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1-0)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解深密经文解说讲义(1)

「序品第一」

序品第一者,序谓由序,起正说之缘由致。品谓品类,或品别义。显己闻等,义类相从,摄义各别。目之为品,于一部内,有其八品。此最初,故名第一。故言解深密经序品第一。

每一部经,一定有序品,《解深密经》也是一样有序品。除非你刚刚看过的别译,他们没有完全翻译的,像求那跋陀罗法师他没有翻序品,还有真谛法师没有翻序品,如果全部翻的话,就像菩提留支法师他所翻的就是全部,它就有序品。

每一部经都有序品,那序品包括什么?序品第一者,序谓由序,法会因由,为什么要讲这部经的缘由是什么?它的序品。像我们写书一样,你总要先介绍,你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的大约内容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写,写怎么样、怎么样?在序里面交待清楚,人家还没有看整本书、整部经以前,先了解前面你所概括讲的,大略可以了解这本书大概是什么性质的。起正说之缘由致。一个是序的缘由,一个是为什么要讲《解深密》那么高深的道理的缘由是什么?序是这么解释的。

品谓品类,谈到品就有不同的这种类别,把不同的类别摆在一起,就叫一品或一目,像《金刚经》本来没有分段落,昭明太子把它分成三十二分,分,《金刚经》里面的分,就像这里的小品目一样的,只是这么一段落里面讲什么道理。

或品别义。每一品有不同的类别,内容不一样的。

显己闻等,显示自己所听到的,譬如说「如是我闻」,你就在序品里面要讲,虽然「如是我闻」每部经典都这样讲,但是,你总是要用这句话,一定要亲自讲这句话,表示我自己所亲自听闻到的。

义类相从,从你所闻到的道理,这部经里面的义理、类别都互相连结,互相一个接一个,摄义各别。就变成各个品。

目之为品,我们说品目、品目,有时候不能分清楚,目对于品来讲等于品再往下的,于一部经内,有其八品。此品最初,这个序品是八品中的第一,故名第一。

在解释序、品、第一,古人在解释就是这些都很有耐心的讲了好多道理,当然我们不必懂那么多,你要自己多懂的话,去看圆测法师他所翻的书,如果,你因缘还不到,后面会讲到「一时」,看也看不懂,像这《解深密经》解释,我在三十年前就买了一本放在那边,从来都没有去看,后来就捐到某大学去了。

现在「一时」因缘成熟,我就一个念想头想讲这部经,你如果没有心清净,你学这部经是学不来,听了会爱睡,下面讲这「一时」讲的很有意思,我们虽然第一次这么正式的在讲经,这「一时」你心成熟了没?这「一时」也可以代表你心成熟了没有,不是释迦牟尼佛在哪一个时间在讲的此经?这以后会谈到。

序品第一上面所解释的就是这样,稍微解释一下,我们主要在学《解深密经》真正它的道理在哪里?跟我们心地互相配合,故言解深密经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

复依经文,随事别释。言如是我闻者,即七事中,所闻、能闻、亲承音旨三种事也。于六义(二依龙猛大智度论,于序分中开为六义,一信、二闻、三时、四主、五处、六众)中。信闻二事。

第二点讲,「如是我闻」,这是正式的经典起头了,刚刚讲的这个,以前也告诉过你们,阿难尊者当佛陀准备要入涅盘时,他最伤心,因为他才证到须陀洹果,感情非常丰富,动不动就想哭,哭的最伤心,在佛陀吉祥卧涅盘处,你注意中间进入右边还有两个小图形,右边一个小图形是一个人,是阿难尊者在恸哭,另外左边还有一个小图形,带方帽的人跪在那边的,那是御医、医生歧婆,这御医,所有国家的国王都请他去看病,医术很好,当然还有很多代表人物,三五个人物代表,全部围在那里。他在哭时,阿罗汉就告诉他不要再哭,赶快请示世尊四个问题,第一个,以后经典结集时,第一句话要安什么?世尊说:每一部经你要安「如是我闻」,因为阿难尊者是每一个经都参与的,不管在密教、在显教、阿含道的《阿含经》他都在。

在密教经典,世尊可以用神通力把他带进去另外一个时空里面听讲,在密教里面听经闻把法的都是大菩萨,如果是小乘的人他都说大乘经典没有看到记载的,看到哪里讲、哪里讲,这是他们无知的知见。佛衪都到另外一个时空里讲密乘经典,只有会神通的人,像阿罗汉证得的解脱身,在他不离身,他也可以用他的天耳听世尊在讲经说法,祂也可以用他的天眼看世尊在哪里讲经说法,他也不一定要参与。

另外,第二个问题是,世尊入灭以后,要以谁为师?世尊说:「以戒为师」。有的人说以法为师,法有好、有坏,像不好的也是法,一切法都是佛法,你怎么依不好的法为师,要以戒为师,才能成就戒法身,所以世尊说「以戒为师」。

第三个问题是,如果世尊入灭以后,没有人当僧团头了,因为僧团里面每个都是师兄弟,谁也不服谁,如果有人犯戒的话,要怎么办?世尊就说:「默摈」。摈,就是默默的不要跟他打交道,大家都不要理他,虽然没有办法把他赶出僧团,但是,大家都不要理他,不要理他,会有什么现象?你们如果有修行境界的话,这个人心清净,对你好的话,你会感觉到这个人心对你好,如果,这个人在对你有成见,你会感觉他心对你有成见,或者这个人心对你有不同的心地、异心,什么的,你都可以感觉到。如果,一个僧团里面,几千个人或几百个人在一起,大家都是用这种不正常的心地在面对你,你会很难受的。你不要认为坏人好像活得很自在,每一个被害人的心都投向他,他都很受不了这种业报,真的是这样。你修行要了解这个心地状况,清净、不清净要怎么样面对,何况大家都同样一个心念对着他,故意不理他、故意远离他,他会很难受的。到最后他会诚心忏悔,然后心会觉得有进步了、无所谓,大家再接受他。

第四个问题是,以后初学的人,我们要怎么教导他?世尊讲:教他学四念处、从四念处开始修起。四念处是禅修的基本,观身受心法四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然后,此人会慢慢进入卅七道品的其它境界。

复依经文,随事别释。随着经文依其不同事情而现不同解释,另外还有些不同的解释。这部经安这个「如是我闻」,如果是《金刚经》也是按「如是我闻」,但是,《金刚经》里面,是在讲般若智慧,像这部经《解深密经》在讲一个快成佛的人,他的心地境界,应该有什么境界?然后修行还要加紧修什么?要学习如来法身相,所具有的一切神通变化。每部经的内容一样,「如是我闻」,不是只有我听到,还要依每一部经不同的内涵来解释「如是我闻」的内涵是什么。

言如是我闻者,虽然这四个字是我闻者,但是,它代表有七个意思,即七事中所交代事,所闻、能闻、亲承音旨三种事也。所闻就是我所听到的,能闻就是我所能听到的,听到是什么东西?亲承音旨,亲自真正接受到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话,也亲自能够接受到佛所讲经文的意旨这三种事。

所闻、能闻、亲承音旨三种事,再扩大出去变成六种意义,这里面包括有六义(二依龙猛大智度论,于序分中开为六义,一信、二闻、三时、四主、五处、六众)中,一信、二闻、三时间、四讲的人主、五在什么处所、六谁聚集在一起听法,有六种意义,在「如是我闻」序品里面,一定要包括这六种主要的意义在里面,这里一信跟二闻,有的把它合在一起,因为你信才会来听,听了以后就会了解,所以就变成七事就成六义,后面更简捷了,有的讲把项目、内容比较相近的,就把它合在一起,这是第二段讲的「如是我闻」里面的内涵。

五中第一总显己闻,虽有三说,且依佛地如是我闻释有三义。一总释如是我闻、二别释如是我闻、三者申其合说之意。言总释者谓传佛教曼殊室利及阿难等皆作此言如是所说甚深等我昔曾闻。

五个「如是我闻」主要意义里面的义理,第一个里面的,总显己闻,己闻就是指自己所听到的,有三种说法,不要说「如是我闻」、「我闻如是」好像都是相同的意思,经典它有不同的代表意义。虽有三说,且依佛地如是我闻释有三义。《佛地经》它有三种意义,如果依总释如是我闻,「如是我闻」在讲什么?总结在阐述「如是我闻」的意义,第别释如是我闻,第三个才是重申把它合并起来、合说之意。

总释、别释然后再总合,一句话里面包含三种意思。现在你在讲「唯识」里面的《解深密经》,不能像《金刚经》里面在得一切法,现在要用心去思惟,用脑筋去记忆,刚开始修空观的人不喜欢去记忆、去用心,这样才会断掉烦恼,现在修「唯识」、《解深密经》你要多用心、多去记,不厌其烦的去了解这些名相,光一个「如是我闻」就有三种意义在里面。

言总释者,总结在一起解释的谓传佛教曼殊室利及阿难等皆作此言。佛,教阿难尊者跟文殊师利菩萨,以后你要写经典一定要用这句话教他们,你要用「如是我闻」,以正信说,是我亲自听到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如是所说甚深等我昔曾闻。也就是说如是说,佛所如是说非常高深的义理,都是我曾经亲自所听闻的。

「如是我闻」有三个意义。真谛三藏七事记云。亲闻曰如是我闻,传闻曰我闻如是。又部执记云。亲闻曰我闻,传曰所闻。

另外,真谛三藏法师,他举的七事记里面,如果你亲自听到的,就安「如是我闻」,如果是人家转述的、别人听到,然后转给你听的,你就不能讲是「如是我闻」,「传闻曰我闻如是」。这个文句我们看意思好像一样,但是,在经文上面有它不同的意义,释迦牟尼佛不管是文殊师利菩萨或者阿难尊者,一个是大菩萨、一个好像传令兵一样的,每会都参与的,你要念出来给其它的大阿罗汉听,证明说你讲的没有错,你念是我亲自听到的,你就安「如是我闻」,如果是我间接听到佛跟别人在讲,衪告诉我这样,就安「我闻如是」。

以后看到经典,你看「如是我闻」就是阿难亲自听到的,如果有人翻成「我闻如是」那是间接听到佛这么讲的,这是真谛法师这么提出来的意见。他在部执记里面说,亲闻曰我闻,传闻曰所闻,这又有不同说法。如果亲自听到叫「我闻」、间接听到叫「所闻」。以后看经典稍微利用一下,这些古圣先贤他们翻经时,已经花了很多的精神去分别这些事情。

一依真谛三藏七事记中。

科此证信序,以为七事。一如是者,标所闻法。二我者,出能闻人。三闻者亲承意旨。四一时者,善合时宜。五佛者,显能说师。六摩竭国者,彰说有处。七亲自在等者,表非独闻。

依真谛三藏法师七事记里面,我们再进一步讲序品里面的七个重点,科此证信序,科判序品里面它能够证明,能够求得让人家相信的序文,有七件事情。这部经是真经还是伪经,你要包括这七件事情,七事都要具足,才能够取得人家的相信。不要有的伪经讲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大菩萨参与在那里,也没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具、也没有怎么样附属事,光你自己要写出来,有的人不知道经典会乱写一部经,他就会忘记这些细节,他不知道这些细节内容。真正经典的话,它都会列出这正信序。

这七件事情:

一如是者,标所闻法。我所听到的法、我所闻法;

二我者,标出能闻人。标示能闻的人,是谁听到的?是我所闻;

三闻者亲承意旨。你能够听,这个闻具有上面所讲的亲自承受,接受到佛的话语跟佛所讲经的义理;

四一时者,一时,因为序品里面包括一时,哪一个时候?善合时宜。时间刚刚好,这包括很多因缘、很多人、很多人心里面想的,所以世尊入定禅观了解后,才决定要讲哪部经。一时,包括很多意思法,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在那一个时间在讲;

五佛者,佛在什么地方所讲?「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说法的人显能说师。显示出来能够说法的上师,这里当然是指佛;

六地点,场所在哪里?真谛法师有翻译一本经,「一时佛在,摩竭国者(含处菩提迦耶那个国家),是在中印度的大国,这部经不是在摩竭国讲的,是真谛法师举出一本他所翻译的经,提出来在证信这部经是真的,在哪个地方?彰说有处。显示出来、表示出来,佛在哪个地方讲这部经;

七亲自在等者,这部经提到观自在菩萨或者弥勒菩萨或者等一千二百五十人具或者等等等几千菩萨,然后参与的有哪些人,亲自在等者,表非独闻。

以上有七个事情提出来,就要显示出这部经值得正信,大家要相信。

二依大智度论,龙树菩萨,科为六种成就。一信。二闻。三时。四主。五处。六众。此望前七。合前二三。余皆同也。

《大智度论》是龙树菩萨写了对《大般若经》的批注,就叫《大智度论》,他该处没有讲七种征信,他只讲六种:一信。二闻。三时。四主。五处。六众。如果以这样往前看的话,前面的七,是合前二三,余皆同也。把二三项合起来,二就是人跟听闻的合起来,信、闻、时、主、处、众等六征信。

三依佛地论,亲光论师,科为五事。一总显己闻、二教起时分、三别显教主、四彰教起处、五教所被机。此望前六,但合信、闻,余皆同也。

第三个《佛地论》里面,亲光论师,亲光法师好像是真谛法师的弟子,他把征信合成五个。一总显己闻。二教起时分。三别显教主。四彰教起处。五教所被机。你所教化的这些对象是谁?此望前六,但合信闻。如果看前面六信的话,信跟闻合在一起,其它都一样,这样更简捷。一个人讲七件正信的事,有人把它缩成六个,有人再缩成五个,每个人意见不一样,我们这里采用五个征信说。五中第一总显己闻。五中第二教起时分,讲这部经的时间,是哪一个时间。你相信它就是佛所讲的,但是,古代译经人他就是要让你更了解这些事,你也知道人家是怎么解释这个经典的。

(2006.09.20.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