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
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2006.4.1.   第 16 讲(12-2)     张玄祥 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三)、名词解释(续)

8.如来义(续)

是诸声闻、是辟支佛,是通、是愿,如来悉断此诸戏论,以是无碍无畏力故,能于大众作师子吼、现佛大音。

声闻也有一点点如来的某些境界,辟支佛也有点,不管是如来证到了如来境界,菩萨众证到了如来某些境界,声闻证到了如来某些境界,辟支佛证到了如来某些境界,如神通或者是愿力,如来都不对这些加以评论,为什么?声闻、辟支佛、菩萨,与如来的境界当然都不一样,声闻有声闻的如来性,辟支佛的境界再高些,菩萨的如来性又更高一等,这就像以小学生的数学程度是不会懂几何,国中生不会懂微积分般的理所应当,有什么好去评论对错、高低的?是以如来悉断此诸戏论,不必流于口头戏论!

有些无聊的人常常讲,哪一位师父讲哪一句话对、哪一句话不对,那一位师父修到那个境界,他所见所证的就是这样,能说他不对吗?千差万错,不对的是你自己!若是有如来的这种修证,怎么会去争论何者对、何者错,没有什么对不对,如实的让它有那个境,也就是如来的自性,依你的程度,让众生有如其知、如其见、如其相,让境存在那儿就好了,如此对于你而言,自己可以修到有成就,对别人来说,也不会使之起烦恼。你若是开了口评论一番,就没有做到如来的观一切法如实知、如实见,让境自存在那儿,而你所戏论的又让人烦恼,因为他的境界比你低,他会钻牛角尖、去烦恼这些!

一位圣人是不会让众生去起烦恼,也许有人写出文章让人烦恼,当事人并不以为意,只是一笑置之!很多他的弟子、他的护法在那里跳脚:「师父!怎么不开口或写文章反驳?」师父已经如如地面对那个境了,徒弟还在那里跳脚,因为境界不够,所以要知道如来的心地是怎么样?要了解如来!

如来亦能于厌恶中生无厌想,净不厌中生厌离想,又能俱离一心行舍,是名佛行、圣自在行,不共声闻、辟支佛行。不共行者,余无能及亦不能坏。所以者何?余人智力不能及知,诸佛世尊,如是诸行若干分数,如是深远,如是因缘,如是寂灭,如是安乐。如来诸行无行众生所不能行。如来诸行一切声闻及辟支佛非所能行,非所行者,非行非不行。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于是法中本无行力。如来所行名无边行,无边行者,诸佛如来本所志乐无有边际。是法不可以文字说,以文字说则离此行。是法名为义趣法门,能开六万六千法门,皆令照明。

如来亦能于厌恶中生无厌想,净不厌中生厌离想,又能俱离一心行舍。

如来亦能于厌恶中生无厌想,这是在讲逆境,逆境之中不要有身处逆境想,人人讨厌要躲避它,但是我却没有这样的心;净不厌中生厌离想,净是大家都喜爱的,但是有修证的如来却生厌离想,并不想永远都要处在清净之中,涅盘境界大家都喜欢,真正悟到涅盘的不爱涅盘,脱离生死了也不畏生死,只要有如来培养出来的特性,都要有这种功夫。

又能俱离一心行舍,俱是很多,不是只能单一舍弃一种。什么是舍?没有好坏就是舍性。行舍,在行为上能够舍,你的财物、你的所有东西,行为上能够一心舍一切;心舍,就是平等,忧喜苦乐什么法,如实的去观它是实、如实的去见这个相,没有分别想也就是有平等性,在心地上能够舍一切,也就心清净了。

是名佛行、圣自在行,不共声闻、辟支佛行。

能够做到这样,是一种觉悟人的行为,是名佛行、圣自在行,这是圣人自在无碍的行为,是不共声闻、辟支佛之行。为什么不共声闻、辟支佛行?声闻、辟支佛是偏向于我空的修证,祂没有我的执着,但是祂对法还偏执空,喜欢涅盘、没有烦恼,不喜欢入世沾锅,他不知道沾锅归沾锅,能够如如的去观沾锅,没有罪恶、烦恼等分别,是更上一层楼!菩萨就有点这种能力,如来更具足这种能力。

不共行者,余无能及亦不能坏。

在上面所讲的这些如来功德相,是有点声闻、辟支佛行,却不共行者,是不共法、不共行,余无能及亦不能坏,余是剩下的,你没有完全做到,做不到全部,或是不能够坏,不能坏是空,因为你一直守着那个空,所以不能坏,为甚么不能在有相之间再来破这个有?如果我起了一法、做了什么事,观我做的这个事等于没有做一样,也就是如来住一切相、不住一切相,如来不起一切法,但是起了法也观它没有法,声闻、辟支佛乘没有这种能力,不能观它等于没有,这种智慧不够,有我的执着灭掉了,但是对法的执着还是偏执于空。

所以者何?余人智力不能及知,

为什么会如此呢?余人智力不能及知,声闻、辟支佛的智慧,不能知道诸如来的智慧,是不能及知。修行的境界是如此,位阶低者不能认知高一层修证之人的心地与境界,所以说余人智力不能及知。但高一层的人,确可以认知下一层人的心地与境界。

诸佛世尊,如是诸行若干分数,

以声闻、缘觉、菩萨的境界来观佛世尊的种种行为,能够推敲出几分?是完全不能去臆测的!上一次我们讲到天竺四祖优婆多尊者降伏天魔波旬时,优婆毱多尊者用动物死尸,变成鲜花项链,拿去供养波旬,波旬看到很高兴就戴上,一上了身就立刻现回原形,奇臭无比!波旬不能化解,连天神、天主都不能帮他化解!

魔在释迦牟尼佛在时就常捣蛋,释迦牟尼佛讲法,可以让每一个人都悟到无生法忍,所以波旬常去捣蛋,而以佛的威德力,为什么不降伏他?因为佛太慈悲了,视魔如调皮捣蛋的不良少年般,舍不得修理他!等到迦叶尊者传法信给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再传到三祖商那修和尊者,再传到四祖优婆毱多尊者,祂有神通观出当初佛为什么不降服魔?原来是佛的心太慈悲了!总是善导善诱,不想克制波旬,留待四祖来做降伏,所以他就出手了。

优婆毱多尊者的境界、证量,虽然不能与如来的十力相比,但是祂也是如来的十力弟子,所修的功夫不是一般天魔、天神可以相比的,波旬后来没法子只好向他忏悔,波旬就抱怨:当初佛陀说法时,我也常去捣乱,佛陀对我都不加以责备,你为什么不能容忍我?四祖回答:你太抬举我了,把我和佛相比,我的能力就像芥子与佛的须弥相较!芥子小小的一粒,须弥山有多大?光高就有八万四千由旬,我的智慧、我的能力,怎么可以跟佛相比呢?我的慈悲和佛比起来,当然是天差地远了!所以我降伏你是不够慈悲,但能不让您为非作歹。所以这些声闻乘、缘觉乘行者的智慧,跟佛的德行比起来,真的是天壤之别、不可相提并论!

如是深远,如是因缘,如是寂灭,如是安乐。

不管怎么样,若是修如来的德行,是如是深远广博,你没有诸佛如来的德行,就往这方面去修如来的德行,如是观、如是见、如是知,你种下这善因缘,如是因缘,未来也可以成就如来的境界,如是的修,可以得到如是的寂灭,如是的修,可以得到如是的内心安乐。

如来诸行无行众生所不能行。如来诸行一切声闻及辟支佛非所能行,非所行者,非行非不行。

不管如来行或者是没有行,这两部份的能力都不是我们众生所能够做到的。不行是忍辱功夫、无为法、无生忍、住境如如,如来所得此等不行之法,非菩萨、声闻人等所能,后者等人有忍却不够深。如来所行即观照、智慧、神通、变化等之行,又是菩萨、声闻人所不能,后者等虽有慈、有悲,但不够大,所以现不起如来有为之境界。

不要说是我们了,连声闻及辟支佛都没有办法与如来相比。声闻、缘觉除了不能之行以外,非所行者,也做不到。非行、非不行,要做,是做不到祂的境界,不做就是守空了,守空也守不到如来的那种境界,观一切法如是的在那儿,无论做不做都比不过如来。

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于是法中本无行力。

在一切如来法中,声闻及辟支佛是没有这能力去做到,菩萨还有一点样子,但是学是学了,还没有彻底学到如来的功夫与境界,而小乘的声闻、辟支佛更是没有那种行力。

如来所行名无边行,

如来所行是无量无边之行,质高深、量无限,祂要做就可以做如是的法,遍一切众生的缘。祂不做就让一切众生、一切世界,依样现在祂的心中,祂只是观它如是的现在那边,不起因缘法,所以行、不行都不是一般人所能做的,祂做起来就是无边行。

无边行者,诸佛如来本所志乐无有边际。

如来之所以成为如来,你以为祂不住世就无事可做了?不是的!祂的成所作智是依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心而化现的,种种因缘都是为了度化众生,所以你不要说释迦牟尼佛不在了,不要有这种想法,释迦牟尼佛随时都在你、我心中,心怎么想,祂就会怎么样!

是法不可以文字说,以文字说则离此行。

如来那种德行、那种修证、那种境界,是不能落于语言文字,你可以用心去学、去感应,但不能落于言语、文字,一讲出来就隔了一层,就不真了,有些法可以存在心中、学了存在心中、感应了存在心中,讲出来就不是。

是法名为义趣法门,能开六万六千法门,皆令照明。

真正有它特殊的本意,趣向如来境界的这种法门,如果你能够悟到这样,即能开显六万六千法门,皆令众生照明无闇。为什么没有八万四千法门?只得四分之三!还没有能做到八万四千,但是已经不错了,起码这声闻、缘觉乘的境界,能开六万六千法门皆得照明,什么法门你都可以懂得;我们很多人都只学一个法门,自学是可以,但成就以后要学千万法门,起码要能懂声闻、辟支佛、菩萨等法门。

如来道场所得法者,是法非法亦非非法,我于此法智不能行,目不能见,无有行处,慧所不通,明不能了。问无有答,于此法中无受、无取、无垢、无净。若我说是自所得法,若以相行行是法者,则皆迷闷。我于是法唯除诸佛无证明者,现身菩萨一生菩萨,于我是法亦不能证。闻如是法尚怀惊怖,况斯已下能证明者。

如来道场所得法者,是法非法亦非非法,

《金刚经》里一直在讲:「非法、非非法」,看那个相不是一个相,似是而非,不是一个相,就是有如来的心,如是的看到这个相,让它住在那里就好了,不要再加上你内心的好、坏分别想,让它如是的知、如是的见,如是的住在那边而不相碍,这就是如来修得的心态。道场者心地,如来心地完全清净,所以道场坚固,能观一切法非法,一切法也非非法。要观法就是非法,就有动作、行为要做。要观一却法为非非法也行,心住无为相而包容如太虚。

我于此法智不能行,目不能见,无有行处,慧所不通,明不能了。问无有答,于此法中无受、无取、无垢、无净。

因为你都看它似有,又似没有,那要用什么法?此法用智慧就不能行!目不能见,用眼睛看也等于没有看见一样;无上正等觉法无有行处,亦无有心行处,举心动念都不对,所以不要去举心动念!慧所不通,运用智慧想要去思考来了解一下,这是行不通的!清净自心有明亦不能了,要用所有的心地发明光明来鉴照它,也是做不到的。

问无有答,想开口来问清楚,如来是怎么样的境界?一问就错了!不会有回答!于此法中,也就是以如来的心性、于一切相,是无受、无取、无垢、无净,这些名相、念头都没有。这不是很简单吗?看到这个人、这件事、这个物,抱着觉知以后就不要去起觉受、不要去取、不要去分别染净,这些分别想都没有,这就是如来自性的本来面目。我们要修学如来法就要学这个,或者空一切相、不执取一切相,空、不执取不是没有这个法,是有!只是不去相应。

若我说是自所得法,若以相行行是法者,则皆迷闷。

若自己认为有所得,认为这个相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行这些法,这都是不实际的,则皆迷闷,都迷失掉了、蒙蔽了、晕眩了,心智不清,如来法无有一法,这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法。所以如来一切有为相均非造作,都是自然应现、化出,不能思虑、不起情见、不起慈悲想,于无所行法中,法尔自然应缘而化出。反其道而行,都是迷枉、闷住自性原有神能。

我于是法唯除诸佛无证明者,

对于这个如来法,虽然我们作这么大略的了解,做得到与否?也许只做到一点点,也许做到声闻、辟支佛的境界,然而对真正如来的形相、境界、神变等,并不能够完全清楚的了知。除了诸佛外,余者无法来证明、来清楚明了这个如来法。如来境界仅有成如来佛者知,未究竟如来亦不知,菩萨以下圣人更不用测量,非其能所量处。天神、凡人更别想知道如来佛的真实境界了。

现身菩萨一生菩萨,于我是法亦不能证。

就是连现在身已成菩萨者,就是今生已经成就菩萨道了,或者是一生菩萨,最后一生成就菩萨,未来要成佛了,对这个如来还是不能证得、懂得,我们离如来所修证到的那个境界,实在是遥不可测,到底是差了多少?不能说、不可说、无从说、…。很多菩萨,例如文殊师利菩萨的智慧不是很高吗?佛所知见的,祂还是看不到!弥勒菩萨的神通不是很大吗?祂也观不出如来心地里的边界,观不到、深测无所知!所以说一生菩萨,最后一生的菩萨,下一世要成佛了,也是不能够证得如来的这种境界。

菩萨闻如是法尚怀惊怖,

不用去言说这个法怎么样?有的人一听到就害怕了!有的人读诵《金刚经》就发狂,怎么读了会发狂?《金刚经》的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若没有大乘种子,一听到如来的这种修证境界,尚怀惊怖,会害怕!经义教你要无所知、无所著,空、不空都不要去执着它,那我还能做什么?我要怎么修?无所适从!所以会狐疑惊怖!凡人、天神不用说,连菩萨闻此法,有时都还怀有惊讶、恐怖心,因测不知佛的智慧、神变、无所不能的化导一切众生能力,所以连菩萨都会惊怖。

况斯已下能证明者。

现身菩萨、一生补处菩萨,都不能够证得了,有时候听闻到这个如来法、如来境界些许都还会惊怖!更不用讲其下的这些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或下位的天神、凡夫身了,甚至更往下的这些初基的佛弟子,那更是不用说了!

此名相更进一步的讲到如来的实际内涵,上一次讲如来的名相;在《金刚经》所出现的名相不一样,我们会分段的来讲不同的这些内容,虽然有些前面讲过了,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它的意义。

 

9.金刚义

金刚 vajra,即金中最刚之义。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武器及宝石,较常用于比喻武器。以金刚比喻武器,乃因其坚固、锐利,而能摧毁一切,且非万物所能破坏。以金刚比喻宝石,及取其最胜之义。以金刚比喻宝石,因金刚石透明无色,且光耀璀璨,一经日光照射,即显现出各种光耀之色彩,于夜中亦能放出荧光,而为诸宝中之最胜者。经论中亦以金刚宝石来比喻菩萨所证得之金刚三昧;以取其最胜之义。此外,世界之金刚有不可破坏、宝中之宝、战具中之胜等三义。契经云金刚有能破、清净、体坚、最胜、难测、难得、势力、能照、不定、主、能集、能益、庄严、无分别等十四德。

须菩提尊者问言:我们要如何来执持这一部经典?这一部经典的名称为何?释迦牟尼佛答以:应该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受持!何谓金刚?就是无所不摧,是世间最坚硬的东西;我们看以下的金刚义:

金刚 vajra,即金属中最刚硬之义。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宝石及武器,宝石是最亮丽的,武器是最坚硬的,作摧毁之用。比较常用于比喻武器,要破除你的烦恼,就像拿金刚武器去破坏我们的烦恼,以金刚比喻武器,乃因其坚固、锐利,它能摧毁一切,却非世间余物所能破坏,这就是金刚!金刚义为何?是在讲如来的空义!修证到空就没有一个法可以来系缚你,如果你空不了,就会执着有相,执着有相就会恢复到凡夫情见相,凡夫想当然尔,会受到世间法里那些因缘业报法则所束缚,而要练就这个空性,提升你的心进入空、进入金刚心里,金刚心是无形无相的,什么法当然都抓不到你!

以金刚比喻宝石,取其最胜之义,因金刚石透明无色,且光耀璀璨,它不是只有表面白亮,因为虚空之间的颜色都有光谱、有颜色,一经日光照射,聚集在金刚石上反射出去,即显现出各种光耀之色彩,于夜中亦能放出荧光,而为诸宝中之最胜者,这是对金刚石的说明。

经论中亦以金刚宝石来比喻菩萨所证得之金刚三昧。修行从色界禅定、无色界禅定、再加上色界修断三结、淡薄三毒、破了身见、戒取见、疑心病、贪欲、瞋恚这五下分结;或者阿罗汉的断五上分结(色界缚、无色界缚、掉举、我慢、无明等五),永断贪瞋痴三毒,成就阿罗汉果。要破掉对色界天的禅定执着、对无色界定的执着,阿罗汉还有贡高我慢的心,有我慢的执着,再下来心感知天地众生心念,所起觉知念会起起伏伏有掉举心,心不踏实时还会偶打妄想。最后是破根本无明的轮回根本,灭了那种丝丝悬扣的念,就能够真正超越三界,阿罗汉是永断三毒后,再断这五上分结。

简单来讲,小乘的修行要破掉十结,就是五上分结、五下分结这十个结要把它解开了,就成就阿罗汉到。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六波罗蜜还不行,六波罗蜜是地前菩萨修的,地上菩萨要修十波罗蜜,才可以证到十地法云地菩萨。法云地以后就是金刚道,金刚心要到法云地以后才能证得,金刚三昧也是在法云地以后,如来地才有金刚心,不管怎么样我这个心都是坚硬得不被一切境所转,就是金刚心、金刚义。很多咒语都会念到金刚 vajra,西藏有一个简单的咒语,什么加持都管用,金刚三昧就是代表如如不动的正定,以取其最胜之义,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

此外,世界之金刚有不可破坏、宝中之宝、战具中之胜等三义。契经云金刚有能破、清净、体坚、最胜、难测、难得、势力、能照、不定、主、能集、能益、庄严、无分别等十四德。每一种德行代表一种修证力量,这十四种不是解释金刚,是成就金刚道要有这十四德行,就像如来十号,如果只有证到六个名称,可能就是六地如来,如来的十号都具足了,代表这十种德行都具足了。

大如来、小如来是有差别的,要到十地如来才满足十种如来名号,在大乘经典常常讲如来的十号具足,十号具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十号)就代表真的成佛了,真的是果地佛的如来,要全部称号都出来;若没有正遍知,仅是证到应供?阿罗汉就有应供名了。要证到如来,如来的德行是否具足?是否观一切法,如是相的住、如是相的知,不去取、不去舍,还可以应众生因缘,能够感召又化现,是否做到如此?做到了才能安上一个如来名号,如来的十种名号,都要具足十种德行。而金刚萨埵、金刚三昧,也要具足这十四种德行,才能满足金刚萨陀、金刚三昧的修证。

地前菩萨三十心之最后十心(十回向心),有十金刚心向果之意,即:(1)信心,(2)念心,(3)回向心,(4)达心,(5)直心,(6)不退心,(7)大乘心,(8)无相心,(9)慧心,(10)不坏心,从此十金刚心入坚圣忍中。

十信这里不讲了,十信是辟支佛、阿罗汉的境界,这在大乘菩萨法里面,并不列为菩萨位阶,其实他也不是菩萨。祂只是对佛法信心具足,但是还没有发菩提心。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在华严宗里面才称为三贤位,这三贤位就有三十心,因为还没有登地,所以不能称为真正的菩萨,称谓地前菩萨,而地前菩萨三十心之最后十心就是十回向心,有十金刚心向果之意,刚刚我们所讲的金刚心有十四德,他只是朝向这十四种德行迈进而已,还没有真正能得到,得到了就是菩萨,再上去就是如来地了,只是朝之修习、学习。

这十种金刚心向果即:

(1)信心:信心具足了,不会常常进进退退,到十信住的阿罗汉境界,才有一点永远相信佛法,这种信心才坚定,不会信一信佛法,又跑去信其它宗教,那是信心不具足,或是有的皈依或受戒以后退转的也很多,对佛法还没有真正的信心,如果你见道了,才恍然大悟,原来佛法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修,哪一个时候是在什么过程、要修什么,都清清楚楚的,你就有信心了!

知道了这些修行的过程,再不疑惑了,这精进的信心就有了。精进不是祇有诵经、执咒、念佛、拜佛,是要了解这修行的方向和过程,很多人以为诵经、念佛、拜佛就是学佛法,那差太远了!尤其初学者一问,佛法是什么?正果是什么?要讲四果,阿罗汉果是正果,但是如来果呢?这可要解说半天了,要从十信开始讲,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十地如来。

(2)念心:念佛、念法、念僧、念戒这个心不能灭,对四心都坚固了,我们要常常念佛,不是嘴巴念,是心要常常忆想佛,这是念佛、忆佛,佛才永远都在你心中,碰到危难、障碍、疾病,才不会心慌意乱,能静下心来观想佛。平时就要念佛,不是危难才去抱佛脚。皈依三宝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要常常有这个念,最主要是念这四心,念戒也是很重要。除上述四念外,有十念义、十随念,谓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入出息随念,厌随念,死随念,身随念,是诸随念能念,但诸法均不可得,如是观即正观,如是见即正见。

(3)回向心:回向是什么事情都回向给众生、回向给菩提道,这跟你的心念有关,要培养这种回向的心。一般较常作的回向有:(1)往相回向:回施自己过去及今生之功德于众生,而愿共生净土。(2)还相回向:已生净土后,生大悲心,再回入此土教化众生,以期共向佛道。道绰大师于《安乐集》中,解释回向有如下六种:(1)以所修诸业回向阿弥陀佛,往生净土,待得六通后,再返世间救度众生。(2)回因向果,希得什么菩提就回向该菩提。(3)回下向上:向下回向给悲苦众生,向上回向诸佛菩萨,成就无上菩提。(4)回迟向速:将功德能改变成就佛道时间。(5)回施众生悲念向善。(6)回入去却分别之心。

(4)达心:看你要达到什么?如果是十回向的心,已经很大了!要通达什么?通有为法、通无为法,通哪个境界的心?`又可称通达心,又作通达本心,全称通达菩提心。密教系指行者初蒙阿阇梨之开示而观察通达本有性德之菩提心,修心月轮观法之位。即观察自心,住于三摩地,口诵自性成就真言,观自心形如月轮,此月轮于轻雾中。盖轻雾表征无明,月轮表征本有之清净菩提心;行者依此而观,渐拂无明妄想之念。

(5)直心:直心清净,心地不扭曲绕弯,没有无聊的心思,是直心、柔软心。契经云直心,系指质直而无谄曲之心,乃一切万行之根本。诸经论广用此语,各处用例所诠指之旨趣虽有出入,然皆指本其「正直无虚假」之意,而随各处经文大旨广申弘义。例如《维摩经》中所说「直心是道场」、「直心是菩萨净土」,即指其不虚假;另如《大乘起信论》,以直心为十信成就菩萨所发三种心(直心、深心、大悲心)之一,即视之为正念真如妙法之心。

(6)不退心:不退心与境界有关,在这边只是行不退转,不退心是证到十住位的第七位以前是位不退转,十住位八地以后,十行、十回向、菩萨初地、菩萨七地以前,这中间是行不退转,这行不退转,有时候心还会退转了、有时候又往前走了,这菩萨道太难了,休息一下吧!退转了、众生难度、能力又不够、休息一下!这些心不时会冒出来!到八地不动地菩萨才是真正的心不退转,因为八地菩萨定力够了、智慧更具足了;所以位不退转、行不退转、心不退转全具足,这三个阶段要分清楚!

(7)大乘心:从小回向大,在十回向心已经快进入菩萨道,虽然现在有菩萨的样子,但是那个心量还是太小,要培养自己的智慧,还没有办法真正跨出去为众生离苦得乐荷担,这在十回向心之间,你要发起大乘心,大乘心就是要学咒语,不要靠我们的心力去度,只要能够心清净,诸佛菩萨会将密咒付嘱你,就用咒语去度众,本身加持也可以、念咒也可以,或者是教众生去念都可以,进入空、无愿、无相等三三昧后,要学陀罗尼门,修行次第就是这样子。

要学陀罗尼门有两个层次,一是悟到空的大菩萨要度众用的,二是今生我声闻、缘觉、四果都没有办法沾到边,那我就念咒语,求诸佛菩萨加持于我,生个天也不错!求人、天果报的可以念咒语修颇瓦法,并非念咒就高不可攀,现在外面有些修密咒的人,修了半天,习气毛病比显教禅宗、比净土念佛的还要糟糕,只想要求财、求名气,于息增怀诛四法老停留在增益法上,想增财、增福、增寿,而不内视自己的习气毛病,这些是初浅的密咒,真正大乘菩萨心都要修学如来的密咒去利益众生。

如果你的根器真的太浅,无从下手!教你要断贪,贪比较具相,大家可能还好断一点,要你断瞋心,瞋心可断不了,每天总有一、两回看不惯的事,听到什么感觉不对无名火就上来,这些都是毛病,这些瞋心要自己反省,要把这些断了才有须陀洹的境界,连须陀洹都做不到,那就不得不去念神咒求生天道了。其实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还好一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看是什么品就怎么生,过了好久、好久再回来;也不是去西方极乐世界就马上成佛,没那么好,能成佛在这里就成佛了,不要说成佛、说开悟,在这里就开悟了,因为不行才去那里留学。

《净土五经》里谈到,若是中品中生去的,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七日已,花开见佛,花开见佛后还要留学半劫才成阿罗汉;中品下生者要一小劫成阿罗汉,这都还不是成佛,只是得阿罗汉!至于下品上生者,要十小劫才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那一天听一位师父讲,不得了!在西方世界要成佛似乎比弥勒菩萨下生的时间还要久,这似乎有些问题,若是如此,那我在这里等弥勒菩萨就好了,去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根据我的推算,弥勒菩萨来下生,还有三十几劫,五亿七千多年哩。

花开见佛不是莲花打开就见佛了,虽见了佛又怎样,修还是要自己修,只是有阿弥陀佛加持,较易开发你的智慧,看到你自己的佛性,要先开智慧,要打坐、修行、闻经听法,要让它开启,开启后就扫掉内心的这些垃圾。像世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每个亲近祂的都能成就阿罗汉道,您去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这样,当面能受佛教较能悟道。也有说中品往生者是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再教化的。

所以不要纵容自己,说我个性就是这样,我能怎么办?就是因为个性是这样,才要去违逆自己的习气把它拿掉,又或者说我又不是菩萨,好像犯这个错理所当然!修行就是要跟自己过不去,矫枉成正,所以我们要每日三省吾身,检视自己是必要的!

(8)无相心:发大乘心、发无相心都是学空,无相心是般若心、般若智,成就大乘以般若智为主。另戒相梵网经云十重、四十八轻戒,此为禅门正传之佛戒。而大乘有无相心地戒,全称无相金刚心地戒、无相戒。此为大乘戒,以离一切定相坚固不坏之佛心为戒体。而天台宗所传之戒,称圆顿无作戒;密宗所传之戒,称秘密三摩耶戒;各家皆以其宗义而称其所传之戒,其实都以无相心为依归。

(9)慧心:发智慧心,智慧来自于空,由空而显慧,无相心就有空心,空心就会产生智慧。如何产生?修般若空观智,观一切法无取无舍,无所有、不可得,如此于无执诸法中,智慧自然就会慢慢开显,这是很不可思议的,这要您自己去体会。若是有所执着就会钻牛角尖,想偏了,若是有客观的空心,事情看得很清楚,不会没有智慧,这智慧不是世法一加一等于二的那种智慧,是灵光、是机锋、是能够看清因果牵扯而不迷失的智慧,当然还有化导众生的智慧。

(10)不坏心:金刚心就是不坏心,不坏心还是回到空,不坏就是空,空心才不被一切法所坏。有法就会坏,所以不坏法也指称涅盘,乃不为任何事物所破坏之法,此法亦是心。
 

从此十金刚心入坚圣忍中。

地上菩萨十金刚心─华严经(55)离世间品所说菩萨十种坚固愿心,以其坚固如金刚,故称十金刚心。即:(1)觉了法性,菩萨发大愿心,誓欲了解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之一切微妙法门,不使有任何遗余。(2)化度众生,菩萨以无上涅盘道,度脱十方无量无边一切众生,悉使出离诸趣。(3)庄严世界,菩萨谓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穷尽,我当以诸佛国土最上庄严之具庄严之。(4)回向善根,菩萨以种种修行之善根,悉皆回向于无上之佛果菩提及法界众生。(5)事奉大师,菩萨以所修之善根功德,事奉供养无量无边一切诸佛,悉使周遍无所缺少。(6)实证诸法,菩萨表于诸法实相之理,非实非虚,非有非无,悉皆真实证知。(7)广行忍辱,菩萨被众生呵骂,或楚挞,或被截手足、割耳鼻,如是悉皆能忍受,无有瞋恨。(8)长时修行,菩萨谓未来世劫无量无边不可穷尽,我当尽彼之劫,行菩萨道,教化众生,永不疲倦。(9)自行满足,菩萨建立妙行,以心为主,心体寂静,则能圆满一切功德善根,具足无上大菩提道。(10)满足他愿,菩萨自行既满,慈悲之心转更增上,故为求解脱者,教涅盘之道;为求佛法者,说大乘之法,悉使其愿心满足。

地上菩萨有十种金刚心,在《华严经》「第五十五离世间品」所说的菩萨有十种坚固愿心,以其坚固如金刚,故称十金刚心,即:

(1)觉了法性dharmat2指诸法之真实体性,又为真如之异称。亦即宇宙一切现象所具有之真实不变之本性,又作真如法性、真法性、真性。法性乃万法之本,故又作法本。诸法有各各相(即现象之差别相)与实相。所谓各各相,例如蜡炙火溶,顿失以前之相,以其为不固定者,故分别求之而不可得;不可得故空(无自性),即说空为诸法之实相。对一切差别相而言,因其自性是空,故皆为同一,称之为「如」。一切相同归于空,故称空为法性。

这是登地菩萨觉了法性,能够清楚的认知法性,法性是依因缘而起的法,法性无自性,是依因缘而起,所以缘起缘灭,要懂得这道理。而菩萨发大愿心,誓欲了解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之一切微妙法门,不使有任何遗余,没有遗漏,菩萨是遍学一切法,若说我只能懂一法,那就非菩萨。

(2)化度众生:如来唯一心愿即化度一切众生,而菩萨要学习成如来,还是以化导众生为职志,菩萨以无上涅盘道,有无上清净的心,才有办法度脱十方无量无边一切众生,这是登地菩萨至十地菩萨所当为,菩萨悉使众生出离诸趣,在恶道的让他能够出来,在人道的让他更进步,在天道的让他也能够向佛道。

(3)庄严世界:庄严是心清净才庄严,不是拿了香花、珠宝去庄严这个世界,是以清净内心去庄严世界;菩萨谓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穷尽,我当以诸佛国土最上庄严之具庄严之,最上庄严之具就是以心空法了来庄严它。

(4)回向善根:菩萨以种种修行之善根,悉皆回向于无上之佛果菩提及法界众生。对自己是希望能够回向如来菩提,对法界众生希望他们能够向佛,也希望能够得到如来菩提。

(5)事奉大师:菩萨以所修之善根功德,事奉供养无量无边一切诸佛;最大的善知识就是佛,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是十方一切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不要想到佛,就只想到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你要养成习惯,要顶礼、礼拜就一心顶礼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最大的善知识,悉使周遍无所缺少,周遍是观想到所能观想的,微尘数无量佛剎土里面的诸佛,我们不能一一认识,但是你这么去观想,心量有多大?就能产生多大的力用!

世间所谓大师,要有须陀洹果以上的境界,才能被称为「大师」,大家要看他们的德性好不好,三结使灭、淡薄三毒、五下分结灭,三毒尽、五上分结灭,或是地前菩萨、登地菩萨之心地清净否,这些都是以德性来证得。要找大师不是看他们有无异能、神通、变化,有无怪力乱神的能力,若以这样的能力看人找大师,以为会做怪的人才是大师,并加以侍奉,您就是事奉错人了,好好思量,搞不好您所侍奉的大师、无上师,可能就是魔的化身或者着魔难者,所以此要事要谨记在心为要。

(6)实证诸法:佛法并非是给你嘴巴讲一讲的,很多人说我懂了、我了解了,了解了有什么用?教你做又做不到,教你把瞋心拿掉也做不来,我了解瞋心不好,但我就是没办法想发脾气,要怎么办?还是要去做,把瞋心拿掉,看有没有须陀洹的果位?是要实证的!须陀洹的境界是去三结,是断瞋心,我就做做看!斯陀含是淡薄三毒的贪、瞋、痴,要怎么淡薄?淡薄就是有那个念,没有去做,没有念我们就清净了,哪有那么好?阿罗汉都还有念,念起没有烦恼而已,我们有这个念是正常的,但是不要去付诸行动,这就是淡薄了,贪、瞋、痴盖括很广,所以你要自己去淡薄。

阿那含的境界又是如何?就要去断五下分结,今生有没有办法到阿罗汉?你要好好去研究这些心地清净的层次,要扫除的是哪些垃圾?把它列出来!以消去法一个一个落实在行动上,这个淡薄的大概差不多了,继续下一个,到最后还剩下什么?或把心里面最糟糕的、习气最重的先拿出来修,如果是瞋心最重的,就专修这个瞋心就好了,谁要让我生气,我偏不生气!擒贼先擒王!能够做到这样,其它那些不明了因果的现象,慢慢的就会改善。

自己要反省到底是哪一个毛病是最大?我看大部分的人,大概都是瞋心最大。对于身外之物倒是比较舍得,这边布施供养、那边布施供养,大量供养都无所谓!谈到瞋心就没有办法,积习难改耶!过去世养成的、今生养成的,都要努力把它转掉,这是最基本的,须陀洹是最基本的,你都做不到,其它更不用讲了!菩萨表于诸法实相之理,非实非虚,非有非无,悉皆真实证知。

(2006.04.01.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