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a{gala受比丘戒(2-1)
 

                                                                                善  祥  比丘


 

Suma{gala比丘攝於2009.11.05.

 

一、契子

以前對於密教不是很熱衷,甚至還有犯戒毀謗大乘密法的言語(真的已誠心懺悔了),但到一段時間後,就產生對密教的興趣,正如《大般若經》所言,三三昧後列有陀羅尼門,懂得顯教空理後,就要進入陀羅尼門修持。該是到學密法的時候了,於是心中想學密法要找一個上師來依止,這樣想當時心裡卻出現一個音聲:「現在人已沒有一個可以教您了!」真的?真是這樣的嗎?那只得自己看藏經來學習了。

之後,就自己研讀《大正藏》有關悉曇部份所有文章,每當看到大正藏的「悉曇藏」,遇到困難不懂處,就把它擺著,過兩三天後,自然會靈感一來,然後就能懂了,當然這是有菩薩無形中在引誘、教導我,才可能這個樣子。

然後,於2007915日法爾「悉曇咒語研究班」開課了,一年半後對於密教悉曇咒語讀音進行深入地研究,確立了古代高僧大德祂們漢音持咒的音韻秘密後,於2009415日正式發布八十四句大悲咒古代悉曇的梵音讀法,然後一連串地把同學研究校正的咒語與語音檔上網,供養有心想學習密咒者,讓他們不要盲修瞎唸。

接著在菩薩的教導下,密教mudr2(手印)所謂極密印手印的使用方法,也隨之解開了,讓學密法者結密教手印前,能有如法正規的起印、結印、成印、散印等法,並且也知道結如來手印後如何啟請,結菩薩手印後如何啟請,結諸天、八部眾等手印,應該如何啟請,…等等。接著下來想要研究ma57ala(壇城)之建立,以完成古代唐密(隋唐密教)全部真正的密教內涵。

我的得戒師父Ven. Praj#2lankala博士

 

想不到因緣輪轉的結果,自己卻成了一個比丘。比丘者,據《大智度論》卷三載,比丘之語義有五種,即:(1)乞士(行乞食以清淨自活者),(2)破煩惱,(3)出家人,(4)淨持戒,(5)怖魔。其中,破惡(破煩惱)、怖魔、乞士,稱為比丘三義,與「阿羅漢」一詞語義中之殺賊、應供、無生等三義,合稱為「因果六義」,前為因,後為果。

 上述比丘解說跟我出家較有關的是淨持戒,其他破煩惱、怖魔等法,顯密二教都能依各人根基達到斷煩惱、擺脫魔擾等目的。但淨持戒我就不懂,我僅受過優婆塞菩薩戒廿八戒,而出家眾上座部有227戒,北傳有250戒之多,我都不懂怎能度出家人,所以過去少有出家人跟我真正學習佛法。現在出家了,成為比丘就是先要學戒律,密教課程還未完成就又要投入學戒律儀等法,到現在才懂得目犍連尊者 Maudgalyāyana說「出家要度出家眾」之意思,要度出家眾就自己要先懂得古代戒律的精神,與現在修行人持戒的誠疑與深淺,擺明著要我再投入戒律學的研究,所以不得不出家,因出家才能讀真正佛法的正法代表─戒律śīla,世尊說末法時期修行者要「以戒為師」,不懂戒律怎教導人家,這樣想後祂要我出家的事就較為合情合理了。

我的教授師父Bodhi bhante Ven. Gahapati碩士

 

佛學辭典言─戒śīla,音譯尸羅,意指行為、習慣、性格、道德、虔敬,為三學之一,六波羅蜜之一,十波羅蜜之一。廣義而言,凡善惡習慣皆可稱之為戒,如好習慣稱善戒(又作善律儀),壞習慣稱惡戒(又作惡律儀),然一般限指淨戒(具有清淨意義之戒)、善戒,特指為出家及在家信徒制定之戒規,有防非止惡之功用。

所以戒律是修行人的律儀與威儀,一個人若心清淨者威儀自俱足,心性祥和,成道果自然水到渠成,世尊在世時成道者多,世尊入滅後千年正法在時,亦證道果者多。祂們是從諸善法戒律─得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不動搖等善法,而證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境,得觀智、意生身智、神足變智、天耳智、他心智、宿命智、天眼智、漏盡智,所以能成就一切法、產生一切智等。

而正法世尊入滅千年後在印度就失滅,往南北展轉流傳到附近各國。2500年後末法時期的今天,戒律正法雖流轉存於上座部與北傳經典裡,但確實執行者可能不多,所以聲聞四果少有得證者。前幾月還聽本師言,現在阿羅漢已不多見了,已沒有去拜訪的對象了,因他只要一聽何處有阿羅漢者,必親自前往參訪。

佛法要不滅,得靠出家人有人願意依具足戒而修,勤苦地依戒律而修,不開方便戒之門,則阿羅漢果必可得之,也可以護持正法不滅。《佛說法滅盡經》裡言,只要有一比丘守清淨戒,律儀、威儀、行儀具足,佛法就不會滅。所以說維持佛法之正法不滅,就要出家眾都能守清淨戒,依真正善法─得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不動搖等善法。

     一部車六、七位往大覺禪修中心邁進

就如律藏言,正法延續有三因素,一者佛廣說法,二者佛能結戒(制定戒法之意),三者諸比丘能誦波羅提目叉(pr2timok=a戒經、隨順解說經、無等學經)。請看契經云:「時,尊者舍利弗,在靜處作是念,過去諸佛,何佛梵行不久住,何佛梵行久住。念已即從坐起至佛所,頂禮佛足住一面,白佛言:我向作是念,過去諸佛,何佛梵行不久住,何佛梵行久住(梵行─清淨無欲、解脫者為梵行)。爾時佛讚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所念善,所問亦善。舍利弗!維衛佛(Vipaśyin即毘婆尸佛)、尸棄佛(Śikhin)、隨葉佛(Viśvabhū毘舍浮佛)梵行不久住,拘樓孫佛(Krakucchanda)、拘那含牟尼佛(Kanakamuni)、迦葉佛(Kāśyapa)梵行久住(加上釋迦牟尼佛為過去七佛)。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三佛梵行不久住,三佛梵行久住?佛告舍利弗:三佛不為弟子廣說法,不結戒,不說波羅提木叉(pr2timok=a),佛及弟子般泥洹後,諸弟子種種名姓出家速滅梵行,譬如槃盛散花置四衢道,四方風吹,隨風飄落。何以故?無綖(線或繩索)持故。如是,舍利弗!三佛不為弟子廣說法、不結戒、不說波羅提木叉,梵行所以不得久住。又舍利弗!隨葉佛與千弟子遊恐怖林。所以名曰恐怖林者,未離欲人入此林中衣毛皆是故名曰恐怖林也。彼佛為弟子心念說法,口無所言,諸比丘當思是不思是,當念是不念是,當斷是當修是當依是行。諸比丘心知是已,漏盡意解得阿羅漢道(意為用心法讓弟子悟道)。舍利弗!拘樓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廣為弟子說法,無有疲厭,所謂修多羅、祇夜、受記、伽陀、憂陀那、尼陀那、育多伽婆、本生、毘富羅、未曾有、阿婆陀那、憂波提舍(上為十二部經─詳下解),結戒說波羅提木叉。佛及弟子般泥洹後,諸弟子雖種種名姓出家,不速滅梵行。譬如雜華以綖連之,置四衢道,四方風吹,不能令散。何以故?綖所持故。如是,舍利弗!三佛廣為弟子說如上法,是故梵行所以久住。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以不廣說法、不結戒、不說波羅提木叉,梵行不久住者,唯願世尊,為諸弟子廣說法、結戒、說波羅提木叉,今正是時。佛言:且止,我自知時。舍利弗!我此眾淨,未有未曾有法。我此眾中,最小者得須陀洹。諸佛如來,不以未有漏法而為弟子結戒。我此眾中,未有恃多聞人故,不生諸漏,未有利養名稱故,未有多欲人故,未有現神足為天人所知識故,不生諸漏。」

Suma{gala受比丘戒的寺廟──大覺禪修中心

註:十二部經者:

(1)契經sūtra修多羅,又作長行。以散文直接記載佛陀之教說,即一般所說之經。

(2)應頌geya,音譯祇夜,與契經相應,即以偈頌重覆闡釋契經所說之教法,故亦稱重頌。

(3)記別vyākarana,音譯和伽羅那,又作授記。本為教義之解說,後來特指佛陀對眾弟子之未來所作之證言。

(4)諷頌gāthā,音譯伽陀,又作孤起。全部皆以偈頌來記載佛陀之教說。與應頌不同者,應頌是重述長行文中之義,此則以頌文頌出教義,故稱孤起。

(5)自說udāna,音譯優陀那,佛陀未待他人問法,而自行開示教說。

(6)因緣nidāna,音譯尼陀那,記載佛說法教化之因緣,如諸經之序品。

(7)譬喻 avadāna,音譯阿波陀那,以譬喻宣說法義。

(8)本事itivrttaka,音譯伊帝曰多伽,載本生譚以外之佛陀與弟子前生之行誼。或開卷語有「佛如是說」之經亦屬此。

(9)本生jātaka,音譯闍陀伽,載佛陀前生修行之種種大悲行。

(10)方廣vaipulya,音譯毘佛略,宣說廣大深奧之教義。

(11)希法adbhuta-dharma,音譯阿浮陀達磨,又作未曾有法。載佛陀及諸弟子希有之事。

(12)論議upadeśa,音譯優波提舍載佛論議抉擇諸法體性,分別明了其義。此十二部,大小乘共通。

註:過去六佛說法次數,毘婆尸如來三會說法,初會弟子有十六萬八千人,二會弟子有十萬人,三會弟子有八萬人。尸棄如來亦三會說法,初會弟子有十萬人,二會弟子有八萬人,三會弟子有七萬人。毘舍婆如來二會說法,初會弟子有七萬人,次會弟子有六萬人。拘樓孫如來一會說法,弟子四萬人。拘那含如來一會說法,弟子三萬人。迦葉如來一會說法,弟子二萬人。而釋迦牟尼佛說法三百多會,十二部經都具足,是故現世佛法應能延續不斷,只要有比丘願守波羅提木叉戒經中所云者諸律儀。

 

受戒處大覺寺(mahabodhi meditation center)外景

雖然當時舍利弗尊者請佛結戒、說戒律學處,世尊說時間還沒到,世尊說您們都是聖人或準聖人,最少也是得個須陀洹果者,都是沒有心的大病,各個修得很好,現在不是制定戒律的時候。佛說等到佛弟子眾多了,人多嘴雜,心性淨穢程度不一,或者是善於說而不善於行的多了(恃多聞者─光會說不練者),都是有漏法心識,那時才是說戒律的開始。當時佛陀僅為諸弟子說《略別解脫戒經》,經曰:一切惡莫作,一切善應修。遍調於自心,是則諸佛教。護身為善哉,能護語亦善。護意為善哉,盡護最為善。苾芻護一切,能解脫眾苦。善護於口言,亦善護於意,身莫作諸惡,常淨三種業。是則能隨順,大仙所行道。當時佛諸弟子,心有適度清淨者,見此經之言,即能如義修持身口意三業清淨。

七部車各自抵達後大家進入大覺寺禪修中心

到釋迦牟尼佛成道十二年後,世尊的佛弟子增加太多了,首由蘇陣那(Sudinna)比丘犯非梵行,犯後心焦慮不安,訴於其他比丘,其他比丘知情後稟報世尊,世尊即斥蘇陣那(Sudinna)比丘後,即開始結戒了,此是第一個結戒的開始,相續諸多比丘犯非律儀,所結之戒越來越多,後來有六惡比丘行為不良,更引來諸多問題,世尊都一一結戒,最後波羅提木叉建立了227條各種戒律,來規範行者的心識、行為與威儀。

大覺禪修中心內景之一

因有波羅提木叉戒經,建立了227條各種戒律,所以古代依之而規範自己身口意三業,成聖者多。現在末法時期,守淨戒者少,持方便戒者多,故真得道者少,都是因不誠守戒律故。優婆塞、優婆夷菩薩戒守廿八戒,要成大道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成大道唯有出家一途,又能善守清淨戒,知法後要能善守律儀,才會有成就。若出家學道不守律儀,僅是光說不練,與在家有何別?《沙門果經》中世尊云,有比丘持戒清淨後能得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最後達心不動搖,然後能成就入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境,再得觀智、意生身智、神足變智、天耳智、他心智、宿命智、天眼智、漏盡智,所以能成就一切法、產生一切智等。

Mahabodhi meditation center 戒壇的外景

 

二、受比丘戒前之準備

為授比丘戒要成立一僧團,當初Ku57ala博士說可以請到十位大德僧為僧團團員,在我未出發往印度前,Ku57ala博士從印度打電話告訴我說七位行不行,我心裡想不是說好要十位以上嗎?怎麼變成七位,我再問一下,不是要十位以上嗎?怎麼會是七位?他說不是七位,是十七位啦,十七位可以嗎?耳朵不靈光,乍聽以為七位,那十七位就更好,我說可以啦!沒問題!大概全菩提伽耶各寺廟都請了一位,因考慮請這個住持,沒請那個住持是不好意思,所以全部都請了。

   最後一位的蘇詩閔大德又照像又拍片很少看到她入境頭

 

因之,此授戒僧團就由來自各國寺廟住持等來組成,所以就有印度、緬甸、泰國、高棉、寮國、…等國比丘大德僧。後來寮國寺廟住持有他事不能來,所以實際出席僧團者有十六位。有同學腦筋轉得快,說不!連世尊剛好還是十七位,真佩服她的連想力。

大伙各自下車後往戒壇走去

Bodhi bhante4日下午又來教學,講解比丘戒儀軌程序。首先教授師父會帶我離開僧團到旁邊去,問些問題:

第一,教授師要問些問題,確認我受戒時所擁有的衣鉢都是自己的,不是借來的。何以要這麼問?因古時有人家裡窮,想出家沒有衣鉢,就借他人的衣鉢來受戒,等受戒完後再將衣鉢還人家,這樣自己就沒有衣鉢了。出家人三衣與一鉢是不能離身的,一離身即犯戒。三衣是隨時要穿的,鉢是用來托鉢、吃飯的,一日不用鉢食,即是犯戒了,何能無鉢。未出家前看諸師父身上背著一大包的,僧袋裡到底裝些什麼東西?那有那麼多東西好裝?原來佛制下衣、中衣穿著,上衣、鉢、尼斯檀(坐具)、水壺、針筒等六物,謂佛制比丘六物,此六物都不能離身的,隨時要隨身帶著。

注意戒壇突出的紅圓柱內有偈咒等安壇之密物

古代北傳大乘比丘遊行諸方,托鉢乞食時,身要攜帶十八種物,即:(1)楊枝,即齒木,乃除臭、助消化之具。(2)澡豆,即用以洗淨穢手之大豆、小豆。(3)三衣。(4)瓶,即盛裝飲用水之容器。(5)鉢,即食器。(6)座具,乃坐臥時敷於地上或床上之布。(7)錫杖,乃頭部附鐶之杖。(8)香爐。(9)漉水囊,乃為瀘過水中蟲所用之布囊。(10)手巾。(11)刀子,即剃髮、剪指甲、裁衣等所用之小刀。(12)火燧,乃打火之道具。(13)鑷子,用以拔除鼻毛之物。(14)繩床,即繩製之床。(15)經,即經卷。(16)律,即戒本。(17)佛像。(18)菩薩像。所以北傳師父出門身帶一大包東西是不足為奇的。

不能進入壇場大眾只得坐在外面等待

第二,教授師父又要問身上有無共住時不能有的疾病,譬如說有無皮膚病、腫瘤病、白斑病、肺癆、癲癇症、精神病等。

第三,教授師父要再問有關身份方面的問題,譬如說您是男人?不能是個陰陽人或黃門(無生殖器者)。您是受顧於人嗎?怕您不是自由身,出家後老板來找回去。有無借錢未還嗎?若有出家後,債主要來找人回去工作還錢。您是國王僕人或公僕嗎?古代若是國王的人或官府人員是不能出家,偷跑去出家時,若是國王或高官會來找人回去。您父母同意嗎?佛陀教導欲出家者,不能在父母不同意下出家。您年滿20歲了嗎?成年人心智成熟可當比丘,未成年人僅可出家當沙彌。您具有袈娑三衣了嗎?再問一下袈裟是否具有。然後問你是何名?得戒師父叫何名?…。

大覺禪修中心裡住有18位比丘僧團

 

之後,教授師父會向僧團報告,已依僧團囑付要問欲受比丘戒者諸問題,此等問題已問完,然後再帶我回到僧團面前,將此問題重問一次給僧團的成員聽。(祇是正式受戒時,bodhi bhante加一道中文翻譯,因我是外國人,怕巴利語不通,所以有必要再用中文說一次,表示教授師父已盡到其詢問之責任。)

然後,教授師父會帶領我唸祈請僧團授我比丘戒等巴利文,要三次祈請,這時只要隨著師父照唸就可以了。然後,三位授戒師父會唸授比丘戒時特有的誦文(不是誦戒條文),唸完第一次後,再換另三位再唸一次一樣的誦文,這樣做重復兩批六人誦,只要是讓授戒者之戒體更堅固。而且第一、二批誦授戒疏誦文者,都要簽名留下記錄,此等簽名也留存於授戒證書上。

之後,教授師父會一再叮嚀,絕對不能犯的重戒:(1)不違梵行戒,(2)不與取戒,(3)不殺生戒,(4)不妄語戒(尤指未證謂證妄語)。此四重戒不得違犯,犯後即失戒體,永不得超脫,…。

  觀禮團成圓列隊歡迎suma{gala沙彌來到受比丘戒處

然後教授師父會再叮嚀四件事:(1)當你無人供養飲食時,要自己去托鉢乞食,自求活命修行。(2)當你無人供養袈裟三衣時,自己要去墓地、火葬場尋找裹屍布去做袈裟,時稱 糞掃衣。(3)當你無人供養精舍居住時,要自己去找石洞、大樹下等處居住修行。(4)當你生病無人供養醫藥時,要自己想辦法去取牛尿、糞煮成藥液當藥,或採果食、藥草等自己治療疾病

花了半天時間,終於把巴利文要唸的,要學的,及受戒以後要知道的等等重要儀軌都溝通好了,就等待明天授戒的到來了。(待續)

 


[ 指導老師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