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釋迦文佛之聖跡之七
──八大聖地瞻仰參訪(7~5)
善祥 比丘
【舍衛大城祇園內,遍滿三界現神通】
一、《佛說八大靈塔名號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我今稱揚八大靈塔名號,汝等諦聽,當為汝說,何等為八,所謂第一迦毘羅城龍彌園是佛生處,第二摩伽陀國泥連河邊菩提樹下佛證道果處,第三迦尸國波羅柰城轉大法輪處,第四舍衛國祇陀園現大神通處,第五曲女城從忉利天下降處,第六王舍城聲聞分別佛為化度處,第七廣嚴城靈塔思念壽量處,第八拘尸那城娑羅林內大雙樹間入涅槃處,如是八大靈塔,重說頌曰
淨飯王都迦毘城,龍彌儞園佛生處,摩伽陀泥連河側,菩提樹下成正覺,
迦尸國波羅柰城,轉大法輪十二行,舍衛大城祇園內 ,遍滿三界現神通。
桑迦尸國曲女城,忉利天宮而降下,王舍大城僧分別,如來善化行慈悲,
廣嚴大城靈塔中,如來思念壽量處,拘尸那城大力地,娑羅雙樹入涅槃。(註:紅色已參訪者,粉紅色為本次參訪)
如是八大靈塔,若有婆羅門及善男子善女人等,發大信心修建塔廟承事供養,是人得大利益,獲大果報,具大稱讚,名聞普遍甚深廣大,乃至諸苾芻亦應當學,復次諸苾芻,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八大靈塔,向此生中至誠供養,是人命終速生天界,爾時世尊復告諸苾芻,汝等諦聽我今當說,遊止國城及於住世,而說頌曰:
二十九載處王宮,六年雪山修苦行,五歲王舍城化度,四年在於毘沙林,
二年惹里巖安居,二十三載止舍衛,廣嚴城及鹿野苑,摩拘梨與忉利天,
尸輸那及憍睒彌,寶塔山頂并大野,尾努聚落吠蘭帝 ,淨飯王都迦毘城,
此等聖境各一年,釋迦如來而行住,如是八十年住也 ,然後牟尼入涅槃。《佛說八大靈塔名號經》
四、舍衛國瞻禮(續)
(二)、憍賞彌國城
本次除介紹buddha airport外,就到憍賞彌國的國城與瞿師羅園精舍(Ghosilārāma)一瞻仰,因此處有諸多聖跡,足得大家來了解一番。
1. 憍賞彌國城
拘睒彌國Kauśāmbī,乃位於中印度之古國,位於西印度頻闍耶山脈(Vindhya)之北,憍賞彌國之西,秣菟羅(Mathurā)國之南(位於今朱木那河(Jumna)西南一帶。其都城為秣菟羅城,位於今摩特拉(Muttra)市之南。佛陀涅槃後百年,有優波毱多尊者(Upagupta)出世,大力振興佛教。係印度佛教美術之一大中心地。今仍存有阿育王所立三塔、優波毱多伽藍、舍利子及獼猴塔等遺蹟。近時又自摩特拉市之南,發掘許多佛像、孔雀王朝之刻文、笈多王朝之石柱、雕刻、迦膩色迦王像等遺物),首都是鄔闍衍那(Ujjayanī)。
走過農地才能到依河邊的憍賞彌國城
2. 優陀延王受化故事
《優填王經》敘述優填王(優陀延王)之后歸依佛陀,證得須陀洹果,而王卻因聽信無比夫人讒言,欲以百箭射殺王后。然所射之箭均繞后三匝,而還住於王前。王大為驚懼,偕無比夫人詣佛所懺罪,佛乃為說誡女色事。王即接受佛陀教化,歸依三寶。
綿延數十里的古城牆廢墟(1)
《大寶積經》云: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睒彌國瞿師羅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優陀延王,第一夫人,名曰舍摩(śama),常於如來及諸聖眾,深信恭敬親近供養,及常稱讚如來功德。時王復有第二夫人,名為帝女,常懷諂妬,往彼王所,妄說如來并諸弟子,於大夫人有所非法。王聞是語極生瞋怒,即以箭射舍摩夫人。爾時夫人哀愍王故入慈三昧,時所放箭遂即却還,至王頂上空中而住。其箭焰赫猶如火聚,甚可怖畏。乃至三發箭皆如是。
眾等廢墟城牆上觀察一番
爾時優陀延王,既覩斯事舉身毛竪,驚忙悔恨謂夫人曰:汝為天女、為龍女耶?為復夜叉、乾闥婆女,毘舍遮女,羅剎女耶?夫人答言:我非天女,乃至亦非羅剎之女。大王!當知我於佛所聽聞正法,受持五戒作優婆夷,哀愍大王入慈三昧。王雖於我生不善心,由我慈願得無傷損。因歎王言:善哉,大王!當於如來應正遍知,歸命頂禮必獲安隱。
綿延數十里廢城牆之另一邊
優陀延王,便作是念:彼於佛所聽聞正法作優婆夷,尚有如此威神之力。何況如來應正等覺?作是念已。即往佛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白言世尊:我由欲染因緣,為彼女人虛妄言說之所誑惑,遂於如來及諸聖眾,生毒害意。具陳上已。復白佛言:唯願如來及諸聖眾,施我歡喜,聽我懺悔。如斯罪愆,令速消滅。
入定中走路過農田小麥地的樣子?
爾時世尊告彼王言:如汝所說,謂於如來及諸聖眾,如凡愚人有諸過患,遂於福田妄起瞋毒。汝今若能依聖法律,自悔其罪無覆藏心,盡未來世不復更犯,我當攝受令汝當來善法增長。優陀延王復白佛言:世尊!我為女人之所迷倒,狂亂無知,因此發生麁猛瞋毒,由斯罪業當墮地獄。唯願世尊,利益安樂諸眾生故,慈悲開示女人諂曲虛誑過患。勿令我等親近女人,當於長夜得免諸苦。
經過城牆還是要過農田休息一下
佛言。且置斯事。何要問此不問餘耶。王言世尊。我無異問。女人令我造地獄業。我於今者。唯為了知女人過患。女人諂曲虛誑邪媚。願為開示。乃至三請亦如是說。佛言。王應先知丈夫過患。然後觀察女人過失。優陀延王。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城堡之角以現出
佛言:一切丈夫,皆由四種不善愆過,為諸女人之所迷亂。何者為四?一者於諸欲染耽著無厭樂觀女人而自縱逸,不知親近沙門及婆羅門,具清淨戒修福業者。以不親近,如是等人,則於淨信及淨尸羅多聞施慧,悉皆退失,彼由無有信戒多聞施慧等法,非善丈夫,行餓鬼法,無有智慧,耽欲放逸,欲之所執,欲所繫縛,欲所活命,親近愚夫,遠諸智者,惡友為伴,行非所宜,貪著女人不淨境界,便為女人之所調伏,猶如奴僕,繫屬墮落諸女人所,無慚無愧親近遊止,諸瘡漏門,膿血穢污洟唾常流,猶如塚間不淨境界。
已近大城中心處了
至於父母違背恩養,捨離沙門及婆羅門,不生殷重恭敬供養,習行畜生所行之法。於佛法僧不生淨信,於涅槃界永當退失。如是等人,當入眾合乃至阿鼻諸大地獄,亦復當墮鬼界畜生,無有救護。雖聞我教,猶數思念邪惡女人歌舞戲笑,不生厭離。當知彼習愚人之法,不樂修行善丈夫事。大王!當知丈夫親近女人之時,即是親近惡道之法,此是丈夫第一過患。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走上城牆初一步
諸欲皆苦,下劣穢惡。膿血不淨,深可厭畏。眾多過患,之所集處。
何有智人,於此忻樂。猶如廁中,不淨盈溢。亦如死狗,若死野干。
及屍陀林,穢污充遍。欲染之患,可厭亦然。諸愚癡輩,愛戀女人。如犬生子,未甞捨離。亦如蠅見,所吐飲食。又若群猪,貪求糞穢。
女人能壞,清淨禁戒。亦復退失,功德名聞。為地獄因,障生天道。
何有智人,於此忻樂。又如有人,服食毒藥。身心痛惱,不能運動。
由是欲因,能為苦本。如身有毒,愚不了知。亦如不了,幻化之法。
妄有尋求,但自疲苦。愚夫亦爾,常於欲染。疲苦貪求,墮諸地獄。或設飲食,歌舞伎樂。婚娶他女,將為已妻。積集眾多,無利苦法。
愚夫造此,無利之業。增長諸罪,退失善根。於無利中,不惜身命。
由斯墜墮,惡道深坑。便招地獄,猛焰鐵丸。鋒刃刀山,毒箭諸苦。
女人能集,眾多苦事。假以花香,而為嚴好。愚人於此,妄起貪求。
親近稱譽,下劣之法。退失智慧,墮落三塗。此由愚癡,之所迷惑。
如海疲鳥,迷於彼岸。又如愚夫,取於熱鐵。置之頸項,如牛被軛。欲如諸酒,狂亂於人。如何愚夫,不知苦本。或於父母,不識恩慈。
皆由欲染,生此過患。常於如是,邪欲之法。稱讚習行,無有慚愧。
彼由愚癡,所迷亂故。作是罪已,當趣三塗。耽重於欲,惛醉之人。
父母之恩,亦能棄捨。若有貪染,親近欲者。則為違背,福德上田。
無量俱胝,妄想煩擾。展轉逼惱,從此而生。或復悕求,世間財位。
以是非法,展轉相勸。由此現招,捶打苦事。死必當墮,阿鼻地獄。現見眾苦,皆來集身。善友乖離,天宮永失。何有智人,於此忻樂。
寧投鐵獄,馳走刀山。眠臥焰爐,不親女色。若常貪染,邪欲之者。
退失眾多,諸利樂事。女人能作,眾苦之因。欲能滅壞,一切安樂。
惡法積集,善友乖離。皆以耽求,女人為本。若有得聞,我之所說。
能於女人,深生厭離。則為莊嚴,清淨天道。亦當速證,無上菩提。復次大王,夫父母者,皆願利樂所生子故。難作能作,能忍一切難忍之事,假令種種不淨穢惡皆能忍之。又欲令子色力之身速增長故,令見閻浮勝妙之事,乳餔養育無疲厭心。或為令子獲諸妙樂,艱辛經求所得財物,供給營辦資生所須。及往他家結求婚娶,既婚娶已。於他女人愛戀耽著,由耽著故惛醉纏心。或見父母漸將衰老,違逆輕欺,所有資財無慚費用。或令父母不住於家,如是皆由欲所迷倒。
大王!當知以此因緣,於己父母棄背恩養,於他女人尊重承事,種種供給無疲厭心,即是成就地獄之本,此是丈夫第二過患。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汝等當知,尊重供養,於父母者。是人常有,釋梵護世,之所扶持。
能令居家,安隱快樂,或因貿易。大海遠方,安隱往來,獲諸財利。
此即說為,無價大寶,現能與果。名最上田,如是現世,果報珍寶。
皆因供養,父母而得,復於來世。當得遠離,駝驢等身,負重驅役。
亦復不受,屍糞灰河,刀山鋒刃。鎔銅等苦,又於來世,生在人中。
富有財寶,豐饒穀帛,妻子眷屬。悉皆和穆,或復當來,得生天上。
宮殿園苑,音樂自然,縱意歡娛。受諸妙樂,何有智者,聞是法音。
於父母田,不勤供養。復次,大王!若諸丈夫由於邪見,不知自身速當壞滅,造作諸惡而自欺誑。彼愚癡人虛度長夜,猶如木石彫刻所成,雖形似人而無所識,習諸欲者,即是成就往惡趣業,此是丈夫第三過患。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丈夫為欲,之所迷亂。由斯造作,種種諸罪。倒見闇障,隱蔽其心。
乘此當生,惡趣牢獄。邪行之者,當復遠離。一切賢聖,亦不恭敬。
諸沙門等,由顛倒見。乃至歸命,山河邪魅。為於貪欲,或復殺害。
一切禽獸,祭祀神祇。倒見為因,非法求福。由斯永離,一切安樂。
若於是中,造惡之者。不知淨信,兇險無慚。如是之人,永離賢聖。
彼必當墮,叫地獄。或為於欲,逼惱於他。當墮燒然,極燒然獄。
復由倒見,於佛法僧。不能親近,恭敬供養。正教法寶,而不聽聞。
遠離賢聖,墮諸惡趣。是故智者,既得人身。勿復作斯,顛倒妄見。
勤修布施,及淨尸羅。當得生天,證菩提道。復次,大王!或有丈夫為於身命,極自勞苦積集珍財,後為女人所纏攝故,如彼僮僕敬事供承。由是因緣慳惜財寶,不施沙門及婆羅門,亦復堪忍王法治罰,輕毀凌辱悉能受之。或被女人捶打呵叱,或至怖懼屈意瞻奉,見其憂戚即自念言:我今云何令彼歡悅?當觀此人是欲僮僕,於斯不淨下劣之境,而生淨想起於愛染親近如是女人之時,即是圓滿惡趣之業,此是丈夫第四過患。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耽欲惛醉人,彼實無安樂。親近惡法故,不名善丈夫。
若人自縱逸,無有禁戒者。隨心之所為,失壞於福利。
彼無智慧人,行於畜生法。馳趣於女色,猶猪樂糞穢。
愚者不能觀,欲染之過患。妄生殷重想,猶若盲冥人。
為色所繫縛,增長於欲愛。猶如於野干,不離屍塚間。
於聲香味觸,而生愛著心。輪轉生死中,如獼猴繫柱。
無明纏覆故,為女所迷亂。如市求利人,矯詐來親附。
愚人親近欲,是入魔境界。猶若翳茶迦,耽嗜於糞穢。
亦如霔雹雨,能損於稼穡。窯師常近火,多為所焚燒。
諸未見諦者,為欲失白法。如風吹微糠,其義亦如是。假如善丈夫,為殺者所執。寧受斯逼害,不應親女人。
若樂觀女色,貪求轉復多。取相之凡夫,增長於欲愛。
如於炎夏時,遊行曠野中。渴逼飲鹹水,飲已渴彌增。
未見真實者,愚癡徒自活。親近於女人,貪欲愛堅固。
若人觸毒蟲,便為毒所害。如是諸凡夫,犯欲亦如是。
譬如綵畫瓶,內盛以惡毒。是中實可畏,外相現端嚴。
嚴飾於女人,謂彼為姝妙。是中甚穢惡,如氣滿皮囊。
又如以繒綵,纏裏於利刀。莊嚴彼女人,其義亦如是。如火滿深坑,無烟能燒害。女人亦如是,暴惡無哀愍。
如死狗死蛇,穢惡而壞爛。亦如燒糞穢,人皆厭惡之。
死蛇糞狗等,雖甚可厭惡。如是諸女人,可厭復過彼。
譬如劫壞時,大地皆火起。叢林諸草木,一切悉燋然。
大身者所居,海水盡乾竭。須彌等寶山,世界遍燒壞。
如是劫燒時,焚燎於山海。無有諸眾生,能為救護者。
因茲女欲故,燒害諸愚夫。猶如劫火然,一切皆燒盡。
不淨常流注,涎洟膿血身。奈何彼愚夫,於此而耽著。
骸骨相搘柱,皮肉以覆之。臭穢甚可惡,如棄殘宿食。
亦如倉廩門,糠麨恒狼籍。此身諸穢惡,充滿亦復然。胃脾腎肝膽,及腸肺糞穢。并髓腦膿血,八萬戶諸虫。
在中常唼食,盲冥諸愚夫。癡網自纏覆,於是不能了。
雜食所餘穢,九孔常流注。如是過患身,由先不淨業。
愚夫於女人,繫戀彼聲色。由斯生染著,曾不如實知。
如蠅見於吐,而生愛著心。愚夫貪女人,境界亦如是。
顛仆於女色,恒自穢其身。如何彼愚夫,於此樂遊止。
如鳥為求食,不知避網羅。貪愛於女人,被害亦如是。
譬如水中魚,游泳網者前。便為他所執,豈非自損傷。
女若捕魚人,諂誑猶如網。男子同於魚,被網亦如是。殺者之利刀,雖復甚可畏。女人刀可畏,傷害復過彼。
如蛾投燈炬,及火燒屋時。蟲等被焚燒,無依無救者。
迷醉於女人,貪火所燒害。由斯墮惡趣,無依怙亦然。
邪行諸愚夫,愛戀他妻室。妄生欣悅想,猶如於家鷄。
亦如曠野雉,妄遊殺害所。損傷因自生,而無救濟者。
捨離於佛法,親近彼女人。由是業因緣,墜墮於惡道。
又如諸獼猴,跳躑巖樹間。必致自損傷,豈不由愚惑。
如是耽欲者,於彼諸女人。為癡網所羅,數受生死苦。
如世之罪人,處以尖摽苦。耽醉婬欲者,當懸劍樹林。
譬如以猛火,燒然彼鑊湯。投之以麻麥,隨沸而漂沒。
如是耽欲人,不識於善路。死當墮惡道,煎煮鑊湯中。
鑊湯之大數,六十四俱胝。諸造惡之人,以彼為居處。
如是一一鑊,量各一由旬。猛火遍燒然,底及四周際。
或有滿百年,或二三四百。受煎煮之苦,皆由自業為。
獄卒以利鈎,時復舉令出。皮肉皆爛墮,其骨白如珂。
於是諸獄卒,復將置鐵槽。以杵而搗之,無能救護者。爾時諸骨髓,盡碎末為塵。由業風所吹,死已復還活。
若有侵逼他,妻妾童女等。當緣鐵刺樹,并受斧杵殃。
有三股鐵叉,或四五岐者。侵擾他妻室,當受此刑治。
復有鐵嘴烏,深啄於髓腦。野干等諸獸,競來食噉之。
如是邪欲人,當墮屍糞獄。及走於鋒刃,亦復上刀山。
如是邪欲人,顛墜炎熱獄。既被燒害已,復趣於寒氷。
如是邪欲人,亦墮極炎熱。叫及大叫,并往黑繩中。
如是邪欲人,當沒鹹熱河。復經歷煻煨,未至底便死。
地獄有蒺藜,五角極銛利。彼為狗所逼,忙怖走其中。
愛戀於女人,墮於大怖處。或吞於鐵丸,或飲洋銅汁。
有二熱鐵山,彼此來相合。昔時耽欲者,於中受苦殃。受斯苦楚時,都無救護者。得如是罪報,皆由自業緣。
昔同歡愛者,今於何所在。我獨受其殃,而不來相救。
由於先世中,自作如是業。假令父母等,無能相救者。
由於先世中,自作如是業。假令男女等,無能相救者。
由於先世中,自作如是業。假令兄弟等,無能相救者。
由於先世中,自作如是業。假令姊妹等,無能相救者。
由於先世中,自作如是業。假令朋友等,無能相救者。
愚夫為邪欲,貪求於女人。無間地獄中,受如是諸苦。說此不清淨,穢惡之女人。愚夫所遊行,智者皆遠離。
親近彼女人,最為極下劣。是惡中之惡,何足為欣樂。
耽著諸凡夫,常抱於糞囊。由此業因緣,當受無量苦。
愚夫為女人,受種種刑罰。囚繫及捶打,而無厭離心。
愚夫為女人,被種種燒害。能忍受斯苦,而無厭離心。
或置在尖標,或殺或沈水。或擲於大坑,備受諸苦毒。
雖見如是苦,猶於婬欲中。稱讚於女人,曾不生厭離。
或有少智人,知為眾苦本。見已還親近,如胡膠見火。
聞佛之所說,雖復生信受。仍多畜女人,其眾如群羊。或聞諸佛教,纔興厭悔心。須臾貪復生,如惡毒還發。
猶如被怖猪,暫止須臾頃。若見於糞穢,貪愛還復生。
愚夫聞法已,暫爾心驚怖。後見諸欲色,貪愛還復生。
猶如有丈夫,從其自身首。棄擲金花鬘,翻戴於熱鐵。
愚夫耽欲故,棄捨諸佛教。貪求下劣法,造作諸罪業。
迷醉諸欲者,墮閻羅界中。常吞熱鐵丸,復飲洋銅汁。
迷醉於欲者,背善而行非。捨離於清淨,永趣閻羅界。
若有智慧人,聞我說是法。應捨一切欲,速求於出離。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優陀延王,即白佛言:今此所聞希有、希有,如來、應正、等覺,善能說是諸欲過患,我今歸依佛法僧寶。從今已往乃至盡形,歸佛法僧作優婆塞。唯願世尊,攝受於我。佛說此經已,優陀延王及諸大眾,天人世間、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