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
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2006.3.4.   第 16 讲(8)     张玄祥 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三)、名词解释(续)

(12)肩圆好相(su-sa3v4ta-skandha):又作肩圆大相、两肩平整相。即两肩圆满丰腴,殊胜微妙之相。系由造像修塔,施无畏所感得之妙相,表灭惑除业等无量功德。

肩圆好相(su-sa3v4ta-skandha):skandha肩、身体,此处当肩膀言;su是美好、满意的;sa3v4ta是包裹、掩饰(着骨头)su-sa3v4ta-skandha是讲肩膀圆滑,又作肩圆大相、两肩平整相,亦即两肩圆满丰腴,不露骨骼的殊胜微妙之相。这是行什么功德所成就的好相?「系由造像修塔,施无畏所感得之妙相」,这是由于出钱造佛塔、造佛像所感得的好相。在印度造塔的很多,造佛像的当然也是有;我们这边很多寺庙也有塔,像我们道场,原本有一个状似五方塔的珍珠塔,最近我又帮道场请了两座塔,一座里面有「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咒」和「佛顶尊圣陀罗尼经咒」,另一座是阿弥陀佛的陀罗尼,雕刻梵字在塔内,塔身是东、南、西、北等四佛的梵字,造塔给人家供养、礼拜的功德非常好,是肩圆好相的功德之一。

另外一个功德是「施无畏所感得的妙相」。施无畏,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要有相当的修证。释迦牟尼佛累劫修菩萨道,菩萨于众生怖畏求庇护时,衪可以空性施给众生无畏的威德,所以有的人拜了菩萨,心就安了,有的人与某位师父谈一谈,烦恼就没有了,丝毫没有用有为法,但无形中施出一种无畏的力量,这是菩萨行施。一般财施、法施比较多,要施无畏,要有菩萨境界的修证,这是施无畏所感得的妙相,

「表灭惑除业等无量功德」,肩圆好相,表示他灭了见惑、思惑,除掉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业障。业有善业、恶业,善甚至修行人于世间禅、出世间禅所得到的真如性用,都能够不执着,这样就会慢慢感召这种肩圆好相。

 

(13) 身肢笔直相:(4jug2trat2),又作身广洪直相、广洪直相、大人直身相。谓于一切人中,佛身最大而直。威仪庄严系身业清净圆满,远离杀生、偷盗、骄慢、邪淫、所感得之相。此相表能令见闻之众生止苦、得正念、修十善行。

身肢笔直相(4jug2trat2):4ju是正直之意,g2tra是指人的上下肢,t2是有相之意。身体四肢像笔一样的直,很多人腿O型、X型腿,这些都是不正常的,身躯骨架又直又高这就是一种好相。身肢笔直相,又作身广洪直相、广洪直相、大人直身相;佛的身体非常的修直而且是当时人中最高大的。释迦牟尼佛的身到底有多高?一丈六!一丈十尺,一丈六是十六尺。古制一尺自商朝到东汉为止都是二十三公分,到了隋唐就有三十公分了,那么一丈六有多高呢?保守估计是三百六十八公分!

哇!这岂不是巨人?听起来似乎匪夷所思,但并非绝不可能。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神话中常有巨人的出现;中国古籍《山海经》中,描述与日逐走的夸父也是巨人的形象,他喝起水来是「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另外据泰国《旅行导报》2005年6月2日的报导,2004年12月的南亚海啸,让一具身高三百一十公分的远古巨人遗体浮出水面,在泰国某岛屿被发现,研判是能量巨大的印度洋海啸把遗体从海底冲刷出来。我们不确定这则报导的真实性如何,但从十九世纪以来,经过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勘查,于世界各地出土的人类骨骸,身长两百到三百公分之间的,确有十起以上。

现在金氏记录的世界最高人,鲍喜顺先生有两百三十六公分。我们不清楚佛陀住世时的人类平均身高有多高,但拿三国时代来说,三国演义里的人动辄八、九尺,如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关羽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也是两百公分上下。秦兵马俑的身高也都在一百八到一百九十七公分间,看起来似乎也吻合末法时期,人类福德低落,身高日渐矮小的说法。

根据《金刚经》所载,佛身丈六,还不是世间相中最大身。天神的身高更是高大,如四天王天起码都有一万英呎的高度,差不多有三千多公尺。我们台中有位师姐去印度朝圣时,在飞机上看到窗户外有人的面孔,她以为眼睛花了,难以置信地再看一次,真的还是看到那张脸,飞机飞得那么快,天神又那么高,他脚跨一步的速度跟飞机一样!这个景象保持了几分钟,这大概是第一天的天神,出现时被她看到了!

我们要检讨,人为什么越来越矮?当然,营养和先天性的遗传是一回事,但若夫妻两人都高,生的小孩却矮,那就是业报的问题。一个人想要仪表威仪庄严,是要身业清净圆满。一般在家众比较随便,没有威仪;而出家众要注重四威仪,行住坐卧皆要举止合宜如分。这里讲的威仪庄严,来自于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骄慢。杀、盗、淫这三个是身业;口业是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业是贪、瞋、痴这三毒,身业清净圆满外加不骄慢,就有威仪庄严之相。

骄慢就是傲慢心,一般修得比较好时,容易产生骄慢心,自视过高,轻慢他人,有些人快要成就阿罗汉前,会有这种慢心;或己经成阿罗汉了,具足五神通,但还没有完全解脱的,也有这种慢心。在佛陀开始讲《法华经》时,退席的五百位比丘,都是修证不错的阿罗汉,因为慢心而障碍了他们听大乘佛法的因缘,这些阿罗汉退席后,释迦牟尼佛才开始讲《法华经》,这是慢心障道的一个好例子。能够远离这四种业,就能感得身躯四肢笔直的好相。

此相表能令见闻之众生止苦、得正念、修十善行。只要看到佛的这种相,就可以不再痛苦、端正思维、甚至开始修十善行。十善也就是十戒,天界里最基本的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虽说是天道的戒律,但也是解脱道的根本,所以不要认为我在修大乘佛法、学解脱道,就不重视十善。真正的佛教徒于一切法都始于戒,由戒才能产生心的清净,从清净心才能产生种种的定、种种的智慧,甚至于产生禅定中的种种真如性用,再能不去执着这些性用,才能够一关一关地度过五阴魔相,而终归无所得;无所得后,进入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地前菩萨的功用行;有一天若能够突破色身、开悟,就进入地上菩萨的境界,而这些修行的次第都是始于戒律。

楞严咒里也讲到,念了楞严咒的咒心,不持斋者恒持斋,不持戒者恒持戒,表示念这个咒语的好处。有人问修行持持咒到底好不好?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在这里跟各位说明一下,《阿含经》里讲的,一个要求解脱的人去修学咒语,这个行为「无有是处」,也就是不该这么做!然一个凡夫不能够去求解脱道,他藉咒语来成就他的功课、他的行为或者他的善行,这样佛说:「必有是处」,也就是这个行为是被允许的!

经文的大意大概是这样,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要求「空」、「无相观」,念咒语是背道而驰,因为念咒语等于去求诸佛菩萨的加持,用有为法,怎么空?这种情况下去念咒语,无有是处!但是如果你修了打坐、修了种种法门都没有开悟、没有成就的话,那只有求诸佛菩萨的加持,让我得到修行上的境界,这种情况下念咒语,就不能说不对,要求有为法就学咒语;但是要修阿罗汉、求解脱的人,就不应该念咒语!

咒语在另外一个时候是真正要学、要用的,在证到空、无愿、无相这三三昧后,你要利益众生,帮他们解除灾厄,或想度众生入道,以欲钩之,这时候还是要学咒语。这些咒语,一方面是利益众生,二方面针对世间的得利心,让众生所求满愿,给他一些好处,他才会来学佛法。这是有为法,但也没办法,末法时期这种情形很普遍!你也了解这些人不会修到解脱,今生要成就,难!只是与佛、与佛法结一个缘,这是该不该念咒的三种不同的状况,要稍微分辨体会一下!

只要瞻仰到世尊的三十二好相,马上都可以获得修行的心、解脱的心、或涅盘的心。看到佛陀的身肢笔直相,众生的苦就去除了、散乱的心就摄受回来,安住在正念中,还会发心去守戒律、修十善行,就像《佛心经》里讲的,看到如来语印菩萨的手印,可以消掉无数劫的业,我们业太多了,虽然天天看,还是有消不尽的业,还是烦恼无量,业缘比较复杂时,心就比较不灵。

我常讲的,一个国家要乱,鬼神先乱,鬼神为什么会先乱?因为业力来了,鬼神先感召,鬼神先乱人再乱。道场也是一样,有外来的因缘干扰时,修得比较差的,受到外力的牵引就先发难,心会沉不住气而造业;碰到逆境、病痛时、外力干扰时,要沉得住气,保持心平气和,反正是考试嘛!修行要成就,魔来考、佛菩萨来考,随时都会受考!

 

(14)上身如狮子相:(si3ha-p9rv2rdha k2ya),又作上身相、师子身相、身如师子相。指佛上身广大,行住坐卧威容庄严,如狮子王。系佛于无量世界中,未曾两舌,教人善法、行仁和,离我慢而感得此相。此相表威容自信高贵,慈悲圆满之德性。

上身如狮子相(si3ha-p9rvqrdha k2ya):si3ha是狮子,p9rv2是头部、脸部,ardha是上半之意,k2ya是身体之意,si3ha-p9rvqrdha k2ya上身如狮子相。上次讲脸颊像狮子一样,现在上半身像狮子,狮子的胸是很宽阔,从腰部才瘦下来;有德行人的表相,都以这些动物的形象来譬喻。狮子相已经出现过两次,第十一分和这里,都是讲上半身。

又作上身相、师子身相、身如师子相。是指佛的上身广大,行、住、坐、卧威容庄严,犹如狮子的王者风范。这瑞相是如何感召的?要修什么法门?系佛于无量世中,未曾两舌!也无杀、盗、淫邓身业,这样会感召上身如狮子相,有此相者是不曾犯口业。口业中最容易犯的是两舌,这边跟某甲谈某乙,转过身去又向某乙说某甲说了什么,断章取意、挑拨是非、唯恐天下不乱,是很糟糕的习气。两舌,我们有一个舌头已经够了,有两个舌头,是太多话了。

大修行时气充满头部,会讲不出话来!有时候别说是讲话了,连念头都被压住,起心动念都不能了,怎么还能讲话?讲不出来!一回到空时,那更是讲不出话!因为空性本来就是没有念头,不会起心动念,有一天真的回到空性,你会觉得涅盘寂静就是这样子,安住空中,心无生灭,非常舒服、安祥,稍有起心动念就觉得勉强、不舒服,更遑论动嘴了!

这是修行过程之间的现象。不想讲话的,就算有人问也不想讲,顶多使个眼色、点个头示意,真要他讲话,有时候会很痛苦!有一些人则相反,要他闭嘴、不让他讲话会很痛苦!希望有一天你们能够体会到开口讲话很痛苦的经验。已经了解佛法了,还不开口的话,不行!虽说可以用心力去利益众生,但是众生不知道你利益他们,甚至于不知道佛法要怎么修?这是治标不治本,能力到了 ,还是要针对众生的毛病开口说法,告诉他们:要去守戒、要去修心、要去观自己的念头,还是要回凡、要动嘴巴度生!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说道人类的寿命为什么从八万四千岁,减到四万岁、二万岁、一万岁、几千岁、这么一直减少下去?都是犯了所有的戒!人寿最终减到十岁后,为什么又开始增长了?十岁是遭受瘟疫、刀兵、饥饿三劫后的幸存者,于劫后检讨,决定不再互相厮杀。先止杀业,寿命就慢慢增加一倍,有二十岁了;后来又停止偷盗,大家都不偷盗了,寿命又增加一倍,变成四十岁,守的戒律增加,人寿就跟着倍增,于是又恢复到几千岁、几万岁,到最高的八万四千岁。佛法为什么讲因果?因果就与戒律极有关系!任你讲得天花乱坠、讲什么如来藏、讲什么心性、讲什么神通都没有用,要长寿、要道业能够进展,甚至于解脱,这个戒律一定要坚守!

大家检讨一下,平时修了半天,自以为心平气和,结果一个因缘,接触到一个人不顺眼、听了一句话不痛快,随境发作的、闹上一场的、考试没考过的,犯了多少戒?难怪道业不会精进、难怪身体不健康,学佛法学了那么久、听经听了那么久,进步总有限!佛法是心地法门,心地法门是要起心动念没有犯戒,最起码行为不犯戒,也不会去恼怒众生。修行没有那么难的,从刚刚讲的杀生、偷盗、邪淫,到两舌,修行无它,就是在断这种犯戒的心。问题是你能够自我检讨吗?心能够柔和吗?若还不能达到初禅的境界,用觉知观照到妄想,修行就会事倍功半。

昨天回复一个电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心是哪个心?」当然,这算是一个很初浅、还没有开始学佛法的问题,我要从眼、耳、鼻、舌、身这五识开始,讲到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讲五识对五尘境、讲第六意识的分别与五尘识之间的关系、讲到第六意识起分别,烦恼心起来了,觉知心能够观照它、不与之搅和,那就可以修行了!

如果第六意识能控制了,更进一层,第七意识。第七意识不是你可以左右的妄念,第七意识的妄念现出,这是开始控制内心真正妄想时。到有一天第八意识真的现出它本来的样子,这是开悟的境界,法尘无量的现起,那时候你就是无事可做,只是看着它心起心灭,很忙!但只要不随之起舞就成不了业,这是上上根基者在修的!而我们在还没有到那种境界时,就要从行为与戒律上去检讨、去修正,而不是让你的心、让你的嘴、让你的身,随着你的习性、脾气去发作。

教人善法、行仁和,上次已经跟各位说过,能够讲戒律的,已经是如来五地、六地的金刚道,因为他有能力观照到因果轮回,知道今生如此是先世犯了什么戒,不同的戒律有不同的果报,我们守了十戒,还有在家菩萨戒的六重二十八轻戒,出家众要守二百多戒,比丘尼三百多戒,全部戒律加起来,大概有五百戒。守得愈严格,成就就愈高!释迦牟尼佛讲:佛法不灭,只要有一个出家众守清净戒,佛法就不会灭!佛法是什么?出家众又是什么?出家众是守戒清净,像佛一样心清净的人、是知道修行就是在修这个心、守这个戒的人!佛法无它,就在戒律上,在你心地里面对种种的二十随烦恼、六大根本烦恼,有没有办法控制?

行仁和,要有慈悲的心,心平气和地在人群中推广善法。另外还有一个离我慢,我常常讲,这个慢心很不容易断,尤其学得稍有境界了,就更容易轻慢他人,不少得阿罗汉向的行者都有慢心,这慢心无形中都会显现在你的行为上!很多人见到比丘,尤其是年岁较高或看起来德高望重的,都能欢喜顶礼,但若是出家众的比丘尼,看起来不太年长或修行的层次不是很高,两条腿还弯得下去吗?其实能够顶礼下去,你这个慢心就没有了。每个人对着佛像顶礼都认为很自然,对着有修、有证、威德很好的出家众,也是心甘情愿的顶礼,然而对着一位默默无闻、看不出修证的比丘尼,若是觉得拜不下去,这也就是慢心!

这是脑筋里面那个阿赖耶识还有一种慢心在左右着你,对于这些都要检讨,为什么我们没有这些好相?身高也不高,脚还O形腿,要检讨我们哪一个戒律没有守好?这慢心是很难去除!别说见到师父要顶礼了,在电视上看到别人讲经说法,觉得也不怎么样嘛!内容那么浅,我来讲可能都比你好!电视上能讲的,会有多深?电视这个管道是给初机占大多数的普通大众看的,不宜讲得太深,也不适合谈到身体上、心灵上的修证。这是慢心在作怪!修行说难是难,说不难也不难,把你那些心都打死就了事了!但包括我在内,光要打死这个慢心,不知道打了几十年还打不死!慢心是很微细、很难断!

那一天听到有人请问一位法师,什么是「冤亲债主」?一般讲冤亲债主都是指鬼神,那位法师故意不这么讲,他说:「冤亲债主就是人与人之间恩恩怨怨的对象」。这样讲也对!谁与谁不对盘,就可能是冤亲债主,不对盘却又为什么会在一起?就是要聚在一起,才有机会清算清算,也才是所谓的冤亲债主!

对每一位出家众都要顶礼、礼拜,常不轻菩萨是对每一个人都恭敬,认为他们未来都会成佛!不要自认为自己修得好,轻慢初学后进,像弥勒菩萨在久远以前是八位太子之一,其它兄弟都成佛了,只有祂还没有。先成佛的,大都是很积极用功,而弥勒菩萨是比较心无罣碍、随缘自在型的,在修行上来讲是没有发狠心、勇猛精进,成佛会比较慢,所以八位兄弟祂是最后一位要成佛的,未来成佛的就是弥勒菩萨!

「此相表威容自信高贵,慈悲圆满之德性。」上身如狮子相,表征威容自信高贵,是具有慈悲圆满之德性。上一堂课讲过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地上菩萨不是用讲的,都是用身、心的力量去转众生的业,而大菩萨可以应接几千万亿众生也无所谓,空性证得了,哪一个众生有病,祂化一个化身就可以救度他。我们这种刚开始学的,都是从病中去磨练,众生有病你就有病,有病就修病行,调身、调心,一个法如果不是很严重,顶多三天就调好了!

有一个日后看取的公案,为什么教你三日后看取?这三天是随口说的吗?不是的!没有永远的一个法,除非碰到的冤亲债主,是结了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又没有善因缘可以帮你化解,可能这一生他都跟你没完没了!曾经听过有人想受戒,碰到这种冤亲债主,明天要正授了,师父讲了:「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明天以后就不要再找了!」那个人当晚就猝死了!这种是过去生欺负人太过了,所以不要逞一时痛快、斗一时恶气施暴于人,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我们修行人要检讨自己的心,是否以慈悲心不恼怒众生?是否柔顺?或是不发不快?这个心要柔顺非常难,柔还容易些,但要顺着他人,那可不简单!顺就是没有我执、没有法执,这样也好、那样也行,横竖怎么做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勉强。能够慈悲圆满了,会感召「上身如狮子相」。

 

(15)七处隆满相:(saptotsada),又作七处满肩相、七处隆相。指双手、双足、双肩和颈部七处有丰满柔软肌肉。此相系由不惜舍己所爱之物施予众生而感得之相,此相表一切众生得以减罪生善之德。

七处隆满相(saptotsada):sapta是七之意,ut是高处,sada是处所,saptotsada作七处满肩相、七处隆相,sapta + ut=saptot。隆满是肌肉丰满,指双手、双足、双肩和颈部等七处有丰满柔软的肌肉。修什么德行得到七处隆满相?此相系由不惜舍己所爱之物施予众生,不计福田非福田,所感得之妙相;乃表佛断尽七随眠,具足七圣财,令一切众生得灭罪生善之益的一种德相。把自己不吃的食物、不穿的衣服给别人是没有什么功德,要嘛就把你最喜爱的东西给人,这可要一下挣扎了!我们人都有一种贪爱心,想保有自己喜爱的东西,练习把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给别人尝,把最喜欢的对象送给别人,可以去除这种贪爱心,破除你的悭贪。

我常提到的天竺四祖优婆崛多尊者,尊者有神通,他度了很多人成阿罗汉,他度人之前先观出你的毛病,最重的毛病在哪里?克服了这个最重的毛病后,以楔出楔,其它的小毛病也得以解决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哪一根是最大的毛病,如果眼根喜欢看一些好的东西,又去产生贪爱心,那你就从眼根修起,或者瞋心很重,就从瞋心下手,最大最重的毛病一解决,其它的毛病也就迎刃而解!

优婆崛多尊者看到一位释族里的人出家,要帮他成就阿罗汉,于是去观他,这个人带了很多黄金来出家,就怕出家后没有钱用,把在家时的物资都变卖了,将黄金带在身边。尊者观出他执着黄金,修行怎么会有成就?于是连哄带骗的,找机会告诉他:「把你这些黄金拿出来供养出家众,以后再给你更多的黄金!」这个人因为还有贪心,便舍得拿出来供养,又因为供养的功德很大,无形中消弭了他贪财的心,后来这个最重的毛病,贪爱金银财宝的心没有了,此外他也没有什么可贪的了,所以很快的就证到阿罗汉果!

同样的道理,要布施也是一样,把你最喜爱的东西拿去布施,舍了后,其它还有什么可贪爱的?我们但凡心上钟爱一人、一事、一物,就如同为一枷锁所铐,这个心便失去了自由,负累不堪;若是任一物都能随缘布施,自己有的就给人,每舍一物便自在一分,能够如此不惜舍己所爱之物施予众生,即能感得「七处隆满相」。

七处隆满相,此相表一切众生得以减罪生善之德,如果这七处饱满了,一切罪业都灭了,然后善根生起,这根本的德行就有了。所以布施是菩萨道的第一个波罗蜜,也是因为容易做,所以放在第一位,更是因为要破掉你的悭贪,又可以与众生结善缘,供养诸佛菩萨、出家众,得无量的修行资粮。

布施有财布施、力布施、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是要有一点境界,不是每一个人都做的到。性空法了时,人家只要见着你的面,甚至只听到你电话中的声音,忧心烦恼便消了,并不是有一个无畏的力量施给人,没有这种施法。你念了观世音菩萨的圣号,祂有什么东西给你?没有!但是念了以后你就觉得心平气和、觉得很安详!无形中祂的空性慢慢传递给你,你自然就心平气和了。

佛法妙就妙在不落于语言、文字,就能解决你的问题,福报够、善根够,跟善知识谈一谈困境、话一话家常,就可以摆平身体与心理的一些不太严重的问题。而所谓的福报,是来自于布施、供养诸佛菩萨、吃素、修行,这样的你,即使不足以感得七处隆满的好相,一旦发生问题,也自然会有解套的好因缘。

 

(16)两腋隆满相:(cit23tar23sa),又作腋下平满相、肩膊圆满相。即佛两腋下之骨肉圆满不虚。系佛予众生医药、饭食,又自能看病所感之妙相。此相表能圆众生闻法学佛心愿之德。

两腋隆满相(cit23tar23sa):cit23是实满、富饶之意,tar23是高起,sa是连结两处之意。cit23tar23sa是作腋下平满相、肩膊圆满相。即佛两腋下之骨肉圆满不虚。我们两个腋下都有空间,可以挟住东西,佛的两个腋下都是圆满不虚,系佛予众生医药、饭食,又自能看病所感之妙相。这两腋隆满相与医药、饭食有关,可以为人看病,这也有很多不同的层次,有的用心眼看,就知道你的病在哪里?如果是菩萨怎么感知众生的病?因为众生与你同体,你面对着众生,就像看你自己,就知道病在哪里?

要给予众生医药,古时候是草药,你要熟悉药性,像神农氏尝百草,自己中毒,自己解毒。现在西医发达,你可以中医药、西医、生理解剖都去读一读,像日本、大陆,有些是中、西医一起修读的,以西医的仪器来检验,配合中医身体筋络的理论、阴阳调理的关系、中药材,一起来治疗疑难杂症。什么时候该学这个?开始修行时不要学这些,一学就砸(杂)了,你修不了自己。这是要行菩萨道时才去学的,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直在告诫修行人,在自我成就以前,不要去涉猎星象、医药、占卜等阴阳流,一切要放下。

修证到要行菩萨道时,你就需要懂得这些医理,再加上身体有了基本的气通能力,学理配合实验,所有身体的法都是从经络而出,你要去体会其中的幽秘,体会以后就变成你的知识(knowledge),这时你就可以教人,这样才是为人看病,予众生医药的适当时机;咒语也要去学,这些都是在利益众生用的。

两腋隆满相系佛予众生医药、饭食,所感召的瑞相,此相表能圆众生闻法学佛心愿之德。当你可以为人治病、给众生饭食、医药,解除他们的病苦,众生欢喜、愿意闻法学佛,这都是种善因给他们,所以在行菩萨道之际,你若懂得医学药理,能替众生排忧解难,利益他们,再加上因缘具足,众生就会以欢喜心来学佛法,那么你也可能会感得两腋隆满的好相。

(2006.03.04.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