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18-6)
               --
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三)名词解释 ()

9.无边

无边(aprameya)是印度数字第54位阶,约是1053等数字。若是不指数字,与「有边」合称两际,有边是指有之边际。边,指偏于一方之极端,计执世间一切诸法,系假众缘之和合而生,此和合之力能呈现诸法之作用,故称为有边。对此而言,计执诸法既假众缘之和合而生,故无自性,以其无自性,则诸法之体非为实有,称为无边。盖有边、无边乃论议有无之理时所用之语汇,散见于诸经论中。《箭喻经》云:「世间有边,世间无边。」若执着有边、无边之人,极易落于偏狭不正之见解中,唯有舍弃有无二边之见解,才能了知中道实相之理。

无边,或称无有边,无边是(aprameya)是印度数字第54位阶,我们列出来有六十个位阶,后面还有不可称转、不可量转、不可思转、不可说转,这些都是自己乘自己,如果是1055 x 1055就有一百多次方数,无边约是1053等数字。Aprameyaaprameya合词而成,meya是由m2动词变化而来,有测量之意,meya于罗马数字是mega百万之意,prameyapram2是可测量的,apram2aprameya就成不可测量的,故中文称为无边。

无边若是不指数字,无边、有边是在讲空有的道理,无边与「有边」合称两际,有边是指有之边际。边,指偏于一方之极端,有的极端就是有为法的这一边,计执世间一切诸法,有为法,还没有成就的人修有为法,这是方法,就是你念咒、你念佛、你打坐、学禅,这些都是方法,这是属于有为法,你要修到空性没有执着,那要修空观,这里指一切有为法,系假众缘之和合而生,有关心的问题、人际关系都是属于因缘和合而生的,有对象加上基本因,然后时空对了,就发作,前一年不发生、后一年不发生,今年是你的本命年,流年正冲、偏冲、自冲就来了,修不好的会来,修得好的来了,少讲一句话,少动一个念,都可以避重就轻,就会过去了,这是众缘和合的法,这是初学的人。

此和合之力能呈现诸法之作用,你念这个「法身缘生偈」,等到因缘来了就迷糊了,想一想这个因缘法,不好的缘,你更要避免,有位同学在菩提迦耶被我骂,原本想离开道场不要来了,最后还是来了,这是因缘法。以前有一位同学被我骂了之后,真的就不来了。但是,这位同学想想还是不行,最后还是回来了,这是心里交战,考你心到底柔和不柔和?到底有没有随缘在发作?随时都在考试,被骂有被骂的因缘,以后的处理,怎么处理?你有没有随因缘在转?有智慧或者因缘比较深的,就还是会来的。

像以前有一位同学,心病发了他就离开了,同学认为很可惜,我告诉同学说不会的,他还会再来,最后他还是再回来了,这是因缘比较深的例子,缘不深就断了,为什么我讲的那么笃定,我知道此人缘深,缘深就是这个样子。你今生个性习气未转好,因缘来时又没有办法处理,就想要离开。但是潜意识缘深,因缘慢慢转变,这么转后,最后又出现在道场。

有的也不是因缘不深,而今生发生一次出走事情,过去世历史也曾有过,历史都一直再重演,无知者不知,不知要转习气、执着,让事情逼再发作,所以有为因缘是不是很可怕。像你们这样聚集在一起,听我在讲课,过去世也一定有这种场面过。有事时己经将过去世的事告诉你们一下,有智慧者就转,不要被你的这种因缘再转或者让冤亲债主作怪,它要让你走到另一条不好的路上去,你要克服你内心那种不甘愿、瞋心习气,不要被骂觉得没面子,死要面子是干什么?一心放下就没什么关系?放下,就海阔天空,表示你调伏了一条瞋心。你光在想死要面子或怎么样不服气,做不对事当然要被骂,一个人做不对,影响到整团在国外的士气,这些无形非人外道或者魑魅魍魉马上就乘虚而入,一团有几个人心不团结,很容易被渗透进去,你不马上处理,问题就会接着来了。

你不要看朝圣好像都是嘻嘻哈哈在观光,不是的,带队的人心里很沉重,等到两次全部都安全回到家,我整个心情才完全松懈下来。第一次带团后回家,第一次解决就好了嘛!但是,不知道怎么样,一个心总是放不下,等到第二次朝圣完全安全回家了,心,才非常舒服没有罣碍,很多事情、工作要做,但那些完全没有压力。你不要认为带一个团出去,好像很简单,众缘和成,成就一个朝圣团,生活起居一切乱七八糟,都是因缘成就一切法。

这些都是讲有边,在有边之间你怎么去沉着应战?你就可以安然度过。对此而言,计执诸法既假,众缘之和合而生,你要学解脱,要怎么做到?怎么不被境转?要观无自性,要瞋心起来时,就要观无自性;你要讲道理,你就观它无性;你要降伏对方,也是要用无性,心放空的话,没有恶毒念;或者接受到恶毒、害念,能一放空,这两个心交战不起来,修行就是要这样子,人家在恨你、在怪你,你都照单全收,默默然接受,也不用去辩白、也不去起瞋心相应,像石头丢到水池一样,咚一声,慢慢涟漪没有了,又如船过水无痕。你要观它无自性,这是《解深密经》里在讲的,第五品在讲遍计所执性,因无自性,此性是不好的;依他起性,有感知、灵通、心通,你也要观它无自性,才不会随便应缘、才不会感知很多事情而执取;圆成实性,可以超时间的见照一切境、一切人,你要观它无自性,不会去在意。你要听得到《解深密经》是很深义理,同时又能够做到,就能解脱了,佛法,哪有那么多可以学的!人家一言半句可以证道,我们已经听了好几句,还是做不到,难就难在这里,智慧不足。

说无自性,光我念给你听而已,你说有啊!有啊!有自性,我感觉到它,人家对我不谅解,我自性感知了,一直执取有相。《金刚经》里面讲,诵《金刚经》的人,如果是被人家污辱了,是你有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的种子,这时你应该高兴,你应该去感谢那个作贱你的人,谁来作贱你?有因缘才会来作贱您,像我以前上班时,那个主管,当然不是最大,是经理在作贱你;你在家里谁来作贱你?不是先生就是婆婆、公公,或者你是「孝子」的话,儿子来作贱你,总是要有一个作贱您的对象,那时你要感谢他,如果不是他来消你的业障,你是要入三恶道─出生畜牲道、做饿鬼,搞不好还要入地狱道。

《金刚经》都读了快烂了,重点都没有去看,如果有人在作贱你,代表脑筋里面有三恶道的种子,不是说在修行就没有三恶道种子。释迦牟尼佛的两个外道师父,当释迦牟尼佛证悟时,第一个想要度的就是衪这位外道的师父,已证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寿命五百三十七兆年,结果世尊一观,已于七天前往生了,往生升天以后,天寿尽以后会出生做什么?释迦牟尼佛有宿命明,众生一切因果都知道,再观一下,此人天报完了,就下地狱,下地狱完了又出生畜牲道。释迦牟尼佛叹息,真的是此外道师福报不够,我证悟时,他已经往生了。

第二个想度的是谁?衪的第二个外道师父在摩竭陀国,世尊一观,三天前也往生了,他证到无所有处定,无所有处定的天报是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的一半,五百三十七兆年的一半,二百七十几兆年,也算很多、很久,他天报完了,出生哪里?世尊再观,是出生边界的小国王。边界小国的国王,福报还算不错,那当国王死了以后又出生哪里?还是很不幸地要下地狱。这是因果报应关系,此两外道无缘受教,因世尊第一个要度的是憍陈如尊者,不是这两个外道,冥冥之中这两个外道闻不到正法。

你说今生有修行的人,修行到非想非非想处定、无所有处定,都还要下生三恶道,何况我们什么禅定没有、更什么果位都没有得!怎会没有三恶道因。《金刚经》告诉你,若读诵《金刚经》的人,如果为人作贱,你还有下地狱、饿鬼、畜牲道的机会是很多的。这两个已经有修到世间禅定那么高境界的人,还要下地狱。现在今生你们有幸闻到佛法,有人作贱你,就是你还有地狱道的种子、畜牲道的种子、饿鬼道的种子,你应该高兴有人作贱你,你要是还没有受完果报,这个作贱还会继续下去,等到你修得心清净了,自然那些作贱您的人都对您另眼相看。

你心清净,代表你给他的是心是清净心,是一种慈爱心、慈悲心,对别人的父母亲,都诚心诚意的跟他们有说有笑,自己的亲人为什么做不到呢?没有学佛,不知道怎么做,都随业在流转,就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他对我不好就就对他不好,没有一个慈悲心、同理心。如果你有菩萨心,把他当做一位众生,妳要度他,跟大家讲一位大陆网友,婆媳间有问题,我告诉她要做好七、八点事,你不要逃避、妳不要怕你婆婆来,妳怎么去转她的观念,每天买好吃的东西给她吃,带她出去玩,带她去逛街投其所好买东西给她,但要诚心、诚意的对她,不是耍手段,这样时间久了,她就会认为我这位媳妇是不错的,你先自己改变观、作法,人家才会改。你不改,你要心平气和去承受,观无自性去承受,这样也可以解脱,解脱就是要观无自性。

三性无自性,以其无自性,则诸法之体非为实有,你要观一切相都不是实有,都是假合有的,表面的事情看成是没有,已经发生你还观成是没有,观没有是你心要放空。有对夫妻很好玩,家里有部车,一个人开车来,一个人去坐大客车来上课,我看你就讨厌,我就不跟你坐在一起,是不是很好玩,这就是你执着一切相为真。若要真修行,我知道你感觉是不好,我就偏偏要跟你坐在一起,看你怎么办?我偏偏对你特别好,同时不要去讲过去的、不要去讲该怎么样,慢慢事情就会变融合了。

人就是没有这种谦卑、慈悲、忍辱的心,如果两个夫妻吵架,他不跟你讲话,你就这样的黏,黏到最后他像生气也不像生气,总是要怨一下,慢慢事情就过去了、好了。如果,两人采冷战方式,你一来我就走,我来他就走,像这种观自性真的是有,当然随缘流转了。观性实有为非有,观它实有就是非实有,佛法那么难懂啊!这个文字相讲得是头头是道,用在生活上就好像胡说八道,就做不来。

有的人福报就比较好一点,听说长官骂他,他突然间耳朵就听不到,他在说什么不知道,但他骂完了才可以再听到,这种人福报实在太好了。但你要真的听得到,他在骂您了,你还心平气和,笑瞇瞇的,照单全收,这样也可以真成就。

世间的一切有相,是属有边,你要怎么应对它?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你要观此三性无性,不要起心动念,真的、真的,你熏习一些道理、熏习世间的一些原则或什么,这是没有用的,要回到空性,不要去讲道理,修行就是这么简单,在处有边时,你要特别注意,要回到无这边,你观它实有而不是实有的话,就是无边,这也是在修空性

盖有边、无边乃论议有无之理时所用之语汇。你要有边、无边不存在,有事情发生,众缘合和产生了,你这无边就同时存在了,你无明、没有智慧,你就执着有边这一边,你不会去执着无边这一边来对抗有边。我以前也提醒你们好几次,最高段的修行就是如如不动面对一切境,你说你又做不到,你心里面总是有一些个性习气要去相应,你就说假的、假的,让你的习气毛病不要冒出来,这就是第二流的修行者,住第二流也没办法,谁叫我就是没有一点智慧。我们道场谁修得最好?哪个敢说修得最好?坐在供桌上面那些是修得最好的,你供养衪,衪也好,你不供养衪,衪也不讲话,你认真工作衪也没有褒奖你,你就是进进出出不跟衪擦桌子,衪也不会说你这个人怎么那么懒,要学上面这些佛菩萨,眼睛低垂,你干什么衪都清清楚楚,但,衪都没有话讲,这是佛堂上最好的教材,佛菩萨眉毛低垂,视而不见、听而不见,修行就是要像这么,很简单的,嘴巴不会讲话,眼睛多看看!

都在讲有边、无边,这是讲二种,散见于诸经论中,我们说有边、无边是二际,如果讲三际就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如果讲二际,就是空、有两边,如果讲无边际就是在讲时间,是不可数的一个数量,在本经文里面这是在讲数量,不可数、不可称、无有边,这三个都在数字。

《箭喻经》云:「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一切因缘法所产生相,就是有边;如果世间所现这些相,你观它无所有、不可得,不去与它搅和,你就证到无边,修行第一阶段就是要这样。再高一点的修行,你要是能利益众生了,就要再带功夫入有边了。有位在美国同学,他修「心中心法」,修到有点样子,我问她要不要学密教?我要把她导到菩萨道,虽然「心中心法」修了,但是,要修其它密法她却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我知道,她还在修空观、修无边。一个人证到心眼开了,但心还不清净,还要感招无量时,没有办法脱黏,你直接去修密教的咒语、手印要去度众生,这样自我解脱能力不够坚定。

《大般若经》诸名相已经告诉你,我们修行过程之间,任何一个名相都要这么依次地一个一个修上去,你还没有证到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前,你没有办法进入陀罗尼门,你证到了,如果你是有菩提种子,有菩萨种姓的话,而且是不定性的,如果定性声闻,他意思就是没办法转入如来道,不定性的菩萨种姓,才会转成修一乘佛法,你要修一乘佛法就一定要再进入密教,那是高级的佛法。

我现在在写「心中心法」相貌─佛心决定相,表面是给修「心中心法」一咒六印有开悟的人用的,那是也可以给初学的人用的,修「心中心法」跟我念佛没有两样。但是,如果心空法了的人,再来学这一咒六印,很多神通都是从这里面出来的,像维摩诘居士用如来语印,向忉利天天主借天椅给这菩萨、阿罗汉等坐,祂是结第六印来达到目的的。像释迦牟尼佛降伏脾气很暴躁的大象旺财,世尊衪是结第五印降服的。菩萨要去天上人间,或其它各个佛剎土,从这六印都可成就。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修空、无相、无愿以前,不能去学法,因为你心不清净,心清净以后,你就要去学密法,什么密法?如来心的密法。如来心的密法,就产生无量的神通变化,不是依你的自性产生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

不是!是依咒语、依如来的咒语,那你以后,最后要不要去学密咒?除非你今生没有办法修到空观初步解脱!「心中心相貌」这本书,现在我是在写了,你们负责你们的,我负责这个「心中心相貌」,十二种佛心决定相是修行有成者,现在我已经开始工作了,「十牛图」修稿有美国加洲的南部跟北部两个集团在做,两个地方各领养五头牛。

《金刚经》有一团人在做,「心中心相貌」我自己在写,如果你修得有成就,修到空,观无性能做得到,你还是要回来懂这些密法,进入陀罗尼门,你能够修到神通变化,当然最好,如果还不想修,也不能勉强,因为是因缘还没有到。每个人修行的时机点是非常微妙的,以前我很排斥密教,有趋鬼神去办事,我觉得这样不好,后来才了解,菩萨佛衪们是非常慈悲的,慈悲到连魔都舍不得打他们一下,修到如来、佛、菩萨这种境界的人,你要看他怎么去做坏事情!像波旬魔,说世尊你该要入灭去了,世尊就说好,我去入灭,你要随顺众生,佛、菩萨就是这样子慈悲,随顺众生,衪们怎么去做坏事?没有办法,只有有人持咒,谁护持这个咒的天龙八部,或金刚护法神,他们就要负责去办众生希要的事情。

我刚讲的,证到空性的人,他是对众生没有喜爱、厌恶的权利,连起什么心态都没有,我为了利益这个众生,让他离苦得乐,那我持这个咒,相关的护持者,看谁护持哪一部经、哪一个咒?这些金刚护法神祇都要去办事,来满足这个众生,让他能离苦得乐,又能不去伤害他的冤亲债主,如此都皆大欢喜,这如来法是圆满的。

你还不想修密教悉昙,我刚讲那位同学还没有修到空,过了十年、二十年以后,也许他就想要修更深的密法,除非他是不长进,永远都被这些有边的杂事搞得心慌意乱,没有办法脱黏出来。能够能够修空观、修无相观、能够修无为法,最后都可以走出来,走出来时,那时候就会想修密法,也就是三三昧证得,得转入陀罗尼门殿堂。

你现在心不清净,修无为法会害死你,我常讲有的喜欢修「秽迹金刚」法,脾气又特别坏,这样修秽迹金刚只会增加你的脾气,若不知悔改,没有发起慈悲心,对于自己没有真正好处,所以「秽迹金刚」法是证三解脱道者(空、无相、无愿)要行菩萨道时,才要好好修的法门。若是仅要求开悟自心性,当一般普通修行的法门,那起码脾气不能太坏,太坏反而修之无利,该修什么法,依你的程度去做。 

话说世间有边、无边义理,若执着有边、无边之人,极易落于偏狭,你执着空观、空观、空观,执着到底就变成「顽空」了,一方面到此境界,你心里面的知见,反正就不喜欢管事情,自己解脱就好了。如果你能转向,马上学密法来度众生,那你就不执着有边、不执着无边,如果你还没有证到无边的理念,去从事有为法的话,你永远都没有办法悟到解脱知见。

如果你还有很多余习,还有习气毛病,不避名闻利养,用有为法去利益众生,也是大有这样的人,如此害死众生慧命也大有可能,你结什么缘,造什么业,都要自己去承受,因果历历不爽。所以,哪个时候,该偏无、偏有,最好像《金刚经》讲的不执着有、不执着空,我就是中道实相来观一切法,该做就做,做完了也放下了,这是心真正成就者。不然你执着有边、无边的话,会落于偏狭不正之见解中,唯有舍弃有无二边之见解,才能了知中道实相之理。

如果悟到三三昧的人,他能够学密法,为众生做佛事、法事,做了以后他也放下了,到底做了有效、没效?不要去管它,这众生有没有得度?不用管他,如此没有罣碍。我要去度他、去帮他,那是因缘法起,事过了,就不要太在意,这样你就是有中道实相观者,有解脱境界的人。

如果,没有解脱境界的人,你还在学空、有二边,要怎么站边?你要先站到无边、站到空这一边,脚跟站稳了,你才能来玩法,学一些有为法,有为法用了以后放下,用了以后放下,经典说是乐行心寂静,一般善做利益众生事,一般却能无碍自性清净。

用什么法?真的学佛法的话,没有一定法,随缘而用。譬如昨天我去看一个七岁的小孩,他是有「胎里素」,我一听到「胎里素」,不去看他都不行,一出生就吃素,父母亲在怀他时就吃素,这个善因缘,怎么能够不去看他!看了,也不知道用什么法,「心中心法」严重的要从一到六印都要用上,但也没有用到各印,也没有什么大事要用大法,他只是受到惊吓,因此仅用两印,第一印跟第六一印,短短时间就结束了、然后回向,感谢诸佛菩萨、金刚护法神祇。

当然收惊就收惊,这种不是你学的,这是你心里面自然会的,这个人什么毛病我不知道,但是,你用法下去,你就知道这个是什么毛病、什么毛病,该要怎么处理。我们自性就是佛性,佛性能随缘而去做佛事,助人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无一法可学,随兴而作,随兴而作你要有那种定力,要有那种空性熏习,在你用法之间你就会显出他是什么状况,很多不可思议的法就一直出现,你该学的是这个自性心法,谁教你也不知道,突然间就会冒出这个法、那个法,这是你发菩提心发起时,要帮助众生,你心没有执着,这个法就随时从心中出现。

你们修持《金刚经》要先把心里面毛病摆平,回到空、无边这里,然后再来学密法,当然我讲的密法不是这些念念菩萨咒或者是什么加行或者本尊相应法,不是这些初修法门,我们直接跟释迦牟尼佛的清净法身相应不是很好吗?干什么要去找什么上师,当然上师代表释迦牟尼佛来弘法,讲经的人也是一样,代表释迦牟尼佛在讲经说法,你在讲之间就学很多法,真正学佛法一定是会讲经说法的,你会讲经说法。如果一个人还要从人家那边去学的法,那个不是真的是你的法,你要开悟自心性之后,心已较清净了,就要能转入陀罗尼门。

陀罗尼是什么?在心空法了时,你看一个文字相,你就可以演译很多的法义,或者看一个名相,你就可以讲很多的意思,从一之间演变无量义,这个叫陀罗尼或者叫做总持。我抓了一个字、一个法,我可以演变无量无边的法,这是陀罗尼的真正意义,你说陀罗尼是咒,你要说咒也对,但,那些咒都很简单,「O3 09ri-09ri-mah2 09ri-0909ri-sv2h2」出现口业清净。若一个人心想要清净什么,要怎么清净?虚空怎么清净、道场清净、法界清净、众生心清净,这些要怎么清净?

你可以讲了一大堆的道理,这些道理都从清净一个字里面演变出来的,这就是咒语,这咒语不是很深,像心中心咒,叫你自己的慈悲心发起,你念了几年,慈悲心也发不起来,我一看到你就气,我一看到你,明明是亲家看成冤家,就没有做到慈悲心发起,慈悲心发起有什么现象?讲了一大堆道理,对众生、对冤亲平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么去讲了一大堆的道理,菩萨证到的人自然要有这种能力。一部经那么多经文,像《大般若经》六百卷,离不开一个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什么?你用什么方法,修到什么境界,体悟到什么自性,都要能放下、无执,看它无所有、不可得,是在讲这个理念而已。

你懂了以后,般若,你可以讲什么叫般若,一大堆的道理,此经有六百卷,是很多吗?其实都在讲无所有、不可得这六个字而已,你能够做到就是菩萨,自利还可以利他,做不到,很执着,对世间的六尘境都放不开,看到人、事、物就不痛快,有修跟没修者一样犯这毛病。若自以为修得很好的,这还是很执着世间事物,其实那个比没有修的更糟糕,造业力更大,因没有修的人,执着是当然,我顶多跟这个人搞不好、那个人搞不好。

你说你有修行,写一些书到处发,此负面影响人家有多大?这样害人慧命有多深?把一个人的脑筋、慧命都破坏掉了,所以罪业也大。昨天,有人带我们去药浴,我也就去了,那边摆了很多萧大德的书,他们是他的弟子样子,都赞说他修得很好。但有人却说一看到他的大作就要生气,为什么会要生气?因为这种书里面包含很多瞋心、斗心、诤心在里面,所以心不净者看后,也会看到人就骂、看到有人不合己意就骂,古人今人都骂,出家居士也骂,好像没有一个人是对的,只有他自己是对的。

我们是要学习须菩提尊者,祂是无诤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像放不下世间事的人,是要好好读诵《金刚经》,要成真菩萨,当先学好离四相,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若能学好离此四相,怎会容不下别人。我们自性本是一面镜子,黑字写于书中、印于书上,也是一面镜子,不正常的人看书后也会随缘反应此瞋心于心中。有修行者拿起书就觉不净,当然更不会想看此种书,这种却是好可怕还有瞋心之书,所以不能称为佛书,因佛书让人看后善反省、善除心病,人会住心安理得。

若有人根本是「无边」这边没有站好,都站到「有边」那一边去,「有边」又是心没有清净时,先住「有边」就会造无量业。修行是要先站好「无边」处,当心空无执了,世界上都无任何一个冤家了,因已可以接纳人家、异己存在了,然后再回到「有边」处,就可以真无心地去行菩萨道了。如果修行人从「有边」处开始,你站在这「有边」处,那是没办法成就解脱道,因为你的业力或者习气毛病还没有断尽,还是在修除妄习、执着心,那是初学的人没有办法的办法。你说你有修行,修得很好、很好,结果永远没有站在「无边」这一边,没有站在「空观」这一边,这会很大影响到解脱知见。

你可以观世间的禅定之中,所现的一切相为真,但这样是没有办法转命,那就不是在学佛的,那怕你具有五神通,也是没有用,照样还是要受轮回。真佛法,为什么那么殊胜?就是我知道这个命,但是,我也知道可以转命,我知道这个业,但我不被你黏上,我可以转业,学佛法是在学这个转业力道。我不必算命,但是,业障来我可以转业缘。你会去算命,但是算完了,你也没有办法转命。

昨天两点多听到一个广播,说有一本书,我不希望你们去算命,有一个留学英国在读博士班的人,他写的论文就是「占星」,这个人还是有点菩萨精神,他不会只有算命,他说那个星进到你的本命宫时,譬如说你犯了小人,他不会直接说你犯小人,他告诉你,你今年是犯小人没错,你心里面是不是有毛病?你对人讲话是不是很冲?你对人是不是很不尊敬,或者怀疑心重?你要去反省,反省以后,你就不会被今年流年的命运所影响,那小人也就不会犯了。这是算命的高手,点破你今年会发生的毛病,然后教您避重就轻转命。

有的人光会排流年,告诉你今年犯小人,你要注意注意。但是此人会剖析给你听,你有什么毛病,这些毛病可能就是因缘,会跟人家起纠缠,或者你不惹人家,人家也会找上你。所以,你要谨言慎行,这是个博士算命家,其实这样也是有菩萨精神。菩萨精神比较偏向有边,婆婆妈妈的,如果禅宗的祖师大德,简单讲「打得念头死,许你法身活」,还有什么脾气、毛病,还有什么心念在动,直接了当,封死你的念头,这样还会去得罪小人吗?世间法有世间法的一套,世间法也不是不好,某一些人就喜欢这个调调。这是让你了解有边、无边,所引申出来的意思。

 

10.大乘

梵语mah2-yana,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又作上衍、上乘、胜乘、第一乘。为小乘(hina yana)之相反词。乘(yana),即交通工具之意,系指能将众生从烦恼之此岸,载至觉悟之彼岸之教法而言。有如次各说: 

大乘,天天在了解大乘、小乘,到底大乘有什么意义?梵语mah2(大)-yana(乘)这大乘存在,小乘的对立名词就出现,小乘(hina-yana)。乘(yana),即交通工具之意,如果你乘这个工具可以能够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这是你所要坐的工具。我们一般的概念还是不很清楚,以为小乘就是自修,就是小乘,其实严格的讲,不是只有这样子,你看那些修小乘法的,他也是在度众生,有人是说把你的徒弟度到小乘解脱的道上,那你就是小乘的行者;修行人把你的徒弟教导成菩萨行者,那你就是大乘行者。

这样说法跟你一般的了解不一样,你可以说这个师父在度众生,他就是大乘,他是把众生带到自我解脱的那条路去。释迦牟尼佛早期讲的是小乘法,《阿含经》都是小乘法,我讲小乘很容易修、容易成就,为什么容易修?你把所有亲人都隔离,把所有社会都隔离,你一个人好好修,一人成佛全家成佛,全家只有一个人呢!

菩萨道是不好修,你自己心有点清净了,周围之间的人都还不清净,不清净你还是要苦口婆心的、拉拉拔拔的,一个带一个带地,把他们带到长大,这个耐心跟智慧是要很大的。你要成为一个小乘修行者是很简单,戒律守得严格就有好了,为什么戒律能守得严格?你守戒而修就有定,譬如你不去贪人家一支笔、一张纸,连这个小东西都不偷的话,如果有一天「毘那夜迦」来了,毘那夜迦当修行有境界的人「毘那夜迦」就会来作怪了,佛心决定相里面出现六个毘那夜迦的顺逆障道境界,它们也许突然间给您一个念头,若你贪、偷守得不好,就会心虚,就会受其影响。

为什么守得不好?因你拿公家一张纸、一支笔,你就是破戒了,你心又没有智慧,对喔!我昨天才拿了人家一张纸,没有大乘的智慧,观一切法虚妄、幻有,一切法是虚有,我有拿等于无拿!就是昨天有拿,今天没有拿,反正我说没有就是没有,不去应缘而起罪恶感,那就很简单不动心,当然此菩萨不会于今生成佛,要三大僧祇后始能成佛,不在于立即要入涅盘。但小乘行者不是这样修,小乘者行为有出差错,就会去钻牛角尖,我破戒了啦!?

修行修到一个关键点也像这样,所以,为什么要守戒得定?如果你守戒严格,这个没有犯,这个考题不晓得怎么来考,你说你犯了这个贪,我检讨起来,从受戒以后,我没有去贪人家什么东西,你心里坦荡荡,你不会有一个罪恶感,如果,你动不动就拿一张纸、一支笔,又没有般若智慧,这个冤亲债主来也好或者菩萨来考试也好,给你一个念头,你就好几天没睡觉,天天在想这件事,天天在忏悔犯了偷盗。叫你过去的事情不要当真、算了,你就是做不到,常有一种罪恶感。

小乘者只要把戒律守好,你就可以通过考试,很简单修持就成成就,但祂把所有徒弟带到自我解脱的路上,哪怕你在度众,你也是属于小乘;讲的佛法是培养菩萨种性这种理念的,那当然是大乘行者,这大乘法里面也有菩萨道、也有如来乘,一乘佛法,这下面还会再讲最上乘。

有人去印度回来,为什么要生气?你着了瞋心魔,只是你没有警觉,有几个从印度回来心就迷失掉,钻牛角尖,瞋心、瞋心,我是没有叫醒你们,现在您的心跑到哪里去了?让你自己去磨,衣服是你自己穿上的,脱衣也要自己脱,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帮人家脱衣的?衪只讲道理给你听,听了你要不要脱,你自己的事情,当然衪也有加持力,每个人都会自己脱得干干净净。我讲《金刚经》也好几年了,你们是「言者谆谆,听者渺渺」,虚无飘渺、迷迷糊糊。先告诉你们大乘、小乘怎么分。有如次各说:

 

 1.在阿含经中,尊称佛陀之教说为「大乘」。

佛陀教导有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我解脱的法,第二阶段是跨自我解脱跟菩萨道中间的《方等经》,第三阶段才是真正在讲菩萨道,菩萨道离不开密乘,真实的大乘是密乘,你看心中心法的《佛心经》,或者是《大宝广博阁楼善住密袐陀罗尼经》这两部经所讲的,是进入密乘时,释迦牟尼佛虽然入灭了,但是,用衪的化身再重新宣扬密教,此第二阶段在教菩萨的,这才是真正的大乘,大乘就是用一些有为法,藉诸佛菩萨的清净法身,在利益诸众生,也是发大慈悲心的人,以众生得度为己志,然后最后自己也要成佛,成佛也就是说要有大悲心者,希望每个人都得度,如果你没有这种心,你就不是大乘,也不是无上乘。自己先学习大乘菩萨道法,最后自己才能得无上乘的境界,一个人不是闭门修行就能得无上乘,要成就无上智慧,就要度尽一切众生,而于三大僧祇劫中行菩萨道,才能成就无上乘。

 

 2.大乘、小乘之语,系释尊入灭后一段时期,大乘佛教兴起后,由于大、小乘对立而起之名词。一般而言,系大乘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之贬称,若由部派佛教之立场来看,大乘并非佛教。然由思想史之发展而言,小乘乃是大乘思想之基础。

小乘的修行者,依有历史记载的《阿含经》而修,他们说这是世尊所讲的,这是无知者的知见。我在写「心中心相貌序言」,就在那里思维要写什么,突然间灵感一来,人类因无知就会自大,所谓无知,就是知见局限在某一部份,就以为是懂了全部,其实那是邪见、偏见,外道人就是犯这样的毛病,修行过程之间以得少为满足,走一点点修行路,他就以为佛法就是这样,这种无知的见解,使他以为他所修的、所用的法都是对的,都是无上的,这就是自大。

学习真正佛法,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在修行过程之间,都不要讲话、写书,完全闭嘴,等到过了二、三十年,甚或四十年过了以后,再来看看究竟是怎样,那时你对整个佛法的修行过程都已了解以后,你就知道是真有很多人无知自大、胡说八道,乱爱讲话、乱爱写书,这都是障碍众生慧命,全都是在造业。小乘的人骂大乘行者,光说(法)不练(心),说大乘经典是假的,不是释迦牟尼佛所亲讲的。那大乘的人就骂小乘人,只会抱着《阿含经》不放,你只会求自我解脱,这样互相攻击,这些言行都是在造业。

大乘法虽然是佛入灭五百年以后兴起的,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入灭以后,他的报身、应化身再现,也可以再讲密教经典,再看密教里面都称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遮那佛,就是清净法身当然无相,确能利益众生,千百亿化身释也在利益无量众生,圆满报身卢遮那佛是住在最胜光曜七宝庄严的大宫殿里面,《解深密经》里面所讲的,更有的人讲灵鹫山就是密严净土,是释迦牟尼佛的弘化世界,也是永远永远的净土,就算是此世界灭了,它永远还是存在那里,这也是衪的受用土,自他受用土佛菩萨所居处,我们不知就不要用凡夫的眼睛在看这些。

那大乘经典从哪里来?有的佛还没有入灭衪就讲了,如很多杂密经典,其中就有密咒,已有很高深的佛法、密教;也有的是佛入灭以后,如来佛用化身在讲的,应化身有卢舍那佛或千百万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无知者看这个密教法,有时候都被搞得迷迷糊糊的,一下子毘卢遮那佛,一下子卢舍那佛,一下子又释迦牟尼佛,到底哪一个是哪一个?是会搞得很迷糊的。清净法身佛是无形无相的,是毘卢遮那佛,但清净法身佛能化无量数佛,如卢舍那佛衪是报身佛,也会现无量佛,如果衪要讲一部经,祂会化一个释迦牟尼佛,在哪个地方讲密教经典,讲完以后经典怎么出现?马鸣菩萨大概佛入灭五、六百年或七百时,约公元100160 顷),马鸣菩萨(Aśvaghosa)是佛教付法藏第十二祖,一般小乘的经典用巴利文翻译,马鸣菩萨是博学三藏,通达内经、外典,把大乘经典翻译而出,是古典期梵语文学之先驱者,开优美文体(kāvya)文学之先河,在梵文学史上留下不朽之盛名。他将佛陀之生涯以梵语写成叙事诗「佛所行赞(Buddhacarita)」。复以难陀之故事(难陀断却美妻之爱着,最后成为大乘佛教徒)为经纬,衬托以美诗,即孙陀罗难陀诗(Saundarananda-kāvya)。此外,最近从中亚发现之断片「舍利弗之所说」(Śāriputra-prakarana)为古典梵语剧之最古例。

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都用巴利文讲的,哪里有用什么悉昙、梵文,是没有,但是,释迦牟尼佛懂得悉昙,懂得梵文,因为梵文是在婆罗门跟剎帝利这两个阶层才可以学的,一般的老百民跟贱民,只能讲一般的巴利文而已,当然释迦牟尼佛要讲经说法要讲大家能听懂的普通话巴利文,因为当时的语言是巴利文,在宫庭跟婆罗门祭师这一阶层的才懂得梵文。

马鸣菩萨那时候,把所有大小乘经典弄成两部份,一个是巴利文、一个是梵文重写,写完以后,梵文这一部份就从印度北方透过喜马拉雅山北部,传到中国再传到日本、韩国。巴利文经典就变成南传的重要法本,重点就往东南亚国家去弘传。

无知者不要看到大乘经典、小乘经典不同,就在那里打笔战,你无知就是在造业,你要懂得历史、懂得这些语言的发展,像释迦牟尼佛在哪个时间讲的法,尤其在密教里面,转入另一个时空,我们表面上看到一个佛堂,另外进入一个时空,就进入另一个世界,也许进入一个圣境也说不定。你如果懂得《佛心经》里面有一个咒语,你要到念七十万遍你可以做忉利天王(玉皇大帝),我常常讲欲界天不要去,但你学佛法又不能成就,那不去欲界天怎么办呢?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这些地前菩萨,都是寄居在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化城处暂居。

华严宗里面的地前菩萨,有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位阶的地前菩萨都落在欲界天里面,你若是眼高手低,我要超越三界,但是,没有出三界的修证,心地乱七八糟,你连升欲界天的资格都构不到。我们佛法要懂,心地要清净,你才有办法脱离欲界天的感招,不然你修一些善行,你还是升到那里去,不去还是要去,一去再下来,不知道要再去哪里,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随便依业乱撞。

如果你什么地方都不去,再来出生做人,再来听经闻法,再继续修行,到底修得好不好,有没有这因缘还不知道,很多再来的人,他都有一种能力,身体敏感、心地敏感,如果刚好没有碰到善因缘的话,会搞了乱七八糟,好像神经病一样,那今生又报废掉了。外面很多人都这样,所以我们要跟诸佛菩萨结善缘,以后自有诸佛菩萨帮你安排,若下一世再来出生时,衪就会跟你安排,哪一年碰到哪一个善知识,哪一天开始学佛法,哪一年又继续修行,这样就不会迷失掉。

一般而言,大乘佛教徒会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之贬称,好像你学大乘就比较大、智慧高,修小乘的人就比较志气小,无知的人会有这种心态。《大般若经》里面告诉我们,如果一个菩萨没有从小乘的修证上来,不知四圣谛、十二因缘观、三十七道品,这些理念都没有,就是说你解脱法没有做到,那你说你是菩萨,这样世尊说无有是处,哪里有这样菩萨!

有六根都不净,喜爱诤论、毁谤小乘,然后说自己是大乘,又是菩萨,有这回事情吗?世尊在《大般若经》里面讲,是没有这种人的,如果是真菩萨的话,过去世是从小乘的修行上来的,所以是六根清净,可以善观因缘的,有八正道的理念的,你怎么会去批评别人呢,你怎么会没有戒律,不可能的!菩萨是从小乘修行接续下去。如果你自称为菩萨又没有小乘的这种解脱知见、定力,那你就是魔一个。魔,就是轮坠在贪欲里面,不管是色欲或者名闻利养,还是什么的,反正就是欲望。

所以,大小乘不必去互相辩驳,但是,过程之间,大乘在兴起时,有别于小乘,就有一个大乘,原始佛教跟部派佛教的分别。若由部派佛教之立场来看,大乘并非佛教,有人一开始就要度众生,搞一些什么什么的,自己又没有修得好,这样小乘行者就要骂你,你修的法不是佛讲的,你也修得不好,行为乱七八糟,解脱也不像解脱,智慧也是没有具足。部派就是原始经典里面信徒,共有二十部派,大众九部,上座十一部,合计二十部。然由思想史之发展而言,小乘乃是大乘思想之基础。《大般若经》也有这么一句话,你如果大乘的号称大乘,你没有小乘的这种修行的德行,你说你在行菩萨道、是什么的,那是假的,是假藉佛教的外貌,在行自毁之实。

  (2007.03.04.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