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釋迦文佛之聖跡之二
──菩提伽耶四七禪修記(2~3)
張玄祥 居士
佛陀證悟前的說明(1)
悉達多太子在尼蓮禪河北岸的苦行林,日食一麻麥,苦行六年後,雖證得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天,卻認為不是究竟,即離苦行林,在其不遠處的尼蓮禪河中沐浴洗澡,並受離苦行林不遠處的牧羊女供養乳糜達六個月之久,身體始恢復健康。
釋迦牟尼佛在尼連禪河北岸的苦行林打坐,日食一麻一麥,苦行六年,關於日食一麻一麥,似為中國方面的說法,因為一入定是不可能常出來吃飯,一入定有時候是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好像不是日食一麻一麥,或只是以思考邏輯來寫這文章,後來想一想,日食一麻一麥是天天起來吃,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苦行不大吃飯,那倒是真的。後來瘦的皮包骨,雖證得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天,祂在別地方參訪數月,後來覺得外道所證也不對,就來到苦行林跟隨很多的行者修苦行,證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已經是世間禪定的有頂天、最高定了,壽命有八萬大劫、有五百卅七兆年,但還是覺得沒有脫離三界輪迴,祂認為不究竟,所以就離開苦行林。
祂在不遠處尼連禪河洗澡,很久沒有洗過澡了,現在尼連禪河的泥沙已經堆積的很高了,我想在以前河床可能會比較深一點,尤其我們去的時候是冬季,水位都不高,看起來像是我們一般的小河流一樣,當然河面還是很寬,卻看到河流上有沙洲。在離苦行林不遠的地方,住了一戶牧羊女的家,牧羊女供養祂羊奶加米煮的乳糜,養了六個月,以前我們中文讀到這一段,以為只吃一餐去打坐就開悟了,不是的!是養了六個月,從皮包骨養到如一般人的樣子,身體才開始恢復健康。
隨悉達多太子修行的五比丘,因悉達多太子吃了乳糜,認為他已破戒(婆羅門教戒律認為牛、羊就是暈食),因祂接受牧羊女供養米奶時,五比丘覺得祂破戒,就棄離祂而去。
世尊拋棄苦行後,想找個地方禪修,先到苦行林的前正覺山(南傳的說法),世尊先來到此,要找禪修處,但土地神示現,說此處不是諸佛證悟之處,您可往不遠處之菩提樹下去禪修,世尊就照指示前往菩提伽耶菩提樹處前去,所以說此處是前正覺山。
而北傳佛弟子卻認為此是毒龍洞,佛陀證悟成佛後度五比丘及耶舍等五十五成阿羅漢後,就想要度摩竭陀國國師迦葉尊者,此時毒龍洞(所謂前正覺山)方圓五六里處,就是迦葉尊者及其百弟子分散的居住處,因房間已被住滿,世尊特前來借宿,迦葉尊者就指稱有一清淨石室是可以居住,但裡頭有一毒龍,怕住者被毒龍噴火燒死。唯世尊是為度迦葉尊者而來,故意要顯示神通,當然是不怕毒龍,就甘願地住進石洞中,當晚毒龍發忿噴火,卻被世尊將毒龍降伏變小放於鉢中。此毒龍洞中有一封口的洞跡,也有毒龍噴火成黑煙之遺跡。
此時康復的悉達多太子即渡過尼蓮禪河,依土地神提示,來到尼蓮禪河南岸伽耶城南約七公里處,該處有一棵數百尺高的畢缽羅樹(後稱菩提樹)目標很大,所以選擇此樹來禪修,悉達多太子即想選擇此樹之處來禪修,即向該樹走去。
佛陀證悟前的說明(2)
此時已是傍晚時刻,當悉達多太子還未走到畢鉢羅樹前,有一割草人見悉達多太子很像偉人,即割了八束吉祥草(香茅草)供養他。經典裡講割草人是帝釋天所化現修行人,很多修行人有成就的,都是由這些天神在護持;當祂抱著吉祥草,選擇地點準備安坐,每走到畢缽羅樹四角落的每一個角落,大地就震動,只有後來所選這菩提樹正東面的下方,大地即停止不再震動,即依在樹下打坐。
悉達多太子在西元前631年維紗卡(Vaisakha)印度的二月滿月之日坐在畢鉢羅樹(後稱菩提樹)下,證悟宇宙真理,成就佛道。金剛座(VAJRA SANA或稱DIAMOND THRONE)就在菩提樹正下方。佛陀在這菩提樹下金剛坐發願:「不證菩提,不離此座。」
悉達多太子將此吉祥草鋪在樹下方後,便面向著東,背部倚著此樹坐下來,覺得太低不適。後來在吉祥草上又加一塊石板,當他坐下後即誓言,說:「不證菩提,不離此座。」悉達多太子在此座中,坐到第六天時,夜睹東方明星,不久即證悟菩提。嘗言:「眾生皆有佛性,只是妄想、執著耳。」
悉達多太子將此吉祥草鋪在樹下方後,便面向著東,背部倚著此樹坐下來,覺得太低不適,覺得不舒服,故找石板放在下面,當祂坐下後即誓言:「不證菩提,不離此座。」
悉達多太子在此座中,坐到第六天時,夜睹東方明星,不久即證悟菩提,一證悟就說:「眾生皆有佛性,只是妄想、執著耳。」我們也有佛性,為什麼會在三界裡面輪迴?是因為起了妄想、執著為真,起了念以為是我,也就沒有辦法解脫。
佛陀證悟前後第一週說明
此時已成佛的佛陀,在證道那天晚上,其心理分成三個階段。
(1)初段他回憶起他所有的前世(現宿命明,無始劫各生都知悉。) 回憶起以往所有過去世的因緣果報,無始劫以來所經歷過的有多少?祂能夠意念起;若是四禪天的天神、或者是阿羅漢,頂多能夠憶到八萬劫以內的因緣果報,佛陀是回憶起所有、所有前世的因緣果報。
(2)中段佛陀理解了生與死的關係及道理,了解生死輪迴之關係與道理,就是因果的道理。
(3)後段佛陀總結要了脫生死,就要用四聖諦、八正道及中道觀等哲理來了脫。了解了脫生死,須用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及中道觀,在此悟出了生脫死的哲理來了脫。
相片說明:(1)這是第一週的說明看板,(2)菩提樹與金剛座,(3) 夜間的菩提樹圍牆,(4)菩提樹前會說話的石頭。(5)與您對話嗎?
第二週
佛陀 ANIMESA LOCANA 悟道處所,此白色窣多婆(Stupas)記念塔在大塔(菩提樹)東北角,證悟後的佛陀在此不眨眼地凝望著菩提樹有一週之久,對於佛陀剛悟得的解脫道,油然生起感激之心。
白色窣多婆塔在大塔(菩提樹)的東北角上,佛陀證悟後,第二週在此日夜不眨眼凝望著菩提樹有一週、七天七夜之久,因為他剛開始證悟,所以可以不吃不睡,就是這樣天天日夜不眨眼地看著菩提樹,佛陀對於剛悟得的解脫道,油然生起感激之心。有時候我們在禪修時看到光、看到過去事、看到什麼善境界了、或者看到天上的情形怎麼樣,從來就沒有去瞭解,如何去擺脫心靈上的糾纏?祂所修的與一般世間禪、外道不一樣的,祂是在思考如何了脫生死?既然也已經了解輪迴得道理了,當然是非常的心存感激。
相片:(1)這是第二週的說明看板,是英文說明。(2)從西北角所照的白色窣多婆。(3)在白塔內所雕塑佛像,(4)從塔的北面照過去的白窣多婆,從塔的東南面看此白窣多婆,旁邊的路就是中圍道,白窣多婆在中圍旁邊。
第三週
佛陀 CANKAMANA 悟道處所,佛陀悟道後第三週在金剛座左前方寶石路走道上來回、上下地走著,深入的思考總結出來的輪迴的道理。輪迴的道理解釋了這個世界中出生、痛苦、死亡的原因,佛陀因為要追求人生解脫之道,才毅然決然地捨棄奢華的王位,走入艱苦的禪修之路。
第三週在金剛座的左前方寶石路走道上,世尊來回、上下的走著、冥想著,祂不一定打坐,在這石階處上下走路,每走一步生一蓮花,共有十九朵蓮花,為了紀念這件事,現在用石頭刻出蓮花叫寶石路,以前不是這樣子的,兩千多年前哪裡有這種大理石?祂在這邊走來走去,可能有一個台子,上上、下下來回走動,我想可能有一點在練氣功讓身體氣通的樣子。
世尊深入的思考,總結出輪迴的道理,還在思考!不像我們世間禪定,定住了就以為沒有煩惱了,其實那些都是假的、蓋住而已,不是真實的解脫。修行要用道理去詮釋你的心,如何脫離業緣的牽扯?才不會在輪迴裏面一直走不出來。祂在思考輪迴的道理,解釋了出生、痛苦、死亡之根本原因。佛陀因為要追求人生解脫之道,才毅然決然地捨棄奢華的王位,走入艱苦的禪修之路,佛陀為追求人生解脫之道,故放棄五欲去修行。
很多人在此行禪,石頭刻成蓮花,大眾把花或水放在上面,排了整個地方都是水,有的牆上都擺了水,也有台灣去的,我們還碰到一個從中和或板橋去的人,拿了很多塑膠杯子,到處都排、排滿了花、水誠心供養。
有人在此掛單,我們也睡在此,他們單人的也是睡在此,十一月以前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此睡,只是要有申請、繳錢。第二天四點要起來,五點大塔開門,要進去大塔打坐,或者是在這裏經行、打坐,很多國內、國外的佛弟子,他們都是在這裏過夜;我們人數比較多、比較醒目,所以要請守衛巡邏,還要給他錢,本來四位增加到八位,我們花很多錢,我們花十萬塊有十萬塊的內涵,花五萬塊有五萬塊的內容,這是不能比的。我們就在這裏待了30天,30天上下的打點,管理委員會要給美金,大塔工作人員每天都要給他們錢,打蚊帳也要給錢、來鋪地毯的也要給他錢,前後還真花了不少錢呢。
相片說明:(1)此石頭路,佛陀悟道第三週在此走動中深思,入定中所走過的腳印,即化成蓮花。(2)佛陀走過後化成蓮花排成一排,共有19朵。(3)夜間的蓮花台,是建造來記念這個神聖的走道。(4)此中間道常有人於此經行,世尊會教導人經行、運氣。(5)此人於夜晚在經行。(6)夜宿大塔內的帳篷。
第四週
佛陀 RATANAGHARA 悟道處所,此小寺廟名為寶石寺,位於菩提樹的西北後邊處,據說是日間的護法神為佛陀所建造,佛陀便使用了它。在此寶石寺中佛陀禪思時,從身體中發出紅、白、黃、藍、橘紅色等五種光鋩。圖中繩結所掛的五色彩旗具有上述五種顏色。佛陀在此寶石寺廟中進行了形而上學的更深思維及理論。因而理出了十二因緣觀的道理,這個哲理也建立在因果律上。十二因緣為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
第四週於此蓋有一紀念塔在此,聽說有一仙人,看到世尊證道後,在此蓋一座小寺廟,世尊在此打坐禪定,在禪定之間身上發出五種光,內臟有五色,心臟是紅色、肝臟是青色、腎臟是黑色、肺臟是白色、脾臟是黃色,五色旗代表祂身體發出之光。
這小廟叫寶石廟,位於菩提樹西北面的後面,也有說是日間的護法神為佛陀所建造,護法神利用其神通,保護佛陀,佛陀便使用了它。在此寶石寺中佛陀禪思時,從身體中發出紅、白、黃、藍、橘紅色等五種光鋩。
佛陀在此寶石寺廟中進行了形而上學更深入的思維及理論推敲,因為一個理論出來還不是很完整,到第四週才理悟出十二因緣觀的道理,為什麼會來出生?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十二因緣觀間開始在思考,如何從十二因緣觀來得解脫?從後面推理上去,這個哲理也建立在因果律上,所以要解脫,要由此推演上去。
佛弟子不要來受生,就不要造有漏因,不要去取一切法,有想要的心就想去佔為己有,不要去執取,就不要對某些東西產生愛取的觀念,有愛即產生覺受,要控制感情領納作用,就沒有愛、沒有恨的種種感受,若是要斷掉你的感情領納作用,不讓它發揮作用,對六根入六塵,不要去起心動念,當六根的眼、耳、鼻、舌、身、意,面對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入境界時,不要看進去、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能夠做到這樣,名色對你來講,就無所謂的名色,不起心動念就沒有名色,沒有名色就沒有心,行陰微細就不會去相應。有宿命通的人都是從行陰產生一些因緣牽扯的道理,行陰不取,無明起不來,也就解脫了,追根究底修行就是這麼一關一關的思考上來,修行到無明破,心即清淨解脫,佛陀都在思考這些道理。
第四週這裡,我們在這旁邊打坐,從上上、下下石蓮花出來,中間過去來這裡有一紀念塔,是台灣人所造「紀念大迦葉尊者」,台灣與印度沒有邦交,建造一個紀念塔要花很多的錢,不是你要去做就可以做,是透過斯里蘭卡高官講關係,洽管理員給一個地方,建一個紀念塔,這是陳中和同學去發現的:「怎麼有一座是台灣所建造的?」然後去尋問出端倪,這塔上寫了幾個字,很小、模模糊糊的,是台灣來建造的。我們這些人在此留下紀念!(註:2007年時由台灣人蓋的此記念塔,本來說明寫於正面,現在已被移至後面不明顯處了。)
相片說明:(1)第四週說明牌,(2)記念塔的小廟,上有五色旗,代表佛陀於此發五色光明。(3)小廟內的佛像,(4)此記念塔旁邊有一大迦葉尊者記念佛像。
第五週
佛陀 AJAPALA NIGRODHA 悟道處所。在大塔前進口處有一棵白楊(Banyan)樹,據說佛陀在此處度過第五週。在此佛陀盡情地體驗祂證道後而獲得的神聖愉悅。人們相信當時印度教神Murba親自來這裡虔誠地膜拜佛陀,並進行了一些對話。在第五週末快結束時,有一位婆羅門教徒來到這裡,見到佛陀時,問到:「誰是真正的婆羅門?」(四階級為婆羅門、剎帝利、吠陀、首羅陀),佛陀答說:「婆羅門不是看他的出生家世而定,是要看他的善行而決定。」世尊首次打破了印度階級的觀念,這是劃時代的宣示,平等性的建立。
這是大塔入口處,我們從這裡進來上梯階再下去,上梯階比較高,剛才講這裡曾被土丘所蓋沒,土丘撥開後堆放這大塔兩旁,周邊就比較高,這是入口處。
入口處進去不久就有一塊看板,在說明釋迦牟尼佛在此度過第五週。從大門進口下來,有一白楊樹,現在已看不到此樹。大塔進口處這一棵白楊樹,從樓梯下來有一根柱子,釋迦牟尼佛在此度過第五週。佛陀在此修行,盡情地體驗祂證道後而獲得的神聖愉悅,享受祂心裏面的意境。人們相信當時印度教神Murba親自來這裡,虔誠地膜拜佛陀,並進行了一些對話,講一些道理。
第五週快結束時,有一位婆羅門教徒來到這裡,見到佛陀時,就問到:「誰是真正的婆羅門?」因為他們還是根深蒂固的有婆羅門、剎帝利、吠陀、首羅陀,這四階級的觀念。佛陀已經悟道了,人生本來就平等,祂回答:「婆羅門不是看他的出生家世而定,是要看他的善行、修行而決定。」一個人修得怎麼樣?善行怎麼樣?來決定是否真婆羅門。世尊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婆羅門社會裏面,講出這種人人平等的道理,只要有善心、有修持的人就是婆羅門,不是你出生婆羅門家就是婆羅門,世尊首次打破了印度世俗的階級觀念,那是劃時化代的宣示,平等性的建立。若是理論不能降伏婆羅門的那些外道,當然也要靠神通力,佛在西元前五百年前,即已講出此道理。
此石柱有來頭,聽說泰國總理要僱請一管家(財政部長)的時候,必須要此人來此反手合抱此柱子,看看手是否雙手夠長能環抱住柱子,這就可以證明幾世未犯過偷盜,這種管家來管理國家財物,才不會偷錢及貪污,要甄選人員就到這裏環抱住柱子。
相片說明:(1)、從大門進口下來處, (2)五週說明牌,(3)此處本有一白楊樹,現在已看不到此樹,用此柱代表。(4)看看雙手能合抱此柱?
第六週
佛陀Mucalinda Lake悟道處所。這大塔的南面有一湖叫Mucalinda湖,又稱蓮花池,是蛇王的居住處,佛陀在此度過了證悟後的第六週。佛陀往鹿野苑五比丘處時,途中適突起狂風暴雨,世尊即在當地入禪定時,雖然大雨傾盆而下,佛陀卻安祥地入定不動,一點也不受周遭所起的亂象所影響。世尊的入定感動了那葛德眼鏡蛇蛇王,蛇王從此潭中浮出,將世尊的身體用牠的蛇身纏繞七圈,蛇頭、頸部護住世尊身體,使世尊不受狂風暴襲擊。待狂風暴雨過去後,在第七天結束時,蛇王才將蛇身從世尊身體移開,並向世尊禮拜後才離開潛入水中。
第六週在講蛇王來保護世尊之情形,在大塔南面有一記念水池,這水池本來沒有這麼大,當初天神做一水池,供給世尊沐浴,後來人就愈做愈大,現在變成這麼大,十幾年前去看到的蛇,也不是這樣子,那時造的是九頭蛇,覆蓋著世尊,現在是做眼鏡蛇,到底是什麼蛇都還搞不清楚,蛇王在世尊身上繞到底座,這樣佛陀被繞了七圈,保護佛陀定中不被風兩侵襲。
這池又稱蓮花池,十幾年前整個池子都是蓮花,現在沒有蓮花,佛陀在此度過了證悟後的第六週,往鹿野苑途中佛在此入禪定,適突起狂風暴雨,雖然大雨傾盆而下,佛陀卻安祥地入定不動,一點也不受周遭所起的亂象所影響。
世尊的入定感動了那葛德眼鏡蛇蛇王,從潭底下出來,繞在佛身體纏繞七圈,蛇頭、頸部覆住世尊身體,使佛不被風雨所襲,待狂風暴雨過去後,在第七天雨停、結束時,蛇王才從世尊身體移開,離開前向世尊頂禮後才離開潛入水中。
現在此湖有典故,聽說有兩大派爭奪此湖周邊位置,有印度破瓦族在此做法會,也有西藏人在那邊做法會,霸佔另一邊的北面。所以每到十二月份時,兩邊人馬都會來大塔做法會,故常常會發生爭執,有的還帶槍、帶刀。所以現在此大塔一進入十二月份,所有人都不能在此留宿過夜。我們晚上九點關門就要回去住處,早上四點多又再來。因為有二大派系在那邊集結,有時候會發生械鬥,所以大塔值班守衛的人都會荷槍實彈的在巡邏、守衛,好像氣氛很緊張,後來十二月份也沒有在那兒過夜,我們在十二月八日就離開那兒了。
這裡也是梵天王請佛住世說法處,世尊證悟後,到第六週了,道理也悟得差不多了,覺得人很難度,就想要入滅去,結果梵天王就下來,說:「世尊在修菩薩道時,已經發願有一天證到佛道,一定要度化眾生,請世尊住世說法,請世尊不要入滅!」為了紀念這一段事情,發育王就在這裏建了一根石柱。這柱子不算是最高的,最高的在靠近尼泊爾那邊,吠舍離是阿難涅槃火化的地方,有一根更高、更完整的柱子。
相片說明:(1)第六週記念牌,(2) Mucalinda 湖的入口處,(3)蛇王護世尊的記念雕像,(4) Mucalinda記念湖的旁邊處,(5)阿育王做的以斷一節的記念塔柱,聽說阿育王共建了四根柱子,這裡是留有一根。(6)三人牽手圍石至柱發菩提心。
第七週
佛陀 RAJAYATANA 悟道處所,在菩提樹右前方(現大塔正南方)處有棵森林樹叫Rajayatana樹,據說世尊在該處度過了證悟後的第七週,當然是在此塔外圍,為大眾解說方便,移到大塔裡頭來。從緬甸來的兩位商人Tapussu和Ballika在此見到了佛陀,看到佛陀臉上現出了安祥莊嚴的樣子,知道是一位得道不尋常的聖人。他們隨即供養了世尊米糕與蜂蜜,這是當時上流社會家庭中才有的高級食品。供養後即向世尊要求要成為佛陀的弟子,佛陀應允後即成為佛陀最初的兩位俗家弟子。兩位弟子即刻從口中自然就唱出:「皈依佛、皈依法」,這不是佛陀教他們唱的,而是他倆自發性地唱誦出來的。
因當時還沒有所謂「僧」,故沒有唱出皈依僧。後來有了僧團後,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即成為佛教徒唸三皈依的儀式之一。此兩位商人Tapussu和Ballika即是佛教中最早的民間下階層的兩位信徒。本來信仰是剎帝利等上流社會的專利權,婆羅門則是祭祀之獨特神格階級。
Tapussu和Ballika成為佛俗家弟子後,即向佛陀請求了一束頭髮,並將此頭髮帶回自己的國家做為聖物來禮拜,這就是髮舍利的由來。據說佛陀這髮舍利還存放在緬甸著名的Shodogon Pogoda寺中保存著,還接受著人們的虔誠供養與禮拜。
第七週在大塔正南面二十公尺處入定,前方有一棵森林樹Rajayatana樹,據說世尊在該處度過了證悟後的第七週記念塔處。有兩個從緬甸來的商人,一位名為Tapussu,一位名為Ballika,來到此地看到佛陀,臉上出現了安祥、莊嚴的樣子,知道佛陀是一位得道不尋常的聖人。
他們隨即供養了世尊米糕和蜂蜜,這在當時並非一般的食品,是在當時上流社會家庭中才有的高級食品,供養後即請求世尊收他們做弟子,佛陀答應以後,就成為佛陀最初的兩位俗家弟子,此兩位弟子很自然就唱誦出:「皈依佛、皈依法」兩句詞,這不是佛陀教他們唱的,而是他倆自發性地唱誦出來的,當然這應該是有神力在加持,不然自己不會唱出這兩句話來。
因為當時還未有僧團,所以沒有唱出:「皈依僧」只有唱出兩句,這是佛教中最早出現的民間下階層的兩位俗家弟子,後來有了僧團以後,後代佛教徒的三皈依,就要唱誦:「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僧」成為佛教徒的三皈依儀式之一。佛在七週後,再去鹿野苑度五比丘。
本來信仰佛教,是剎帝利等上流社會的專利權,婆羅門則是祭祀之獨特神格階級,現在連一般的商人都可以成為佛弟子,或者是更下階層的首陀羅,也都可以信仰佛教。
Tapussu和Ballika成為佛俗家弟子後,即向佛陀請求了一束頭髮,帶回自己的國家作為聖物來禮拜,那國家就是現在的斯里蘭卡,這是最早的髮舍利的由來。據說佛陀這髮舍利還存放在緬甸著名的Shodogon Pogoda寺中保存著,還接受著人們的虔誠供養與禮拜。
我們的元音老上師還沒有入滅以前,曾經交代不要留下骨灰,要撒落大海,不要留舍利,但弟子們違背他的遺言,分光舍利,放了兩個月才火化,他最親近的弟子陳老師,也是我的朋友,在上海大學音樂學院的音樂老師,把他的頭髮剪下來,然後寄給我,所以我們這裡有老上師的髮舍利,我們把它放在這兒,髮舍利的由來就是這樣。
相片說明:(1)最後七週世尊待過的記念牌,(2)遠處看此記念牌周遭,(3)旁邊有喇嘛在禮拜,(4)這邊也有紀念的佛像。(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