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釋迦文佛之聖跡之二
──菩提伽耶四七禪修記(2~2)
張玄祥 居士
我們認識完了宗教,了解有四大宗教,現在開始進入印度唯一古佛教塔寺的大覺寺。伽耶是一個地方,因為釋迦牟尼佛在那裡成就佛道,所以加一個菩提,稱為菩提伽耶 (Buddha-gayā)。伽耶是一個比較大的城市,是比哈爾 (Bihar)省的首都,在南部旁邊不遠的地方離六、七公里處就是菩提伽耶,菩提伽耶位臨恆河支流尼連禪河(Nairañjanā,今法爾古河)。
我們常常看公案,釋迦牟尼佛在雪山六年,這是中國講的,我們去了以後才知道,叫什麼雪山?那裡也不是山,也許祂以前在別的地方修行五年沒有開悟,後來在苦行林,也許那個地方是雪山,我們去的地方是一片的平原,就是在尼連禪河旁邊是苦行林,尼連禪河是在菩提伽耶的北面,祂本來是在尼連禪河北面的苦行林修行,後來渡河到菩提伽耶來,然後來這邊證悟了,尼連禪河現在叫做法爾古河,其地原為古印度摩揭陀國(Magadha)伽耶城南方之優樓頻螺 (Uruvelā gr2ma)聚落。
我們知道摩揭陀(Magadha)這個國家是在中印度,釋迦牟尼佛在菩提伽耶這地方開悟,開悟以後祂就沒有再回來過,在菩提伽耶那邊七週,離開後去鹿野苑度五比丘,開始了一連串的弘法,就一直沒有再回來菩提伽耶,比哈爾省就在北部這裡,旁邊是尼泊爾,很靠近尼泊爾。我們是直接從台灣,然後飛到菩提伽耶這邊,待了一個月,然後再往上去幾個旅遊地方,再回來菩提伽耶這邊,再進到尼泊爾去,我們路走的比較崎嶇一點,如果觀光的話,有些是從尼泊爾這樣一直進來,這樣繞過去,把所有的聖地都看完了,有的人從加爾各答這邊過來,每個走法都不一樣,因為我們要先去修行一個月,所以直接就到伽耶這邊來,然後轉到菩提伽耶,在這裡待了一個月。
菩提伽耶是在尼連禪河的北面,祂本來在苦行林修行,後來渡過河到菩提伽耶來,大概六、七公里而已,很近的一個地方,伽耶城於中世紀為婆羅門教徒所擁有,為與婆羅門教徒之伽耶城市區別,特將佛陀成道之聖地加了兩個字「菩提」,稱為菩提伽耶,菩提伽耶代表是釋迦牟尼佛修證成佛的地方。
從尼連禪河北岸望過去,是苦行林,渡河過去到菩提伽耶,到這個塔是大覺塔,這景色看起來是清晨,或是黃昏,從尼連禪河對岸望過去的現代菩提大覺塔,此河流經大塔之北邊。
現在來看大覺塔的來源,這個塔的建造,不是說從古代一直到現在,從小塔慢慢被毀掉,再蓋比較大的塔,又被毀掉,再蓋更大的塔,是這麼慢慢蓋成的。在兩千五百多年前,世尊在苦行林處受牧羊女供養調理色身後,即前往現在大塔的位置處修行並證道。我們以前看中國的記載,好像牧羊女只供養一杯羊奶,釋迦牟尼佛就開悟了,為了做這個簡報,我讀了很多資料,是供養了足足六個月,天天給世尊羊奶和米熬成的粥,供養了六個多月,才恢復了健康,不然就瘦的皮包骨這樣子。道場的這尊是我們從菩提伽耶請回來的苦行佛像,還繞到尼泊爾、再到泰國、才回到台灣。世尊修苦行可以修到氣旺、修到有神通,但就是沒有開悟,世尊認為這樣沒有究竟,還是脫離不了天界的果報,所以祂才離開苦行林。
公元前一世紀,兩千一百年前,(世尊是生於公元前五世紀),阿育王出現,阿育王也翻做無憂王,他剛開始也是很排斥佛教,他還把菩提樹砍掉,後來菩提樹被砍了以後,堆成木材在那邊燒,菩提樹還是再發起來,然後被這個奇蹟感動,阿育王才懺悔、後悔,才開始信佛教,信佛教以後,懷念佛陀一生偉大的功績,就跑到佛陀證道的地方去追思兩次,並建立一座小小的佛陀的寺廟,剛開始不是很大,後來又有精舍建立在佛陀證道的菩提樹北面,其始建年代有兩種說法,有的說是二世紀,有的說是四世紀,是最開始、最早的一個寺廟與精舍。
五世紀初的時候,中國的法顯法師一進到天竺巡禮的時候,就已經有這個塔,塔就是廟、廟就是塔,附近另有三座伽藍、精舍、小寺廟,那時候的住持,居住的僧眾都是以持律嚴峻著稱,古代修行的人,大概都修小乘,小乘的戒律都是非常嚴格的,這樣心才不會亂,才有辦法修到不被外境所轉,證阿羅漢果。這個也不是最古老的,是十二、三世紀,怕被回教入侵毀壞,又把它掩蓋起來,掩蓋起來以後,把它挖出來的樣子,但是已經多久了?到現在也有八百多年了,古老的菩提大塔,把它挖出來是這樣子。
在印度諸多異教徒的爭戰中,大塔亦於西元七世紀初被毀壞,是阿育王那時候所建的,就被毀壞掉一次。在西元十二、三世紀時,緬甸國王又跑來把它整修,把大塔及精舍弄得更大一點,但不久就在這個時間,回教徒開始成立了,大概成立在第五、第六世紀左右,經過五、六百年以後壯大了,就開始弘揚進入印度,在這時候大塔雖然蓋起來了,同時回教徒入侵,回教徒現在還跟猶太人打打殺殺的,是從古以來就是這麼樣子,回教徒就將佛教出家眾殺害,把所有的寺廟、遺跡都毀壞,佛教徒怕這個大塔被破壞,這是追思佛陀的紀念性很大的寺廟,怎麼可以被毀壞掉,故用砂土掩埋起來,變成一個山丘。現在挖出來的這個大塔,就是十二、三世紀間緬甸國王所修造的,不是最先阿育王所建造的,那個早就被破壞掉了,現在的塔高有五十二公尺,其實現在剩下五十一點二三公尺而已。上悟下本師父講說每一年要下陷一英吋,到末法時期這個塔會全部陷入地下,現在已經是剩下五十一點二三公尺,信不信由你!外觀有九層,內部實僅有兩層,四面都刻有佛像、佛龕,雕鏤精緻莊嚴。
在1590年有位印度君王於大塔掩埋小山丘旁邊,建立了一個印度教的寺廟,所以很多去禪修的同學,看到塔的旁邊有兩個印度教的廟,很靠近在這範圍裡面,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這裡是大塔,因為它是一個山丘,山丘歸山丘,那邊的靈氣、磁場很強,所以這君王就選那邊,建立一個印度教寺廟,很多僧眾就在那邊安居修行。
在十八世紀的時候,在原來的菩提樹東側,這個菩提樹是講原來的,現在蓋起來就看不到,東側就是菩提樹正對面,它是往東,又一印度教毘濕笯派也建立一個寺廟在那邊,剛剛所講的有兩個寺廟,小小的不是很大,聚集大量僧眾居住修行。
大塔因為避回教徒摧殘,遂將大塔掩埋形成一土丘,湮沒數百年,直到一八八一年,始由考古學家康林罕 (A. Cunningham) ,這個人他根據文獻,認為以前緬甸國王有建造一個大塔在這邊,照道理來講應該在哪一個方向,就開始探測、開始去挖掘,在一八八一年真的把它挖出來,挖出來就是剛剛所看的那張圖片,還沒清理乾淨的那張圖片,這時候舉世震驚,每年去朝聖的佛教徒從此後就非常的多。
上悟下本師父講說,根據印順導師所說的,如果妳今生是女孩子的話,下一世要變成男孩子,有兩個路可以走,一條路是去大塔這裡修行、朝拜,第二條路是把大藏經讀一遍,大藏經讀一遍要花很長時間,我們去那邊修行一個月很輕鬆修行,三十天你不見得把大藏經讀得完,讀三年可能還讀不完,要仔細讀、要了解也不簡單。你可以選一條路,所以今生信佛的,大塔一定要去,去了解一下、去體驗一下那裡的磁場,很多人回來以後,心態上清淨點或者是打坐的時間延長了,或者是修行的境界變高了、氣質改變了,每一個人多少都有改變,去朝聖有這個好處,去大塔修行也有這個好處。
但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這個是佛教的寺廟,並不是佛教徒所擁有的,是印度教徒所擁有的,現在印度沒有真正佛教徒,但是有一個大覺寺管理協會在管理這個塔,有一半是印度教,有一半是佛教的,有八個委員,這個資產還是印度教徒在掌控。
在1890年斯里蘭卡君王 Hampalar 來到菩提伽耶,就成立「大覺寺管理協會」,他認為這樣沒有人管、很亂,在1890年斯里蘭卡國王,應該也是佛教徒轉生的,不然不會這麼關心大塔,並致力於將大塔交於佛教徒管理。
但在1949年印度從英國獨立出來以後,議會通過大覺寺管理法案,在法案之中明定由四位佛教徒、四位印度教徒組成的管理委員會管理大塔,但實際上還是由印度教徒在掌控,因為他們人多,主席是印度教徒。
這是在路上,我們居住的中華寺在這邊,每一天要走路經過管理委員會,然後從這裡再轉到大塔裡面,轉了兩個灣,才能進入大塔,這是在路邊的管理委員會,在差不多十分之八的路途這裡,再過這邊就要轉到大塔裡面去,大覺寺的管理委員會就在這裡;現在歷史稍微介紹完了。我們現在來看現代菩提伽耶大塔全景介紹。
這是整個他們所有紀錄下來的檔案,剛剛我們說管理委員會就在這邊,然後轉進來,然後從這邊進去,因為塔在這裡,大塔只有這個範圍,金剛座在塔的後面,菩提樹在塔的這邊,釋迦牟尼佛在這裡開悟以後是第一週。
第二週到大塔(菩提樹)的東北角上,這邊有一個白色的紀念塔,祂在這邊看菩提樹,這麼目不轉睛地連看了七天,讓祂開悟的這棵菩提樹,這是第二週。
第三週就到金剛座的左前方寶石路走道上,祂在這邊走步,在思考四聖諦、十二因緣等等祂所領悟的這些哲理、因果關係,我們打坐大部分是在大塔的這裡,旁邊轉角的這裡,祂走了十九步,每踏一步就有一朵蓮花出現,為了紀念足生蓮花,在這邊就有很多石頭做的蓮花排起來,因為祂人很高大,每走一步很寬,所以蓮花距離就很長,這邊上下有一個塔,這是第三週的地方。
第四週就到菩提樹的西北後邊來,祂身體會發五色光,就在這裡禪修。
第五週在大塔前進口處,這邊有一棵白楊樹。
第六週到大塔南面這邊,梵天王下來請祂住世說法,這邊有一個紀念塔,也是阿育王所建的一個柱子,這邊有一個天上的天主下來,弄了一個池子讓祂洗澡的,所以這邊有池子,祂在池子打坐,打坐時碰到暴風雨,有一隻蛇王從水底上來,把祂身體轉了七圈,把祂覆蓋住、保護住。
第七週到大塔南面二十公尺處入定,有兩個緬甸商人來這邊供養祂米糕、蜂蜜,商人開始自動唱出:「皈依佛、歸依法」,不曉得是釋迦牟尼佛加持他們,還是怎麼樣,他們就唱出:「皈依佛、歸依法」,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僧,後來僧團出現,我們現在才又唸:「皈依佛、歸依法、皈依僧」三寶,那時候他們只有唸「皈依佛、歸依法」,在這裡第七週,七週以後祂已經把所有證悟的道理都搞清楚了,祂就離開菩提伽耶,去鹿野苑度五比丘。
整個大塔的範圍,除了很多紀念性的窣都婆(塔)已經搞的很亂了,每個景點去參觀的時候,可以跟他買語音說明,你靠近景點這裡,就會跟你說明這裡是什麼故事?有英文、日文,但是沒有中文,你大略了解大塔的範圍是這樣,這是小圈圈,我們在跑香都是跑小圈圈,這是最大圈,繞大塔就是繞最外面,繞中塔就是繞中圈,繞小塔就繞小圈,這三層是它的圍籬。
現在這是大塔正中下去的地方,你一進去大塔,還沒下去站在這裡很高,因為塔被蓋住的時候,把所有的泥沙搬到四周來,所以會顯得四周高、中間低,塔是在下面,現在大塔正面是這樣。
佛像就在這裡面,不大只有三、四坪的樣子,塔是很大,還有塔上面聽說有兩噸用黃金鑄成的,這是上悟下本師父講的,但是被印度以前比哈爾省的省長,把它用直昇機吊掉,然後用一個鐵做的,把它安上去,講是這樣講,不知道事實是怎麼樣?現在大塔本身四個角落有一個小塔,成五塔形狀,大塔的正門面向東,釋迦牟尼佛也是坐在菩提樹下,背是菩提樹、面向東,大塔前面左邊前方有一個紅色建築物,是婆羅門教的小寺廟,旁邊還有幾個小精舍。
我們現在看看大塔內圈的圍牆,大塔有三層,這大塔內圈圍牆在阿育王時代,他的皇后就開始發心去建造。
建造的時候都有橫的圍欄,幾百年前都被破壞了,最近又把它再連起來。
現在看四周,從東南面所照之大塔第二圈,前面的圖第二圈很難看出來,大塔旁邊是第一圈,外面還有一圈是最外圈,第二圈圍繞道,其他的小塔,都是後來紀念某事蹟所建造的,但是現在已經太多了,最初只有幾個,現在是無量無邊。
大塔內圈的圍牆,現在城牆也補回來了!
從南面照的第三圈圍繞道,整排樹是無憂樹成行排列四周都是這樣子,這是好漂亮的一排無憂樹,心中心咒讚頌版就是用此無憂樹當背景,為什麼叫做無憂樹?聽說你的心意念想怎麼樣?它就會轉什麼樣!無憂樹會依你的心來改變方向,是有這麼一說。
僧眾也有用無憂樹來當作刷牙的,現在印度還有在賣這種,無憂樹的樹枝把它咬碎,咬碎以後碎碎的纖維就拿來擦牙齒,所以印度人每一個牙齒都很亮白,現在還是這麼在擦,不像我們用牙膏,怎麼刷還不是很乾淨,在釋迦牟尼佛那時候就已經在用。
最外層的走道。
從東南面所照的大塔,第二週釋迦牟尼佛在白塔這邊,右邊有很多小塔,祂在看菩提樹,整整看一週都沒有閉眼睛,講是這樣講,不曉得怎麼樣。
從北東北所照的大塔像,這是中圍牆圍道。
在最外層東北角還有一塊地,這是關起來沒有人進去,大塔外圍還建了一個未開放的大菩提禪修園。
這大菩提禪修園弄了一個標誌,由現在達賴大喇嘛舉行落成典禮,目前還未開放,裡面有涼亭等建築物。塔這邊有一個廁所,我們清晨不能到管理員室,我們晚上就來這邊上廁所,為了上廁所,我們還要請一個人一個月幾百塊盧比,請他每天來掃乾淨,不然就髒兮兮的都不能去,去那邊生活要好一點,都要花錢。
大塔的正後面等於西方這邊,這是中圍,大圍還在外面,這邊有一個三十幾尺高的中塔,聽說是阿育王建造的,是比較大的紀念塔,其它都比這個低,比較小,所有的塔都有它的意義,實在很難去辨認,沒有一位導遊可以講的很清楚。
第二圈圍繞道,在南北角落有很多西藏喇嘛來這邊做加行、大禮拜,根據上悟下本師父的說法,喇嘛的加行有兩段,第一段要在地板上拜十一萬拜,下去起來一拜、下去起來一拜,拜十一萬拜,這是粗的加行;再來要拜三十萬拜,所以第二加行加進去要四十一萬拜,天天就這麼拜,有修過密法,這樣拜到入定,好像機械動作一樣,就這樣上下、上下,自己都沒有感覺力量在拜,進去定中就是這麼樣,不是只有這裡,每個地方都有喇嘛在拜,西藏人對釋迦牟尼佛是很景仰的,很多人都到這邊。還有達賴喇嘛帶了一大票西藏流亡的人民來這邊,還在別的地方蓋了一座他們居住的場所,清晨就過來這邊修行、禮拜。
今天去過菩提伽耶,看看那邊現在有多少塔?多得令人眼睛真的是看花了!其實當初的塔是很少,這一排 Stupas 都有典故的,根據記載,所有釋迦牟尼佛的事蹟,譬如牧羊女供養祂羊奶米乳,為了紀念這個故事,在這裡就有一個塔的窣都婆 (Stupas),本來這種塔並不是很多,現在我們看的是一大片,範圍也擴大了。
這邊被掩蓋,這一顆是不是菩提樹?菩提樹應該是比較這邊一點,菩提樹被掩蓋當然會死掉,等一下講到菩提樹滄桑史,現在已經是第四代,有的人認識不清楚認為是第三代,不是第三代、是第四代,聖嚴法師的書也寫第四代。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