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2-37)
             
胜义谛相品第二
          (本篇文章为祥比丘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二、胜义谛相品()

《宗镜录》所示之八种妄想。八者即:

(1)自性妄想,谓执根尘等法各有体性,不相混滥。

(2)差别妄想,谓妄计色等有可见可对之色,有不可见可对之色,有不可见无对之色。(可见可对色者,即青黄等色,眼可见,亦可对。不可见可对色者,即声香味触四者,虽不可见,而有对于耳鼻舌身。不可见无对色者,即意识缘过去所见之境,皆不可见,亦无对碍。)

(3)摄受积聚妄想,谓妄计色受想行识五蕴之法,摄持聚集,而成一切众生。

(4)我见妄想,谓于五蕴法中,妄计有我。

(5)我所妄想,谓于五蕴法中,妄执我身及所受用之物皆为我所。

(6)念妄想,谓妄分别可爱之净境而缘念不断。

(7)不念妄想,谓妄分别可憎之境,不起缘念。

(8)念不念俱相违妄想,谓于念不念爱憎之境,违理分别。

以下继续讲《宗镜录》所示之八种妄想。

复习第一点:自性妄想。谓执根尘等法各有体性,不相混滥。自性本非性,一般人会执着自性所化、所现的法为真。执根尘等法各有体性,诸法无实性,只有空性才有实性。所以一切自性所现的法,从六根、六尘、六识,到五蕴、十八界、八背舍、九次第定、一切陀罗尼门、一切相智、一切道相智、一切种智,…,往上五眼、六神通等等,甚至到正等正觉的菩提法,都无自性。凡夫的法也无自性。圣人、声闻所现的解脱知见,也无自性。甚至于菩萨、如来所现的一切自性功用,也都无自性。

一般凡夫妄执这些为真,所以说自性妄想。于根尘产生识,六根面对六尘会生识,六根入六尘产生六识,这些法都执着为真,就进入妄执自性妄想,执着自性所化的功用,就变成一种妄想。为什么它会执着?说它有体性,其实如果有体性,应该不灭,如果有一切法,应该不会幻灭,但世间法没有一个法可以长久,都是依因缘现象,该住多久就现多久,最后总会灭掉的。所现的法,是由自性而起,你如果执着它有体性,执着它为真,这就是妄执为真,所以不应该混淆乱去执着。

根尘识所现的法,为什么你会执着?这是第二种妄想,差别妄想。自性先现法,自性应缘是我们真如性的功用,不管凡夫或者如来都一样,只是我们自性应缘以后会执着它,诸佛不会执着。《解深密经》在教化这些从声闻乘转进来的菩萨,也要认清楚──自性所现的一切法,是真如所现,但不能执着!如果执着,就变成一种妄想,自性认它为真,六根六体各有其体,所以叫做妄想。

 

(2)差别妄想,谓妄计色等有可见可对之色,有不可见可对之色,有不可见无对之色。(可见可对色者,即青黄等色,眼可见,亦可对。不可见可对色者,即声香味触四者,虽不可见,而有对于耳鼻舌身。不可见无对色者,即意识缘过去所见之境,皆不可见,亦无对碍。)

对于诸法怎么会执着它呢?就是有差别心起。圣人也会起,凡夫也会起,这个大家都一样有差别性,我们也有佛性也会起,只是诸佛菩萨祂不执着,所以祂不起差别想,有差别心就有差别想。不管祂们知多大的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或者是更多的世界,甚至于如来的遍知一切世界,都悉知悉见众生,但不起差别妄想。还不究竟的恶慧声闻等等,祂们则会偏执空,都不起差别想,这样也不对,因为这样就不能圆满其佛性。所以我们说,要有觉有知但不执着,这是菩萨所要学的。

什么叫差别妄想?妄想计度色声香味触法等,有可见可对之色。这里是只举色法,色法就是物质形象。眼睛是对色法,耳朵是对声尘,鼻子对香臭味,你的身体接触外境感知,舌头对味觉起酸甜苦辣,心起差别想,就会认知这些境界。所以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互为作用,有可见可对之色,有不可见可对之色。「可见」是物质形象,「不可见」的色法,就是法尘或者影像。因为我们看的不是外在的实境,有时候你自性起超能力时,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些就是一般人不可见的色法。我们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只要看过、听过,其实都会留存在阿赖耶识里面,随时会现起,现起不执着它,它起又灭;如果现起你却起了差别想,认为有这回事,执着所看的为真,你就进入差别妄想里面;另外有一种有不可见无对之色,你没有看到什么物质形象的色法,但是它还是一个法尘。

可见可对色者,就是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我们讲颜色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根本色,这是眼睛可见的色。这里是讲颜色,其实物质形象都具足各种颜色。不可见可对色者,而有对于耳鼻舌身,就是我们刚刚讲的法尘,声香味触这四个,虽不可见但是你可以感觉。声音用耳朵来听,香臭味用鼻子来闻,酸甜苦辣用舌头来舔,软硬坚实的感觉由身体来触知,这不可见的,但是你可以感觉。不可见无对色者,即意识缘过去所见之境界,阿赖耶识所留存的东西,你没修行就只能现今生经历过的事情,若你有修行或者前世有修行,今生再来,有时在梦中也会现那个境。所以有些人会说,作梦时,去游历一个非常美丽的世界,其实那就是天上的境界,你可能过去就是天神,待过天上,其景象会映现在你的梦中。

如果有禅定能力的,现起过去所映现的境界,也是会引起法尘。所以没有修行的人,大部份现的是今生经历过的事;有修行的,也许进入定中或气通了,自性会见到过去世哪个时候所见的境。这些一般人是不可能看到的,但是知道自己的心(意识)会缘过去所见的境,这些亦无对碍,所以没有一个真正的法。你要懂得最后这一部份,过去所见的这些境,不管是好、是坏,现起时,你都不惊吓、不喜爱,修行就是学这个。打坐还没进入那个情况的,当然就没有办法。

要再说明一下的就是,看过去的也有深浅的分别。比较浅的,为什么会浅?是因为你的障碍多,你的妄想习气还有,所以蒙蔽了你的自性,映现不起过去很清楚的画面。如果像释迦牟尼佛,观看你过去哪一世、哪一个空间、哪一个时间,你做过什么事情,祂都是连贯的像看电影一样。一般人则是气还不很够,或者气通了但是业障还重,纵使粗习气没有但微习还在,那就会障碍你看过去世所现的这些境,所以也许只出现一个画面让你看见,这个画面里,就像演电影突然间坏掉了,一个画面停格在那里。这种大概就是妄想习气还很重,没有办法观到过去世那种连续剧的影像。

如果再继续修,把你的习气由粗妄想、中妄想、慢慢的成微细、微微细、极微细……,这么一直断除下去,也许在定中、梦中可以看到是一连串的,但不是在作梦,你是很清楚的看每一个细节,怎么经历过的事情。当然若你要看一生,那是已经有宿命通了,这不简单,稍微看一下一小段。如果我们气扫到脑筋哪一部位,缘起时,也许看十秒、二十秒,十秒、二十秒里面就有很多故事了。甚至于更久一点,在梦中也许可能更会,你很清楚又好像不是在作梦,因为你脑筋很清楚,但你说清楚又好像在睡觉中。这种就是你的意识,缘过去所见的境界所现的。这一般人是不可见的,不可见你为什么会变成一种妄想,这是过去的习气,虽然不可见,但你阿赖耶识影响你的个性,就是这样子。

比如说你过去被抓去关在黑牢,所谓黑牢就是暗无天日,不可能天天给你点灯,是不点灯的,把你关在那里几十年,这就造成你心内一种执着,讨厌黑暗,所以出生来至今生,只要到晚上没有灯光就害怕,你有看到什么?没有!但是看到黑暗就是害怕,这是缘过去所见的黑暗境。你没有神通,看到你过去被抓去关黑牢,但心里的害怕,你说有境吗?没有。你说没有境,为什么会缘过去所现的境?你心里面有那个感觉。所以这就变成每个人的个性、习气,出现在今生里。不经熏习,是由过去生所带来的,这种叫做「根本执着」、「俱生执着」,不是「分别执着」,「分别执着」是今生所学的。

如果是以前过去世所留下来的,是根本的无明,一直留存在心里,已经造成心意识有一种执着,于是变为一种偏见。每个人会现不一样的境界。小孩子出生还不懂事,慢慢顶门脑筋被盖住以后,潜意识就会现出每个人不一样的因果,过去所熏的境界都会现。一般人是不可见,见了以后,不管有色、无色,你一执着它为真,就是差别妄想。如果你修行中看到影像、看到念头 ……,都不安一个这是什么时,这是没有差别想。如果你喜欢好的,看到佛像心里就高兴,认为:「今天佛有来了」,其实佛才不会这么平白无事就来。如果看到不好的景象,你就害怕、讨厌,这些就是有分别心,然后再起妄想,这是执着。

 

(3)摄受积聚妄想,谓妄计色受想行识五蕴之法,摄持聚集,而成一切众生。

第三种摄受积聚妄想,开始我们是第一念,就是自性分别,第二念开始这是什么?起差别相时,就有种种的事情。你认为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真如境所现,我们自性像一个镜子,什么来它都只是照那个境而已,同时现起相。你一有分别想时,你就知道这是六尘哪一个东西。你有分别,才能知道是六尘的什么;如果没有分别,根本不动心,听到声音不知道是什么,不加以分别。这些只加以分别,倒还没关系;你摄受积聚,把它抓到自己的心中来,就累积聚集变成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圣人为什么到觉知这里为止?祂不起差别想,法起法又灭。你若是执取其境,这就是有差别想。

比如说你看到一个人来,知道是人,但不去分别到底是谁。这是有分别,没差别想,因为你分别了色相,知道有人。但你不很在意到底是谁,这就没有更进一步的积聚。如果你起了「看看到底是谁来?」有想要看清楚的这种念头的话,那第三种妄想就开始起。所以我们说,圣人自性现一切法时,到此为止;阿罗汉自性现一切法,再分别一下这是什么,那还没关系;第三个层次的话,就是凡夫习气,摄受聚集起妄想,变成一切众生。有第一念是可以,如果不知不觉就像石头一样;佛可以知一切法,祂跟本不去分别,所以我们众生在祂心中是一体没有分别的,祂都可以接受。菩萨修法也是这样,不管影像或者心念,起了又灭,你知道影像是什么,念头是什么,但不执着,好的不执着、坏的也不执着,它自己消掉。过一阵子刚刚那个念头是什么已经忘记了,这样才可以存很多东西。

第二种是声闻乘,恶慧者,走一半的人。他就要分别一下。一般阿罗汉,南传的小乘,在修四念处时,他会看一下,他没练到有法不执着,一定要分别一下。比如说看到有人进来,看一下人,然后再看是谁,男的?女的?认识?不认识的?再来就不动心了,这样也解脱了,因为他没有继续妄想,第三念没有起。第二念分别还可以接受,第三念以后就是凡夫。为什么?你再起其它的念头,千万念,就没完没了,一直在打妄想,心不定,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放不下,一直在搅和,永远走不出来。叫你不要理它,你做不到,偏偏要理,变成心里一种罣碍。

有个同学曾送了一帧广钦老和尚的画像来,已经过了十几年,他现在来要回去,为什么要回去?好像缘尽了,要断掉,不断掉觉得心不安,所以干脆把拿过来的东西也要拿回去,那天被我骂:「你发神经病?」我问他为什么要拿,他说:「心不安。」我问:「你为什么心不安?心在哪里?」学佛几十年,还搞不懂修行怎么修,你说他没智慧吗?又有一点境界;那为什么走不出来?就是执着妄想!结果没拿回去,过一阵子人还是好好的,但当下乱的时候,一想着就要去做。这就是积聚越来越多,就变成一种内心的种子,待缘即发作。所谓众生,都是有第三念,不能无住于一切法。声闻乘到第二念,勉强还算不错,可以解脱了,因为只分别,不去妄想好不好,没有以后的事情再发生,所以祂可以获得解脱。

第三念以后就是一切众生聚积妄想而成就。五蕴之法,以五蕴魔相来讲,所有色受想行识所现的一切异能、小通,都是虚妄不实在的,很多不知道修行的人,都执着为真。受(感情领纳作用)尽了,才是达六十四位阶修行的第一阶段。很多人都在色法之间,就迷失掉了。你可以看、可以超距离的听,见闻嗅味触觉都起异能了,这就是住色阴魔相中。五根都起一般的灵通,那不是神通,是一种魔相,让你比人家多一点点的体验。其实这个还是众生之流,没有办法脱离轮回的。所以五蕴身所现的法,将它摄受执持,你就变成一种我执身,我执聚集越多就变成一种法执,法执更深,更难解脱。

刚刚讲的差别妄想,分别我执、分别法执,分别法执是今生熏习的,今生才养成的,那你怎么养成?有时候你去回想,自己刚出生时,你对一般的味道没有什么偏好,等到你妈妈把你养到二十岁了,天天煮饭给你吃,你就喜欢吃妈妈煮的菜,这是今生才熏习而成的。所以有的人说妈妈的家常菜是最好吃的,其实别人吃起来也没有觉得怎么样,但是你吃得太习惯了,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好吃,这是今生熏的。如果你今生没有经过熏,但是你与生俱来就喜欢,这是俱生我执,那是过去累世所熏习的。

比如刚说过,你被关在黑牢里面,那种影像变成你一种执着,变成你怕黑。为什么别人不怕黑?现在有灯光还好,以前在乡下,有一些人走夜路时,就要吹口哨壮胆,为什么?虽然路不远,但是黑暗没有灯,害怕突然间有人会冒出来做什么坏事,有的比较大胆的或者个子比较高大的,他可能还好一点。这是过去熏的怕黑暗。我们难断的就是俱生法执。色受五蕴所现的一切境执持它,聚集累积起来在阿赖耶识里面,最后变成一种法的执着,所以我们不能脱离轮回,最根本是俱生法执在执着。修行的次第你要先破「分别我执」,今生所熏的,第二个破「俱生我执」,修的次序,为什么没有办法先破分别法执,法的执着比我的执着还重,所以先破我的执着才能破掉法的执着,先破今生所熏习的,然后再破过去生所熏习的法的执着。

像刚刚我讲的黑暗,你过去生被关在黑牢,虽然今生是没有,但是很怕黑暗,你要先把怕黑暗克服,这是你的分别心,有「我」在,所以你分别黑暗、光明,喜欢光明,不喜欢黑暗,这是你对法的执着。我们修行要平等观一切法。怎么会黑暗就不好?光明就好?或者是你打坐,有时候现红色、黄色,你才很喜欢,但是现黑色你就很讨厌:「怎么是黑色!」黑色有什么不好?黑色也是一种颜色,你为什么讨厌黑色?肾脏不好就喜欢黑色,一般心地平衡的人,他没有颜色的特别喜爱与选择,都平等观一切法,没有特别喜爱、没有特别讨厌,什么法都好、什么色都好。

以前有一个姓林的人,他的故事很多,修行也有一点境界,他过去是修世间禅定,有一次问我说:「老师,这个饭要怎么吃?」我就说很奇怪,饭怎么吃?我突然想到,他过去修世间禅定的,一入定就千万亿年,因此进入过去修行境界时,就不知道饭怎么吃。我说:「就把它塞到嘴巴里面,咬一咬吞下去,就吃啦!」他说:「这样啊!」像这种话,你会觉得好像小孩子在发问一样,这是过去熏的,他记的很清楚,从来不吃饭的。真正阿罗汉,最少一入定就是七天,辟支佛则是两个礼拜,要吃饭才出来。如果入更深禅定,像梁朝就有一个和尚一入定到清朝末年才出定,经过十个朝代。如果是世间禅定的,一进去就千万亿年、好几十亿年,在深山里面入定,也不会老、也不会怎么样,像这种,是过去世所熏的,出现在今生。

第三个阶段要修的是去掉「分别法执」,今生所熏的执着;最后才能去掉「俱生法执」,能够去掉俱生法执起码有阿罗汉、辟支佛的境界,就是只到差别想──「我知道这个事情、这个人、过去什么事,但我就不烦恼」,只有差别妄想。但是差别妄想,给你神通越来越大,知道的人、知道的事越来越多,你这个分别、那个分别,这个心量还是不够,这样还是不行。为什么《解深密经》讲,已经到阿罗汉、辟支佛境界,为什么还是不行?因为祂没有完全究竟解脱。所以《解深密经》在训练你:一切法照样现,但是你都不去执着它!连分别都没有了,不必要讲说聚集在一起,把它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这样你才可以广知世界一切相,宇宙间的一切世界、一切众生。当然这跟你心的清净度都有关。

讲到这个又是因果,你心清净多少,你就修到哪一个境界。你如果心还没有办法去掉俱生法执,连偏执空理都没有办法做到,那是因为你自己除了分别妄想以外,还有摄受聚集的妄想,所以还是属于一切众生类。就是世间禅定的众生也是一样,他还是世间的众生。初二三四禅,甚至于四空处定,祂们都还执着有,认为:「我看的就是这样!」四空处定也是执着,虽然只是一个念,知道过去、未来、现在,但祂还是执着为真。如果这些人不学佛法的话,是很可惜的,就进入世间的禅定中,所以还是属于轮回众生。

 

 (4)我见妄想,谓于五蕴法中,妄计有我。

第四种我见妄想。聚集以后还没关系,「我」开始出现,先分别,之后累积起来,然后开始起了以我为主的观念,所以才会有「这个人我喜欢、那个人我讨厌」的这些事情一直在发生。为什么?因为你有一个「我」,以我为中心,事情就没完没了的一直来。为什么分别我执要灭、俱生我执要灭?第一个先灭我的执着,「见」只是一个代表。见、闻、嗅、味、触、觉这六心识,不管看了、听了、闻了……,都不能执着有我的观念。所以你用六根现六尘,甚至于也可以分别,但不要起以我为中心的一种思虑,因为你喜欢就说好,不喜欢就说不好。

如果你喜欢哪个党派,你就会靠那边站,对于另外一个党派,不管那个党派做好做坏,你都是很讨厌;自己的党派没关系,做不好也没关系,因为是你喜爱的,这就是以我为中心。所以我们说,先断我执,再断法执。再细分下去,先断分别我执,再断俱生我执。俱生我执灭了,再断分别法执。法的执着要断很难。所以你说:「差别妄想不起,有什么困难?」如果那么容易修的话,末法时期,几个人证到阿罗汉?世尊在时,只要出家跟祂学习,每个都证到阿罗汉。现在哪里有?再怎么几十年认真用功修,也没有看到一个真正阿罗汉出现。阿罗汉要有六神通,五通再加漏尽通才是真阿罗汉。

当然菩萨又另当别论。低阶菩萨哪里有神通?要到八地大菩萨才有神通!为什么?菩萨是智慧有,会讲、会开导众生,但自己习气还是没有灭,如果祂灭的话,就不来这里,所以不能灭余习。一完全清净的话,果位就来了,果位就来怎么办?你心都不动,心都不动,哪里说再来投胎、受胎?就不会。你发菩提心当然再来。有时候很微妙的,就是行菩萨道的人,心永远就是留一点毛病,没办法完全清净,但他也无所谓,为什么?因为他自在。菩萨要对法很自在,没有什么善恶、顺逆之分别。

我见妄想,五蕴中妄想推计有我。比如说,你观想到过去,你是什么、什么,如果好的就很高兴,如果不好的就很郁卒过去不好。这就是你很执着有一个我。如果你没有「我的执着」,知道过去怎么样、未来怎么样,其实根本没有好坏分别,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反正就是因缘果报的一种现象。知道就好了,不要一直执着那个念。不然现起有「我」的话,就变我的执着,有我的执着,你跟众生就格格不入,你的思维、你的见解都以你的为主,跟人就很难相处,仅可以跟你有缘的、谈得来的人相处。

为什么谈得来?过去一定有善因缘,所以才能够凑在一起,能够凑在一起,再不好的事情你都可以忍受。但是你对缘比较浅的,你就觉得:「这个人我不喜欢,这个人怎么样、怎么样」,因为你有一个我在,所以没有办法每个都好,每个都好就平等了,每个都好也不会都特别好,特别好就变成你有喜爱,这样不行。所以不管缘深、缘淡都是平等,这样你就是没有「我」。那无我怎么过生活?就是随缘!什么因缘现什么事,你就办什么事,过去就过去了,尽量去除我执。

有我的主观意念以后,生起我所,我是主角。因为有我,所以就养成很多的我所。「我见」是心王,「我所」是熏习的习气。为什么圣人贪嗔痴慢疑都没有?因为祂修到有差别想但不执着。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邪见)都是你的心王,依你的习气在发作。所以「心王」是主帅,「心所」是依贪嗔痴慢疑邪见种种毛病,甚至是诸烦恼法,二十种随烦恼、中烦恼、根本烦恼,凑在一起。若你没有心所的话,只有到自性妄想,出现真如现一切相以后,就没有妄执了。如果起了差别妄想,阿罗汉的境界,偏执空理,祂知道一下,把它化空,不执着;第三念以后的凡夫,都是受法中有我。依自己的习气毛病,就是依「我所」去发作,所以你喜爱、讨厌,一大堆的事情都来了。

 

(5)我所妄想,谓于五蕴法中,妄执我身及所受用之物皆为我所。

在色受想行识五蕴法中,妄执我身及所受用之物皆为我所,我所不是说我所有,是说变成一种执着,变成一种心病、习气,有所执着而行。唯识里面常讲心、心所法,心就是心王,有八或十个心,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个心王;在大乘法讲到十个心王,还有一个异熟识、一个阿陀那识,一般凡夫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第八意识。第八意识有两个,一个是储存一切过去业的种子,一个是解脱的真如性,依一切法应现一切相。妄执我的身体是我,或者心所觉受的所产生的感情忧喜苦乐的作用,所受用之物,不是只有物,连心都一样,不是只有物,包括烦恼里面的习气。

 

(6)念妄想,谓妄分别可爱之净境而缘念不断。

第六种妄想,就是念,你有心、有习气,要让其发作就是念,这个念是从心来的,这个心从哪里来?就从你阿赖耶识最根本,所以你说要开悟自心就是第八意识现起,第八意识现起时,我们思想的过程,八识是镜子,所以它可以照十方一切,这个镜子到底照多大?依你的烦恼、清净多少来决定。如来是完全清净,所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世界、一切众生,祂都可以照得到。我们凡夫没有办法,但起码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身体冷了知道穿衣,肚子饿了知道要吃饭,这些都是自性真如所现的基本功用。

先不讲圣人,先讲凡夫,我们凡夫也知道天气冷要穿衣,因为第八意识感觉天气冷,第七意识他看到第八意识,发现天气有点冷、身体有点发抖、要穿衣服,第八意识转给第七意识,第七意识就先起念:天气冷,第七意识见分,看到第八意识,它自己也读了这个念,这是七识所现的念,这是相分;第七识把念传给第六识,传给他只是一个念,到这里还不知道什么念,第六意识接受到,也有见分,见分再看到这个念,这个念是在讲天气冷,身体在发抖,第六识接受到第七识的讯息所以产生自己的相分。所以每一识都有自己的见分跟相分。第七意识只看到第八意识指挥的念头,第六意识看到第七意识指挥的念头,这样起分别以后就有各识差别妄想。

所以如果你没有神通,一般你是可以看一些事情;一个开心眼的人,他阿赖耶识知道,感觉以后现了一个念,第七意识读到转给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看到起了分别知道是什么念。有时候讲经说法不一定要有什么灵力,如果心眼开的话,他可以知道哪个众生心里有什么问题,随缘都会讲到此问题。为什么会讲到此问题?因为有一个讯息会从阿赖耶识现出来,你就以为是自己想到的,其实不是你想到的,是你第八意识起一个法的念头,然后飘飘飘,经过第七意识,你就有分别,同样一个念头好像你想到,因为你只有看到第六意识。

如果不认真修行看的都是第六意识的分别,看到第六意识的相分,你打开心眼,就知道这个念头是源头从第八意识丢出来的,第七意识读到时你就看到了,再丢给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看到了才知道要做什么动作,因为要讲话、要作动作,都是第六意识在做。第七意识本来就是审慎思量、思惟、设计……,它是最行的,但是根本执着也是它。第六意识我们说我执,我执很深,所以修行刚刚讲,须先破分别我执,要破分别我执,先把你的第六意识控制好。再来修俱生我执,俱生我执是内在过去所遗留下来喜怒哀乐的分别,喜欢、不喜欢这种个别的知见,你要推翻掉它。

从我执开始,俱生我执灭了,再回过来修分别法执,一般人只知道生活起居之间所发出来的命令,你没有办法超时空知道很多事情,但阿罗汉知道很多事情但不去管它。管那么多干么!所以开悟后第一阶段的麻烦,就是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去攀缘,什么都造成自己的困扰。如果你放不开就很烦恼,这个是要慢慢修。为什么要修?因为你动到你根本的解脱知见。把它当作一种魔相,以般若波罗蜜智慧观它、不理它、不执着它为真、不执着它是什么,一直推翻它。真的要推翻,假的也要推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你不执着它就没事;你一执着它,就是假的也会变真的,会搞得心慌意乱。

所以修的不好、永远没办法走出来,就是这样。明明不是那回事情,他抓到一个念头就说:「这是真的!」因为他过去有经验,好像什么事情感觉都是真的,这样怎么解脱出来?为什么阿罗汉可以知道真假却放得下?真的也好,假的也好,都不管!如果你不度过这一关,如果你对于色受想行识五蕴所现的一切相都不能超越的话,你还是凡夫!给你知道,有什么用!这是自性功能,自性真如每个都知道没错,但你解脱不了。所以我们说,佛法修的不是在于是否起神通、异能,而是你的心都不净,哪里有五眼、六神通?就是你真的心清净,产生五眼、六神通,还是不能执着。就是一直修到已经无上正等觉之佛的位置,还没到如来,那你还是不能执着。《金刚经》一直叫你用般若波罗蜜度到彼岸,就是告诉你不要执着一切。你所体会的境界,体会了就好。这是意念或者映现在脑筋里面的影像,不是只有念头,你执着它就变成一种妄想。

谓妄分别可爱之净境而缘念不断。修到喜欢清净的境界,执取不放,这是恶慧的声闻,祂智慧不圆满。你说清净不好吗?清净是很好,但是变成一种执着,就变成一种阻碍,阻碍你全部圆融的解脱,因为你只要好的。若不好的世间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你照样都没有分别的话,那你就不会说什么叫清净、不清净。修到声闻、辟支佛境界的人,就是很执着涅盘、心不动。你修到菩萨境界,涅盘跟不涅盘有什么不一样?你只要心能够放得开的话,住在娑婆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不一样?真正悟道的人,你要叫他去哪里?他已经悟道了,还要去哪里?如果不是入涅盘永远休息,那就是要行菩萨道,菩萨道就是──缘在哪里就去哪里。

你还没有到大菩萨境界,不能够游历各个国度,不能够来往宇宙各世界之间。你生来生去还是婆世界,为什么?你要从初地修证到八地,如果没有特殊因缘的话,你还要修一大阿僧祇劫。阿僧祇(asa3khya,意为无量数、无央数,阿是无量,劫是极长远之时间,如果再加一个大,一大阿僧祇劫,那时间有多久?很久。所以菩萨道够你去走的!菩萨已经平等观,一秒钟跟一大阿僧祇劫,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只有凡夫才有分别:「那么久,那我哪时候才要成佛?」菩萨不去想这些事情,祂想的是怎么去利益众生而已,时间、空间都已经没有分别。

如果有分别,这个念妄想是净妄想,清净念执着一个涅盘的境界好,你就不能接受不清净中去学到涅盘的境界,这样不是很可惜吗?所以世尊说法到后期,有时就骂这些不上进的「焦芽败种」──「焦芽」是焦掉的芽,不能发菩提芽,「败种」就是不能种出菩提东西的种子。因为太偏爱涅盘、太偏爱空,所以不离一切法,会让你忘却还有一段路要走,你认为什么都自在了。你如果今生修到空理,你说清净不清净、有为法无为法,有什么不一样,做了以后你不执着他就是无为,不是永远都不做就是无为。

这部经在告诉我们不要执着清净,当然不清净不是我们喜爱的,但是你碰到不清净,也不能好像见蛇一样那么可怕,不能害怕不清净。所以你们有洁癖的,认为要怎么才能看起来很舒服,这也是一种执着。该清净的,佛堂要庄严,哪一个人乱摆东西在佛堂里面,我一定要骂人;办公的地方就是要乱,才知道你有在做事,所以东西越堆越多,等到心情好一点时再来整理,如果一年到头都没有心情好时,那就是过年时再清理。为什么你可以接受?因为乱中有序。

一般事情很多的人,大概桌面都堆了一大堆东西,但是他要找东西知道在哪里,被别人一动过就完蛋了,一下子找不到在哪里。所以你们不要去乱动东西,我的东西放哪里,我在做什么,我一拿就知道,你把它移位了,我就不知道,如果你又没来的话,我找了半天找不到。所以你们要擦桌子,擦完了把它放回原位,不要说把它收到别的地方,久了要时找不到东西。你心清净以后,要接受不清净的一部分,不然就变成一种清净境界的缘念不断,只喜欢清净的、可爱的、解脱的、涅盘的,变小乘的声闻去了。

 

(7)不念妄想,谓妄分别可憎之境,不起缘念。

第七个不念妄想,不念就是不去想、不去追求什么,反正自认为今生就这样子,也不求上进。你说求解脱,不是说不能求解脱吗?佛是讲要求圆融解脱,不是叫你不要解脱。修行过程中要先修解脱,解脱到了以后你再转,不要进入真的涅盘境界。要直接转入菩萨道,修菩萨道的路。为什么?声闻一入涅盘,就有一万劫的时间,在哪里无所事事,很享受那种寂静境界。阿罗汉两万劫,辟支佛一万劫。如果你在还没入灭以前,听到《解深密经》、《佛地经》,甚至于《华严经》,你就会改变观念,不会说心清净就是最好的。

妄分别可憎之境,你去妄想分别不好的境界,不清净的地方,或者不好的事情、不好的行为、不好的……,总是想这种。你起了缘念,你的心去缘那个因缘所起的念,所以清净也不是说绝对好,不清净也不要讨厌,这两个心你要去除掉,才能够回到有为无为、清净不清净、解脱不解脱都好。你求心里面真正解脱境界,只是法起法灭,都没有执着好不好。所以第六个妄想讲好的,第七个妄想讲不好的,好不好都是你的分别,不要起分别想。

 

(8)念不念俱相违妄想,谓于念不念爱憎之境,违理分别。

第八个念不念俱相违妄想,清净也没有,不清净也非常讨厌,所以念不念都俱相违,两个都有。念好的、不念就是念不好的,这个就是俱,都有。念清净或者念不清净,起了爱、起了憎,清净就喜欢、不清净就非常讨厌。这种违背你自性本自清净、本无分别的道理。第一个自性妄想真如现一切相,有因缘现好、不好,一般人会说好不好,圣人则没什么好不好,只是一种因缘果报的现象。这样如果都不理它,跟你不相关当然可以不理它,跟你相关的也不理,这是最好的。

《宗镜论》这八种妄想,从第一个讲到最后一个内容,中间是凡夫,后面在讲圣人境界,你爱清净,不爱不清净,可以说是阿罗汉,或者走一半,还没有究竟。

 

大唐三藏云,八种分别皆以无覆、无记、异熟、生慧为其自性,或可寻伺以为自性。生三事者,初三分别能生戏论所依缘事六根六境,次二分别能生我见及以我慢,后三分别如次能生贪瞋痴。当知此中所依缘事为所依故,生我见慢见慢为依生贪瞋痴。由此三事能现有情及器世间流转品法。此中意引显扬三无性论。

大唐三藏云:八种分别皆以「无覆、无记、异熟、生慧」为其自性。这是唯识的名词,如果你没读过唯识,这个都要再解释。

「无覆」就是不被覆盖,有一些法本是无覆性的,如背咒语、诗词等,不会障碍清净自性,这是一种无覆性亦无记性(无记善恶)。另一种是自己修得习气清净了,或者你的心真的清净了,不被你的妄想习气盖住了。第八意识本来就是清净的,为什么我们现不起如来那种观一切世界的神通?因为被我们的习气毛病盖住了。如果你无覆的话,第八意识现起神通异能,应该跟大菩萨、如来一样,这个要修到已经是菩萨境界,才可以说是无覆。「无记」就是没有好坏分别想,善恶没有分别。善就是善,恶就是恶;不善不恶,这就是无记性。为什么有不善不恶的法?如果你心里面没有执着的话,就是不善不恶的法。

就如刚刚讲的,念净你就喜欢净,念不净你就讨厌,这些都是有分别。你如果有无记性的话,第八意识本来就没有善恶,它只能储存你的种子,就像你的仓库一样,你拿什么来堆,它就让你堆。它会说这个好东西、那个不好东西吗?不会!我们第八意识也像这样,第八意识只会照单全收你所造过的业,但它不会分别好、不好,它执着一切缘为真,麻烦就在这里。

阿赖耶识具有「三藏」──能藏、所藏、执藏。第八意识能储存一切种子,所以是「能藏」,所储存的种子就是「所藏」。每经过一件事,只要发生,就是一个种子。你所藏的种子,业力有善、有恶,无记性是不善不恶。不善不恶有两种说法:一个是你在造业时不去影响到别人,这种业是无记性,不善不恶;你如果做了一个动作去影响到别人,引起了互相的纠葛,那就是业,所以你要造业总是要有对象。

你如果要想,不要想到别人,想到别人就跟它搭上线,也是有业缘。比如说:我在这里举个手,我没有碰到你,没有关系,这就是无记;如果一举手碰到你,碰到你说对不起就好了吗?不会,因为已经留下种子,以后你在哪一生哪一个时候,也要给他碰一下,有来有往。因果很可怕的,起个念都有果报,一个动作没果报?有啊!只是哪时候来不知道,不是你一句对不起就好了,你当下没有问题,以后哪一个时候无意中又会被碰弄一下,他也跟你说对不起,所以因果是非常微细的。

    有的在讲无覆时,有时候你做错事不会覆盖,不会覆盖你自己坦荡荡,坦荡荡直接住第八意识的心,只会储存不会分辨善恶,这个还没关系。「能藏」是它的功用,「所藏」是它的种子,重要的就是执着,阿赖耶识三藏,就是能够产生动力的能量,我们阿赖耶识能够储存种子,被储存的种子变成一种业力,就是所藏,所藏以后执取它为真,我们轮回就是被这个「执着性」所害。你说阿罗汉为什么看得开?因为祂断我执、法执,就是去掉这个能执着性。

菩萨更进一步,没什么叫好、坏,没什么叫我执、不我执,都能够看成平等平等,这样的话更是超越执着。为什么?阿罗汉是执着清净,菩萨是不执着清净或者不清净,都平等观一切法。佛法讲,菩萨圆通的话,境界就比阿罗汉要高。你要讲神通,七地以前的菩萨不见得有神通,但是祂有可能现清净法身能化应身。三地菩萨有一个应化身,五地菩萨有三个应化身,再越往上去的菩萨,如八地菩萨这个法身能化之应身就越来越多,到十地菩萨有千万亿化身,如来更不得了,不管有多少众生忆想祂,祂都可以化多少个化身出去。

无覆、无记只是在讲一个业力的现象。「异熟」是第九意识的称呼,阿赖耶识是我们业报的根本,异熟识已经是修到第九识,它已经可以避免清净、不清净来干扰,已经不受它影响,只留种子,这个种子还没有破,但是不让它发芽,不让它发芽就不会有果报,所以圣人修到异熟识现起的话,就有解脱能力了,阿罗汉就是这样。

你说你要带业往生,你可以带很多的业,不一定要修的很好,只要认真念佛七天,不断忆念佛这样用功,《阿弥陀经》里面讲的,你往生那一剎那,西方三圣就来迎接你去,哪怕你修的不是很好,但是你很认真念佛,用佛的威德力,可以把你摄受去。阿罗汉修到自己可以控制,越来越脱黏于我执、法执。去掉我的执着,没有去掉根本法的执着,所以祂是留有种子,但守住清净这一边,不让因缘果报的因缘现起来。所以祂可以解脱,就是这么样子的。所以异熟识等于是第九意识。

早期讲义里,第八意识划成三部份,遍计所执性,六根、六尘、六识画了十八个圆圈,七地菩萨以前的众生,都属于阿赖耶识的范围,阿赖耶识已经不起作用了,就变称为异熟识。异熟识就是八地以下的菩萨,或者阿罗汉的境界,只有异熟识的名字,但是他的业力起不来。因为什么因缘来都不贪执,不贪执怎么形成果?不会!这个就是异熟识。什么叫「异」?就是很多不同的种子,「熟」是哪一个先成熟就先受报,所以你丢进去仓库不是先进后出,也不是后进先出,不是这样。如果以物品来讲,你先堆进去到最后才拿出来,因为外面的拿完,才能拿里面的;因果不是这样,因果是哪一个先成熟,就哪一个先受报。

你懂得这个道理,你用功才有用!如果你说因果是照排好的,那你今生用功干么?因为你过去造了很多的业,已排在那里等着你去受报,你怎么可以说:「我今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今生可以证到阿罗汉解脱」?因为你今生听到佛法很用功,而且知道怎么做,然后控制你的心,不依妄想习气去相应,若证到阿罗汉,有种子但起不了作用。你念佛不是你一生都在念佛,你只要认真念七天,你已经种了自己会念佛的种子;如果你嘴巴只会念,不禅净双修的话,嘴巴念念念,但是妄想一大堆,佛都要来带你走了,但你听到儿子、孙子哭的声音,你就舍不得走了,这是没有练好心,道理不懂,放不下,要怎么走?

今天还谈到,有的人帮助老一辈的人念佛,他都没有学过佛,也不知道念佛是在干么,后代的人帮他种了善因缘,往生时大家来助念,念一念他就去西方极乐世界了吗?未必!放不下怎么去?如果有在念佛,意志坚定,只要去西方极乐世界,那你有障碍时,看到佛现光、三圣来了,你自然就投进去那个光,就走了。菩萨则另外有打算。你讲经说法,如果你的听众是各个阶层都有的话,你不能强调哪一个法最好,法法都好。不宜只讲净土最好,人家已经修到菩萨境界,已经要乘愿再来,你又叫他去西方极乐世界干么?人家的境界比他讲的还要高。有的菩萨生生世世要来娑婆度众生,那要怎么解说。

所以不要执着一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法。不好的根性都给他最好的法,也没有用。智慧聪明的随便给他一个法,他都可以成就。不是说你修最好的法就很了不起,因为你太笨,所以给你修最好的法,你才会有成就。你看《楞严经》所讲的二十五菩萨,根尘识,尘是最难修的,色身香味触法这六尘是最难修的法,你看那些菩萨怎么修?他在洗澡,这个水滑过皮肤,有什么感觉?它是什么道理?祂马上逻辑一转,从触觉悟道了。有时候打妄想时,就是探讨佛理时,昨天我在打妄想(碰到魔境就在打妄想),我在分析地水火风是什么性?你说火性往上往后,对你有什么好处?如果你要飞的话化成火的话就往上冲,突然有这个妄想,是不是要学神通了?

水性是滑润、柔软、往下流,水性可以渗透僵硬,水会不会渗透进去地大?照样渗透进去,因为柔和,可以渗进你的肉体。所以你水大不运转好的话,你两个脚就很僵硬,打坐就很累。如果你血液、气血都循环好、运转好的话,地大对你的水大没有什么影响,他照样转。所以为什么刚开始打坐的人脚底都瘀青紫、血液不通;那气通的人为什么不会?因为他水大已经贯穿到地大每个地方,你压迫它它还是走到。地大本来就地大,坚硬性,你要把它有色化无色,怎么化?化成水或者化成火。当然你还没修到心清净,想现神通就现不起来。有时候到一个阶段,你会打这些妄想,思维修嘛。

你仔细去推理,风大是最根本的,我们一切业都从风大来吹起,所以风大很可怕,可以创造一个宇宙、可以制造你的身体,为什么?因为业风来时,你该去出生什么,就去出生什么。制造一个地大的个体,或者甚至于娑婆世界的地球,这是从风大来的。你说风好像摇摇没有力气,风的力最强,所以它可以撑着地大、可以撑着金轮、然后往上撑水轮。我们业力制造一切,宇宙之间的风轮、风大,它可以撑着一个地球,不然我们在虚空中怎么可以定的住?风大会撑着。既然这样,你会想一想,早期没有电力时,一条船为什么会走?都靠风,把一个这么重的船,可以在水中顺风而去。你如果可以再思惟,地大怎么化成风,或者可以用风来吹,也许你就可以飞起来。当然去学这些又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不清净、没有解脱的话,学这些都没有用。世间禅定第四禅天的天神祂就有五通,祂也没有解脱三界。妄想归妄想,懂了一点道理,但是我们对自己的习气毛病要根本断掉。

最后一个「生慧」,产生各种智慧。慧有三种:世间智、出世间智、出出世间智。你要现起三慧具足的话,都有次第的。世间智慧,如果开悟的人,他世间智慧就具足。什么叫世间智慧?你要学世间的一切法,都可以成就,不然你学这个只是懂这个,要学那个就认为:「这不是我本科,读什么一定要做什么」,不能这样讲。所以有基本智慧的人,有的人聪明才智很好,今生虽然不修行,他学什么都会,这过去世修的。今生如果你开了智慧眼,于世间事你要学什么,你照样能够学会,你不能说:「这不是我能学的。」有人说:「我是中文系的,不懂计算机好像应该的」。懂计算机不是只有会打、会用,你还要去开发软件,你要懂得硬件是什么东西。

民国七十二年时,政府五年信息人才培养计划,我去读半年的夜间部,要写程序,三更半夜脑筋一动,这个逻辑怎么去画出来,你逻辑对了,你写的程序就可以run出来结果来。逻辑不对没有用,光聪明才智会辩才是没有用。所以医学也好或者其他也好,你要学什么都要能懂。出世间智就要熏习了,你要听佛法,没有的话你只是懂世间的一切事。天神或者是修世间禅定的,祂也有智能,懂一些禅定,但是祂没有解脱能力。出世间智慧就是求解脱的能力,这是声闻、缘觉要学的。你要从世间里面跳出来,不要被世间里面一切业力所绑住。不然你有聪明才智,但是却脱离不了业力纠缠。你要学出世间智慧,声闻都要学这个。菩萨呢?菩萨还是要学这个,为什么?你不学这个,怎么会走到出出世间智?如果出世间智,讲小乘好了,你不要看不起小乘,小乘是真修实练的人;大乘的人如果没从这里走过来,就是光说不练,光会讲却不去做、做不到,戒德不好的人。

不是说平时的生活能解脱,是当业力来时,你做的到解脱吗?所以你们师母对我说:「你也不是说修的有多好!习气毛病一大堆!」每天都在啐啐念这一句。但是我障碍来时能够化解,这是平时要心里磨练的,表面上别人怎能看的到?现在是障碍的尾声了,很多因缘在搅和,看医生也要去看、按摩也要按摩,然后自己的心要去安住。你对障碍来的这种面对心性,你是要去面对,面对的过,你就有出世间智慧,不是说你跳一跳就出去三界了。你障碍来时怎么去面对?你的因缘来牵扯,你怎么能让心不动?这个是要修练的。没有小乘的基础怎么有大乘的智慧?所以先修小乘心定、住戒,才能成就菩萨道。在《大般若经》里面世尊讲:如果一个菩萨他说他不懂小乘法的话,没有小乘的修证,这不是真菩萨。小乘最基本的基石都没有建立好,还讲什么大乘法?大乘就讲戒律、品行、道德,规范你自己的行为,你规范好了你才能解脱,你规范不好你还是随缘在流转,这与小乘人无别。

所以如果悟道的人,还要抽烟、喝酒,还会去歌厅跳舞、唱karaok、……,这不是笑死人吗?怎么还有悟道的人会这样?有的佛弟子也这样,说修的很好,但行为、欲望根本都没像个样子,怎么叫修的好?真的修的好,人生是没有意义,如果不是为了度众生,人生有什么意义?如果为了钱、为了生活、为了名、利,……,那种都是兼业的,不是本行菩萨。我希望你们有一天能够看破,原来的工作不作了,专门来修行,这个就是真的有一点样子了。你如果说多少兼着,三年、五年,反正看看能拖多久,再来退休也不要紧,那个就是还看不开世间事,看不开你就没有出世间的智慧。

而出出世间的智慧,就在讲菩萨。菩萨就是为了度众生而来。所以你悟了以后、知道以后,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当然这跟因缘有关系,到哪一个时候才能够真的作度众生的事业?一方面你自己的修行要够,一方面看你自己过去的因缘,这很难讲。所以无覆、无记、进入异熟,然后就产生智慧。异熟是声闻境界,智慧就是菩萨的境界,后面的生起智慧,应该都三慧(世间智、出世间智、出出世间智)具足,才是智慧完整。不然阿罗汉也是有智慧,但只具有出世间智,遍执空理,没有圆融,未得三慧具足。

2009.03.11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