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釋迦文佛之聖跡之二
──菩提伽耶四七禪修記(2~5)
張玄祥 居士
─菩提伽耶大塔活動
現
在來看法爾供養釋迦牟尼佛三衣情形,有信徒供養衣服時,寺裡工作人員怎麼為世尊換衣服?借著我們法爾供養三衣時,把他們為世尊換衣服的每個步驟分解動作說明。現在有工作人員坐在小門邊等待進去佛龕裡頭。世尊身上穿有上次人家供養的三衣。廟祝進去之後先把僧祇支(sa{kak=ik2,覆肩衣)、及上衣脫掉,再把下衣退去,
這三塊衣服全部換下,佛身裡面還有雕刻的衣服,本身雕刻都是這個樣子,雙手是觸地印或降魔印。一般人去大塔時,如待的時間不久,就不會看到世尊換衣服的情形。雖然有很多人供養衣服,現在我們供養的衣服正在穿,廟祝先穿上衣,上衣穿好後披覆肩衣披上,然後再穿下衣,衣服穿好了,左手處的小鉢就放上去,換完成後就是這個樣子。
一般在朝聖熱季時,有很多人會供養衣服,所以供上去的衣服,有可能一、二十分鐘就
被蓋上去或被撤換下來。我們比較幸運,供養後換上去世尊穿著二小時算是不錯了。如果很多人供養的話,衣服剛穿上去,馬上又被換下來。
衣服穿好出來了,這是整個穿衣步驟,上悟下本師就要供養紅包,紅包送上去,祂接受了,大家在此留照紀念。
面對著世尊像,可以誦楞嚴誦,發願取證涅槃,再入五濁惡世度眾生:「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埸,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這是阿難尊者對講楞嚴經以後,寫的楞嚴誦,發願要五濁惡世度眾生,有一眾生未成佛不取泥洹,開悟後要去讀楞嚴經,楞嚴經是要除微細見思惑。
─世尊忉利天說法完後下人間記念日慶典
每年11月16日是世尊於叨利天,跟母親摩那夫人說法後及講地藏經後,下來
人間的紀念日,我們在這段期間的活動裡,原不知為怎麼天天都這麼多人來大塔,而且周圍之間都是西藏喇嘛,原來他們在每年十二月時,都在此過新年,所以在此做一個月的法會不斷。
金剛座北面,這邊有兩個世尊的腳印,一個是兩個腳印併在一起,一個是單一個的,現在已經用木框框起來了,很多團體都在這邊誦經做法會,一團又一團,這些地毯是祂們的工作人員鋪設的,他們都要將地毯拿來拿去,每次拿來我們都要給小費,我們很多錢都是花在這服務費上面。
這是一個比較大型的團體,在金剛座南面(佛足印)處做法會,而我們都是在另一邊打坐,百分之九十時間都在此打坐。除了世尊開悟七週的那些事跡,都有看板立在那兒,其他的小塔事蹟,我們懂得不多,沒有人仔細指導說明,不知道那是在說些什麼故事,裡面工作人員也不知道內部詳情,該塔是在說些什麼?有些人只要有些什麼事,也在那裡建紀念塔。有些人在十字路口,也建一個塔給人供養,什麼意思我們不懂,如果有學印度文的則上面有標示。
最後三天在塔裡,大部份時間在此打坐,有時位子被占走,二三次換在外面玉佛旁,他們外國人也是在這兒做法會誦經,祂們做祂們的,我們照樣打坐,我們不認為他們吵,修行就是這樣,像菜市場一樣,他們吵他們的,我們坐我們的。
另一個鏡頭(圖片中綠色箱),這邊有功德箱,到晚上就蓋起來、鎖起來,清晨再打開,在這箱裡大家會放錢進去。
剛才這張金剛座圍牆是乾淨的,沒有供巾圍繞著,若有這些供布巾蓋上去,一層又一層地蓋覆上去,就看不出金剛座裡面是什麼情形。如果沒有人告訴你、提醒您,走過去根本不知道內情。這是什麼東西?有人告訴你這裡面是金剛座、菩提樹,其實這裡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世尊悟道的地方,後來為了紀念才蓋了此大塔,大家都要膽仰此金剛座這裡,除大塔裡的佛像外,一定要來此朝拜金剛座。金剛座圍牆上的布幔,全部是人家供養的五色旗布,一層一層圍上去,幾天後工作人員再拆下來,掛上去幾天後又拿下來。
─世尊忉利天說法完後 下人間記念日慶典寫真集
11月16日世尊從忉利天下來記念日活動,此日來自世界各國都有,主要還是東南亞佛教國家。這是他們拿花來供養繞塔所唱的調,也就是三皈依詞的調,這裡有泰國的,新加坡、緬甸等很多團體的朝拜情形。
─大塔周遭的窣堵波(stūpa)
大塔剛開挖出來時,周邊僅有幾個記念塔窣堵波(stūpa),現在已蓋了不可數的大小窣堵波,當然都無典故可考。現在開始介紹窣堵波功用。
除世尊的大塔外,還有一種許願的塔,那個塔沒有佛像,只有一個塔樣;建窣堵波stūpa,上面雕佛像就能種福慧,能增福、增慧。印度人很多在那兒許願貼金鉑,塔的形狀有的是尖形塔,也有圓形塔,早期建的是尖塔,後來建的是圓形,上面是有壁龕、佛像,說明這是怎麼聯上去,掉下來要怎麼處理。除重要的塔之外,其他很多的塔,我們看不出裡面供養的是什麼。
此圖是有很多個小塔,現在變成到處都是塔,是後來來蓋上去的。我們台灣也有人去蓋一座,裡面所供養的是大迦葉尊者,已有很多同學在此照相了。
現在來了解窣堵波是什麼意思,窣堵波有幾個種類,印度文叫STUPAS、STOOP,現在漢文叫窣多婆。《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陀羅尼經》之五方塔,是較特殊的窣多婆,我們當初供奉者有七層窣堵波,正常的stūpa是七層塔。
這些塔有好幾種,裝有佛舍利子,佛弟子舍利子塔,裝佛生活用品(缽、袈裟)等遺物等的塔,記念佛陀事蹟的塔,記念佛前世的事蹟,供後人許願的塔,建窣都婆或在窣都婆上刻佛像都能種福種慧,雙重功德。
有關窣都婆的型狀,尖頂(早期),圓頂(后期),有壁龕,上刻佛像,結手印。最好窣都婆是裝佛陀舍利子,另一種是裝佛的徒弟的舍利塔,裡面可裝舍利子,一種是裝佛的生活用品,如缽、袈裟、衣服等遺物。有一種是僅做外型,上面有佛像,紀念佛陀事跡的塔;比如牧羊女供養羊乳給釋迦牟尼佛紀念此事,也做一個塔在這裡面,哪件事紀念什麼就做塔在那,有些我們看不出裡面供養什麼,如果有學印度文的,則上面有記載。
佛龕上面的佛像有結手印.窣都婆上面都有佛像,誰蓋的不知道,上面都沒有記載,這邊還有小佛像,反正沒記載,看不懂在說什麼,一定有記載,看到的塔很多。喇嘛在這木板上大禮拜,這邊也有佛像,所有的塔都有,四周都是無憂樹,這是金剛座正後面西面下來,周圍這是外圍、內圍,所有角落都佈滿塔,那些說明都看不懂,四周的塔都是外國字。
─菩提樹認知與其故事
─菩提樹名的由來
菩提樹又稱覺樹、道樹、道場樹、思惟樹、佛樹。過去、未來諸佛之證悟成道,皆如同釋尊,各自有其「菩提樹」。經典中即詳載有過去七佛之菩提樹名,如過去毘婆尸佛之波波羅樹、尸棄佛之分陀利樹、毘舍婆佛之娑羅樹、拘樓孫佛之尸利沙樹、拘那含佛之烏暫婆羅樹、迦葉佛之尼拘律樹、釋迦牟尼佛之况多樹。
釋迦牟尼佛的菩提樹,釋尊即於中印度摩揭陀國(magadha)伽耶城南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此樹原稱鉢多(aśvattha),意譯為吉祥、元吉,學名 Ficus religiosa。果實稱畢鉢羅畢况羅( pippala),故亦稱畢鉢羅樹。屬桑科,原產於東印度,為常綠喬木,高達三公尺以上,其葉呈心形而末端尖長,花隱於球形花囊中,花囊熟時呈暗橙色,內藏小果。
─同科不同種的菩提樹
另有一種喬木之菩提樹,學名 Tilia migueliana。屬菩提樹科,高達十二至十五公尺,其樹葉不同於畢鉢羅樹,末端非尖形,周圍呈波狀,果實黑色,可作念珠。相傳南朝梁時僧智藥自天竺移來菩提樹,植於粵東,其菩提樹子,表面有大圈,其紋如月,細點如星,稱為星月菩提,亦可作為數珠。今寺院普遍栽植之菩提樹,乃屬釋尊成道地之畢鉢羅樹。
─金剛座處菩提樹的滄桑史
佛陀的菩提樹是不滅的,此樹原是在大塔金剛座後畢鉢羅樹,後來佛陀證悟後即成菩提樹。此菩提樹現在已是第四代的菩提樹,雖不是原來生長的菩提樹,卻是它本來樹之本尊。
畢鉢羅樹昔佛在世時高數百尺,因佛陀在樹下金剛座上證道,故稱菩提樹。成為菩提樹後,世尊滅後,屢經外道不信佛者之國王所殘伐,然猶能高至50尺。昔日世尊在時,菩提樹冬夏枝葉茂盛,從不凋謝,光鮮不變,但每到如來涅槃日,樹葉皆凋落,不久即再復甦。君王信眾每以香水、香乳以灌溉、洗渧,競修供養。
菩提樹歷來也屢次遭受阿育王、王妃低舍羅絺多、設賞迦王等所砍伐,然仍新芽繁茂。如來滅度後,無憂王(阿育王)初信邪教毀佛遺蹟,發兵剪伐菩提樹,以樹枝寸斷以事婆羅門火神。然煙燄未滅忽生兩樹,猛火之中茂葉含翠,因而稱為灰菩提樹。無憂王睹此異境非常悔過,並以香乳灌溉餘根,至隔晨樹生如本來。後來王妃低舍羅絺多、設賞迦王等所砍伐,然仍新芽繁茂。
阿育王之女僧伽蜜多(Sa{ghamitt2)曾持此菩提樹枝前往錫蘭(今稱斯里蘭卡),植於首都阿
陀羅城(Anur2dhapura)城南之大眉伽林(Mah2 megha)中,是為菩提樹第二代。略述菩提樹移供獅子國錫蘭事,當阿育王取大菩提樹之枝供養後,僧伽蜜多持之由多摩栗港(Tāmalitti)入錫蘭,先抵閻浮俱那(Jambukolapattana),未久,即入首都阿
羅陀城(巴 Anurādha),天愛帝須王之夫人阿
羅與五百侍女即出家得度,證阿羅漢果。僧伽蜜多此行不僅建立錫蘭第一個比丘尼僧團,且將印度菩提伽耶之菩提樹苗移入阿
羅陀,將早期印度佛教徒禮拜菩提樹作為尊敬與紀念釋迦牟尼佛之儀式正式傳入錫蘭。後王為其建繫象柱寺(Hatthālhaka),迎請僧伽蜜多安住。王歿後,欝帝臾(巴 Uttiya)即王位,第九年僧伽蜜多於該精舍示寂,世壽五十九。
菩提伽耶菩提樹,後來數次又被異教徒伐砍,但又頻出異相而得萌芽再生,菩提樹一直留存。直到西元七世紀初,又有設賞迦王瞋惡佛法,破壞僧寺,砍伐菩提樹,焚燒樹根,掘根至泉水處不盡,乃以甘蔗汁灌之,欲使其腐爛。數月後阿育王的後裔滿冑王復位時,見菩提樹又被破壞,悲傷舉身投地,哀感動物,以數千牛搆乳而溉灌之,經夜樹萌芽再生,待其長丈餘,為防止後人砍伐菩提樹,加築兩丈四尺高的石垣,做為保護之障。其後,於十二世紀回教徒入侵印度時,菩提道場之本樹慘遭摧殘,遂又從斯里蘭卡移枝回菩提道場,是為第三代菩提樹。
到十三世紀時,因避回教徒之摧殘,佛教徒遂將大塔掩埋,形成一土丘,第三代的菩提樹也在掩埋中死亡。大塔經湮沒數百年後,直到一八八一年始由考古學者康林罕(A. Cunningham)重新掘出大塔,已無菩提樹的存活,遂又從斯里蘭卡的菩提樹移枝回菩提伽耶菩提道場,所以現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樹,是為第四代菩提樹,唯還是與本尊樹同一顆的菩提樹。(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