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安那般那守意经》
                      -- 佛门正法数息观
(4)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三、数息法成就十六种殊胜境界详解(续2)

13.弃捐所思喘息自知:

行者已知诸法无常,知心本寂,捐弃一切思想,让心大死一番,让禅定力坚固,行者自知之。

现在妄想心灭,进入第十三个打坐的殊胜---捐弃所思喘息自知。我们上次讲到禅那、讲到去恶,讲到思惟修,到最后修行禅那灭内心的不清净,个性、习气、毛病要断尽。本来听到什么去思维,慢慢修到不执着,第七识的妄想执着要断除,实修我们内心的不执着,第六识的执着从理念、思考、听法之间慢慢断,从有所思都不真实,禅那时都觉不真实。禅那时就会变成静虑,所以心清净以后心光发明,这时候你就没有这些习气的执着,这样你才能够来思惟、思考,有些什事情,自己问自己就能知道。

第十三个打坐殊胜功德,是弃捐所思喘息自知:行者已知诸法无常,知心本寂,我们的自性,本来是寂静,不沾染,体空因为不黏的功夫所以不住境,对着一些因缘法也可了知。如如不动就是寂静,而寂静不是一个念头都没有,如果没有是佛性的话,是石头,但石头它能寂静外,当敲它时,它却也会「扣扣」地有反应。佛性也是这样,可以了知、可以鉴照,但不黏不住境、无碍,这样才是不沾染;如果你做不到,表示这一部份你还不行,贪、瞋、痴、慢、疑还有,或是习气尚未脱黏,现在要知道一切法之间是无常,不要去抓它,现在烦恼你不理它,明天就好了。

我们的真心本寂,所以不要去思想,主动意念去思想,在想的是谁,是我们的第六意识。打坐时会胡思乱想,就用念佛号去压它,能念佛的心是第六意识。胡思乱想在飘呀飘,你不主动去想,它还是在飘,想到早上的事,想昨天的事情,这些都是第七意识有所执着,有所挂碍,所以心一直在晃动。要把这些去掉,不要想它,让心大死一番,以后代表你的禅定力坚固到十三殊胜的境界。

如果你对一切没有执着的话,心就死掉,随时使它不会做坏事,因为在修行过程之中,你可能会做很多善事,但犯戒的事或坏事可能会做。到这时候,犯戒不去犯了,坏事不会去做了,但是以前人间的善事还想做,此时什么事都不想去做,我们的体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六祖讲:「不思善,不思恶,正当那么时,就是上座本来的面目。」如果我们还没有修到那个地步,也可以用意解,好坏事都不想,当下一片空,但在空中又有一个了了的觉知,那个觉知是有点感觉到的样子。但是不修时,人家骂你,你起瞋心,人家打你时,你受不了。你没有修证的话,光意念、理解没有用,所以要在禅修中走一趟,过程都是很真实的,你只要学打坐,每个过程都要经过,没有经过这一趟,你就没有真正学到佛法。

在前几堂课只讲到呼吸,讲身体的振动,修行是要从身、心、息三方面下手,身、息有这二种感觉了,才会说到修心。但很多人搞不懂这些,很多公案都讲不到气,不讲气怎么修心,不讲气就动不了你的身体,气走不到脑筋,走不到脑筋怎么修行?

你现在把它打开了,先练习欢心,再练习不欢心,忧喜苦乐的受,五受中的忧喜是属于心态的,苦乐是属于身体的,最后一个舍念清净,先来修再来证。三禅、四禅以后都是舍念清净,还未修到这里妄想都会起来,所以自知内心妄念不实喘息自知,这里讲内无所复思喘息自知。

再来把你所想的能抛弃,对内境、对外缘都能不动,慢慢的心会死掉,这里心大死一番,代表你的禅定力到十三殊胜境地这里。进入心的灵知灵觉时,心有感知,心有灵通,然后如果守不住就没有定,如果能够见到、了知后,如如不动、不住境、不挂碍,这就叫禅定。

如果没有修到内心有觉知,是心没有打开,所以到底你有没有开悟,有神通代表你心有开悟,如果心通都没有,那怕见光,见什么..,气很旺等都没有用。心有灵知灵觉,有烦恼、有害怕就有妄想,现在要练习碰到逆境、顺境、善缘、恶缘,都要让心大死一番,反正对我都没有意义,这就叫做心大死一番。

心大死一番后你的禅定力就进步,禅定不是嘴巴讲「禅定!禅定!」,就能得禅定,是要从境界里去磨练出来的。所以有禅没有定是散乱,有禅也有定是真正完美的禅定。为什么说禅定力要坚固,是对一切法、一切境都能自在无碍,有的受念头的影响心就乱七八糟,有的受外来的境界干扰就心慌意乱,这些都要练得心像铜墙铁壁一样,让境无所能入。

像达摩祖师在等待传承的人的时候,面壁九年,无所思,让心如如不动,所以他常常讲心要像石头一样,没有缝隙,一个缝罅都没有,代表心大死一番。是顺缘、逆缘,什么缘,你心认为对的、不对的、感应的,都要放下,那才能心大死一番。在《楞严经》来讲是感召悬绝,你不知道心的轮回都是心的感应,不管你在地球那一端、或在地狱道、畜生道、或在天上人间,只要有缘的心意常在互相冲击。如果是恶缘就恶念相扯,善缘就善念相扯,非常可怕,所以你要晓得修证解脱的真实道理。

在心的灵知灵觉把它悬空、把它断绝,所以要能清清楚楚的了知、鉴照,然后能如如不动。很多同学有能力知道谁在想我,他心感知马上想对方,两个心互相交互了!碰见了。有修行的人,一感觉马上要断掉此相应的心念。在世间禅定的人以为是心通,所以知道他在想我,我就打一个电话给他,对方说我刚想到你,你就来电话,很可怕的!不知道轮回就是这样!

你现在如果进入涅盘境,或往生的时候中阴身现起,这是《楞严经》讲的,中阴身现起梵文叫「普特伽罗」,临死时中阴灵通力很强,感召力很强,与你有缘众生心念常能相感召。密宗说中阴身时是什么都看不到,但与你有缘的,它在那里你就能看得到他的光。西藏的活佛为什么死后会出生到那个地方---台湾或某处,他有能力先观察。有的是中阴现起时,看到那个地方有光就趋往前去,那个有光的地方就是与你有缘,没缘的是什么光都没有。光是一个好兆头,阿弥陀佛要来接你也是现什么光,中阴身救渡法中说,第一天阿弥陀佛来接你,会现什么光,你要放下一切世间的一切,将你的身投入那个光中去,跟阿弥陀佛去往生。若佛来时,偏偏你还是在那儿流连,挂念很多亲戚朋友,很多财产,幌呀幌!第一天过去了,不能往生了。

第二天又你对亡者开示,今天是某某菩萨来接你,会现什么色光,你要放下一切投入此光中。业力愈重的愈放不下,一天过一天,搞到七七四十九天后也不往生,到最后会变成鬼神。四十九天跟你有缘的光会现,出生做人还不错,不要堕落到畜生道,还有的影相会现出、或其它的境界,这个不能去,那个不能去,在练禅修方面就是在练这个。

平时因缘牵扯时,就是在断这些因缘,你打PASS给我念头可以,我不会跟你一齐扰和,你要能把它断掉,就要让心大死一番。修行是很现实的,不是你懂得些名相,背了一些经典,如《楞严经》讲的,你有没有练到感召悬绝,懂得很多佛教的道理,但做不到也没有用,也就是说禅修就在练这个。心眼开了!这种灵通力更大,要修到如如不动,知但不为所动,所想的当然是与感召有关,时常要抛弃感应的心,不以心意念来想。

 

14.不弃捐所思喘息自知:

诸法无常,本因缘而生,缘灭法灭,如是认知,不再厌恶而弃心之所思,世间森罗万象,坐观成败,行者自知之。

第十四个打坐殊胜的功德相,是不弃捐所思喘息自知,你如果让心大死一番的话,在佛法上是证到空,悟到空是代表有解脱的境界,境界来临,眼前的因缘来牵扯,能绝对地空掉此境而不理,永远这样下去也不对。

我常常画一个图来代表,开始初发心,有缘要学佛,做很多布施、持戒、福德,布施是修福,供养诸佛菩萨,持戒是修德行,功德圆满,修一切忍辱法,很精进修禅定,有一天因缘成熟世间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如果能够进入色界四禅天,再过去就是要打开色身,开悟!进入无色界时没有身,这身不是我们肉体的身,是没有质量的身,在虚空中但没有质量,色身没有了,只剩下一个心。

观空智,破一切法的执着,破一切法的真实,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本是不真实,这是《金刚经》上讲的,破一切法不受它左右,到最顶点就是悟到空。

「空」有二个层次,不管事情真假我都认为虚妄,这是绝对的空,修证到这里,心大死一番,有的世间事却是能把它化空的,所以须菩提是证空第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修证像须菩提一样,一出生家里的家具都没有了,过一段时间又现出来,这是色即是空的最高修证。

有一同学第一次到我们道场来,第一次拜佛,佛像都不见了,他体会到色即是空,所以佛像也是空,不久佛像又现出来。如果是破色身体会到空,一切相都是空的,你受菩萨戒,有一戒是要去看有病的众生。看时不必用神通,那个众生生病你去看他,看他时不必有怎么样地作为,他就会好的。证到空的菩萨,见到你业力自能化空,这不必用神通力,不必学很多咒语,也不必请鬼神来做,就能超越业力,问题是你有没有证到空,对事情是否都能无碍。

证到空者,走到那里都是空,证到空不是用嘴巴讲,证到空之后不是永远停在空,这时候就要回返。悟到空是善境界,悟到空是能解脱,一切业缘都抓不住你。我们凡夫有业障,因为执着一切的念头、一切的影相为真。解脱的圣人都是在练习十一、十二、十三等殊胜境界。这心一下子有,一下子没有,一下子对,一下子不对,一下子怎样,把这些都能无碍,能推翻,我想的不是真的,我的心都不对,这样就是一直在超越。

你练得光溜溜的像球一样,业风吹来,它就转过去;我们的心若有棱有角,业风吹来、滚起来时,一件事就卡住,就抓来烦恼,他认为这是真的,如此当然没办法解脱。要练得贪、瞋、痴、慢、疑都没有,心像一个大圆圈一样,不管业从那里来都抓不住你,要练到这样。没修行的人,心非常执着,不健康的人,起怀疑心,这人做什么事对不对,如果你心坦荡荡的,管他害不害你,如果你真的自在的话,他害不到你,因为你悟到空,只怕心里害怕、挂碍的种子在作祟,不是人家真正害你,是被你真正的烦恼吓死。

所以修行是断你内心不清净的习气,把它扫得片甲不留,知道空性就是圣人,圣人就有解脱的知见。你是不是永远自在,不理人间的事,就是有空悟的境界,你也不能永远这样,这是小乘行者(自了汉)。这时候要发愿度众生,否则你只有走到半途,你修行如果走到这里,说我都能自在,我都能无碍,再不往前走,那只有在走到空的一面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有」的一面,所以要学空有不二,也就是说我练到空的时候,是达山的最高点。到时就要下山坡,以前我在修空观的时候,这个门都闭起来,不去攀缘-自闭,因为我还练不好,心会乱,所以什么都自闭起来。练到这里知道一切法都是虚妄不实在,诸法因缘生,缘灭法灭。因为是诸法生起时,我能无碍,那我守住空的时候,知缘无常,不可能永远下去,会转,会灭,缘灭时法也灭,法灭就空了,所以解脱的知见就可以证到。

证到以后要学「有」,是开放你的心,接纳众生,以前我看不惯,现在我听、看,这个人做得对、不对,我都无所谓。以前见人做不对,就要骂人,见作奸犯科,就要跳脚的话;现在体知那是他的业力,要骂众生之间,即知这是无明所造的一切业,你会怜悯他、可怜他。以前嫉恶如仇,现在你会想办法帮他、渡他,这时要回返、要接纳众生。

走到空是出世间,离开世间逃避世间,为了完成我的道业我要回凡,从出世间里跳出来,让我们把出世间当做空,悟到空,我再加一个出空,空里面走出来到那里去呢?走到入「有」,回返的路走出来,与凡夫没有两样和众生在一起,谁知道你修得好不好?但是你内心自在解脱就可以与各层次的人扰和在一起,不会显现出你高高在上,也不会显现出你德行很好,或是有什么神通变化,就和一般人一样,但有解脱自在的心,有慈悲的心,勇往直前的心,你一直在付出没有为自己想。所以如此能够圆觉的话,那就是菩萨,慢慢一直走,圆觉的终点就是空有不二,整个修行过程要这样才是修圆融的。

刚刚说第十三捐弃所思,以前是认为我所想的都是妄想,或我所感知的是冤亲债主的作弄,我心通感知业缘,这些我要超越,现在既然能超越,我还怕什么呢?所以我就不捐弃所思,要练习回返入有了。诸法无常,缘灭法灭,懂得这样世间所碰到的如意事,没什么好高兴的,不如意事也无常,几天就过去。像你在行菩萨道三天、两头生病,这是在做事。祖师大德说,不要落在无事匣子里面,你说身体健康,天天无所是事,这不是菩萨,菩萨每天好像都在生病,你看那些大和尚或高僧大德,好可怜!每天病得奄奄的,但要说法时,精神就来了,一下台就要吊点滴了。他已经很习惯这种感受,你看他很可怜,但他内心很安详,色身讲起来是没有好好吃饭,抗体也比较差,接触的人太多了,缘杂,每一个人背后都一大堆众生跟着,怎么不会把身体搞生病呢?但生病就吃药、休息,下一次上台又唱又说,下了台又病。每个师父带禅七或长期做法会,他都在生病,但菩萨都不怕生病,这个臭皮囊能用就用,不能用就再换一个,解脱出生再换一个,这就是诸法无常。(待续)

(89 2 24 日 讲于法尔)


[ 《安那般那守意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