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21-28)
            --
法界通化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如何用金刚经来修行()

第十九 法界通化

今天正式进入第十八品,法界通化品,经典是很短,主要讲两个事情,做一切福德,不要执着有福德,这种福德才是无量无边的多,般若波罗蜜的精神就是修戒律,不要执着有什么功德,修布施,不要执着布施有什么功德,这种功德才是真正般若波罗蜜的精神,不要执着一切法为有,一方面不执着有才可以自在,不因为你执着一切福德有没有,就没有福德,福德还是在,你越不执着,越用不完,越执着可能马上受报,受报完就没有了。

()前言

(18)品如来提问如来有五眼不?须菩提尊者都如实答言,如来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佛眼是最高境界的如来始能证得,那佛眼到底有什么能力呢?如来先问须菩提尊者,无量无边恒河沙等世界,如是世界宁为多不?当然是很多啰!但如来告诉须菩提尊者,如是沙等世界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此是五眼具足的如来,才能做到的境界。然后如来说众生心,其实都是非真心,都是妄心,然而如来能观此等众生心,是为非心,这才能说为是众生心。如来总结一句话,谓三心了不可得,凡夫才执取现在、过去、未来心,凡夫才执取自心、他心,圣人无一心可取。

(18)品如来提问如来有五眼不?须菩提尊者都如实答言,如来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从这一品里我们学到很多,以前我们以为肉眼只能像凡夫一样,一公里两公里以外就看不到,我们从经典里可以知道,菩萨肉眼最多可以看到一千个世界,一千个世界就是一千个银河系,肉眼净的菩萨可以看到一千个银河系那么多的世界,最少最少百个世界,再下来起码看到百由旬。

由旬各种说法不一,佛教是说大概七、八公里,以前说四十哩,就是一只牛拉一台车走一天的路,走一天也不可能只有走六公里,这种有时印度文化很难去那个,如果以佛教说法七、八公里,不是用牛车来走,固定的距离,例如说多少个手肘算一由旬,每个朝代不同,由旬就有很多说法,早期我们用四十哩,差不多二千四百公尺,佛教七、八公里,不管如何可以看到百由旬,表示已经不是人的肉眼可以看到。

天眼,不是一般外面说的看到鬼神,就是有天眼,真正天眼是没有障碍可以看到天上人间地狱,都可以看到,天眼是起心动念才看得到,不起心动念看不到,你想地狱,地狱就会现,想忉利天,忉利天就现,你不用有为心念,你就不能看到什么东西。天眼明就不一样,像释迦牟尼佛起心动念不管有没有,十方虚空一切世界、一切众生,都在祂心中,祂都知道。慧眼是学空有得到的人,因为慧是解脱的智慧,般若智慧是有境界不执着,也是一种智慧,空慧是絶对不执着一切法,这样须菩提是悟第一,常把有相化成空,一切业力也化成空,这个能力就是有慧眼。

法眼,一切因缘果报的法,世间一切现象,或自己心里起心动念,都能懂得其来源是什么,法眼是菩萨眼,慧眼是阿罗汉眼,天眼是天神也有,当然阿罗汉、菩萨都有。我们引用的经典都有介绍,哪一种圣人,俱足哪一种眼。

佛眼,三明六通外,五眼皆俱足,所看的范围是有世界它都看得到,有众生它也看得到,所以佛眼只有如来才有。五眼我们学了,不管心的清净度和它的能力都了解,你要得这些眼,要学什么,学般若波罗蜜,何谓般若波罗蜜?即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你有这种能力,如果肉眼净,不执着,可能就会开发天眼,有天眼能力,不执着,可能就得到慧眼,有慧眼空,不执着,可能就得到法眼、菩萨眼,有法眼也不执着,最后成佛就有佛眼,成佛有佛眼也不执着,一路走来都以般若波罗蜜智慧,证得智慧神通,所以读《金刚经》才能圆满了解什么是般若波罗蜜。

佛眼是最高境界的如来始能证得,不然就是相等于如来的大菩萨,我们所知道的四大菩萨和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祂们都有佛眼,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等等,皆有佛之境界,但不示现成佛,或未来成佛,或过去已经成佛再示现菩萨度众生,佛和菩萨不一样的是,菩萨度众的精神,比较积极、有为一点,

佛的清净法身随时度众没有错,但要有一点境界的才能受用,如果没有那种境界,不会听到佛,连名字都不懂,怎么会想到哪一个佛,虽然祂也随时在度众生,没有菩萨之悲愿,菩萨的度众是一种执着,如来的度众不是执着,菩萨,如果要挑剔祂的毛病,祂度众的心放不下,如来就不会,我们第二品问完,如何调伏其心、如何安住其心?第三品世尊就讲,你要先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度尽一切众生,又没有一个众生可度想,这样才是真正能成佛。

那佛眼到底有什么能力呢?上一品最后讲一切众生的心,如来悉知悉见,这就是如来所得到的佛眼的能力,如来先问须菩提尊者,无量无边恒河沙等世界,如是世界宁为多不?我们知道恒河水中流的沙,恒河的沙很细,水在流里面的沙很多,如果要算无法算,里面的沙无量无边,如果把一颗恒河沙化成一个世界,世界就无量无边,本来虚空就广大不可思议,一个恒河沙,当作一个世界,世界到底多不多?当然很多。但如来告诉须菩提尊者,如是恒河沙等世界里面的众生那更多了,每个众生的心,我们讲到六十心,一百六十个心,知道每个心的心态是什么,如果没有学《金刚经》,没有仔细分析心是什么,我们可能以为胡思乱的心,一个欲望的心,就这么简单,心很复杂的,复杂到变化成八万四千个心态。

所以,这么多的众生,又有八万四千个心态,如来悉知悉见,我已经说了如来知道众生心不是现在,现在是现在,过去的心也知道,未来的心也知道,这种能力只有俱足五眼或佛眼的才有办法做这样,你现在起了什么心,未来哪一个果报会和你现在的心念相应,如来祂已经知道,未来哪个时间点,你可能就会讲哪一句话,这一句话的因,就是过去我们刚刚讲,你所讲的话,你所起的念,现在起的念,就是过去哪个时空,做了哪件事所起的念,讲三心是现在、过去、未来随时一直在变,现在的心就是过去的心,过去的心现在现,现在的心未来现,到底哪一个心会现,如来都知道,你了解如来真的不得了,好在祂功夫好,般若波罗蜜非常俱足,你们的什么心,祂都无所谓,好心、坏心、什么心。

只是我们人都会害怕不好的心,如果现在给你起一个心,对佛不恭敬,你一定很害怕,有一些网友常有这种困扰,心里是很恭敬,但有一个心又非常排斥佛法、经典、佛像,你如果有这种心会不会害怕?当然会害怕!我怎么会这样子,不是我本来要这样,其实佛对你也不会见怪,也不会怎么样,因为祂到底不是阎罗王、护法天神、怒目金刚,这些专门在修理人,你犯戒这些人在修理你,佛菩萨不会修理你,你做了什么坏事,佛菩萨如如不动,祂有般若波罗智慧,但是这些天神、护法神、怒目金刚啦!阎罗王、、、等等,祂们都是在做这些事情。

因为祂们看得多然后又不执着,为什么祂会看得多,因为祂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为什么祂的般若波罗蜜智慧那么强,就是祂的心完全清净,修来修去都在修这个心,我都一直讲你们,你们有没有思维,我有什么心的毛病,如果把最糟糕的毛病拿出来转了,把它好好的灭掉,灭掉不是心里不起念,反过来能对这个人,对这件事情,能当面的谈和,忏悔也好,原谅人家也好,这样你心就开了,为什么要修那么久,都是做不做的问题,都是智慧够不够的问题,智慧够心清净,就有般若波罗蜜智慧,这是相对的,你心越清净,般若波罗蜜智慧越高,佛就是这么学到的,这个功夫是什么,放下一切,放下一切,不要执着,这么简单的事情。

所以善思维你的行为、心态,你对哪件事情的执着,对哪个人怨恨心的执着,这些都要转,不转你修什么,越不清净,什么功夫都没有。我们了解佛的境界,反过来回想自己,我们为什么这么不争气,有生之年,很快啊!马上就会老了,赶快改,要改其实也很快,什么都放下就很自在,一件事、一个人,常常抓在那里,当然很痛苦,你不知道痛苦而已,咬牙切齿,做梦都在怪人家,这些要赶快把它解决掉。

因为如来悉知悉见,所有虚空之间的世界里面众生的心,因为祂有般若波罗蜜所以能自在,回过来讲众生的心是什么心,其实都是非真心,都是妄想心,业力感召的心,如果真心只有觉,不会造业,不会烦恼,你自己看起心动念都在烦恼,想一个人,想一件事,不是烦恼吗?如果没有烦恼,这个人和你没关系,没瓜葛,那件事我也放得下,也没瓜葛,这还有什么想,这些起心动念除非是因缘,所谓因缘是你有能力感召虚空心念,你的心感觉了有个念,感觉念起几个字,几个字懂了,懂了就放下,不管好坏不执着,如果还执着好的,执着不好的,那就是你的习气。

所以听了,所谓听是用心听不是用耳朵听,虚空之间的心念,大部份都用心听,如果真的有声音,当然有的人用耳朵听,耳根圆通现起听闻的功用,所以会听到好远的声音,大部份心打开的人都用心听,心无形无相,但又可以有念头,从念头中就知道意思是什么,这些体会了,好坏事都放下。如来祂不会起心动念,但祂的心又可以知道十方虚空,一切众生的心,好心、坏心、八万四千个心,哪一个时候现,祂都能放下,也能知道。

如来观这么多众生的心,怎么观?是心非心,反正是什么心,不必加以执着分辨,这就看它非心,如果有一个心能看它是为非心,是名为心,这才是真正的心。如果你心起不好的念,你观不好的念,不是一个念,那你就不会烦恼,这就是真正观心为非心,是名为心,你要学习这种功夫,这样你就可以懂很多众生心,又不执着众生心。

像佛无所不知,如果不是因缘成熟,或有人问,祂都不会讲,有时祂知道一件事,然后心知道后会微笑,世尊微笑阿难就很敏感,问世尊,你现在笑什么?是什么因?可否讲给我们听?人家问了世尊就要讲,刚刚是什么事情,我感觉了,什么因缘都要讲,很多经典都是这样讲出来的,佛很少没有因缘讲法,不是说絶对没有,比如说《阿弥陀经》没有人问,祂自己讲的,有人问了祂一定要讲,因为祂无所不知,你问什么祂都懂,祂都会告诉你前因后果,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

所以看经典,有时看故事,比你看这些什么是实相者非相也,般若波罗蜜智慧,更可以学到东西,祂因为过去世哪一个人之间,种种恩恩怨怨所产生的事情,祂都可以讲,我们看这种故事就了解,原来因果就是样子,你还要学什么?一切法都是因果,随缘它就发作,你如果突破不了这个因缘就受报,如果懂得用佛法,摆脱心里的这些因和缘,就有解脱智慧,不会受报。不会受报不是因就没有,还是摆在那里,只是无法成就,无法成为果,所以阿罗汉、菩萨都是如此,不是祂们清净了,不是祂们像佛一样内心完全没有瑕玼,祂们还是有瑕玼余习,但祂为什么自在没有罣碍,学佛法,学般若波罗蜜智慧,没有像佛一百分,起码有三四十分,五六十分,慢慢学习,一边教人家,一边修自己,希望有一天也可以成佛。

如来总结一句话,谓三心了不可得,凡夫才执取现在、过去、未来心,凡夫才执取自心、他心,圣人无一心可取。

过去所造的业,如果现在你心中,你不要害怕,喜爱的心不起,好坏都不执着,因为过去已经过去了,所以你不要说我业太重了,我业障很多,差不多的时候就要放下,不要常常提业障业障,过去心就没有了。未来心,未来到底要去哪里?如果你不执着,去哪里都好,不一定要升天,不一定要入涅盘,不一定要去哪个净土,到时候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心,现在听课就听啊!听懂就懂了,听不懂也好,当下面对一切人事物,现什么念,当然不好的念,你是修行人要尽量转,不能让它发作,善心要让它增长,还没有发善心让它发,已有的善心,让它增长,过去有的恶心,让它断灭,未来的恶不让它发作,这随时都在修行。

现在可以印证你心到底怎么样,比如说这一时刻,你面对人事物产生好、不好,如果产生善心,表示你心地善良,有善根,如果有个人,其实没有一百个人对他不好,只有一半的人,对他不如意,讲他不好,你如果对他也不好的念,表示你还有不清净的心,所以马上要警觉,不要让它发作了,吵架完了再来后悔,哎呀!我为什么要这样,所以我们不执着过去,不追求未来,但要面对当下,当下心态很重要,如果不清净就马上要转,如果不好的更要灭掉它,自己骂自己,自己转。

最好是不痛不痒,也没所谓好、不好,就像水无波浪时,非常平不起连漪,修行人就是要这样,不要看到好的人,就赞叹的要命,看到不好的人,咬牙切齿,加进去骂、打,这不像修行人。你在现实热闹的社会,又有电视,又有什么,我们的心最好能磨炼到看什么都很自在,看好的自在,报导土石流死了几十个人,怎么样啊!有些人过去会伤感痛哭舍不得,现在看了好像只有一件事情,啊!这件事情我知道了,也没有什么伤感,也没有怎么样,你说这个人没有感情,没有慈悲心,太慈悲心,自己会烦恼,菩萨如果那么有慈悲心的话,那祂般若波罗蜜智慧不够,小小小的菩萨才会这样,一看到悲惨就非常伤心。

前天又来个mail ,看到动物,人家打骂很舍不得,这种心要怎么办呢?小小小的菩萨就这样子,爱动物爱得走火入魔,这种不知道什么是真慈悲,堕落到三恶道众生,你对它特别感情丰富,这很麻烦的,有般若波罗蜜智慧不应该这样,平等观众生,没有什么特别爱,也没有特别讨厌,就是平等心,有因缘来譬如;一只狗来没饭吃,我弄一些东西给牠吃,这是随缘嘛!不需找郭台铭拿几十亿来养这些狗,每个众生都有其因果,我们修行在三心上好好拿捏,过去、未来不要去想,现在和你修行有关,你面对现在的时候,如何拿捏到能够心很平静,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感情在里面。

如果凡夫才会执着有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了不可得念起来好像很简单,做起来,你做到多少?如果过去和哪个人还有瓜葛,再想起来你还是不是陷入那种情境中,应该放下了啊!不是那件事,那个人在瓜葛,是你心里一直有瞋心在那里,自己的种子在搅和,所以这三心了不可得意义很深,我已经告诉你,凡夫呢?过去、现在、未来都是烦恼,阿罗汉、四禅天天神、菩萨、佛,祂们有宿命通、宿命明,可以观到过去世什么事,祂们也要学习自在,才能解脱啊!阿罗汉、菩萨、佛,祂们都知道未来果报如何如何,但祂们都自在。

譬如世尊已经讲过,未来人寿十岁时佛法灭了,人类也灭了,祂没有伤感,只是告诉你一件事情而已,祂不必伤感,祂看未来,所以人类阶段性毁灭三十二次,弥勒菩萨才会下生,什么是三十二次?人寿八万四千岁每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寿十岁,当然这中间不是都百年减一岁,人寿八万四千岁要减到四万二千岁是很快的,为什么?因为开始的人心败坏,偷盗、邪淫念开始起时,它会打对折,所以八万四千岁变成四万二千岁,变二万一千岁,慢慢五浊恶世开始发生,早期八万四千岁这些人福报很好,没有什么五浊恶世。

那时你看经典,不必做事有饭吃,走出去就有梗米长出来,生吃也好,煮也好,吃多少有多少,不必工作,他们都会飞,德行很好,到后来起了懒惰心,开始败坏,什么叫懒惰心,我讲过,有一个人很聪明,执着聪明,想,为什么每天吃多少饭拿多少梗米,我走一趟拿二、三天回来不是很好吗?这种歪脑筋一动就完了,第一个沦落,本来就有吃,随时都可以吃到,现在有一个自作聪明,一趟带二、三天的东西回来,明天就不用出去了,后天也不必出去,那不是省下时间了吗?一个人看他这样,大家就开始学,慢慢这个米不再长了,有的有得吃,有的没得吃,没得吃的就去偷,偷念就开始有了,道德水平就越来越糟糕,五浊恶世就出现,这些菩萨和佛,祂们都知道世间这种现象,过去未来都知道,祂们的心都很自在,所以越高层次的,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心过去、现在、未来,只是在烦恼、恩怨情仇之间打滚,如果你能超越这些的话,你也可以算说一点点圣人的样子。

我们学《金刚经》到这里,这些圣人的心无法俱足,就学一点点断烦恼,过去不要执着坏,坏已经坏了,未来不要祈求,现在尽量平常心面对一切人事物,凡夫才会执取自己的心,他人的心。圣人的心有什么不一样?你执着不见得就可以学到圣人的心,反而得越放下才可以成为圣人,所以你不要说哎呀!这个人修得很好,修得很好和你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你说释迦牟尼佛讲经典讲得很好,那是祂的智慧,释迦牟尼佛神通变化无量,那是祂的,和你没有关系,我们学佛就是在学祂是如何做到,不是祂有这个东西,然后我也要这样,最好是你给我一点,我智慧就有了,神通变化就有了,没有这回事情,只是我们看到祂有这个能力,祂过去学什么,哦!原来是学般若波罗蜜智慧,就是这一招而已啊!般若波罗智慧是什么招,就是没有招,没有招的招叫般若波罗智慧,啊!你还要学什么,放下,有烦恼放下,有善境界放下,有神通放下,有智慧放下,有什么东西都要放下,就是般若波罗智慧。

后面讲无少法可得,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过去、现在、未来还有什么可得,当然无可得。

(19)品如来怕大家开始执取无相、无为观,所以再善导善诱,从无相无为观导入世间有为善行,故说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等七宝行布施时,此福德多不多?当然无量无边的多。

如来怕大家开始执取无相、无为观,教你般若波罗蜜智慧,叫你不要执着有相无相,教你用无为法观一切相,你就真的学这样,学这样就没有菩萨了,大家都成阿罗汉就没有菩萨了。所以,祂讲一个理念,怕有一些人执着那个理念,祂马上开始又转换,善导善诱,从无相无为观之间,导入世间有为善行。

所以祂开头先讲,如果有一个人,拿了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七宝来行布施,这样福德多不多,不要说过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旣然未来心不可得,那我成佛的心也不要有了,成菩萨的心也不要有了,阿罗汉的心也不要有,那我要修什么,都无为了,都无所求、无所求,坐在那里都无所求,也不会成为菩萨,菩萨是要度众生的,你要学习智能也是要度众生才能学到,累劫修菩萨道,才能像佛学习很多东西。

菩萨和阿罗汉有什么不一样?阿罗汉是自己解脱,但祂没有办法用种种方便法,让别人也学到解脱,菩萨一边自利,一边利他,让他离苦得乐,成就解脱,或最好也成为菩萨,你说这个大家都会讲,怎么做?还是要有为法,有为法又怕过去心执着,执着就变未来果报,度众生,众生习气毛病还有,有时要度他,难免要造业,造业怎么办?不要做就不会造业,像阿罗汉一样,一人清净,全家清净,一人吃饱全家饱,跟人没瓜葛;菩萨不是这样,菩萨自己要能解脱,也要别人解脱,心又和别人共有,所以你要解脱,也要让别人解脱,所以要方便,因为你的智慧他不见得和你一样,你就用方便法。

菩萨和阿罗汉为什么不同?菩萨动嘴巴就可以达到目的,嘴巴不是随便讲一讲,而是智能的语言,例如肉体好了,很多人没有来这里学佛法听课,不懂这个肉体到底是什么东西,肉体当然是细胞组成的,有一个生化原理在运转,你知道它要吃东西,还要维他命、矿物质来运转,你说东西里有维他命、矿物质,你现在不像八万四千岁时的人,梗米摘了就吃,里面有维他命、矿物质,现在不是啊!碾米,把好东西都碾掉了,维他命最多的我们叫糙米,外面那一层,粗糠,每一个植物都有其必然结构,你看不惯,这个黄黄的,黑黑的,把它弄干净,变白白的,因为白所以没有营养,光吃米粒,当然要补充维他命,人类自以为聪明弄出来的,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补充维他命是必然的,不然就会生病,它不能运转。

再来过去八万四岁的人,每个人都有气功,每个人都会飞,为什么你现在飞不起来,因为你执着心越来越重,妄想心越来越多,所以心不清净,没有气,业力越重,执着越重,身体越不好,这个可以吃吗?不行吔!那个可以吃吗!不行,什么都不行,你身体会好吗?当然和心清净也有关系,心清净的人,东西都清净,没有什么是不好,什么东西都吃,什么营养都进去了,你说这个脏把它拿掉,这个黄黄的不好,把它拿掉,拿到最后剩白白的,白白的吃下去,维他命、矿物质没有,当然要生病。

每个细胞应该都有能量,有能量就有气,你说有的人怎么没有,因为他吃得不健康,没有营养,维他命也没有,所以它不能运转,就产生不了气机,正常年轻的人都有气,为什么有的人慢慢的没有了,饮食业力影响的,你懂得养生是什么东西都要吃,也不要东西好就一直吃,吃太多变成副作用,懂得这些道理,所有毒不见得是毒,因为你心清净。心清净的人,没有什么是毒。

那天讲了,释迦牟尼佛感冒了,耆婆开药给祂吃,三十二两,要三十二两才有办法治祂的病,提婆达多祂也感冒了,叫国医去医祂,给祂四两,提婆达多反正什么都学佛,祂说刚刚世尊你给祂开多少药,说三十二两,你给我多少,说四两,为什么这么不平等,祂三十二两,我四两,他说一方面治祂的病,二方面祂消受得了,提婆达多说我也要这样,他说你消受不了,不行,一定要给我这样,他什么都要和佛一样,这耆婆说不好啦!给你三十二两,结果祂吃了就堵在身体里,心不清净吃什么都堵,何况是三十二两的药,头也不通,气也不通,这就是无明,心不清净无明很多。

后来世尊没办法,慈悲心起,很远很远伸手去摸祂的头,给祂加持灌顶就好了,气打通,好了以后还是照样毁谤,不会因为这一次受释迦牟尼佛照顾,而有忏悔心,业力在作怪,没办法!心越清净的人,所吃药的,你说三鹿毒奶粉,你吃了一定没有关系,如果你执着心很重,怪里怪气心念很多,三鹿毒奶粉吃了一定中毒。执着可以从行为看出来,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就是你执着,你的过敏也好,多少都有某种执着,你不知道,过去现在未来心,赶快讨检一下!为什么执着?

我们说菩萨学智慧,就是嘴巴讲你可以去做,不一定要弄个什么法,弄个什么咒,搞得有声有色有为法,才可以处理别人的病,不见得!我和你讲个道理,你身体气不通,全身都是病,把它打通了就好了。

菩萨思维整个肉体关系,了解气不通就有病,气不通造成五脏发病,严重一点就变成癌症,让气通就行了,不一定要治疗你的癌症。不是学一些有为法,譬如:手伸到你肝脏,把肿瘤拿出来,表示说我功夫很好,不必这样。跟你讲解营养的道理,你怎么去预防癌症、肝癌、肿瘤发生,让它局部血气通就行了,有维他命、矿物质,就能维持身体健康,如果有肿瘤,让它血气通、营养够,这些肿瘤也慢慢可以恢复正常,这要动刀动枪吗?菩萨就这样子,动嘴巴。

像释迦牟尼佛这么神通广大,为什么不去每个人手一挥,你们病都好了,不是很简单吗?我把你病治好有什么用,你的心自己不去改,有什么用,所以不要去帮人家治病,要帮人家治心病。菩萨帮人家治心病,不是帮人家解决病痛,病治好了,他活跳跳,感激是一回事,明天马上又去造业。

所以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都在治人心病,不然不是随便点一下他病就好了,当然后期祂知道在世间不久,所以就开始讲一些咒语、方便法。早期《阿含经》时期都在讲行为、戒律、修心,几个人可以出家,该出家的都出家了,最后白衣要学佛法,当然业力重,无法出家,所以方便开始讲咒语,后来每个杂密经典都在讲咒语,经典里面放一个咒,这个咒你们念了就有好处,祂不可能永远在世间,都有其必然性。所以你要修自己也要修心,度众生也要修心,讲道理讲的让他脑筋通了,自己要做,衣服自己穿的,我常讲,要解除烦恼,自己脱衣服,不是我帮你脱,你有瞋心我可以制造因缘让你发脾气,但是我不能把你的脾气去除,不可能,自己要去调,去面对那个瞋心、嫉妒心去调,调完了就有般若智慧,可以解脱烦恼。

释迦牟尼佛在度众生,祂有神通会观,今天哪一个人,发生什么事情,因缘成熟了没?有的话祂就示现,三言二语让他开悟,自己开悟的话,自己就解脱了,你不想开悟,不想解脱,我跟你讲得半死,你也不理我,有啦!每个礼拜坐在这里听两个小时,回去就不做,不做没办法,菩萨就是要讲道理,让他能思维,让他能修心。当然,有些人你不帮他治病,他没信心,帮他治好病,他信心就有了,会学佛法,这样菩萨就达到目的了。

如果你慈悲心太重的,出去哪个地方都有病人,每个人身上都有病,你说你身体这边好像有东西,我帮你处理,处理掉了他也不见了,照样回去造业,你这是什么菩萨?!你没有达到目地的方便不是方便,观世音菩萨最慈悲,祂也没有每个人都救度,看因缘,这个行吗?这个有没有善根,这个帮他病治好,会不会去做善事、度众生,不然祂每个都可以帮他让他病好,为什么有的人横死、病死祂都没动心,他的业力就是如此。

上面讲的三心了不可得,教你不执着一切法,但现在又回头讲不能放下布施,因为布施是菩萨和众生第一个结缘,有来有往才能长久不灭,如果有去无回就没有用,有来没有去,那也不好,欠人家太多,以后消受不起,有来有往最可细水长流,当然用般若波罗蜜智慧观它,管他什么有来有往,未来怎么样,不要管它,这样是一级棒的菩萨,未来心不可得,不要想太多,菩萨要学这样,否则就碍手碍脚。

有一些师父是这样,你拿一个东西去那里,他马上拿一个东西让你带回去,这样有来有往他安心,你可看出师父也有执着,难免!师父也是在成佛阶段中的哪一个点,不是每个师父都完美的,像佛菩萨一样在学习,你看了不要乱讲话、乱批评。如果你自己能自在最好,不要忘记布施,财力布施、劳力布施、智慧布施,当然越往后面越好,智慧布施,无畏施,你有空的修证,人家只要靠近你的范围内,他就心安,这种能力要讲,讲不清楚,你要使出什么能力没有,不必使,这种悟到空的人,他就可以给众生无畏施,为什么你有时候到哪个清净道场,觉得很安详,道场范围里有这种心空的样子。

你在五浊恶世打滚,或在家里不清净,当然过一段时间,身体就不舒服,起码你身心要像基督教一样,七天要望弥撒一次,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佛教不讲望弥撒,是去做法会,七天去寺庙听经闻法,或诸佛菩萨无形中给你摸摸头,你回去也觉得心平气和,这是必然的,因为你还不清净,所以你要懂得这些道理。当然以三千大千世界里的七宝,你自己可以数一数,七种宝物是什么?你这福德当然很多。

但上品要求五眼净,是要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得之,世尊怕大家误会不取一法是为上策,但菩萨不能不行有为法善行,以利菩萨行,一切法以世间利为出发点,所以布施波罗蜜是基础善行,有漏善法不能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观之,会沦为有漏善报,此种功德若不能放下,可能执取有漏善果报,这样当然会得低劣天果报,实非菩萨道行者所当为,所以此品中世尊再提出有为布施福德多不多,结语如来告诉我们,福德无实,以这种理念来行布施,施而不执其福德,此种福德因无相,故能等虚空,这样才是真的很多。

上一品已经学习到五眼净,肉眼净后得天眼净,天眼净是什么?就是你可以心清净,观到三千大千世界,然后你又不执着,那才是净,不是哦!我看到三千大千世界,哪个世界很漂亮,我喜欢去那里,那你就不净。娑婆世界很糟糕,现在大小河川都污染,你说我不喜欢,这个又不净,执着清净,执着不清净,都是不净。所以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后面都加净,这个净有两个意思,一个本身自性清净,可以看到、得到那个境界,例如天眼可以看到最高三千大千世界,再过去你看不到,那是佛、大菩萨的境界,我所看到的这些人、这些世界,好坏都不执着,就是天眼净,有般若波罗蜜智慧,这是相对的,你内心清净才可看那么多,看那么多又不执着,才可以往前走,得慧眼、法眼、佛眼。

你要得五眼净,都是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意思是眼、耳、鼻、舌、身,面对色、声、香、味、触都不执着,有这个法,但不说有没有,好也不可得,坏也不可得,这么观它,有这个能力,就可以度到彼岸,用不执着,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的智慧跳到彼岸,事情是事情,人事物是人事物,和我没有关系,这样你就是度到彼岸。彼岸是什么?就没有烦恼,真正有度过去吗?没有!我还是在这里,这是一种说明意境,你在菜市场是很吵闹没有错,但是不觉得心烦,那已经度到彼岸了,那你还需要到深山里度到彼岸吗?一定在菜市场里,人挤人,走到肉摊,那种腥味,那种冤亲债主被杀后不甘愿卡在肉上面,你觉得很痛苦,是不是觉得不是痛苦,觉得很自在。

如果你还说,我不能走过去,那里阴气很重,整个头皮发麻,我怎么走过去,你还有排斥的心,那就是没有度到彼岸。你要走过去,照样走还不被黏住,感觉一定会感觉,如果没有感觉,你心就没有打开,心打开有感觉,但你照样可以走过去,不被黏住,过去就过去了,不要回来这边又不舒服,这边又痛啦!如果还这样,般若波罗蜜没有做到,光有一些感通,没有做到般若波罗蜜。

你说有感觉好不好?有感觉是好,表示你已经有点样子,但是你没有放下,就是没有做到般若波罗蜜,事实修行就这样子,不必咬文嚼字,搞了半天,很清楚。你说我不能去菜市场,走过那一条专门在卖肉卖鱼的地方,走过去心就怕怕,怕卡到,一方面阿赖耶识还会执着,执着才会卡到,为什么别人都不卡,当然刚开始都会卡,慢慢练,练到好东西、坏东西,和我没关系,像佛菩萨一样,祂观所有世界里所有众生,干什么祂都照单全收,不痛不痒,观众生之心为非心是名为心,讲得很清楚了,五眼净还是在学般若波罗蜜智慧。

从开始学佛到成佛,都是用这一句话,这一句话前面的布施是结缘,后面的忍辱是方法,《金刚经》讲这三个智慧,布施,无住相布施,忍辱是方法,忍众生给我的一切障碍,忍善境界不要去抓它,抓它就没有般若波罗蜜智慧,你会卡在那里,你会升天受报,所以前面的忍辱法,修到最后,面对一切顺逆境界都不必忍,最高境界,那就是般若波罗蜜。忍辱波罗蜜成就时和般若波罗蜜这两个是一样,有境界不执着它,要不要忍,不必忍,不必忍就是般若波罗蜜境界,所有《大般若经》都在讲这个道理。

世尊怕大家误会,你说修无为法,修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不要理了,不要理了,理过头全放下就变成修无为法,修无为法不能成为菩萨。菩萨不能不行有为法,有为法是做善行,菩萨不会去做坏事,有所作为都是善行,善行又不能执着,以利菩萨行,菩萨为什么会有智慧,一句话,一件事,都可以学到智慧。你说读经典读半天,不如用一次,啊!原来种子字这么好用,还要在那里结手印,从菩提心印先来再念……咒语,菩萨的智慧是潜意识里稍微动一下,就知道像这种情况该用什么法,用出来就对了。

有时我教你,你会用,那还不错,有时你自己不会动脑筋吗?你可以自己试试这个,试试那个,菩萨用开显自己的智慧法门,讲给别人学习,让人家做,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有时你讲了十句,他学一句,有的连一句都没学到,本来我讲这样,他想那边,想歪了,想的不是我讲的,代沟就是这样,障碍也是这样子,明明我讲这样,你想的是那样,一方面智慧理解力都有关系,没办法!每个人背景业力不一样。

你一方面教人家,一方面利益自己,这就是菩萨行,菩萨都是讲心,不是在讲去环保,那是天的善行。菩萨离不开心法,都在讲这个心,如果离开心,那里有什么菩萨不菩萨,法身清净无相,都在讲心。一切法菩萨离不开世间,一切法以世间利为出发点,世间就是天神也是世间人,我们人类下到三恶道众生,看你是大菩萨、小菩萨,大菩萨有因缘会利益到地狱众生,大菩萨都会持咒,会学到咒语,或自己开发咒语,然后破地狱,利益地狱众生。当然那个都是短暂的,譬如说,释迦牟尼佛放光照到地狱,这些地狱众生一下子就烦恼解除,那不是全部解除就完了吗?没有,业力的关系,那个时间过了,有几天的清净,到最后还是再去受苦,我们了解世间无常就这样。

所以菩萨用这种随缘,踫到谁给他好处,让他解除烦恼,身体也好,心灵也好,做这些事情,所以这也是在布施。但你不能执着,一执着就没有般若波罗蜜,以利益世间为出发点,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波罗蜜为基础的善行,一定要做!做了布施就是有漏法,有漏法就有果报,善行受好的果报,是为有漏善法,有漏善法总是比你做坏的恶法还好。好在你学了般若波罗蜜智慧,所以做了善不要执,如果做了善事,不能以般若波罗观它,就沦为有漏善报,我们不喜欢升天,但天也有天的菩萨。

很多人皈依三宝后,学佛还没到一个水平,还是会升天,若你有受皈依、受五戒十善这些佛教徒,如果出生到六欲天去,是照大小排的话,你就排在前面。像现在出家众都要排次序,照受具足戒的戒腊(年资)排,十年九年八年这么排下来,不管你年纪大不大,如果你年纪大,比人家晚出家,还是排在后面,经典讲如果你皈依,学佛法学的不够好,不能到色界天去,那去欲界天,你还排在前面。

有的人说这些天神,年资比我轻,为什么排在玉皇大帝身边,我们都是在下游下游,他会不平,不平也是你的果报,也许过去天界众生,他在这里人间所做的事,福报是当官的,结果升天以后,这些以前都没没无闻的佛教徒,做的都是一些修行的事,怎么升天去排在他前面,他会不平,这是果报,没办法,所以皈依三宝的好处就在这里。

你不要想说去六欲天里休息,因缘果报还是要再受报,只是好一点,希望你能去二禅天、三禅天以上,梵天啦!梵天就要学梵文,不然去那里,人家讲什么都不懂,怎么去啊!为什么逼你们学梵文就这样子,人家在讲如来tath2gat2,你也不知道在讲什么,那怎么去梵天,梵天梵天,为什么语言到一个水平的人,才会学,才有兴趣,这是因果关系,为什么要逼着你、鼓励你学,一定有义理内涵在。

此种功德若不能放下,可能执取有漏善果报,这样当然会得低劣天果报,所谓低劣在佛法讲就是六欲天,最高也是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天、夜摩天、忉利天、四天王天,这叫低劣天。为什么叫低劣呢?因为他们还有轮回的果报,你如果修到三结断,瞋心没有,起码到二禅天的须陀洹果,须陀洹果是初果,祂不会下三恶道,天上人间跑七次就会证阿罗汉。如果今生再进一步淡薄贪瞋痴,起码斯陀含,斯陀含果上天一次,再下来人间,就可以证阿罗汉。

今生听了以后赶快做,赶快用功,从哪里用功?不是把《金刚经》背起来,是把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好好用,用在观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的恨拿掉,现在的恨拿掉,未来不要再恨,这么的简单的事,为什么做不到,赶快做啊每一次语重心长,天天提醒你们。

实非菩萨道行者所当为,你在行菩萨道,不要忘记做善事,做了善事后不要执着它,有漏善行,不要执着。所以此品中世尊再提出有为布施福德多不多,结语如来告诉我们,福德无实,什么是实?实即不灭是为实,福德不管多少,果报完就没有了,所以不是真实的,哪一个东西才是真实的,我们的性空才是真实,其他所造的业都不真实,哪怕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珠宝拿去布施,不真实,果报完就完,总是有一天会报完,所以此品中,如来告诉我们以这种理念。行布施,但布施后不要执着有无福德,不要执着福德到底大不大,不要执着哪一个会受报,不要想这些。

昨天看了一个咒,这个咒叫持世陀罗尼,念了以后有什么好处,没有钱就会有钱,我说奇怪怎么会去看到这个咒,还没有翻梵文,为什么会查到这个咒,你们在做我也在做,只是我有时间才做,处罚到底发什么音,持世咒里有七八个罚,玄奘大师很喜欢用罚这个字,这个罚要怎么念呢?bha还是念va?你们考证出来了没。

讲福德,如果福是修供养、布施,德是修戒律、行为,这两个分开的,你的戒律守得好,心清净庄严,德就高超,你付出很多,不管是钱财、劳力、语言,讲经说法或无畏施、、、等等,都和福有关,但一定不要去执着它,到底有多少,脑筋不要有这个观念,不要说我做了这个有没有没功德,做这些功德到底多少?如果有这个念,福德就不会多,因为福德无相。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不能执着福德多不多,你没有这种福德到底多不多,大不大的观念,你的心就等虚空,心等虚空,福德便和虚空一样相等。所以你学佛法,学得心空法了,不要怕没饭吃,一定有饭吃,走到哪里自然有人愿意供养,如果没有人供养,天神会下来供养你,你要修到感动这些天神,天神不是看你有什么通,什么通不稀罕,你的行为道德让祂感动。你看释迦牟尼佛证悟后,祂要不要现神通,祂起心动念,如果现在想喝一口水,没有水,梵天感召马上下来,旁边一指水池,水池就有水了,祂就有水喝,你如果吃过饭没有东西可以刷牙,马上旁边长一颗树,树刚好摘下来,可以刷牙齿。你起心动念这些天神都知道,你要什么,祂都帮你办好,你要有什么神通!

修得越好,道德水平行为都非常的完美,感动天地,不是你有什么鬼通能力,没有用!你要神通,四禅天天神都有五神通,当然成佛神通都俱足,我们在修菩萨道之间不必通,有通就会死,比不了五神通的四禅天天神,何必跟祂们比神通呢?比道德行为、心清净度,祂比不过你,祂就来帮你服务,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学佛法学到要学什么都还搞不清不楚,那你不是今生都报废了吗?听经听了那么多,好像塞了很多,其实都不去做。现在有人要去印度留学,讲那个每年都去印度留学的女孩子,她说:修不好的都去那边,包括她在内,因为她很喜欢讲话,一定修不好。

所以,修心要到世尊那里去修吗?你以为说有佛像,世尊在那里悟道,一定比较清净,那是你分别心。你如果在我们佛堂修,祂也是释迦牟尼佛,祂随时都在,法身清净,每个地方都有。你旣然决定去了,我不是反对你去,去就要好好用功,用功在哪里?不是认真拜啊!不是佛塔绕了几千遍,不是这样!随时观你的心到底有没有清净?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有没有?做了很多福德、供养、布施,不要执着它,有没有这样做?有的话福德无相等虚空,这样虚空有多大不可说,那个福德才是大,讲出来的福德不够大,菩萨就是做这种事情。所以希望你们去用功的、朝圣的,去就去了,朝圣的功德很好,不要计较我这趟去有多少功德、福德。

反而言之,若菩萨行善而执取有无福德,或福德多寡,这都非行菩萨道者所当为,菩萨当学习平等观诸法,有无布施、有无福德,均能自在无碍去行善行,行善行后无所执着,这是般若波罗蜜智,无为、无执一法,这样也是般若波罗蜜智,也是本品、本经的真实义。

反而言之,若菩萨行善而执取有无福德,或福德多寡,这都非行菩萨道者所当为,菩萨不会小善而不为,小布施就不做,照样该做就做,一个人来度一个人,一上台千万人,那就千万人。释迦牟尼佛,一个人来,祂还是和他讲,一次几千亿人祂也讲。你们刚开始行菩萨道,不要太在意人多人少,不要一定要坐满整个中山堂(讲堂)才讲,或整个中正纪念堂、国父纪念馆,坐满才要去讲,心里还有分别,没有那个福德,没有那个对象,还要硬撑怎么样才要去讲。一个人来,讲得让他脑筋转了,开悟了,这一个人成菩萨的话,以后他度千万人,就变千万个,这个到底是多还是少?是你在分别一个。

所以你要教导时,不要去看一些大德,每次讲经说法都几千、几万人去听,如果他们回去都不去实行,那一个菩萨也没有,爱听不爱做,捧人场,不捧心场,回去就忘记,这样有什么用呢?把一个菩萨教好,让他成为菩萨,累劫行菩萨,一灯点一灯,这一灯点下去,到底多少?如来佛约每五亿多年示现一次(卅几劫),不管祂度几个人,这些人都一灯点一灯下去,不得了,佛法是这么延续下来。

刚开始是讲名气,人有名气,什么人都来,来都是好名而来,不是好你的心清净来的,他要的不是心清净,是你有什么通没?你点一下,他生意会不会兴旺,都是在想那些,所以你们在坐的,如果认真修,修成菩萨,那也不错了,三、四十个不错了,不必多,一个能成为菩萨,灯灯相续就不得了。不然我常说哪个法师,到哪个地方,一、二千人,几千人捧场,一次法会完就完了,结束了再见,回去他们有没有修,没有啊!不会修,不知道修什么,你讲他有听,什么五戒、十善,《八大人觉经》讲完回去,他还是他,你问他《八大人觉经》讲什么,有听懂?有啊!听懂不知道怎么做。

像你《金刚经》听到这里,搞懂了怎么做,怎么修心知道吗?有的可能还不知道,好!假设你知道,要不要做还是另一回事,等到你要做时,已经准备再见了,那时已经来不及了,转不了,所以要赶快啊!

菩萨当学习平等观诸法,你自己要成就自己,观福德、没有福德要平等平等,自己不要去分别,这件事大还小?不在大小,在于该、不该做。这件事我能力够不够?不在能力够不够,在于有没有那个心。有那个心,做下去就会成,所以不要去执着要、不要,行、不行,随缘!佛法很奇妙,奇妙在不必用法,但最后事情不行的变行,你要学习心平气和去等待,到最后改观了,原来不行的也行了,不要太早下定论,要对佛法有信心,对事情要有信心。

有的人学佛,心中对菩萨没有信心,什么是没有信心,我要求什么会实现吗?会怎么样吗?自己怀疑自己,你如果懂得菩萨的话,众生心那么多祂都知道,你先怀疑自己、没信心,自己先垮掉了,你要说:我可以!我可以!我一定怎么样,到时候就一定怎么样,你要有这种能力。这个我讲就算数吗?不是你讲就算数,佛菩萨就借势让你怎么样,就成就了,所以学佛法也好,做什么事情也好,信心很重要。

有无布施、有无福德,均能自在无碍去行善行,行善行后无所执着,这是般若波罗蜜智,学到现在你应该了解,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先讲《阿含经》教你持戒、打坐、修行,这些都有功德,到最后要把你转成菩萨,不让你成阿罗汉,就开始讲《般若经》、《方等经》,里面有小乘、大乘观念在里面,等到转的差不多,你可以放下了,心打开接触人群,也不会太烦恼(以前都是一个人,不会去烦恼别人,也不会去烦恼自己),然后修到解脱,世尊讲:这个还不是究竟,你要去跟人沟通来往,可以安住这个心,这样才是解脱,《方等经》是这么讲。讲到《般若经》你才可以开始做很多善事,接触很多人,你也可以安住这个心不烦恼,这样也是解脱啊!那为什么不学这种,要学那种很严肃、一板一眼那种解脱,菩萨和阿罗汉不同就在这里。

在讲《般若经》后,一直在强调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你做了功德,修到什么通,修到五眼,修到什么境界,都不要执着,一直告诉你这种观念,这样心才可以一直清净。不是神通就没有关系,你为什么会起神通,就是你的心去动,阿罗汉不动,一动就有为啦!祂就不敢动。阿罗汉五神通是用自性现起,练啊!练宿命通也好,都是心在操緃。

佛如来不是这样吗?佛如来是持咒,祂要哪个通,持一下咒,没有动到自性,用咒语,像维摩诘居士要去向玉皇大帝借天椅给大家坐时,祂就持心中心咒第六印,手印一结,祂用脑筋观想手印,最高明的手印是无形,你想手印一结默念咒,天椅就飞下来,这么简单事情,要去动心吗?菩萨到最后的境界是这样。如果你要是学到过程之间所现神通变化,都是用心力去达成,这不是学真正如来法的人要做的,实修上是如此。

我常跟你讲,哎呀!讲《般若经》、讲要成佛,到最后神通怎么现起,心净加上咒语,它就会现起,心不净,咒语记不起来,咒语有很多,你没有进入陀罗尼门去,当然学不广,我一直告诉你路怎么走,真正佛法怎么做,第一阶段让你的心完全清净,悟入空,无相的空,这两个空都证得,然后才能进入陀罗尼门,那是另一关的菩萨道,慢慢,学越多,以后进入大菩萨境界,用咒语做一切事,利益自己,利益众生。

无为、无执一法,这样也是般若波罗蜜智,也是本品、本经的真实义。不是什么事情不做,有做,用般若波罗蜜智慧观它,等于没有做,就不会执着了,当这个人做了事,那个人造了业,你不执着,这是菩萨过程之间要去做的,所以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有没有转变,没有转变,从讲三心了不可得,回过来再做布施,你还是有三心了不可得的功夫,那就是般若波罗蜜智慧,一脉传承下来,没有冲突。所以先解脱,空,悟空后再回来做善事,又不被黏住,用般若波罗蜜智慧观它,这样还是空。这一品虽然在讲世间有为相、福德相,最后都不执着,这种福德才是真正的多。

2008.09.21 讲于法尔禅修中心)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