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1-62)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序品()

诸圣所证得的功德相(菩萨的功德相)

离诸分别及不分别种种分别。」(续)

又与第八识相应之触等心所之境,虽任运而起,然系假种之所生,无有胜力,故亦摄于分别变。据《成唯识论掌中枢要》所载,性境、独影境、带质境等三类境中,独影境与带质境之一分,为分别变;性境由因缘而生,具有实用,故为因缘变。

上一次讲到上文的一半,第四个功德相。关于因缘变跟分别变,起妄想分别的话,一个来自于因缘,另一个来自于分别。上次讲到因缘变,就是讲真造业所生的种子、所变现的,若是你真造业所生者,那这是因果,这是真的种子,真造业所生的种子当然就是真种子,真种子一定要受报的!

又与第八识相应之触等心所之境,第八识相应之触,根入尘生触就是触五根入五尘境所产生的心,从心所就是你养成的习气,五十一心所,都是你第八识相应以后所产生的境。虽任运而起,虽任运而起,事事现起时,然系假种之所生,我们要观它为假种所生,是假的种子所生。其实一切法,从第八阿赖耶识储存的种子所现起,这种子不真,都是我们造业、种因、应缘所生的一切法。无有胜力,所以你分别心会这么起灭、起灭,如果没有很强的熏习,就是无有胜力,表示这种力量不大,所以摄受于分别变。什么叫假的种子呢?假的种子就是我们熏习的习气,这个可以说不是很强,也就是势力不强。你所熏的这些妄想、习气,像你喜欢吃甜、喝辣,这些都不是真正因果报应的种子,像这种都摄受于分别变里面。这里讲分别变,就是你心所养成的种种习气,经第八意识相应而起的,这些力道不胜,所以摄受于分别变里面。

据《成唯识论掌中枢要》所载,据《成唯识论掌中枢要》这本书里面所记载的,性境、独影境、带质境等三类境中,我们说三性、三境,一个真性,一个性境、带质境、独影境,对这些名词,你如果不学唯识的话,不知道它在讲什么。「性境」是我们的自性面对一个境所产生那个相,这只是自性映照的功用,它没有自己要不要的这种取舍,像这种力道讲起来是很微弱的;你观它这个境现,你不执着它,这个境自然就灭;四禅的一境性就是这种现象,没有自己的分别心。「独影境」,独自一个人所现的影像,乃没有外境而自己内心所起的第六意识分别;独自,就是你第六意识叫独自,不加前五识之任何一识。「带质境」是带有本质,带有本质,讲起来是有因缘,但是并不是性境,所以它是有一点不真实、有变化的。独影境与带质境之一分,为分别变,所以这里讲独影境、带质境,这两个都属于分别变里面的。性境由因缘而生具有实用,故为因缘变,性境是最真实的,没有因缘它不起一切法,所以性境诚实映照一切因缘法。

要判别是因缘变还是分别变,由上述几个法起的来源可看出,有个共同概念就是──自性(svabh2va)所接触之真正因缘种子,而有实际果报现象者,都属于因缘变;其它的胡思乱想、带有本质但不真切的这种妄想,都属于分别变。比如说你看到一个影像,这个影像是真的吗?虽有但是因为不是很实际的影像,加上你自己的心去搅和,这样变成一个心意念,这种是分别变。所以,独影境是不真;带质境是刚开始有一点是真,后面都是你的妄想。像你作梦,第一个境是真的,那是你脑筋潜意识里的种子,问题是第二念以后都不真才叫作梦,为什么?都是你的独头意识在作用,梦中独头意识在起心动念相应,所以就变成一个梦境。

所以我们不管是分别或不分别,不分别是胜境,种种分别之中诸菩萨都能够远离。所以顺境不执着,如如境、凡夫境也更不执着,这种境界才真正是菩萨所修证到的功德相。那分别里面,有因缘变的分别,跟原来的分别。说到这里,让各位都能了解,分别起自于哪里:一个是来自因果报应的种子,一个来自于熏习而成的习气。前面的因缘变,那就是真实的法,没有解脱能力的人会随它受报,躲不了它的业力。开始修行,就是要先破解这个分别变,对于不真的法、胡思乱想的法,都要破解。然后面对真实因缘变的法,也要形成你的解脱能力,不要分别。若无分别,那心就没有罣碍,不罣碍自然就没有什么恐怖、没有什么好恶,以这样来破解一切的种种分别。

 

亲光菩萨释云,即于一切时,犹如一念平等而转。劫名分别,以于一切劫与非劫分别断故,以不分别劫与非劫,故能长时修行无厌。释云,梵音名劫腊波,此翻为分别,有为之法,时劫所摄,分分差别为分别。无为之法,非时劫摄,无有时劫分分差别,名不分别。此二是所缘境,种种分别者,是能分别心,缘前分别、不分别境,故云种种分别。此中意说,若有分别,此是时劫,此非时劫,见时劫长,修行有厌。

看亲光菩萨怎么解释这一句「离诸分别及不分别种种分别」。即于一切时,也就是说,一切的时间,时间包括过去、未来、现在,犹如一念平等而转,一个人心里面有平等法的话,他观一切法就不会执着,在一切时之间,过去、未来、现在,一念平等转它,这个就是对kalpa时间(或称时劫)来讲,是没有分别。上一次已经讲了,菩萨没有什么分别心,破了分别心时,对时间就没有概念,所以可以这么三大阿僧祇劫都在行菩萨道,却不认为时间很久远。我们如果用凡夫心来看,三大阿僧祇劫,那么久远的时间,怎么度过去?其实祂们不去执着这个时间,所以生生世世在六道轮回中度众生,这是已经破除了对时间的分别。你有平等一念就能转它,所以就算痛苦时,时间很长,你若把痛苦的心摆平,时间就过的很快;你在禅定中的胜境,时间似乎过的飞快,这也不去执着,那就没有什么好坏,都一样的,这就是破解分别。

以于一切劫与非劫分别断故,将一切劫跟不是劫的这种分别心,把它用平等转换、破解,以不分别劫与非劫,所以就可不再去分别劫与非劫,分别时间到底多长。故能长时修行无厌,可以在三大阿僧祇中,行菩萨道去度众生,这是破掉劫的时间观念。亲光菩萨解释说,梵音名劫腊波(kalpa。劫,又作劫波(la没有念出来)、劫腊波是计时单位,用来计算极长的时间,亦分别时分之名也,故此翻为分别,劫也可以翻译为分别。这个法是有为之法,是时间的劫所摄受,分分差别为分别,每一个时间划成一等分的话,相上一定有差别性,所以这就是分别,但菩萨已经修到没有分别心,所以没有差别相,一劫、千劫、阿僧祇劫对祂来讲都一样的,都是一个名相而已,不会觉得久远。

无为之法,非时劫摄,如果前面讲的劫有时间观念的话是分别,有劫来摄受其名,如果以无为法来讲,既然无分别就是无为,无为的话就非时劫来摄受,无有时劫分分差别,悟到无为法的人,对于时间、对于劫的这种观念已经没有了,所以没有分分差别,这叫做真正的不分别。此二是所缘境,如果劫跟非劫来讲的话,依它所缘的境界,种种分别者,如果有时劫、有非时劫,还有这种心的话,那就是有分别心。缘前分别、不分别境,如果你的心缘分别或不分别境界,那分别是凡夫境,不分别是圣人境,如果这样的话,两个概括进来说,就是种种分别,所以经文所讲的「于诸分别及不分别」这是一句话里面有两个不同的名相,这些就是种种分别。

此中意说,若有分别,如果说有分别的话就是时劫,有时间的称呼为时劫,非时劫则没有时间的称呼。见时劫长,如果有时间的分别,你所见好像这个劫很长,三大阿僧祇劫,那你修行就会有烦恼、就会起厌恶,「我要修三大阿僧祇劫,要修那么久!」菩萨已经没有劫、非劫的观念,所以祂生生世世来行菩萨道,很欣悦,说快乐也不是,因为快乐就有执着,就是如其当然,反正来度众生就来度众生,来一世又一世这么的轮回,祂不以为厌。如果你有分别,就会产生厌恶之想:「时间那么长怎么修!」所以破了分别心的大菩萨就没有分别,再来哪个时候成佛?对祂来讲,连成佛、不成佛,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分别了。

 

诸菩萨等以于一切劫与非劫分别断故,以不分别劫与非劫,故能长时修行无厌,乃至三无数劫,一切长时,犹如一念平等而转。如人不睡,分别日夜,即谓夜长。若睡眠时,不分别夜故,虽经长夜不觉夜长。经无数劫,亦复如是。

诸菩萨等以于一切劫与非劫分别断故,所有菩萨摩诃萨对于一切劫或者一切非劫,这种分别心已经断了。以不分别劫与非劫,因为祂已可以做到不分别劫跟非劫,故能长时修行无厌,所以长时间一边修行一边渡众生都无厌倦。乃至三无数劫(无数劫就是「阿僧祇劫」),一切长时,一切长时间(kalpa)的修行,犹如一念平等而转,一念之间观它平等、平等,所以就没什么三大阿僧祇劫或者一劫这种分别。

如人不睡,就像一个人不睡、睡不着时,分别日夜,他在那边光天天看着外面,有阳光就是白天,没有阳光就是晚上,反正睡不着,天天看着日夜、日夜,即谓夜长,晚上睡不着就觉得时间好长好长。反之,若睡眠时,不分别夜故,虽经长夜不觉夜长,若你晚上睡觉,不分别夜到底有多长,躺下去醒来时已经天亮了,那么夜没有因为你的不在意而增加,也不因为你的在意而增长,都一样的长啊!你心境不一样:睡不着,夜就很长;睡着了,夜一下子就过去了,一下子就天亮了。能经长夜不觉夜长的人,就是没有分别心的人,对这夜晚他是无所执着的。经无数劫,亦复如是,所以这样像无数劫中,你还是观它一样、平等,时间没有多久、多远的问题,所以是心态的问题,关键在于分别心有没有破解?这跟你的观念有关。

 

是故无性菩萨之《摄大乘释》云,经无量劫,乃成佛果时既长久,云何言疾。此义不然,时劫长远,唯分别故。如有颂言,处梦谓经年,觉乃须臾顷故,虽时无量,摄在一刹那。又佛精进极炽然故,虽经多时而谓少时。如有颂言,愚修虽少时,怠心疑已久,佛于无量劫,勇猛谓须臾。此亦如是,故作此言,于一切时,犹时一念。

无性菩萨之《摄大乘释》云,所以无性菩萨在《摄大乘释》中讲:「经无量劫,乃成佛果时既长久,云何言疾?」这里是自问自答,你说经典讲,经无量劫你会成佛,无量劫那么久,那么久才可以成佛!那怎么可以说「一发菩萨心,你就已经成佛了?」此义不然,时劫长远,唯分别故。你有分别的话,时间就很长啊;无分别,时间就过得快;发菩提心、誓渡众生、去掉分别心,三大阿僧祇劫好像一念间就过去了,怎么会过那么快?可见,时间(kalpa)的长短都是根源于自己的分别心。如有颂言,像有一个颂:「处梦谓经年如果你处在睡梦中,睡梦中就是你迷迷糊糊的过日子,过了几十年几十岁,那么多,处在梦中过了几十年;「觉乃须臾顷但是你一念觉,破分别心,悟到佛道的话,是一刹那之间的事情而已啊。所以这个在经年累月的修行之间,就像作梦一样,时间很久,但你悟道的话,「啊!悟了!」像从梦中醒过来,只一下子之间就觉了。

故虽时无量,虽然时间有无量无边的久远,但是都摄在一刹那之间,一刹那跟须臾是有个时间单位的差别,但总是时间很短的意思。所以你可以看佛经上讲这些千万劫,什么劫的,可是如果你破掉分别心的话,你就不会觉得很长。又佛精进极炽然故,虽经多时而谓少时,如果一个觉悟的人精进心非常的勇猛,积极的修行,虽然经无量劫,看起来还是少时间,时间不长啊。如有颂言,再看一句颂说:「愚修虽少时,怠心疑已久愚痴的人、没有智慧的人,修了一点点时间,他就以为是已经修好久了,有的人开始学佛法,问人家:「学多久了?」对方答:「学二、三十年了!」二、三十年都学不好,所以就有二、三十年的分别,这是就凡夫而言。佛于无量劫,勇猛谓须臾,如果一念觉悟的话,时间很快啊,已经觉悟的人,在无量劫中,修无量劫、修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行,但是勇猛精进,并不觉得很久,反而就像只经历须臾、很短的时间,所以这是破解对时间的分别。

此亦如是,故作此言,于一切时,犹时一念,一念之间等于一切时,一切时等于一念间,当然这是对心态的讲法。如果更进一层,讲到佛的神通力,为什么祂还可以进到过去无量劫、久远的时空当中?这是如来心已清净觉所致。已没有时间限制,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分别,所以祂很自在无碍的能够进到各种的时空,这时间不是我们想象的线状,以为说过去只排在后面,现在就在这里,未来则排在前面,祂没有这种褊狭的观念,是我们凡夫才有这种分别,理念搞不清楚,常常受时间限制,或者受空间限制,所以也起不了神通。佛已经破掉分别心。菩萨这里也能破分别时间之观念。当然如果由这里引用至破空间的观念,就像《金刚经》里所讲的:「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假定认为如来若坐若卧,若来若去,这就是错误的观念,因为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所以你这空间也没有分别了,你要到哪里,不必到,这里就是了!这些都是在破分别心以后,所得的神通境界。

 

「摧伏一切众魔怨敌」

第五显菩萨无染大。摧毁就是降伏,菩萨具有摧伏一切众魔怨敌者,即降服众魔怨,降魔梵语m2ra-tarjana,或m2ra-dhar=a5a。意即对治、降伏恶魔。菩萨有善功德,能摧毁内在五蕴魔、烦恼魔、外在生死魔、天魔等。有关魔障之能障与所障之关系,《法苑义林章》谓,「烦恼障能障二乘人,称为分段魔;所知障能障菩萨,称为变易魔。」

第五显菩萨无染大,第五个功德相,显现菩萨的无染为大,心地清净自然不再被污染,能摧伏一切众魔怨敌。你要成就解脱,或者要度众生、利益众生,须内除自己烦恼,外伏一切魔障,如果你做不到这样的话,就不是菩萨摩诃萨。摧毁就是降伏,菩萨具有摧伏一切众魔怨敌者,即降服众魔怨所以如果是菩萨摩诃萨,就能够摧伏一切众魔怨敌。在讲阿罗汉时已经提过,要降伏四种魔──烦恼魔、五蕴魔、生死魔、天魔,当然菩萨也要这样。如果不降伏这些大大小小的魔障,众魔会障碍你修行,不让你修的好;怨敌则是与你过去有恶因缘而来找你算帐的,也称之做冤亲债主,也是不让你修的如意,亦等于是你的敌人一样。降魔梵语m2ra-tarjana,或m2ra-dhar=a5am2ra是魔,发音要发清楚一点,长音m2ra才是魔,如果是短音mara的话,意思是垂死、死亡,就不一样了。tarjana,降伏,降伏魔怨,意即对治、降伏恶魔,就是对治种种魔障、降伏恶魔。

菩萨有善功德,能摧毁内在五蕴魔、烦恼魔、外在生死魔、天魔等。「五蕴魔」即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身心所现的魔境,色蕴魔境一定要破灭,修不到色蕴魔境就是还没有一个动静,像修了半天五根还未起什么通、什么灵的,就是没有进入状况;但有了那些能力又要破解它、不要执着;色是色身跟五根,受想行识是心,色法跟心法这两个,不管现什么异能都要降服,所以色受想行识这五蕴魔要破解。再来「烦恼魔」,是关于内在的烦恼,你学过因缘变、分别变,不管怎么变,要平等观它、破解它,不要分别。另外尚有生死魔、天魔。「生死魔」是补特伽罗(pudgala),就是中阴身,如果你还有一个中阴身、补特伽罗,还会去受业报的身的话,就是还有生死,阿罗汉虽然是解脱了,祂是住有余依涅盘,但是二万劫以后,祂还是要回小向大再来行菩萨道。至于我们一般人有这个pudgala中阴身,就是轮回的根本,你今生要能够把它找出来,能够调理它、不执着它的话,才能够超越、降伏。最后,「天魔」是外在的,乃他化自在天的魔宫眷属们,专门在对这些修行人捣蛋,设法不让他们超越三界。

 

有关魔障之能障与所障之关系,《法苑义林章》「烦恼障能障二乘人,称为分段魔;所知障能障菩萨,称为变易魔。」

《法苑义林章》谓,在《法苑义林章》这本书里面有说,烦恼障能障二乘人,内心不清净的这种烦恼障,能障声闻、缘觉这二乘人,所以称为分段魔,分段生死,就是说一生又一生、有生又有死的这种轮回,叫做分段,二乘人还不究竟,就会受此魔障,此称为分段魔。所知障能障菩萨,称为变易魔,变易偏向于心,是心的变易,因为心起灭所以变易,心生起就是像人生了一样,心灭就像人死了一样,究竟的阿罗汉也有变易生死。你在打坐之间起了一个念是「生」,念灭了就是「死」了,你说打坐之间为什么叫做生灭呢?怎么会有生灭呢?若我们打坐,能不起妄想即是住空,住空就无相,没有人看得到你,你不起心动念,黑无常、白无常来抓你也抓不到,这种人已是大菩萨;你如果喜欢打妄想,你没有能力住空,则人家来了怎么可能不抓你走?

一般人随时在打妄想,所以你的心、你的神我身(补特伽罗)就现,黑无常、白无常就看得到你,他看不到你这个肉体,但是他看得到你的起心动念,一起心动念,神我身就会现,现的话,他刚好抓住你,把你抓走,所以金碧峰虽然不是真正的一个佛教的大禅师,但是他也是一样很有修行。皇帝送他一个很好的玉钵,他本来没有什么所爱,皇帝送他这个钵以后害死他,他天天罣碍这个钵,他还修到突破黑白无常的生死魔,阎王看了这个生死簿,某某人寿命该尽了,还没有去抓他来归案,所以就派黑无常、白无常去抓了,但是找不到他,因为他一直在定中,定中不起念就现不出神我身,后来黑白无常就去请教土地公、福德神说:「这个人现在在哪里?怎么找不到他?」土地公说:「他在定中你看不到他,你要他恢复凡夫身才抓得到。」

怎么能让他恢复凡夫身?土地公就说:「皇帝送他一个玉钵,非常漂亮、他很喜欢,你去找出来,把它敲敲敲,他一听到这个声音一定会起执着,一执着就出定,就会现身了。」真的让他们找到这个钵了,一敲,他起了念,起了念就现身,现身就被看到了。但他一知道是有人来抓他,他就自己把那个钵摔破,摔破就没有执着了!所以为什么还没有究竟的人打坐不要胡思乱想?因为一胡思乱想生死魔就找得到你,你要打妄想可以,但要练到人家来抓你而不会被抓走,那你尽量打妄想没关系,当然打的妄想都是在想众生的事情,练到成菩萨摩诃萨的话,起心动念祂都无所谓,这才是究竟的解脱。不是说不起念就是解脱,那是小乘人在修的,菩萨要修到起心动念都无所谓,然后连天魔也障碍不了你,要练到那个境界。

你们会不会执着?如果钱太多、会罣碍的话,赶快拿出去布施,就没有什么可以罣碍了,如果你不罣碍钱那倒无所谓,不要说现在经济不景气,股票不行……什么的,都很罣碍。如果对那些股价的起起灭灭,都能够自在,这样还有什么可以罣碍的?再来人们常执着的是亲情,我们对亲情有没有什么罣碍?还有的话,要尽量的去修、去看淡这些。做到都没有罣碍的话,一切魔怨都障碍不了你!以上,分段生死是要来投胎,然后死了以后算一生、一世,这里讲的为什么障碍二乘人?二乘人还不究竟,所以会受障碍;究竟成阿罗汉、辟支佛的话,也是没有什么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就是心起灭起灭,一起一灭就生、死一次,菩萨跟一乘的阿罗汉都还有变易生死。

 

菩萨学处先断自习,故能断内在十魔,即欲、忧愁、饥渴、爱、睡眠、怖畏、疑、含毒、利养、高慢。又五蕴为魔,经云:某次,弟子罗陀(Radha)问佛陀:「何谓恶魔?」佛陀言:「色为魔,受为魔,想为魔,行为魔,识为魔。」此言色者是有形者,指五根六尘是;言受者是感觉,忧喜苦乐,领纳觉受是;言想者心思意象是;言行者意志、构想力是;言识者判断作用等是。而凡有所想、所见、所闻等,皆为「执着」之根源,故皆可视为魔。

在菩萨道之间要先断自己的习气,故能断内在十魔,所以你要先断内在的十种魔,要障碍你心不清净的都叫做魔,不是有一个实质的人物要对你捣蛋、要加害你的才叫魔,只要你内心不清净都是魔,这十种魔「欲、忧愁、饥渴、爱、睡眠、怖畏、疑、含毒、利养、高慢」。「欲」、「忧愁」,这比较好懂一点,指种种欲望,忧愁苦恼。「饥渴」就是身体上的需求,或渴望怎么样怎么样。「爱」,偏向于人世间男女间的爱或者亲情,所以出家人为什么好修行?真正出家的,就没有什么家里不家里的概念,如果你没有放下你对家属间之亲情的话,心不能安伏,那么被爱黏住也是很烦恼的,所以爱是一种魔障。

「睡眠」,不求长进,睡得很多;「怖畏」,恐怖心、害怕怎么样怎么样,如果你不害怕那就是阿罗汉,没有恐怖,没有恐怖才能证到解脱,如果怕这个怕那个、怕生怕死,怕怎么样,这种心念就是魔障,常常会被利用,会被魔利用来障碍你修行,要喜欢这样、要不喜欢那样,这种分别心会障碍你。「疑」,疑神疑鬼,疑心病当然不能有,妄想就妄想,不要执着真假。「含毒」,心里面含有种种不清净,如诅咒心、害心、不以为然的种种不正当心,侵害到别人,都是不好的。「利养」就是想求功名、想求人家的供养。「高慢」是贡高我慢。如果修行又不警觉的话,一个念、一件事情就会让你搅和不清、走不出来。以上这十种都是魔障,都会障碍修行。

又五蕴为魔,经云:某次,弟子罗陀(Radha)问佛陀:「何谓恶魔?」什么叫做恶魔?佛陀言,色为魔,佛陀说,我们这个色身,或者种种的形像就是一种魔障。受为魔,你的忧喜苦乐的觉受可以产生魔境。想为魔,你的胡思乱想的想心也是可以成为魔。行为魔,你的行可以成为魔。行就是深深的种子、法尘境,那这也是魔境。就是第二个行,色受想行,第四层次的行,那行可以成为魔相。识为魔,识也是可以成为魔。上礼拜六的考试,你们怎么不会答?很奇怪,都不会答!像五蕴魔、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第一个无明,无明缘行,你说无无明,一切法无无明,先把它否定掉,为什么无无明,你要解释,比如说:「体本清净故」,那体本清净故,哪里有什么无明不无明?这样你就答了一项了嘛!那么简单的事情不会做?无明缘行,行就是我们刚刚讲的,内心里面的一切种子,那有因缘了,这个人跟那个人的善缘,那个人跟这个人的恶缘,都种在我们的脑筋里面,这是很深广微细的,你只要有宿命通就可以看得到,一般人是看不到行阴,要阿那含才看的到,或者四禅天的天神才看的到,所以你就懂就好了。你不可能做到行阴区宇,但是你要懂。你说一切法无行,什么叫无行?你要解释啊!「体无自性」故,我自己编的,那你说一切法无自性,无自性哪里有行?行也是不成为行!如此破解了你的行,所以你光无明缘行,行缘识,十二因缘你就写十二种。这里色受想行识也是一样啊。

 

此言色者是有形者,指五根六尘是;言受者是感觉,忧喜苦乐,领纳觉受是;言想者心思意象是;言行者意志、构想力是;言识者判断作用等是。而凡有所想、所见、所闻等,皆为「执着」之根源,故皆可视为魔。

此言色者是有形者指五根六尘是,有形有相叫做色,指五根六尘产生魔境,你当真就是一种魔境,如果不好你就害怕,看到好的幻象你就喜欢,这些都是魔境,这不能执着。那第二个呢,言受者是感觉,你有什么感觉?忧喜苦乐,领纳觉受是,你有忧喜苦乐的感觉,领纳觉受就是受,一件事你觉得好、觉得不好,觉得忧、觉得喜,或者身体觉得苦、觉得快乐,这些你一执着都会产生魔相。言想者心思意象是,你心想什么?你幻起什么影像等等,这都是想,胡思乱想,自己胡思乱想。刚刚讲的,还不究竟时,你在打坐之间,你胡思乱想,一想就现出你的踪影,一现出踪影你就会被抓走,你要练到定力够,对一切境不黏着,怎么抓都抓不走你!最好不要胡思乱想、打妄想,要想也只是想想别人的好处、怎么救度别人,而不是想你家里的小猫被抓走了、你种的菜被虫吃掉了,干什么想这些无聊的事情呢?要想怎么救度众生,怎么化解他们的苦难。人家看了会认为这个人有菩萨心,不能来杀他、不能障碍他。且你自己有能力自救,别人就障碍不了你。

言行者意志、构想力是,这里把它当作是行为的行,这是祖师大德批注的,不是佛讲的,所以跟我们刚刚讲的深层意识的因缘果报的种子不一样,后者这个才是佛真正讲的行阴、行阴魔,但有人把行当作行为,所以他才这么解释,认为行是意志力的表现、构想力的展示,我们也不能讲他对不对,反正他讲表面的,不是讲深层的。言识者判断作用等是,指你的意念、判断力、作用力,但这样讲也有一点牵强,你读过唯识就知道,识就是我们前五识,前五识面对一切境能够了知,眼识面对色相,然后加上第六意识之分别,第六识分别了才能够知道这是什么色相,能够加以分别。如果看到一个人,也需分别这是某甲、还是某乙后,才能叫得出名字来。所以第六意识是分别,这个是识,这个了别意识会死掉,你死就没有这了别意识。第七意识的妄想,则是非量,也不能当真。所以我说你打坐在那里胡思乱想,修行人最大的忌讳就在这里,乱想的都是非量,不是真的心。然后第八识,八识是真正的心,这真正的心也是真正能够像镜子一样,鉴照一切外境因缘,产生一切法,这五识加第八识是真正意识,当然分别识就第六意识,你要起神变的话,也要再回来用它,这些你懂唯识的话,里面讲很多,你要大略了解这些现象。

而凡有所想、所见、所闻等,皆为「执着」之根源故皆可视为魔,有见闻觉知,能够自在无碍不执着的话,就没有什么烦恼,没有什么魔境,但若你一执着,魔境就会产生。

 

菩萨对外已降服诸魔怨,魔者无恶缘却障碍修行人,怨者有宿因缘而来障碍修行人。或因魔意恶,向人行恶,为人之怨敌,总称为魔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安处不动,犹若金刚,以智慧剑斩烦恼贼、破生死军、摧伏魔怨、荷负一切,令诸众生皆得解脱。」

菩萨对外已降服诸魔怨,魔者无恶缘却障碍修行人,魔者的本性就是这么跟修行人为敌,因为他怕你超越三界,脱离这个欲界,进入无色界、色界等等的修行,所以他要障碍你。怨者有宿因缘而来障碍修行人,为什么怨恨?你说我今生也没有得罪谁啊,你今生是没得罪谁,但是你过去生有得罪某个人,他如果在鬼神界,就很容易找上你,因为他们有通,可以观过去,所以你碰到今生修行的障碍,都是过去世有因缘的,这些都是冤家来障碍你。

或因魔意恶,这个魔m2ra,他本来是心里面不清净,坏胚子,心都是坏种子、坏胚子,向人行恶,所以就找人来修理修理,毘那夜迦也是这样,有六种毘那夜迦专门障碍修行人,顺逆他都做的出来,你不警觉的话,很容易受他的欺骗。如果你认为自己修的不错,名闻利养都来了,徒众很多,你觉得很顺、觉得这样是佛在保佑,其实那都是毘那夜迦用顺的方法要毁掉你,让你忘记修行,修了一点点然后就名声很大、徒众很多,搞得轰轰烈烈,怎么有时间再多自修?那么多人找你做一件事情,你就忙得要命,怎么修行?甚至以为说这就是在行菩萨道。实际上你对佛教的道理没懂多少,怎么行菩萨道!你没有这么几十年潜默将养,好好修修修、看经典,怎么有办法了解佛法在讲什么?所以不要一下子被外在利益冲昏头,就忘记修行,自谓「我要行菩萨道、我要很多道场、我要度多少众生。」搞了半天自己都迷失掉了,这是魔、那夜迦专门在做这种事情。为人之怨敌,总称为魔怨,又或者魔为人之怨敌,用逆的方式修理你,故亦称为怨魔。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安处不动,犹若金刚。经典说,你的心面对一切境界能够如如不动的话,就像金刚。金刚有两种意思:最清净与最坚硬。第一,你看钻石有没有一点点污垢在上面?本身是亮晶晶透明的,表示它的污垢没有了,所以你修到内心习气毛病断尽了,你就像金刚一样,清净无瑕。第二,这金刚很坚硬,什么障碍来你就把它划一刀,划一下子它就破掉了,是吧?它的质地是最坚硬的,所以你的心就像金刚一样。

以智慧剑斩烦恼贼,你要学习这个智能,什么叫做智能,空才有智慧,不空就没有智慧。你这把剑要锐利,当然要像金刚,金刚已经是透明无瑕,空证得了,所以你才有智慧,智慧剑就是斩一切的烦恼贼,哪里有烦恼?若你起心动念有平等性,就没有什么烦恼,而这是考验的时刻,上面讲没有分别,不分别或者分别,种种分别远离时,外境来考验你,你才有办法来证显这个功德相。所以佛法在讲都有次第的,你现在平等性证得了,没有分别心,你才有能力建造你这个金刚身、金刚心,等金刚身、金刚心有了,你才能处在如如不动之间,用智慧剑斩一切烦恼贼,破掉你内在的烦恼外在的怨结。

破生死军,摧伏魔怨,所以破生死军,生死军就生死魔啊,小的如这些黑无常、白无常来障碍你、来抓你,大的如这些天魔、毘那耶加等众,就破坏你生命,把你生命干掉,你就不会继续修行,这破坏让你死亡。若你有金刚身心,安处不动,才有办法摧毁魔怨。荷负一切,背起如来的家业,令诸众生皆得解脱,用你修行到的金刚身心来保护众生,把真正的佛法讲给众生听,让他们也能够得解脱。以上是这部经里面所提到的。

 

恶魔乃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夺取慧命者,通常分为内心之烦恼魔心外之生死魔、天魔,皆为修行佛道之障碍,修行者可赖禅定或智慧力加以降伏。菩萨应修学二种却魔法。

再来讲恶魔乃扰乱身心,恶魔会扰乱身跟心,身方面就是让你生病,心方面就是让你烦恼、胡思乱想,障碍善法,你要修善法,他让你修不了;你起了善心要布施,他让你不要布施;你起了善心要行菩萨道,他让你起念反悔;或你帮人一次就稍为不顺,事情不顺、身体不顺,然后就退失菩提心。那些魔怨专门在做这些事情,所以是障碍一切善法的发起。破坏胜事,如果你修到心清净、戒律严谨,会产生一些神通力,有时候他就让你破戒啦,让你心不清净啦,然后那种灵力就现不起来。

前几天那个伊莉萨跟她先生来访,她的婆婆的伯父就是菩提伽耶缅甸寺的住持。我就说:「你那个伯公有没有神通啊?」她帮先生问说:「Super Power?」「对,Super Power。」「过去有,现在没有。」我说:「为什么过去有,现在没有?」「过去修的好当然都有,后来不知何故,误杀了一条蛇,就没有了。」这蛇还不能杀,他说没有讲清楚,反正因为误杀了一条蛇,特殊能力就没有了,那这就是有因缘让人去破掉这个已经修到的某种境界,所有的胜事就破解掉,于是就没有那个灵力。这个倒无所谓,因为我们如果学这个密法,依佛的身口意三密来加持,你照样有一些能力可以利益众生,但这里讲的是破坏你自己的胜事。

夺取慧命,夺取你智慧之命,我们要的是每一生每一世的智慧一直增长,不是说你的寿命可以活几千万岁,这个肉体的寿命没有用,而是要让你学到佛法解脱道般若智慧,这种能力,这种智慧,灵光闪闪,这才是我们要的,那魔专门在夺取这些。所以如果不依戒定慧三学去修,你很难成就这方面的慧命,慧命的慧主要是讲空,悟空第一的须菩提,就是慧命须菩提,什么叫须菩提,不是那个Bodhi,希望你们要搞清楚,他这个很怪,虽然也这么译作菩提,这个Bhuti是善生善性之意,不是那个Bodhi,不是真正惯用的菩提。为什么叫慧命?因为他悟空第一,空才能产生智慧,如果你悟不了空,这个智慧就有限或起不来。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个理念,人家看一下就懂了,你看了两下、十下还看不懂,就不能够用,你就是没有这种智慧。或者有了,然后毁了戒或者做了坏事,又破解掉了,魔就是专门干这种事情,夺取慧命。

当然你打坐气通了,脑筋灵光一点,对经典的理解会快一点;有时候气不通,脑筋不通,脑筋钝钝钝钝,一个概念都想了半天都没法融通,这还是受气的影响。那真正通的人,无论有气、没气,他照样能够很锐利去思惟、去看经典,照样能懂就懂,不会受身体障碍。你如果身体受障碍,这样呆神呆神,转不过来,可能是魔怨所障碍,要夺取你的慧命。甚至如果你用不正确的知见去告诉人家,这也是夺取人家的慧命!你不要说是好心教人家,但你教的都不对、讲的法都不对,甚至教一些乱七八糟的有为法就更糟糕,无知的人信以为真。你想体会各种法怎么用、有什么利弊,或懂其过程是如何,这都可以,但是你要超越,所以若你教人家不对的,亦是夺人家的慧命,不是只有魔才能夺人家的慧命,你随便写一本书让人家误入歧途、信以为真,就是坏人家的慧命,要小心哪!

通常分为内心之烦恼魔跟心外之生死魔、天魔,皆为修行佛道之障碍,修行者可赖禅定或智慧力加以降伏。如果你在逆境中,你就打打坐,把气稍为打通,外来的魔怨就障碍不了你。我们教各位很多的方便法,什么二环扣、三环扣、连环扣,扣了以后可以化解这些外来的邪力,化解这些不正的力道。有时候无聊的修行人,发心修行但不是真修行,专门找看不顺眼的人来害,用他所学过的心力,或者是一些不正当的符咒,这样来害人。慢慢你们要学真言持咒,有三种咒不能学,三种咒是害人的,你学当然是有效,但是每念一次、做一次都是下地狱的,死了都下地狱的!这种不是佛所讲的真言行者。以后会跟你们讲这个,你要学善的法,不要去学人家那种不善的咒,害人、骗财、骗色、骗什么的,那一类的你都不能乱弄,那种不善的咒你学了、念了纵使有效,但死了以后马上下地狱!

那这里讲,修行者在禅定中可以化一切魔怨,不然就用智慧化解,智慧是用在对治烦恼,如果起心动念进入烦恼境,你能立即如如不动,像刚刚讲了安处不动的话,你那些什么烦恼境、魔境都没有作用。刚刚讲了一半,你面对魔境,你知道有障碍,这二环扣、三环扣扣起来的话,半小时左右气就发动了,然后你头部就清楚了,所有障碍都障碍不了你,障碍不了你一天、两天,一切法无常嘛,外缘也是会离开的。所以重点就是一个禅定、一个智慧,有智慧就用智慧破解,没有智慧就赶快禅定;如果禅定修不来,修不来你就拜佛、念佛,拜佛最好了,不必用念力,就是身体这么下去、上来、下去、上来,拜五百拜、一千拜、五千拜,看你通不通?气都通了!气通了,什么魔都跑光光了,他这个断不了你,甚至于靠近不了你,那你有什么魔障?这是降伏,还没有以心去降伏它,它自己就被降伏。这些都是菩萨要修学的两种却魔法,下面有两种,一个禅定,一个智慧力。

 

(1)修止却魔,坐禅之人,于修定时,或见父母兄弟、诸佛形像等一切可爱之境,令人乐着,或见虎、狼、罗剎等一切可畏之行令人怖惧即应了达此为诸魔惑乱之相皆属虚诳不喜不怖,而唯息心寂静则彼当自灭。

修止却魔,第一个修止来退却魔障,怎么修止呢?就是心不要乱动,安住在佛性如如之中。坐禅之人,于修定时,或见父母兄弟,在定中或者在打坐中,现起你的父母兄弟影像,或者诸佛形像等一切可爱之境界,令人乐着,能看到佛像现,不免令一般人非常喜欢,想到:「哎哟!这是不错的因缘,佛像现起来,我看到佛像了!」看到佛像就很高兴,是吧?不要高兴,因为所有的父母、兄弟、佛像、菩萨像,这些都是魔可以化的,有时候连毘那夜加也可以化,所以你怎么知道那是真的、假的?那如果你乐着的话,你就着魔了,故不要执着、不要想它。或见虎、狼、罗剎等一切可畏之行令人怖惧,有时候则是会现出令人恐怖之相。即应了达此为诸魔惑乱之相,无论是顺或逆这两种境界,都要如实瞭知,当是魔要蛊惑你、要扰乱你的心,才出现这种种幻相,皆属虚诳不喜,都是虚幻不实的,故应见顺境不喜,见可怖相不怖畏,对顺逆二相都不执着才是。

而唯息心寂静,把你那个心起心灭,或者刚开始动了凡心,要执着善境,或要逃避恐怖境,这种种心把它化解掉的话,叫做息心,息你的心!一般人做不到这样,不要说幻境,连念头你更不会警觉,每一个不好的念起,你就很烦恼:「是真的吗?会这样吗?」然后胡思乱想一大堆。如果现出的是逆境、不好的、恐怖的相,而你当下没理它,不理它再隔一天,你无聊时回想到:「哎!昨天那个逆境怎么没有出现?」本来就没有,是你自己执着。或者,你忽然现起一个好的预感,你也会很高兴,一定说希望是真的,你不会怀疑:「是会这样吗?」如果你真的是很迷糊的话,你还会回想:「哎!昨天现起那个好的现象,要中六合彩!」还真跑去买了,结果没中,便怀疑说:「怎么没有中?明明就感觉会中,怎么没有中?」要知道,一切都是幻相,何况是妄想!很多魔相就是这么玩你的,而你又执着真真假假。如果你当下都不加以认为好、坏,隔了一点时间,或者一小时,或者半天,或者一天以后,当然真修行人就忘记了,哪有什么善境?

则彼自灭,彼就是魔境自当灭,这是第一个修止来却魔。止怎么止?能够当下不执着它,真正的修行人,对于刚刚起了什么善念,刚刚起了什么恶念,三、五秒钟以后就忘记了。只有凡夫还在追踪:昨天那个善境界怎么没有了?那个坏境界怎么不再出现了?这些都是你太执着你心起心灭,认之为真。所以你要让你的心息心寂静,自然就破解一切相。像我刚讲的,你根本不去执着境界之善恶、好坏的话,过一下就忘记了;如果真的执着了、放不开啦,你就提醒自己:「哎!不行!我怎么会执着善境界?怎么会执着这种不好的?怎么会讨厌这种恶境界!」或者你都做不到,那就念佛、求佛,求佛来帮助你,求佛的加持身来加持你,使你不陷入迷糊境,不要迷糊、不要执着那些境是真的。

 

(2)修观却魔坐禅之人,于修定时,修止却魔而魔境不去即应反观观此能见之心,无有处所彼何所恼?如是观时,魔即谢灭若迟迟不去但当正心,不喜不惧则正定现前,彼当自灭。

第二个是修观却魔,修观来退却魔障。坐禅之人,于修定时,修止却魔,这上面所讲的,而魔境不去,你能力不够、定力不足,叫你不要执着,你还是执着,这时候怎么办呢?即应反观,要回过来动脑筋啦!你说无为法,无为法你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就用有为法,要反观。观此能见之心,无有处所,你能见的那个妄想心,你所能见我们的自性,然后观你那个能见魔境不好的境界,或好的境界、兄弟姊妹诸佛菩萨像等等这些,无有处所,能见之心没有真正的心。所以我们说无自性,一切法无自性,那你所现的这些善境、恶境,哪里有自性?从哪里起?无有处所。彼何所恼?又有什么可以被烦恼的呢。

如是观时,魔即谢灭。如果你没有警觉,才会进入胡思乱想,如果有警觉还好,你会想到要自己观:「能见之心,无有处所」,既然无有处所,所见之境当然也不真,有什么可烦恼的?所以父母、兄弟、诸佛、菩萨等像现,也没有什么可爱,或者是豺狼、虎豹、罗剎等等不好的像现,也没有什么可恐怖的,这样观时魔境就谢了。若迟迟不去,如果魔境一直不消失那怎么办?最后一招啰,但当正心,正心就提起正念,用你觉知的心提起正念,提起正念就不胡思乱想。你这个心为什么会执着喜欢,或执着不喜欢?就是你太爱胡思乱想,所以没有正念。能提起正念,你就不会胡思乱想,不会胡思乱想还有什么魔境可看?连那个觉知的心(主)要看你的妄想境(客),都没有了,也就是能观的心不起,与被你看的境也没有,那还有什么可观的呢?

不喜不惧则正定现前,彼当自灭,所以最重要是你不喜不惧的话,置于正念之间,则正定现前。正定现前,幻境没有了,心也不胡思乱想。反过来讲,刚刚为什么会现起父母兄弟佛像菩萨像,或者豺狼虎豹罗剎等像,都是你心有病!如果你心没有病,不会随因缘去幻化,这些像就通通起不来!你看看到底自己是心清净到哪里?愈有定力、愈有智慧的,从来就没有看到这些像。为什么你常常会看到?就是你心不清净。所以这样有正定现前的话,彼当自灭,这些境就消失掉了。这是以主观的方式来断掉你的魔境。这里都在讲魔,上面先跟各位简介有哪些类,但对于四种魔没有详述如何对治,所以下一次会按照亲光菩萨解释的再来细讲。

2008.03.19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