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20-18)
               --
七品 究竟无我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如何用金刚经来修行(续)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1)一切法包括顺逆、善恶法

如果一个真正行菩萨道的菩萨,一执有法即非般若,当然亦要没有菩萨名,若心里有菩萨名,说我就是菩萨,这样就是非真菩萨。菩萨最后对于有为法无为法、不可说法,、、等等一切法中悟无有法,一切法虽皆由因缘而起存在者,若再加上一般因缘所具生之世间物相,亦即谓一切法,都可以说是佛法。一切法即说是一切万法,就有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之存在。

一切法都要观成是佛法,这是在指证悟方面讲的。修行法门如果对于一个修得好的人,有为法无为法等一切法都是佛法。如果把字拿掉,一切法即是包括好的不好的,都是法。但加上字,在佛法上来讲,要求觉悟,故于有为无为,正逆因缘都可学习到佛法,可作正面的学习。如果有踫到讲真佛法,正面的法是讲守戒律的求解脱的,因缘成熟的话,就这么去学习。如果碰到不好的因缘,就是所谓的逆境,逆境中也可以学习到佛法,学习之中要先觉悟,觉悟这是逆境,然后从逆境中去学到一点东西。

修行者如果不是宿根雄厚的人,大概多少会踫到一点障碍,如身心的障碍,如果有点智慧的人,碰到逆境,不会看成是逆境,而是看成一种逆增上缘。有时候顺境让人懈怠,逆境反让人拼命往上游挣扎。有的人迷失在顺境中,有权力、有钱财人脉很广、信徒很多,若沈迷在这种顺境中,脱离不了一切诱惑,最后又迷失掉了。如果是业力的关系,在逆境中,我们知道业力不可思议,金刚经》言,其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所以在逆境之中要能安住身心,或者尽量找因缘,协助你渡过这不好的阶段。这种身心苦练出来的功夫就很强,不是只有懂一些理念、名相,这样懂得,那样也懂得,在逆境中打拚出来的是自己真正的东西,永远不会忘记,所以正反诸法都是佛法。
 

(2)逆缘中修习易成就,顺缘易迷失

从一切法中都能学习到一点东西,因为佛法是在求解脱的,净除习气心病的,从逆缘之中,求解脱是最好的,是真正的佛法,所以佛说一切法都是佛法。一般人说一切法都是想好的才是法,要知道不好的也是法,我们从顺逆善恶之间去学习一切法,若要成为菩萨,要观一切法时,都能超越善恶顺逆。从Sidd2m悉昙学中,学了悉昙咒语,能了解简单一个字母就能解释世间相、超世间相,譬如说 ka一字母是作业,作业这个字,是指于世间所造一切业,造了以后要有能力观它不可得,因入阿a 字观义,无一法可得义,这样才能自在地化度众生。
 

(3)一切法中都要存阿字观,悟无所有不可得

所以修行境界不同,体会层次也会不同,有时候我们初学佛法的人落在学善,拒絶不好的因缘,如果超越了顺逆善恶等等境界,心地都能安住自心,等于密教里之字观能观成就了,字本不生义,所能面对这些顺逆缘时,都能客观观照它,不要反被此等法绑住,如顺法逆法善法恶法,菩萨对于诸法学空有不二的道理,要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超越心里所思所想,才能自在。这样才能做到面对一切法没有执着,有这样的知见与能做到的能力,才是真菩萨。

知见是一回事,能做到与否,又是一回事情。知见有了,有能力做到了,这就进入了中道观或者实相观之般若经真义谛。中道观实相观,就是观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法,因缘法之间,不管顺逆善恶,我们都能以客观的心,观一切世间相,能做到这样就是解脱了,做到了离四相,即一切法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还没有离四相,即不是圣人,也不是菩萨;离了四相又不住四相,没有真正离开四相之念。你说比较容易,但度众生没有离开人、离开众生,你说要怎么离?如果没有度众生的心,就没有发菩提心,没有发求无上正等觉的心。发了菩提心就要入众中,行度化事。
 

(4)离四相是心离,非行为上离群众

这里告诉你要离四相,离四相是自心的离,不是行为上的离,行为上还是要度众,于处众、度众之间,没有度众生的心。这种两面的思维,要常常这么去想,做要做,做完了就能不在意;度人要度,不要天天想在度人。这种做完事,念头上就放下了,不要再挂碍,这就是真正做到中道实相观的概念,亦是般若智慧,亦是能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做一切事,有做等于没有做,如此的话,行者的心就比较能安住

菩萨每天接触的无非是人物,物是非人,如果还没有体会到非人的境界,五阴魔相的受阴魔相起来,人以外的众生,因为它们无形无相,又好像是一个东西,不知道者以为物就是物品,物品它没有感情,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讲人事物,是在讲一切有形无形众生所发生的事情,都能自在无碍地应对,所以接触的人事物,不加思想,不加思维应对,这样就是没有四相。有应对但无应对的心,应对的对象是人众生,自己没有主观意念,自性随缘应化而已。
 

(5)修行是要超越自己妄心在先,最后让真性主行

所以菩萨在有相中能超越一切而自在,对一切有为法,应对时要超越自己意念,能超越妄心,让自性主行才能自在,处事不可能没有人物的纠缠,临境你怎么去面对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因缘,当踫到色相有为法的人时,要怎么学习,怎么观它空无。外境空无是心的问题,不是絶对没有人事物,你要能不受它左右,就是悟得心空法了。

 

5.「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1)能证空理即是心地清净庄严

如是空无空无一切法,做到心地清净,心地清净就是庄严,庄严就是自性清净。我们学佛法要求内心庄严,内心庄严,内心得净,则国土就净,这时你的心和佛心一样。有一天如果能做到这样,就是所谓的清净庄严。佛陀怕大家执着空相,在最后这一段结尾,就讲一切法都是佛法,先前观它一切法即非一切法,这样等于是在否定一切法。最后怕您执着一切法是非一切法,否定了一切法,而执取清净庄严无相,所以反过来教你连清净庄严亦不要执取。佛陀怕大家执着空相清净庄严,所以回过头来,还是要提醒菩萨不能作庄严佛土想。我们回向常常在讲庄严佛净土,不是用有形有相的花,庄严的饰物品,庄饰佛土,而是用我们清净的心,要庄严佛土是要用自己清净的心,因为心清净,自性佛土就清净,而佛净土本自清净,不必我们来加以清净。
 

(2)佛土本清净,庄严佛土者是庄严自己佛土

佛土是最清净庄严,除自有诸宝化成外,不必人间花花草草,把它庄严起来,这是有为有相的庄严,是不究竟的。所以对于庄严要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不要说庄严好像就是装饰的漂漂亮亮,就是庄严。学佛法者心清净就是庄严,佛的国土是最清净庄严,你能修行,让你的心清净,那就是庄严,我们常常以这种心来庄严佛净土,如果这样执着另一面,前面讲一切法是佛法,教你观一切法是为非法,就是一切法,庄严的心也是一切法,最后一段提到,不要说菩萨在庄严佛净土,若这样就不是真菩萨了 

我们在学清净庄严,要能忘记清净,不要执着庄严,所以人的修行,就是走一步,出现一个关卡,永无止境的往前走,若是没有般若智慧,就会走到那里,卡到那里,什么叫般若智慧?客观的心态,观一切世间相,观一切事情,观一切人,知道了就好,观它无所有不可得,就不会影响到你的心,讲来讲去兜着这种概念在讲。有时候修行者不知道自己在修什么,认为诵诵经,念念佛,或者拜拜佛,就是在修行?不知道于每天所接触的人事物,能自在的应对,不管顺逆因缘,都能自在应对,这样就是在培养般若智慧。
 

(3)般若智能是学习放下一切而已

没有般若智慧,修行是会很累的,般若智慧怎么形成,真正修行就是在修这个,习气毛病把它放下,如果习气毛病不放下,每天一看到人事物,就一个头两个大,所以就会走到哪里,卡到哪里。如果有上进还好,一关过一关,一个关卡过一个关卡,我们内心的不清净,贪疑,种种毛病,如果能慢慢调整,慢慢灭掉它的话,就是过一关,我常常讲修行最难的是哪一关?你的习气毛病最重的那一关,如果你真的在修佛法,有佛菩萨在加持,考你都考最难的一关,能考通过的话,大问题都通过,小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所以在修行过程之间,走到什么地方,心不要执取人世间的一切法,包括上个所说的人事物,尽量放下。若能将身心内外,一齐放下,放下又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则诸妄执浮想歇灭,内外一空,即此空寂处。

每日因缘是有啦!周旋是要的啦,但在周旋人事物之间要自在,这样你可能就会说我要自在,所以我要用空,般若智慧,去面对这些人事物,到最后变成一种习惯性,一切事一切物一切法,都观它空,观它无,断贪瞋痴三毒,阿罗汉就样做到解脱。学习菩萨道,不要让空无,占据你的心,至空还要转方向,修无相观,有法不住,以前你缘境看了怕不清净,所以最好不要看,你要练到说我就是用眼睛看,要看了以后也能自在,不怕再用眼睛看。
 

(3)般若智是面境能如如,不是要逃避境界

如果碰到一个冤家,这个冤家一看就头痛、讨厌,所以最好不要看,眼睛看到他从那边走过来,本来您也要走这条路,现在也不走了,就拐走另一条路。这样子在修行,是修得还不够好,就是没有面对境界修,你不能逃避,逃避就是不对。这个人不喜欢,不喜欢更是要亲近他,亲近之间你有没有心态改变,不是您跑掉心结就没有,若这样是修行,那就好修了。这样每一个人都可跑到深山里去修了,不是这样的,你要面对境来修。

这个人我是讨厌跟他处在一起,然后想为什么要讨厌?观阿字母,思维我为什么会讨厌,如果有阿字母在心里的话,阿本来无有法,是本不生义,有这个人看成没有这个人,就没有什么烦恼,不能一想看到这个人就要炮,这样永远修不好。为什么不想看?是你心里有病,不是这个人怎么样了,所以转自己内心的概念,要离世间相,就是要这样子。
 

(4)若悟空易要转凡,不能执取空到底

所以修一半的人,学到空无,会执着一切相都没有,习惯性地认为没有,这样他很容易做到解脱,因缘来了,从心里面、身体上,观它烦恼无所有不可得,身体的病痛无所有不可得,都是虚无的,这样会进入顽空的修证,这就是空一切法。本来我们佛性有灵知灵觉的功能,若是空得太厉害,灵知灵觉的心,慢慢退化,当然天性的真如退化是好,比较不会么敏感,但也要有一个程度适可而止。

适当时间到来要接纳一切法,不是光逃避,或者一直否定一切法,如此你的心态,才能跨越另一个层次。一个人好不容易从轮回爬出,又爬到另一个窟窿里去,就是窟窿空啦!所以到此关卡,要认知一切法,非一切法,是为一切法。至此以后话锋一转,佛陀告诉我们,若是菩萨的话,当然祂是在修自己,修自己就是在庄严佛土,如果还有这种心,说我要修行,我要清净自心,我要庄严佛土,有这种心的话,是还有所执着,就就不是真的菩萨,菩萨不能住一法,好的,不好的都一样,不能住在一个法上,永远都是要能自在。
 

(5)清净不清净本平等,不要因求清净而厌恶不清净

我们知道心清净就是佛土净,以自己的清净心,来庄严佛土,佛土是最庄严,其实也不必你去庄严,是你自己努力,清净你的心,和佛土能相应,能契入佛土,能受佛的他受用土,佛让一个范围来给您居住,我们修菩萨道的人就是这样。对于大菩萨,释迦牟尼佛给他一块大的净土居住,小菩萨就给他小块一点。菩萨修行做净心工作,但不要天天想这个工作,可作庄严佛土的事,但不要想我在庄严佛土,如果有这种强烈的观念,或者欲望的话,佛陀说这不是真菩萨。

这句话在讲什么,你很认真修自性要清净也不对,因为你太执着要清净,如果从开始和你讲,一切法没有所谓清不清净,如果做到的话,什么是清净,什么是不清净,这种上等智慧的人,一下子就悟了,所以就能不执着清净不清净,学习我如何来不执着,清净不清净之间,两面都不执着,才是真菩萨。这里说不要执着庄严佛净土这件事,好的不能执着,坏的更不要执着,意思就是这样子,要庄严自己,等于是让心清净吗?
 

(6)证阿罗汉是心地清净者,当善体会祂们如何修习

以前讲过这公案,有的人对庄严不懂意思,好像庄严就是道场搞得漂漂亮亮,看起来非常严肃,就是庄严。在优婆毱多四祖尊者时,一个比丘尼阿罗汉看到一个道场里的当家比丘却不是阿罗汉,寺庙里要能当高职位者都要有果证者,才不会无知而造业,才不会因贪瞋痴不除而让自业显,这样反而是让他造业,所以丛林当重要职位都要有德性行者。首座应该是修行最好的,结果不是这样,当家执事者不是阿罗汉,其它的住众很多都是阿罗汉,真是可惜,所以祂想要去度这道场的当家。祂即现神通到当家的道场指责当家不庄严,当家一听以为在嫌他身体不干净,所以就入室沐浴及刮胡子,之后出来,比丘尼阿罗汉仍说当家不够庄严,当家就进去再换新衣服,出来后比丘尼阿罗汉仍旧说还是不庄严。这时修行不究竟的当家,就生气恼火了,指称我全身沐浴、刮胡子及穿新衣服,这样还不够庄严,什么才是庄严。

比丘尼阿罗汉告之表面的东西不是真正的庄严,让自心清净才是庄严。比丘尼阿罗汉说:有一个圣人,专门教人家成就庄严的。就把他介绍到优婆毱多尊者那里去,后来他真的就到优婆毱多尊者那里去了。优婆毱多尊者祂是有神通,这个人要怎么度他呢,就用点灵通力观照后,尊者就知道要怎么度他,祂对大众说:如果证到阿罗汉的人就进厅堂来。此大德就没有听清楚,反正圣人就是不让他听清楚,结果他也迷迷糊糊地跟人家就到佛堂。

然后大家进厅堂去后,就开始打坐啊!本来他不是很用功打坐,不久就睡着了,然后就被行香者抓住了,然后被罚行灯了。行香的说:好,你起来行灯。他手拿着手灯,这么到处转看,他无意中发现,每个人坐得很庄严,一动也不动,像点一排香一样,庄严呀!都是阿罗汉。内心非常震撼,他们是怎么修的,修到这个样子。尊者已知道诱发起他想要成阿罗汉的企图心了,一个人如果没有斗志想要学什么的话,是不会认真学的,有也好,没有也好。有是捡到,没有也就算了,这样是学不好。后来尊者叫他来说,你要和他们一样吗?是的,我要和他们一样。结果尊者讲了几句重要修心话,他马上就证到阿罗汉。
 

(7)学佛要善抓住重点而行,这就是总持法门──放下

所以学佛法,若有心要学的话是很好,也能注意听,注意重点,然后学着把心放下,除贪瞋痴,让心平等一切法,于一切法无好恶之心。不要听了一大堆,不知道重点,要怎么去做,庄严佛净土是这么来的。修行是在庄严自己,也是等于庄严佛净土一样,所以要庄严你的心,也就是清净你的心,才是庄严。 

心里葛藤太多,卡在那里,永远被绑住,转不出来,你要放下,它就能转出来,你偏偏不放下,又想要转出来,越转越紧,转出来不是教你用功,是教你学着放下,什么都放下,就怕你不甘愿放下。以前韦驮菩萨曾发誓言,要护持真正修行的出家人,有一个修行人为了警惕自己要认真用功,就跑到山崖边打坐,如果我稍微疏忽就会掉下山崖,就会很小心打坐用功。但因缘就是这么凑巧,这个人真的就掉下去了,刚好他抓到一只树枝,然后他就想到韦驮菩萨,因他发誓要护持真正的修行人,我在这里认真打坐,怎么没有看祂在护持,心里一直想着韦驮菩萨,韦驮菩萨就出现,此人说:你怎么不救我起来?韦驮菩萨说:好!我来救你,你手放下。他说:我手放下,放下不就是掉下去了?韦驮菩萨说:你要让我救你,您就要手放下!他不敢放下,菩萨有神通,不会掉下去的,他没有信心,说我手一放不是掉下去了吗?你应该伸手来接我才对。

我们也是一样,要修行就是要学放下,不放下怎么修?佛法讲那么多理论,都是教你放下,不是教你学什么功夫,学庄严佛净土,就一直学…,被庄严佛净土抓住;学空,空一直学,学到被空抓住。踫到一关,卡到一关,你要怎么度过去?度过去的方法,放下就度过去。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要修那么久,放不下,会去执着,会去卡的,都是你的习气,只要告诉你放下放下,不要用习气去抓境,好像很简单的法,就是不善思维。
 

(8)护法菩萨善制造逆缘可验,若修行常现顺缘者当警觉

我说心不清净的话,怎么度众生,小菩萨就这样子。如果智慧高的,他只看你的谦卑心、威仪、行为,都是一板一眼,他看了学一遍就好不必讲,有几个人可以从人的行为中去学佛法?那是上根机的人。所以菩萨就要开讲,讲又讲不听,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那就要骂的了,骂得不好就要用打的,因为小菩萨自己能力不够,没有像大菩萨的神用境界,能够让他的心转,大菩萨还会制造某些因缘,当然有时候因缘来了,是菩萨制造的,你为什么会发生这个事,为什么会诱发出习气,这些都有因缘的,尤其逆境来时,因缘借着机会现,没有逆境来时,大家都能安住这个心,好像修得还不错嘛,看起来坐着大家都很庄严,如如不动,心地不喘;等到障碍来时,虚空有一股不安祥的气氛来时,就心慌意乱,然后心就开始浮躁,面境时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也不顺眼。看这个人讲个话,今天听起来特别刺耳,气毛就不好,搞不好两个就斗起嘴来了,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所以修行中是很微妙的,有时你在修行,会发生这种事情,要去观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因缘,会产生这个事情,毫无来由的事情,为什么会这么就发生。我平时都无所谓,为什么今天就看不过去,就是要让你看不过去,是不是很好玩的?如果有一天您自觉得:哎呀!我好笨,我以前都被耍来耍去,耍得像乌龟一样,所以护法神、菩萨等,天天在耍你们,你们就搞不清楚,天天都被耍。有一天突然乍醒过来的话,那已经悟道了,真的就是这么悟道的。你要去思维自心放下,不要在表面上执境,人啦!这件事啦!这句话呀,在那里钻牛角尖,一句话放下就完了,全部放下就没事。
 

(9)遇事缘要能闭嘴少说一句话

修行被冤枉、有委屈,不必去解释,一解释越糟糕,你越解释,本来只有一件事,结果再骂来骂去,解释来解释去,搞出三个月的一件事,这件事还没有完,又来一件事,越讲闲话就越多,不讲的话还好。夫妻吵架也一样,本来今天是因为小事情计较,然后说:哦!你三十年前怎么样,怎么样,连我生日都不记得,结婚纪念日也没有记住,一条一条都搬出来,没完没了,…。

所以最好都不讲话,反正要吵架也要两个吵,一个人要吵,一个人不吵,是吵不起来,你在道场修行,要能去观察,安住这个心,不要看事情,已经和你提醒几次了,不要看表面上的人事物事情,反观你的心有没有平,有没有安住。

一个道场不管有形无形干扰都会有障碍来,你要能明察秋毫,用你的心安住,最好还能化解人家的困难,自己不起心动念外,还能帮助其它人化解,能够提醒:哎!最近不对哦!大家少讲一句话,多吃一口饭,没事就度过去了。我们这道场还好,有的道场杂话更多。上一次和你们讲,有个人跑了几个道场后,都不敢再去哪一个寺庙,去了看他们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好多个人行为都不对,也不像是一个在修行的人,好像到处都一样似的!
 

(10)随时观照此心,反省所行就是实修者

讲在修行,都没有在实修行,只有诵诵经,念念佛,就是在修行了,完后就闲话家常,东家长西家短,那不是真正在修行,要像金刚经》所讲这么修,这些道理就在讲如何真正在修行。把经文看成诸多名相,研究半天,都不和你的心连结上。这是在讲你的心,也很亲切的问题,如果讲名相,根本离我们好远,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是佛的境界,什么般若智慧,我那有可能得此智,般若智慧是菩萨的,我没有办法。好像自己做不好是应该,你要学祂们啊!

菩萨和佛的境界,祂们已经做在那里给我们看,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学祂们怎么去做到这样子,每一部经都在告诉我们这些道理,经文好像在话家常一样,其实这是最真实的法,把你的心拿出来一层一层剥,天天要禅思,反省自己哪一个行为对,哪一个话语不对。若是讲话也不对,行为也不对,那你知道以后不要再有这些事情发生

有人说咒语考试要和我同一组,同一组最好,同一组是没关系,但是你做啊!本来做一题,和我同一组做两题,最好藉这个机会多用功,不要说做一题,我就做一题,还选比较短的去做,藉这个机会全部做一做,对密教到底理解多少,如果把五十个字母都能搞懂,记忆在脑筋里,以后所有密法出来,都能一目了然,不必翻箱倒柜你都懂了,这样不是很好吗?所以不学一法不懂,为什么叫做总持门,密法怎么叫总持门,显教讲了那么多道理,密法只有一个字母就解决了,本不生,放下一切。
 

(11)字即是教我等去我执之法

五十一个字,随便选一个,你说,常常举例的(ma)是我、吾,我里有,所以是说无我,观一切事情中没有我,那你做到无我观了,这么简单的事,一个字母就讲完了佛理。为什么要去四相,人相是什么,众生相是什么,我相是什么,寿者相是什么,讲了半天最后回来,还是这个字而已,先能无我,就能无人,就能无众生,就这么简单事。难怪总持就是总持,只有一句话就含容无限的道理,空有不二的道理。

我们才讲一个我,里面也有无我,这两个观念,一个可以讲千万劫都讲不完的道理,这样密法不是越学越有兴趣,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一考试就没兴趣,不好玩。我虽然很累啊!两个课程还好,还有时间回mail、写讲义,现在第二页讲义早上还在做,刚出炉还是烫烫的,没有时间,真的不够用,所以我听同学说也累了,也许考虑两个礼拜上一次课,这样你好我也好,同意吗?点头,阿双!没看你点头,上个礼拜听你讲的,您说好累啊!所以你一讲累,我也觉得好累,我有同感,可能这样会上得好久,四五年可能还上不完这个密法

回过来,所以执取清净无为,当然不是真菩萨,菩萨是做了一些事情,但不执着它善恶,这样才能度众生,你说怕肮脏就不要下厨房,这样永远做不了饭。菩萨也是这样,菩萨要度众,度众就不要怕造业,造业不要当做业就可了,,里面有,所以观它无所有、不可得,有做等于没做,这样就自在了,道理懂了也不执着,这漾才是真菩萨
 

(12)出家、在家福报各不同,这就是因果

佛土本自清净,不待菩萨来庄严,佛已经无始劫成就道业,祂的世界是清净庄严的,不必你来加一点庄严。我们自修自利,还利益不到如来,不待你来庄严,所以自求庄严清净,就是这么回事。像供香供花供果,佛也不会来接受这些,祂成佛了,是不吃不喝,也没有什么喜爱花花草草,珠宝都不喜欢,所以你供养珠宝,祂又把它分给别人,你要学这样。有些师父为什么福报比较差,所以还要斤斤计较,希望信徒给他供养,自己又不会转出去,斤斤计较福报就薄了。有的人为什么这边拿来,这边转丢出去,但供养钱越来越多,这边进来没停,这边又放出去,像做一个中间过路财神,但他功德很好,要这样子啊!如果怕没有钱,又舍不得去结缘,越来越没有钱,没有人供养。

有的出家师父供养很好,有的就是不行,明明看到每个师父时,都想要出钱供养,但看到这个师父,不晓得为什么,口袋就是掏不出钱来,有钱就是舍不得拿出来,对别人是不会这样。这是这位师父的福报的问题,不是你的错,佛讲的很清楚,要福就要布施,像我们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这部经,如果你去供养这个塔,我昨天特别买一束花,我以为供上去就OK了,结果搞到现在塔还没供上去,我们准备了内胎佛,一切如来心的咒经,昨天没有供养成。世尊于经中说供养此塔,以后就会有钱,钱哪里来不知道,就会这样冒出来了,但冒出来以后,不要舍不得花,还是要救度别人,这样就会越来越有钱。这是对的,如果起了一念:哎呀!好不容易钱才进来,又转出去了,舍不得的话,一下子又穷了。佛法就是讲果报,布施的因种下去,当然就有果报,有的人很好的果报,有的人就是供养不多,没有结善缘。有时候要想一想,我是不是不够尊敬,不够供养心,平时对这个人还好,对这个人为什么出不了手,你会想这些事情,这是因果的道理,确实是这样子,再看他某些行为后,会觉得难怪哦!因果都是这样子的,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13)菩萨失菩提心不度众生是真犯戒者

菩萨自修清净没错,但不能不度众生,菩萨失去菩提心,不去度众生是最大的破戒,小戒破了无所谓,反正心安就好,如果吐一口痰,你心很安就吐啊!如果吐了以后,觉得不大好,卫生纸再拿来擦一擦,心还不安,表示心还没解脱。你说那些吃槟榔的人,这边吐那边吐,他们是很解脱啰?不是,那是造业,和菩萨不一样。菩萨有时不拘小节,拘小节,真的是会觉得这个行为不对。

所以自心清净是要去做,修行、度众都要做,但度众生又不能放弃,所以一边修,一边造业,一边造业,又一边修,两边好像一加一减,一减一加,都差不多,所以累劫难以成就是这样子的观系。但我们的智慧会增长。菩萨的智慧,一件一件的增长,我教你们这些新的课程,我都觉得奇怪,我为什么会懂,密教以前我都没学过,但我看了书以后,我就知道怎么表达让你们了解。让您看书,也许你连看都看不懂,我让你了解,像什么是男声浊音,什么女声轻音,它所讲的,你直接去看那本书,藏经里头都有,就是看不懂。

我一次两次和你讲,浊音要低沈,里面有的音,一定是低沈声,会振动到声带,这是男声音、基本音,一次听不懂,两次听,三次听,慢慢就有概念了,要发浊音一定要用低沈振动声带。密教不怕你看,因你看也看不懂,这要佛菩萨加持,真要让你懂,您就看得懂。哦!原来在讲这么一回事情,所以在菩萨指引下我吸收较快,希望你们十堂课也能马上受用,不会搞不懂。
 

(14)度众间以无我法、无恐怖心来保持自性清净

如何能于度众生之间,又能清净自性,这两者间要如何取舍,还做不到像佛陀那样最清净觉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达无我法,做了等于没做,说了等于没说,这样心安、心平,就是菩萨的心。既然没有办法做到最后如来的最清净觉,过程之间抱着般若智慧,不住相、实相观、中道观,这种理念去做事情。

什么是通达无我法?如果法法之中,没有一个我,像我们讲摩,摩是我,里面有是无我义,是本不生义,这样去思维,建立没有我的执着。进一步要能没有法的执着,对外人事物,对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都不执着一法,你说内心的起心动念,如何不去执取,我们起心动念时,有些不好的念头,你如果不安心,就想要赶快查证一下,我们都犯这种执着的毛病。那怎么学习到不去执着它?如果不好的,真的发生那不是很糟糕吗?心里怕就怕在这里,《心经》也好,《如来心中心咒语》也好,都讲得很好,阿罗汉是要能bhaya-vigate,已去除恐怖。好的不执着还好,反正好的发生最好,不发生也无所谓,发生好像就是得到了,真的最后没有,本来就假的无所谓。

我们凡夫的恐怖心太多,怕这个,怕那个,自己还无所谓,反正我死就死,就怕自己家人、小孩、先生、太太、爸爸、妈妈、…,要是怎么样的话,要怎么办?有这种法执要怎么放下,叫你不要有法执,就是指这些。修佛法只有去除两个执着,去我执及去法执。叫你不要执着,做不到就会有恐怖。任何希望是可以放下,希祈是不安定之因缘,有所祈求就会乱心。不要家里有大小事发生,要是发生事情,那我就糟糕了,有这种心态,怎么能放下。
 

(15)度众中要法中无我,我中无法,是为真菩萨

菩萨要学习无为法,法中无我、我中无法,无一切法的执着就是真正的菩萨。对修行来讲就是要这样,对度众来讲,之间所发生的事情,也是要这样。菩萨面临境界,于做与不做之中,都还在选择,我们还没办法究竟,所以放不开,还在选择哪个可以做,哪个不要做,做、不做间,我们都很无奈的,做了就是造了业,不做又心不安。

因果就是这样子,你在背后骂人,这个人以后在背后骂你,因果这么一回事情而已。然后有天从马路边听到,那个人在骂你时,心里有数,因为我先骂他,你怎么能怪人家骂你,那你就心安理得,因果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最好不要骂人家。所以你造了业,不要去忏悔,修到这个境界,不是忏悔的问题,是如何摆平自心的问题。

修佛法者是做了事以后,如我骂他,以后他骂我,能很自在的承受,一来一往就是因果,你对因果有这么了解的话,是真正了解佛法了。你教我杀人,我今生不会去杀人,因为我知道杀人,以后一世他会杀我。度众生有时要骂人,但一骂他不高兴,也许他也会骂我,我这一世骂你们很多,也许以后哪一世我当你们的学生,你照样骂回来,把利息也赚回来,这是因果关系我当忍受。大家能在一起是很多有因缘,我不知道你们诵了咒以后,有没有体会大家间的因缘,虽不是真的宿命通,总知道有点因缘,这也是因果的道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唯有学习一法,就是无我法,没有我、没有法,这两个执着去除,这样就是真正的菩萨。一个菩萨能无我,无我就没有我在度众生想;无法执就不会有烦恼,两边该做的也做了,不该烦恼的也可以做到,这就真正的菩萨。菩萨慢慢能够在顺境、逆境,在善、恶之间,或者对错、好坏,理事、体用等等世间相,和修行境界上,平等、平等观一切法,慢慢建立这种观念,不必法强分别。世间相是对,是错,世间相本无对错,是因缘要发生这个事,是果报要现这个现象。

现象那有什么对错,如果你有宿命通,就会承认这种事实,本来就要发生的,如果没有宿命通,我们也可以这么观想,事情的发生,一定有其因,这样也可以有点智慧,所以能平等观一切法,什么好坏差别,没有一切法,没有一切相,没有分别心。这样分别心一破,就没有什么善恶、好坏、顺逆的分别想,这样接受因缘所发生的事情,世间相不如你意,你也会去接受。
 

(16)从日用应缘间来体会过去缘份

我们说无缘不起法,现在较会话家常,你脑筋喜欢什么,都有潜在脉络可寻,你会喜欢这个人,也是有脉络可寻,大约过去都有六等亲以内因缘,如果黏得很紧的,不管是什么关系,姐妹、父母、兄弟、同学之间,黏得很紧,过去都有很深的缘份。我们说一拍即合,别人说奇怪,这两个人怎么会凑在一起,给这个人糟蹋无所谓,给别人糟蹋就不行,两个就很黏,这是过去的因缘,不能讲对错。我为什么会和他那么亲近,也许是善缘,或者是逆缘,逆缘也是因缘,在一起就要吵架,越吵越要在一起。一个人如果破了分别心的话,对于日常生活、社会现象等等,你都会很客观的面对它,客观的心,就是实相观、中道观,菩萨要学习的就是这个道理,越超了一切对错、善恶等等的心态,如此慢慢增加你的知见。这样去看人和人之间的恩恩怨怨,这就是世间轮回现象,佛陀这么辛苦的讲些佛法,教你要从里面跳出来,你要真的跳出来,不要黏在里面。
 

(17)菩萨如何累积智慧

我们有些知见是思维来的,有些知见是经历来的,经历变成智慧,有的是久病成良医,但久病不是絶对成良医,因为久病的人不动脑筋天天找医生,这种人不会成良医,永远还是被医生看。久病成良医,要有基本的智慧,我自己的问题,我要自己解决,然后就去看很多书,从最基本的去看起,看懂了后要融会贯通,譬如说医学,举凡生理、解剖、药理、医学、营养,种种有关的都搞通了,搞通了当然就成良医,把自己大小病都能治好了,当然是可以教别人,这是由经验得来的智慧。

或人家的经验,他花了惨痛的代价,你听了一句话,像我向融师父学了一个很好的法,她说这个红斑性狼疮病是不能吃酦酵的东西,如果不懂我们免疫抗体失衡,会因为吃酦酵的东西,身体细胞不认识它,本来米就米,麦就麦,你偏偏加了一个东西,把它转化成它不认识的,什么蛋糕、面包、酱菜、…,让抗体细胞不认识它,不认识当然要排斥它,引发细胞对抗外来它认为不好的东西,大大攻击它,让你的免疫系统发作,超免疫功能发作,就变成有免疫病了。祇要不吃这种东西就好了,所以吃最原始的就是好的。这是他人的经验,成为自己的经验,或读有创见的书,也是吸收他人经验成自己智慧。

知见有的是用经历学来,有的是靠思维发起,像很多发生过的事情,您有思维其中道理,就能成为您的智慧。以后你不要光打坐,打坐是不要打妄想,不要打妄想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学打坐到最后已经没有妄想会起,心在干什么?拿一件事来想,拿一个人来想,开始学打坐中思维,然后你会从思维之间开发很多智慧。

以前都不去用心,反正是要空嘛!空嘛!无嘛!动那个心干什么,等到你有一种安定的心力量时就可以来思维,增长智慧,也就是增长知见。若入无想定中,以后那一世会没有智慧。菩萨就是不怕思维,因为有思维等于没思维,所以不必怕打妄想,你说刚开始因为打妄想,所以就没有气感,所以打坐就坐不久,那是必然的现象。

经过十几、二十年的磨练,再起想就不会这样,这时就可以开始想。我们说修行禅那,禅那刚开始就是弃恶,因为你的习气毛病太多,就是把不好的东西拿掉,是为弃恶。弃恶做完了,再来就思维修,思考我的行为,和人事物之间发生的互动之事,哪里对,哪里错,造了什么业,这样去想。或者听经闻法所得到的道理,想一想对不对。禅修第二阶段是思维修,你要去思维,哪个人,哪件事,或者你的家人也可以,去思维开发出你的智慧。

禅那修到最后是静虑,没有事时,也不是在修行,是专想众生的事情,他有什么问题,他卡在那里,这才是真正的静虑。禅那真正的意义是静虑,第一静虑─初禅、第二静虑─二禅、第三静虑─三禅、第四静虑─四禅。不是打坐修行不能打妄想吗?怎么要静虑?四禅的静虑是依你清净心而起的,然后此时有些灵通力,去想一些事情,开发出你的潜能。如果是科学家的话,几个人在研究什么,突然间冒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创举,这是静虑之中所得到的。
 

(18)最后朝如来最清净觉迈进

培养自己的智慧,体会如来最清净觉的意涵,修行是要学如来,学佛、学佛,是学祂最清净觉是什么,一切一切一切都放下,叫最清净觉,所有的鸡毛蒜皮的大小事情都放下放下,放下的不能再放下,没有可以放下的,就是最清净觉。佛说无心于任何事、任何境界、任何知见、…,是为最清净觉。

觉也要注意,不是不知不觉,它是有觉,而且能够最清净觉,像石头就无觉,它虽不沾染灰尘,此种无觉有什么用。要能觉了后不沾染灰尘,不住在烦恼上,这样才是真正的觉。佛性本是空,最清净就是空掉一切法了。觉就是有,空、觉两边都俱足圆满,我们要向祂学这样的佛法。知道祂有智慧、神通、种种能力,这是个目标在那里,我们就是要学祂这样子。

你可以学到那一点,就看你自己德性,你如果于今生,能看到佛讲那么多经典,含大小乘,从显到密,今生都能这么绕一圈,你会说:啊!佛法原来都在这条在线走,这样就不虚此生,不虚此行。如果搞来搞去还是在念佛,打坐,显教,密教,小乘,大乘,分不清楚,或任为那个都不对,这就是没有深入经藏,当然就是没有智慧。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当然不是一下子看完就OK,起码我到这个闗卡,我要看哪一部经,一直看下去,看到今生完,刚好把所有大小乘、显密教都看完,而且能够学到智慧无量,这才是正理。

以前我没有这个概念,对密教还很排斥,所以诵了《佛顶尊胜陀罗尼》咒后,梦中冒出里面有个眼瞎掉的,是在卖东西,是不是我下一世就会像这样,好在我有诵《佛顶尊胜陀罗尼》,所以这一生刚好可排除掉,那是在第二晚、三晚梦到的,长得肥肥胖胖的,是有一点萧洒样,福相福相,就是眼睛瞎掉了。

现在密教虽然不是说已进去了,但觉得哦!原来密教是这么样子的,说法和显教没有什么两样,显教讲十句,密教讲一句,因为它一句可总持,等于你讲了十句,义理更简捷,你学了悉昙五十个字母是不是这样,上根基的人,学密法当然一下子就OK了,做到了,什么叫不可得,一下子做到了,什么叫无所有,什么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显教的名词,它一个字就解决了,一个字里的半字,里面基本的,这两个结合变成世间相。如果你能进去密教里的第十层,那一定可以到佛陀最胜光耀七宝庄严场,那是祂的净土,我们要到那个地方,心要多多清净,要学很多手印、咒,除非菩萨示现或者菩萨教你,现在没有人可以,不管是藏密或者是东密,已经是失传了。

末法时期是很无奈,明明知道好东西,但是谁可以教你,除非你福德够,多求菩萨,佛、菩萨,不是不在哦!在啊!你要福德够祂才会来教你,不见得现形教你,无形之中也可教你,无形之中你就会,祂要教你,你就会,在哪个场所教,不一定,所谓密是不可体会,不可显现。

总之,无量阿僧祇劫后就能成就佛道,目标是成就如来境界,要用佛的方法,得到佛的境界、智慧、能力、神通变化,当然不是在这里讲,是在解深密经》或《佛地》里讲的,这些我们是要学的,要花三大阿僧祇劫或无量阿僧祇劫去成就的。

(2007.12.09.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