊、被罵、誤解、委曲等煩惱心。在修我空觀時,當然要全盤否定現象界中之一切事物,如此才能得如如不惑之境地,若也瞻前顧後,想完美全局,想使心住安祥之處,當有所偏失,心有偏失就不能入無為境,不能徹底了悟我空、法空的真實地。這也就是禪宗常說的:「六親不認、不通商量。」才能真安住此心,哪怕是高官顯貴,一切都能無有依附,不即不離,才能顯得自在無礙。

世尊說:「此根初解,即得人空。」就是在說明諸根性對外境之人事物,能不為此等境所轉時,即得初步解脫,即得我空智果。公案中言「禮即唯汝非我,不禮即唯我非汝。」因此處的「我」代表禪師,是解脫者;「汝」者是代表參問者,代表煩惱的凡夫境。前者講「禮」即是世間相,後者是「不禮」即是解脫相,「禮與不禮」包含著兩種不同的修證境界。若行者也能入無人、無我、無眾生相,真是六親不認,心能不通商量,怎會被我、法所縛?當然能得解脫知見。

3. 語體文解

有一僧人問嵩嶽破灶墮禪師說:「物物無形時如何?」面對有物及非人之物、無形物等之境界如何?禪宗行者當能體知有形、無形眾生,有形者包括人、非人(鬼神)及色界諸天神,無形物包括無色界諸天眾,此處「物物」當包括有形、無形等,當然都能自在無礙。按語說:識起迷情於何是物物無形之意,物者非人也,物者境界也,面對諸多境緣卻是無形之境,該如何去處理?修行人面對三度、四度空間諸境物,當知要如何自處。

破灶墮禪師何以叫做破灶墮,說來很有意思,因此禪師已修證到空無的境界,故只用簡單的幾句話,即使得鬼神道眾生執著福報的境界破去。有一天,此禪師經過一福德正神似的小廟時,見很多信眾均宰殺牲畜,供奉此福德鬼神。禪師慈悲心起,眾人為拜此等鬼道眾生,宰殺無數生靈。故提著杖錫入小廟,到供灶前說:「你這神祇何德何能,任諸多人們宰殺牲畜來拜你,若妄執此等福報,終生不得解脫神道之報。」說後用杖錫振地三下,此供灶即應聲脫落毀壞,此鬼神道眾生也即脫離鬼神道之果報。因之,人稱此禪師為破灶墮禪師,簡單數語即能讓有形、無形得解脫知見,真是不可思議。

破灶墮禪師即說:「禮即唯汝非我,不禮即唯我非汝。」面對有形、無形之物(鬼神)時,若也禮拜,即是以凡夫身面對諸物,當然以有相見境,當得禮拜;若不禮拜,即是以空身心之意境,即能不加以禮拜,禮拜、不禮拜是顯示修證體悟的境界。

按語說:當禮拜禪師我時,行者之心境可說僅有你自己而無有真實自我,若不禮禪師則只有真我而無凡我之情。前者雖能超越凡我,但卻失去本真之如如不動尊;後者若不禮則妄執空我,是謂偏空。行者禮與不禮間,均透露些許消息。

這僧人聽後,似有所悟,乃禮謝禪師。破灶墮禪師接著說:「本有之物,物非物也。所以道心能轉物,即同如來。」本來自有的物,即是非物,物相不成為有境,就是修行的第一階段,若行者能不執有相,當能悟入空無之境。悟得空無之境時,因心空,即能用此道心轉一切物境。若有能達此境界的行者,與如來境界似有點略似,其實還是有差別的。上述破灶墮禪師為鬼神道眾生說法,有沒有用特殊法門,是沒有特殊法門,僅簡單幾句話,即能使它脫離鬼神道,如此真是無心轉物的最好寫照。

按語說:本來一切法因緣而生之物境,非真有其物境也。若行者能以空無之體性,面對此物境而不被牽住,則此道心終能轉一切境,那此行者即如同如來一樣也。當然若光講解脫知見,此是與佛無二,但佛能入無餘涅槃,且果地佛能有千萬億化身,也有卅二應化身,十方國土也能去來自如,何是我等修行者所能即之境?


[ 悟後功用行 ] [ 公案禪機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