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证小参 --

             众生本来成佛?那为何又沦坠了?


五十四、参问

亲爱的老师:阿弥陀佛!

上周六的晚上,在王老师家中研讨牧牛图时,提到「衆生在过去世,已经成过佛了。」当时就请问王老师,这句话是从那里出来的?他说大概是从《妙法莲华经》。

我从大藏经的CD中去找,同时也查看家中的一本祇含有第一、二卷的《妙法莲华经》,依然没发现那句话。请老师为我们指示迷津。感恩!

学生 恭敬合十   七月十七日2007

 

师答:

庄教授大德:

阿弥陀佛!717mail收悉,因其它事忙,未能及时回函,影响到您们的讨论,真对不起。要谈此众生已成佛事,先从经典上造成大众迷糊之处说起。

一、经典论述

《圆觉经》中云: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盘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花,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盘犹如昨梦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盘,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住无止,无作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眼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身心皆如幻

    身相属四大  心性归六尘  四大体各离

    谁为和合者  如是渐修行  一切悉清净

    不动遍法界  无作止任灭  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  犹如虚空花  三世悉平等

    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  及末世众生

    欲求入佛道  应如是修习

先就此段加以说明:

(1)若能做到「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花,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若能这样的话,才知道说每个人都有佛性,本来就是具有佛性,所以此经文是说:本来众生也是佛,只要能无修,亦无成,才能得圆觉。此说无修亦无成,即是用般若智观一切无所有、不可得,若能这样等于无修、无成,终至成正觉。此处经文容易造成误解,看到此句: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盘犹如昨梦会说以为众生已是佛?若是佛应不用修了,但底下又提出「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所以众生本来是佛性具足没错,好好依此而修,您也是佛。但不依圆觉经义而修,就没办法找回自己佛性。

(2)世尊再宣说偈语中,亦没有提到众生已成佛,又迷糊掉的语句。

(3)古德裴休居士做《圆觉经疏》,云:「始知众生本来成佛,始知即始觉观行成就方能知故,本成即本觉知与不知本是佛故,佛是究竟觉,始之与本,非二觉故。」裴休居士亦未直陈说众生无修即是成佛。其后有云:「生死涅盘犹如昨梦,亦无始觉之异四相本来同一觉故又寂灭无二,是自觉世界及众生是觉他成佛二字及生涅如梦是觉满成就是满义故动寂双亡方圆满故」此处四相即始觉、本觉、涅盘、生死之意,本觉是佛性具足之体性,始觉是觉悟而修之觉知。依《解深密经》三自性言,本觉可说是圆成实性之佛性,始觉可说是依他起性之觉知性,若菩萨在觉知一切因缘时,能得无住一法相上,此即是菩提觉性,达此境界可说是觉者,也就是俗称的成佛。一个菩萨能修至最清净觉,即是如来佛,即是得圆成实性,入如来藏性,五分法身圆满,遍布十方虚空界。

(4)古德裴休居士提到成佛之说,也是抱持谨慎态度,未直陈众生皆是佛,言:「然说生本成佛,唯是圆觉、华严,余成义含不的指注但以语惊凡听,理越常情佛既罕言,愚夫多谤今详教理略举六门:一者小乘有部,唯悉达太子一生成佛,余皆无分二者大乘始教,三无数劫(三大阿僧祇)行位满足方得成佛三者终教,相尽性显名成正觉四者华严说,十信位满初发心住,即成正觉五者顿教,一念悟时即名为佛六者圆教,本来成佛故华严云: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盘,皆同一性,所谓无性又云: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悉有如来成正觉今经文者,若约观成方能知之,即当四、五两门若约所知,众生本来皆佛,则唯第六三称实同,称法界真实性故。」

裴休居士提及华严、圆觉二经有提及众生本来是佛,要知《华严经》是世尊证悟时,对于他化自在天天神菩萨者说,《圆觉经》更是对于开悟菩萨者说,此二经对于已有点佛踪者始言及众生是佛,但未直接肯定说已成佛者,那为何又会迷失掉了。

第二段:「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遶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本段金刚藏菩萨又重提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这可能又使大家更认定经文翻译没错,应是已成佛,然后又迷糊了呢!?

第三段:「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看到本段好像世尊要回答为何成佛又迷糊了。

第四段:「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此段世尊根本也不谈成佛又迷糊之事,反而提出不出轮回者,又要辨圆觉,这是极错误的,就像有人未悟道而一直谈悟道、成佛之事一样,这是不切实际的。到此我不得不怀疑,「始知众生本来成佛」这句经义翻译是否翻对了,成佛梵语是 buddhobhavati(buddha` bhavati转成),应不会有疑义,要有问题是在本来这两字了。若是是本觉义,来是如来义,又有点勉强成戏论了。裴休居士也是把本来成佛,撤开并合成「本成」来谈,说是:「本成即本觉知与不知本是佛故,佛是究竟觉,始之与本,非二觉故。」想来裴休居士也戏论一番。

下面世尊提出(1)众生患有眼病,眼花撩乱以为是真有实法,不乱执取,就能无病。(2)佛性如金,本就具足,不待金成,只要放下污秽,拿掉妄执即现。(3)声闻断灭,不得圆觉,以轮回心,必生轮回见,应先断根本轮回,再来谈圆觉等等。

(1)善男子譬如患瞖妄见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瞖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瞖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生死涅盘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花瞖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2)善男子如销金鑛,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鑛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盘,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3)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盘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4)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花,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花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5)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说偈言:

    金刚藏当知  如来寂灭性  未曾有终始

    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

    不能入佛海  譬如销金鑛  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  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鑛  生死与涅盘  凡夫及诸佛

    同为空花相  思惟犹幻化  何况诘虚妄

    若能了此心  然后求圆觉

     总结:「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盘犹如昨梦。」这句话,原典梵文已不可考,所以不知其真实义,假若翻成「众生本自具足佛性,生死涅盘犹如昨梦。」可能就不会造成大众以为是自己已成佛,是后来又迷糊了,又轮坠了。但佛陀多罗法师虽是罽宾国人,位于印度北部,即今克什米尔一带之地,应该也不会有翻译错误的可能。所以不要花脑筋在此上面,今生能否认识学佛之路,好好去除宾垢,成就如菩提才是最真实的。

 

二、成佛、成如来之义别

一般人对于佛、如来分辨不清,以为佛(buddha)就是如来,如来(tath2gata)就是佛,其实严格讲起来,佛仅是觉悟、悟道而已。究竟如来果之如来是可以称为佛,但成佛者不一定能称为如来,是如来就应有十号具足的功德相,十号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狭义的佛所不能相比的,因此佛只是如来十号之一的德性而已。成佛不见得能得一切智,能调伏一切众生(调御丈夫),就像阿罗汉已成佛,却不能具足四无量心,来度一切众生。而如来佛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者,因地本愿是度尽一切有情、无情众生,所以成佛如来后,不是常住于涅盘,而是随处示现在度一切众生的,这就是如来佛。若一个人只成佛,而住涅盘,不度一切众生,那不是如来佛,这种佛是会退转的。

不能度尽一切众生的,那不是如来佛,大概就是佛。成佛梵语 buddho bhavati,又称作佛、得佛、成道、得道、成正觉、成菩提、证菩提、现等觉、得佛果,本言指菩萨于多劫中满足因行,完成自利、利他之德,而至究极之境界。若原经典梵文不是用buddha` bhavati(成佛),那成佛其原语不一,还有 bodhi3spr0ate是指证最上菩提之义,abhisa3budhyate是指现等觉之义,buddhatvam av2pnoti是指得佛之性义,bodhi3 labhatebodhi-prapta是指得最上菩提之义,buddho vibudhyate是指觉悟而成为佛陀之义。

 

三、众生既然成佛,为何又沦坠?

若是成如来佛而有沦坠事,那是如来大慈大悲悯众生故,示现六道众生身,现正行、邪行以利众生、度一切众生故,此等如来应化身无量无边,所示现犹如众生无别,所以看来是沦坠,其实不然,凡夫看来此如来应化众生身非如来身,如来观此应化身无有别其法身、报身相,这些义理要去看《佛地经》、《解深密经》等,始能彻底了解如来化度众生之情况。

真正成佛陀、成如来后,当然无有沦坠的道理,都是不究竟觉才又会退转、沦坠。譬如说:

(1)成阿罗汉果、辟支佛果,还要分别于两万劫、一万劫后转小向大,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求如来菩提,这是退转,也是转进。

(2)证得十住位之第七位住地前菩萨,只得位不退转,其行、其心都还是会退转,所谓退转就是沦坠,根本无明萌芽再迷糊,生生世世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阶中轮转不休。

(3)登入地上菩萨位(初地菩萨),始得菩萨行不退转,虽然菩萨行不退转,但其心还会退转,所以菩萨不取涅盘,不瞿生死,甘愿沉伦于六道中,以无量阿僧祇劫来度众生,最后身始能成就如来佛,得最清净觉。

(4)到证得八地不动地菩萨,才是获得菩提心不退转,心安住无为境,继续往前修学,净尽所有微细染法,得最清净觉时,此时要退转也无污垢可依,怎可能会退转?只有大悲心起时,示现六道众生相,来利益一切众生而已。

以上所说会退转的贤圣众,因有所成佛、成觉,都是不究竟故,非最清净觉故,所以说虽然有所觉,但因不坚牢故,所以还是会再退转。所以成菩提、成正觉,还是有高低、优劣、程度之别,因此修行过程中就有不同名相之出现,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没有退转了。所以未究竟觉的菩萨,心垢轻厚有别,位阶就有十二之别:

(1)干慧地(śukla-vidarśanā-bhūmi),干慧意指单有观真理之智慧,而尚未为禅定水所滋润。又作过灭净地、寂然杂见现入地、超净观地、见净地、净观地。此位相当于声闻之三贤位,以及菩萨自初发心乃至得顺忍前之觉位。

(2)性地(gotra-bhūmi),又作种性地、种地。即声闻之四善根位与菩萨得顺忍之位,虽爱着诸法实相,但不起邪见,系智慧与禅定相伴之境地。

(3)八人地(astamaka-bhūmi),又作第八地、八地。人即忍意。相当于声闻见道十五心(已体认四谛十六心之八忍七智)之须陀洹向,与菩萨之无生法忍。

(4)见地(darśana-bhūmi),又作具见地。相当于声闻四果中之初果须陀洹果,与菩萨阿鞞跋致(不退转)之位。

(5)薄地(梵 tanū-bhūmi),又作柔软地、微欲地。声闻已断欲界九种烦恼(修惑)一分之位,即须陀洹果或斯陀含果。亦指菩萨已断诸烦恼,犹存薄余习之位,即阿鞞跋致以后至未成佛间之觉位。

(6)离欲地(vīta-rāga-bhūmi),又作离贪地、灭淫怒痴地。声闻断尽欲界烦恼得阿那含果之位,与菩萨离欲得五神通之位。

(7)已作地(krtāvī-bhūmi),又作所作办地、已办地。即声闻得尽智、无生智证得阿罗汉果,或菩萨成就佛地之位。

(8)辟支佛地,即观十二因缘法而成道之缘觉。

(9)菩萨地,指从前述之干慧地乃至离欲地,或指自后述之欢喜地乃至法云地(初发心至金刚三昧),即菩萨自最初发心至成道前之觉位。

(10)佛地,等觉指一切种智等诸佛之法完全具备之位。此三乘共位之菩萨,依无漏智断尽疑惑而开悟。佛地还具有十地:(a)甚深难知广明智德地,又作最胜甚深难识毘富罗光明智作地。(b)清净身分威严不思议明德地,又作无垢身威庄严不思议光明作地。(c)善明月幢宝相海藏地,又称作妙光明月幢宝帜海藏地。(d)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又作净妙金光功德神通智作地。(e)火轮威藏明德地,又作光明味场威藏照作地。(f)虚空内清净无垢焰光开相地,又作空中胜净无垢持炬开敷作地。(g)广胜法界藏明界地,又作胜广法界藏光明起地。(h)最净普觉智藏能净无垢遍无碍智通地,又作最胜妙净佛智藏光明遍照清净诸障智通地。(i)无边亿庄严回向能照明地,又作无边庄严俱胝愿毘卢遮那光作地。(j)毘卢遮那智海藏地,又作智海陪卢遮那地。

(11)妙觉,如来佛,得如来境界除十号具足外,福德圆满,十八不共法获得,用自受用身、他受用身现起,有十二真如相唯妙觉如来所具有亦称十二无为或十二空。即真如之十二种异名:(a)真如,真者真实,如者如常。诸法之体性真实如常。(b)法界,界者所依之义。真如为诸法之所依。(c)法性,是为诸法之体性。(d)不虚妄性,法性真实而离虚妄。(e)不变异性,法体不变不改。(f)平等性,离诸法之差别相,平等不二。(g)离生性,离生灭。(h)法定,法性常住。(i)法住,住于真如之法位。(j)实际,极真如之实理,至于穷极之际。(k)虚空界,理体周遍。(l)不思议界,理体绝思虑言议,不可思议。

 

四、最后的感言

此问题非常高深,我等学佛者,知见受限,所以不要、也不必讨论太多。我虽想举例说明得更清楚,但是不可能的,谈这一点点已花掉我一整天时间,想来也没必要再找很多资料,继续谈下去了。我们不要以一句经文,妄落入执着,陷入戏论中。不管众生是否以前都是成佛的,就是成佛也是成小佛,现在我们连小佛都不是,还是处在无明状态,这是铁的事实,所以大家应远离戏论,认真打坐、禅修,破除身见,悟得苦谛,再断除内心污垢,入清净觉,以六波罗蜜多,求取正等正觉为要。如此就要学无黏、无着、实相观,既然要学无为法相,就不要在有为法相中做戏论。

我们弘法的原则是,对于半生不熟的佛学理念,不要去宣扬,不要出现在文章里。譬如说众生本来成佛,常这样说,会让人起我慢心,还有更无知者,也就真的自认为是佛,因而不认真修行,而自甘堕落了。请大家多了解如来的境界、菩萨的境界、阿罗汉的境界,知道圣人的真实境界、能力、智慧、神通变化,这样就不会自我肯定说自己就是佛、是菩萨、是罗汉了。鼓励大家要拨点时间,看看网上《解深密经》所述如来的功德相,实非我们所能体验的。学佛要注意内省与实修境界的印证,不要落于语言文字之辩论。感谢大家辛苦了!阿弥陀佛!


[ 参证小参 ]  [ 问题小参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