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20-17)
               --
七品 究竟无我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如何用金刚经来修行(续)

2.「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上次讲到修无上正等觉之佛法,要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应于学习过程中懂得无一法可用、无一法可得。有些人用什么法门得利后,就执着仅弘扬什么法门,众生根基不同,用什么法门只要契机就是好的法门,有些大德有点小悟,但是因缘不能悟得透彻,更无有善神守护,最后沦落魔道还无所觉。若这些大德当初能熟读《金刚经》及《楞严经五阴魔相》之经文,就不会搞得像今天这个样子,看起来是徒众很多,但都是非常执着有为,或我法最好,我见最真。以后您们踫到有人修行上发生像这样的问题,他自认为神通广大,智慧无量,又是某人来出生,你就赶快拿《金刚经》给他,劝他好好读一读、诵一诵,他就会舍下一切,把这些怪力乱神的能力都放下,把自己以为智慧很高的无知都放下。若还是死鸭子嘴硬,硬说他对,硬说他的道理懂得最好,其它的都不好,若这样不能放下的话,魔力已经深入,是无可救药了。古德云:「宁愿百世不悟道,不要一世入魔道。」一般人修行若按步就班修,要花三大阿僧祇劫如世尊,若有人一世误入魔道,就要花七百阿僧祇劫才能成佛。何以如此迂回呢?因他除自误外,还误诸多众生之慧命,所以一入魔后是万劫不复,就如《大乘金刚经论》所说。

所以我们修行过程之间,要能无一法可得,读了金刚经》懂得无一法可得,还要得什么呢?还有嘴巴辩论什么呢?没有什么可以辩论的,理念搞不懂才会辩论,还不熟悉佛法的人,若有佛菩萨在护持,他也不会想要辩论,他悟后连讲话都讲不出来,还有什么可辩论的。讲”开悟”这两个字,以前要讲出口是很痛苦的,很多人喜欢讲”开悟”,”开悟”变成禅宗的一种”口头禅”,不讲也不知道要怎么表达。我说身体破了,有大德就打电话来说:身体破了,人不就是死了吗?他不知道气通就能无身,但说身体破了,是有语病,他人不知我在说什么?后来我就说”身体束缚破了”。不讲开悟人家不懂你在讲什么,为什么讲身体破了,或头壳破了,不是就死人了吗?气冲过头壳破会不会死掉,跟这种外行人或没有修大乘佛法的人,有时候是谈不来,有时是无法沟通,所以古德云:「不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若真是同样修证到同一个境界,也没有话可讲,那和不相同道路的人,也没有话讲,所以讲来讲去都不必讲,有话讲都是多余的。像今天在这里讲这些也是多余,你们听归听,不要记于心中。

要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真实义也就在此,这是以身体的变化来解释舍一切法的好处。若身体变化慢慢导入心灵状态,心灵状态了解后能不执一法,舍一切法,连身体也不能执着,不执着它,灵力、气机慢慢不会维持,不会越来越强盛,会慢慢衰败,年纪大了,当然身体越来越衰败了,但智慧却是越来越开显。

然后身体变化舍弃后,就会体验到心灵的修证,心会有灵知、灵觉现起,此时行者还是具多愁善感的受阴魔相,懂知自心应缘间之反应,众生心里想什么都知道得清楚,像有这种能力而不知去除,这样受阴魔相就无法超越。认知自心清净与污染法后,当努力以赴地断恶取净,发恶取净的功夫在于与众生周旋间磨练。若一个人独居山野,怎能知道自己心地清净几许?行者与众生周旋之间,可以轻易读知己心的妄执性在什么地方,贪、瞋、痴、慢、疑、邪见等六根本烦恼犯有几许,知道后更要斩草除根地来去除。

 身体的变化舍弃后,就会体验到心灵的修证,身体没有变化,进不到心的修证,心灵没有打开一点的样子,修心是不可能,修心除了自己妄想习气要断。进入心灵修证,就有灵知灵觉,如果不现起灵知灵觉,是没有真的开悟自心,就是心能通虚空,能知众生因缘,能什么事情都知道,这时的心太敏感,所以要能控制你的习气,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法去修证,不执取一切灵知灵觉,因为灵知灵觉不是一个好现象,是自性的本来功能,在没有定力时这种灵知灵觉无法控制。一般人执着灵知灵觉,变成世间禅定境界,有禅没有定,或有禅及小小的定,没有用智慧得到真正的定,最后沦落到世间禅定。

心会有灵知、灵觉,可印证一个人到底心开了没有,如果是后知后觉,或者不知不觉,虽然气很旺,甚至于五根有异能,也无法说是有开悟自心。自心没有灵知灵觉,便无法用禅定力、智慧力,来转自己灵知灵觉,及表面的生活习气毛病,要断这些粗的毛病,灵知灵觉后所感知的现象,安住你的心不受它左右,不依你的习气发作,这样能安得住,才有初步解脱能力,也就是无一法可得。

如此灵知灵觉的心,慢慢就会降低其敏感度,降低到不是那么敏感时,佛性本来是这样,因为我们定力不够,所以无法在灵知灵觉之间,又现起无量的定力,佛才能同时这样修证,同时心清净,同时感应到神通变化,佛之所以为佛,不一样就在这里。

一般小乘行者,或是菩萨还不究竟者,都是觉知以后才要去修心,这时才是真正在修行,你也知道怎么修,控制你的心,懂得很多又不在意,能放得下。不然那种邪知邪悟的,不是真正正途悟入的,都是鬼神家持而悟得啦!冤亲债主作弄你,让你心通,或魔附身,这种也可以所谓是悟,但这都是邪悟,因为他没有正规的定力与般若的智慧,所以虽有这个能力,可以觉知一切事,但心不净,所以多愁善感,幻听幻觉也好,心灵感知控制不了,到最后得神精兮兮,只有进入精神病院,这是逆因缘所造成。有人是无警觉性,迷失自心,还沉迷于神力,因与魔同一心,这种人不会入精神病院,因魔知他不会背叛它,所以就给他更大的灵力。又迷惑更多的后学者,最后这一大票人都能迷失本心,万劫不复。

如果正因缘开悟的人,自有佛菩萨加持,你心不爱动,也不说话,这样慢慢看经典得知佛的真实义。或无意中受佛的身语意化,一句话能安住你的心,你就不会再打妄想,不会有心里的毛病出现,这样你自然能安住,慢慢渡过此魔相,潜默将养一段时间,约五年、十年不一定,自修这个心,懂知自心应缘间的反应,心起心灭都是因缘法,或没有因缘的心起心灭,我们叫做缘妄想种子所起的法,这些都能观照清楚,能懂得内外因缘,起因缘法时,你就能自在应对这些。

当然内在的妄想起,根本不必管它,妄想就是妄想,外在因缘感召,有实质因缘,觉知以后安住你的心,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无一法可得的法门对应着它,这样心自能如如不动。如此潜默将养,一年又一年,智能增长,定力慢慢增加,这时不是只有修妄想习气不发作,众生心就是你的心,刚开悟的人心很敏感,像人死中阴身刚离开你的肉体,这时也是很敏感,一般人的九倍之多的敏感度,不管因缘多远,只要深因缘,都可以感知到念头、他方因缘。

还没有往生的人,打开中阴时也是一样,众生心想什么都清楚,如果两个人的心同时都开了,你想的更清楚,如果一个已经开,一个没开,开的人开的境界高,当然无所不知,起心动念都知道,像这种懂得太多又放不下的人,就会很苦恼。有的人邪悟后知道这个人对他不好,对他心里有意见,他就很罣碍,罣碍得睡不着觉,罣碍得想办法解释,让他不要对他不好,这种人最后都是神经兮兮的,心不净多愁善感,根基不够雄厚,逆道而修,不会学习放下,不会学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观一切法为无所有不可得,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所以活得很痛苦。

过去世若没有修禅定,今生邪缘邪悟,就会有这种困扰,你和他讲一次,当下可以了解,下一次因缘来毛病照犯,无法人家讲一次就解决、安住此心,知道哦!放下。第二次再来就知道放下,第三次来已经有定力,不在意就自己可以应付。智慧就差在这里,为什么众生每个人的智慧高低不同就在这里,有的人听一句可以懂十句,知道该怎么做。有的人讲十句听不到一句,其实十句讲的都一样道理,放下放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无一法吗?不是不要用一法吗?不会用,或是用不上。

修行有时很无奈就是这样,智慧不够的,只有用诸佛菩萨的密咒安住你的心,像有这种能力,又不知如何去除自己的执着心,及自己的灵知灵觉,这样就无法超越受阴魔相忧喜苦乐,感觉别人的心对他不好就很痛苦,想办法让人家对自己好,何必呢?他对你不好,你就如如不动,管它的。他对你好,你也不必要动感情,感动得痛哭流涕,心平就是道,心对顺逆境界不能平,也是定力不够、智慧不够,这样就无法超越受阴魔相。

这么简单的事情,心无知无觉,修来不痛不痒,有修没有进展,心有灵知灵觉,不能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如如不动,不用一法,用无为法面对一切境,也会心慌意乱。认知自心清净与污染法后,当努力以赴地断恶取净,懂知得多,内心起了反应法,这个反应是什么法,瞋心呢?诅咒的心?害人的心呢?什么不正常的心,你要警觉,当然清清楚楚,就要努力以赴断恶,取清净自性,自性本来清净,你要知道站在清净自性这一边,不要让恶习气发作,取净的功夫在于与众生的周旋间。

没有众生给你种种因缘,没有逆因缘来修,没有逆因缘来断,有人骂你你生气,过一段时间,再骂一下,生气小一点,再过一段时间,再骂一下,生气是有气无力,最后不生气,但觉得很委屈,骂到最后觉得不痛不痒,功夫到家,取净的功夫,是要因缘来周旋,来成就你。如果没有人甘愿来骂你,你功夫如何练,种子永远无法断。比如说:抓蛇来讲,起码也要把蛇引诱出洞才能抓牠,你的习气也一样,没有因缘来,怎么会冒出习气。

平时都嘻嘻哈哈,个性好像很好,真正踫到逆境,踫到逆因缘来时,潜在习气就现出来,这时才知道哦!我原来还有那么大的瞋心,还有那么大的不以为然,还有什么毛病、…,曝露在你的心里清清楚楚,当然到底净了没有,众生不给你因缘,你也不知道净了没有。小事情,没那么厉害的逆境,你都可以忍受,等到更大的逆境来就受不了。这些实际修行上就是这么现实,忍辱波罗蜜是能真修,能让你的心清净。

如果你一个人,独居山野,好像很自在,早上有鸟叫把你吵醒,晚上有些动物来陪你,好像悠游自在,其实您心到底清净了没有,不知道。怎么知道自己心地清净呢?行者与众生周旋之间,可以轻易读知己心妄执性在什么地方,贪、瞋、愚痴(不懂因果、不明了因果)、傲慢心、怀疑心、邪知邪见(没有正知正见),这六种根本烦恼,哪一个犯了,或哪一个很严重,哪一个根本无法控制,哪一个比较淡薄,总是要知己知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心病,别人的毛病也不知道,观不出因缘,怎么会发生这种事都不知道,这样怎么去斩草除根。

菩萨在众生间周旋,一方面学习断自己习气毛病,二方面增长智慧,这件事原来这样,那件事是那样,我怎么处理得化解,一次经验、二次经验,经验成为智慧,古德所言:熟处能生,生处能熟。熟处能生,什么是熟?你最熟悉的贪瞋痴慢疑习气毛病,都是太熟悉了,要让它变成陌生,不太相应。生处能熟,学习好的熟法、清净法,自性体性,第一次看不懂,第二次再看有点懂又不是很懂,第三次再来,知道了,驾轻就熟,如法泡制,变成自己智慧定力,修行就是这修出来的。修大乘法不能像小乘独善其身,观自身而已,与众生周旋之间,众生也清净,自己心更要清净,这两个之间要同时进步,后面有讲到度众生之间的事情。

具受阴魔相者心体悟众缘后住多愁善感,所以能历历了知但心未净除,知而能无住,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知后而去利用、执取,这样就是在造业,终无法摆脱业缘的纠缠,虽有灵力,终了还是轮回众生,于六道中起伏不定。所以受阴魔相异能还是要超越,超越的方法用什么佛法,还是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依归,观其无一法可得,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

《楞严经》云,证得受阴尽者始入佛门的基本门坎,也就是十信位之初位。不懂佛法,不知无一法可得,这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反而执取修行过程之间的色、受阴魔相为异能、为小神通,究后都是着魔结尾。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是度过一切境界的最高指导原则,那个人未究竟解脱者,执取有为相就会沦坠。要超越自性妄执,就要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要成就佛道更要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用,行者当审慎体之。

当然,此时对于有缘众生的心里想什么,具受阴魔相者能历历了知,知而能无住,不管你知道什么,不要在意,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知后而去造业,随缘造业,恶业就有恶的果报,造善业就有善的果报,善恶都在造业,终无法摆脱业缘的纠缠。虽有灵力,不能解脱,或是造善恶因缘,不能超越心里的执着,不能无住相造业,你还是轮回众生,于六道中起伏不定。

菩萨是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法,不用一法,有时又随缘造业,然后又观它不是在造业,这样才能自在。如果能安住你的心,恶缘不会成就业力,对于善缘安住你的心,你也可以用空无的心,让它感召,能受到你的感召,他心也会安详,烦恼也会放下。所以心自己要先能定,定就不执着一法,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悟的境界。修行自利利他,还没有跨入陀罗尼门时,都是安心为首要,住在空寂,心空法了时,对自己、对众生都有好处。

所以受阴魔相、色阴异能,都要超越,其方法用佛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依归,正等正觉菩提,不用一法,以无为法,观其无一法可得,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观一切自己的业力,没有这回事情。观众生的业力,不慌乱,能安住自心,也能让他慢慢离脱困境,也可以摆脱一切的业力牵扯。因缘果报是很微妙的东西,业力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金刚经》之经义也不可思议,读诵经典,大小乘行者都好,要有信心。

如果业力大于你的信心,大于你对经典认知的定力,当然还会现出果报的现象,果报现象现了以后,你要不怀疑,能够安住此心,久而久之,自然能能度过去,度过去的心念、法用,也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于无为法,在于能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在逆境中能安住自心,初期是有点困难,大概都是怨天尤人比较多,都怪菩萨佛没有保佑我,你没想到业力不得不报,佛菩萨也要观因果,让你受业障时,受还是要受,能承受多少,慢慢因缘转移就可以度过去。

总有度不过去的时候,大概都是五脏六腑都坏了,你要怎么度过,你的福德无法让佛创造一新的个体给你,福德不那么够,你也不是那么发大心,为利益众生,又没有那种大愿力,所以,寿命该尽的时候就会尽,尽了要有信心,我学佛死后,下一世一定会比今生还好。我对佛有信心,今生寿命该尽,去的一定是极乐世界;或者再来的时候,一定又是继续修佛法,继续成就菩萨道。

一般比较没有智慧者,观不到这层道理,就会怨天尤人,怪东怪西,一方面学不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方面自己没有反醒,自己业力有多重。你要这么修,修到受阴尽,忧喜苦乐没有,感情作用没有,灵知灵觉的心当然还在,但就是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罣碍。这样就是受阴尽,入佛门基本门坎,入十信位的初位而已。

我们说佛法有六十四位阶得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菩萨、十地如来地,总共六十四位阶,六十四年级,你才跨到第一年级。不懂佛法,不知学无一法可得,此法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是有点境界,反而执取修行过程之间的受阴魔相,甚至于前面的色阴魔相,五根异能小通,天天在玩这些,最后得着魔结尾,很容易被魑魅、魍魉、鬼神趁虚而入,变成有更真的异能,这个异能越来越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魔神附身,无法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到彼岸,无法度过一切境界,不能以正等正觉的无为法,做为最高指导原则,这个人最后是有点修行样子,却无法走出来,无法得到究竟解脱。

很可惜!世间禅、外道人、邪道人都是这一类,无法接触到适当的佛法,尤其《金刚经》无法读到,根本就无法让你度过这种种魔相,天天在有为相、名相里面打滚。说,哦!佛法就是这么样、就是那样,讲得天花乱坠,其实佛法就是叫你闭嘴,每个大乘经典都不是叫你闭嘴,除非到《法华经》、《华严经》讲神通变化。您又不到那个境界,天天讲佛法,讲的都是言不及义,不着边际,不知学空、无有相,《金刚经》是把你的嘴巴封死,把你的心封死,教你无一法可得,如果还在执着一法,执取有为相就会沦坠,最后都沦坠到三界里,就是有天果报也是照样轮回。

你要超越自性、妄执性,就要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成就佛道更要用无上正等正觉法,就是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用,行者当要审慎体会之,放下,唯一的好方法,习气要放下您是知道,神通异能要放下,就有点舍不得,所以,等到体会自性所能产生的真如性用,没有什么大进展。

现在谈到「诸法如义」─古圣先贤以无一法可得,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今我们学佛,也要仅记修行过程中实无一法可得,有可得者即不是真佛法。是世间法或出世间法,是非究竟圆融的出出世间法,所以要能超越。当然修行层次是先于世间法中能无执,六根对于六尘能无执,使能入内心,断粗习、微习、微微习,得入出世间解脱的空证,然后再转而入出出世间智慧,即能做到:如来者,即诸法如其义。

古圣先学都以无一法可得,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学佛的第一阶段,后面还有无量神通变化,无量的陀罗尼门,无量的智慧要学习,不是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前,就没事可作、就修完了?一个得正等觉菩萨,仅得如来十个佛号之一个,第一阶段一定要先取得佛法的修证基础,才能再学其它。现今我们学佛,也要仅记修行过程中实无一法可得,说有可得就不是真正佛法,说没有体验,那不可能,体验了放下,就是无所得,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世间法或出世间法,是非究竟圆融的,只有出出世间法,才是菩萨要学习的。世间法是世间禅定,世间的灵知灵觉,这个心都还不究竟,等到证到空、无相、无愿,出世间法也可以解脱时,还只解脱一半,还不究竟,大乘所要修的是出出世间法。所以面对世间法、出世间法,都要超越,世间法舍弃,学出世间法,入世间法得到后把它舍弃,要学出出世间法。得到出世间法时要从里跳出来,进入空有不二的境界,这就是实相观、中道观,这是真正的佛法、究竟的佛法。

当然修行层次,都要从世间法开始,五阴魔相里的色阴魔相、受阴魔相,就在世间法里,这个魔相能超越,才有一点定力与智慧,才能学受想灭尽,这种出世间法。所以你在世间法中六根面对六尘的现象,能无执着,不管是一般生活起居的现象,或是超心灵行为上的现象,都要不能执着,只能入内心断恶习粗习妄执习气,然后进而断微细习气。慢慢能感知微习还在,但已经起不了作用,还是不清净,唯已经起不了作用,这样也不错啦!

不可能今生和佛一样,完全清净,微微习它会动,但是不会形成一种业,不会去造业,这样可以入出世间的解脱空证,再转入出出世间智慧,不要怕玩弄蛇,起先和蛇保持距离,胆量大了就可以玩蛇,有为法不是那么可怕,可怕在于只会玩,不知道怎么摆脱,它造业后的解脱,等到法理懂了能做到,就可以回过来用有为法度众生。

若自己能力不够,进去陀罗尼门学如来三密加持,能以佛垂迹加持身来加持,让我们身口意和佛的身口意三合一,就能藉如来法身度众生,利益众生,这是佛帮你做,我们帮佛做度众事。当然,做度众间你体会很多,增长你的智能、记忆力,手印也好,咒语也好,和对密教的理解,都是在化度众生之间,用上以后就知道,原来要这么做、要那么做,这又跨入另一个范围。

你学悉昙咒语这一班,还要慢慢学习密教是什么东西,增长你的视野,好像佛法都只有显教理论,理论了半天,有时用嘴巴讲,众生还是无法得利,如果自己能做些佛事,能力也是有限,一个人对一家人做一下完了,一天赶好几场人也会累,定力也会退失,不如让大家正统学咒语、仪轨,自己去念,自己去消灾,自己去解决困难。这样同时学的人就很多,不必一个一个,一家一家帮他们干什么。化解灾厄等这些事,都是比较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当然你能教人密咒、仪轨,自己要先懂,密法本来是密中密,怎么来怎么去,如果没有佛菩萨教导你,就要向有人会的去学,向某个人去学正统的,这很复杂的。

但是另一门出出世间的智慧,这样能完全做到的话,慢慢就会体会到经典所讲,如来者,诸法如其义,一切现象,一切法,住法位上,都能自在面对,能随缘度化就度化,如果能力不够就等待,方便就是究竟,大乘佛法的三个阶段,发菩提心是因,发菩提心后修到空证,修到无相,修到无愿,你悲心大起,悲心大起就是成就如来菩提的根本,如果悲心不起,就不想跨出去度众生,不想跨出去,接触的人就少,你要度尽一切众生,怎么可能。

在有限空间里度一切众生?不可能,在道场讲,顶多几十个人听,无法化导一切众生,能大量接触众生,你就增长无量智能,就能学习到诸法如其义。何谓诸法如其义?体知种种事情是因缘法,种种因缘法,所现的法都有其必然现象,你体会了不去在意它,让它呈现那种该怎么样就怎么,就是这么简单。对自己解脱是这么讲,,每个众生依业报的世间相,现苦难、现高贵,福报不错的,等等皆是,看到高贵,看到享福,不必嫉妒,看到有些众生实在可怜悯,但远在他方,电视看到起了心,动了心,侧隐之心,不是慈悲心,慈悲心是面对了,他福德够就去化度,福德不够,用福德不够的因缘度他。

有的是用逆境来消他业障,然后再给他一个补偿,这是很有意思度众法,不是一厢情愿的发怜悯心,看到每个人都觉得可怜,他的果报就是这样,你要怎么办?你要先和他大打一顿,消消业障后,再给他有个归处,业障不消,如何转他的业,有时你们踫到障碍,也不要说:哎唷!障碍。有障碍就是在消业障,以后就能脱胎换骨。

有时候你们看事情,不要看表面,最明显的例子,以前就有一人溺水,岸上有一善心人士马上跳下去要救他,结果没有救起来,两个人都往生了。好可怜!你不知道他这一善念,救人没有救起来,他死了往生天上。这个人生有什么好留念,他先去天上享受荣华富贵,休息一下也不错。临终的一善念,马上先受报,你不要看这个人救人反而自己死了,多不值得,这就是不懂因果。

现在发生在你身上的不如意,觉得很倒霉,怎么会是我,有其因必有其果。我妈妈有一次无缘无故被地上一大木棍绊倒摔了一跤,头部就有一个窟隆,你会想哦!好可怜哦!我当时却想,这一跌倒是很好,以后往生时神识就从窟窿这里出去,比你在那里修了半天,打开什么天庭盖要方便多了,你说好不好,很难讲。有人跌倒了,或被车撞了后,没有大事就好,也许撞了后脑筋越来越清楚,智慧越来越高,以前老是哪个地方想不透,踫到逆境,踫到什么,老是钻牛角尖,现在不会了,一撞车以后就脑筋清楚了,所以好坏很难讲,随缘随遇而安,脑筋都会想这个是好的一面,或者踫到一件事情,会往好的去想。

有人以前发生事情都是往坏的地方想,想逆境的,想不好的。学佛有时表面看来是逆境,逆境来有佛菩萨在保佑,就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相发生,所以不要用表相来说事情,事情的发生是好、或不好,起码事情发生是消业障,因为该发生,因为我有坚定信心,对佛有十足的信仰,无形中你的智慧定力,都会在事情发生后有所增长,你们要善思维啊!不要在表相作文章,不要在人世间不如意事里钻牛角尖;要有一种超然态度,有智慧的去看一切世间因缘果报之事。

诸法如义─其用意解时,体会粗浅之义理是可以,但若真的心能遍虚空界,识能知过去、未来,当视野宽广远大时,是否还有诸法如其义的定力?如来是最清净觉者,才能真正做到诸法如其义,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内外无有挂碍。

我们虽做不到这样,但如来境界要能知道,再慢慢以无为法而悟入空观、诸法实相观、空有不二观。今生不能以得少为满足,要把握时间尽量修证。修证的功课在于精进般若智,随时观照自心,于诸法相中以平等法观之,证得无上等正觉的长远最后目标,就能做到诸法如义。诸法如义这名相也是解脱知见的一种,但也还未具足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种智,所以修行路是很遥远,但要认真去修证。

如果心真的能像菩萨样遍虚空界,真开悟的人就是这样,当时能够知道过去,能够知道未来,今生为什么来这里受生,来受生以前是处哪一道,未来可能去哪一道,当然未来还不一定,今生还有很多时间修行,谁知道未来哪一念先成熟,受什么果报,不一定,但今生要认真学菩萨道,认真救度众生,当然未来还是菩萨一个,果报就是这么现实,没有扩大心量说要往前走一步,说我要度众生,只修自我解脱,懂得多少,就了解多少,这样也许能在四果位中得一,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是何果不知道,但末法时期斯陀含、阿那含已遥不可及,何况是阿罗汉。

但有时要了解初果如何修行,其内涵是什么,就是要断三结使,还要加上断瞋心,瞋心断了,身见没有,疑心病没有,不守不正当的戒律,这样须陀洹果可能就有。须陀洹果者是不入三恶道,也许再来人间,也许升天,七次往返,就可以证阿罗汉果。当然今生不能以这样为目标,若瞋心真没有了,三结也没有了,赶快再往前推进,淡薄三毒得斯陀含果,斯陀含果有了,阿那含向地往前推,当然阿那含是不简单,断五下分结,等于差不多心快清净了,所以五神通就会现起,我们现在三七五地在修,教你认真修,又没办法做到,要上班啦!要干什么事,一大堆杂事,所以三七五减租,拿三分之一来修行而已,会能得到什么好果报,所以成果是有限。除放下一切,最好年轻时能出家专心办道,又有人和你如法指导最好,如果不行,还是三七五减租似地修修修,以后还要再来。

现在讲诸法如其义的定力,人的层次,有人的知见,跨入虚空和众生因缘一体,如此成就时,视野又宽了,这时有没有办法自在,有没有办法让什么事情都诸法如其义的安住。世尊能观遍虚空一切佛剎土,了知一切众生的心,祂都能如如不动的安住,这是如来的境界。菩萨有菩萨的境界,声闻有声闻的境界,每个层次之诸法如义,是有其不同「诸法如义」的解读与消释。

不能以凡人来讲「诸法如义」,这仅安住五根六尘而已,我看外境人事物就是这么不痛不痒,世间事就是这么回事,好像很自在,形而上那部份,心超越凡夫的心,那种能力所感知的,有没有办法让其诸法如其义?法住法位?如如不动?或能有五神通,所知各境界时有没有能力,让其诸法如其义的安住于其法上?不去影响到你妄心的执着。

度尽一切众生,是一句提醒你要有这个心,连诸佛菩萨也没有办法度尽众生,所以祂化六道众生,我们讲是化等流身、变化身,入六道里度一切众生,众生还是那么多,有进一步退二步,进三步退一步,也有一大堆不长进的,反正种种百相都俱足。菩萨有度众生心,但不要执着。

最后一段在讲这个,如来最清净觉,才能真正做到诸法如其义,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内外无有挂碍。这是如来的心,如来的境界,祂还是化无量无边的方便身来度化众生。我们虽然做不到这样清净觉,只是有一点点觉,一点点清净就不错了,但对于如来、菩萨的境界要知道,不要以得少为满足,不要像井底之蛙,更不要喜欢吹牛,说什么不得了、了不得了,着魔还说成是成佛。

我们学佛法,对于什么境界都要知道,然后慢慢以无为法悟入空观,悟入诸法实相观,悟入空有不二的无相观。今生今世把握时间尽量修证,修证的功课在于精进,不能以得少为满足。真正的精进,在于随时观照这个心。于诸法相中以平等法观之,无忧喜苦乐,无喜怒哀乐,平等你的心面对一切法,这就是学习无上正等觉的初步功夫,最后就能做到诸法如其义,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诸法如义,名相也是解脱知见的一种状态,懂它后能量力而为的去做到。

虽然能知道解脱知见是这样,我们智慧还差得远,还没有俱足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种智,所以修行路是很遥远,但我们要认真的去修证,认真的去做。这是有关《金刚经》这一段怎么来修行,听来好像很笼统,又好像不能懂,目标是用无为法,要能得到无上正等觉。

依你的因缘用功,身体变化为优先,身体没有变化,怎么修真正的心病,有灵知灵觉的心才好修行,这时候要认真认知内外因缘,怎么摆平你的心,不和它相应,就以简单无为法来修证。

 

3.「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我们面对一切境所应采取的修持手段,这中间依心清净度和认知,又有”实”和”虚”法之分别,不管什么法,一切法都是佛法,又怕你执着佛法,所以佛就说,一切法即非佛法,这样才是一切法,这里面有很高深的义理,怎么训练你的心,依照这三个层次,对内心所起心念,对因缘所感召的法,能够去面对,到这里都是讲实际修行者的心灵状态,要如何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如何得无为法。

我们已知是用无有法,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过程中又有那么多的法门与境界,何时该认为实?何时要观为虚?不管虚法、实法,无非是要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平等观一切法,为了要做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境界,所以对于一切法,虚而要实之,实而要虚之,总是要能不执虚、实一边。所以对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三世一切法都要去面对,然后以虚实二法去观照它,虚而实之,实而虚之,这样实境与幻化都能交替于心中,最后圆满初步平等觉法。

佛言无有法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说无上正等正觉要证得,过程中那么多法门与境界,你所体验的一切法,何时该认为真的实际有?何时该观它虚幻不实?不管虚法、实法,无非是要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从虚法里学不执妄,从实法里也可学超越因缘诸法,两边都可以成就无上正等觉,成就你平等观一切法的知见,磨练你如何做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为了要做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境界,所以对于一切法,如果虚的话要实质观它,何谓虚?即是内心法尘、妄想。如果真实有其法,即有实因缘法来,就要虚级化它,把它看成是假的,把它看成没有这回事,这样才能不执着虚实。若把内心胡思乱想当真,把实际因缘法当实际,那定力还不够时,你就搞乱了心地。本来没有法时,只是妄念而已,内心实际妄想执着当真,那不是自找烦恼妈嘛;把实际因缘当真,会使人错乱,摆不脱因果报应,随缘受报,心不能脱黏。

因为不能实、不能虚,就会执境而烦恼,所以能不管虚实最好,反正什么法当我搞不清楚,那我用无上正等觉的法,不用一法观它,起码稳当八九不离十,哪一个法可以相信真的呢?哪一个法是真的不能相信呢?你要练到真正可以观内心一切法是真、是假,这样才有点如实知一切法。

如果有非人来打扰你,你说当然是真的,人家打扰你,但您又不能说真的,因为一说真的话,身体就没有力量,心就没有定力,当然人就会垮掉了。你这时要是说没有这回事情,同时让身体气脉要保持畅通,这样有没有因缘法就不必在意了。

有人说无法为好像就是只是挨打,无为法要能心不动,不对人、非人起瞋怒心,不对人有怨恨心,要能以平常心对之。但自己定要知道保护此肉体,肉体若气不通,灵力就不够,初学般若智者心就会慌乱,真妄心乱成一团。那该怎么办呢?用方便法、连环扣、绑腿、磁枕垫腰,让你能血气保持通顺,心平气和躺在那里,以不变应万变,过一段时间就会没事了。明天早上还是活跳跳地,一切有为法无常,它不能打倒你,最后你就是胜利者,用慈悲心降服它,这就是方便法门。

刚刚讲发提心为因,成就如来菩提,这是因,以大悲心为根本,没有大悲心,没有那个原动力来成就菩提心,成就不了如来菩提。要有慈心发起来,有度众生的心,才会积极去做度众生之事。怎么做,只有用方便法,方便为究竟,还没有究竟以前是要用方便法,一步跨不到,就用好几十步,这就是方便,能力不够就用方便,以方便为究竟,这三句话要记住。

能够用十足的方便法,已经是七地菩萨,七地菩萨就以方便度到彼岸。八地菩萨定力就足够,愿力发起,以愿度彼岸。小菩萨虽然还没到那里,方便不了,但我们可以用保护身体的方便法,也是可以方便用一用。对于修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法都要去面对,还有未来的果报还会提早现,不修佛法没事,有修真正佛法时,就天天有事,你要知道早还是债是好,不还心怎么能清净,你说我以前干的坏事可以不还就赶快要成佛?没有这回事,该还的还是要还,先还完,有债赶快了结,所以真修行人不修没事,要真修就天天有事。修佛法就是这样子,业力感召,人的层次因缘慢慢移转过来,面对逆缘、恶缘、顺缘,如果另一时空有因缘之众生,祂们有神通力,很快就卡过来,这件事情没了,又来一件,那件事情未还完,又来一件,是没完没了的还债,所以此时面对一切法,顺的是法,逆的也是法,两边要成就,顺的不被它诱惑,逆的可以导你的心,以平等心对之,没有善恶顺逆心,这样你才能超越[困境。

我刚刚讲虚法、实法、罪恶法,你怎么观它,如果观不清楚是何因缘就随便它,我就是用无为法对治它;如果知道了,有实际的法来就虚化之,虚化就是不当真,然后方便保护自己身体不理它,看它玩出什么花样?如果是自己的妄想时,是不真实的,那就更不要执着,要执着就看清楚它,看清楚它就不会胡思乱想,让它安住心不动,不要再打妄想就好了。

这样实境与幻化境都能交替于不同时空出现于心中不怕它来,只怕无觉,觉几次以后,就能安住此心。你不练就无为,怎么知道有定的功夫。不练一切法无为,怎么知道有无上正等觉可以得,你要吃好的佳肴,或怕脏就不要下厨房,要吃好东西就不怕脏,下厨房去做菜,修行就是这样,你要在有为法,或妄想心之间,交替去体验,从里面打出一条血路来,能自在无碍地去面对它。

世间事原来是虚虚实实,假假真真,人生因缘果报就是这么一回事,你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真的因缘果报来牵扯,你又把它看成不真,玩了几天没有了,到底之前几天发生的事情,是真是假,懒得去追踪忆念,因为我们没有神通,有神通也知道未来会受报,现知会受报就现世受报。如果没神通也没关系,这是对治法,能虚而化之,实相化成虚,如果不知什么现象,就不要管它,不知不觉就是最好的方法,大智若愚,无上正等觉就是大智若愚,好像有事,不要管它,一天两天过去就没事;好像没事,自己打妄想,感觉不知道真的有事,妄想不能把要放下,也许你没有灵力去感觉,但妄想间接会被影响此心境。

圆满无上正等正觉,是从虚实之间体会,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此法无实无虚,是真是假,是假是真,都以平常心对它。有时候菩萨考你也一样,菩萨制造一些有的没有的来考你,念力进来,看你心有没有清净、无黏,看你如何去应对,看你对一些世间不如意逆境,你有没有自在承受,有没有「无我得成于忍」,您能以这种功夫去面对,法有的是实际,有的是诸佛菩萨化的,有时魔也会化成佛来考你的,所以到底哪个真?哪个假?搞不清楚,我们没有那个智慧,等到你走过来才知道,觉得以前很可笑,功夫不好时,看不清楚是被玩弄,玩弄久了才知道受骗。有智者被骗了一次、两次,以后就不会再被骗,上等智慧的被骗一次,智慧差一点,被骗了几天才警觉起来,我罣碍这些干嘛!有的是连发生考试了,也不知道。下次再来考,还是犯同一样的毛病与知见,永远没完没了,一直再重复事情,这样根本是没有智慧,真是没办法。学习智能,智能要怎么来学,唯一的学习就是不理它,放下、放下,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法,佛法就这么简单,讲了一大堆,讲了好几年,讲来讲去就这两个字,「放下」,问题就在你放不下。

修佛法悟无上正等觉者,当依佛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世间法、出世间法、出出世间法等法门八万四千,还有非法门的诸法,更是无量无边,善恶、顺逆、正邪等都包容于一切法中。佛说一切法都是佛法,善缘者直接能接触到正法、解脱道法,缘不具足者接触到邪因缘,待因缘成熟也可转于学习正法、解脱道,所以善恶、顺逆、邪正等都是佛法。因真正佛法不能执一法,所以邪法不执最后也能不黏;以正法悟入更自然不执其法,就更能悟无上等正觉;解脱道能觉而不住,更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依归,无有一法可得,无一法好分别,这样观一切法,当然都可说是佛法,一切法又非一切法,所以佛说一切法都是具足佛法。

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法有虚有实,磨练过程中不要理它,就观它一切法,非一切法,用空性面对一切实际法,当然这是虚级化的法。若是不真实的法,那是妄想,为什么还要常常打妄想,自己的事不要去想,别人的事可以想,但不是要恨人家,要怪人家的这种想,想他是说我怎么帮他,怎么利益他,怎么让他解除苦难,这个可以想。其它的怎么修理他,怎么恨他,怎么怪他,这种心不要起,如果有此等心起,这人离修清净行还差太远。修佛法悟无上正等觉者,当依佛所言:要有菩提心。

菩提心还没发起,因种得不坚牢,不清不楚,还在人和人之间,恩恩怨怨间搅和,那怎么办呢?修到哪个时候才能灵光?要能面对一切法,观它非一切法,能做到这样,就是这样观世间一切法,世间一切法、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法,果报因缘的现象,是一合相,没有错,你要观它不是一合相,不是一切法,这样就超越了虚实,虽然我搞不清楚,是虚的实的,如果已经知道虚法、实法,那是已经开悟的人,清清楚楚,外来的因缘,或自己的妄想,或间接被诱起的妄想,都能清楚了知也能安住。这时是可以用大智若愚,随其缘装疯作傻,人家玩弄你,你故作没有那回事,随缘造作,谁耍谁都搞不清楚,我们做不到这样,就规规矩矩的观一切法,即非一切法,观空一切相,这样就是所谓的一切法。

因为佛法是讲解脱道,一切法不执着它,就是佛法,佛法是要求解脱,观一切法真真假假,把它看成非一切法,不是真的,是空的,这才是真正所谓一切法。什么是一切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出出世间法、、、等等的,修行法门八万四千,还有非法门的诸法,还有世间法,非解脱道法门,世间善行,天道的善心、怜悯心,这些都是法门,无量无边,我们说修解脱道,八万四千法门,只是一个概括数据,无量无边,稍微转变一下,就是一个法。六根、六尘、六识、七大等二十五基本法,演变成八万四千,乘十倍演变成百倍,乘百、千倍,都有可能成一法。所以,法法里都是法,只是有好的、高级的、有精致的、极品的,看用哪一个法,什么根基就用什么法,非法门是无量无边,善恶、顺逆、正邪、、、等等,包括一切法中。

佛说一切法都是佛法,你要懂得祂在讲什么,如果善因缘,直接能接触到正法、解脱道,那是你过去世的福德,今生不会走错路,一接触道场就是正法道场。如果过去有邪因缘,就有一些不正当的因缘,在邪道里绕一圈,觉得不对又绕出来,这样也还好,是没有入魔道。若缘不俱足,接触到邪因缘,待因缘成熟,也可以转学习正法、解脱道。

很多其它天道的,所讲的修行道理是乱七八糟,您进去绕一圈以后,因缘成熟,你才会接触到正法,学习解脱道。什么是正法、解脱道,搞清楚了吗?正法就是以戒律修自心,解脱道是释迦牟尼佛转的法轮─化教,祂转的法轮才有在讲解脱道,四圣谛、十二因缘观、三十七道品、六波罗蜜、十波罗蜜、般若空理、、等等,都是解脱道,大小乘包括在内,你在处于善恶、顺逆、邪正之间,观它们都是佛法,你怎么去取舍,你要有智慧来取舍,因真正的佛法,是不能执一法,邪法更不执,最后也能不黏。

学什么法,若是不好的,邪的,你要懂它,当作负面的教材,学负面法当警惕,不要看到什么,一个法好像很有用,有用是用在哪里,用在心里的解脱吗?淫欲心的断灭吗?反过来若是心越绞越紧,淫欲心越来越强,你在练什么功夫,这不对的,搞懂这些法是什么现象,这个法做了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稍微脑筋一闪就知道,可以立即判断正邪,邪法就不要去接触,也警告人家不要去接触。以正法悟入的,守戒律严谨就能成就,守到最后也不要执着戒,当然要成阿罗汉,尽量执取戒律,把心管得死死的,不能犯这个,不能犯那个,二百五十戒,三百四十八戒都不犯,当生就有可能成就声闻果。

当然大乘是很好,但心要有正知见,才不会落于光说不练,落于口头诤论,若是不守戒律而论大乘法,这样就是服了大乘法药,但不能消化,此药形成是种毒药了。当生接触到真正能带你稳当走大乘法的,要有正知见的人,末法时期学大乘法是很危险的。服用了石蜜不消即成毒药就是这样子。

有时正法没有走对,菩提道没有走到,正法也修不好,卡到邪法,两边都落空,所以不能偏废制教、化教都得用上。佛说戒为一切菩提本,心能清净自在守,才有菩提智慧法身生。有戒行就更能悟无上等正觉;往前走即修如来菩提,解脱道能觉而不住,修解脱道能了解,能懂,能证得,但都不要住心在上面,一执着就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执着有一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不对,不去迈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不对,一得、一不在意修都不对。

在意就是把它摆在目标上我要做,一得到了,一做到了,就不要说我在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法,是没有一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一法吗?你怎么执着有这一法可得,无得才说要得,一得就没有什么可得,所以什么都没有,无有一法可得,包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一样。初起步时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依归,我要归向这个目标,过程或快接近,还是没有这个法可得。这个法用在有为、无为之间都不执着,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好分别。无为法也是一法,但有为法好分别,无为法也要看成一个法,都没有一法可分别,有为无为都一样,这样观一切法都是佛法。

这里讲的一切法是修行用的,不是去造业的,观造业法是反面教材,不要去造业。造业也可以造善业,但我不执着,这也是一切法,也是培基筑本啦!你的基本不够稳定,所以要培养基础,观所作所为,不作不为,等等一切法,都是一切法,为非一切法,佛说一切法都是佛法,懂佛法就是这么回事。

 

 

4.「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尊者是悟空第一,马上又接下去讲,须菩提尊者言:世尊!如来说:人身又长、又高、又大,如此则为非是大身,这样有形有相就不是大身,有这种心,有这种认知,就不是大身,无有身者是名大身。世尊赞同此说即说:须菩提!菩萨亦如是,无有一法名为菩萨。我讲人身长大,你讲有人身时,有大,有小之身,就不是大身。但须菩提,你要知道,菩萨也是这样,如果菩萨执着有一个众生可以灭度,我当灭度一切众生,有这种心就就不名菩萨。

第三品开始讲时,就在讲这个道理,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谈得那么深的道理,现在《金刚经》经文已经到中间了,第二次再谈到时,义理就进一步深入一点。菩萨誓度众生是已发菩提心,发愿时一念起,未来要成如来菩提,之后就一直执着,我是菩萨,这样就不是真菩萨。为什么不是真菩萨,因执着有一个众生要度,执着一切法。度众生是对,度就是要度,但不要在嘴巴上讲,不要在记录上记录,不要在脑筋里存下档案,不要有这种观念,能度就度,不能度要自在,后面在讲这些道理,不然说我要度尽一切众生,不管众生怎么样,我一定要度他,度得死而后已。哦!这个心量是很大,这样你还执着有众生相呢,才会反过来执着善的一面。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对于一个菩提萨埵来讲,没有一法可以叫做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因为有一个众生可度,表示还有我、人、众生相,我要去度人,还有这种念头就不是菩萨,菩萨度众做是要做,但没有四相在于心中。

 佛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现在先从有相法谈起,以有相实体而言,人身有大小高低,再怎么高大,都有其限量,若无有身体大小概念,是者不住一法。佛身有法身、报身与应化身。

现在先从有相法谈起,一切法包括有为、无为,有相、无相,这里举色相实例来讲,以有相实体而言,人身有大小高低,再怎么高大,都有其限量,有形有相,看你多大,有多大就是有个限制,若无有身之大小概念,你就不会执着身体有大有小。另一个无形的身才是大,显教说佛有三身,密教说有四身,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清净无相,遍一切虚空,入一切法界,佛的清净无垢法身是遍虚空,这个佛那样,那个佛也那样,佛佛是互相融合一体,此法身才是最大的,无相始能遍入一切法界,遍入尽虚空界,那不是最大吗?

你说最大到底有多大,不能说的大,因为你说出又不大了,是有个限度了,所以虚空多大,虚空无穷无尽,到底有多大?如果能讲出多大,就有个限度,所以虚空就是没有穷尽,全部都是虚空界的,虚空之间就有那么多世界在里面,就有无量微尘数的世界,多少?不知道?只有佛才知道,祂也讲不出到底多少,只能用无量微尘数恒河沙那由他数来表示,因为太大了,不能用确实数字来说。

说到报身圆满,佛的报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我们说相好,相是代表三十二,好是代表八十随好,佛有这些相好之相,报身就永远住在殊胜佛报土、受用土吗?不是,祂也是能依法身示现一切佛剎土,报身也在示现一切世界中,法身遍一切世界,报身也可以示现遍一切佛剎土。化身依法身清净起,法尔自然,法身清净无相,法尔自然因因缘而起一切法,很自然成就一切法,因缘灭化身自然灭,这个法身是我们要去修证的。像如来这样,祂在法界之间,身和相之间,能显出一切世间相,法尔自然存在。只是我们不懂,修证不到,诸佛大菩萨祂们可以和这些自然界,空相里之一切法相应,既然法身法尔自然,祂可以随缘应化一个身出去,这是如来清净法身的殊胜微妙处。

每个如来都俱足三身、四智,化身是无量无边,有多少众生,给他忆念之因,他缘俱足,需要化一个化身,祂自动就化出,不假功用,故能化无量无边,千万亿的化出去,利益一切有情。佛三身以外,还有一个密教所说的等流身、变化身,变化身是自己变的,应化身是被动化的,是因缘感召化出去,就是显教说的不动而动。佛不是只有这样,祂对应无量诸众生,祂也可以主动的化一身出去利益众生,有因缘没因缘,化成六道众生是等流身,化和众生的身一样,天神身、畜生身、人身、地狱众生身、鬼神身等都一样,和他们相等是为等流,样子都一样,不是弄个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在地狱道里,不是这样的,这看这样大家看傻了,吓死了。佛化六道众生相,和每个六道之间一样的身,救度他们。祂们怎么有这个能力,都是无心、无执又入空,再从空相之中入一切相,祂们法身能做到与虚空一样大,广大含容一切相,相包括世界,宇宙里一切佛剎土,佛剎土里的一切众生,这些都是色相,包含入法身中去。

此等修证是我等众生应该要学习的,你要懂如来的境界是这样,我们也要往这条路去走,如来在菩萨因地时,发愿度众生的心很强,菩提心就这样发起。我们第一个要学习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时和如来以前一样,誓愿度一切众生。但我们一边清净自心,及除妄想习气,一边度众生。度众生之间,不应有度众生想,若有心要度一切众生,有这个心的话,那你就不是菩萨,执着还有个众生可度,四相里犯了我相还在,常常忆念我要度众生,犯了要度众生,众生是人,三个以上是众生,我相、人相、众生相都还俱在,就是你没有寿者相,不执取寿命,我要度众生,这个暂时不讲它,起码四相里执着三个,这怎么叫作菩萨,菩萨是能离四相,不执一法,有这个心就不对,愿是可以发,到时要度,随缘就度,度了多少,能度不能度要自在。

后面在讲如何自在你的心,因此菩萨还又回来执取度众的法相,若这样那里有离四相,所以佛说不是菩萨。真正菩萨是要真离四相,做了善事、布施,没有布施想,做了忍辱,没有忍辱想,有了般若智慧,没有般若智慧想,用无为法修无上正等觉,没有正等觉法想,度众生,没有众生可度想。

一切法都没有冲突,从头到尾《金刚经》讲的理念都没有冲突,你不要抓一段,自己在那里钻牛角尖,把全段看完,都是有一法发生,然后不执着,菩萨如何来调整自己心态,有在度众生又要无众生可度想,依能力、修证、智慧,而勉强或尽力去做,能做到多少就是多少,修证的体会就是多少。

就实证内涵来说时,于讲经说法时,知而不说也是妄语,没有东西强说有,更是大妄语。修证到哪里,讲到哪里,智慧达到什么境界,悟力悟到哪里,量力而悟,无穷的悟,菩萨道十阶,不知道要爬多久,初地到八地要一大阿僧祇劫,讲得比较快,定力够不代表是八地菩萨,八地菩萨还要有神通变化,是那么简单?像有的阿罗汉没有神通也有,因为祂不知道如何诱起神通,祂心永远清净,不执着,不是完全,已经可以达到心清净,三毒灭的境界,微习虽然在,但祂已经自在,不知道诱发起神通,所以没有因缘就会是这样。

若你该有神通,有人会教你神通,神通还是要有人教,教的时候,因为有底子,心清净,随心起意都能成就,马上就可以学神通。菩萨心还不清净,地地往上证,都有不同内涵,自身修证在在显示在度众生上,不度众生自己闷着头修,是没有用的,修来修去还不是气窜来窜去,心永远无法有一些和众生之间交往、沟通、角力,或显现出你的能力,要度众生怎做得到。

当然菩萨第一要能讲经说法,自利也是利他,方便利益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方便度众生,除利他外同时也在利益自己。若菩萨有一个心,我在度众生,还有一个众生要度的心念在,这样实非菩萨,好像不去度众生就不是菩萨,做了不去罣碍才是菩萨,利他、不利他随缘而做,丝毫勉强不得。我们又没有宿命通,说哪个已经差不多程度够了,或过去和我有一段因缘,我应该去度他。释迦牟尼佛可以观过去和祂有因缘者,每一个都度尽了才入灭,须跋陀罗Subhadra就是最后一个受度者,一百二十岁的外道,世尊祂度完了最后一个才入灭。自己结缘,今生只能结缘,尽量讲经说法,度众随缘而做,不要太勉强,你还罣碍,有度众生的心念在,佛说就不是真菩萨。

另外,还有一个观念,行者实证一切法,不是平白可以证,都是以利益众生之间学得,这个众生有这个困难,有这个心态,有这个状况、怎么样子的,你用嘴巴?还是用行为?还是用心念?还有是什么法,因缘当下如何,随心所欲去运作,度众生不是说在利他,说实际一点,因为利他而自己得到实证机会,所以不要有利众,度众的想法,若要想,一定要想说众生是来成就自己,如果没有他当你的实习对象,你怎么知道自己会成就一些佛法,心地清净也好,智慧增加也好,增长经验,这不是众生的功劳吗?你这样想的时候,你会感谢一切众生,若没有他,你成就不了佛道,没有坏人你不知道自己比他人好,还是比他人坏。比他好,你如何去把他不好的调伏,这样想的话,以前欺侮你的,骂你的,反过来您会感激众生们。

有拜师父的人,若师父管教严格,就是要成就您。如果私人职场最好,老板权威至上,可以打你、骂你,可以随便给你薪水多或少。公家机构也是一样,你不听话,上司官大,可管你,可以修理你,虽然不能开除你,但可以糟蹋你,或不让你升迁,当那么时,您有没有心平气和去接受。有这些体验后,有一天你说,我为什么会得至心平气和,原来是他糟蹋你,糟蹋的够,一回、二回、三回,到最后你已能心平气和承受,随便你啦,这样您心已经没有瞋心了,所以你要感谢谁,当然要感谢他,如果没有他这么糟蹋您,你怎么会有成就心清净的一天。

像我骂你,你还是没有办法要怎样,因为是老师嘛!他可以骂人,虽然觉得很委屈,但我还是接受。你要觉得说,我是吃饱撑着没事,随便来骂你?骂人我还要花很多心血,还要受你的抱怨,有时还要受你瞋心的反射,有时因此还睡不好咧!所以你要感激糟蹋你的人,讲起来是成就你的人。顺缘菩萨当然一直提拔你,但要不要提拔你,没有测试你心净不净、柔不柔,怎么提拔您。

有时候菩萨、佛化成魔的样子,来考你的也有,当然祂考,适度而为,量力而考,不会让你考得惨兮兮的。但冤亲债主、魔等就不一样,当然能一拳击倒你最好。菩萨试您都是让你要死不死,要沈不沈,在那里浮浮沉沉,磨炼你心的灵力,能清净吗?能逆来顺受吗?这样你对度众所发生种种事,你会感激众生。这样悟后不是说我在度一切众生,是众生在成就你,你也不要说我在度众生,好像很伟大似地。

有些人喜欢自己说,师父我怎么样、怎么样,因一上台看底下千百人,就高兴地说:说师父我怎么样…。好像自己很伟大,这就是有众生可度想,还是有我执,因为说常说师父我…,你看那么多众生是我在度,这就不是真菩萨。

还有台下有那么多人,您不觉得怎会如此,是我法说的好吗?因您不是在讲解脱道,不是在讲依戒而修持得道,而是光讲一些说我是谁,或是谁来出生的,过去生是如何,好像多了不起,这跟徒弟能不能修成道果有何关系?修行人不要执着有相,认为看到某幻化相就相信得不得了。若我不依戒而修能成道吗?况且《大般若经》里头,世尊还告诫说,若是菩萨、善知识,您定要该告诉后学说:魔是可以化成佛、菩萨、师长、父母、亲爱的人、…等等,来接近您、蛊惑您,让您疏于防范,小心着魔成魔子魔孙。禅宗祖师讲:「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不来不斩」,有这种魄力者才能离四相,不然最后都是着魔结尾,所以修行不能执着一切幻化相,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不能当真,这就是《金刚经》的基本精神。

从《金刚经》里可以学到很多成就无上正等觉的方法,是你认不认识它,正面讲,反面讲,你要懂得释迦牟尼佛在讲什么,如果还有人在度众生心切,若能力受限,因缘不具足,没有帮忙到众生苦厄解除,有时良心不安,良心纠葛不清,久久放不下,造成一种烦恼,这样就不是真菩萨。真菩萨是不住一法,你如果要安慰自己,哎呀!他寿命该尽,我是无能为力,然后就放下。

经典、咒语也有讲,你持这个咒一定病会好,除非除非你是命该尽,命该尽你又要活下去,那又有一种延命法,你要去求那个法。如果光为了自己而要活下去,这有什么意思呢?我常说你活下来不能对众生有利,只会多吃饭、玩乐,那活下去干什么,不如早一点走,不要糟蹋人家的粮食。如果你说我对众生还有用,我在度众生,我对佛教做很多事,自然佛菩萨说你发心很够,不能让你死,还有度众价值,祂当然会帮你,这样想想你度不了的人,也不必太在意,寿命该尽有什么办法,像有人五脏都坏了你要怎么办,也没有那个福德,让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给你五脏全部换新的,这是不可能,你没有那种福报。所以我说你们五脏要保护好,维他命吃得够,五脏不会容易坏掉,一般的业力,佛法都可以解决,五脏坏了要救是没办法,坏了怎么办,再换一个新的?除了这个途径没有办法。

所以有时候你再反面看看,如果换一个肉体,换一个去出生天神也好,出生到净土也好,都是好的解脱,不要沦坠到三恶道就不错。有时菩萨不要太罣碍这些,当然啦!舍不得,亲人相处久了,或不是亲人,但在一起相处久了,往生了还是要流泪,难免啦!但不要放不开,想一想,菩萨不要执着有众生可度,因为你还有未放下的心,因此造成自己的苦恼,不要因为度众生没有度得好,没有解除他的烦恼,没有帮他超越他的业力,就自己苦恼,这样不是一个觉者,还有一种执着的心在。

你仔细想,这样是不是执着,有时我们看一些心地比较坚硬,自己亲人走了好像无动于衷,心平气和把他送走,虽然他不说是高高兴兴的,起码他也没有一种怜悯,也没有那种悲哀,也没有什么特殊心态,已把他送走了,听他讲起来好像很轻松,似在讲别人的事情一样,你说这样好像没有感情,解脱的人就是这样子,不被事情所罣碍,他走把他送到好的地方去就好,佛说你罣碍有众生可度,就不是菩萨,有觉而不够究竟,也是小菩萨一个,我们要认真学习思维,度众时作无众生可度想。

(2007.12.02.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