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根本智与后得智何者是先得?


五十三、参问

张老师 您好!

Dear 张老师, 您好:

《楞严经五蕴魔相解说》我已研读到「想蕴魔相」完。(暂时在此打住,因为下两章,我的研读程度还不到)。目前,正在读(非研读)楞严经。在此,想请问您:

1.「八触十功德」中的「十功德」,是否范围就在「五蕴魔相」中

2.《大乘佛经是用来印证您的心地的》(based on the statements on your web site on Jan. 10, 06).一定是如此吗?我怎么觉得有些是开扩我们的视野、胸襟,和增加我们的正见、正念!当然,如果有证得如佛经所言,则该部佛经此人一读就懂,不必像我这样,花了好多时间自修,研读地藏、弥陀、无量寿、金刚、药师、…。尤其是40华严,我自修了二、三年,才研读到32参,对40华严有一点点了解。至于《楞严经》有些部份(因我从来就没研读完),的确是用来印证心地的。因为读100遍,,也不知道在说什么!(没证得过)

一些学佛朋友,常笑我学佛学得好辛苦,要看那么多佛经,除了自己的兴趣外,我觉得许多人生的困惑,我在其中找到答案,佛经中也我们如何得自在的生活,我真想从中获更多智慧!

昨天,我看一法师有关「华严经」的演义,有些话让我反省自我修学过程:「研究」,是学得「后得智」;「读经」是修「根本智」。「智慧是自性本来具足,非从外学得」!不知是否此即网站建议该大德「使身体有气感时,再来学习打坐,然后深入经藏,才会产生智慧,佛经也才能看得懂的」之原因。而自己也因学佛的次序不同,浪费时间?(但,学佛首要在正见啊!)Thank you for your help!Have a good day! P.S. To make you easier to read, I type this letter in Chinese, thought my Chinese typing is very very slow!

 

师答:

Joyce大德:

阿弥陀佛!1月11日mail及往后几封mail都收到了,因有些重要事忙着,没能实时回此mail,尚请见谅。所提的问题讨论如下。

1.「八触十功德」中的「十功德」,是否范围就在「五蕴魔相」中?八触是身体的变化,十功德与八触合在一起谈,应未全进入五蕴魔相中,但后面的功德相应已包括。世尊为比丘开示不尚虚论,要重实修,故讲十功德论:(1)精勤,(2)少欲知足,(3)有勇猛心,(4)多闻能与人说法,(5)无畏无恐,(6)戒律具足,(7)三昧成就,(8)智慧成就,(9)解脱成就,(10)解脱见慧成就。所以论云此十事,得润及一切,多所饶益,得修梵行,得至灭尽无为之处,乃涅盘之要。若包括行、识阴魔相的十功德,有(1)入智功德,观解趣实,称为入智。(2)起通功德,妙用随缘,称为起通。(3)大无量功德,化心深广,称大无量。即菩萨无缘大悲心,如虚空无所分别,而能普益一切众生。(4)十利益成就功德,行德建立,称为利益成就。 (5)五事报果成就功德,报果成就即胜报圆具之意。五事者:(a)诸根完具,六根不缺。(b)不生边地,常处中国,降化随物。(c)诸天爱念。(d)一切人天大众恭敬供养。(e)得宿命智。(6)心自在功德,即具金刚定,所为无碍,为诸三昧中第一。(7)修习对治功德,即善于修习四种离过道。(8)对治成就功德,解脱德立,称为对治成就。(9)修习正道功德,习正道即起修上顺之意。(10)正道成就功德,修习三十七道品,入大涅盘之常乐我净,宣说大涅盘经,显示佛性。

此后十功德,在通论上,为遍菩萨位之始终所修;若分论上,则五行为初地阶位以前之菩萨所修,十种功德为初地以上之菩萨所修。五行者是指菩萨所修之五种行法。即:(1)圣行,圣为正之意,菩萨依戒、定、慧所修之行,称为圣行。(2)梵行,梵为净之意,菩萨于空、有之二边无爱着之染,称为净;以此净心运于慈悲,与众生乐而拔其苦,故称梵行。(3)天行,天即指第一义天,菩萨由天然之理而成妙行,故称天行。(4)婴儿行,婴儿,以喻人天、小乘,菩萨以慈悲之心,示同人天、声闻、缘觉之小善之行,故称婴儿行。(5)病行,是谓菩萨以平等心,运无缘之大悲,示现出等同于众生之烦恼、病苦等之行,故称为病行。

2. 大乘佛经是用来印证您的心地的》(based on the statements on your web site on Jan. 10, 06).一定是如此吗?我怎么觉得有些是开扩我们的视野、胸襟,和增加我们的正见、正念!当然,如果有证得如佛经所言,则该部佛经此人一读就懂,不必像我这样,花了好多时间自修,研读地藏、弥陀、无量寿、金刚、药师、…。尤其是40华严,我自修了二、三年,才研读到32参,对40华严有一点点了解。至于《楞严经》有些部份(因我从来就没研读完),的确是用来印证心地的。因为读100遍,,也不知道在说什么!(没证得过)。小乘行者也是可以印证心地的清净与否,但要看他心眼打开的程度而论,所以大阿罗汉与菩萨无别。大乘菩萨用来印证自己心地清净程度外,还要用来体会与众生心间的互动有关连。修行没有心地的另一种能力─灵通力现起来,读大乘经典都是用意解,不能得证解之理。所以这些人再怎么读,都是白读的。这样基础的修行、打坐就显得很重要。此部份您已深能体会了,所以建议您还是不要放弃打坐、禅修,身体、心灵越有进境,对于大乘经典就越能了解的。

3.昨天,我看一法师有关「华严经」的演义,有些话让我反省自我修学过程:「研究」,是学得「后得智」;「读经」是修「根本智」。「智慧是自性本来具足,非从外学得」!不知是否此即网站建议该大德「使身体有气感时,再来学习打坐,然后深入经藏,才会产生智慧,佛经也才能看得懂的」之原因。而自己也因学佛的次序不同,浪费时间?(但,学佛首要在正见啊!)对于根本智与后得智两者,此法师说的是世间法的权宜之说,不是真正佛陀所说的本意,应该说:一个开悟的人始能获得「根本智」,此智是由空而来的智慧,所以身体没成就怎能得根本智。开悟后慢慢去除杂废,始能悟到真空后,空慧圆满,才能学得「后得智」,所以后得智发生、缘起在后,也就是得分别、差别相的智慧,如此行者就会有妙观察智、神通力化起等能力。再看佛典解释「后得智」又作无分别后智、后得无分别智。无分别智之一。与「根本无分别智」(根本智)相对,即根本无分别智后所得之智,盖此智乃根本智所引,能了达依他如幻之境,故称如量智、权智、俗智。又根本智为非能分别、非所分别,此智则为所分别、能分别。于十波罗蜜中,与后之方便善巧等四波罗蜜相配。此部份说来话长,若有机会再论述。谢谢您的mail

 


[ 参证小参 ]  [ 问题小参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