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辞库--圣众篇
     
菩萨--出家众


净检尼师─中国第一位比丘尼(3)

十、佛世中比丘尼僧团成立始末

1.南传佛教今无比丘尼僧团

比丘尼者梵语bhik=unī或简称为尼。意译乞士女,原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性,其后泛指出家之女子。比丘尼僧要得无作戒体者,是较为不同的方式来得到,所谓受重得、不违得,又作敬重得、八敬得。指受持八尊重法(八敬)而得戒,如佛陀之姨母大爱道比丘尼

印度之有比丘尼,起于释尊听许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出家,先依八不违法的为沙弥尼,得十戒除根本恶,然后佛观其行,再受与具足戒,后有五百释种女出家得度,其戒条凡三百四十八戒。

南传佛法中,盛传─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尊者与五百释女出家成道后,大道比丘尼,与五百阿罗汉比丘尼等,一日中一时入涅盘。此是仅有的比丘尼圣者,佛灭度后以后就没有比丘尼了。现在南传比丘很多人亦如是说,所以南传只有沙弥尼等,不然就是说无二部僧授,怎能成就比丘尼无作戒体,因南传无比丘尼僧团,故无比丘尼众是理所当然。

2.佛不允姨母大爱道尊者入法律中

古印度佛世时,女人要入佛门出家,佛陀并没有同意,佛陀姨母憍昙弥尊者,三次请求出家都不受佛允许,详《大爱道比丘尼经》及《中本起经》。《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第九》云:尔时佛游于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时大爱道瞿昙弥,行到佛所,稽首作礼,住一面,叉手白佛言:「我闻女人精进,可得沙门四道,愿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欲出家为道。」佛言:「且止,瞿昙弥!无乐以女人入我法律。服法衣者,当尽寿清净究畅梵行。」瞿昙弥则复求哀,如是至三,佛不肯听。便前作礼,遶佛而去。(第一次请出家不被允许)

其后不久,佛时与诸大比丘俱,从释氏精舍入迦维罗卫国。大爱道闻佛从诸弟子来入国中,心大欢喜,即行到佛所,稽首佛足下,大爱道复白佛言:「我闻女人精进,可得沙门四道,愿得受佛法律。我居家有信,欲出家为道。」

言:「止!瞿昙弥!无乐以女人入我法律。服法衣者,当尽寿清净究畅梵行。」大爱道则复求哀,如是至三,佛不肯听。便前作礼,遶佛而去。(第二次请出家不被允许)

佛时与诸比丘,留止是国(迦维罗卫国),避雨三月,补成衣已,着衣持出国而去。大爱道即与诸老(女众)等,俱行追佛。佛行转到那私县,顿止河上(有说是吠舍厘Vaiśālī)大爱道便前,稽首作礼住白佛言:「我闻女人精进,可得沙门四道,愿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欲出家为道。」

佛言:「止止!瞿昙弥!无乐以女人入我法律。服法衣者,当尽寿清净究畅梵行。」大爱道则复求哀,如是至三,佛不肯听。便前作礼,遶佛而退。住于门外,被弊败之衣,徒跣而立,颜面垢秽,衣服污尘,身体疲劳,唏悲啼。(第三次请出家不被允许)

瞿昙弥尊者即自悔恣态,恶有八十四,迷乱丈夫,使失道德。佛知深谛,实如是审。天下男子,无不为女人所惑者,甚难!甚难!我今用是态欲故,要当洁己,不敢厥废也。唯子当度母耳,终不失子本愿也。

贤者阿难,见伯母大爱道如是,即问言:「瞿昙弥!何因弊衣徒跣、面垢衣尘,疲劳悲啼?」大爱道答言:「贤者阿难!今我因女人故,不得受佛法律,是以自悲伤耳!」阿难言:「止止!瞿昙弥!且自宽意,待我今入向佛说是事。」

贤者阿难即入,稽首佛足下,长跪白佛言:「我从佛闻,女人精进可得沙门四道。今大爱道以至心欲受法律,其居家有信,欲出家为道,愿佛许之!」

佛言:「止止!阿难!无()乐使女人入我法律为沙门也。所以者何?阿难!譬如族姓之家生子,多女少男,当知是家以为衰弱,不得大强盛也。今使女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清净梵行不得久住。譬如稻田禾稼熟,而有恶露灾气,则令善谷伤败。今使女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清净大道不得久兴盛。」

3.阿难尊者力荐大爱道尊者入法律中

佛继续言:「今使母人(女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法地清净梵行不得久住也。复譬如稻田禾稼且熟而有恶露灾气,则令善谷伤败。令使母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法地清净梵行大道不得久兴盛。何以故?阿难!复譬如好良田持蒺蔾种散其中,必败良田。今使母人入我法,譬如是。母人入我法律中者,无有成我法时,但猗我法欲坏败清净梵行,使堕欲中立罪之根耳。

阿难复言:今大爱道,多有善意于佛。佛初生时,乃自育养至于长大,皆从大爱道善乐之德也。

佛言阿难:有是。大爱道信多有善意,于我有大恩。我生七日而母亡,大爱道育养我至于长大。今我天上天下最尊,自致作佛,号名如来、无上正真觉。亦念多有恩德于我,我念大爱道其恩大重。大爱道,但由是恩故,()来自归佛、自归法、自归比丘僧。又信佛、信法、信比丘僧。不复疑苦(),不复疑习(集谛),不复疑尽(灭谛),不复疑谛(道谛)。乃成其道、成其信、成其禁戒、成其名闻、成其布施、成其智慧。亦能自禁制─不杀生、不盗窃于他人,不淫于女欲,不妄语证人罪,不饮酒迷乱。如是,阿难!正使人终身相给,施与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因缘医药,不及此恩德也,亿百千分也。

4.何以女人入律法须遵八不违法

佛告阿难:女人八十四态者,迷惑于人使不得道。何等为八十四?请参阅《大爱道比丘尼经》,底下列出佛姨母憍昙弥比丘尼告诫后学者,如《大方便佛报恩经》云:尔时佛姨母憍昙弥比丘尼告一切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尼、优婆夷及一切女人,而作是言:「佛法大利,一切功德,三种果报,唯有如来佛法海中乃具有之,一切众生皆悉有分,而我等一切女人,如来不听(出家)

(1)   以一切女人多诸疑惑,执着难舍。以执着故,使诸结业无量缠缚,痴爱覆心;覆心重故,爱水所没,不能自出故;

(2)   以二等智故,懈怠慢惰故,现身不能庄严菩提,获得三十二相故;于生死中失转轮圣王所有胜果,以十善法摄众生故,亦失无上梵王之位;能为建立正法,劝发咨请,使一切众生得利乐故;是故如来不听女人乐为弟子。

(3)   天魔、波旬及诸邪见一切外道,长夜恶邪,执着邪论,残灭正法,毁佛法僧,是故如来不听女人乐入佛法。

我为一切诸女人故,三请如来,欲求佛法,如是至三,亦不听许。时我不果所愿,心怀怅恨,忧悲苦恼,即出祇桓,悲泪满目。

5.佛以八不违佛语诫为入律法之先决条件

佛姨母三请出家,阿难尊者复请,造使因缘趋向成熟,佛继续言:「阿难!假使母(女人)欲作沙门者,有八敬之法,不得踰越,当尽形寿学而持之,自纪信解,专心行之。譬如防水善治堤塘,勿令漏泆。其已能如是者,可得入我法律戒中也。

「何谓为八敬(不违逆)

一者比丘持大戒,母人比丘尼,当从受正法。不得戏故轻慢之,调欺咳笑,说不急之事,用自欢乐也。

二者比丘持大戒,半月以上,比丘尼当礼事之,不得故言:新沙门劳精进乎?今日寒热,乃尔耶?设有是语者,便为乱新学比丘意。常自恭敬谨自修,劝(于诸)乐,新学远离,防欲憺然自守。

三者比丘比丘尼,不得相与并居同止。设相与并居同止者,为不清净,为欲所缠,不免罪根。坚当自制,明断欲情,憺然自守。

者三月止一处自相捡挍,所闻所见当自省察。若邪语受而不报,闻若不闻,见若不见,亦无往反之,缘憺而自守。

五者比丘尼不得讼(比丘过)()()();设比丘以所闻所见,若比丘有所闻见,讼问比丘尼。比丘尼即当自省过恶。不得高声大语,自现其欲态也,当自捡挍憺而自守。

六者比丘尼有庶几于道法者,得问比丘僧经律之事。但得说般若波罗蜜,不得共说世间不急之事也。设说不急之事者,知是人非为道也,是为世间放逸之人耳。深自省察,憺而自守。

七者比丘尼自未得道,若犯法律之戒。当半月诣众僧中,自首过忏悔,以弃憍慢之态。今复如是自耻惭愧,深自省察,憺而自守。

八者比丘尼虽百岁持大戒,当处新受大戒比丘下坐,当以谦敬为作礼。

是为八敬(不违逆)之法,我教女人,当自束修不得踰越,当以尽寿学而行之。假令大爱道,审能持此八敬法者,听为沙门。

《中本起经》翻译此八不违法,较简洁,录如下文:佛告阿难:「假使女人,欲作沙门者,有八敬之法,不得踰越,当以尽寿,学而行之。譬如防水,善治堤塘,勿漏而已。其能如是,可入我律戒。何谓八敬之法?

一者、比丘持大戒,女人比丘尼当从受正法。

二者、比丘僧持大戒,半已上,比丘尼当礼事之。

三者、比丘僧、比丘尼不得相与并居同止。

四者、三月止一处,自相检,所闻所见,当自省

五者、比丘尼不得讼问比丘僧事,以所闻见。若比丘僧有所闻见,讼问比丘尼,比丘尼即当自省察。

六者、比丘尼有庶几于道法,得问比丘僧经律之事。

七者、比丘尼自未得道,若犯戒律,当半月诣众中首过自悔,以弃憍慢之态。

八者、比丘尼虽百岁持大戒,当处新受大戒幼比丘僧下坐,以谦敬作礼。

是为八敬之法,我教不得踰越,当以尽寿学而行之。假令大爱道,审能持此八敬法者,听为沙门。」

如来成道后十四年,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等五百女人要求出家,佛不允许,盖以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阿难代为三请,佛即制定八敬法,使向彼说,若能遵守,则听彼等出家,摩诃波阇波提等顶戴信受,遂得戒,由得戒之十缘而正法亦复千载。

【佛光大辞典】说法此八法为:(1)尼百岁礼初夏比丘足,虽百岁之比丘尼,见新受戒之比丘,亦应起而迎逆礼拜,与敷净座而请坐。(2)不得骂谤比丘,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3)不得举比丘过,比丘尼不得举比丘之罪,说其过失,比丘得说尼之过。(4)从僧受具足戒,式叉摩那(学法女)学戒毕,应从众僧求受大戒。(5)有过从僧忏,比丘尼犯僧残罪,应于半月内于二部僧中行摩那埵。(6)半月从僧教诫,比丘尼应于半月中从僧求乞教授。(7)依僧三月安居,比丘尼不应于无比丘处夏安居。(8)夏讫从僧自恣,比丘尼夏安居毕,应于比丘僧中求三事以自恣忏悔。

6.佛建立比丘尼得无作戒体之根本法八不违法

八不违法是一试探佛姨母之诚心,阿难只得转报大爱道尊者。经云:贤者阿难受佛语已,以熟谛、思惟,深而且要,便起作礼而出。报大爱道言:裘昙弥!勿可复愁忧也!已得舍家之信,去家就道,亦甚安隐矣!佛说:女人作沙门者,有八敬之法,不得踰越。但当「终身勤意学而行之」耳!持意当如防水,善治堤塘,勿令漏泆。尔时阿难,便一一为母说佛教八敬之事言。能如是者,可得入佛法律。于是大爱道闻是语,即大欢喜而言:唯诺!阿难!听我一言,譬如四姓家女,沐浴涂香,衣被庄严之事,而人复欲利之。如是宁当益安隐不?对曰:无不安隐也!复以好华香珍宝结为步瑶,持与女人,岂不爱乐头首受乎?今佛所教八敬法者,我亦观心,愿以头顶受而行之。遂乐所业,万不惟恨,自约如是,无不悦豫。

故比丘尼得受十戒,两年满后即能受具足戒,得无作戒体。佛世时小乘有部言有十种得戒缘于,得具足戒之缘有十种,列出如下。

(1)自然得,自然发得具足戒之意。指佛与缘觉发尽智时,无师自然得具足戒,不通于余人。

(2)见谛得,又作见道得。入见道观四谛理时所得。即世尊成道之初,度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时,彼等闻四谛之理而自得戒。

(3)善来得,佛见耶舍之机已熟,称之善来比丘,彼乃即座得戒;是唯佛独善之。

(4)自誓得,自坚誓而得戒。如大迦叶信受佛为大师,自誓言而得戒;唯大迦叶能,不通于余人。

(5)论议得,与佛陀问答论议而得受戒,如苏陀夷。

(6)受重得,又作敬重得、八敬得。指受持八尊重法(八敬)而得戒,如佛陀之姨母大爱道比丘尼

(7)遣信得,又作遣使得。由佛遣音信而得戒。如法授尼。

(8)边五得,又作五人得。由五人授之作法得戒。边地僧侣少,不能从正式仪规行三师七证之十人受时,以四僧众与一羯磨师作法授戒。

(9)羯磨得,又作十众得。即在国境内立三师七证,依规定行羯磨作法授戒。

(10)三归得,闻归依佛法僧三宝即得戒,如六十贤圣三度听闻归依三宝而受得具足戒。

有经典云,佛陀不亲自为女人授戒,所以祇要大爱道接受了八不违法,自然得无作戒体。出家修行就是要成道,成道就要依此法而修行,除非不想成道,就另当别论。所以佛言:于是,阿难!大爱道比丘尼,若受八重法,则是出家之要,亦是禁戒,亦是比丘尼行。云何出家要?云何禁戒?云何比丘尼行?或作是说,承受重法,亦是出家禁戒,亦是比丘尼行。亦作是说,彼则是禁戒比丘尼行。或作是说,捐弃家业,是谓出家。承受重法,谓是禁戒。到时乞食不失威仪,是谓比丘尼行。复次,于现法中习学威仪,被沙门服,出家学道得具足戒。以方便得此禁戒,顺从不失时节,是谓比丘尼行。

7.依教八不违法奉行而就道业

大爱道尊者的敬法,才使世尊放心,世尊也公开赞叹说:「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久出家学,国王所敬,所谓大爱道瞿昙弥比丘尼是。」不久亦成就阿罗汉道,也成就了阿罗汉果,最后还受佛记,名为「一切众生喜见如来」。

如《妙法莲华经》云: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俱,从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于时世尊告憍昙弥:「何故忧色而视如来,汝心将无谓我不说汝名,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耶?憍昙弥!我先总说一切声闻皆已授记,今汝欲知记者,将来之世,当于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为大法师,及六千学、无学比丘尼俱为法师。汝如是渐渐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憍昙弥!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转次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也因为大爱道尊者的敬法、重法,佛世才有比丘尼僧团成立,导致未来世还有成就阿罗汉者。经云:佛告阿难:我法中今有比丘尼,即寿五百岁。我般泥洹后,当复有三千比丘尼,有千八百比丘,奉持是法律,皆得阿罗汉(当时以为正法从千年减为五百年)。未世时当有八万比丘尼,有七百六十比丘尼,奉是法律经皆得阿罗汉。(像法时有千年,1500年后为末法时期,故模灭后1,500年内有八万比丘尼,有760得成阿罗汉。)其余者(没成阿罗汉者)后百三十劫(弥勒佛下生时),当复奉是法律,当复得阿罗汉。

8.维护正法千年女见道成道后佛亦不准舍八不违法

《中本起经》云:然后异时,大爱道比丘尼与诸长老比丘尼,俱行诣贤者阿难而问言:「阿难!是诸长老比丘尼,皆久修梵行,且已见谛。云何当使为新受大戒幼比丘僧作礼?」阿难言:「小且待,我今入问之。」

阿难即入,稽首佛足下,白佛言:「大爱道比丘尼言:『是诸长老比丘尼,皆久修梵行,且已见谛,云何当使为新受大戒幼少比丘僧作礼?』」

 (注:见谛darśana-mārga。又作见谛道、见道。为修行之阶位。与修道、无学道合称为三道。即指以无漏智现观四谛,见照其理之修行阶位。见道以前者为凡夫,入见道以后则为圣者)

佛言:「止,止!阿难!当慎此言,勿得说也。但汝所知,不如我知。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诸异学梵志,及诸居士,皆当以衣被布地,求哀于诸沙门言:『贤者有净戒高行,愿行此衣上,令我长得其福。』」

佛言:「阿难!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天下人民,皆当解发布地,求哀于诸沙门言:『贤者有戒闻慧行,愿行此发上,令我长得其福。』

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天下人民,皆当豫具衣被、食、卧床、病瘦医药,愿诸沙门当自来取之。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天下人民,奉事沙门当如事日月、如事天神,过踰于诸外道异学者上。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佛之正法当千岁兴盛。」

佛复语阿难:「以女人作沙门故,使我法五百岁而衰微。所以者何?阿难。女人有五处不能得作。何等为五?女人不得作如来.至真.等正觉;女人不得作转轮圣王;女人不得作第二忉利天帝释;女人不得作第六魔天王;女人不得作第七天梵天王。夫此五处者,皆丈夫得为之耳。丈夫得于天下作佛、得作转轮圣王、得作天帝释、得作魔天王、得作梵天王。」佛说是已,皆欢喜受行。

如来成道后十四年,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等五百女人要求出家,佛不允许,盖以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阿难代为三请,佛即制定八敬法,使向彼说,若能遵守,则听彼等出家,摩诃波阇波提等顶戴信受,遂得戒,由得戒之十缘而正法亦复千载。

9.末法时期比丘尼如何得道?

经云:尔时,阿难问佛言:比丘尼当云何行得道也!当用何法行之乎?佛语阿难:夫天下欲淫垢大重,若能断是态者,便可得道。女人身譬如珠宝,其像大好,不可久立。迷乱道德,亡失人身。何以故?用珠宝好故,当入深海中,求之不止,杀身不久。女人求道,但坐外八十四态,还自缠身。有堕八十四态者,如入大深海,必没其身。有能除此八十四态者,即是阿罗汉也。阿难!复叉手长跪前白佛言:何等为八十四态,令人不得道也?愿佛加威神解说。威德现敬,使众人开解,信乐其义,终日习闻,令脱罪患。使得正真,即皆欢喜。及后、当来,皆使开解。佛言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内着心中,我当具为若说之。如是,阿难!谛受奉持之,为当来、过去、今现在比丘尼,布说其要,使奉持之。行如是法者,疾令人得道。佛言:女人八十四态者,迷惑于人,使不得道。(女人八十四态欲知者可参阅《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上。)

10.未来要有神力、要成佛都得转男身

女子者以爱不深,不生娑婆。情不重,不堕女身。今于如来座下,而服闻经法药,即得转染成净。身心两病皆除,更不复受女身。昔在娑婆,全以贪嗔诸垢为力,今则不更为所恼。佛灭后五百岁,世逾下而障逾重。苟能于此受持,身虽女流,犹胜雄猛丈夫。以在烦恼大海,能翻身故,故能舍此极苦极秽之身土,而得极乐极净之依正。

《大爱道比丘尼经》云:阿难!女人有五处,不得作沙门。何等为五处?女人不得作:

(1)如来至真等正觉、

(2)女人不得作转轮圣王、

(3)女人不得作第七梵天王、

(4)女人不得作飞行皇帝(转轮圣王)

(5)女人不得作魔天王。

如是五处者,当皆丈夫,得作为之尊。丈夫得作佛、得作转轮圣王、得作天帝释、得作魔天王、得作梵天王、得作人中王。如是,阿难!诸女人譬如毒蛇,人虽取杀之,破其身、出其脑。是蛇以死,复有人见之,心中惊怖。如此女人,虽得沙门,恶露故存,一切男子为之回转。用是故,令一切人不得道。佛言:如是女人,政使作沙门,持具足戒,百岁乃至得阿罗汉故。当为八岁沙弥作礼。何以故?沙弥具足(戒法),亦得阿罗汉,身中能出水火,以足指按须弥山顶,三千大千国土皆为六反震动。如是女人,虽得阿罗汉道,不能动摇一针大如毛发也。云何?阿难!女人坐贡高,以阴不净,以倰男子,用是故不得道也。

11.有关比丘尼受戒粗略述

受戒之缘可分三段,即:

(1)信心,谓受者须虔信善恶因果、佛果之常乐我净等。

(2)无三障,谓受者须无烦恼障、业障、报障。

(3)以人、法为缘,人,指戒师;法,指记录受法之诸种戒仪。戒师分为诸佛、圣人、凡师等三类。其中,凡师须为真正之人,具足五德,即:(1)持戒,(2)十腊以上,(3)解律藏,(4)通禅思,(5)慧藏穷玄等。

女子出家,先依八不违法的为沙弥尼,得十戒除根本恶,然后佛观其行,再受与具足戒,后有五百释种女出家得度。女子出家戒有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分述如下:

(1)沙弥尼(śrāmanerikā)之十戒,七岁以上始得受此戒,其初出家须有二师,即剃度师与教授阿阇梨。出家戒之目的,在求得解脱生死之涅盘,故沙弥戒为解脱道之基础。

(2)式叉摩那(śiksamānā,意译为学法女、正学女),乃介于沙弥尼、比丘尼之间,即于受比丘尼戒前,须受白二羯磨、十戒及六法正学戒。限期两年,两年期满而不犯戒法,始能求受比丘尼戒。

(3)比丘尼(bhiksunī)之具足戒,二十岁以上始得受此戒,为受戒仪式中最具规模者,仪式中传授戒法之师称为戒和尚,讲授戒法者为教授师(教授阿阇梨),教导戒场有关作法者为羯磨师(羯磨阿阇梨)三者合称为三师。

大爱道所授十戒成为沙弥尼,沙弥尼是名奉戒者,又作沙弥戒、沙弥尼戒,或勤策律仪、勤策女律仪,断之不善根也。即:

(1)不杀生,

(2)不偷盗,

(3)不淫欲,

(4)不妄语,

(5)不饮酒,

(6)不香花严身,

(7)不歌舞观听,

(8)不坐卧高广大床,

(9)不非时食,

(10)不蓄金银财宝。

尔时比丘尼裘昙弥,受佛十戒,一一不失。如十戒行之,无有漏缺。常在佛左右,遂尔三年,聪明智慧、博览众经。欢喜不乱,志如大山。心端意正,平直无邪,恒自愍伤及一切人,蜎飞蠕动蚑行之类,莫不悲叹,劝化善法终离恼患,三年之中未常短愆。

复还诣佛稽首陈情,叩头悔过靡所不言。佛有慈慧告诉罪患,以见成立以脱恶愆,万不惟恨。愿启一言,十戒便止。复有残余十戒,微少不足设心。愿告异戒令心酸勤,当学问无有懈慢,当如法律行菩萨焉。

 

十一、震旦中国比丘尼受戒始末

依《比丘尼传》卷一载:西晋建兴年(313319)尼净检从西域沙门智山剃发,受十戒。后东晋咸康年间(335342),僧建由月支国(Kusana今阿富汗)来,齌摩诃僧祇(mah2 sa3gha大众)比丘尼戒本及羯磨(karma),升平元年二月(357)请昙摩羯多(Dharma-kāla)立比丘尼戒坛,净检与同志三人共于坛上受具足戒。此为我国比丘尼之滥觞。又依大宋僧史略卷上「尼得戒由」条所载,净检仅就比丘一众受戒,其受戒未尽如法,宋元嘉十一年(434)慧果、净音等三百余人,于建康南林寺戒坛从师子国尼铁索罗等十人受具足戒,为我国比丘尼得戒之始。此后比丘尼增多,遂于宋太始二年(466)任比丘尼宝贤为尼僧正,法净为京邑尼都维那。日本则自司马达等之女善信尼从高丽僧惠便出家,为女子出家之始。

四分律钞简正记云:(逆推去吴国初灾时十六年年矣)其魏国得五主。四十五。禅归西晋。其吴国得四主。五十九。被西晋元帝。改为一统。西晋得四主。五十二。为前赵刘聪灭。晋家有五王。琅耶。南顿西阳。城汝南。获济江表于吴国旧都。琅耶王承制立为东晋。初元帝二明帝。至第三成帝。咸中。有彭城妇女阿神(东晋神嵩尚书之女)。见僧法。始经中有比丘尼字。问之(云云)。因请出家。名为净检。初于智山边。受三归五戒。而后至第五穆帝升平元。检等四人。泛舟于泗。于法泰边。准五分。爱道初缘从一众。受大戒。仿大僧戒本。撰尼戒本。令念此。即江南尼众。一众受戒之物也(钞并略不叙也)

《历代编年释氏通鉴》云:竹林寺尼净检。见天女持五色花。自空来迎。遂腾空直上。所行之路。有如虹蜺。直属于天(统纪)

(待续) 


[ 圣众篇 ][ 法尔辞库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