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
第三品 大乘正宗(续)
          2003.
8.23.   6(之8)     张玄祥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三)名词解释(续)

6.十二类众生:

除上述一聚卵、胎、湿、化等成四类者,还有二聚八类众生,各聚均因情、想、合、离等四因成就一切众生相,十二类众生有卵、胎、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等,现将后八类说明如下。

(1).有色类

色者物质形相,系指「情、合」成类因,此类众生因色有质色、形相,但性不通明,逐成留碍,因留碍转成障碍,而成颠倒障碍之惑,终于成就颠倒因。逐崇事礼拜日月、星辰、火水等,以类此情见相合,为求光明色相,展转努力不息,而感召是类之果报,即如称做休咎精明之类。吉者为休,凶者为咎。精明者有如日月、星辰,有吉祥、不吉祥之光明。在物者可化为萤火、蚌珠,皆是精明之类众生。

我们人有这个色身,一定是感情很丰富,然后用情去合一切业缘,才会成为轮回的颠倒因。此类众生因色有质碍,但性却为不通明。我们这色身是有,但不像释迦牟尼佛修到肉体像琉璃宝珠一样通明,可以看到里外皆通明,我们没有那个修证,所以说性不通明,就这样变成一种障碍。

有色类就是有我们这个肉身或形相的,包括天神,天神虽然没有肉体,我们人或动物有四大假合这个肉体,天神是有一种形相,他没有一个实质的重量,他们拿来秤一下 ,是秤不出重量的,天神有多高?四天王天身高就有半由旬,约有二十哩,一哩大概六百公尺,乘以二十,起码有一万两千公尺那么高。他们穿的天衣都是好几层,拿来秤一下只是一、两那么重,他的身体有多重?身体一定更轻。你要知道这些,就知道他们还是有色身,并且还有天宫住处。有色类像我们人、畜牲、海产之类、天神、地狱众生等,这些都属于有色类的,他们是情合成类因,此类众生因色而有质色,这种情见就会变成你会有色身,但他们的自性不通明,变成是一种障碍。

当留碍转成障碍,这个肉体因为性不通明,就会变成一种障碍,要飞、飞不起来,以颠倒障碍之惑,而成颠倒因。你要执着有个身,然后又要出生这类的无色,所以想变成有种东西来依附在肉体以外。你在修行却不会再稀罕这个肉体,会去追逐一些太阳、月亮、星星之光明,或者是去追求水、火这些有形有相的光明,以你的情见加进去,变成想合,以想成光明的色相,这种观念不是一次,是辗转不息的一次又一次的这样熏习,就会感召变成有色,就会发光、会变成天神、会变成日神、月神、或者北斗七星的神、、,所有日月、星辰、星宿等光明,都是这一类的。

这一有色类的,还有今生崇拜火、水光明者,譬如婆罗门教的,会追逐那种火光,看到火就像看到神一样,一直拜、一直拜,又称为拜火教。有没有火神?有啊!水神都有了,火神当然也有。他们的情见都喜欢火光或水光,以情相合,为求光明色相,展转不息,而感召是类之报。

即如休咎精明之类,就是这一类的有色类,如日月、星辰,吉者为休,你化做哪一个星球里面的一个星星、或什么的,那是好的,心地好是休,坏的就是咎,坏的人也会想去搞这个、搞什么光的,凶者是心地不好的就是咎,会形成不吉祥之光明。在物可化为萤火虫、或者可化为会发光的蚌珠,这些都是精明之类。

不是喜欢形形色色的光亮就是好,好者可以升天到日月星辰上面去,不好则会形成萤火虫也会发光,就像成为蚌所含珠,慢慢的长出这个珠,它也会发光,就会变成这一类的东西,有色类喜欢光明。我们修行不要情、想相合,不要去起这种观念,光就光、看了就看了,不好的看了也看了,没有起什么念想,要抱着这种不即不离、无所有、不可得的心,以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去观它。

一个人真性通明时,他虽有质色也会飞的,譬如心密大愚法师修证到性清净也会飞。我们人开悟以后,气脉都通了,要能把你的自性,这些受、想、行、识的毛病都能够清净了,要飞,他也会飞。是我们自性不通明,这个质碍变成真的有重量,你要练成炁旺、性通明,叫他飞、他就会飞。我想在座的,很多前世都是修行人,也许每一个人在梦中都有飞体验。

有一次我梦到本师父,那时候我跟他在一个小岛在修行,那个小岛很奇怪,地上有很多的乌龟,像是长寿乌龟之类,然后他在飞、我在看;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那么多师父都不投缘?却与本师父那么投缘,一定要跟他凑在一起,这是因缘!又有一次因缘梦见,他穿白衣道服,在教梵呗、唱诵的,我也跟着他在唱什么的,这些都是在梦中现起来的景象。

为什么诸佛、菩萨也有一个色身,但是可以穿墙走壁?可以这样来去无碍,因为祂们悟得空有不二,没有阻碍了,没有阻碍就是性通明;当性通明的时候,你要穿墙壁就可以穿过去,铁窂关不住你,关在窂房变一个身就出去了,这是怎么做到的?你把它想空,色即是空,然后用意念这样就出去了。

明初有个人入定去了,一入定身就不见了,入定的时候意念就胡思乱想,想到他某件东西放那个柴房木柜里,开始起想:「东西到底还在不在?」这个念头一想,好像没事了,但是一出定醒来时:「唉!我怎么身在储存杂物的柴房里,糟糕!柴房间门是上锁的!」他怎么进去的呢?因为在体性清净通明的时候,他起了念胡思乱想,就这样身就化空变进去了。结果他要在里面敲门:「有没有人在?」最后家人才来开门,问他怎么将自己反锁在里面,他也不知如何来解释这回事。

已经证到菩萨的人不会胡思乱想,不会去想这个、想那个,他不会罣碍,众生跟他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除非众生有难、或是想到他时,才会应化一个身去化解事情、排解他的疑难,有些同学就说,老师你什么时候来梦中教我什么、什么、、,像刘桂英也讲过,我也不知道,讲过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去哪里?里面有什么问题?他就会为你开导、是什么事、你当下就会懂,自己却不知道,因为我们还没有成佛,就是我们化身出去,还弄不清楚是在作什么?但是佛菩萨衪清楚,因为衪已经心清净了,哪一个人想衪?衪化了哪一个身出去?干了什么事情?化了几千万亿个出去?衪都清楚,我们还不清楚。

有几位同学提到我有现什么化身去,你问我,我真不知道,讲什么话我也不会知道。像本师父也是一样,有的人会说他的化身来了,有时微笑或说什么、、,当事人是不知道的。你无形中忆念他,他就会化身出来,这是难免的。

每一个人不管是未来的,或者已经来了,千里迢迢来的,都是有因有缘的,修行要能知道从因缘之间,尽量能够淡化,能保持一个平常心,道友就是修行人,不是再来迷糊,在情、想、合、离里面,每一世又搅和不清,那就又迷糊掉了。

 

(2).无色类

无色者无有质量、形相等,系指「情、离」成类因,因此类众生无有形色。此类有情认为有色身就成质碍,欲色成为销散,就能无形入空,故感召成无色惑业,依此妄想晦昧幽潜神识,和合成暗,故感召此无色类之果报。即会出生做空散、销沉之类,有如无色界四空处定天神,或如虚空神、旋风、魃鬼等类。魃鬼者,此鬼宿因性多淫,为色动乱身心,如风鼓物,故受此报,还托身于风,而成所谓的魃鬼。

第二类无色类,若用你的感情讨厌这个肉体,想拿掉、拿掉,因为有这个肉体会生病、会怕冷、怕热、、,一直要用情想脱离这个色身,就会变成这一类的。此类众生无有形色,此类有情以色身质碍,很讨厌这个色身,没有这个肉体,我心可以飞了,可以不生病、不怕冷、不怕热、不必吃饭、、。有这个肉体是很讨厌,欲成销散无形入空;无色界的天神,大概都是有这个心态,认为这个色身框住我、让我不能自在,一直观、观这个身空如瓮、如痈、如疮、如刺,无常苦空,无我欺诳,和合则有,非实有,如是念已,舍虚空缘。色身如瓮是一个形状,把我的身体框住了,不能让真我一直扩散、扩散,把我的身体缠住了。您也把它看成好像长了疮、长了痔疮一样的很讨厌,就一直要脱离这个色身,当然最后能成无色之类。

要能脱离这个色身,另一个我真就真会脱离色身去了,脱离色身就变成只有个心,或这无形的心会徧满虚空,这就是突破色身了,进入无色界的境界,心不动时就会入空了,故感召成无色惑业,依此妄想晦昧幽潜神识,这种人因为都是用心,就会晦昧不明,心是看不见的。

若讲用心观人的境境,用心观人的个性,用心观人现在的喜怒哀乐,这就是心感,但是心感是很微妙的,只是用直觉的,没有像眼睛要能看到什么。但心感是超越一切五根之觉受,让心灵能清楚的了知事情。还没有到那个功夫,他们都是比较晦昧幽暗的神识,和合成暗,故感召无色类;这一类的空散销沉之类,有如无色界四空天或如虚空神、旋风、魃鬼等类的,大概都是属于无色类的。

我们有一位虚空藏菩萨,是以菩萨的精神证得,福、智二藏无量,等如虚空,广大无边之意。此菩萨流出无量之法宝,普施所欲者,利乐众生。虚空藏菩萨不是去厌恶这个色,而是他破了色身,证入虚空等齐。

我们佛陀的法身也是与虚空是一体的,虚空藏菩萨的法身,也是与虚空是一体的,都没有形相,都如无余依涅盘。但是相信祂要化有,也是可以化有相的。虚空无形也是有神的,无形的还有台风,也是有台风的神,当我们缺水的时候,有的台风能够带水来,但是不进来破坏,这是最好的了。

十二类众生有有色、无色、非有色、非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这八类,再加上卵、胎、湿、化等四生,总共是十二类众生,把这些搞懂了以后,与你的修行是有关系的,我们不要有错误的观念,有错误的观念,就会堕落到这十二类众生里面去,要抱持一个在修行过程之间,所有的相都是无所有、不可得的观念,能够修得自性清净,不执着一切法,就有可能成为菩萨,可以十方世界来来往往的,大家共勉之!

 

(3).有想类

第三个有想类,众生会出生在十二类众生里面,主要是因为情、想、合、离这四个主要的法,让我们形成或堕落到哪一界地去?有想类当然是用想的比较多,系指想合成类因,此类众生因有想心,而无质色,和合无量无边之忆想,逐成颠倒罔象之惑。有如出生为岳渎、城隍、魑魅、魍魉,或精灵等,如山精、海精、风精、祠庙、土地神之类均属之。

 我们人类是有想且还有肉体,你很厌恶这个肉体,就会成无色类,会一直要把它抛离色身,但是不管你肉体没有了,却永远还有一个心,也只有用这个心来想,这样你捉住这个心意念,起了颠倒想,就会变成没有肉身的这个行相,但是还是有念头。

这一类是太善于用此想心,死后不升天、不下地狱,又无因缘出生人或畜生,七七四十九天无处去,因想合成因就会出生为有想众生。这些众生就是我们所谓的鬼神,某些人可以看到、接触到的山神、城隍、魑魅、魍魉,或精灵等,如山精、海精、风精、祠庙、土地神之类都是属于有想,但没有一个质色,只是有个形象。

我们扩大人的视野,此世界是五趣杂居,周围之间有的家里还有一些东西,可能是我们的祖先,可能还有没有去出生的鬼神类。还有一类众生是城隍庙里的城隍,他是管一个地区的,像我们的警察管区一样,如中山区有几个派出所、有几个警察局,他们也是管哪一区、哪一区的。台北市开封街有一个城隍庙,新竹及其它很多地方都有城隍庙,其实这些鬼神他们都驻扎在那里。

魑魅、魍魉是一些人体与动物之类的化合体,动物牠们也在修行,所以就有一些动物的形状,这些众生都有气。我们有时候修行、打坐要小心,无形中身体突然间来很多的气,此气很强旺,这些都是魑魅、魍魉这一类的灌输进来的;如何跟菩萨、佛加持的气来分别,若是温和、安祥不会造成身体气淤积,难以导顺化解的,在下坐后不是散发掉,就是不会造成生活上的困扰。

还有树神等,我们出去有时候也要小心,愈老愈大的树木都有神在,都是这一类的。出家人比较在意的,他们在受戒的时候,戒文就会告诉他们不能在树木旁、草地上随便方便,其实你在无形中方便时,有时就会碰到这一些,有时候先弹个指,跟他讲一下:「某某!我在这里方便一下,请勿见怪!」这些真有这回事情,你的眼睛可以修到光波长改变,就可以看到这些众生,当然你不执着他,就只有感觉而已,你执着他真的就会现出他的影像给你看,这看每个人的因缘,有的人很容易感召这些;有的人修佛法有一个好处,当你打开色身时,难免会看到东西,但是诸佛、菩萨有一个神通,就是抑制你不会去看到这些,这就是制尽通,把你这个功能把它压抑住,所以佛教徒有的不见得会看到这些,但是可以感觉,尤其是打开色身以后,可以感到周围之间有个东西在,是恶心?是善心?修行难免会有这些现象,你都要能去了解这些,也没什么可怕的,也没什么可跟他们打交道的;要打交道也不好、见怪他们也不好,搞到最后大家互相不痛快,他会来找你麻烦,要尽量的保持一个平常心,不要去在意,这是有想类的众生。

此等鬼神类他们都有福报,都可接受人家拜拜、供养,只是说寿命尽了时,又要再沦坠。有些山精或鬼怪之类的福报比较好,有人在供养,像土地公(土地神)就是福德鬼,作生意的人初二、十六都要拜一拜,或者很多的小庙,都是在拜这些城隍、土地公,有人建庙供养。这些不是迷信,你要懂得宗教、懂得各类众生,都有这回事情,要了解他们也都有福报,才能受报,你拜他、他就保护你,你要许愿,他就帮你成就愿力。

修法之间没有正知见,就常会跟这类众生搞在一起,与这些有想类众生搅和在一起,把他当菩萨在追随、供养,这样就会走错路,死的时候也许他们就来找你,你就是他们一伙的;当你要死时,有时候变成你最亲近的朋友、亲戚来围在你周围,你搞不清楚什么?阿姑也来、婆婆、叔叔老一辈的,甚至于父母亲,他们要来接我去了!不是那回事的,那是危险的,是这些魑魅、魍魉、鬼神等来接你了。

诸佛菩萨没来接你,都是这些化亲戚朋友的来接你,化成最亲近的人来靠近你,你才没有防备,不了解这些事情都会受骗。像这些鬼神,他们大概跟人一様也没有断掉淫欲心,有时候会来骚扰这些人类,男男女女有时候作一些春梦,其实都是他们搞的鬼,这个修行人就要小心,要能警觉,在梦中神智不清楚的时候,做一些淫秽事情,都是这一些鬼神来作怪,当然也有一些毘那夜迦之类的来干扰,这一些鬼神类的还很多,天龙八部(天─devah、龙─nagah、夜叉─yaksah、阿修罗─asurah、迦楼罗─garudah、干闼婆─gandharvah、紧那罗─kimnarah、摩罗迦─mahoragah里面,都是无量无边的,我们要了解,有想没有实质色身都是这一类的众生。

 

(4).无想类

无想类系指「想、离」成类因,此类众生欲离思想,故以无想逐成轮回之因,再依愚昧暗钝,摒弃智识,展转不息,逐成迷惑颠倒种性。随因其痴顽成性,缪计无情而要有命,就说金石坚牢不坏,故以无想为修行法门,于无知无觉处,妄生和合而成其类。故此类众生其精化为土木,其神化成金石之类,所有无想报者尽摄此类之中,有如黄头外道错认境界,死后亦化为石头者亦是此类。

第四个无想类,为什么会无想?他在生时修行中,很讨厌这个念头,起心动念都认为烦恼,修行之间都不想用这个念头去想,所以说想离成类因,离开想而成就颠倒因,此类众生欲离思想,故以无想逐成轮回因,这些人都是愚昧暗钝,摒弃智识,展转不息熏习成此类因。

修行者一方面是错误的认知,认为我们打坐妄念很多就觉得很烦,能够没有念不是很好吗?当有这种念头的时候就想离,要离开这个想念,愈要离这个想念,人就愈不想,愈不想就愈昏暗不清楚,脑筋就转不过来。

我们修行之间,若开悟后也有一段这种日子,不想讲话、不想动念头,起个念头也很难,这是在修空观的时候难免会发生的情况,一进入空的时候什么也不想动。但是你到一个适当的时候就要转向,不转就会一直这个样子,一直保持这无想,摒弃智识,辗转不息,就会变成迷惑颠倒种性而不想想。这种人大概都比较没有智识、顽固成性、无知成性,缪计无情但却要有命,他们会说金、银、铜、铁、石头都坚固的很,也是有生命的。其实它们的地大跟我们肉体的地大有些相像,他们也是有情、无情十二类众生里的一环,所以现在有肉体我们修行是有情众生之一,你故意要把想离开它,不再去想,就会希望变成金、银、铜、铁、石头之类的,当打坐的时候就不想,认为这个法门都没有念头。这样是不对的,若此观念一直这样下去,在无知、无觉之间,就会妄生和合而成其类的无想类。

这一无想类是行人其精化成土木,其神化成金、银、铜、铁、石头、宝石、钻石之类,所有无想报者尽摄此类中。在印度有一种修行人,黄面涂黄的外道,他们因为很厌恶这个有想,希望念能无想,这外道是有修行的人,因宾念无想,最后为什么会变成石头?就是因为很厌恶去用这个心,想离成类因,最后就会变成石头、金银、矿石等。

讲到娑婆世界刚化成时,也是一样的,有情众生、无情众生分成两类,无情众生就像黄头外道一样,打坐修行之间都不去想,认为这样就是空、安住,然后他们的阿赖耶识起现行,娑婆世界刚成立、造成的时候,碰的一声,虚空之间就多一颗星球,其中还有无数金、银、铜、铁、玛瑙、金珠、泥土,慢慢树木、花草生长,都是这一类来化成的,谁来化成?当然是前修行中,执着离想成类因的这些修行人。

讲起来他们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有时候你懂这些,祖师大德常在讲:「有情、无情皆有佛性。」他们以前也是有情今来化成无情类,当然它们也是有佛性的,树木也有佛性,比如向日葵,知道它的花要向着太阳;捉虫花把花张开来,弄成一个花朵,昆虫跑到花里面了,它就把花合起来,就能吃掉这个虫虫,它是肉食的花草。这种因缘果报是很错综复杂的,你不要看成它们好像跟我们不一样。以前未迷失前都是一样的,只是在修行过程之间喜欢无想,才会变成这个一类。

我们修佛法要不怕念头起灭,念头起来就观它是心里面的反射,刚修学的人,心里面的反射当然是今天、昨天执着的事情,要做、不做的事情,喜欢做、不喜欢做的事情,常常在那里搅和,这当然是不清净的心;你一直修下去,修到心不罣碍这些,就会开发出第七意识执着第八意识的法尘种子,甚至把第八意识的种子都挖出来,这里面都是念头、影像。你能坦荡荡的去面对它,要找出一个菩提自性、如来的真实性,真如的法性起来,这样子就可以用真如应缘。

修佛法就要有这样的认知,不要怕想,有时候想可以知道很多事情,当然这事情不见得是真、是假,因为佛法者即非佛法,是为佛法。诸法如义就是佛法,他想你就说他在想,想好的不认为就是好,想坏的也不认为是坏,这样你不跟它直接发生关系,就有点自在解脱了。

修行不是怕念头起,就怕念头起来你跟它同流合污栽进去,这就没完没了、没有警觉,你要随时随地知道我在想这件事、想这个人,那是它在想,你清清楚楚的知道它在想,要把这种主、客认出来,这样才能了解法是什么。不要怕念头,只怕觉迟,觉悟这个心念起时太慢了,有时候胡思乱想一段时间了,才发觉自己不应该打这些妄想,这些没有主观意念妄想的妄想,就是你内在的执着,我们不要认为无想就是好,最后搞不好下一世出生做花草树木,或者这些石头、金矿石之类的。

我们以前也讨论了,修行人当生死后会不会出生做草木?也会的!因为有一个修行出家人,他没有真正的证到有个境界,就接受人家的供养,供养者若不尽心,那还无所谓,有一对父子非常虔诚专心的供养他,他在山里面修行,此父子三餐就很虔诚的送食物给他,结果这个人没有成就,就往生了。往生的时候,就是打坐没有成就,也不应该出生到植物类去,结果他化生为木耳,在这一对父子后院的树木上,长出甜美巨大的木耳。这木耳长得又大又肥又鲜,吃起来很好吃,但是很奇怪的,别人就是看不到、也无法去摘去吃,只有这一对父子才能看得到,因为是欠他们的、要还他们的。这是人变成这些木耳,算是树木、菇类之类的。你觉得黄头外道化成石头会很奇怪,但这是经典上世尊所讲的,有修行的人化成木耳,这是佛教传承的祖师所说的。此行者化成木耳在当生死后,不是来生、不是下一世、或是世界灭了后,当下也可以这样化生,这种果报是非常的可怕的。

景德传灯录这样记载,昔日迦毘罗国有一长者,名字叫梵摩净德。一日,园树生耳如菌,味甚美。唯长者与第二子罗侯罗多取而食之。取已随长,尽而复生。自余亲属,皆不能见。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知其宿因,遂至其家,长者乃问其故。祖曰:「汝家昔汝家昔曾供养一比丘,然此比丘道眼未明,以虚沾信施,故报为木菌。唯汝与子精诚供养,得以享之,余即否矣。」祖又问长者曰:「年多少?」答曰:「七十又九。」祖乃说偈曰:「入道不通理,复身还信施。汝年八十一,此树不生耳。」长者闻偈已,弥加叹伏。

因果报应斯如是,无真证果位者,妄受供养,得如是报。最后这位可食木耳的老人,当时他八十一岁了,释迦牟尼佛传下来这第十五祖祖师,他有宿命通,听到这个事情就去看,然后就告诉他:「木耳就是对你们俩位感恩所化的,是受你供养的行者所化的,你今年几岁了?」「七十九岁!」「八十一岁木耳就不再长了!」意思是该还你的,到两年以后就没有了,他也不再出生作木耳。后来此长者子罗侯罗多就成为尊者徒弟,修行后成为释迦宗后代第十六祖祖师。

某些修行人是不是也一样会出生作无想类,变成树木、石头?所以我们不要怕念头,只是念头不要不清净,不要随不清净的心去做一些坏事。若是无所谓的念头,或者是因缘感召的念头,让它念起念灭,有时候你也可以知道一些在潜意识里面的事情,这是第四类无想类众生。

 

(5).非有色类

非无色类系指「情离而合」成类因,此类众生本非有质色,藉物以成质色,互相假立对待,展转熏习不休,逐成轮回因。此类再以虚伪为心,假托形势,随成颠倒种性。此类有情和合虚伪染法,因依妄想而成其类。诸如水母等为例,水母以水沫成身,体如荳粉,状如裀褥,却实非有色。且水母自身无目,再假藉虾目为己目,假借它来视物,但不能自己具全有身与目,故非真有其色。水母因虾而能行,虾因水母而有托,递互为因依,逐成为非有色类。其它还有如寄生之类,均为此类所摄。

上面讲有色、无色类,现在讲有色也不是真有色,而既然非有色类硬是要有一个色身,就要借靠人家的体色,如此先情离本色身,再合他色成类因,这感情作用是跟哪个众生情不能割舍、断绝,情离自色但是要跟别人的色身合在一起,就是要假借人家的色身,这类就会出生在非有色类之中。

此类众生本非有色,没有一个色身、形象,但是要藉另一个物以成色,要借靠人家色身,互相假立对待,个体是不同的,但是互相依存在一起,这样展转熏习不休,就形成轮回因。这类在《金刚经》中没有讲到非有色类,经中云:有卵、胎、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只有讲到这十个,但是十二类里面有非有色类、非无色类,还是有此二类。

这一类众生因为心不真实的,它又没有形式,就假托外来的这些力量,就变成了轮回的颠倒因。有些修行人,很喜欢假借外力,你没有那个实力,却想要表示什么,就会犯这种无明知见。有时候一般人要假借立法委员、或者是一些官员,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一样,我们修行平平淡淡也是在办事情。

有的人没有那个名望、道德水准、向心力不够,要假借别人的势力,来促成他风光的一面,常常去结交这些高官、显要的民意代表,这些心态上就有这种问题。不要假托形势,你有多少力量就办多少事,不要假借人家的力量。

此类有情和合虚伪染法,因为本身是不真实的、无色的,是自己的妄想而成这一类,在经典上所举的例子如水母,依水沫成身,依虾目成行。在看电视广告中,有时候会有水母的画面秀出来,是很漂亮的、是透明的,在水里面晃来晃去,像一朵花在那里开合、开合一样,是以水沫成为它的身体,身体像荳荳的粉沫一样,状如裀褥,好像是薄薄的一层,你说它有色也不见得是有形成一个形状,说它没有色又有一点薄薄的样子,众生实在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

既然水母它没有眼睛,没有眼睛要怎么走?就要找一个身体,假借形势,托一个身体来壮声势,再假藉虾目以为行,依附在虾子上,虾子爬到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等于是以虾目为己目,这样对它有用,才不会有方向感自己乱跑,起码是有一个依附的。

像现在有视障的人,出去走路不方便,就用一只导盲犬,一只狗可以引导你过马路,走路、什么的、、,就像这个样子;水母这一类众生托附在虾,以虾为目,它自己没有一个个体的个体,算做无色类。总归一句话,说它无色却有一薄薄一层的色身,现无色勉强说有个色,却无有目,只得依虾为目。

非无色类要众生要寄生在哪一个地方,才会成为它生活的一种环境,或者产生一种个体的都属于这一类的。有些森林里寄生的,它寄生在那个树木上就可以生长,现在人很聪明利用接枝,把这个植物接枝到那个植物,把两种不同品系的植物利用基因学理,弄成一个新的品种,这在生物科技上很成功。早年台湾的水果都是这么研发出来的,搞出很多的这些糖分很多、很好吃的水果。

常常去国外的人,会发现有些国外的水果真的是很烂,形状也不好看、也长的不大不肥,台湾人这方面的科技是很高超的,而且二、三十年以前就有这些高农业科技专家在做的,接枝、杂交弄成这些新品系,会长出非常多的水果出来。你去美国看香蕉不像香蕉,那个番石榴不像番石榴,木瓜也不是很好看。当然他们地大物博,没有专心在研究这些,反正有吃就好。国外比较好一点的大概都是梨子、樱桃,好吃又好看,其它的大概形状都很差。(待续)

(2003.08.23.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