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2-42)
             
胜义谛相品第二
          (本篇文章为祥比丘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二、胜义谛相品()

又修四如一乘菩萨,依如来普光明智发心,但达根本无明,是一切诸佛根本普光明智,以此大智以爲进修之体,所有寂用皆随智门,一身寂多身,用多身寂一身,用同身寂别身,用别身寂同身,用如是同别寂用自在,等空法界无碍,自在重重,如海幢比丘是也。不同三乘以一切法空爲进修十地之体,或以无性之理爲十地之体,是三乘极果故。二倶舍不定相者,正邪倶舍,无定无乱方是应眞。已上知正定邪定相。

上一次讲到寂用皆随智门,所有寂用皆随智门,皆是佛以祂的普光明智慧而用。有这个大智慧为进修之体,所以所有寂用皆随智门,就是说如果有所用法,是以寂然的身,产生一切的妙用。怎么用?就随自己的智慧来变化。这不是我们一般人可以做的,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诸佛祂普光明智发心以后,达到根本没有什么无明,是一切诸佛普光明智。

至于接下来要怎么用呢?一身寂多身,这个身如果能证到清净解脱的话,一方面可以化成无量身,这是对自己来讲,一身寂多身;反过来,多身寂一身,寂你可以看成是入空相,可以看成一切法不起作用,在定中增定,不是只有在那里不动,一定会变化,在变化中不动,所以一身寂多身。你从无,或者只有在一中化无量身,这在如来境界的话,是很简单的根本普光明智慧。祂会用在幻化上,用多身寂一身,是说外在众生无量无边,你如果是把他摄受进来,变成一身,那他也可以感受到心净。

我们说菩萨给予「无畏施」,怎么给?就是摄受众生他们入自己的空性中,众生就不会有烦恼,也不会再惊慌失措,尤其是心安不住的人,就可以安住了。这个就是自己本身之间跟众生的关系。所以祂用同身寂别身,用同样一个身,让它寂静、入空,可以让别身也能够寂静,或者让外面的众生,别身寂静,跟你的身一样。

这些文字相,讲起来是很复杂,其实就是说当你证到心空法了的时候,你的心扩展到无量边,周围之间的众生和你的心量是相等,所以你没烦恼、很寂静,众生也没烦恼、很寂静。当然这个都是因缘的有为,如果不是真正继续在修的人,虽然一时间受到诸佛菩萨的摄受,诸佛菩萨的空、无畏的施与布施,但是过一阵子,他的老毛病就又犯了,所以这个不是究竟。但是这么无数回的摄受,要是用功的人,就可以这样慢慢的上进。

所以菩萨和佛为什么会有无量的神变?从上面讲的这些四圣谛、八禅、九次地定,四禅八定、九次第定,九次第定就是四禅(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以及四空处定,这八定加上最后一个灭受想定。色界天之四禅与无色界天之四无色定,合之而成八定,加最后这个,总共是九次第,是这么按部就班的证上来。在修禅定之间,你不要有邪定,过程之间都算是正定,但是还是不究竟,要继续往上修,再修到灭定。

四种灭定,声闻灭定,上面所讲的,缘觉灭定,菩萨方便,再来已经可以得到根本普光明智,然后开始要用这些智慧来化。所以一身寂多身,你一身清净,外在的多身也能够清净,多身让它集于一身,当然是能够清净,用同身寂别身,同样的身来安住,或者是空性现起别人的身。这过程之间,要是是大菩萨,光摄受就可以了;小菩萨有时候用一些有为法来帮众生,不然众生心不净,要怎么让他寂然?怎么让他安定?这些,有时候需要适度的去用一些有为法。用的时候,别身寂同身,外在身、各个身都能够寂然,跟自己的身一样。

用如是同别寂用自在,如是就是像上面所讲的四种情况,同或者是别,同是同一体性,大家都入一空理,别是在各个分别相中,你还是可以安住。如果大家趋入同一空性,当然是只有一个。诸佛十方如来无量无边,如果同一入空性,诸佛就是一,没有二,如果分开来,各个佛剎土中都有一佛,但是分开来,也是可以各个佛的自性同样寂然清净。这种要共入一空性,或者化无量边的身,而也能够寂静,这个你要用自在,启用自在,先住定,先清净,才能寂,寂然才能用,用了要自在。这自在包括,一身寂多身,多身寂一身,同身寂别身,别身寂同身,这些情况,都是主客之间的变化,在变化之中,你又要能够自在。

像这种如来的根本普光明智,是成就一切神通变化的基础。你有光明,心自然清净;如果没有清净,就现不起普光明智慧。佛还有一个普光明清净一切智。在咒语里面,有一个咒语,就是用祂的普光明宝智慧,来清净我们人世间的不清净,可以用在结界上。再下来等空法界无碍,用如同别寂用自在等等的法,等空法界无碍,这是跟空相等。如果跟空不相等,就是还没有修到空观。一切法从空化起,像《华严经》就在讲神通变化的境界,你就是要懂得这些。一般人都喜欢拜《华严经》、拜《法华经》,拜只是结个善缘,你仍不懂经文义理。你学佛法学到最后,有成就了,然后再去看这些,你才知道它是怎么化、怎么变。不然刚开始你就只是白纸黑字,字是看得懂,但是义理什么?不知道!这是很深的。

所以你等空,等空之间,又化无量法界,空和法界不是两回事吗?但又要能够无碍。所以要能够神变的菩萨,都是在学这些。不管怎么样,第一阶段都是在修空观,十八空或是三三昧,这证得了,你才有能力化!怎么化?不是凭空想。如果凭空想去化的话,跟外道没有什么两样。佛法在进入陀罗尼门的时候,你就可以化。等空跟法界,能够「空有互换」无碍,这个就要用到密法。结个手印、持个咒,然后你就可以住空,也可以化一切法界,变化都无碍,自在重重,自在就是随意而化,一重一重,没有障碍。

上一次我们讲玻璃镜的互相映照,如果有两三层的玻璃镜,彼此对面互相照,就有千万重的境界会现,在神通变化上来讲就是这样,重重互映,但又重重没有互相障碍,这种能力就像海藏比丘是也。如来还没有成佛以前,有一世是海藏比丘,就会像这个样子。这在《新华严经》里面解释了,有时候海藏、法藏这些大比丘,都是菩萨。

不同三乘以一切法空爲进修十地之体,声闻、缘觉、菩萨这不同的三乘,一定要学空观,才能够进从初地到菩萨十地。所以声闻、缘觉,这是小乘法,方便修,诸佛方便说法,他们是修空观,专门修空观。菩萨才开始修「空有不二」这实相观。实相观是比空观再进一步,空、有二境不二,这样你才够从初地到十地。

像《金刚经》里面讲,须菩提尊者是《金刚经》里面的主发问人,他已经证到初地菩萨,所以前面的偈语讲,极喜无眠,极喜地(初地)证得,所以增加他的智慧、光明,朝着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等等,都是修空观。声闻、缘觉他也是在修空观,菩萨是在空有之间去修空观,但是他所修的是实相观,是空有不二的实相观,比小乘修的空观,还要更进一步,这就要有智慧。

所以你要修一切法空,我们修行有分次地。身空,身空完了,心空,心空完了,自性应缘的要空,到最后,一切法要空,这样可以证到阿罗汉的境界,或是菩萨的境界,修行离不开这四个,这是《金刚经》里讲的四句偈,这在《金刚经论》里面所说的。所以不同的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以一切法空爲进修十地的体,你就要学这空体,以无性为理,以十地为体。无性,我们说无性性,无性性就是真如性,无记性是种子,有种子心,就会成为真如性。

这真如性有正的、有邪的,正的是好的,像诸佛菩萨修的,邪的就是我们习气毛病养成的。所以正的、邪的,都可以称为真如性。真如性会依种子的自性,发芽和作用,但因为是虚幻的,所以我们要看它为无性性,以无性为修法的根本。菩萨修行的过程之间,不是没有法,但要观它为无性之理,不是没有空,空要观它空以后也不执着空,这样就慢慢能够圆满菩萨十地。所以《解深密经》在讲的也是无性性,都是十地住地,这三乘所修的极果,到法云地,法云地是十地最高。

二倶舍不定相,邪定也没有,正定也不执着。正定不是很好吗?证到了也不执着它,那邪定更不能执着!正、邪都不执着,就是二倶舍不定相,不定相随缘要干什么?随缘造作,造作完了又不执着。菩萨是修这个恶慧-正定,外道是修这个-邪定,菩萨离法缘性,修正定也不执着,修邪定也不执着,两个都舍去,这样你还修什么禅定?修是要修的,但不要卡在任何一个关头,都要舍。这就是《解深密经》或《金刚经》在讲的般若智慧。正定可证但不可得,邪定更是不要去得到。无想定也可以说是邪定,一些外道、邪道、魔道,他们都有定,他们的气上来时也都很旺,也没有念头,也都有定,但是他不知道那是气压脑筋,让他起不了念头,那个也不是正当的定。

正邪俱舍,无定无乱方是应眞。你没有定,所谓没有定,就是不执着正定,也不执着邪定,这两个都全部都把它去除了、舍去了,那你这样不执着的话,就无所谓的定,也无所谓乱。定就是因缘来了,你起法应缘了,也无所谓乱,没有乱,你就因缘来了,起法安住,这样要有法。如果没有法,你就像石头放在那边,没有感觉。所以修大乘佛法的人,要有感觉,要随缘应化,应化中又不乱,不乱中有定,定又不执着,这样才是无定无乱方是应眞。什么叫方是应眞?方是这样,才是我们自性空,能够应真因缘,这样有没有法?有法!有法,你又不执着的在定中,也不会犯着慌乱,这样佛性才是真正开显。

如果你是正定,也许它就是九次第定,心可以映照、观看十方界,但是还是偏执。邪定当然是不正当的定,没有经过上面所讲的八定,亦即没有正见、正思惟、正业、正精进、正定……等等的。所以修禅定中,四念处或总共三十七道品,每一个法,都是让你到走到最后那里的。以上之正定邪定相,讲了那么久,就下一个结论,正定是怎么样,邪定是怎么样。我们不取正定,也不取邪定,这样才是方是应眞,这不就是实相观吗?实相观就是在讲这样子。

 

八邪定者谓八邪行之定,「八正道」之对称。即身、语、意等所犯之八种误谬。又作八邪支、八邪法。略称八邪。即:(1)邪见,指不信因果、功德、父母、圣人等之见解。(2)邪志,又作邪思惟,指欲、恚、害等之思惟。(3)邪语,指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4)邪业,指杀生、不与取、邪淫等。(5)邪命,指不如法之生活。(6)邪方便,又作邪精进,指为恶事所作之方便精勤。(7)邪念,指不如法之观念。(8)邪定,指非正定之定。以上八者,乃凡夫外道所常行,求涅盘者悉皆舍离。

补充上面所讲的八邪定。正定是从八正道来的,你不是从八正道来,就是八邪定。所有的法如果没有正,当然就是邪了。你没有正确的认知,所得到的那个境,境界可能一样,但是内容、目标不一样,所以就会变成邪。八邪定者,谓八邪行之定,「八正道」之对称,八邪定是身、语、意等所犯之八种误谬。有时候阿含经里面称为八邪支,支就是我们要修行用功的目标、方法,八种邪支就是八种不正的法,或称八邪法,略称八邪。

(1)邪见,指不信因果、功德、父母、圣人等之见解。第一邪就是邪见。这几天都在教某位大德相信因果,以前他是讲没有因果,现在是讲信不信因果,他是讲他要因果,还没有讲他信因果。不信因果就是邪见,为什么是邪见?你自己没有正确的知见。一举一动、一件事,都有因、有果,是你自己没有智慧分辨而已。你自己要思惟,有两个因果,你要注意听。

第一种因果──你现在要吃饭却没饭吃,就一定是过去少布施的因,你不同情别人,没有给人家方便,所以沦落到现在不好的果。第二种因果是好的因果──虽然很多人不喜欢你,但是你还是会到这里来,这不是说你愿不愿意做,而是有因果,你曾种一个善因,即使每次被人骂了就说不来,但三天后就又来了,这没有因果吗?这一定有因果,过去你一定有种跟诸佛菩萨的善因。但是后来误入邪境,不信因果。有这两股力量在牵扯,拉扯得你迷迷糊糊、头昏脑胀。所以你要信因果、要思惟,不要有邪见。

有的人修到阿罗汉了,如果有五神通,他可以观八万劫里面众生的因果,但八万劫以外的他看不到,于是他会说断灭了、没有了。这在《楞严经里面就是这么讲的。所以阿罗汉讲话要非常小心,不要说没有因果。他有能力摆脱业力的牵扯,是有这样的能力,因为他证到空了,但是不能去说没有因果。是有因果,但是他有能力不受它影响,这样岂是没有因果?因果还是在!哪一天你证到阿罗汉,业力牵不住你,你再去杀了一个人,犯重罪,有没有因果?照样下到地狱去。因为你讲得很简单,过去你内心观到的业力都可以摆脱,但是你造新业的时候,业力很强,你杀人,还是要下到地狱去。

所以这两个邪见,一个是不信因果、第二个是不信功德。所做善事都有功德没错,但是学解脱的人不要执着功德,这在《金刚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了。须菩提问世尊,为什么不要执着功德?因为没有功德、没有福德。菩萨不应该执着功德、福德,不执着不代表你没有功德福德,所作所为都是因果,怎么会没有功德?你做好的,当然会有好的功德,但是这功德会化成无形无相的庄严,这很重要!如果你把这功德化成有钱、有地位等,这功德没有什么大用。

菩萨修功德,我们这边讲的,有殊胜的功德相,本经开宗明义就讲过佛的功德相怎么样,菩萨的功德相怎么样,阿罗汉功德相怎么样。这功德相就是做了很多的功德来的,修很多内心让它清净来的,这些都有它的功德相。所以圆满的时候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相,你要相信,所以你要尽量去做功德,但是做了不要执着,一执着马上受十二因缘果报,马上把它花光了,那你就无法成佛了。做功德后就放下,做功德后就放下,这是《金刚经》里面讲的,大乘佛法都要有这样的概念。菩萨做了无量无边的功德,但是都没有去执着,也不去讲功德,很怕去提功德。

很多人就喜欢投众生所好,就用功德来教大家,这对比较浅机的学佛人都是如此。提到放生,放生有功德,不用吃素,只要放生就可以,很多人就愿意参加。但问他:「你要不要成佛?」他说:「要!」你跟他讲:「要,那就要吃素、要受戒、要盘腿、要修行、要打坐好几小时。」他一听就打退堂鼓:「那算了、算了!等我退休再来吧!」末法时期的众生就是这样。

所以我们不要这样子,虽然以利钩之是可以,但可能就无法把他们从小学带到大学,带到研究所。只告诉他小学的功课:「放生有功德」,他就一直去做放生、去放生,但是你没跟他讲说:「功德做了以后要忘记,不要执着,要有实相观。」你来不及跟他们讲这些,为什么?因为他们智慧不够。他们不修行怎么会有智慧?光是买动物去放生,就忙得一蹋胡涂,哪有时间再来谈要修心?如果不教他:「你要断三结,要淡薄三毒,要怎么样……」,只是教他去做善事,去做好事,只是讲那些,他们就永远不会成长、不会进步。

我们自己本身学佛要有正知见,不要有邪见。当然我们是信有因果、有功德,信父母恩,无量无边的浩瀚,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希望累劫生生世世再结为儿女父母。你可以今生就把他超渡完了,不要累劫再纠缠在一起。很多人说:「我下一世要再出生做你的子女或是什么的」,这种愿力很强,有发愿都会成就的。你为什么不说出生去做佛的子女,去求得解脱,这样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出生去做人世间互相轮回的父母儿女?你要小证,最好让他们今生也能够去清净国土,不然也把他们送上天界,方便法──天界、六欲天,随缘啦,你要当谁的儿女?很多啦!我们大家尝为六亲,都互相有做过父母、兄弟、姐妹、伯叔、儿女。

要相信有圣人的这种见解。你说:「我没有看到圣人。」末法时期,更不容易看到。人寿八万四千岁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圣人;末法时期,你如果善心修行,有时候你会碰到。但碰到,祂也不见得会示现给你看,祂只会帮你忙,帮助你们修行。所以我告诉过你们,当你们在皈依的时候,念到「皈依僧」,你不要只想到皈依世间的出家师父,不是的,虚空之间也很多贤圣僧众、修行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都一大堆。所以你心量要大,常常念:「皈依僧,统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在这之中,观想虚空之间,很多和合僧,和合聚在一起。譬如金刚菩萨或是大僧闻众,他们还是在利益众生。

所以要相信这四个,要相信因果,要相信所有作为都有因果。要相信父母恩大,没有父母就没有你。要相信虚空之中确实很多的人都是圣人。如果你前面都加个「不」,那就是邪见。所以你证到阿罗汉的时候,也不能说没有因果,这要小心。

(2)邪志,又作邪思惟,指欲、恚、害等之思惟。第二个是邪志。志有时候是当作志气。志气是来自于思惟、想念,所以又叫邪思惟,不正当的贪欲心、瞋恚心、害心。若你常常在想这些,这都是邪的。我们修行,就是在善思惟,善思惟什么?思惟:「我有什么欲望?我应该怎样把它拿掉?为什么我有瞋心?对什么事有瞋心?对哪个人有瞋心?」这都要去思惟!你不要说:「我要控制脾气,我要控制脾气!」倒不如去想一想,想一想道理:「我为什么常常和这个人吵架?一定过去很多的因缘。我不会喜欢发脾气,但为何只对这个人发脾气?」

当然做事情例外,做事情当然有对有错,如果是人际关系之间,你会有瞋恚心,瞋恚心来自于嫉妒心,有所嫉妒就会起瞋心,那你要思惟嫉妒什么?感情吗?男女之间的感情?或嫉妒人家地位好、富有?嫉妒人家儿女美满、成绩优秀而我们没有?这样你会变成心理不高兴、不平衡,会发作。所以你要去思惟,那根源才重要,不是表面的发脾气。表面的发脾气,为什么发?你要去想、要去解套!思惟就是解套,如果你想通了,你就会想:「我怎么那么笨!我为什么被这个关卡卡住!」

如果你有这种思惟的心,去追踪贪欲心、瞋恚心、或者是害心,就会发现,嫉妒心引起杀心,男女三角关系都是这样引起的。你爱他,他又去爱另外一个,常常就是这样的三角关系,常常就会嫉妒,嫉妒一来就动念头:「要怎么来杀他!」所以这个害心很严重,你看不顺的、不喜欢的,不管怎样,都不要执着他,执着它就是害心的起源,这很难吗?你要修忍辱的话,就是这样的去修!一般的人就是这么的想:「我不喜欢这个人,把他干掉,眼不见为净,把他处理掉就OK了!」尤其是黑道的人更是这样子,他们心胸更狠。

我们修行人,有没有这种害心?有时候也是会起来。明明你没错,他却讲你,然后你就会见怪他,见怪他,你如果害心没有灭了话,就会在心里暗自诅咒:「不顺我意的人最好是在地球上消失!」这就是害心。我们修行人不能这样,有这个念头起,我们要赶快想:「我为什么有这个念头?要赶快忏悔!」所以修行就在控制这个。你还没成就以前,还没有什么通啊、什么灵啊,人家骂你,你都认了,反正你也敌不过他;等你修到一个程度后,身体有一点灵通力了,能知道过去、未来、知道……什么,譬如某人也没有什么修行,但是他来污辱你,你会不会气他?这时你害心就起来了。

当这种心、这个诅咒的心起来时,你就要小心:「哦!原来我还有这个毛病,我的心还有害心。」害心这是很严重的,我们修忍辱法、修成佛的人,不能有害心。你要思惟:「我为什么对这种人有害心?」这表示你脑筋里根深蒂固的害心还很重!像这种,把你的思惟变成意志力,变成意志力的话就是邪志。当我们想到贪欲心、想到瞋恚心、想到害心,想起来我们就要心惊胆颤:「哎呀!我怎么还有这种东西?」不能让它形成一种力量,力量就是志,想着:「我要怎么样、我要怎么样。」

譬如你害心起,害心起你这注意心,你说害心起就怎样,你要杀他吗?杀人?当你在想的时候,不要有形成这个志,志如果是正志不是很好吗?我要上进,我一天要打坐多久,我要怎么来用功,这是正志,是好的,让你精进的动力。邪志是不好的,关于其他的欲望,譬如说名、色、财、食、睡。今天教授问我:「你食欲好不好?」我回答:「我食欲好的不得了!很烦恼耶!」现在动脉都浮起来了,都摸得到了,以前动脉连摸都摸不到。

从以前我的食欲就很好,从小时候到现在,就算我感冒,我依旧吃的下,我一生之中没有几次吃不下的,所以食欲很好,现在很烦恼。有的人什么都不贪,不贪钱不贪什么,但就是贪嘴,贪吃而已,这很烦恼耶,什么都好吃,吃到你自己会怕:以前是花生,现在是蚕豆,一口接一口,无法停止,越吃越好吃。你有时候要去思惟一下、控制一下。你一控制,它就会改变观念,你越吃它就越多,你减下来一碗也吃了,三碗也吃了,那何必吃那么多碗?吃多如果能够成佛的话,我一定会鼓励大家尽量的吃,偏偏成佛的人是不吃饭的,要成佛是不吃饭的,所以你也要少吃饭,阿罗汉七天吃一次,辟支佛十四天才出定吃一次,这些自己要思惟,不要变成邪志。

(3)邪语,不正当的语言,指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四个。在天道十戒里面,这是口业,妄语,大家去受过戒的就比较清楚。大妄语就是你没有修证到那个境界,却说你已经修证到怎么样、怎么样,这是大妄语。小妄语就是你不讲实话,避重就轻,覆藏自己的罪行,这就是小妄语。两舌这大家都很清楚,听到这个话就去那边讲,听到那个话就去这边讲,挑拨是非,就是两舌。一个人只有一个舌头,为什么会变成两个舌头呢?就是爱讲话,辩来辩去。恶口就是口出恶言,恶口是不正当的恶口。

如果你为一个人好,你出声骂他,但起码你的心是正确、是好的。就算跟他吵架,也是为了要纠正他。菩萨就是常常犯这个毛病,但菩萨如果是看不开,就会很烦恼:「我为什么要骂他?」像我骂了你们以后,我的心很坦荡荡的,不会对你怎么样,不会对你作记号,不会说:「你不行!你怎么样、怎么样的」,不会的!我骂了你以后,还是跟以前一样。所以菩萨不要认定说这个人没救了,就对他打点做记号,不理他了,这不是菩萨该做的。

不犯于恶言、恶口,我们这里没有白怒目金刚、黑怒目金刚。怒目金刚是最慈悲的,为什们慈悲?因为他要众生学好的心非常强。哪一个人不喜欢大家喜欢、能够相处融洽?但必须要扮黑脸,扮黑脸就是怒目金刚,因为大慈悲,希望你马上更好、学好,所以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来教导众生。所以像十一面观音的脸相,里面有很多是善颜、善目的,也有怒目的等等的,所以你不懂密教,就会以为怒目金刚是杀气腾腾的,是很恐怖的,一定是很威猛的。其实他们的慈悲心非常的大,希望你改变快一点,改变多一点,而示现这种怒目金刚相。绮语就是讲一些没有诚心诚意的拍马屁的话。

这四个口业,这在唯识、戒律里面都讲过。如果没有合理的都是属于邪语,就不要去犯。有时候听实际的例子,像某人讲话也许是无心,但人家听了就会很刺耳,为什么?因为他内心的本性还没安住好、没有柔软,加上他就是这个习气,自认为:「我讲话就是这个样子!」但人家听了,就觉得他心不诚实、没有安祥,讲出来就是怪怪的。其实他没用脑筋在讲,但人家听起来就是很奇怪:怎么会讲这种话?这种就是自己要去思惟:「讲这句话人家会有什么感受?自己要如何改进!」

如果什么话都不讲就好了,人家讲什么都说:「阿弥陀佛」,能这样就好了!这句话永远都不会错。不用再去讲一些有的没有的,接受了,接受就接受了;讲「阿弥陀佛」,不接受,也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样,跟你讲话的人,都心平气和,但你心想什么?大家都不知道!讲这些虽然是很粗浅,其实真正的修行就是在这里面去学,幼儿园就是在学这些。你学了《解深密经》,学到《大般若经》,又回过头来讲这些,等于是在给你复习。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学习?认为空空就是一片虚亡,「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念了半天,好像很高贵,学佛法很高贵,但是这个基本都没有做对,你们要去思维这八正道,你们要自己去想!

(4)邪业,第四个是邪业,由贪、瞋、痴而起之不正的身业;如杀生、不与取、邪淫等皆是。邪业,业是起心动念、一举一动所报的业。邪业它是指杀生、不与取、邪淫等。不与取是人家没准许你拿,你就拿了。尤其你去受戒,道场里面的东西是不可以随便拿的,一拿的话,就犯了偷盗罪。道场和寺庙里的东西,不是好像没有人的,是常住的,是有人供养的、有人怎么样的。你要拿不是说不行,但是一定要讲一下,有些你可以拿,有些你不可以拿。你讲了以后拿,就不算是偷;人家不给,你取了就是偷。邪淫,如果不是夫妻,行淫欲就造邪业了,造了不好的业力。

(5)邪命,指不如法之生活。第五个邪命,专指你的职业。你为了赚钱养身,如果选了不如法之生活方式、职业,就是邪命。譬如你以前不学佛,就去养家畜、去养什么东西来卖给人杀,这就是不正当的职业。生活上的,做正当的职业叫正命;做了不对的职业,就叫邪命。像以前有一个养鳗鱼的人,学佛以后,养鳗鱼怎么办呢?他就很认真的去学佛、去念佛,不久以后,他就正命了,脱离了养鳗鱼的职业。所以你信佛法以后,诸佛菩萨会慢慢改变你的命运。你会做什么,都是和过去有因缘的,今生学佛以后,知道那个职业不好,就尽量不要去做。

(6)邪方便,第六个是邪方便,又作邪精进,指为恶事所作之方便精勤。因为你要精进,有时候为了精进,有时后认为转个弯方便一下,但这种过度的方便,或不正确的方便,可能沦为恶事所作之方便精勤。精进本来很好,但是你为了达到精进的目的,去破坏人家的行为、或时间,或是家里的安宁等等,就不好了。

(7)邪念,第七个是邪念,指不如法之观念。什么叫如法?什么叫不如法?这就牵扯到智慧!有智慧的人,可以起心动念都是对的;但是智慧不够的人,起心动念都不对的,观念都是不对的。这是佛法里面修的就是这个样子,没有办法! 你说有的人为什么那么笨?就是因果关系!所以他观念就是不正确,不知道怎样对,也不知道怎样不对,都搞得迷迷糊糊,这就是没有正知见,就是邪念。

(8)邪定,指非正定之定。第八个邪定,跟我们这段所讲的比较有关,指非正定之定。譬如说去学自发功、香功、什么功的,气很强,气很强压住脑了,压住脑而心不动了,不会起心动念了,你就以为这是入定了,这不是定,因为你脑筋混混沌沌。所谓的定,就是说你在打坐之间,脑筋很清楚,但周围之间的人、事、物,都跟你没关系。不管外在多么的吵杂,你的心一直很安定。所以打坐的人是脑筋越敏感、越清楚,不是入定后什么都不知道,不是这样子的。是都很清楚的,只是他对周遭在做的事情,都不会去罣碍。如果在定中都无觉知,那不是和石头没有什么两样吗?

所以入定的人,譬如入二禅境界的人,别人要下课了,他也知道,只是出不来,他控制不了这个身体。周围之间的人在做什么、在念三皈依、在念回向偈了,他都清清楚楚的。就像在做梦一样,定中也可以做梦?梦中的情景都清清楚楚,但你不会说自己在作梦。真正的做梦就迷糊了,才会做梦。所以你进入这个阶段性,你要讲宿命通的开始,就是这个样子,进入梦境之中,影像的出现,是谁、是谁,但是你不会想是在作梦,好像是真实的事件一样,脑筋很清楚,在观过去世的因缘,看来看去,知道自己过去世跟这个人是什么因缘,跟那个人是什么因缘、什么因缘,累劫都是这么因因果果的一直在轮回。

如果是很暧昧不明,像故事在编造,又编得迷迷糊糊的,那就真的是梦。但是你说那不是梦,要怎么办?不是梦,也不必加以在意,也不必非常执着──知道了彼此过去的因缘又放不下来,这样就没有正念了。既然佛都已经讲了:「尝为六亲」,你就可以印证说:「哦!对呀!都尝为六亲」,那要怎么样呢?今生就是这样子了。你不要说:「我过去和很多人都是有夫妻缘的,今世就全部娶回家。」这就是不懂因果,不懂学佛法就是要解脱出来,还一直去攀缘。

我们修行的人不管过去什么因缘,今生就是大家一起学佛,尽量的超越三界,尽量的互相提携,尽量的互相勉励,互相的走过这一生,希望下一生不要再来受生。如果不得已再来,那是菩萨发愿,如果不再来,若非去兜率天,就去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是其他净土。要证到阿罗汉比较难,你要出家到深山里面去修行,天天打坐二十四小时,这么的一日复一日用功,将八正道的方法用到你的心里面去思维,把心里面的东西拿掉,才有机会证得。

我看到你们很多人,有的人是长大,有的人是退步。我看到以后,还是要讲一讲,有的人修行修的好好的,忽然就起了其他的嗜好,像杨大德喜欢拍照,拍照会让你忘记修行;有的人喜欢去做糕饼,一做就忘记打坐修行了。这都是毘那夜迦在引导你,反正就是要障碍你修行,定力不够的就会被它转了。像现在我只有在吃饭、睡觉和在道场工作以外,没有什么是有兴趣的,今天有大德送了有很多漂亮的花的邮件来,说花季开始了,我看了几十张,感觉很无趣,就把它关掉,要看到哪个时候?反正就是花,管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外观,有什么好看的?你说我们出去禅修,当然出去散散心是不错,但要到哪里去禅修?想一想还是待在道场比较好,比较实在,舍不得休息。

所以如果你本身还是很发心,这发心不是说想乱搞的发心,而是想做这个、想做那个,那是心还不定,那是学佛还是有障碍,放不下。如果说又变成是一种嗜好,比学佛还要精进,你今生就已经退转了。毘那夜加就是专门在做这种事情,把你带入到你喜欢的事去!有的人喜欢名声,它就让你到处演讲,到处讲经说法,信仰的人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然后供养多了,你就迷失掉了。有的是障碍你打坐,一打坐你就昏沉、昏沉。那天有人问说:「为什么打坐就一直昏沉?」我问他姿势有没有摆对,他说有摆对。有摆对,那为什么会昏沉?昏沉一定是有外力来干扰,外力就是毘那夜迦。

毘那夜迦也是一个天神,你好他就好,你不好他就变不好还害你,来阻碍你来修行,它是正逆都可以做。顺的就是把你捧得高高的,然后让你失德,让你的德行失掉;逆的就是来障碍你打坐,不让你打坐。我跟他这样讲以后,他第二天打坐,真的看到有一个人,带了很多法器,呼吸之间就进来了,然后就塞在他的胃部了,就看到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像进来,但是他气很旺,趁着气很旺的时候,就打嗝把它送出去,气旺的人,一下就可以打出去,然后把它送走以后,他还感到伤感,也许是过去的因缘,也许是其他因素,来障碍他,障碍不了又舍不得走。

所以修行之间,你这个定要正确,修行的定要清清楚楚,而不是迷迷糊糊,只是等到时间到了,你才下座。第二个是你打坐的时候,气分布全身,也都很均匀,没有哪里太多、哪里分布太多,否则就会有五阴魔相,气全积在头上,头部有眼睛,逼着你可以看到现实世界以外的东西,耳朵逼着你听到另一类众生的声音,就是幻听,这是你气不通所造成的。有些人有打坐才有这个现象,那还好;有的人不是,是有障碍,是鬼神来障碍。鬼神它也可以给你灌气、给你什么的,让你有些神经神经的,又有一点灵通力,但那都是假的,都不真实的,所以这些都是属于邪定。

你虽然知,如果正确的,你要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空处定,或者无想定,(佛法是不学无想定,只有外道才学无想定),然后色受想灭尽定,色受想灭尽定后,阿罗汉已经证到没有感情作用了,不起心动念了,入那种定中。就像迦叶尊者,现在就进入色受想灭尽定,等待五亿多年,现在在鸡足山。所以世间禅定的定,也算是我们要学习的正定。但是你如果是其他不正当的、没有究竟的,却把它当作是正确的,那也是一种邪定。我们对四禅八定,不否定它,但世间禅定,但那不是究竟,如果你执着它究竟,那就是错误的。非正定之定,所以鬼神通,鬼神定,或者是仙人的定,或是什么定,你要仔细去分辨何者非正定。

以上八者,乃凡夫外道所常行,求涅盘者悉皆舍离。这等于上次提到的八邪定的补充,与八正道相反的。修行思维之间不正确的话,都是邪定,就是八邪定。在佛教解释名词里面,凡所有外道所常行的,求涅盘者却不是真正涅盘的定,都是邪定,苦行也好,什么也好,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2009.04.15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