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us1.jpg (8966 bytes) 色空不異(3-1-8)


 

(一)公案本文

僧問福州大安禪師曰:「此陰已謝,彼陰未生時如何?」

(識起迷情於彼、此五陰()之分別相。此五陰已空卻,彼陰未生時是證入本體空相,住在空性上。彼陰若再現時,何有異此陰?)

大安禪師云:「此陰未謝,那個是大德!」

(謝前、謝後之五陰,均是本體之動相,僅有真、妄之別耳,那個還是你自己。)

僧云:「不會!」

(未識禪機,若不令彼陰生起,即沈空住寂,本非究竟。)

師云:「若會此陰,便明彼陰!」

(彼陰本與此陰同,若瞭悟體、用二相,彼陰即是此陰矣!亦即是舊瓶不再裝舊酒也。行者清淨心已得,假借這五蘊身行菩薩道,利益群生。)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無上心法者是解脫法、菩提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云,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者,故修無上心法卻是無有少法可得,既無少法可得,可說自性本無增無減,不垢不淨,僅是無始劫來所熏習的妄執要讓它滅卻而已。

未修行前大家都有個五蘊身,等認真修行後,待無始劫來所熏習的妄執滅已,又以為此五蘊身將滅去,故要尋找另一個五蘊身的究竟。不知未修行前的色、受、想、行、識等五陰,與修行後的色、受、想、行、識等五陰並無不同,行者若覺得有所不同,都還是在半途中的五十種魔相中,若認識不清就會迷失掉,甚或著魔而入無間地獄。

五陰的功能修行前與證悟後會突變成什麼樣呢?沒有什麼不同的,色身照樣是色身,人照樣有覺受,只是少了會憂、喜、苦、樂的感覺。想照樣會想,只是不會胡思亂想,有因緣才會想,而想後又不會起煩惱。行陰微細照樣遷流不息,只是已不受它的影響而能不執為真。識陰本無生滅,僅是留存無量無邊的業種,並能鑑照一切境而已。

總之,修行前的五陰所顯現的法,眾生隨之而妄執起煩惱法,若修得清淨心,則行者五陰身所現的一切法僅是法相,而無隨之而起的煩惱法。

2. 釋題

本公案係在探討證悟自性前後對五蘊身的看法,「色空不異」是在顯示什麼?色相怎會與空一樣呢?《心經》上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大般若經》云:「色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空非色。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當然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色、受、想、行、識等五陰妄有,因緣和合為有,實與空無異。行者修證前後之五陰,並無不同。前者是妄執為有,後者悟空理後體知因緣而有,但不妄執為真,故證知色空不異的道理。現在舉「色」來講為什麼不異。「色」是物質形相,不是在講顏色,是肉身的色相,佛教的色相是講在形相,中國文化受佛教的名詞薰習太重,所以誤把色相當成身體,但不知一切的物質形相都是屬於色相,不是只有指世間的一切有情。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怎麼講呢?就以色相來說,先從物理現象來說明,我們的眼根的光波長能因修行而改變,如果正常人的可見光下可以看到一個人的人像,若眼根在紅內線(infrared)的波長下(1x10-6 M),僅能看到一團肉身的光影紅黃綠等色,不能見此人全像。若眼根在X光的波長下(1x10-10 M),僅能看到人的骨骼架子,不能見此人的皮膚外表。若眼根波長改變成γ波長下(1x10-12 M),一切的質量將轉變成能量而無所見,這將接近於空相了。上述是依科學的儀器而說的,若真的修行人的眼根波長改變得很小,是可見鬼神、菩薩及佛的化身的,很多同學都有此經驗。

人在打坐時能改變眼光波長,入二禪境界時,眼睛、耳朵、身體慢慢入空,在二禪境界,六個識心去了五個,僅餘第六意識心;進入三禪的境界,第六意識慢慢斷除污染法,捨念清淨的「捨受」心現,染習慢慢清淨了;四禪更是捨一切境,所以沒心念也就入空去了,這是色身上感知的空,是真正的心去了知一切的空,性境一如;境本來是有,因性境一如,境不是又變成空嗎?所以在有相的中間,只有一個了了的覺知,禪境中也有覺知的。四禪是色界世間禪最高的禪定,雖然天壽很長(五百大劫),但壽盡還要去輪迴。

色不異空,「空」能否回「有」呢?如果從理論講,走回頭路當然可以感覺有相的存在,那是凡夫的境界,諸佛、大菩薩的境界不是這樣,住在空性間可化身無量,從空中化成一切相。如果你慢慢學會化一切相,可化一個佛相來給人看也可,從空境中隨意念起就可以轉化成有相。

六祖講心不清淨不要學法,要証到空才有定力,若根本未証到空,學會玩這個有什麼用呢?死了還隨業再流轉,轉不了業的。因為你轉不過以前所造業的幻相,你沒辦法抵擋它,你還是要跟它走,所以修世間禪的人,很多修行者都有超能力,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但就是無法超脫得出三界。要修神足通是不簡單的,中脈通了,氣機具足全身,且能心物合一,你心說跳,觀身無相,你就能飛到空中,四大已經“空有融合”了,才可以跳到空中飛行。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空有不二,打坐如果打得很好,二禪時身體觸覺應該沒有了,只剩我有一個了了的覺知,身體似不見了,是你的覺知不執著這個色身,所以就空掉沒有了,但是你還在不在呢?當然在。例如在飯後經行時,就能做到把身空掉。「經行」是南傳佛教修法,吃過飯經行,如果氣很旺,一念起將身放空,心就沒有感覺色身的存在,但還有一個了了知覺在那裡,你覺得手、腳好像沒有合在一起,其實也不是不合在一起,只是你不感知它的存在,這樣也可以體會空的境界,因為它超越現實,不再執著這個色身,當你回省過來,我還是在這裡站得很穩,所以空與有是不二的。

現在你追求解脫法,剛剛講「色」,現在講《心經》上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五蘊都一樣,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識即是空,空即是識,我們由此可了解你喜歡、不喜歡,憂、喜、苦、樂也是空,這四受空掉而得捨受清淨,就可以超越,就能解脫,超越色相,超越感情領納作用-憂、喜、苦、樂的覺受。

 

3. 語體文解

僧問福州大安禪師:「此陰已謝,彼陰未生時如何?」凡夫的色、受、想、行、識等五陰身非因緣、非自然性,故經禪修後,而能了解虛幻不實,也能加以調伏好,感情領納作用不受了!清淨了!不胡思亂想了,很微細的影像念頭都不被轉,內心的六識、七識都沒有執著第八意識的法塵時,故說此陰已謝了。

「彼陰未生時如何?」假設繼續修持,把這個不清淨的心病滅掉了,成就了清淨的色、受、想、行、識無有妄習可流轉,此時彼陰未生起時又如何?我們說:修行過程由妄有而修入空觀,再由空的悟知回凡入有相,再找回這五陰身之用。此陰滅,彼陰未生時是悟空的實我,要承認它就是我-真我。

之後彼陰會起,那怎麼辦?其實,彼此二個五陰身有什麼不同?未清淨前也是五蘊身,再找出來也是同樣是這五蘊身,這樣還要修什麼?

是以空性在超越這些對五蘊的感受,以前看不清楚才會被它黏住,現在我看清楚了,我超越了它,我有一個覺知的心可以了解。譬如說,有同學被我罵得很凶,這是表相,自心清清楚楚,這不是潑婦罵街,外表給人看的是發怒,內心卻能如如不動,這那裡有在發怒?瞋不似瞋,因已超越了五蘊的覺受。所以這前後二個五蘊身是一樣的東西,只是前者(此陰)被綁住了、迷糊了,想怎麼樣就被操控起鬨,現在我的靈知靈覺,在利用這個五蘊,在利用原來的五蘊身,氣脈打通了後,並沒有換另一個身體,所以色身還是一樣。以前你發怒,人家說你瘋狂,現在超越了、開悟了,發怒還不是那個樣子,不因修行而改變你的五蘊身。

此公案緣起於本體界,此五陰已空,色、受、想、行、識滅而住空性中,這未清淨的五蘊身,修行後妄習已調伏了,已證入本體空相,彼陰再生,何有異此陰?

大安禪師云:「此陰未謝,那個是大德!」若說修行後此陰也沒真滅謝,那個還是大德你自己。那個五蘊虛狂被調伏後,那個還是你自己!謝前、謝後之五陰,均是本體之動相,僅有真妄之分別耳。以前妄心抓五陰所現為真,受它左右,現在了解五蘊本來都是空的,非因緣、非自然性,懂了後就可再利用這個五蘊身,這個五蘊身還是你!並不要等待另一個五蘊生起,五蘊要生起什麼?原來謝了都是你內心的短見,以世俗話來講就是舊瓶換新酒,瓶子是老舊的,裝的是新東西,比較清淨,除非像道家練得還老返童,樣子不像年紀大的自己身體,否則自己的心假設清淨,身尚無變化,這還是以前的你的,只是不會像以前那麼會攀緣造業。

僧云:「不會!」所問的僧人未識禪機,不知如何體會彼五蘊未生起時,那個也是自己,往後若不會生起諸法、五蘊之相,沈空住寂,本非究竟。你如果一直要排斥我們原先的色、受、想、行、識這五蘊身,又等待另一個五蘊身生起,那是認識不清,不能使用它,這樣是住在空境上。現在五蘊都破了,如果沒有回凡來!與小乘的修行者沒有二樣,你內心是解脫了,對喜怒哀樂能自在無礙,但不能依它自在行菩薩道。

師云:「若會此陰,便明彼陰!」彼陰本與此陰同,未修行時凡身五蘊身虛假度過活著,現在經實修而將五蘊虛幻不實調伏了、滅卻了,此時空相顯露,對諸法自能無礙得解脫,這不正是真我嗎?隨後彼陰再起用,瞭悟體、用二相均是幻,在幻中做幻事,彼陰即是此陰矣!亦即是舊瓶不再裝舊酒也,行者清淨心已得,假借這五蘊身行菩薩道,利益群生。禪師告訴他,彼陰本與此陰同,若了悟體用二相,體悟到空不為境所轉,再來利用此五陰身,利用它來弘法,來渡眾生,利用它來續佛慧命。修行不去講法渡眾是小乘境界,所以悟了後要再回凡起用度化群倫。

( 85 年 12 月 17 日 講於 法爾 )


[ 悟後功用行 ] [ 公案禪機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