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21-19)
               --
八品 一体同观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如何用金刚经来修行()

3.「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问曰:佛用佛眼无法不知,非是慧眼。今云何言慧眼,无法不知?答曰:慧眼成佛时变名佛眼,无明等诸烦恼及习灭故,一切法中皆悉明了,如佛眼中说无法不见闻知识,以是故肉眼、天眼、慧眼、法眼,成佛时失其本名但名佛眼。譬如阎浮提四大河入大海中,则失其本名。何以故?肉眼诸烦恼有漏业生故,虚诳不实,唯佛眼无诳法;天眼亦从禅定因缘和合生故,虚诳不能如实见事;慧眼、法眼烦恼习未尽故,不毕竟清净故舍。佛眼中无有谬错尽其边极,以是故阿罗汉辟支佛慧眼,不能毕竟清净,故不能无法不见。

《大智论》里菩萨问曰:佛用佛眼无法不知,非是慧眼。今云何言慧眼,无法不知?五眼里面最高的佛眼,佛眼包括天眼明、宿命明,所以无所不知,不是只有用慧眼。用慧眼为什么也是无法不知呢?回答:慧眼成佛时便名佛眼。我们上面讲对一切法,都能够了知总相、别相,这是慧眼。成佛的人慧眼会变成佛眼,那佛眼有什么内涵?无明等诸烦恼及习灭故(菩萨)证得慧眼只是悟空,不见得内在的习气毛病完全消灭,只是不受它影响、淡薄、不起作用,根本无明还没有完全灭尽。成佛的人一切烦恼、习气都灭尽心清净故一切法中皆悉明了,一切法祂都能够知道,一件事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都能够清清楚楚。性空的人,除了因缘来的时候你自性应缘了知,有的还看不清楚,知道了但不知道因缘仔细,不知道过程,只知道有这个现象。

一切法中皆悉明了,如佛眼中说无法不见闻知识,如果不能够用闻或者知道或者用心了知的话,这种的佛眼跟我们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一样。佛眼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识,以是故肉眼、天眼、慧眼、法眼,成佛时失其本名但名佛眼。修行过程之间菩萨肉眼可以见百由旬、千由旬,或者一千世界;天眼可以见三千大千世界;佛眼可以知道一切法总相、别相;法眼对一切有为法都能够悉知悉了,一到成佛的时候这些名字都不必用都被涵盖了,都改称为佛眼。意思就是佛眼包括法眼、慧眼、天眼、肉眼净等等的能力,所以不必再讲有什么其他四眼,一个佛眼就概括前面四眼。佛眼的能力跟范围是最广的,知识跟智能也是最广,所以用佛眼一句就概括不必讲其他四眼名称

譬如阎浮提四大河入大海中,在我们地球上有四大河流,每个河流最后都流入大海,大海是整个世界除了陆地以外广的,所以一入大海就不叫做什么河什么河之水?虽然是水从四大河流来,一入海就不是河的水,就是大海的水,所以就不叫做恒河、黄河、长江或者其他的大河,则失其本名

何以故?怎么说呢?肉眼诸烦恼有漏业生故虚诳不实,唯佛眼无诳法;虽然菩萨肉眼净,但是还有烦恼,凡夫更是烦恼,有漏业会发起,这些有漏业虚诳不实不实在的法自己的习气毛病,可以欺骗我们,所以是不真实的。但是如来得到佛眼以后,所见的都是实际法,没有虚幻不实在的。所以一些没有实际发生的事情,我们常常会胡思乱想,大概这件事是那样,那件事是这样,但确实是这样吗?有时候自己也搞不清楚,这就是虚诳之法。佛眼可以观、可以照、可以了知,没有一个法可以括它,所以看到的,当然就是真实的。

天眼亦从禅定因缘和合生故,一般修行打坐禅修到天眼得到,也是因为自性开显,和合外境因缘,然后现出来。像二禅、三禅,虽然没有完全的天眼通,但也有修行人会现出百世界、千世界,你自性开显会现出其他的银河系相应会现出来的这一定都有因缘,一个是你自性开显,或是外在实际因缘和合而生

如果没有实际的因缘而是自己想,这是虚诳不能如实见事不能够真的看到有时候我说没有看到,但是认真观想会现一些影像,影像又好像真又好像不真,常常有这事情我们修行人最好不要太在意,不在意就比较没有妄想烦恼如果很执着,一定要把搞清楚,就会变的神经兮兮,因为我们不能完全如实知其事,所以有时会有虚诳之法。佛法讲因缘,可见的法、不可见的相都一定要有因缘,如果没有因缘,用心想的、感觉的,不见得是真的。

慧眼、法眼烦恼习未尽故,慧眼是空观证得,但习气未尽,所以烦恼习气有,但不会受它影响。所以慧眼、法眼,还有习气,还不净,如果净的话,就得佛眼了。只有如来才能得佛眼,菩萨、阿罗汉、辟支佛,内心还不清净,有烦恼,不受影响,不代表内心清净,是可以控制烦恼,不会很在意修行还没有完全清净以前,不受它影响,就能够解脱,这种解脱是初步的、不究竟的。

不毕竟清净故舍,因为慧眼、法眼,烦恼习气未尽,不究竟清净,所以不该以得慧眼、法眼为目标。当然,过程你先得慧眼,再得法眼,哪一世能够得佛眼那是成佛以后了。所以,对于佛法修行的次第要懂,先有慧眼观、法眼观。

佛眼中无有谬错尽其边极,如果正法佛眼的如来,没有所谓错误的知见,或把幻象看真,或迷迷糊糊懵懵懂懂之间,所看真,祂不会。要看就一定清楚、不会错,而且无所不到所以「边极」,就是虚空有多大,都可以到,所以没有边缘,尽虚空遍法界,这种能力不可思议,但是我们要懂,不要动不动说成法眼,动不动说成如来藏如来藏是如其如来的自性,无所不遍、无所不及,尽一切法界。当然都可以看到,都可以知道,这种如来的境界,有时候菩萨都不能想象,何况我们,真的自不量力,除非着魔、胡思乱想。

以是故阿罗汉辟支佛慧眼,不能毕竟清净,既然看不尽虚空一切世界,也不能看尽,一切世界中的众生因果,只懂一点点的慧眼、法眼,毕竟心还完全清净,所以不能佛眼无所不,无法不。你要知道,五眼之间的差别很大的佛眼无所不见,包括物象、因果、事件,甚至远到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见。心起心灭都无形无相,众生心一个念头,如来悉知悉见何况是有形有相的世界或众生,这是为佛眼无法不知。

问曰:佛现得果报,肉眼能见色,是事云何?答曰:肉眼虽生眼识,而佛不随其用不以为实,如圣自在神通中说,佛告阿难,所见好色中生厌恶心,眼见恶色生不恶厌心,或时见色不生污秽不污秽但生舍心,如是则肉眼无所施用。复次有人言,得圣道时五情清净异本。复次诸法毕竟空及诸法通达无碍,是二总为慧眼。

问曰:佛现得果报,肉眼能见色,是事云何?如果佛得到的果报,用一般肉眼,就可以看一切的色相,这是什么道理?答曰:肉眼虽生眼识。我们一般人的肉眼,是眼根面对色相,然后产生眼识,所以说,肉眼虽生眼识,而佛不随其用不以为实,一个成佛的人,用普通的肉眼,(当然祂有后面的天眼、慧眼、法眼,甚至于佛眼),祂虽表面看一个人、看一件事,祂已经透视到四大里,过去的因缘果报现象,所以祂可用肉眼看,就不必用佛眼看。如果你用肉眼看一个人、一件事,前因后果都懂了,那何必执着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譬如说,你的心知道过去,哪个人?做了哪件事?是不对的!祂知道为什么不对,祂不以肉眼所看到的来讲,虽然看到的是肉眼,但知道过去的一定是天眼、法眼或者慧眼,所以不会以眼睛看到的为真实。

如圣自在神通中说,佛告阿难,所见好色中生厌恶心,眼见恶色生不恶厌心。一般人看到不好的色相,会升起厌恶心,如果一个证到圣性自在的人,祂用肉眼见恶色,但祂不会起厌恶心。我们闻到臭,就觉得很臭、很臭,你用你的清净心看,就不会觉得什么臭不臭,也不会起厌恶心。

或时见色不生污秽、不污秽,但生舍心。因为祂有解脱知见,看到这个色相,污秽或不污秽,对祂来讲,都无所谓!祂用平等心观照它(平等心观照就是舍心)。如是则肉眼无所施用,祂已经对污秽、不污秽,都没有分别心了,用舍心观照,所以肉眼起不了作用,因此说肉眼无所施用。

复次有人言,得圣道时五情清净异本,忧喜苦乐舍,或者色身香味触,所接触的尘境,跟内心的五受,得到解脱道的圣人,就回到自性清净的本来,所以跟过去本来的习气毛病不一样了。

诸法毕竟空及诸法通达无碍,是二总为慧眼,观空是第一步,空有不二、通达无碍是第二步,所以这两种修证的人,都是得慧眼的人。这里没有很明确的谈到法眼,法是对一切世间相,起灭起灭,都能够了知。能空掉,就是慧眼,能了知是法眼,这两个是分不开的。

虽然没特别一段讲法眼,但我们讲到肉眼、天眼、慧眼、佛眼,大概都有这些内涵。暂时把五眼的内容讲到这里,现在要看怎么来修?当然今生修五眼,简直是不自量力,但我们也要懂,诸菩萨是怎么修到的,经典讲那么多,怎么修?其实讲起来就是波罗蜜,尤其是般若波罗蜜,一直这么去修,就可以得到五眼。

总结五眼一心中具,明(照)一切外境为因缘所生名肉眼;明一切物体为四大所组成,为天眼;明外境乃至物体均为因缘所生、均无自性故空,为慧眼;明因缘所生为假有,非不变之真实有,为法眼;明因缘所生亦空、亦假、谓之中,为佛眼,虽五眼所观之层次,境界有高、低,如无意识流注,虽具五眼,亦不能成能见,亦不能有所见、所明,因此说五眼一心中具。

《大般若经404卷》云: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净五眼。上面已经讲了,为什么叫净五眼?不说得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而是说肉眼净、天眼净、慧眼净、法眼净、佛眼净,因为你心清净,就有那种能力。所谓肉眼、天眼成能见,亦不能有所见、所明,因此说五眼一心中具。在讲天眼跟肉眼的时候,有一些能见有一些还是不能见不能明了的,所以说五眼是在一个心里面具足的。不管哪一个心哪一个眼,都是心,不是说肉眼,就是有一个东西产生肉眼;天眼又有另一个东西产生天眼;慧眼又有一个东西产生慧眼。不是!都是我们这个心,所以一心中具。你这个心到底清净了没有?清净多少就会个别产生不同层次的,肉眼净、天眼净、慧眼净、法眼净、最后得佛眼净。

凡人具肉眼,诸天具天眼,二乘具慧眼,菩萨具法眼,佛才具有佛眼。《请观音》云:「五眼具足,成菩提,」以三观一心,名「无减修」;以一眼具五力,名「明见来入门」,亦是圆证也,于眼内、外自在,眼入正受。华严经:「于眼根中入正受,」;鼻三昧起,鼻入眼起,虽动而寂,寂不妨动;虽寂而动,动不妨寂,虽见不见,不见而见,乃称「明见来入门」也。

凡人具有肉眼,诸天具有天眼,只要你是天神,你就一定有天眼。但是天神的天眼也有能力差别,天神跟天子就有差别。像我们在诵《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里,讲善住天子,要七世落于畜生道,他自己不知道(表示天子他没有天眼),有天眼可以观未来、观宿命,可以知过去。他的父王,忉利天主玉皇大帝,祂就有天眼(但是,天眼不是随时都能够观,要起心动念,要观才能观),善住天子跟天帝讲了后,天帝就起观,是不是真有这回事?结果,真的!他要七世出生三恶道,最后出生做人,还眼睛瞎掉,这是天眼。所以天神具天眼,也要有相当的修证(等于是菩萨),才有办法,不是每个天神都有天眼。

如果是善行感召的,没有修,怎会有天眼!如果当人的时候,有修行打坐,开发天眼,死的时候,这个天眼报得,还是会在,所以就有天眼。初地菩萨、二地菩萨、三地菩萨,如果有天眼的话,初地菩萨可当天王(或世间之王),二地菩萨可当忉利天主,三地菩萨可到焰摩天当天主,这样一直上去,到六地,可以到他化自在天的天主,那七、八、九、十地,都是梵天以上,最高十地菩萨,是梵天的大自在天。

二乘具慧眼,如果是阿罗汉、辟支佛,除了天眼外,还具足慧眼。祂们跟四禅天的天神,都具足五神通。阿那含也有五神通,阿那含也是四禅境界时证到的。所以,这几天常常听到,谁证到四禅天,有的讲三禅天,证不证到,要看你有没有神通,不是自己说就算!修佛法,不见得要有四禅、三禅的境界,要内心清净。要讲四禅、三禅,就一定要打坐,要禅修,而且,这不是每天打坐一小时、两小时,要七天、十四天不吃,如果没有这种能力,怎会有世间禅定呢?所以不要乱讲。

再来看心清净,三禅、四禅,你觉得这个世间禅,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很多二禅天的须陀洹 (须陀洹才有可能是二禅天的境界),祂要断身见,断疑心病,断禁戒取见,讲果位也好,世间禅定也好,身心两边,都不能偏废,两边都有要讲。

修学佛法,你说菩萨加持,可以把气打通,直接修心,但是你又心不净,所以不要讲什么通,没有通。你要讲三禅,一定要整个身体气脉通,每个细胞都是一个世界,哪有可能这样!而且,三禅全身经脉通的话,再练一下就会飞了(因为气充满浮起来),你气脉通的话,任督二脉、奇经八脉通,你躺下去,就一直要飞浮起来,如果再进入定中的话,那才是真正,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气,一个手指头,放在身上都放不了,一个筷子,摆在身上,就像千斤重,实际情形是这样。没有那个境界,不要乱讲,不要像外面的人,一下子任、督二脉通,一下子干么,一下子几禅,三禅气就很旺,你说我也气很旺,气很旺应该出不了定,所以世间禅就是要入定,一入定,就几千万年,没有这种世间禅修的,不要去讲世间禅。

讲佛禅,修心、淡薄贪嗔痴,那是可以讲,但是,有没有果位?你说你修到阿那含,那你有没有五神通?你说,我心清净了,五下分结灭了,身见没了(所谓身见没有,就是你怎么打坐,脚都不痛,一坐就入定了,不执着身是我,这才说身见没有),疑心病也没有,很难呢!我刚刚讲,一件事情,看不清楚的时候,会胡思乱想,是这样吗?是那样吗?真的吗?还是假的!怎么会有这种事情?最好是放下!管他这样,管他那样,很多事情,常常罣碍,这就是疑心病。

再来,你说贪嗔痴淡薄,或者有念没有做,这个心已经很不得了,这是阿那含的境界。阿那含的境界,就慢慢会发起五神通,五神通,就靠近四禅的境界,所以,你如果没有这种修证,不要去谈世间禅定。如果你说有果位,那这些心都清净了没有?如果心没有完全清净,贪嗔痴慢疑,也没有一个程度的清净,那有什么果位?所以,我们佛教徒不要去讲这些。像我们诵第九品:「须陀洹没有须陀洹果想,斯陀含没有斯陀含果想,阿那含没有阿那含果想,阿罗汉没有阿罗汉果想。」我们佛法就是这么修的。

你真要印证自己有什么,你可以去请教别人。你说脾气没有了?看别人怎么讲你,不是你讲了就算!你贪心没有了吗?自己说没有了,大贪没有,小贪还有,这些都是不清净的心。所以这个二乘慧眼,当然是修空观,起码贪嗔痴、身见、疑心病,这五下分结都没有,五上分结,也没有了,才能够得阿罗汉、辟支佛,这时候才是慧眼具足。

所以,慧眼是心清净对事情所产生的看法,天眼,是从自性产生见性的超能力,这个跟法眼是不太一样的,它是自性跟外在因缘和合而成,可以看百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二乘声闻、缘觉,祂对内心的一切法,都有能力不黏,这是慧眼。那菩萨,进一步的,能够了解法的缘起缘灭,且能面对一切法不执着,所以祂可以跟众生共修共利,具足法眼。

佛才具有佛眼,只有如来才具有佛眼。什么叫佛眼?有佛眼的能力,就具足前面四眼,虽然名称不叫那,四种眼外,祂所知所见,都可扩到极至,虚空一切世界,以及一切世界中的一切众生,都无所不知、无所不见,这是佛眼,祂这个能力多大!所以,我们把这五眼稍微划归,哪些圣人具足什么眼。

《请观音经》中有讲:「五眼具足,成菩提,」你说要修菩提要修三藐三菩提,或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一定要具足五眼,你才能够有无上正等觉如果不具足就没有成菩提,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具足五眼,也就是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以三观一心,名「无减修」三者,空、假、中观,以这三观论,来观你的心,能够做得到,叫做无减修,没有可再减了。我们说减损、减损,修行是在减损你的习气毛病,是对!减损你的自性功能,也是对!因为天神有天神的自性功能;声闻、缘觉有祂的自性功能,慧眼;菩萨空、假、中三观,具足法眼;佛,具足五眼,这些还不究竟以前,都要减损减损习气、与能力,不要以拥有什么能力为满足。

以一眼具五力,每一种眼都具足五种力量,名「明见来入门」,明一切知见才能入门。如果一个眼睛不具足五力,就没有办法入佛门;我们讲见是知见正,要走的目标都对的话,算是见道你先知一切道理的方向后才开始修行正式入门。

亦是圆证也,明见来入门,就可以圆证。于眼内、外自在,眼内、眼外都能够自在。外是外境眼睛所看到的离不开人事物,眼睛看了以后内心所起的一切喜怒哀乐放下,让内心自在。所以眼所面对一切境自然就(眼)入正受,正受就是不偏不倚的觉受,也就是你的舍性发起,舍去忧喜苦乐,入正定(正受就是正定),你对一个境没有忧喜苦乐想,就是正受。所以每一个眼,不管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都要有这种能力。

我不用肉眼看,我用内心感觉也一样,所现的一切境要能够自在。修五眼跟你的内心清净也是有相对的关系,不是你有什么眼但内心乱七八糟。《华严经》言:「于眼根中入正受。」这是很初浅的基础,用眼根面对人事物你要让它入于正受中。这不是你要离外空让内空,外人事物永远都是人事物,观它空就不会有烦恼,就不会影响到你。你观它空内空得到的话,你内心没有忧喜苦乐想,所以他就是他、事就是事、人就是人,跟我有什么关系?这样得内外空。有的人还搞不懂,十八空是什么意思?第一个是外空再来是内外空,然后慢慢导入自性空…一直往高层次走。第一关就是眼睛所看的你要有正受、正定。

眼根一样、鼻子也一样,鼻三昧起,鼻入眼起,虽动而寂,鼻子跟眼睛,两个凑在一起,起一切相,动相中能够寂然面对不妨碍到自心,鼻子所受的味道不影响你的眼睛,所以五根之间都不互相妨碍,五根清净。所以祂说虽寂而动,动不妨寂,六识中每一根,六根互相连动或者一根自己动静之间都一样的。动不妨寂,这样你眼睛就可以虽见不见,不见而见,乃称「明见来入门」,所以上面讲的明见来入门,是从外修入内,才有一点开始修行的第一步。这是提到五眼中第一关要怎么修?

《大般若经404卷》云: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净五眼,所谓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清净肉眼?佛言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肉眼见百踰缮那;有菩萨摩诃萨肉眼见二百踰缮那;有菩萨摩诃萨肉眼见三百踰缮那;有菩萨摩诃萨肉眼见四百、五百、六百,乃至千踰缮那;有菩萨摩诃萨肉眼见一赡部洲;有菩萨摩诃萨肉眼见二大洲;有菩萨摩诃萨肉眼见三大洲;有菩萨摩诃萨肉眼见四大洲;有菩萨摩诃萨肉眼见小千世界;有菩萨摩诃萨肉眼见中千世界;有菩萨摩诃萨肉眼见三千大千世界。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清净肉眼。

再来,怎么修呢?《大般若经404卷》云: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净五眼。修般若波罗蜜多,就能够让肉眼净、天眼净、慧眼净、法眼净、佛眼净。你说般若波罗蜜是什么意思?修到现在,听到现在,你应该很清楚了,已经讲的不能再讲了,熟得不能再熟了,就是对一件事不执着,不要执着的这种能力,就是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上面讲的,五根对六尘,内空、外空、内外空,这是般若波罗蜜的一种能力,再高一层次一点,肉眼净、天眼净、慧眼净、法眼净、佛眼净也是一样。净归净,不净归不净,你都能用般若波罗蜜观照它,不受它影响,《般若经》常讲的,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就是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所以要修五眼净,还是要在修般若波罗蜜这过程之间,一直这么走下去,不是只有今生修般若波罗蜜,要累劫修般若波罗蜜,这样你慢慢就可以得肉眼净…等等,直到有一天,你成佛的话,就得佛眼净。

    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清净肉眼?大菩萨祂们肉眼怎么净?佛告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肉眼见两百踰缮那(yojana),有菩萨肉眼见三百踰缮那,有菩萨肉眼见四百、五百、六百,乃至千踰缮那(千由旬)。有的菩萨光肉眼就可以看赡部洲,我们都看过,电视常常播,我们都看过赡部洲,如果它会转的话,你就看的很清楚。真正的菩萨,祂所看的东西,不管多远,大小都要一样,看千由旬外的芒果,如同看手中的芒果一样大小,这样才是肉眼净、天眼净的菩萨。不要说这个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很小,那个都不对。虽然我们不懂神通,但是从经典中,可以想象菩萨们的神通是怎么样。

有菩萨摩诃萨肉眼见二大洲,也许看到南赡部洲,东胜神洲、北瞿卢洲,也许可以看到,须弥山东边的东胜神,所以这四大部州,有的菩萨可以看。有的菩萨可以看到三大洲,有的菩萨,肉眼就可以看到四大部洲。像释迦牟尼佛降伏迦叶尊者(迦叶尊者是频婆沙罗王的国师),所有印度中最大的国家-摩伽陀国,国王频婆沙罗的国师是大迦叶,他很骄傲,要降服他,世尊现很多的神通来度他。

有次大迦叶请世尊吃早餐,世尊说:「好!你先去,我马上到。」结果,大迦叶还没有回到餐厅世尊已经到了,因为祂用神足通,还去东胜神洲拿了一样那里才有的水果,放在桌上,他想:「这个年轻和尚怎么一下子说来就来,比我先到。」就问世尊:「这桌上是什么东西?」世尊说:「这是哪一个洲里特有的水果。」「那一洲在哪里?」「离这里几万由旬以外的地方。」那里是哪里也搞不清楚。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祂都到一个新的洲去拿好吃的水果来,但是婆罗门没有修行到某一个境界,都还是认为自己最好,虽然你有这个神通可以到东胜神洲拿水果回来,一来一去不用一秒钟,但是他心还是想,你还是没有我的道行高,一直抱着这种心态。这样现了无量的神通以后到最后他才承认这个年轻的出家人,不简单!那时候才皈依祂,真正拜祂为师。

四大部洲以外,有菩萨见一小千世界。小千就是一三千大千世界,再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中千,再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三千大千。所以菩萨摩诃萨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这已经是一般神通的最极至天眼也差不多这样。菩萨的肉眼净就可以看到这样,跟天眼等齐,菩萨对法的认知清楚,才有这种能力这是菩萨摩诃萨的肉眼净。

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清净天眼?佛言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天眼,见一切四大王众天天眼所见,见一切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天眼所见,见一切梵众天天眼所见,乃至见一切色究竟天天眼所见。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天眼所见,一切四大王众天乃至色究竟天天眼所不能见。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天眼,能见十方殑伽沙等世界有情死此生彼。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清净天眼。

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清净天眼?上面讲肉眼净现在讲天眼净。佛言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天眼,见一切四大王(四天王天),肉眼可以看世界,那为什么不能看天界,只有天眼才能看天界!肉眼看远、看总相,没看细相。每个世界里,有四天王天,有三十三天,好远好远,有一个什么世界,这个还都是菩萨而已,佛,不论多远,可以看总相,还可以看细相。这里的天眼,可以看细相,所以,第一,可以看四天王天,第二,可以看三十三天、忉利天,再来,可以看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都是天眼所见。

再上去就看一切梵天,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三天,再加无想天,再上去的五净居天是看不到,为什么?五净居天那种是心清净者居住,不是一般世间禅定的天神可以看到的,连梵天都看不到五净居天。最高可看到一切色究竟天所见,这里说可以看,这是菩萨,一般的天神看不到,为什么天神看不到呢?因为下界观不到上界,但上界可以观到下界。

像二禅天的人,初禅天的天神,不知道祂在想什么?三禅天的天神,二禅天的人,不知道祂在想什么?但是三禅天的人,知道二禅天,一禅天的人,在想什么。同样道理,高天的可以知道下天的心,低天人的心不懂高天人的境界。所以经典讲,四禅天的天神,连梵天王都不知道五净居天。只有菩萨摩诃萨清净天眼的,(最高)可看到色究竟天,就是五净居天里面最高,就是我们平常在讲的,阿迦腻咤akani=6ha(色究竟天,无结爱天),这是阿那含、不还果的圣人居住的。

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天眼,能见十方殑伽沙(恒河沙)等世界有情死此生彼。诸菩萨摩诃萨的天眼,可以看到十个恒河沙,那么多的世界里面的,有情众生,死在这里生去那里,这是天眼净的诸菩萨摩诃萨。十个恒河沙是多少?相当多,同样也是要修般若波罗蜜多来净天眼。当你可以看到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等等,一直上去到色究竟天的时候,不要执着,一执着,你就选那个最殊胜的去,这样心起的话,就结了缘,你死了就去那里,就没有办法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继续证慧眼净、法眼净、佛眼净。如果你不学佛法,很容易执着这些,喜欢、漂亮的东西,更会执着,这个世界这么漂亮;你不要看其他世界,要看须弥山,四天王天,都是用七宝作成的宝堂宫殿,看起来当然漂亮,所以我们不要执着那个相。

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清净慧眼?佛言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慧眼,不见有法若有为若无为,若有漏若无漏;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罪若无罪;若杂染若清净;若有色若无色;若有对若无对;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欲界系,若色界系,若无色界系;若善若不善若无记;若见所断,若修所断,若非所断;若学若无学;若非学非无学;乃至一切法若自性若差别。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慧眼,不见有法是可见、是可闻、是可觉、是可识。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清净慧眼。

接下来看慧眼净,当然还是以般若波罗蜜修之。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清净慧眼?怎么让慧眼清净?佛告舍利子说:菩萨摩诃萨慧眼,不见有法,若有为、若无为。如果你在有为法之中,看它有为,又好像无为。《解深密经》刚好在讲,一切法有为、无为。处有为中,无有有为想、无有无为想;处无为中,无有无为想、也没有有为想,就是不执着一切法。这是学菩萨摩诃萨的道理。那你要怎么学到慧眼净?也是这么来学,有为法现起时,不要执着它有为,也不否定它,一定要入无为。

若有漏、若无漏;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罪、若无罪;若杂染、若清净;若有色、若无色;若有对、若无对;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如果是有漏法时,你不要执着有漏法,或者无漏法。出世间相,不要执着世间相,也不必执着入出世间相,所以世间也好,出世间也好。有罪、无罪都好,杂染、清净也好,有色、无色也好,有对、无对也好,过去、现在、未来什么都好,总归一法是─不执取一法。

若欲界系,若色界系,若无色界系;若善、若不善、若无记。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也好;若善、若不善、若无记也好。若见所断(见惑),若修所断(思惑),若非所断(已断见思惑)。见所断,对外境而去见执;修所断,对内心而去法执。若非所断,或因已断,所以不必断,也不必执着,也不必强要断,面对什么境,都不要执着。若学、若无学,心不净要学,学也不要执着;心清净,空悟得了,说是无学,也不要执着无学。若非学、非无学乃至一切法,若自性、若差别。自性清净,要差别就差别,不差别,就不要分别,这样心很自在,这种道理,就是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你持什么相,就要自在以对。

有为,有为就有为,有为完了,住无为;无为就无为,这样去面对一切事情,不要说事情不要来,来了就坦荡荡的面对,面对又不执着它对不对,是有、没有,用有为法吗?用无为法吗?该用有为法就用,不该用就不要用,你心自在,看怎么用,就怎么用。这个智慧是很活的,这段话就是,对一切法都没有执着,没有叫你绝对这样,绝对不能这样,没有这种事情!那这样不是很自在吗!这个就是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菩萨要学到慧眼净,空无、自在无碍,就是这么来学。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慧眼,不见有法是可见、是可闻、是可觉、是可识。菩萨摩诃萨,如果有这种慧眼的话,一个法,不见有法可见,不见有法可闻,不见有法可觉,不见有法可识(用心感)。法就是法,不要用见闻觉知去面对它。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清净慧眼。舍利子!这样就是菩萨摩诃萨得净慧眼。

你看自己有没有净?如果执着一相就不净,何况你执着的,都不是对的,那更是不净,所以修慧眼净不是很简单!你说没有在修。没有在修?面一切境自在,就是在修。怎么修?不在意,就是在修,对什么事情不在意,不太执着。这样我怎么活的下去,什么事情都不用管,小孩子乱七八糟,一个家庭乱七八糟,那怎么办?该理就理,理中无心,这样去处理,无为而治,这是很深,但是也很好做,你要慧眼净,就是这么去修。所以不住有为,不住无为,有为,包括刚刚所提到的,无为,也包括无所执,都包括在里面,这是慧眼净的修法,还是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来修。

4.「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清净法眼?佛言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法眼,能如实知补特伽罗种种差别,此随信行,此随法行,此无相行,此住空,此住无相,此住无愿。此由空解脱门,起五根;由五根,起无间定;由无间定,起解脱知见;由解脱知见,永断三结;所谓萨迦耶见,戒禁取疑,永断此三结故得预流果;此由修道薄欲贪瞋恚得一来果;此复由上品修道,永断欲贪瞋恚得不还果;此复由增上品修道,永断五顺上分结,所谓色贪,无色贪,无明,慢,掉举,永断此五顺上分结故,得阿罗汉果。此由无相解脱门起五根,由五根起无间定,乃至永断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此由无愿解脱门起五根,由五根起无间定,乃至永断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由二由三,亦复如是。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清净法眼。

再来法眼,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清净法眼?法眼怎么净?佛言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法眼,能如实知补特伽罗(pudgala) 种种差别。补特伽罗就是有中阴,就是我们脑筋里面,潜在轮回根本的个体,如果你对轮回根本的补特伽罗,它所现的种种差别相,此随信行、此随法行,解深密经刚好在讲,七圣人,随信行、随法行,随法行中有、顶、忍、世第一,此无相行、此住空,此住无相,此住无愿。随法行包括四加行,无相行,观一切法有相,但不以有相想,这样就在学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三三昧得到的话,就得到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这三解脱门。为正知而学定,得到这三种正受、正定,就是得到三解脱门,这时候你就可以进入陀罗尼门。或者密法行者,过去没有修,今生要直接修,他可以修加行,修加行后还是要修这三解脱门。

怎么修?起五根,由五根,起无间定;我们修行的次第,每一个阶段,就把它看成一个楼梯,每一个楼梯之间,都是连续的阶梯,没有间断的,每一个楼梯的阶梯,都有某种定。sama,所谓定就是心平等,心平等就是没有好坏分别,上面所讲得这些都是定,如有漏、无漏、有为、无为,都不执着,这就是定。正定,不是定在那里不想就是正定,不是!是你对什么事情,没有空有、没有好坏的执着,就是正定(平等观)。这样阶梯一直上去,跳一格都不行,这修行的次第,一路往上走,没有间断,所以是说无间定。(、顶、忍、世第一依次得明得定、明增定、印顺定、无间定等四种)

由无间定,起解脱知见;在哪一阶梯,你得哪一种正受,哪一种正定,它都有一种解脱的智慧跟见解。只是我们不学佛法,不知道怎么来解释,你懂得佛法的话,祂都可以跟你讲一些名相。譬如说,证到有觉有观的境界,这是初禅。你说初禅太简单,太简单!那你到了没有?什么叫做初禅?初禅就是你的妄想心起灭,你的觉知要看得到它。如果,你连自己心起心灭都看不到,初禅都没有得到,哪里有二禅,更不用谈三禅、四禅。也就是说,你心眼打开以后,你习气毛病现起,妄想念起,你都可以清清楚楚的读它,它在想什么?它的习气在冒什么?没有这样就没有初禅,这是最初浅的境界,如果连这个都没有,那是未到地禅之前的欲界。你说欲界有一点气,天神哪里没有气,天神有气,祂们有烦恼,就是气在作怪,让祂们有欲望。四天王天、忉利天,还有男女相,还行淫,行淫跟人没两样,只是没有污秽的液体。

初禅,两个心、三个心、…最多还可以到八个心,都知道,妄想自己知道,自己分别也知道,眼耳鼻舌身五识起也知道,你都能够清楚的掌控几个心,当然觉知心是真心,所以这才是初禅,如果连这个都没有,怎么讲二禅、三禅。所以一定有这个初步的心,是对内看自己,对外还可以看众生心,你感觉他起什么心态?如果他对你不好,你还搞不清楚,还憨呆憨呆,人家已经讨厌你了,你还亲近、亲近,自讨没趣。如果心眼开的话,人家起心动念,你起码要知道,这才是初禅,所以初禅一定身体要突破,不是只有气的问题,是心也要开。

由解脱知见,永断三结;所谓萨迦耶见,戒禁取疑,永断此三结故得预流果。再来解脱知见,每一个四善根定、无间定都得到了,你就有解脱知见。解脱知见对三结(身见、疑心病、禁戒取见)能够永远断掉,降伏还不行,要证已断。这里所讲的三结就是「萨迦耶见(sat kāya-d4=6i),「迦耶」就是身体,「萨(sat)」是有。有身见,就是肉体痛,他还是痛,表示他还在,没有突破他。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像南传行者,7天、14天这么打坐,都不受肉体影响的话,你说没有身见是骗人的。第二个,对肉体已经不执着,它就是我,这是意念上的体证,我随时可以舍掉这个肉体,当我要入灭往生时,这个肉体舍掉就舍掉,平时在修行中,你对肉体不会很在意,不会很执着。

「戒禁取见」,这讲很多次了,世尊所制定的每一个戒律,都有因缘,让你心不动,可以有正定,一些没有意义的戒律,祂不会订,真正佛弟子,不要去守世尊所没有讲的戒律。当然,在家受菩萨戒,很简单,四十八戒;出家众两百五十条,或者三百八十四条,那是很细的。「疑心病」,这三个永断,永断不是暂伏,是这三个,一定都没有,这样才得预流果。所以法眼净,跟我修这些法门有关系,法门、方法、境界, 讲到现在,是不是都包括进来了。慧眼,只是对处在哪一个境界不执着,法眼,起码要随信行、随法行、四加行、无相行、三三昧,然后,五根对一切境,得到各种无间定,这么得到解脱智慧,证得种种法行。

此由修道薄欲贪瞋恚得一来果。由此继续修行,把欲望淡薄、贪嗔痴淡薄,可以得到斯陀含果。淡薄很难去界定,有那个念,但不会去做,念就是习气,但没有动力去做,这是淡薄。此复由上品修道,永断欲贪瞋恚得不还果。如果再继续往上,修上品道的话,永断欲贪瞋恚(欲望、嗔心跟瞋恚),就可以得到阿那含(不还果)。此复由增上品修道,永断五顺上分结。继续再往上,增上品修道,更进一步,永断五顺上分结。上面所讲的是五下分结,再下来是五上分结,五上分结,其实包括色界、无色界的境界。所以前面可以讲是在修欲界的问题,到不还果以后,修到色界天缚,无色界天的境界缚。加上根本的无明、我慢心跟掉举,这是五上分结,所以这一定有禅定。

所谓色贪,无色贪,无明,慢,掉举,永断此五顺上分结故,得阿罗汉果。禅定中,色界的种种善境界不贪,无色界种种的心通不贪。这里名词的次序,跟别的地方有一点不一样,应该色界贪没有,无色界贪没有,我慢心没有,掉举心没有,无明排在最后。根本无明,才会产生色界贪,无色界贪,或我慢心,或者掉举,这些没有的话,无明变有明,心真的清净。色界四禅,不要执着;无色界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也不执着。不执着,阿那含会起五神通,起我慢心。没有修行,没有神通就乖乖的,有一点样子的话,我慢心就会起来,这种我慢心,自己可能不警觉,别人可看的很清楚,我们常常要自己反省,每个人都我慢心很重。

何况一个人得到五神通,不得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这阿那含果行者就有了,四禅天的天神也要有,不然不要讲你是四禅的境界。你说,我没有四禅的境界,我是四禅向,加一个「向」,好像比较踏实一点,真的有四禅向吗?四禅向,起码肉体全身气充满(乐俱禅),不会坐不住,一坐就是几千天、几千年。我们打禅四,一天几炷香,你就在那斤斤计较,还有什么禅?一禅都没有!

慢心,包括我在内也一样,以前拜比丘,他说一拜,我还是拜三拜,既然这么谦卑的话,对比丘尼为何拜不下去?毛病多啊!你没有去分辨你自己。这个到阿那含果都还有慢心,到阿罗汉才已断。

掉举,刚刚讲,不是只有你的心在掉举,到三禅境界,或者阿那含境界,已经可以通他人的心、虚空之间众生的心,所以他们乱你就乱,他们乱你能够安住,安的住叫不掉举,七上八下叫掉举。你说我很安定,你心跟人家的心都分开,当然很安定,坐在那里很定,什么叫做定?要感知外境都知道,像世尊一样,所有世界的众生,都在祂心中,搞什么,对祂来讲都无所谓,这种定,才是真正的定。

有的人说,最近心很乱,怎么乱?一直想某个人,为什么会想他,两个人吵架,所以一直想他,不是你骂人家,就是人家骂你。这两个心怎么一直搅和?就是有瓜葛才会搅和,众生跟我们之间,都有因缘的纠葛。你自己没打开,当然他是他,你是你,你说我很清净、很安定,因为你不知不觉,所以把自己心安定,就以为安定,这是假的定。你心打开了,知道周围之间,一切众生心,然后很安定,安定,才是掉举尽(五上分结灭,永断)。

阿罗汉快得到的人,祂的心遍虚空,祂可以观三千大千世界。跟你有缘众生在纠葛的时候,你有没有安住?这几天障碍很多,你有没有感觉?你连这个都不知不觉,然后说我没有掉举。境界不要看表面的名相,你说心不定,就是掉举。怎么心不定?不是你那乱七八糟的心不定,那是你的妄想心不定,还没有到那种境界。一般都是心开了、身体束缚破了,因缘遍虚空,十方虚空因缘怎么转,你都能安住,这样五种分结永断,才得阿罗汉果,阿罗汉果就无生、应供,遇到时要赶快供养,这福报很好。

此由无相解脱门起五根,在讲四果境界,四句偈里面的内容讲一次,然后你从无相解脱门,起眼耳鼻舌身这五根,然后还是用这五根修。由五根起无间定,刚开始用五根,或者用一根修,修到现在,无相解脱门得到,还是在这五根,再去磨练。以前是闭关自守,现在用这五根,再进去人群里磨练,这样来得无间定。无间,各阶层都有定,或者种种境界之间,人事物,你都能够不失你原有的定力。没有一下子说定,一下子又不定,或者小事情有定,大事情定不了,没有这种事情。

乃至永断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这最后得阿罗汉果,此由无愿解脱门起五根,由五根起无间定,由此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再起五根,没有愿求,再起无间定,乃至永断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由二由三,亦复如是,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清净法眼。最后得到菩萨摩诃萨,清净法眼。你对一切修行的法门,都要走一趟,然后都能够得无间定,那才是清净法眼。

大略到此,稍微总结一下:「慧眼」就是对一切法空有、对错、有漏无漏、有为法无为法,什么法都不要执着,这是慧眼净。「法眼」就是修行的每一个境界、每一个手段、每一个方法…,每一个什么,都能够地地得无间定,不执着,不要你修到须陀洹,就卡死在须陀洹,修到阿那含,就卡死在阿那含,修到阿罗汉,就卡死在阿罗汉,都不能执着,这样还是要以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来修,这样一直往上,还有菩萨道,十地菩萨,十地菩萨再往上,还有如来的境界。

(2008.06.22 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