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辞库--圣众篇
     
菩萨--出家众


净检尼师─中国第一位比丘尼(4)

十二、二大僧为震旦比丘尼诞生启动智慧

仲令仪一离开后,法始法师在送走仲令仪之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严肃和认真是不可言喻,于是即刻来到智山大和尚的落脚处,与大和尚商量。一般被称大和尚者,即是长老级而懂得戒律仪者,始能称为和尚。他一到智山大和尚的佛堂,给智山大和尚讲明了仲令仪要求出家的事,因为属于尼戒,要求大和尚说明一些情况。

于是,智山大和尚说:「小仲居士信佛是够坚定的了,智慧又超人一等,是世间少有的呀!我们应该为佛法,在大晋国的传播开个先例,决定给仲令仪授尼戒。凡事总有个开始,不然的话,那要等到何年何月呢?何况我们不一定会常住在这里呀!」

「和尚说的是,再者,您是大和尚,有资历给授尼戒,万事开头难,总得有人做。」法始法师鼓励智山和尚说。智山和尚言:「现在只得先授与八不违法后,再授与三归、十戒尼法。至于以后她能否受具足戒,就看她之造化了!」

于是智山和尚顺缘就给法始法师讲述佛教比丘尼戒之法事:「授比丘尼戒法时,依佛所言:有八敬比丘尼、善来比丘尼、破结使比丘尼、羯磨受中有遣信比丘尼、十岁曾嫁比丘尼、十八童女、二岁学戒、二十众比丘尼、边方义立十众比丘尼。前三唯局佛世,后五通于像末法时。」

智山和尚再细述佛教弘化二部僧的历史,智山和尚说:「佛教的佛、法、僧三宝,是逐渐形成的,非一时俱全的。当佛陀还是悉达多太子的时候,决意离开皇宫出家,接着,就在一天夜里夜半时分离开帝都,进山以后,自己用宝剑割断头发,才表示出家僧相。接续着佛陀于菩提树下证悟佛理,理解出四圣谛、十二因缘观、卅七道品、…等等一切法,才有法宝的出现。世尊成道后七七四九天后,到鹿野苑说法,度侨陈如等五位比丘以后的事,此时才有了真正的三宝具足。往后各处成立僧伽众等。然而,这些僧伽都是佛教男性比丘僧,在佛陀悟道后十三年里,是没有什么女性比丘尼的。」

智山和尚继续说:「佛陀修行成道后第十二年,回去见迦毘罗卫国父王净饭王,说法度其父王。次年天竺国才出现了第一位比丘尼,是比丘尼僧团的始祖。祂就是佛陀的姨妈,养育佛陀长大的大爱道尊者。(或译大生主Mahāpajāpatī Gotamī摩诃波阇波提)。当大爱道尊者看到佛陀成道后,也渴望出家修行成四果位。但是佛陀三次拒绝不同意,佛陀慈悲能满足魔之愿,却不能让女人于正法中出家学道!这是一严肃又重大的问题。佛陀知道女人有五障,如果出家的话,将会使佛教正法衰退五百年,亦即是说正法本有千年,若是有女人于正法律中出家学习,正法当减为五百年,则像法本为五百年,即将变为一千年。」

智山和尚叹息着说:「佛陀说女人五障深重,一重障者:一是欺为信障,怠为进障,嗔为念障,恨为定障,怨为慧障。二重障者:是烦恼障,业障,生障,法障,所知障。大爱道尊者两次求出家,不因女人有五障恶弊而灰心丧气,也没有因为佛陀不尊重自己的意愿而怨恨。大爱道尊者毫无怨言外,赶紧自己内省自励,要断此五障,有智慧者即能回心返照,亦能忏悔自障,速断恶习,培养柔和之心性。大爱道尊者为天下女人开一条正法修行路,而这一切,佛陀不是全然不顾,怕正法因此不能久住。以上大爱道尊者求出家两次,都发生于迦毘罗卫国国境内。」

 智山和尚继续述说着:「次年(世尊悟道后第十三年),世尊为夏安居,即带僧团移居恒河北岸的吠舍厘(Vaiśālī)。此时大爱道尊者已吃了称子铁了心,与五百女自理头发,穿上法服,五百众追逐至吠舍厘城,大爱道尊者见到世尊后再度求出家学正法律。大爱道尊者意志坚定、智慧高超,能内省自励,已淡薄五障。世尊还是义无反顾地未便同意,就是为了佛教正法的纯净。」

「女人求正法中出家实不易,如经云:愿佛见过度得至泥洹,如是至三,佛复不肯听之,前后作礼遶佛而去。自感愁毒悔过悲哀,泪出不能自止。自念:作女人情态罪患,乃当如是。即便作大愿,愿一切诸菩萨,及人非人,莫复更此女人想态也。今要当求佛,尽形寿终不懈倦。佛时与大比丘留止是国,避雨三月补成衣已,着衣持出国而去。大爱道即与诸老母等,俱佛。佛转到那和县顿止河上,大爱道便前稽首作礼迁住。白佛言:我闻女人精进,可得沙门四道,愿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有乐,晓知无常,如是乐欲出家为道。佛言:止!止!裘昙弥!无乐令女人入我法律中,服我法衣者。当尽寿命,清净洁己,究畅梵行,静意自守。未曾起想,如道然,无邪念欲,心与空寂为娱乐。时大爱道,即复求哀言:如是行者为可不乎?愿佛见过度得至泥洹。如是至三,佛复不肯听之。便复前作礼遶佛而去,退住于外门,被弊败之衣,踱跣而立,泪出如雨,面目颜色垢秽流离,衣服污尘身体疲劳。歔欷悲啼不能自胜。自悔态恶有八十四,迷乱丈夫使失道德。佛知深谛实如是审,天下男子,无不为女人所惑者。甚难!甚难!我今用是态欲故,要当洁己,不敢废也。唯子当度母耳!终不失子本愿也。」

智山和尚继续述说着:「后来阿难尊者前往佛陀处代请求,世尊为维护正法不减年岁,亦能满足大爱道尊者等五百众求法殷勤,所以依八不违法来维护法脉不于千年中断绝,可说是两全其美。因此佛陀对阿难尊者说:因为度女人出家的缘故,正法要减五百年。又说有此八敬法,正法还得一千年。佛陀智慧找有打算,主要目的不要因为女众出家容易,而使佛教正法受到损害。所以,此八不违法可使正法寿命,依旧增复到一千年。故知此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违法能甘愿承受者,即能得无作戒体,自修自励即能悟佛道。」

智山和尚总结说:「佛陀入灭后,大迦叶尊者还以十件事来责备阿难尊者,其中一件就是责备阿难尊者不应再三要求佛陀准许女人出家。由此可见,女人出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佛陀姨母出家后,王宫中还有几百个女眷跟着出家,就这样,大爱道尊者开了女子出家之风,成为佛教世界比丘尼的老祖宗。

法始法师说:「女性出家来说,真是不容易呀!佛世时既然有先例,中国也可开个先例!」

智山和尚总结说:「我同意你的意见,就这样办吧。我们现在要先给仲令仪等人,详述八不违法的主要精神,然后再授与十戒法律。」在震旦中国有比丘尼这么重大的事,两个外国和尚就这样敲定了。

 

十三、仲令仪见母亲请求出家

回过来说仲令仪出家事宜,仲令仪向法始法师请受出家后。仲令仪得到法师的回答之后,要与智山大和尚谈谈后,即对法师说:「我不再打搅了,师父您忙吧,后会有期!」「好的!」法师肯定地说。

仲令仪离开始法师后,即去母亲住处商量,佛之常法要出家者得要父母同意、丈夫同意,始能出家,这是所要问的遮难之一。现仲令仪只要母亲同意就可以了,因父亲、丈夫都已往生了。

仲令仪想着想着,到了太学公寓,她看见母亲在门前藤椅上坐着,正聚精会神地看著书呢。「母亲!」仲令仪响亮的叫道。母亲一听,高兴地抬起头来,看着女儿来到跟前。于是,母亲起身拿著书,女儿搬着椅子,进了屋间后母女俩坐了下来。女儿又问了些其他事情,并得到母亲的圆满回答之后,她将凳子靠近了母亲的左侧,微笑着对母亲说:「母亲!我跟您商量个事情,希望英明的母亲做个指导,看看可行不可行?我想出家修行!」「啊?那能行吗?」母亲深深地怀疑地问着。

「母亲!只要您大人同意就可以了。」女儿回答。

「你说得倒简单了!你看看中国历史上,哪有个女性出家的?」母亲很严肃地说。

「母亲啊!东汉荫夫人出家了,同时刘峻之女也就在那时出家啦。洛阳妇女阿潘也出家啦。…。」仲令仪平时书读得多,现在都派上用场了。母亲还是放不下心,说:「近代没有女人出家呀!」

仲令仪说:「我已经问了西域的高僧,他们说可以考虑,因为天竺、西域都有比丘尼,说明那里都有女性出家的。中国虽然以前未正式有比丘尼,但我开个头不也可以吗?那不是很好吗!」女儿满有理由地回答着。

没等母亲再开口,仲令仪又说了起来:「咱们大晋国没有女性出家的,可有女性在家信佛而修的,也常受《八关斋戒》,一日一夜依「八戒」而修,就是依此八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欲;4、不妄语;5、不饮酒;6、不眠坐高广华丽之床;7、不装饰、打扮及观听歌舞;8、不非时食(过午不食)。前七条属于戒,后一条属于斋,合称八关斋戒。这叫居士戒,就是在家信佛的人,一日夜间信守的戒条。再说此时晋惠帝之世,洛阳有个优婆塞卫士度居士,还译出《道行般若经》二卷哩。卫士度居士他母亲也是个吃斋人,长期在家吃斋,有时也供养僧众。这样修虽也不错,但是我想出家,做更多的事业,不想在家修。」

母亲语重心长地说:「令仪呀!我什么时候不理解你啦?我想,你今天是深思熟虑才来向我说的,是不是?既然如此,我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怎么能不同意你呢!」有怎样的女儿,就有怎样伟大的母亲耶!

她们母女俩也曾多次讨论过佛法,也讨论过她们所读过的佛教经典,也讨论过出家人思想与生活方式。但当时都是用第三者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外来和尚的人与事,但总之,母女俩的观点很是接近。现在母亲能够面对现实,超然凡人之人事物感情外,能够自我解脱,允许她出家,实不容易也。

「感谢母亲成全,受女儿三拜九叩!愿女儿出家功德,能加被母亲往生净土!」仲令仪恭恭敬敬地向母亲面前行中国礼─三拜九叩,算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吧!仲令仪站起来,给母亲梳理了头发,又给侍女交代了一些事情,就起身走出门了。

仲令仪离开太学公寓,心情是轻松愉悦的,满怀着信心向洛阳城走去,八里的路程最少也得半个时辰。母亲的允许,使自己的思想负担几乎完全抛掉,脑海里仿佛一片湛蓝的天空。突然,她想到了为国捐躯而长眠在这里的父亲和丈夫,怎么能不告诉这两位亲人呢?

于是,仲令仪改变主意,转身走到埋葬两位最亲近的人之墓地边,对着墓田地下的灵魂,想表示自己的心愿。为避免路上行人和田地农民的注意,她故意地走到一棵高干树下,面对当年亲筑的墓园,不觉一阵心酸,热泪夺眶而出,坚强的仲令仪也暗暗地抽泣起来,眼前景物成了蒙眬一片…。

猝然,远处刮来一阵旋风,将麦地里的草捆,一下于给卷了起来,一直旋转到空中,又慢慢地落到了仲令仪的面前,一下子又风平树静了。仲令仪的失神随着这个旋风的一起一落,猛地清醒了过来。她用手帕擦干了泪痕,收摄了自己思惟,可是她也不理解眼前发生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是爸爸和丈夫灵魂的显示?

仲令仪告慰了父亲和丈夫的亡灵之后,回转身到大道上向北走去,心里畅快了许多,想到世间的一切思想羁绊,到今天总算是有了个交代,无牵无挂可以出家了,实际来追究人生的真谛与解脱世间的轮回。

仲令仪想在今后岁月里,只有从佛陀教导中学习慈悲救世,在苦难的人世间,残破洛阳城里,按照佛教的教理、教义,来完成一点一滴的慈悲事业,让有缘接触佛法者能摆脱人生的烦恼,得心灵净化,肉体健康。对于自己在有限的生命结束以后,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十四、仲令仪等待着出家的消息

第二天仲令仪照常上课,下午下学后,仲令仪来到法始的寺,给法始法师讲明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法始听了很满意,紧接着,法始法师给仲令仪传达了智山大和尚的高明见解。

法始法师借着这个机会,给她复述了智山大和尚讲述的那段深具义理的话,也就是佛教正法得入比丘尼众之历史,好让仲令仪听一听。仲令仪听得十分认真,从中领会了从未学到的知识,佛教正法不能因入女人中而被破坏。仲令仪意识到佛教的文化底蕴是多么的深厚啊!真是学海无涯呀!不光要学,更重要的是实践,要学习大爱道尊者之精神,发誓要断除女人八十四态。

为了要让仲令仪懂得牠她到底要学什么,是以什么身份学习,法始法师就说:「学佛出家者有数等人,沙弥意思是息慈、息恶、行慈、勤策男等,是7岁以上20岁以下受过十戒的出家男子。分为三种情况:713岁,可驱逐放置食物处的乌鸦,因此称「驱乌沙弥」;14~19岁,已经适应出家生活,因此称「应发沙弥」;20岁以上,尚未受具足戒仍持沙弥身份的,称为「名字沙弥」。在震旦中国叫小和尚。」

「次者沙弥尼,意思为勤策女,是7岁以上20岁以下受过十戒的出家女子。   也有式叉摩那,意为学戒女、学法女、正学女,指年满20岁受具足戒前二年修学六法戒的沙弥尼,因怕有孕而出家者而设的。」

法始法师最后就说:「你当然是受沙弥尼戒了。」此时仲令仪双手合十,诚信而喜悦地说:「缘分吶!缘分!希望我能好好学习佛法。」仲令仪要进佛教领域了,那都知道什么样的手续和仪式呢?今后的身份是怎样的呢?我们说,那不是一句话就能够讲清楚的,完全是一种崭新的文化理念。

仲令仪听到法始法师结论性的言语,一颗沉甸甸的心总算落了地。要她做好事前的一切准备,千万不可疏忽大意。当着法师的面,她没有激动的表情,没有感谢的话语,只有一种矢志不移的信念。她对法始法师说:「那好吧!请你们二位法师商量后告诉我要准备什么。我现在回去想办法先告诉学生家长明天开个家长会,说明情况,停止家教工作。一切不影响我们的事!」

第二天上午,家长会如期进行。仲令仪在会上与家长和学生做了简短的告别。家长们在恋恋不舍的气氛中,离开了这个寄托着信心和希望的教室。

仲令仪又在思考:最后一道世俗工程交差了,心里的压力没有了,自己即将步入人生的一个新历程,能不能像以前那样,自己独当一面,可以与男性抗衡?这样也不愧对父母生我、养我、教我、送我到社会上,来完成人生的使命!不过检讨一下,这是自私的我,在有限的范围内,仅仅说明自己有适应生活的才能,还没有给社会创造出人类文明的价值,因此,那不算什么,只是走完人生第一步。今后,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有佛陀的思想在,任何千难万险,都不在话下了。

 

十五、仲令仪入寺斋戒准备剃度

公元三一四(314)年,314合计亦是八,合八正道将于震旦兴起,故于震旦国是特殊的一年,24岁的仲令仪要剃度的日子到了。这一天,司马邺在长安已称帝的次年,是建兴二年六月初八日。六斋日的第一天,是个最吉利的日子。

此时洛阳城失去帝都的风采已经三年了,皇都已移至长安,洛阳城空荡荡的,南北二宫宫城的红墙,依然屹立着,但已褪了颜色。北宫宫城里的面积有四平方里.所有被烧毁和坍塌的殿宇,已没有人收拾了,成了一片瓦砾堆,长出了好多乱草;北宫南门金马门外的铜驼街,是宫门外相当繁华的街道,当朝名人陆机(261~303年,字士衡,死于八王之乱)曾经写道:「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此时之街道也都长满了荒草,这正应了惠帝时的关内侯(爵位名地十九级)索靖(239~303年),西晋书法家)的话,他当时任尚书郎,看到朝内的八王互相攻杀,民不聊生,天下将要发生大乱。有一天索靖来到铜驼街上,看着两个铜驼悲叹地说:「铜驼铜驼,将见汝在荆棘中了。」即悲叹下一次见到你们的时候,铜驼会掩藏在高高的荆棘中了。说这话不到几年,就变成现实了。

世间事杂乱无章,比丘尼出世间事正于震旦中进行着。法始法师之所以要在北宫城西门阊阖门外建立佛寺,是因为这里已经不是繁华的地段,也不是禁区,但是交通相当方便.人口也较集中,特别是南边很近就是国际大市场─洛阳三大市场之一的「金市」。西边三里多就到了也叫阊阖门的都城门(西三门北边的一道门,东汉叫上西门),是通往北邙山一带和西郊的最佳路径,北邙山又名北芒、邙山、北山、平逢山,太平山,郏山。北邙山海拔300公尺左右,东西横旦数百里,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当时,法始法师在这里建寺,没有多少天工夫,两进大院的佛寺就建成了。这里香火特别旺盛,来此朝拜、听法的人,每天络绎不绝。

 

十六、仲令仪正式剃度出家了

31467日是法始法师最忙的一天,因为晋朝没有比丘尼僧,祂只得充当比秋尼教授师一样,来教导仲令仪如何穿袈裟,如何礼拜,仪轨会如何进行,要念、要记的,都得于今天搞定。好在仲令仪是个聪敏善解的女人,一教马上能体会并记住,其他就只得靠她自己临场应变了。

31468日,正式剃度的日子到来了,仲令仪早已在后院的寮房里做了准备。大佛殿外站满了前来观礼的僧人和信众。为了让这次震旦华夏第一位女僧人的剃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授戒法会特设在大佛殿门外,一座庄严的佛龛前,具足了六供养─涂香、华鬘、烧香、饮食、灯明、阏伽(供水)。红烛高烧,供香初燃,袅袅的细烟,缭绕在佛龛上空,崭新的佛像前,摆着供养六果。

上午巳时(911)开始,仲令仪在法始法师之引礼下,慢步走到佛龛前,虔敬地向佛像顶礼三拜,起身后转身向前来观礼的僧众和信众顶礼一问讯。会场上一片肃穆的气氛弥漫着。请来观礼的僧众、信众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仲令仪的一举一动。

法始法师与智山和尚已讨论过三归十戒授法,沙弥、沙弥尼之前,必先受三归,受三归已,再授十戒。仲令仪于寺内先行替仲令仪剃发,仅留下些许头发。出家归依佛门时,剃除发而成为沙弥尼。此系佛弟子为去憍慢,有别于外道法,或避免世俗之虚饰,而自行剃发。剃发出家时,必穿着染坏色衣(袈裟),称为剃发染衣。剃发得度之仪式,称剃度式或得度式。《过去现在因果经》谓释尊剃发时,即发愿:「今落须发,愿与一切,断除烦恼,及以习障。」《大智度论》云:「我剃头着染衣、持乞食,此是破憍慢法。」

授戒会已开始了,有一优婆塞开始敲盘,磬响过后,智山大和尚身披袈裟,从大殿里轻步度出,严肃的面色略显微微的笑意。他走到佛龛的前面,凝神静穆,垂睦敛目。

司礼信众第二次敲盘,盘声过后,法始法师引领光头又带一簇发的仲令仪,双手捧着袈裟,来到佛前顶礼三拜。

司礼信众第三次敲盘,随着盘声,法始法师引领光头又带一簇发的仲令仪,双手捧着袈裟,来到智山大和尚前,顶礼三拜。向智山大和尚请求三归、授十戒,法始法师云:「本汝应自乞求归依三宝、授十戒,怕汝不能,故随我语乞求!」

法始法师即带领仲令仪向智山大和尚念着:「和尚!我乞求受十戒,同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和尚!我第二次乞求受十戒,同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和尚!我乞求成为世尊座下的一名沙弥尼。」

「和尚!我第三次乞求受十戒,同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和尚!我乞求成为世尊座下的一名沙弥尼。」

 

十七、智山大和尚授仲令仪无作戒体

凡女人欲出家成正法律行者,都要尊从八不违法得无作戒体。如经云:「佛告阿难:假使女人欲作沙门者,有八敬之法不得踰越,当尽形寿学而持之。自纪信解专心行之,譬如防水善治堤塘,勿令漏泆,其已能如是者,可得入我法律戒中也。…。此八敬之法,我教女人,当自束修不得踰越,当以尽寿学而行之。」

因此智山大和尚询问仲令仪能否守八不违法,一犯此基本法即失无作戒体保护,修行就难有所成了。

智山大和尚开始要问佛陀所制之「八不违法」。说:「汝听我语,如下八不违法能持者即答:『能持!』,不能持者即答:『否!』」

第一者、比丘持大戒,女人比丘尼,当从受正法,不得戏故轻慢之,调欺咳笑说不急之事,用自欢乐也。

智山大和尚问:「能持否?」仲令仪答:「能持!」

 (注:式叉摩那(学法女)学戒毕,应从众僧求受大戒,这便是二部僧戒的源头。或从僧受具足戒,应从众僧求受大戒。)

二者、比丘持大戒,半月以上,比丘尼当礼事之,不得故言新沙门劳精进乎?今日寒热乃尔耶!设有是语者,便为乱新学比丘意,常自恭敬谨自修,劝乐新学远离防欲憺然自守。

智山大和尚问:「能持否?」仲令仪答:「能持!」

 (注:半月从僧教诫,比丘尼应于半月中从僧求乞教授。也就是说,比丘尼于半月内,当在僧中求教授师。)

第三者、比丘、比丘尼,不得相与并居同止。设相与并居同止者,为不清净,为欲所缠,不免罪根,坚当自制,明断欲情,憺然自守。

智山大和尚问:「能持否?」仲令仪答:「能持!」

 (注:依律法僧三月安居,比丘尼不应于无比丘处夏安居。但也不可在比丘处共同结夏安居,宜有段距离。)

四者、三月止一处自相捡挍,所闻所见当自省察。若邪语受而不报,闻若不闻,见若不见,亦无往反之缘,憺而自守。

智山大和尚问:「能持否?」仲令仪答:「能持!」

 (注:夏讫从僧自恣,比丘尼夏安居毕,应于比丘僧中求三事以自恣忏悔。)

第五者、比丘尼不得讼问自了,设比丘以所闻所见。若比丘有所闻见讼问比丘尼,比丘尼即当自省过恶,不得高声大语自现其欲态也,当自捡挍憺而自守。

智山大和尚问:「能持否?」仲令仪答:「能持!」

 (注:不得举比丘过,比丘尼不得举比丘之罪,说其过失,比丘得说尼之过。)

第六者、比丘尼有庶几于道法者,得问比丘僧经律之事。但得说般若波罗蜜,不得共说世间不急之事也。设说不急之事者,知是人非为道也,是为世间放逸之人耳。深自省察,憺而自守。

智山大和尚问:「能持否?」仲令仪答:「能持!」

 (注:不得骂谤比丘,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

第七者、比丘尼自未得道,若犯法律之戒,当半月诣众僧中自首过忏悔,以弃憍慢之态。今复如是自耻惭愧,深自省察,憺而自守。

智山大和尚问:「能持否?」仲令仪答:「能持!」

(注:有过从僧忏,比丘尼犯僧残罪,应于半月内于二部僧中行摩那埵。)

第八者、比丘尼虽百岁持大戒,当处新受大戒比丘下坐,当以谦敬为作礼。

智山大和尚问:「能持否?」仲令仪答:「能持!」

(注:尼百岁礼初夏比丘足,虽百岁之比丘尼,见新受戒之比丘,亦应起而迎逆礼拜,与敷净座而请坐。)

最后智山大和尚则说:「此八不违法是得戒体之基础,能善守护之不犯,当得成就正法律,得道业果。」

 

十八、剃度仪式正式开始了

随着仪轨是仲令仪的剃度,法始法师还是带领仲令仪向智山大和尚念着:

「和尚!我乞求剃度出家。和尚!当我接受了这袈裟之后,请您慈悲允许我出家受戒。」

「和尚!我第二次乞求剃度出家。和尚!当我接受了这袈裟之后,请您慈悲允许我出家受戒。」

「和尚!我第三次乞求剃度出家。和尚!当我接受了这袈裟之后,请您慈悲允许我出家受戒。」

智山大和尚最后出声了:「sadhusadhusadhu!」(意为善哉!善哉!善哉!)

这时,智山大和尚接过了仲令仪手上的袈裟,放在自己面前,然后向仲令仪解说皈依三宝之义理,也同时传授她怎么才能获得皈依三宝戒体之方法,以及如何依此三宝而改造自己德行,开发自己智慧,得到戒法之利益,最后能获得解脱法之道理。

接着做为戒师的智山大和尚开示了,说五蕴─色、受、想、行、识等是无常法,非我不可计我,五蕴身不要看成是我。随着智山和尚告诉仲令仪,现在当为汝剃除烦恼发,剃头时当要善观(1)头发、(2)身毛、(3)爪甲、(4)齿、(5)皮、(6)肉、(7)筋、(8)骨、(9)髓、(10)肾脏、(11)心脏、(12)肝脏、(13) 肋膜、(14)脾脏、(15)肺脏、(16)大小肠、(17)肠间膜、(18)胃中食物、(19) 粪便、(20)胆汁、(21)痰、(22) 脓汁、(23)血液、(24)汗汁、(25)脂肪、(26)泪水、(27)血精、(28)唾液、(29)鼻汁、(30)关节滑液、(31)尿液、(32)头脑等等三十二相,都是污秽,无常、苦、空、无我,从此去除对色身的贪着,一心向道,誓愿修行、证果,达到出家之目的。

这时一个助僧捧上来一个托盘,盘里放着一把刀、一个帖子。智山大和尚轻快地从盘里拿过刀子,随后智山和尚依汉语念了剃头偈,三次念称偈呪云:「剃除须发,当愿众生。远离烦恼,究竟寂灭。」

念完后,即用剃刀于仲令仪头上所剩的一小簇头发比了一下随着即再用梵音朗诵咒曰:「 悉殿都 漫多罗 跋陀耶 娑婆诃(乞求佛陀之法报化三身加被,所说祝愿语句等,皆圆满成就,是所祈求。)

接着智山大和尚把小披肩衣绕过仲令仪肩膀,然后放在她的左肩上,之后把袈裟还给仲令仪,嘱付她进去寮房穿上袈裟,这些昨天都学过了,难不倒她的。   仲令仪双手捧着袈裟进去了,观礼大众静悄悄地,没有人出声,等待着仲令仪的再出现。

法始法师随后进去,把仲令仪一簇发剃光后,即出来会场上,让仲令仪穿着袈裟。终于仲令仪又出现了,穿了袈裟后的仲令仪真是不同了,大众皆盯着她看,见过战争大场面的仲令仪,并不觉得不自在。法始法师迎上去后,带领她到智山大和尚面前。法始法师还是带领着仲令仪念着乞求皈依、受戒文。

「和尚!我乞求皈依与受戒。」

「和尚!我第二次乞求皈依与受戒。」

「和尚!我第三次乞求皈依与受戒。」

这时智山大和尚即要求仲令仪跟随和尚念皈依文三遍。

「归依 世尊 阿罗汉 正等正觉者」。

「归依 世尊 阿罗汉 正等正觉者」。

「归依 世尊 阿罗汉 正等正觉者」。

这时智山大和尚即再要求仲令仪集中精神,跟随和尚念诵着。

第一次皈依

「我以佛为皈依」

「我以法为皈依」

「我以僧为皈依」

第二次皈依

「我第二次说 以佛为皈依」

「我第二次说  以法为皈依」

「我第二次说  以僧为皈依」

第三次皈依

「我第三次说  以佛为皈依」

「我第三次说  以法为皈依」

「我第三次说  以僧为皈依」

接着智山大和尚说:「皈依完毕!」

仲令仪即说:「是的,和尚。」

已开始要进入正授十戒了,智山大和尚中间坐定,法始法师旁边而立,仲令仪跪在智山大和尚面前。智山大和尚即朗声对仲令仪说:为汝授戒为沙弥尼仪式已完成。既然汝是一沙弥尼,当要修持沙弥尼十戒,汝跟随着我念:

(1)不杀生,「能持否」「能持」

(2)不偷盗,「能持否」「能持」

(3)不淫欲,「能持否」「能持」

(4)不妄语,「能持否」「能持」

(5)不饮酒,「能持否」「能持」

(6)不香花严身,「能持否」「能持」

(7)不歌舞观听,「能持否」「能持」

(8)不坐卧高广大床,「能持否」「能持」

(9)不非时食,「能持否」「能持」

(10)不蓄金银财宝,「能持否」「能持」

我同意以此十戒训练自己,成就道业。

最后,仲令仪向佛陀顶礼三拜后,转向剃度师智山大和尚顶礼三拜,再转向教授师法始法师顶礼三拜,最后向友寺来的比丘僧众顶礼三拜。然后双手恭恭敬敬地从托盘中拿起那个帖子,慢慢地摊开来,聚精会神地一看:「净检」。这是智山大和尚给她取的法名。自此刻起,震旦中国有了正式如法依大僧出家的沙弥尼了。而从此以后,净检这名字就成了她终生,甚至于百千万世的名号了。「仲令仪」的名字,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净检─加载史册了。

这时候,众僧、众信土一起围上来双手合十,表示祝贺;净检的面容略显愧色与欣喜,向着大家表示谢意,同时又双手合十答谢各位观礼者。

建兴二年(314)六月初八这一天,24岁的净检,正式成为佛陀传法于震旦的「沙弥尼」了!想不到净检尼师还能于43年后(67岁时)受完具足戒,完成她成为真正比丘尼之愿望。

如《四分律钞简正记》云:见僧法,始经中有比丘尼字。问之(云云)。因请出家,名为净检。初于智山边,受三归五戒。而已后至第五穆帝升平元秊(357年),检等四人,泛舟于泗(水),于法泰边。准五分,爱道初缘从一众,受大戒。仿大僧戒本,撰尼戒本。令念此,即江南尼众,一众受戒之物也(钞并略不叙也)。

(待续) 


[ 圣众篇 ][ 法尔辞库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