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1-5)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序品()

第八功德相─辅翼圆满

「无量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常所翼从。」

紧捺洛者旧云紧那罗(ki3nara),ki3为疑问词,nara 为人之意,意译作疑神、疑人、人非人。此云歌神,能歌咏,《华严经疏》载其为天帝之执法乐神。与干闼婆同事诸天,天须之时更互来去。又云疑神,体是畜生形状,似人面貌端正,顶有一角,人见生疑不知为人为鬼畜耶,故名疑神,此是天之乐神。

紧捺洛者旧云紧那罗(ki3nara),是有点像人,但又不是人的样子这边翻成歌神,能歌咏,因为紧那罗是像人样,但又不是真的是人,他很会唱歌,主要是在天上供养这些天神歌曲、唱歌。在华严经疏》载其为第四天忉利天宫玉皇大帝的执法乐神,在主管天乐的,天上的音乐非常殊胜美妙的,不是我们凡间可以比拟的,这是紧那罗的工作与干闼婆同事诸天神,跟上面所讲的吃香的这些神,听候天神的差遣,更互来去,诸天如果需要他们来奏乐他们就随时要来,紧那罗可以想象是天上的乐神怀疑说他像神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的身畜生形状,但是,又有人的脸孔,而且面貌端正,只是头有一角,人看了,怀疑这是人,还是畜牲呢?不知道。很多鬼神都是动物灵,他们都有着畜牲的身体,但是,紧那罗他的形状比较特别,人的脸孔、动物的身体及头上有长一只角,说神不是神,说人不是人,主要是天上的乐神。

莫呼洛伽者旧云摩睺罗迦(mahoraga),莫呼此云大,洛名为腹,伽名为行。此是蟒神。译作地龙、大蟒神、大蟒蛇、大胸行、大腹行、大胸腹行,亦云地龙无足腹行神。因毁戒、邪谄、多嗔、少布施、贪嗜酒肉、怠慢持戒,遂堕为鬼神;其体内多嗔虫啃食其身,痛苦异常。有说是世间庙神,受人祭拜酒肉后,悉纳入蟒腹。又龙蛇难辨,以鉴别于龙,故以大蟒蛇称之。

莫呼洛伽者旧云摩睺罗迦(mahoraga),莫呼此云大,mah2 + uraga变成mahoragah2 + u= houraga蛇形鬼,又uras乌洛为胸腹,gagam变来,名为行走,莫呼洛伽、摩睺罗迦就是腹行神,用肚子来走路的大蟒神,当然字义没有讲是蟒蛇、大蛇,但是,这种样子就像蛇一样长长的,用肚子在走路的,此就是蟒神。译作地龙、大蟒神、大蟒蛇、大胸行、大腹行、大胸腹行,亦云地龙无足腹行神、地龙。但是祂是没有脚、用腹部来走的神。

他怎么会受这种感召呢?因毁戒、邪谄(用邪心去谄媚,说人家不正当的话)、嗔心很重、布施很少,又贪吃肉又喜欢喝酒、态度傲慢地在持戒,有上面这类因缘的鬼神,遂堕为鬼神,就是摩睺罗迦;其体内多嗔虫啃食其身,痛苦异常。他体内有很多的虫在吃他;为什么这些虫,叫嗔虫呢?大概是因为很会生气所感召的瞋虫。有说是世间庙神,受人家拜拜,用酒、用肉祭拜,把祭品全部都吃进去蟒腹腔里面。还有摩睺罗迦,龙不像龙、蛇不像蛇,有时候很难辨别,为了跟龙有所区别,不要滥用,全部都称作龙,龙有龙的样子,故以大蟒蛇称之。

人非人等者,有八部神悉非人作人形来听法故曰人非人。故舍利弗问经云非八部鬼神皆曰人非人也。又云人者总摄一切人,非人者总摄一切人非人。又云人非人者疑云为是人为非人也。

人非人等者有八部神,这八部神悉非人作人形来听法,在这最胜光曜七宝庄严的大宫殿里,这八部天龙鬼神,上面讲的都是如来所幻化的,虽然有人的形状,但不是真的是人,故曰人非人,这是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在《舍利弗问经》云非八部鬼神皆曰人非人也,为什么叫人呢?总摄一切人。为什么叫非人呢?把一切非人总摄受进来,所以在这里等于有两种:一切人跟非人等,如果讲天龙八部他是人非人,如果讲到听法的大众很多很多,这里面有人、有非人或人非人就有两种样子的众生。人非人者疑云为是人为非人也,这是讲一种。看经典里面,如果在人间,人非人等可能就是有人跟天龙八部的非人、人非人;在世尊的大宫殿里面,众生都是化的,人等于没有,都是仅有人形,都是这些天龙八部。

谈到天龙八部果报之因,依《舍利弗问经》说八部因。彼经云,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八部鬼神,以何因缘生于恶道,常闻正法?佛言:以二种业,一以恶业,生于恶道;二以善业,多受快乐。

为什么会出生为天龙八部众生?每一种众生都有他的因缘才会出生,天龙八部出生的因果是怎么样的呢?依《舍利弗问经》说八部因。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八部鬼神,以何因缘生于恶道,却能常闻到正法?在天、阿修罗跟人算是善趣,其它的都算恶道、恶趣,虽然不是畜牲道,但是,有畜牲的样子,那是另一种没有实质肉体的众生,他们在不好的恶道中,怎么可以常常去参加法会,听世尊讲经说法?佛言:以二种业,一以恶业,生于恶道;二以善业,能够听闻正法,多受快乐。

此八部皆曰人非人者,(1)天神者,先身以车轝等供养三宝、父母贤圣之人,犹怀悭险、诳嫉故受此身,如普光净胜天神等。(2)龙者,先世修建德本,广行布施,不依正念,急性好瞋,故受此身,如摩尼光龙王等。(3)夜叉神者,先世好大布施,或先损害,然后饶益,随功胜负,故受此身。(4)干闼婆者,先生亦少有瞋恚,常好布施,以青莲华自严,作众伎乐,今为此神,常为诸天奏诸伎乐,因名乐神。(5)阿修罗者,志强不随善友所作净福,好逐幻伪之人作诸邪福,依傍邪师,甚好布施,又乐观他鬬讼,故受此身。(6)迦楼罗神者,先世修大舍施,常有高心,以陵于物,故受此身。(7)紧那罗者,昔好劝人发菩提心,未正其志,逐诸邪师,故受此身。(8)摩睺罗迦神者,亦布施护法,性好瞋恚,故受此身。

(1)天神者,就是上一世以车轝等供养三宝,把交通工具什么之类的供养三宝、父母或者一些贤圣之人。贤人、圣人要仔细分的话,比较正规的说法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位是贤人,菩萨跟十信位的阿罗汉是圣人,十信位里面的第十信位是阿罗汉、辟支佛;为什么十信位的阿罗汉反而是圣人?因为他专门修持戒律,德行清净,所以得解脱;地前菩萨学智慧,定力还不够,发菩提心学菩提道,修六波罗蜜,但心还不清净,要学无量智慧;一个是学定力,解脱智慧,一个是学无量的智慧,那是地前菩萨,还没有成就菩萨道以前,都是心不是完全清净,稍微要了解这些概念。

就是你用这些交通工具去供养三宝佛、法、僧,父母、贤圣之人,但是,供养归供养,心犹怀悭险,心还不是很清净,所以有悭贪的心、危害人家的心,诳嫉是常常讲话让众生烦恼,恐吓人家或乱批评人家,用语言使众生烦恼,讲一些威胁、恐吓的话,使人家烦恼,还有嫉妒心。此等人受此身报。这嫉妒心修持很重要,如果男人有嫉妒心,下一世一定会变成女生,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不好的因果种子,做为女生的嫉妒心就比较重一点。你要小心,对别人不要有嫉妒心,人家好就好、人家富有就富有、人家修得不错,要随喜功德赞叹,不要有嫉妒心,虽然修供养有善业,可以听闻正法,但是,心不清净,出生做以下的这些神类,不是高天,高天就是色界天、无色界天这种修行、真正打坐修行的;欲界天只有修福德,没有修禅定,所以这些天神有各类,如普光净胜天神等。

(2)龙者,他是怎么来出生的呢?先世修建德本,上世有修行,道德行为还不错,广行布施,但是,不依正念,没有正知、正见,布施很好,但是,你布施只要想求果报,没有正知见的正念,或者是贪求未来会好而去行布施,这种不正当的正念,前面广行布施,修建德本是好,但,后面有不依正念,性子急,又好喜生瞋,就有可能出生做龙,个性很急,动不动就要发脾气,瞋心是眼睛看了不舒服,就发脾气,嗔心是看了不舒服,嘴巴就骂了,因为嗔心,受这种果报。

你看龙,他一生气就吐火,祂的嗔心很重,不如意一口火就吐出去了,这些因缘,故受此身,如摩尼光龙王等。龙的果报也不错,摩尼就是宝珠,摩尼会发光,有一个龙王叫摩尼光龙王,他修建德本、广行布施,但是,正念不够,个性很急,又好嗔心,所以受这种果报。

(3)夜叉神者,先世好大布施,太喜欢布施了,但是,或先损害,然后饶益,反正布施,要布施之前就先稍微修理修理、破坏人家,从心里面或者从名誉上、从些什么,给人不舒服,然后再给他好处,随功胜负,有一点功德就喜欢去比胜负,谁做得好、谁做得差一点,有点像阿修罗一样,常常爱跟人家比较不输人家,感受的果报就是夜叉神,你可以想象如果碰到夜叉神时,你一定先被他修理修理、捉弄捉弄,然后也许他再来护持你修行,这是个性使然

(4)干闼婆者,有时候称为寻香鬼,这里先世亦少有瞋恚,上一世做人时,还是有点点的瞋恨心,脾气不好,常好布施,喜欢布施,这里都是提到布施所感召的功德,大家都是有在做布施。第一个天神比较好,要供养三宝、父母、贤圣,布施的对象比较好一点,其它的这些鬼神,布施的对象都是一般的。以青莲华自严,以青色的莲花来自我庄严,又作众伎乐,又喜欢弹胡琴、钢琴、玩笛子,很喜欢玩弄乐器,死了以后,就有可能出生做干闼婆;现在这个神格,常为诸天奏诸伎乐,因名乐神,有时候称为乐神。你要了解每个人的因果,你喜欢音乐、又喜爱布施、脾气又有一点、又喜欢庄严自己,可能死了以后的果报就是做天乐神

(5)阿修罗者,志强不随善友所作净福,意志自我坚强、个别闭关用功,不随善友,不跟人家一起用功,独来独往,这样所做的清净福报、独自修行,这是好的一面;但是,不好的,好逐幻伪之人,常常去追逐那些胡思乱想的、不确实的,或者是很喜欢讲不真实的话,或者会幻化、神变的人,不真实的行为也做出来、有点假装好人之类的,但是,其实做一些不正当的福报。

依傍邪师,依靠这些邪魔外道为师,你可以想一般不是正统佛教的,他们也在讲修打坐、修行,这些人也说在修行,依附这些邪师,他同样的甚好布施,又乐观他鬬讼,只要别人有官司,他都喜欢看热门,喜欢说来说去,这种心还不净。

佛教徒应该是以平和为贵,不要鼓励去人家打官司或者是告来告去,或者是讲话于同修、朋友得罪了,你要喜欢打报告、打小报告,这没有修忍辱法,常常会犯这种小毛病,这样就有机会感召为阿修罗;我们以前讲过阿修罗的形相、身高,男的长得很丑陋,女的长得很美貌,故受此身。

(6)迦楼罗神者,这个是什么感召的呢?先世修大舍施,对于布施很舍得大钱,再好的东西都喜欢给人家,但是,给了以后常常有一个心态,我能给,因为我富有我才能给,一个心好像高人一等,把布施的工作,看成是救济穷人一样,不是因为慈悲心来救度别人,用高高在上的心理,像企业家,如果没有正知见,出了一亿、两亿好像不得了了,施舍给这些法师或者那个道场功德很大,自以为是的心会使他以陵于物,这个心贡高我慢,对于众生或者施舍的东西都不是很爱惜,你施舍的这些东西或者金钱什么的,你应该是非常诚心的看待这些东西或者这些钱,然后再转给所布施的对象,如果没有这些诚意,大施舍是有,但是,心态不正,常常居于高位一样的去布施,不管是出家师父或者父母也好,把这个心的姿态摆得很高,给你父母,好像我钱给你,你应该感谢我,不是说你在养你的父母,像这种不正常的心态,你会感召出生为迦楼罗神

(7)紧那罗者,昔好劝人发菩提心,自己很喜欢叫人去修大乘、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但是,自己却未正其志,知见不正、志向也不对,或者是偏向喜欢学一些怪力乱神的能力未正其志、走偏了,不知道学佛法就在修这个心,走旁门走道,追逐诸邪师,学一些什么超能力,可以算命也好、可以观未来或者可以干什么,学这些有的、没有的,故受此身之报;长得人不像人、畜牲又不像畜牲,这第七种紧那罗、人非人。

(8)摩睺罗伽神者,亦布施护法,性好瞋恚,脾气太坏了,这个坏脾气比较离谱一点,有的是少瞋恚,这里是性好瞋恚,脾气大大不好,故受此身,所以出生做大蟒身。有些善行而脾气特别坏的,都可能感召出生为大蟒蛇,像《梁皇宝忏》也是梁朝武帝,嘱国师宝志禅师所制忏本,为超度其夫人郗氏所制之慈悲道场忏法。据《南史梁武德郗皇后传》载:后酷妒忌,及终,化为龙,入于后宫,通梦于帝,或现形,光彩照灼。又据《释氏稽古略》卷二载,梁武帝初为雍州刺史时,夫人郗氏性酷妒,既亡,化为巨蟒,入后宫通梦于帝,帝制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行忏礼,夫人遂化为天人,在空中谢帝而去。其忏法行世,称梁皇忏。

总结,这里面好坏交结在一起的果报,一个是布施善行,一个是心态不正所造的恶业,你要圆满真正学佛法的话,布施,然后心地正、知见正,不依邪魔外道,依真正的佛、法、僧三宝,这样你不是成为菩萨的话,起码也可以生比较高天,色界天,色界天初禅、二禅,如果,可以到二禅,起码有须陀洹的果位,断三结就有须陀洹的果位,如果光是修心,断身见、戒禁取,没有戒禁取见了,不去守不正常的邪戒,断掉疑心病,疑佛法、疑佛理、疑人事物等等的,心不净、怀疑心等都要断,这样禅修间起码断这三个就好,就有须陀洹果,天上人间来回七次,就可以证阿罗汉果。如果你修心,这个心对于身体不执着,不要去乱守邪戒,要守正戒,然后没有疑心病,如此未来,七次天上、人间来回,得到阿罗汉;所以布施是一回事,心态要正,修内心不清净,这样天龙八部应该跟你比较没有因缘。

《佛地论》云,云何净土超过三界所行之处,而有天等以为眷属?天等皆是三界摄故,净识如是摄受变现为严净土故不相违。或为成熟所化有情,示现如是变化种类。如为调伏劫比拏王(古代印度国王,为南憍萨罗国王,与佛陀之因缘极深广;佛陀尝为调伏劫比拏王,而变现无量转轮王。)现化无量转论王众眷属围绕。或诸菩萨化作无量天龙等身住净土中以供养佛,或自化身为天龙等翼从如来,故无有过。《梁摄论》亦云,于净土中,实无如此天龙等众,欲令不空,故佛化作如此杂类。

《佛地论》云,为什么我们所讲的净土,都是超出三界的,不是只有西方极乐世界?现在所讲的毘卢遮那佛最胜光曜七宝庄严的受用土,就是娑婆世界的净土或者十方佛土的净土,甚至于弥勒净土,其它方便大菩萨居住的方便净土,这些都超过三界所行之处,因为三界都还有果报。你愿去弥勒净土或者去诸大菩萨的方便净土,有菩萨在教化,慢慢的因缘成熟,就可以得解脱知见,弥勒净土,未来弥勒菩萨下生成佛时,大家都一起下生,听经闻法,只有三会,就度了几十亿人(经典讲九十九亿,九十九亿是以千万为亿,用我们万万为亿的话,起码有八、九亿人、十亿人);有一部经讲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一会,只有度一千二百五十个人成大阿罗汉,这部经典应该很早就讲了,一千二百五十个人应该是前面的耶舍亲朋,世尊衪度了五比丘以后,就度这个耶舍,加上他的亲朋加起来五十一位,然后再去度大迦叶,大迦叶五百,他两位兄弟各二百五十人,共一千,再去度舍利佛及目犍连及他们的徒众共二百,这些第一次说法度一千二百五十人,他没有讲第二次、第三次,衪在人间讲经说法三百会,后来就没有讲了;大部份在人寿八万岁或者六万岁、四万岁时候出现的佛,因为这些时期的人,德行比较好,讲经说法几会就够了,大家智慧好、道德行为好,末法时期的众生智慧浅薄,我们人寿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比较辛苦,讲经说法很多会,度的人虽然很多,但,以人来讲的话还是受限制。

而有天等以为眷属?这里经文在讲,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净土,为什么有超越三界的福德果报,还具有这些天神来做为他们的眷属,因为所有天神皆是三界所摄。欲界天,当然是比较低劣的天界、天神,色界天,比较优胜,无色界是没有天界处,他是得无色界定,这上来心地的清净程度是愈来愈高,只是他没有真正学到佛法,从内去修正自己的个性、习气,没有办法得到究竟解脱。

净识如是摄受变现为严净土故不相违。这些天神,虽然没有究竟解脱,但是,他们的心是有点清净,不完全清净,完全清净就是圣人了,因为他是不完全清净,但是,有点初步的定力,有点清净,才有定力,这样摄受为如来受用土,这样不能说有相违背,理论上没有冲突。或为成熟所化有情,示现如是变化种类。也就是说毘卢遮那佛或者释迦牟尼佛,衪为了要让所化的有情能够成熟,就示现变成那么多的天龙八部在衪的大宫殿里,变成一个眷属圆满。

如为调伏劫比拏王,(古代印度国王,为南憍萨罗国王,与佛陀之因缘极深广,几世因缘,佛陀尝为调伏劫比拏王,变现无量转轮王,现化无量转论王众眷属围绕。一个国王如果没有善根的话,贡高我慢心一定很大,因为佛陀跟他过去的因缘很深广,佛陀用讲话他听不下去,就变现无量的转轮圣王这么一次、一次来教化他,转轮圣王讲的大概都不是解脱的道理,都是讲一些戒律,都是讲正法,正法等于讲持戒,能够得到善果报,佛法是讲解脱法,讲解脱法这才是正法轮,转法轮;如果你只会学守种种戒律不得解脱,那你只是在修正法,不是在学佛教的正法轮,正法轮是求解脱的,不受一切法所左右,有能力摆脱一切障碍、业力

现化无量转论王众眷属围绕,佛陀衪自己变现成转轮王,而且不是只有一个,是无量的转轮王,还有很多的眷属围绕着这转轮王周遭。或诸菩萨化作无量天龙等身住净土中以供养佛,让大众看了那么多的天龙大众在净土中供养佛、法等等的殊胜现象,或自化身为天龙等翼从如来,或由如来自己身,变化很多的天龙跟随着衪,这样看起来声势比较浩大,这样也没有什么过错,为度此国王不得不这样做。

有一些菩萨很喜欢辩论,提出问题,既然是如来大宫殿里面,为什么要自己化这些眷属等现象?化这些现象不是为了好看,主要还是让其它还没有究竟的,生起恭敬心、生起殊胜心、生起爱慕心,才会发心去修行,所作所为一切都是慈悲心故,如来具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所以要有形无形变化一大堆,来吸引一切众生,使他们一心向佛道。

《梁摄论》亦云,于净土中,实无如此天龙等众,欲令不空,故佛化作如此杂类。《梁摄论》是梁朝真谛法师译世亲法师释论,中云于净土中,实无如此天龙等众生,欲令不空,故佛化作如此杂类就像阿弥陀佛的世界一样,为了点缀圣地,不让它那么单调,化很多的鸟,这些鸟都是在念佛、念法、念僧,道理一样的在说法;我们当然还没有那种程度去观看到如来世界里面,有那么多不可思议圆满的种种现象,有的人就会去思考这些问题,这些就是在《梁摄论》里面,有很多的菩萨就提出这些问题,人家这么问我就这么解答,人家那么「论」就那么解答。

如果您很喜欢动心的话、去思考问题,你去看这些「论」,你会比较有兴趣,还没有到大菩萨境界,这些「论」,你看起来会觉得很烦琐;如果学空观、修解脱的人,他不大喜欢去看这些「论」,你叫我不要动心、叫我不要去发问、叫我不要去思考,因为智慧还不够,这个心求解脱都来不及了,还去跟人家讲这些大道理。

你看《大智论》就提出很多问题,所有的「论」都是菩萨写的,提出一句话,有什么人家不了解的,这边问,他就给你解答,那边问,就给你解答,有时候当然是自问自答,因为他知道你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样问、这样答,等到你智慧开了以后,你懂了很多世间、出世间或者超世间以外的事情,这些你就很有兴趣去看。

就像现在一样,你学空观、学解脱已经来不及了,叫你去念咒、去学另外一种咒语,你又觉得不太想去学,这个心不大想放开,这个不能说他错,每个人修行过程的境界,会影响他那个时候所需要做的、所需要学的佛法,那不一样。

眷属圆满讲完了。

「广大法味喜乐所持。」
  此明第十任持圆满。所持者是谓所任持,依广大法味,生喜乐心依法任持。任持者也就是任运持受。任运指非用造作以成就福德智慧事业,亦即随顺诸法自然而运作,不假人心造作之义,有似「无功用行」之义。

第十个任持圆满,「广大法味喜乐所持。」这个大宫殿里面有什么殊胜的,会变成这样子?你要任运持执什么东西?广大法味喜乐。说明宫殿殊胜里面可以享受到广大法味喜乐。

  此明第十任持圆满。所持者是谓所任持,依广大法味,生喜乐心依法任持。任持是什么意思?任持者也就是任运持受,因为你的心让它清净自在,才有广大法味可以摄受,不然这广大法味你接受不了,要任你的心成清净,任运你的心,你的心不清净,要千锤百炼,让它慢慢运转到最后清净,一清净,你就可以接受到佛法的广大法味喜乐

任运指非用造作以成就福德智慧事业,修佛法是学无为法,不以一法应缘,自心自然清净,能成就无量福德智慧等事业。《金刚经》里也讲了此道理,讲了那么多的法,任运任运、自在自在,任运也好、自在也好,都是在讲不用一法对一切法,《般若经》的主要道理在讲这个,你要任运自心,那就非用造作以成就福德,以成就福报、德行,甚至于成就智慧的事业。

换言之,亦即随顺诸法自然而运作,不假人心造作之义,这就是任运。你的自性本来可以随顺应缘,我们却常常用这个妄心来应缘,一方面你是烦,二方面不能正确去应缘,会把事情搞砸。佛法在讲,最高明的人,就是不用一法,所有的业力或者事情也好,你不用一心,却可以让所有事情圆满进展,你对业力不用一心,你就不会被它抓住,然后果报就现不起来,这就是随顺诸法自然而运作,自然运作等于没有在运作,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我在运作,而是由你的自性空去转一切缘。

不假人心造作之义,这就是任运。禅宗在讲任运自心、任运自心,要怎么任运?不假造作,由自性随缘去运作,修无为法就是这样子。有似「无功用行」之义。「无功用行」是八地以上菩萨所具有的能力,这是达无学位,因为他真的是任运自在,还不用一心,他不必学法了。我常常讲八地菩萨有不必学的,但其实还是有要学的,神通变化这部份还是要学,化导众生的智慧还不圆满,这还是要学。

所谓无学,就是对内心不清净去除法,不必学了,他已经自在了,但是,还有很多他方面的还是要学的。七地以前的菩萨,刚刚讲的地前菩萨也好或者阿罗汉也好,还是要学习某些法的。虽然阿罗汉也是无学位,是自我解脱,但是,以后他要行菩萨道的话,他还是要学,要学智慧。七地以前的菩萨都是有学位,学一切断内心的习气毛病、学一切佛法的理念,学六度、十度波罗蜜等法。

   法味者即妙法之滋味,又作佛法味、法智味。佛所说之法门,其义趣甚深,须细细咀嚼体会得,方生快乐,故以美味譬之,称为法味。法味喜乐亦称法味乐, 指甚深妙法甘味所生之快乐。此处广大法味喜乐是指如来毕竟住持不虚作味住持佛国,其愿力不虚作大用之法乐;众生则以如来类事起行愿取佛土味,随类历事起修行,愿取清净佛土之法乐,是谓广大法味喜乐持。

 

佛法味,能够妙,只有佛所说的法,其它的法妙不起来,你说那些外道的有为法或者是自性真如产生神变的一切功能去学这些,那个还产生不了妙,你要得真正的妙,要从高层次佛法里面去学,又称佛法味、法智味。佛所说之法门,其义趣甚深,须细细咀嚼体会后悟得,这样慢慢体会以后,你会产生心的快乐感,这样以美味譬之,称为法味。我们吃东西,有此东西的味道,学佛法有佛法有佛法的法味。学小乘法,有小乘的法味;学大乘法,有大乘的法味,无上密乘也有无上密乘的法味,学如来菩提更是最高的法味,这些等等的、不一样的都是属于佛法味。但是,这里所受持的,能够享受的,就是广大法味,最广大大的法味

法味喜乐亦称法味乐。法味乐,内心产生欢喜法味喜乐,指甚深妙法甘味所生之快乐,这只是一个譬喻,其实在无上解脱法里面,对于各种佛法,虽身能体会,但不能产生一种执着、贪爱的心。你说,怎么叫做喜爱?最大的快乐就是涅盘、寂灭为乐,寂灭已经没有心了,怎么会有人世间那种喜爱的法乐?没有。你要把这个区别出来,在进入寂灭不动的心中,能够了知一切因缘,但不受一切因缘左右这种境界,这种境界才是最大的广味喜乐。

广大,何谓广大?此处广大法味喜乐是指如来毕竟住持不虚作味住持佛国,如来报身一定住持在佛国那里,然后,不用虚假的去做一些的法味,就能够满足众生心里所要的佛法法味。其愿力不虚作大用之法乐,让我们能够得到真正涅盘的寂灭那种法乐,不是让你感受到三界所有的那种禅定快乐。你说世间禅定的快乐,每一个禅定都有它的丝毫快乐,这种快乐不是佛所讲的,佛所讲的广大喜味法乐,一定是涅盘寂灭,这种无上的快乐。一个人如果对种种事情都没有罣碍、恐怖、祈求,那个心是很平常的,那种快乐你说他快乐吗?也是很快乐,你说他真快乐吗?也没有什么可快乐的,就是心永远不变的守住那种空寂。

众生则以如来类事起行愿取佛土味,对我们来讲,如来衪会化起不虚作味的种种法,让你体会到种种法味喜乐,我们众生要以如来各种不同的智慧,譬如次第法里面的法智、类智,法智是我们人的一种层次,类法智就是有一种禅定境界的智慧,不是真正人的不清净的心所产生的状态的苦、集、灭、道,还没有清净以前人的层次,还有清净了,跟天神的禅定类似的这种智慧,这是高一点的。我们可以随众生,就是我们可以随诸佛现起一切事、所产生种种的法智或者类法智,我们发起愿求,来取得佛土法味,随法智或者类法智随各类来经历种种的事情,然后开始来修行。

佛法,像四圣谛或者四圣谛法智,或者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八正道,你要依各种境界、层次,来取舍你要学什么法,这样愿取,我们最后最后愿取种种清净佛土之法味乐,当然是至高无上的做法,才符合广大如来所任持的、给予的这种无上涅盘的法味,让我们来喜爱、来欢喜的去受持,如来有这个能力来化起这些现象,成就众生道业。

「现作众生一切义利。」
  此第十一事业圆满。如来于此中,自能现作一切有情一切义利,或令一切有情自作一切义利。义者梵语 artha,音译阿他、阿陀。意指:(1)意思,(2)道理,(3)意义、价值、利益等。利者梵语upakāra,又作饶益,略称利、益,指随顺佛法而获得之恩惠及幸福。利分为自利与利他二种;自利他称为功德,利他则特称为利益。

第十一个是事业圆满,事业是修行的大事,你所要修行、所要做的事情,都是事业。事业圆满,如来于此中「现作众生一切义利」。要讲大家得到广大法味喜乐,让我们任持,那就要化起众生的一切义利。让众生得到一切的义利,什么是义利?现在要仔细说明。

  此第十一事业圆满。如来于此中,自能现作一切有情,对一切有情,现起一切法,什么法呢?就是上面所讲的一切广大法味喜乐,让众生获得一切义利。义利在佛法上还要仔细的解释,义利是什么?或令一切有情自作一切义利。如来化起让大家得到一切义利或者是由我们自己来做、来进行修行的事业,也可以得到一切的义利。

何谓义?每个梵文都有不同的义意,义者梵语 artha指事业,你要学梵文跟巴利文,其实巴利文,后代的人愈来愈懒惰,道德衰弱、连嘴巴也懒惰了,巴利语 attha,音译阿他、阿陀。梵语有R的音,巴利文就转化掉,省略了。意指:(1)意思,(2)道理,(3)意义、价值、利益等。利者梵语upakāra,又作饶益,略称利、益。义利,有意思、道理、价值、利益;利,也包括在这义利里面,那你就节省了,但,是以梵文来讲它是包含两个不同的义理在里面,有道理不见得有义利,有价值也不见得有义利,有价值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还是对大家?都不一样的。

义利,一定对大众、众生有正面的效果,不是单独对某个人、单独对某一个团体、单独对某一些特定的对象来产生义利。普遍的价值观来讲的话,佛可以没有分别心的现作众生一切义利,指随顺佛法而获得之恩惠及幸福,大家普世平等都能够获得。再以义利来讲的话,利分为自利与利他二种,刚刚讲的要普遍都能获得,如果自利就不行,利他也不圆满,要自利、利他两种具足,才能叫利;自利他称为功德,自利不利他,那是自私,不算为功德,阿罗汉自我成就功德有限,你能够自利,又能够利他,这才是圆满功德。利他,则特称为利益,只有利他,没有利我、没有利自己才能称为利益,名词不同,各有不同意义。

义利之意为现益名义、当益名利,世间名义、出世名利,离恶名义、摄善名利,福德名义、智慧名利。如是等别,如来虽在寂定中,由先所修加行、愿行,任运能作一切有情一切义利。所以如来利他中,能作众生一切义利,让众生于现世所获得利益,是为现益(现世利益);也能让众生于后世得利益,是为当益(后世利益)。一般认为治病、延寿、得金钱等利益,为现世利益。又佛子于世间生存之际,能得真实信心,即可达到成佛之境界,此称现益;至于死后往生净土,则称为当益。

义利之意为现益名义(现在的利义)、当益名利,如果是现在的益称为义,如果是未来才能得到的益称为利;当益,就是未来名为利,未来会得到的好处才能称为利,现在这一世所得到的好处,名为义。依佛法,你现在得到是心很安祥、很寂灭,未来一定往生佛世界或者得阿罗汉果、得阿那含果、得斯陀含果、得须陀洹果等等,这是未来的利益。

再进一步讲世间名义,世间里面的福利名为义,如果是解脱的、出世间的法,你得到好处名为利;离恶名义、摄善名利,去掉内心不清净的就是有义理、有道理,但是,你只是去恶,你还没有去修善,摄善才对未来有大福利、大利,名为利;简单讲,比较小一点的、现在的都是义,有价值,但是,还没有得到超大的利益;福德名义、智慧名利,福德是有形有相的,叫做义,我们要得到无上智慧、解脱智慧,这样才真正是得到利。

如是等别,如来虽在寂定中,由先所修加行、愿行,任运能作一切有情一切义利,这在《佛地经》里面已经讲过,如来不用一切法,为什么可以成就众生?都是在衪修行过程之间的加行、愿力所作,不是在衪现下的清净心,当时在做,没有。在第八品里面也会再讲到这些。

(2006.11.15.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