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19-4)
               --
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名词解释(续)

6.供养承事

供养者,简言之,即四事(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供养、六供养(涂香、华鬘、烧香、饮食、灯明、阏伽等)。据《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所载,凡诚心、欢喜供养佛者,必得安乐、大福德等,并迅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供养仪式依宋代慈云遵式所集《金光明忏法补助仪将仪式》开合为十科:「一者严治净室,二者清净三业,三者香华供养,四者召请持咒,五者赞叹述意,六者称名奉供,七者礼敬三宝,八者修行五悔,九者旋绕自归,十者唱诵经典。」承事者,左右事奉。现时佛弟子简单以花果时馐等物列置佛前而供养之。

供养承事,供养者,简言之,即四事,四种供养的内容(饮食、衣服、卧具、汤药,这是对出家师父而言)。供养具六供养,这是供佛所具有的,涂香、华鬘、烧香、饮食、灯明、阏伽等,涂香,这个人修行德行非常好时,对其提供一种香油,让他在洗澡完后涂在身上。这涂香是印度的一种供佛的仪式。华鬘、烧香、饮食、灯明由字面上看比较一目了然。

argha阏(ㄜˋ)伽,指供水。据《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所载,凡诚心、欢喜供养佛者,必得安乐、大福德等,因为佛是福德两足尊,你能够在衪应现于世时供养到衪最好,如果没有,在衪入灭、法身遍虚空之间,你去供养衪,衪也能感受到,不因为这样就没有效果。我们每一天诚心、欢喜供养诸佛,必得安乐。当然《解深密经》里面也有讲,如果你这么诚心供养,出生在天上一定是享受富贵,就是出生在人间也一定出生在帝王家或是剎帝利、婆罗门家;反之,如果你有心毁坏三宝、不恭敬诸佛,你所受的福报是非常不好的,要钱没钱、要吃没得吃,所得到的果报是不好的。

我们随时随地要欢喜供养尊敬诸佛,你上香,要用最好的香,你供花,供最漂亮的花,诚心供养,可以自己省吃俭用,对于供佛,要大方、诚心一点,你如果这样诚心供养,大福德是依报,我们要的是得到智慧,并迅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说拜佛,对修行人而言不是给你富贵,是给你智慧,你拜佛、学佛,祂是要给你智慧,这是最主要的。至于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那是依报,那比较次要,足够安饱就够了,就怕什么都没有,要为衣食劳碌奔波,无暇修行,但是钱太多也没用,太多就会作怪。

供养的仪式依宋代慈云遵式法师(964~1032宋代僧)所集《金光明忏法补助仪将仪式》,这是依《金光明经》里面的内容,把它作一个仪式,密教要注重仪式,把它开合为十科

一者严治净室,把一个房子弄成干净的净房,把房屋庄饰的很庄严,以利供养。

二者清净三业,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有相的道场弄干净后,把自己的身口业三业也弄庄严。

三者香华供养,用香、用花来供养。

四者召请持咒,召请要持咒结手印,要学这个密法,要到心清净以后比较适合进入密教部,很多密法有时候不是人教的,是由菩萨佛化身来教你,这时候这个法,别人都不知道的,因为二千多年来变化太多了,很多法都失传,你福德够,衪可能就会教你一个法,一个咒或者一个印,有些当然经典里面有,你看得到结出来的印是什么样子,但是怎么结?它有它的程序和仪轨,这些在你心够纯净时,你该得的,无形中佛菩萨就会教你。

密法很微妙的不可说、不可说,经典写在那里不怕人看,但要怎么用才如法?搞不清楚!所以为什么要有人教,没人教,佛菩萨也会亲自来教,衪依什么判断可以教你?要你这个人修得不错,你要誓度众生,发菩提心,为众生离苦得乐,衪就会慢慢教你,所以,第一关你要先清净自己,心不清净,衪叫你往东,你往西,你没感觉,衪怎么教你?所以心要清净,心清净,就是把八万四千烦恼丝拿掉,当然全部拿掉不可能,起码拿掉多一点,让你的心在动心时,你可以感觉到衪现在叫你这样、叫你那样,这是密教里面的召请持咒。

五者赞叹述意,你要诵赞佛偈,你要赞叹诸佛,你要把你的本意,作这场法会要做什么?要讲清楚。我们修自己空空空,什么都不在意,但是,你对诸佛菩萨要赞叹,因为据经典讲这功德很好,如果你能自己写偈语、写赞偈最好,如果不行,经典里面的句子,像释迦牟尼佛讲的、诸菩萨在赞叹佛的,或者哪部经人家写的赞词都可以拿来用,譬如心中心咒的赞诵偈,你念出来就有赞叹咒语的意思,在密教里赞叹述意是很重要的。

六者称名奉供,如果有特殊的意义,譬如大悲水法会,一定本尊就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或者你是安排哪一场法会,本尊,你所要拜的是哪尊佛或者哪尊菩萨,你要称名奉供。

七者礼敬三宝,随时随地佛、法、僧三宝都要念,我现在把每一个法本都要先皈依三宝,随时要念,不要皈依完了以后,平时都嘴巴都不念,有皈依等于没皈依。我每一天持咒都先念三皈依,这个三宝,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虚空一切如来、虚空一切菩萨摩诃萨、虚空一切贤圣僧,无量无边,并非三宝就是出家师父,已经入灭的、成阿罗汉的、成地前菩萨的,很多,你要把心扩大礼敬三宝,随时都要注意。

八者修行五悔,法华三昧忏仪辅行集注序(中)所谓五悔,即指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等五门而言。此五法门所以皆称「悔」者,因其能灭行者罪愆故。《修忏要旨》云︰「初修忏悔者,所谓发露重罪也。何故尔耶?如草木之根,露之则枯,覆之则茂。故善根宜覆,则众善皆生;罪根宜露,则众罪皆灭。」又云「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倒求三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于正修三昧之前,修此五悔的原因,正是希望透过五悔的发露忏悔,来清净心器、蠲除障碍,以便于行道诵经中,领纳清净一实相教法于心中,进而在正修三昧时,能如理作观,离诸昏散乃至魔障等。

九者旋绕自归,如法旋遶法座三或七匝,口唱南无十方佛、法、僧、释迦牟尼、阿弥陀佛等佛号,心念运想:十方三宝心性寂灭,影现十方,心想如梦,梵声如响,勿令心散。

十者唱诵经典,念经、念佛,我们要注意,希望在念诵之间,除了对义理要了解外,对身体也要有点作用,像念咒的方法,你念对的话,口不干、舌不燥、气蕴酿、发动在身体里面。以前第一次灌顶心中心法时,我们念咒都是用金刚持、小声念,有位住在嘉义修密法的居士,他坐在那后大声唱,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很特殊,这个人怎么念这么大声唱。一般唱得差不多了,才金刚持,金刚持以后,才慢慢进入心地,这都有次第的,唱,就是蕴酿这个气。这一期的修「心中心法」的人比以前进步很多,在第一轮间就有很多的进境,有的人一不想念或昏沉,就警觉了,继续出声念,气就来了,持咒一阵子以后,或者气被用掉了,当然就会昏沉,这个时候要恢复有声念,这个要自己去拿捏。方法对,从头唱到尾,二个钟头也不会口干舌燥,如果方法不对,光金刚持一持念,一直吐气,到最后会愈吐愈没有气,除非丹田成形的人,才可以用闷气去坐满一座,不然,你还是唱金刚持。默念或者心念等等的境界随时会改变。

这是宋朝的慈云法师他所提出来的,你要用修《金光明忏》的话,应该做这十件事情,才是更完整的一种供养,而非只有四事供养、六供养,它是供养佛、菩萨的一个完整仪轨。如果你有心、诚心去供养诸佛、菩萨,就要去研究这些,依教奉行来做。承事者,左右事奉,现在佛不在,出家师父或者父母、师长,你要怎样侍奉他们,这就是承事。现时佛弟子简单以花果时馐等物列置佛前而供养之,这个佛不在了,你要怎么承事供养?就是简单的摆花、摆供菜什么的,当然佛也不见得吃它。佛入灭,衪法身清净,化身佛也不用吃,这只是表示我们一个恭敬心,还有我们道场因为有很多护法、菩萨,他们还是要吃,所以这个供养,虽然佛不会直接受供,但是护持道场有因缘的众生,都可以随时受我们的供养。

 

当然供佛除有形之物外,还有心香与赞佛二胜法。心香是指心中之香,学佛者心中精诚,自能感格于佛,与焚香供佛无异,故称心香。世俗本此,对于心所崇拜者,多用「一瓣心香」之语,以示其崇拜之意。五分香以香比喻五分法身,无学圣者于自身成就之五种功德法,称为五分法身,即: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以香喻之,则称为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

供佛除有形之物外,还有心香与赞佛二种殊胜的方法,当然是愈后面是愈好,你天天供养佛以水果、香、花是不错,这是修福,如果你用你修行的清净心来供养佛的话,这个佛才最欢喜,所以叫做心香。赞仰佛的功德,这样也很好,就像你唱法身缘生偈,等于是供养,因为是世尊所讲的法的概念,一切因缘法,也是从缘法,法身缘起。法身缘生偈有人把它当咒语,当咒语前加「唵 om」是可以的,后面也要加萨嚩诃,这样才是咒语形式。若是赞诵偈语,就是下面这个样子,咒语语音文件已有收录,请自查。

 

心香是指心中之香,学佛者心中精诚,自能感格于佛,与焚香供佛无异,如果你们心清净,变成一种香,跟佛法身相应,那佛一定非常高兴,修得很好,以后可度化众生、续佛慧命,当然佛就非常高兴,会再加持你,得到更大的智慧。心香,就如同真正的烧香,烧香以后,这个烟就一直飞,飞到你供养的地方去,你心里面要供养哪位菩萨、哪位佛、有何愿求?这个香烟就朝之飞去,这代表一个信向,你有愿求,如果不必衪来,衪们不必来,衪只要起心动念帮助你化解,当然这些是有为法没有错,因为你现阶段还不究竟、还有所求。

你心里很诚心的在求什么,菩萨都会满你的愿,就怕你不诚心、有怀疑心,这样有用吗?你自己都怀疑了,怎么会有用?所以你学佛法,学到佛的神通变化、大菩萨的神通变化,一切作为衪都知道,起心动念衪也知道,所以你自己本身很用功的话,用这种心香来供佛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发菩提心,又能誓度一切众生,这个佛是最高兴,你用这个来供养佛,比诵几部经都要好,要当一个菩萨是不简单,但是,你有这个意愿要去当菩萨,当然佛、这些大菩萨会非常高兴、会帮助你。心香,对于心所崇拜者,多用「一瓣心香」之语,只有一瓣的心香,像花瓣一样。一瓣心香,心香是无形无相,代表我的恳诚、我的诚心诚意,以示其崇拜之意。

五分香以香比喻五分法身,戒、定、慧等法身,如果突破戒定慧的修行,就进入大乘的修行,大乘才可以证得五分法身,小乘证得三分法身、解脱身,所以证得解脱法身,那佛、菩萨可以证得解脱知见法身,这个就是五分法身。法身真实义者,是指佛所说之正法、佛所得之无漏法,及佛之自性真如如来藏,是谓证戒法身清净,住犯都不执取是为得戒法身清净,证戒法身者不住戒、不违戒。

无学圣者,已经到无学位的圣人,在菩萨是为八地菩萨;声闻乘是阿罗汉,无学圣者于自身成就之五种功德法,称为五分法身,即: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脱法身、解脱知见法身。把这法身用心香来作譬喻的话,就是用五种心香,你如果修到戒律清净的话,就是用戒香供养诸佛,我们以前讲过,这个戒香羺遍十方虚空,到处都发香。而我们一般的香,你买了香花供佛是受时空的限制,出了这个房门就没有香味了;这戒香、定香、慧香是遍虚空界的香,我们看不到,但是,诸佛菩萨祂们有灵通力,衪们都可以感受到;解脱香、解脱知见香,阿罗汉只有解脱香,那菩萨如果究竟的话,就有解脱知见香,又有智慧,又有解脱的能力的解脱知见香。

 

戒香以香熏于十方,比喻持戒者之德名远闻。盖持戒之香,芳馨徧世间,名闻满十方,逆、顺风时悉闻之;非如栴檀、沈水或花叶之香,顺风则闻之,逆风则不闻。戒香经:「世间所有诸花果,乃至沉檀龙麝香,如是等香非徧闻,唯闻戒香徧一切。」此戒香无欲无所染,等智而解脱,游处魔不知,故是最妙最胜者。

比喻持戒者之德名远闻,故说戒香以香熏于十方,其道德行为心香远播,真的修持戒律的人,那是非常的威严,像弘一大师,他未出家前风花雪月,后来一接触到佛法,全部都放下,选最难的律宗去修,守戒严格,守戒严格就会产生戒香,这是十方世界都可以感受到的这种戒香。盖持戒之香,芳馨徧世间,名闻满十方,逆、顺风时悉闻之;非如栴檀、沈水或花叶之香,顺风则闻之,逆风则不闻。《T117佛说戒香经》云:「世间所有诸花果,乃至沉檀龙麝香,如是等香非徧闻,不可能到处都可以闻到,唯闻戒香徧一切。」这正是说明了这种心香,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香,它是遍十方的,此戒香无欲无所染,等智而解脱,游处魔不知,故是最妙最胜者,这种解脱知见香,魔,虽然有无量的神通或有自己的邪知邪见,也没有办法了解这些道理。

 

赞佛是赞叹称扬佛之功德,又作叹佛。据《释氏要览》中载,佛言:若人以四句偈,用欢喜心赞叹如来,所得之功德,胜于以衣服、卧具、医药、饮食、敷具等供养辟支佛达百岁之功德。世尊因过去世赞佛超弥勒菩萨九劫成佛,据《大智度论》载,释迦佛与弥勒菩萨昔于因地同修菩萨行时,见弗沙佛入火定而放光明,释迦佛即欢喜信敬,翘一足立,合掌向佛,于七日七夜间,以一偈赞佛:「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因而比弥勒早九劫成佛。《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过去为法藏比丘时,亦以「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等偈赞叹世自在王佛。

 赞佛功德很好,你要能够写偈赞佛,天天这么念的话,这个功德很好,这段就在讲这个道理,不是有形有相的物质供养,是用心灵的供养,没有钱用赞佛偈最好,念一念,用虔诚的心赞佛最好。赞佛是赞叹称扬佛之功德,又作叹佛。据《释氏要览》这在讲释迦牟尼佛的族谱,要覧中载,佛言:若人以四句偈,用欢喜心赞叹如来,所得之功德,胜于以衣服、卧具、医药、饮食、敷具等供养辟支佛达百岁之功德,你只要唱一道偈语供养佛,比你去供养一位辟支佛的功德大,供养一位辟支佛就已经不得了,而且是供养一百年,而你只要唱一首偈,你唱「法身缘起偈」一遍的话,比供养这辟支佛百岁功德还要大。

 世尊因过去世赞佛,念一个偈语,衪就超弥勒菩萨九劫成佛,一劫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九劫就快一亿多年,其实衪超过九劫,以衪时间来算五亿多年,衪到底是念什么?怎么念一句就超过别人?所以我们开玩笑说,你现在脚痛、手痛,比不上人家的修行,找一个偈语来念一念,你就超过你的同学,他未来成佛比你还慢。当然你要诚心诚意的去念,你自己能写偈语,当然很好,写不出来,可以用现成祖师大德写的或哪一位佛、哪一位菩萨讲的都可以。

据《大智度论》载,释迦佛与弥勒菩萨昔于因地同修菩萨行时,见弗沙佛(Pu=ya)入火定而放光明,释迦佛即欢喜信敬,衪起了信敬心,衪就翘一足立,像金鸡独立一样,你们修「心中心法」修得好一点的,修到如来语印时,有一个菩萨会现这个相,金鸡独立结第六印,我们有一位同学看过,本法师也看过,当然没看过也不表示你不行,能够看过,这表示经典讲的没有错,衪是翘一足立,金鸡独立一样,这个脚底压在另一个膝盖侧面的地方,合掌向佛,于七日七夜间,以一偈赞佛:「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这是我们现在赞叹释迦牟尼佛,哪知道过去世,衪就用这个偈语赞叹弗沙佛(Pu=ya),这句我们也背很久了,你在哪个法会或者在哪一个佛赞你在诵经时,你要先开头唱几偈咒语也是功德很好的,当然衪十日七夜,金鸡独立一样的这么念,因此,早弥勒菩萨九劫成佛。《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过去为法藏比丘时,亦以「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等偈赞叹世自在王佛。念赞佛偈有很大的功德,下面我列了一些,你想念时,可以借用。

 

世尊所教「缘起法颂」常颂功德无量,此颂系阿湿卑、阿说示(Aśvajit,意译马胜,五比丘之一)为舍利弗说佛陀教说之概略,舍利弗(Śāriputra)闻此而得预流果,与目犍连Maudgalyāyana同归佛陀门下。又以此法颂安置于塔基、塔内或佛像内,则称为法身舍利偈或法身偈。

世尊所教「缘起法颂」常颂功德无量,我刚讲过,这「缘起法」是佛法的基础,阿说示比丘问舍利弗,你跟谁学的?你怎么行为有这么威仪、自在、心地祥和?他说我是跟释迦牟尼佛─一个真正的觉悟的人学的。衪讲什么道理?衪讲的道理太深,我不敢乱讲,但是,我大略跟你讲,就讲这道偈语,法身缘起偈:「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谁会讲因缘法,舍利弗一听马上悟到须陀洹果,不然他跟外道师父学好久,也没办法得一个果位,光听到一个简单的偈语,他去思维就得到果位。一切法皆因缘,所以,你能听到什么也是因缘,什么事情发生都有它的因缘,如果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不被它转,那你就清净,被转了就迷糊掉。为什么会不清净、会被转?因为心还有病、有执着,你如果能够入无为,能够真的清净,因缘是因缘,但是转不了你,它有现,但是,没有结果,我们学佛法就在练这个。

 此颂系阿湿卑、阿说示(Aśvajit,意译马胜,五比丘之一)为舍利弗说佛陀教说之概略,舍利弗闻此而得预流果,就是须陀洹果,与目犍连同归佛陀门下。你看上回我们同学写了印度朝圣的心得报告,他说要去参拜目犍连涅盘的地方,整颗心就一直想唱诵此偈,他就找了一位同学跟法师一起唱,我就问他你到底是唱梵文还是中文?他也搞不清楚,大概有时候唱中文,有时候唱梵文,他写的题目是「原来如此」,后来爬站在石头上也唱,走在半路上也唱,到了涅盘的地方,他想我应该来求目犍连尊者加持,结果,他一念南无目犍连尊者,就感觉有灌气加持,这部分他在文章中没有写出来。

舍利弗因此悟到须陀洹果,所以,唱这个法身缘起偈,这么唱、这么唱,等于是赞叹佛所说的真理是很好,你如果能够思维到因缘─缘起法的法,能够不被转,那你就有须陀陀的果位;又以此法颂安置于塔基、塔内或佛像内,我们的佛像都有安这个偈语、咒语,安《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宝箧印陀罗尼》,这部经包括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合一,这个你要能安下去这个佛像就不一样了。早期是没有法身缘起偈的,后来看到才如法的安上这偈语,则称为法身舍利偈或法身偈。这首偈语你们应该都会唱了,唱中文或者梵文都可以,中文翻译因为释者的不同,我把它们一起列出来比较比较﹕

 

《有部毘奈耶出家事》所译:「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有部毘奈耶出家事》所译:「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毘奈耶就是毘奈耶Vinaya-pitaka,这个如果没有一点中文基础的话,看不出衪在讲什么。我在上课时讲过了,诸法从缘起,你可以了解,如来,特别指出来说一切法都有它的因,无因不起缘,光缘没有用,所以一定有其因,这世尊指出来的;彼法因缘尽,这里包含很多涵意,意思就是说如果因尽的话,那缘也尽,那这个法也尽,解脱是这么解脱;但是,如果你还不能解脱,那因起了,缘也起了,法到最后也要尽,你起了法,最终这个缘也是要灭,因缘灭了,彼法也就尽了,您受果报的法也灭了。

举个例子,譬如你心里面有瞋心在,一个因缘让你发脾气,有一瞋心是因,外面有一个议论你、作贱你的缘来了,然后你生气的心就起来了,不管有没有发作,脾气发出去了,这个因下去了,这个缘也过去了,刚刚发脾气那个法也没有了。因控制了,没有了,缘当然起不了作用,法也起不来,什么都没有,这是解脱的境界;还没有解脱的人,当时的因缘起法,有,你有因,缘来起法,但是,法无常,脾气发了,生气也生不了多久,生完就忘记了,不是天天在生气,当然你可能明天再想又想,又生气,那是另一个因缘。第一句跟第三句在讲缘起跟缘灭,解脱境界跟没解脱境界的法在里面,这些都是法,是大沙门说,还有是释迦牟尼佛才能称大沙门,释迦牟尼佛所说一切大概的因果现象。

 

《初分说经》所译:「若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

T498佛说初分说经》所译:「若法因缘生」,一切法它是从法的现象讲起,有因有缘生起这个法;「法亦因缘灭」,所现的这个法,缘灭了,这个法也灭了,因也灭了,大家无常法,最后都灭了;「是生灭因缘」,这样有因缘才起法,然后缘灭了法也灭了,这种就是生灭法,生灭法来自有因有缘,才有生灭,如果你修到无因无缘或者你能够控制因缘,这个缘起不了作用,生灭也起了生灭;「佛大沙门说」,沙门是出家的比丘,大沙门就只有佛一个,沙门有千万亿,大沙门就只有一个,当然过去佛也可以称大沙门,现在只有指释迦牟尼佛是大沙门。

 

《大智度论》所译:「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说。」

《大智度论》所译:「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这个法特别指出因跟缘的关系,是缘的关系才现出这个法,「是法因缘尽」,这个法也是因尽,缘尽,法就尽了,没有了,大师如是说,这个大师也是指释迦牟尼佛。你喜欢哪一个译文?我们开始学都是学第一个,唱惯了,都唱这一个。赞佛说法的功德,学佛法、赞叹佛衪所说的义理都包括在其中,所以法身缘起偈,很不错,大家都可以多唱一唱。

 

又有佛三身赞(西土贤圣撰),也就是赞叹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古圣大德,他们怎么来赞叹佛?

《法身赞》

我今稽首法身佛,无喻难思普遍智。

充满法界无罣碍,湛然寂静无等等。

非有非无性真实,亦非多少离数量。

平等无相若虚空,福利自他亦如是。

 「我今稽首法身佛,无喻难思普遍智」,衪的智慧不是我们人可以去思维的,衪的智慧太大了。「充满法界无罣碍,湛然寂静无等等」,这在讲衪的法身相,都是寂静、空无才能遍一切十方虚空界。「非有非无性真实」,法身如果因缘,衪就起法,你说衪没有,衪是有!但是,有之间衪根本的法身无相,空有不二的境界都存在。性真实,所以有因缘它就应缘,就会起有相,有相间,衪的法身还是不动,无生灭,这个你要去思维、去体会、去证得。「亦非多少离数量」,不是多,能够有多少就多少,法身清净,衪是千万亿可以化有为相,所以多少人忆想衪,衪都可以化一个应化身,最清净觉的如来,法身就是能够这样子。

我们常常讲三地菩萨只有一个化身,一个人想祂,祂还有办法应付;五地菩萨具有三个化身,你可以想象,五地菩萨已经不得了了,祂六根清净,住难胜地,有五个众生忆想祂,祂同时可有个化身化出应缘;六地菩萨真如现前,叫做现前地;七地菩萨就超越三界了,远行地;八地菩萨不动,这些神通变化更大,要到八地菩萨这个法身才是更多的多,但是到底多少?没看到有人讲,你要了解法身这是没有办法去了解到底多少,去思维。「平等无相若虚空」,现在有相跟无相一样的平等,像虚空一样,好坏、顺逆无有差别,一体能观平等,这样法仅是个法,缘起、住、坏、灭等生灭而已,这在修行上要能做到如此平等性观一切法。「福利自他亦如是」,利益众生,自己利用或者别人利用,别人用是他受用,自己用就是自受用,这些都能无碍,也是无量无边地多,因为从虚空化一切有相,你要怎么用,衪都可以化,要这样虚心去学习,也要这样赞叹诸佛。

《报身赞》

我今稽首报身佛,湛然安住大牟尼。

哀愍化度菩萨众,处会如日而普照。

三祇积集诸功德,始能圆满寂静道。

以大音声谈妙法,普令获得平等果。

「我今稽首报身佛」,报身佛是毘卢遮那佛,毘卢遮那佛有时讲是法身佛,其实这个报身佛也是叫毘卢遮那佛,为了要分辨这两个佛身,把衪减去一个字,叫卢舍那佛,报身佛是圆满报身卢舍那佛,「湛然安住大牟尼」,报身佛就有相,是具足卅二相、八十随好。报身佛住有相中,而能湛然安住于大寂静中,大牟尼mah2 muni就是大寂静,牟尼是寂静,寂寂然不动。释迦牟尼佛,释迦是衪的姓,牟尼是默仁,也是寂静、入涅盘那种大寂静。「哀愍化度菩萨众,处会如日而普照」,所有的如来都是要度化一切众生的,所以衪是最哀悯的,哀大众、怜悯大众,所以能化一切相,化菩萨相,化一切等流身相,化这个、化那个,衪可以化任何一个六道众生,在《解深密经》里讲,衪所化现的一切,没有分别身,化一切菩萨众,处处能跟一切众生相应,好似太阳光照万物,无所不照。

「三祇积集诸功德」,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去恶习,累积衪的这种大功德,这种功德怎么来?就是心最清净时,就能得到此种种功德,是谓积集诸功德。《佛地经》、《解深密经》二部经里都在讲如来的诸功德相,有十八圆满功德相,还有二十一种总德、别德相,这些都在讲衪的神通变化,这是心清净才有这些功德,你光读这个不知道衪有什么功德,你要去了解《佛地经》、《解深密经》里面讲的佛的功德相有那些。「始能圆满寂静道」,如果一个人功德具足了,才能究竟圆满这种寂灭的大道、寂静道。「以大音声谈妙法,普令获得平等果」。一切佛成如来佛是为了要度众生,度了众生以后,本身证到最寂静时才有办法化一切有相、一切众生相,化一切音声、化一切法音,谈一切妙法,来普令一切众生都证得平等果,到最后你也能够成就如来果。而菩萨所谈有不究竟处,外道所谈更不用说连解脱道理都说不清。

身赞》

我今稽首化身佛,菩提树下成正觉。

或起变现或寂静,或复往化于十方。

或转法轮于鹿苑,或现大光如火聚。

三涂苦报悉能除,三界无比大牟尼。

「我今稽首化身佛」,这里的化身佛,是指毘卢遮那佛化一个身修行,累劫修到今生是为悉达多太子,此最后身成佛,成如来佛,以毘卢遮那佛讲是化身佛。我们在大回向时就是唱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那是释迦牟尼佛成如来后,可以幻化的身,是有千百亿之化身。此处赞诵的是毘卢遮那佛的化身释迦牟尼佛。悉达多太子于「菩提树下成正觉」,在这一世最后身,示现悉达多太子的应化身,后来也证得菩提成佛了,就在毕钵罗树下成佛了,所以毕钵罗树后来就改称为菩提树。「或起变现或寂静,或复往化于十方」,这里在讲佛陀在投胎出生,叫做应化身,化身,还可以再进一步的,在众生感应之间来个千万亿的应化身,所以每一位佛出世后,再修证多少僧祗的时间,然后成如来佛,这些无非都是本尊佛所化现的,在娑婆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佛都是毘卢遮那佛所化现的。所以,有时候你思维我为什么会学佛?搞不好,你也是毘卢遮那佛哪一世所化的一个未来佛,从开始起慢慢修,慢慢修,累积智慧,到以后哪一个时候,你真的成佛了,成佛就跟毘卢遮那佛真正清净一体,这是另一层次的思维。

「或转法轮于鹿苑」,初转法轮于鹿野苑,娑婆世界成佛的如来,其转法轮的地点不变、涅盘的地点不变、证悟的地点不变,不是只有释迦佛曾经在这里转法轮、证悟跟入灭,过去无量诸佛都在那个地方证悟、转法轮、入大般涅盘,这些地点都是固定的,只是时空改变了、国家名称不一样,然而地点都一是样的,所以你去瞻仰印度那边的圣地,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的圣地,也是过去诸佛都在那里成就的事迹,这地方功德的殊胜点就是这个道理。「或现大光如火聚。三涂苦报悉能除,三界无比大牟尼」。这是在赞佛陀的应化身,当世的应化身跟入灭以后衪的法身所感招地上菩萨的应化身,或是各个因缘化身到六道里面去的众生身,都是衪的应化身。

我大略说明一下,你这么念,三涂是下三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现在不学佛法,当然没话讲,一听闻到佛法,你最起码要赶快修行或诵经,脱离三恶道,起码可以出生人、升天,当然如果成为菩萨最好,累劫再来修菩萨道。三恶道要去除,有很多经典是可以修持,像我们要整理的《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忏悔灭罪以后要成佛,我们当然不可能成像释迦牟尼佛那种如来佛,但是,我们起码要觉悟,觉悟以后,修到菩萨道的境界,成个小小佛。

所谓忏悔的经典大概里面都列着很多的佛号,这部经典比较特别还列着很多菩萨号,然后,狮子吼菩萨摩诃萨,替佛讲了八百亿如来所说的咒,这个咒不长,只有二十四个字,三行多,可以救助你失心,如果有人心迷失了,也就是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就要赶快念这个咒、念这部经。除了诵《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外,当然你也要拜三千佛,过去千佛、现在千佛、未来千佛也是可以灭罪的,拜《八十八佛洪名宝忏》也是灭罪的,所以你要灭罪、跳出三恶道,你就只有依靠佛的功德,找这类经典、咒语来念,这是第一步。如果你觉得我怎么障碍这么多?不学佛还好,一学佛,这边、那边,障碍层出不穷,就要从诵这种忏悔的经典开始修起,使冤亲都能入佛道。

《金刚经》讲了半天都是在讲怎么清净自心,什么是清净?没有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就是清净,这样才真能回到清净自性,才回到无为法的性空体,然后因缘成熟,都没有瓜葛、没有一丝一毫的习气,才会起神通变化,修行都有次第的。讲到这里,要了解我自己到底有没有懂了,修到哪里去了?一边听《金刚经》、一边听《解深密经》,《金刚经》讲了半天都是名相,叫你不要执着、不要执着、去四相,到底不执着是要干什么?不知道!等到跟《解深密经》衔接应和,不执着就是要回到清净自性,回到清净自性,你就会有佛的功德相,佛的功德相有什么?神通变化无量无边,要发光就发光,随时可以变化六道众生去度一切众生。这《解深密经》你要去看,看不懂没有关系,看看里面在讲什么,能够抓到一鳞片甲也好,就会很受用的。

《回向》

如是佛身无漏智,我常信解净三业。

以无量慧大福行,一心垂愍诸群生。

以今颂赞三身佛,所获无漏功德种。

愿我速证佛菩提,尽引众生归正道。

你赞叹佛的法报应三身,最后要做回向,「如是佛身无漏智」,没有一点有为法,佛的清净无漏智慧。「我常信解净三业」,身口意三业是要清净。「以无量慧大福行,一心垂愍诸群生」,要自己发愿,如来佛衪本已大慈大悲,一心只有要度众生,我们要希望学得无量智慧和大福德,更希望也能够哀愍各个众生,发愿度众生。

「以今颂赞三身佛,所获无漏功德种。」希望我也能够得到无漏智慧,有漏修是得定,无漏修是得解脱。我们常在讲菩萨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这三昧是正定,正定还没有解脱,还在学,从初地菩萨就开始学这三个,开悟以后就要学空观,慢慢学到二地、三地,到七地菩萨的话,这三三昧就成就,成就,就变成三解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解脱门就是得到无量智慧,你得到三解脱门就是八地菩萨,真正解脱,这跟阿罗汉走的方向不一样,你要一边行菩萨道,一边得到这三解脱门,以证八地菩萨,这个是不简单,你要了解,我们求的都是无漏智慧、无漏功德种智。

「愿我速证佛菩提」,佛菩提讲那么多,今天讲的最多的就是清净、无为,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那是有为观,你修到最后也不必观了,反正自己清净、自己无为,了解以后还能做得到,这样就是获得佛的自性菩提。「垂引众生归正道」,你得到这种佛菩提以后,不是就闲坐在那里,不是!你是过去世发过愿,要度尽一切众生,所以,你既然得到佛菩提,已经成佛,当然要利益一切众生,你要这么回向。

 

一百五十赞佛颂

……。

法聚宝藏真无际,德源福海实难量。

若有众生曾礼尊,礼彼亦名为善礼。

圣德神功无有尽,我今智劣喻微尘。

欲赞如来功德山,望崖怯退由斯止。

无量无数无边境,难思难见难证理。

唯佛圣智独了知,岂是凡愚所能赞。

一毫一相充法界,一行一德遍心源。

清净广大喻芳池,能疗众生烦恼渴。

我赞牟尼功德海,凭斯善业趣菩提,

普愿含生发胜心,永离凡愚虚妄识。」

另外,我列了一个《一百五十赞佛颂》,如果你要消业障,如来佛衪有一百八十种称号,在《一百五十赞佛颂》之后,附上了一百八十种佛的称号,你都可以念一念,这等于是赞叹释迦牟尼佛。《一百五十赞佛颂》很长,总共有一百五十个偈,我把后面的部分列出来﹕……。法聚宝藏真无际,德源福海实难量。若有众生曾礼尊,礼彼亦名为善礼。圣德神功无有尽,我今智劣喻微尘。欲赞如来功德山,望崖怯退由斯止。无量无数无边境,难思难见难证理。唯佛圣智独了知,岂是凡愚所能赞。一毫一相充法界,一行一德遍心源。清净广大喻芳池,能疗众生烦恼渴。我赞牟尼功德海,凭斯善业趣菩提,普愿含生发胜心,永离凡愚虚妄识。」可以只念后面一段,你要全部念的话,总共有一百五十个偈,之后可以再赞佛名,后面有一百八名号。你可以在佛面前自己赞叹,可以增加你的福德、智慧。
 

佛一百八名赞

归命一切智   一切世间师   牟尼大法王

一百八名号   无边功德海   具足众吉祥

能灭诸有情   罪业诸烦恼   我今归命礼

一切大吉祥   救度诸群生   令得大安乐

我今归命礼   悲愍二足尊   圆满于众生

一切吉祥事   我今归命礼   无相无上尊

成就天中天   秘密大明义   如来正等觉

利乐于世间   最上百八名   我今集彼说

 

南无一切义成就南无正等觉南无一切智
南无大释子南无一切法自在无畏南无大金僊
南无功德海南无如来南无应供南无善逝

南无世尊南无一切世间解南无离一切垢染
南无最上法灯南无无畏净饭王子

南无甘蔗王种南无瞿昙南无日族
南无吉祥大牟尼南无囕儗啰娑族

南无天人师南无十力降魔军南无离过除毒
南无调御丈夫南无妙解脱

南无除障暗南无止息降诸根南无清净戒
南无无垢王南无灭罪无我相

南无无惊无怖畏南无第一法圆满南无无边无可喻
南无大论师南无稀有不思议精进

南无三界亲慈父南无三明知三世南无灭三毒
南无具足三变通南无说三乘菩提

南无无相亦无老南无无我无二执南无无怨无戏论
南无无业无怖南无施愿无畏

南无法师子二足尊南无调伏除烦恼南无最上意清净
南无明行足南无自在变化王

南无调伏心清净南无离尘无上士南无止息一切罪
南无得清凉南无得寂静

南无救度世间师南无勇猛大清净智南无圆满吉祥相
南无能除怨南无沙门月

南无释师子南无作善清净业南无六佛法庄严
南无六根清净眼南无第一六神通

南无六趣海到彼岸南无无师自然觉南无善逝德成就
南无一切世间为爱乐南无无等大智慧

南无恒入三摩地南无一切有情利益主南无真实降诸根
南无一切世间尊南无普遍有情精进者

南无永过轮回苦南无圆满诸所求南无降伏得最胜说四谛
南无到彼岸度他大龙王南无得最上涅盘

南无尊师大梵行南无第一寂静乐南无秘密最胜大丈夫
南无调伏声闻者南无利益诸有情

南无世间供养出世智南无圣智照世间南无离世法利养
南无出世为如来南无大法主

南无大法王南无调御明南无救度第一二足尊
南无行忍辱南无善意端严相

南无善持善戒相南无金色光善逝南无善逾爱尊重
南无人师子吉祥云南无佛陀

南无无畏独除闇南无无边利世间南无无等三有师
南无能断诸结缚南无无我最第一

南无普照一切眼南无证理净慧眼南无三慧真实眼

如是一百八名若复有人于其辰朝发志诚心或读诵或礼念或忆持或听闻获得最上吉祥福德所有一切烦恼及诸罪业速得清净不受轮回当得解脱乃至成佛。
 

此大牟尼功德名  我今读诵及礼念

普将回施与群生  同得证成菩提果

佛一百八名赞(竟)

 

今天解释的供养承事,我们要学习释迦牟尼佛,祂怎么供养过去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无论是供花、供香、供果,或以言辞来赞叹,偈语要多学几句,我们常念的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是武则天所写的赞佛偈,你不要看她凶暴,她过去也是佛教徒,才有福报去当女王,她能够写出这个偈语很不错,每个人诵经前都要去诵一次,她的功德无量。

 

以上所说均为事相、理相上(心香、赞佛)的供养,实则,理上之最上香供养,才是世间无可比拟的,若能随时诚心唱颂赞佛偈,功德亦无量无边,在能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等自性光明,来供养十方无量诸佛,也就是发大道心、发菩提心,以心香上供,即是最上、最究竟的供佛。

以上均为事相、理相上(心香、赞佛)的供养,事相,就是供花、供果、供灯烛这些有为相,是事相的供养;理相供养,就是心香,修的好一点面带微笑,不要脸臭臭的拜佛、念佛,这样不好,是心不净。要心情愉快,以赞叹佛的心来供养,这个最好。实则,理上之最上香供养,理上就是最好的供养,心香,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香,还有赞佛偈,你能写就自写,不能写就用古僧大德的,或者经典上菩萨在赞佛的都可以,这些才是世间无可比拟的。若能随时诚心唱颂赞佛偈,功德亦无量无边,再能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等自性光明,来供养十方无量诸佛,也就是发大道心、发菩提心,以心香上供,即是最上、最究竟的供佛。

这样心供要不要花钱?不要!没有钱也可以供佛,因为经典讲,诚心的用清净心供佛,用嘴来赞叹佛都可以供养佛。这一段我们学习释迦牟尼佛怎么供养承事过去诸佛,希望你们有一个概念,不是光拜拜就好,你要用心香、用赞佛偈来供养,每一天念经前唱一个「法身缘起偈」,一半提醒自己是因缘法,一半赞叹佛您说的因缘法太好了,也许这样你马上就能得到须陀洹果了,疑心病没有了、身体也不觉得很痛了,禁戒取见也没有了,不会去守一些释迦牟尼佛没有说过的戒律,希望大家能够早一点像舍利弗这样,一听到法身缘起偈马上就悟了。

 (2007.06.24.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