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辞库--僧俗篇
      出家众--汉传


净界法师略传 

净界法师于公元1983年毕业于中原大学机械工程系,役满之后,进入中国钢铁公司担任机械工程师,时有都市佛学院,因对佛教有好感,遂往参加,讲课法师适为慧天老和尚,是为法师初入佛门之因缘。

 

【慧天长老】

慧天长老毕业于三军大学,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随军来台,民国六十六年(1977年)从军旅退役后出家,修学净土。慧天长老曾任佛光山普门中学副校长,中国佛教研究院净律佛学院、福严佛学院教务主任及埔里正觉精舍住持,编有「实用净土丛书」、「因果四书」。长老对佛学则专修净土,曾受邀赴大陆、香港、澳州,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主持佛七,深受信众欢迎,现住正觉精舍专心持戒、念佛。 

净界法师于1987年出家受具足戒,并就读净律学佛院(第一届),净律学佛院是净律寺附设之学佛院,位于南投县鹿谷乡初乡村巷27-2号。该院谨遵「三学并用,教观双运」之传统古风,以严肃的生活教育,奠定学员戒德之基础,以行解并重的佛法教育,培养学员定慧之内涵;以造就「持戒为本,净土为归;弘护正法,续佛慧命」之僧才为本院之教育宗旨。

净界法师于此处学法为期3年,受教于达理老法师、性梵老法师(净律寺聘请性梵法师为副院长)等已故尊宿,以及道海律师、果清律师、慧天老和尚等善知识座下,并亲承上忏下云老和尚的教导,于解门、行门、事务门及性格之陶冶等方面,受益良多。之间并兼任教务工作之推行,并于1993年起正式担任净律学佛院教务主任至今。

 

【达理法师】

达理法师者,俗姓丁,名漱亚,广东汕头人,1913 年生。原就职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曾受章嘉大师灌顶,并受器重。但法师自觉与禅宗相契,后在妙果老和尚座下出家。并受法衣,于狮头山修行多年,后于彰化市八卦山麓建立东山学苑,作为清修道场,不作佛事,不赶经忏。只于周末为大众讲经。并曾于南普陀佛学院、净律寺学佛院、水里莲因寺…等处执教,每年亦受邀到东南亚讲经说法。度众无数。法师讲经皆从心体出发,曾编着《金刚经讲义》,精辟简洁。于1997年12月圆寂,世寿85岁。其时皆由净律寺出家众与法师剃度弟子扶棺。

 

【章嘉大师】

章嘉大师(1890~1957),生于青海省大通县,是藏族人。在蒙藏地区,当地人不称他为「大师」,而尊他为「呼图克图」(蒙古语Hotogtu),译成中文有「明心见性」、「生死自在」之意。本文所介绍的章嘉大师,其实是章嘉呼图克图第十九世。据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弟子名曰「尊达」,是证得阿罗汉果的圣人。由于尊达长者发愿度众,因此寿命尽后,便随缘示现,弘化十方。第一世到第三世都降生在印度,第四世到第十二世则转生到西藏,而从第十三世到第十九世则示迹于青海。章嘉大师即是蒙藏诸多佛教信众心目中的「再来人」,也是他们信仰的导师。

从清末到民国,章嘉大师均受到当政者的普遍推崇,八年抗战期间,更因号召蒙藏人民加入抗战建国大计,而被封为「护国大师」(荣誉与达赖、班禅相等)。民国三十七年,受聘为总统府资政;三十八年随政府来台后,于四十一年当选为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在台八年期间,大师对于战后初期佛教在台湾的弘传、流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成就,便是与日本政府交涉,将玄奘大师灵骨(顶骨)迎回台湾供养(于今南投日月潭玄奘寺)。在那个佛教惨淡经营的年代,一位密宗高僧能受到国内缁素共同的景仰,其行谊必然有过人之处。

 

【性梵法师】

性梵法师,俗姓黄名奎,字友明,1920 年生。世居于福建省永定县峰市乡的小农村,为勤劳奋勉之农家子弟。

17 岁在家乡当教员,时值日本军阀发动战争侵我中华,法师乃投笔从戎,考礓当时位于福建龙岩之八十师政工部。一年后获保送至中央军校,毕业于中央军校第十六期。在军旅生涯中,法师曾担任当时新编第二十师政治部科员、云南部队政治专员及政治部(上海)中校科长等职。抗战胜利台湾光复,随时局之变化,法师调任金门第一任行政公署办公室主任,此时已准备为军旅生涯划下句点。

1949 年政府播迁来台,法师亦同时卸下戎装,并于基隆爱三路开设自由书局。所往来者皆品性高尚之学佛人士,同时也因此而种下日后出家的因缘。

性梵法师于慈航法师处皈依三宝,法号为「慈万」。曾亲近慈航、道安、印顺、白圣、道源、忏云及会性法师等高僧大德。1955 年(35岁)于狮头山元光寺受在家菩萨戒。1958 年(38岁)于基隆海会寺聆听道源法师讲地藏经。

 

【慈航法师】

慈航法师,本名艾继荣,福建建宁人,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为国子监生,其母家族谢氏亦为当地望族。17岁时,法师因羡慕僧人的清高伟大,于泰宁县峨眉峰庆云寺(峨眉庵)礼自忠和尚剃度出家。

泰宁庆云寺座落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峨眉峰山麓,寺院海拔高度1600多米,夏凉冬雪,后倚海拔1732米峨眉峰主峰,气势恢宏,前景开阔。攀上主峰,可观全国十大名镇之一泰宁全城及世界地质公园大金湖。寺郊平坦,周边景观独特,可观云中日出,尚有原始草原,有山涧、溪流、水坝、深塘,春夏秋冬皆有胜景,由于历史与地理位置原因,该寺现已几近荒废。有幸的是,在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法师的推动下,该寺的重建工作正在启动中。

慈航法师随后又在江西九江能仁寺受具足戒,先后住持过安庆迎江寺、马来西亚槟榔屿洪福寺,并先后在泉州开元寺、宁波天童寺、金陵栖霞山、常州天宁寺、苏州戒幢寺、天台山观宗寺、扬州高寺等寺庙参访驻锡。三十年佛门岁月,壮举颇多,尤其是在台湾六年,更使法师声望臻于顶峰,1956年,法师圆寂后,肉身不败,成为台湾第一尊肉身菩萨,在闽台佛教界有极强的影响力。他之所以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与其高风亮节所成就。

 

【道海律师】

道海律师,1924年生于山西省晋城县。七岁入私塾,读至毕业。十三岁于山西省高平县金锋寺,礼拜祖印法师为师,披剃座下,后于青莲寺圆具。曾于正觉寺亲近体敬法师,凡三、四夏。后因避难,移锡香港,就读华南佛学院,再亲近倓虚、定西、乐果法师等诸大善知识。1971曾杖锡游台。逮1981年,应广化律师之礼请,至台中南普陀佛学院讲解《随机羯磨》,此后即应各地寺院聘请讲戒、授戒。

1987年,受聘为净律学佛院第一任院长。1991年,任南投正觉精舍方丈。于方丈任内,悉遵佛制,力倡夏安居。1994年应福严佛学院之请,讲授《南山律在家备览宗体篇》课程。1996年,广化律师往生,南普陀寺众礼请法师晋山为住持兼佛学院院长。

 

【妙果法师】

妙果法师(1884年~1963年)台湾桃园人,俗姓叶。十八岁皈依于大溪斋明寺,投觉力上人披剃出家。1912年,受具足戒于福建鼓山涌泉寺。后创建苗栗大湖观音山法云禅寺、中坜月眉山圆光禅寺,均为僧众修习之道场。自此法誉日隆,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曾委之为台湾布教师。1948年创办台湾佛学院,礼请弘法南洋之慈航法师出任院长。大批僧伽逃至台湾,法师曾不遗余力为彼等筹置栖身之所。法师熟谙禅宗公案,潜究维摩经。1963年入寂,世寿八十。有语录及经义讲注等遗世。并曾于南普陀佛学院、净律寺学佛院、水里莲因寺...等处执教,每年亦受邀到东南亚讲经说法。度众无数。法师讲经皆从心体出发,曾编着《金刚经讲义》,精辟简洁。

 

【果清律师】

果清律师亲近雪公李炳南老师开始,民国56年法师考上中兴大学中文系后,经由人带领参加了智海佛学社。大一大二时多半参加佛学社举办的郊游之活动,较少参加佛学讲座等学术性活动,到大三大四才比较常参与佛学讲座,听李老师讲经。那时候就对佛法很好乐,即使第二天要期中考或期末考试,还是不管考试的事要去听讲经。

大学毕业后到东引服预官役一年,服完兵役后想要亲近南部的上会下性老法师,所以先回南部找教书的工作,但是没有找到。再回到台中,经由李炳南老师介绍,最初到开明中学教了半个学期,然后仍是由李老师介绍到立人高中教了两年国文。

之后听说李老师要办研究佛法的内典研究班,于是辞去教职参加研究班。这四年中,最初三年在慈光图书馆,后一年搬到改建完成的台中莲社。期间专心研究佛法,最亲近李老师,每个星期都有他的课。内典研究班共八位同学,两位女众,六位男众。当时上果下清律师已经发起出家的心,同学间常谈及出家的好,但是后来出家的只有法师一人。

内典研究班毕业后法师到慈光育幼院服务三年,为教保老师讲述佛学和指导书法。有一回,一位故乡高雄大社乡三奶村的邻居朋友来看法师,他们同读高雄中学,大学也都考上中兴大学,法师是国文系他则是读农教系。这位同学带了一本《楞严经》和一顶斗笠到育幼院送给法师。还说:「你想要出家,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出家呢?这顶斗笠送你,将来可以行脚。」又将《楞严经》送给了法师。

《楞严经》是释尊为了解救阿难尊者遇到摩登伽女的难缘而宣讲的,法师想想自己,处在育幼院中女众较多,常与他们亲近,感觉跟阿难尊者的处境差不多。经由这位朋友点醒,立即发起了赶快出离的心。

民国70年接近年底时,法师到台中南普陀寺请示上广下化老和尚,「老师(李炳南老师)在是否可以出家?或是要等老师百年之后呢?」而且表示要找持午的男众道场出家。化公说:「不一定要等老师不在才能出家,要出家就要快。男众道场出家很好,像莲因寺、圆通寺、我们这里(南普陀寺)都可以,不妨先住看看,住得习惯就在那里出家。」

这一年年底,法师自己搭公路局的车子到圆通寺去了。但起初找错地方到了埔里地母庙那边,发觉不对才又坐出租车赶到观音山那边。到达圆通寺时,看到师伯圣照老和尚穿着黑色长衫在大殿扫地,法师赶紧上前说:「老法师,来,弟子帮你扫。」师伯不依,说:「不要不要,我自己就好。」法师当时就想,啊!老法师年纪那么大了还自己在扫地。然后又走到附近茅篷,遇见明镜老法师,请其开示并发心供养,但是他带的钱原本就不多,又因为走错路坐出租车花掉很多钱,算一算,留下回程车资后只剩下四块钱可以供养,心里觉得不好意思,问老法师:那么少的供养可不可以?老法师回答说:「供养不在多少,在于你的诚心。」于是法师把仅剩的四块钱供养了老法师。

这次的造访使法师认识圆通寺是一个持午清修的男众道场,觉得能在这里出家很好,回去后就鼓起勇气写了一封词意坚定的信给李老师,表明出家的意愿。

李老师看到他信中的坚决,当时就答应了。但法师当时正在念论语班,还没毕业。问李老师这样离开好不好呢?李老师说没关系,他会跟班长说,工作方面则帮法师申请辞职。因此在71年国历4月8日,台中莲社的同修都去参加浴佛节游行那一天,法师戴上斗笠,先到莲社看望大家,然后一个人到观音山圆通寺准备出家去了。

到了圆通寺,上回遇到的上圣下照老和尚去师公体敬老和尚驻锡的香港尸罗精舍弘法不在,法师遇到的是剃度恩师圣观老和尚。

禀明来意后,最初师父不肯留果清律师,后来问明他来自台中李老师处,才同意他先住下。这也许是因为圣观老和尚也常听曾亲近李老师的净空老和尚的录音带,对李老师有深刻印象。农历4月8日,果清律师正式剃度,同年12月底到树林海明寺受具足戒,得戒和尚是悟明长老。

受戒后,72年结夏安居时师父圣观老和尚恭请道海长老为其讲解《四分律比丘戒》。结夏安居是佛陀所制定,每年农历4月16日正式安居,15日受筹,等于报告人数,做行筹仪式。7月15日的夜分尽,也就是7月16日明相出(清晨可以看到手掌纹)时结夏才真正圆满。

自从出家后,法师每年都遵佛制结夏安居,74年时听海公讲解《四分律随机羯磨浅释》。比丘戒是止持戒法,随机羯磨是作持,都是出家师父必须学的戒律课程。学了之后才懂得日常僧团如法运作。接下来海公又讲解了李圆净居士所编《梵网经菩萨戒本汇解》。
  在圆通寺住了五年后,海公介绍果清律师到鼓山寺讲《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记》。期间,南投鹿谷净律学佛院的慧天长老也请他去教课。征得师父同意后,76年果清律师暂离圆通寺,到净律学佛院教课,主要是上唯识和戒律的课程。有《唯识简介》、《印光大师文钞选读》、《大乘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因明入正理论》、《唯识三十颂》(讲解该颂主要依据是益大师的《成唯识论观心法要》,以及窥基大师的《成唯识论述记》)、《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四分律随机羯磨浅释》、《梵网经菩萨戒本汇解》等。

净律寺方丈照因法师又介绍法师到德山寺讲《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记》、《四分律随机羯磨浅释》、《梵网经菩萨戒本汇解》。同时,当时担任南普陀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主任的上日下常法师也请法师到南普陀寺讲戒律。

各处的课程都以戒律为主,使法师对此有比较多的熏习。三年后,自己感觉还欠缺很多,所以79年辞职发愿闭关。后经刘居士协助在草屯双冬盖茅蓬「南山兰若」作为关房,80年开始闭关,白天阅藏,早晚念佛,并修般舟三昧。83年快要出关时,正觉精舍开山祖,传授天台法脉予果清法师的法师父了一老和尚,到关房门口邀请他接替海公担任正觉精舍第二任方丈。

法师父的要求无可推辞,于是接下方丈职位,以讲戒、宏扬戒法为主,曾讲《佛遗教经》、《沙弥律仪》、《四分比丘戒相表记》等。从沙弥戒讲到比丘戒和随机羯磨。

三年任满后果清律师又想闭第二次关,但是了公法师父不肯,后来有幸请到慧天长老担任第三任方丈(86/10~89/10),才得以如愿第二次闭关。

89年11月,果清律师出关后接任正觉精舍第四任方丈,开讲《四分比丘尼戒相表记》、《随机羯磨浅释》、《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卷上汇释》,最后讲到此部汇释。这是汇集古德各家著述而讲解的,非常难。讲完,法师第三度发心闭关,这次常住法师们留他在精舍后山闭关,并挂名第五任方丈,在后山盖了五间房,一间为关房,其余四间作净修房。

92年11月在后山茅蓬开始第三次闭关,95年底即将圆满前,法体欠安的师伯圣照老和尚拄着四脚的辅助器到关房,邀其出关后担任圆通寺方丈。深受感动,加上心想自己出家的地方有所需要,岂忍推辞,当场痛哭流涕跪拜师伯应允了。而后就征得正觉精舍的代理方丈及执事同意, 96年元旦在圆通寺晋山。然而,正觉精舍仍选法师为第六任方丈,所以目前两边居住,并且安排各上一堂课。每天晚课止静后则以经文、法语或公案策励常住法师。

 

净界法师之修学以天台为宗,旁及唯识、中观,并汇归净土法门。教义之研究以中国传统佛法为主,其中最服膺《楞严经》、《法华经》、《阿弥陀经》等经论,及蕅益大师之思想。并曾于本院、莲因寺、北部斋戒学会、南普陀佛学院及福严佛学院等多处讲学,授过之课程有《佛法修学概要》、《灵峰宗论》、《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颂》、《教观纲宗》、《小止观》及《弥陀要解》等课程,并已制成录音带流通。

净界法师鉴于末法时期,正法衰微,众生迷惑、彷徨,亟须佛法光明之引导,使内心有真正之皈依处,因此弘扬正法、续佛慧命,使令佛法的光明得以灯灯无尽、永久住世,至为重要。而佛灭度后,法赖僧传,是故法师以僧伽教育为己任,课余之时随缘讲学、参访,使更多人对佛法生起欢喜,乃至破恶、生善、入理之益,进一步生起广大的菩提心,同登极乐、同成佛道,是为法师自利、利人之志。

*** 


[ 僧俗篇 ] [ 法尔辞库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