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辞库--戒律仪篇
        一般优婆塞戒律仪


不酤酒戒─酤酒是卖酒还是买酒?

酤者当酒字用。诗经‧商颂‧烈祖:「既载清,赉我思成。」文选左思蜀都赋:「酌清,割芳鲜,饮御酣,宾旅旋。」

酤者当买酒─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唐‧李颀‧送陈章甫诗:「东门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淮南子说林:「然酒买肉,不离屠沽之家。」

酤酒当卖酒─汉书‧卷五‧景帝纪:「夏旱,禁酒。」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酒,而令文君当炉。」资治通鉴‧卷十六‧汉纪八‧景帝中二年:「夏,四月,地震。旱,禁酒。」胡三省‧注:「,谓卖酒也。」

《佛光大辞典》云:「不酤酒戒十重禁戒之一。禁制自酤酒或教人酤酒之戒。以酒能昏神乱性,故一切酒皆不酤。又云:「酤酒戒,酤酒,买酒或卖酒。禁制酤酒之戒。又作沽酒戒。为显教十重禁戒之第五。酒系无明之毒,能令人惛迷,生颠倒心,故应戒之。此戒通于道俗七众。大小二乘俱制。又菩萨本为利他,若自酤酒,或教人酤酒,则犯重罪;声闻犯此戒,则为轻微之恶作罪。」

佛陀制有酒戒,源自于沙伽陀长老(Svāgata,巴利Sāgata)又作娑婆揭多、沙伽陀修伽陀,他受人供养,因而饮酒乱性,故佛陀即制戒。佛世有比丘名沙伽陀,为憍闪毘国(巴利Kosambī梵文憍赏弥国Kauśāmbī)失收摩罗山(Sujsumāragira)浮图长者(Bodha)之子。以资性薄福,荡尽家产,赖行乞维生,人称恶来(Durāgata)。后遇释尊,释尊教其以青莲花供僧,乃忆前生曾修青处观。其后又闻释尊演说妙法,证得初果,遂剃发出家,发勇猛心,终证阿罗汉果。释尊命其至失收摩罗山调伏毒龙,师至龙处,入火光定,以神通力调伏之。后至室罗伐城,受一婆罗门供养,不知饮浆中羼酒,饮之醉卧于地,释尊为说饮酒之过,此即制饮酒戒之起因。

酤酒戒对于各众之戒─酒,买酒或卖酒。禁制酤酒之戒。又作沽酒戒。为显教十重禁戒之第五。酒系无明之毒,能令人惛迷,生颠倒心,故应戒之。此戒通于道俗七众。大小二乘俱制。又菩萨本为利他,若自酤酒,或教人酤酒,则犯重罪;声闻犯此戒,则为轻微之恶作罪。

《净土资粮全集》引《大智度论》云:饮酒三十六失─

(1)不孝父母。轻慢长友。不敬三宝。不信经法。诽谤沙门。讦露人罪。恒说妄语。诬人恶事。传言两舌。恶口伤人。

(11)生病之根。争鬪之本。恶名流布。人所憎嫌。排斥圣贤。怨黩天地。废忘事业。破散家财。恒无惭愧。不知羞耻。

(21)无故捶打奴仆。横杀众生。奸淫他妻。偷人财物。疎远善人。狎近恶友。常怀恚怒。日夜忧愁。牵东引西。持南着北。

(31)倒沟卧路。堕车坠马。逢河落水。持灯失火。暑月热亡。寒天冻死。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云:智论十五酒三十六失中云:一行不善法也。二失他善行故。谓由酒醉放逸应生善不生,已生善皆灭。智论云:朋党恶人远贤善,无惭无愧不守六情,纵色放逸弃舍善法也。

三损害他故,谓令他现在损依正报。智论云:现世财物空竭,何以故?人饮酒醉,心无节限费用无度。无度故,众病之门,之本。裸露无耻,丑名恶声,人所不敬。伏慝之事,尽向人说。身力转少,身色亦坏也。

四失礼仪故。智论云:不敬佛法僧,不敬父母及诸尊长。何以故?醉闷恍惚,无所别故。

五破净戒故。谓由睧醉,一切戒品,皆悉不护。智论云:能作破戒人故。

六失定慧故。谓酒醉乱心,昏正明慧。智论云:覆没智慧故。

七开过患门故。谓由昏醉,引一切诸烦恼业。智论云:不应嗔而嗔故。

八种痴狂因故。谓现在酒痴,令多生狂愚。智论云:种狂痴因缘也。

九障圣道故。谓于诸道行,皆不能修故。智论云:远离涅盘故。又如伏龙比丘醉伏吐地,虾口边食吐。佛言:此人能伏毒龙,今乃不能伏虾也。

十堕恶道故。智论云:身坏命终,堕恶道泥梨中。若得为人,常当狂

如是等种种过失故,不应酤,亦不自饮。

又《智论》引颂云:酒失智觉相,身色渴而恶。智心动而乱,惭愧已被劫。失念增嗔心,失欢毁宗族。如是虽名饮,实为饮死毒。不应嗔而嗔,不应笑而笑,不应哭而哭,不应打而打,不应语而语,与狂人无异。夺诸善功德,知愧者不饮。

 *** 


[一般优婆塞戒律仪篇 ][ 法尔辞库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