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禅宗十牛图解说(1010)
             --第十图
unchar6.gif (924 bytes)垂手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
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前言

unchar6.gif (924 bytes)的意思就是进入市集、到菜市场,比较热闹的地方,入unchar6.gif (924 bytes)垂手也就是以静态的心,随缘度化一切众生,垂手等待一切众缘。上一次我们讲到,自然界的景观无非都是般若,所以你体会到自性清净,自性是跟一切世间诸有相并没有分别,不是因为脱离自然界或者现象界,而能够独立成就佛法。所以返本还原时,离不开这世间的一切现象,而这第十个图就是要开始行菩萨道。

禅宗行者经过此大风大浪,风光无限的神通力后,因能全都放下,终于能走出轮回的洪流中。此时埋自己之风光,让千圣亦不能得知你的修证,然后遵循前贤的道路,以化导众生为职志。禅宗行者行菩萨道,不是用一些怪力乱神的方法,或神通异能的力量,去帮众生化解一切的业障,而是要以自在无碍的心,去与众生习气周旋,使他们能彻底觉悟,然后痛下决心出离世间,故颂说:「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这样才是禅宗行者的风范,以自在无碍的心力,于不知不觉中,使顽石点头,枯木开花,改造众生的习气,带领他门走出三界九地的轮回洪流中。

 

二、序言解说

「柴门独掩,千圣不知。埋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提瓢入市,策杖还家,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柴门独掩,千圣不知。」

这第十图的序言,在开始讲十牛图时,已经给各位介绍过了,这一段序是很好的修行者,在成就后的写照。一个修行人心不清净,所以要把柴门打开才能打理,故要开悟。待心已清净后,此柴门老是开着干什么?既已修得差不多时,就要把此柴门让它掩起,不再让众生或众圣感知,或说不去感知众缘。

如果把心眼打开以后,体性就会现出,法身会现起来。我们禅宗所说的黑漆桶,一般修行没有把黑漆桶打破,是没有办法真修行的,也就是说根深蒂固的观念,没有办法把它淡薄。黑漆桶打破以后,一方面觉知的自性可以观照它,二方面或扫到的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它都会起现行,再加上我们面对人、事、物以及一切境界,尤其在逆境,或不好的境界,那更能够诱发出内心所潜在的习气出来,所谓的现出来者就是要转,要能够知道转。

所以柴门打开以后才能够真正的实修,要怎么去实修呢?也就是前所介绍的,要修无所修,就是面对诸因缘的时候,能够转移内心的执着,不让一切境来黏,而你的空性也就会更圆满、更灵活,不被一切业来抓住,这样慢慢地证得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的时候,这个门不关,也就永远没有办法再继续走下去,而也不能够去行菩萨道。

故「柴门独掩,千圣不知」是说我们的体性清净后,就要回凡才能入人群,行菩萨道是要用讲的,要走入人群。如果一个有些神通异能的人,但是要他讲却是讲不出佛法来。佛法是从体会之间,然后用你的智慧来讲出来的,不是用你的神通变化去说法,那个会误导众生的。所以为了要走入人群,为了要从智慧中去得到解脱,才要柴门独掩。

修行第一阶段的心眼打开以后,到这个时候要把它关起来,当然这种关闭,气脉力道也会慢慢地退失,但已有一个能力,让你的体性能够观照十方虚空一切因缘。四禅境界的时候气充满了,你的起心动念这都能够成就,那修佛法也是一样,尤其是大乘的佛法,要开悟没有气是不行的,而开悟是打开心扉了,气很旺、经络通了,那一直通下去有什么用呢?要靠智慧,所以修得差不多的时候,这个门就要关起来,关起来以后呢?跟一般众生并没有两样,如果你修到可以发光,有一类众生可以看到你会发光,甚至于有的人,打坐也可用他的眼根看到人同样的发光。你能够发光,别人就知道你的所在,也能够知道这里有一个人,有一个物体。

无神通菩萨,他并不现光、也不现什么化相,跟凡夫没有两样,只是智慧非常的殊胜、锐利,能转一切的烦恼,能判断一切的事情,这些都能够非常的自在、能解脱。到了这个境界,圣人与圣人之间的认知,不是从他的境界去认知,但是可以从他修证的智慧、意念、行为去认知,这个到底修得如何?而不是因为他能够有神通异能。因此,也无须让千万个圣人知道你境界的必要。

「埋自己之风光。」

风光是来自以前种种的执着,才有显现出异能的风光,而另有所谓自己的风光是指那并不好的习气,这种风光不能与诸佛菩萨合成一空无的体,若合的话就是不异不一,大家的体性都是空无的,才能够与诸佛菩萨的心相应、体性相融,这是不异。还未成佛前,每个菩萨修证都有不同,故说不一。你自己所具有的风光是有个别的,不管是眼、耳、鼻、舌、身、意其所现的异能,有的现这个、有的现那个,所以用八万四千法门,所修出来的都有不同的境界,这些都跟你的解脱、你的自性清净没有什么直接相关的,所以还要把它埋没下来,也就是说不要去炫露这些,当然还有一些习气毛病,本来就是要断的,那怪力乱神的部分,也是要超越它,不要去玩弄这些。

修佛法到最后要自甘寂寞,如果不能够自甘寂寞,自显出平凡,那就不能去做为一位菩萨,菩萨是用讲的来度众生。譬如在一个法会里面,可以讲佛法度化很多众生。然而如果你有什么神通异能,人家来请教你,一对一,总是一对一的,这个影响力并不大,所以要现凡夫身,现平常人的样子去与众生相处。

「负前贤之途辙,」

还没有成为圣人以前的大德们,或者是已经证得有所果位的圣人,他们的路是怎么走的,离不开发菩提心。修行有一个成就的时候,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要行菩萨道,菩萨道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因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多少可以做些度化众生的事情,要求佛果不是一直追求就有了,要求佛果一定要从度化众生来累积,得到福德与智慧。我们常常说的,还没有开悟以前的地前菩萨,所修的福德大概都是布施、持戒等福德之类的,福是从布施来,德是从持戒而来。地上菩萨的福德不是从布施来,不是从守戒来,地上菩萨的福德是从发菩提心,度化众生而来的。前贤都是这样行菩萨道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前人的做法,依循他们所走的路途,我们也是要这么来做。

「提瓢入市,策杖还家。」

提了一个装水的水瓢(古代装水有的用胡瓜阴干,中间掏空后可以装水),提着装水的瓢,走到热闹的菜市场中,寻找有缘可度的众生。行者手里拿着手杖,背部背着水壶,回到人世间。这个家不是回到自己的家,以前还没有出家以前,都是跟众生搅和在一起,现在修法有成,还是再进入众生族群中,要度化众生,也就不能离开众生。

「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行者进入卖酒的酒坊,或者是卖鱼的鱼市场,遇到有缘的众生,全要化令他了知佛法,为他解说佛法,使他接受佛法,亲近佛法,走向觉悟的大道。从开始修行的非常热闹,真正在修行的时候是很热闹的,热闹是在内心里面,别人不知道,不管是心或者是神通变化都是在心中,但要把它淡薄了,把这种力量,也就是《楞严经》所说的这些魔相淡化了,才能够去行菩萨道。而行菩萨道也有一个好处,能够增加智慧,智慧俱足的话,修行过程之间的色阴、受阴魔相都能够控制、灭除,想阴是可以探讨它的心功能、功用,色、受、想这三个境界都还有着魔的危险,尤其是色阴、受阴这两个不净的话,就直接受外来的魑魅魍魉这些客邪所干扰,这都是直接的。

想阴魔境中感情作用灭了,不再被这些客邪搞得天翻地覆,接着就能进入行阴的魔境中探讨心的功用。若想阴未破,此时难免会偏向于追逐神通,所以这个魔,就会透过被魔所依附的第三者,现一些神通变化的异能来炫耀、来干扰你,那你就会着迷,由于你也很喜欢这些神通,才会用心去追逐、观照、探讨它,看到人家现出这些不可思议的神通以后,你认为这个就是佛,佛的境界大概就是这样的,所以就听他的。这一类的魔都是教你行淫欲,破佛律仪。如果是真佛的话,一定是教你断淫欲,一定是守戒清净,那会能够现神通,但其德行却是很糟糕,这怎么会是佛呢?定是魔!

色、受、想、行、识这五关,前面色、受、想这三个,要舍一切法不能够去用,在什么时候才可以开始去观照心呢?进入行阴的时候,才开始真正修行,以前是求解脱、断烦恼,在这里开始才是要真正的观。刚开始时行阴微细,阿赖耶识藏很多的种子,所以要去观,观察它、观照它,就会观起十二类众生的因缘,以宿命智通去观,从这里面去观、去探讨,到这里才开始可以去用心,可以开发出宿命通、宿命智通,了知十二类众生的因缘果报的道理。你如果有错误的观念,还是会在这个时候拨无因果、或者有断灭相,这些魔相都是错误的观念、执着,不能圆满,这是在行阴区宇的时候所现的现象。

我们在网络上文章,讲到想阴魔相灭时,接着下来将讲行阴,也就是说我们了解经典里面所讲的,到哪个阶段修证到了,才能够做什么事,如果没有修证到那个境界,就不要去做什么事,一方面心未清净,要观也观不起来,要观众生因缘也观不起来。如果第六、七意识破灭了,想阴不再飘浮,那才能够真正的入行阴的种种,去研究、去思考,所以要这样从受、想灭到行阴灭之间,要去行菩萨道,让你的心更成熟,智慧也更圆满,然后有机缘的话,也才可以进一步的研究这个心了。

 

三、图颂解说

cow10.gif (590 bytes)

颂曰:
露胸跣足入unchar6.gif (924 bytes)
   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
  
直教枯木放花开。

 第十图   入unchar6.gif (924 bytes)垂手

 

「露胸跣足入unchar6.gif (924 bytes)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第十图中的大德很自在,所穿的衣服也自在,他把胸膛露出来了,古代的人有时不穿鞋子、赤着脚,这也没有罣碍的样子,到市集里面来,入unchar6.gif (924 bytes)来。

因为旅途劳累,土灰沾满整个脸部,但是心情怡悦,菩萨并不因为一切的劳累而觉得苦楚,所以永远保持着一个非常开朗、快乐的心境,更没有所谓好、坏的境界,永远保持着一个平常心、欢喜心。

我们看很多的大德,甚至于我们的同学,做起事来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却忙得很愉快。上一次上海下涛法师来道场开示,他天天都有节目忙,但是他也说忙得非常的愉快。佛教里面的这些菩萨们,在度众生之间,当然每一个人都是非常的辛苦,很忙、很劳累,有的是忙得没时间生病,有的是生病了,照样还是继续去做,继续忙、继续去度众生,很多有的甚至于坐轮椅,他仍然可以赶路去出席法会,实在是不可思议。

很多师父一上台讲经的时候精神抖擞,讲得非常的有精神,然而一下台就病恹恹的,病得没有力量。所以养生的功夫,有时还是需要做得好,气要养得好,气机能够养得好,就不会那么累了,起码是上台有精神,下台后只要休息、调息一下,马上就恢复体能,必须要有这些功夫。体能衰落了,更必须要调养,气机不能退失,不退失就必须要断食、打坐,这也都撇不开的。

我讲课有一个好处,可以陪你们一起打坐,禅修有什么好处?我陪你们一起打坐,一座两小时、一小时半,也都是在充电,这样就是逼得大家一起坐,你坐我也坐,如果能够把持这样,到七老八十的时候,还可以这样打坐的话,体力应该不会退失、退转。否则年纪大衰老时,体力就会愈不行了,当然营养方面也必须要注意的、要照顾的,如果营养方面不照顾好,肌肉细胞、我们内脏的细胞,它们会老化,营养不给照顾好,当然它就会越来越衰退了,也要注意补充维他命、矿物质。这部分是世间法里面的东西、养生的东西,还是必须要注意的,这是题外话了。

「露胸跣足入unchar6.gif (924 bytes)来,抹土涂灰笑满腮。」前面两句所讲的是他身体的型态,在旅途劳顿之间,并不以身体的种种,以及沾染灰尘而感到不舒服,仍然表现得很快乐,后面这两句「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就是在讲它的功用,如何来度众生,进入这个市集,而抱持着欢喜心,来跟有缘众生结缘、度众生。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这个主要在讲修禅的人,证悟到空、无相的时候,本身对法并不执着的;对法不执着以后,在度化众生之间,也不一定要用世间禅里面的这些神仙的神通。佛法与修世间禅的最大不同,是一个要求解脱,一个是执着心的神通异能。

自我的解脱在过程之间,对于法的执着要灭除,而法的执着灭了以后,才能够悟空,才能够对于一切相不执着,而是以”对待的空”看一切法,虽然是有相,但是无住的话就是无相,能够做到无住,等于是无相。当然三三昧之间还有一个无愿,在七地以前的菩萨要修无愿,有所愿的时候就有所求,有所求就是还犯有法的执着。所以在还没有证得解脱以前,一切法都不能用,一切法都不能够起,七地以前菩萨都是要舍一切法,除了悟空以外,还要能够做到不黏,能够做到不黏,那才能以对待的体性,来看一切法而能无住。

或以十波罗蜜而言,六波罗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一般的六地菩萨,以菩萨每地分别都要去修的这个六波罗蜜,七地菩萨修方便法,为什么要用方便法呢?因为你一下子做不到悟空、无相、无愿的境界,所以要用方便法,以方便波罗蜜去做,去修证到这三三昧的境界。能够修证到以后,就跨入另一个八地菩萨的不动地,不动地菩萨,除了心如如不动以外,在五、六、七地的菩萨修这个方便法,于禅定、般若之间所得到的智慧,能够造成对一切境如如不动,能够如如不动的时候,这是一个修行的分水岭,这在七地以前因为还有法的执着,故要修空、无相、无愿这三三昧,来证得解脱。

如果以《楞严经》的魔相而言,色、受、想这三阴种种的魔相,也是要超越的,不去用它,这样可以证得真正的三三昧,也是因为进入无、不动了,这个时候又进入行阴、识阴,这两个在五阴之间是另一种境界,所以在不动之间就观我们静态的一种鉴照功夫,因为你去掉了想阴的这些境界,不去胡思乱想、不去玩这个心,你就有办法解脱。

心中心法的初祖大愚法师,当然他是度众心切,他生在比较云老法师的后代,但也离不了多久,其实也是受他的熏习,也是受教于他,然而没有像这老法师这么有地位、有名。既然有了成就要来度众生,为了宏法就现一些神通,他就现神足通,飞在空中,大家看了惊叹不已,因此在大江南北造成轰动。他在空中飞来飞去,以前的阿罗汉、辟支佛才有这个境界,大家都很震撼,因此求灌顶、学修法的一大堆,有五、六万多的人,成就的却是只有几个。根据我们音老上师所讲,只有七、八、九个,没有超过十个以上,这是他所认知的。

所代表的意义是:修法不是那么简单,要开悟也要看因缘、福德,不是说很有兴趣去修这个法,就会有所成就,你过去的因缘是如何?现在的智慧怎么样?你的心态怎么样?你是为众生而去修法的吗?还是为神通而去修法的?或者是修法了以后有神通,就搞一些名闻利养的事?这种种的心态不正,当然果也不正的,所以佛教徒不能够现一些神通来蛊惑众生修法;到后来初祖也承认不是很好的结果,不久他就隐遁了,遂他就把宏法的工作交给二祖王上师,自己就隐遁了。所以既然佛法要求解说,不能够以世间禅里面的这些神通来蛊惑众生,这是另一个层次的意义。

再者是既然悟到空、无相、无愿的境界,你度众生是要以这个空无的心,去跟众生磨,这个「磨」是很有意思的,你的习气偏向于瞋心很重吗?瞋心很重,禅师要度你,他就会跟你磨,要吵架,他就跟你吵架,吵架了以后,他又好像以平常心一样对你,无所谓的对你。

禅师有一种你不能预知的能力,他可以因为吵架之间,把你的神识抓住了,或者是不抓住你的识神也可以,他让你的魂魄或者是影相,会进入他的心里面去了,然后把你加以修正,怎么的修正呢?就是以空无的心法,或者是以心通力所学到的无上心法,来消灭你的业。如果你瞋心很重,在经过一回、二回、三回地磨练,他不必现神通,就用他空无的心的体性,来跟你磨,磨到后来你的脾气都没有了,因为他没有执着,你跟我吵,吵完以后他还像没有发生事情一样的对待你。而凡夫吵了以后心有不甘,不甘又没有办法,所以一次又一次地,被磨到连角都没有了,这就是禅宗所具有的特色:直教枯木放花开,顽石点头。

禅师他一定要悟到空,一定能够了解无相的体与有相之间的对待,然后利用他的心通力,来与众生「磨」,所以才能直教枯木放花开。不管是枯木放花开、或顽石点头,意思都是一样的,只是对待顽固的众生,不以神通来诱惑他、来修学,而是以他修证到的真正所具有的体空以及心通力,来度化众生;所以禅师他有一些行为,你如果不到那个境界,是没有办法了解的。因为他无碍,你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他都不在意,他认为可度他就度,有因缘他就度,也不强求什么的,若有所强求,那就不会自在的。

很多的道场或是哪个人,你看到的这个人好像经济能力满不错的,又那么大方,就特别的照顾、特别的另眼相看,意思就是好像得罪不起这个大护法一样。假使还有这种心态时,那就没有办法自在,也表示你还有分别心,还有法的执着,还是不能够随缘,这个就是自己还没有自在、还没有无碍。所以境界修到哪里?只要明眼人一看就很清楚了,也不须什么神通,你只要用智慧去看,就可知道这个人修到哪里。一个人即使他有什么神通,可以知道过去、未来,但是有什么用?有一些事情还是放不下,有一些事情还是转不了,不能够自在,这个就可以知道,他还是在什么境界的。所以修佛禅或者是修解脱道是很真实的,除了自我的体会以外,也是要有自我的修证,如果做不到,那就跟一般禅定没有什么两样的,因为做不到解脱的境界,还是离不开世间禅定的范围。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这两句话也在说明,禅者的一种风范,他怎么度人、感化人?他怎么用他的方法去度?要懂得他的意思。

 

四、详解文说明

「行者证得我、法二空智,再体会诸法真实相,已能圆满菩提,此时行者要去小乘而就大乘,行菩萨道。行者心光已能内敛,让柴门独掩,埋自己之风光,恢复凡夫相,入世而度化众生。因行者已具足解脱知见,虽住俗而不厌俗,入世而不着相。行者已具足大解脱、大智慧,与诸有缘众生集聚一堂,虽不现神通幻化事,但能教枯木开花,顽石点头。盖行者已不着一切人、我、善、恶、凡、圣、染、净等分别相,以空无的心体,应众生万种缘。因行者心得自在故,身亦自在;身心皆自在故,得转一切外境,是谓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和曰:「慈悲喜舍入世来,利益群生乐满腮。无我无心通法尔,顽石枯木转心开。」

「行者证得我、法二空智,再体会诸法真实相,已能圆满菩提。」

行者修证到这个境界,已经是得到我空、法空的智慧,我空就能够不在乎于对自己能生、能灭的那个自我的执着,也不在乎于外界对他的好、坏、顺、逆的一种表现,怎么样的他都自在。顺,他也自在,不顺,他也自在,这样子才能够把我的执着灭掉。那无始劫以来,对于根本法的执着-俱生法的执着,也就是我们轮回的根本,在去掉了我的执着,还只是烦恼没有而已,还没有真正的断掉轮回的根本。所以在行阴区宇之间,你才能够了知法的根本,浮尘根之究竟枢穴,这是在《楞严经》所讲的。你有能力去观到轮回的根本-阿赖耶识的法尘,才能进而再灭掉它,不受它的影响,而能够做到这样,法就空了。所以我空、法空这二种智慧不是用空谈,是要能够去体会而后做得到解脱。

做到以后,诸法真实相就是讲无相的境界,讲有法是因缘而生的法,到此时的行者已经不因妄想而起一切心,或者他打妄想,但是也不会执着为真。到行阴区宇的时候,想阴灭,你就有一个能力是:白天不打妄想,晚上不做梦,也就是经典上所说的寤寐恒一,寤就是醒的时候,寐是睡觉的时候,这两种时间情况也都一样、恒一,而且不是一下子有、一下子没有,是永远的没有这种妄想,也没有做梦,这样子才是想阴尽。故这样看起来经典所说的境界,末法时期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也因为很难,所以修行能够进入行阴境界的寥寥无几。

修证到行阴区宇的时候,就有天眼通、宿命通的能力,没有这能力就免谈,只有一些鬼神通、阴阳眼、、,那都是不入流的。能够修证到这种第十图所说的境界是为菩萨,您已经有能力,可以去体会诸法的真实相,诸法的真实相是因缘而生的法,因缘生诸法,那就有如如不动的体性去了知境界,但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追根究底,法生、法灭对他而言都已没有意义;可以去了知这个境界,但是我不会迷糊,这才是悟到空,原来一切法也是空,毕竟空,没有什么真正的可以罣碍的,要罣碍的,因为我空、法空所以也罣碍不起来,这是很自然的能够做到的,因已经能够圆满菩提了。

有的偏于空、有的偏于有,这两个都是不圆满法,那有的是根本没有悟到空,然后执着一切有,那更是离谱的,连解脱道都谈不上。有的悟到妄有不真,即不受它的影响。有的悟到空,绝对的空悟到以后,你就能够很潇洒自在地,不受一切境界的影响。这个境界证到以后,再回过来面对与承认世间里面还有因缘的种种法,当因缘法生起的时候,也能够鉴照这个因缘,能够面对这个境界,但有一个自在无碍的体性,面对这些都能够自在、能够无碍,这就进入空、有不二的境界。所以能够修证到空、有不二的境界,那才是圆满的菩提自性,我们觉悟的心除了解脱以外,还可鉴照一切因缘,还要有能力不受它的影响。

「此时行者要去小乘而就大乘,行菩萨道。」

此时行者要去小乘而就大乘,小乘证到是我执空了,或者分别法执空了,但是俱生法执尚未灭,所以要去小而回大,再进一步地修证,俱生法执灭了,才能够进入行阴区宇的境界。在这个时候,你悟到基本的空而解脱了,应该要去行菩萨道,行菩萨道之间,你多少要去体会心的用,多少都会体会一切法是因缘而生的,然后再进一步的去磨练。

不是我不看,是把头栽在泥沙里面像驼鸟一样,眼不见为净,然后我就自在了,那种都是假相,是要更进一步的进入人群、进入顽固众生之中,然后与众生搅和在一起,同时能够觉得众生虽然顽固得不可理喻,但是你也以善导善诱,同时也不会受众生的影响、再生起烦恼。

从众生可度的这种情况去发展,可以再磨练你对法的了解,不是只有空,是在有相之间而无住、而不受它的影响,才能够了解大乘佛法的精髓是在这里。因此能够由小向大,才能够从行菩萨道之间去体会,心原来还有更大的功用。

到最后,行者能够再继续去修证时,就有诸菩萨的神通变化会起来,以前不去用这个心,现在你可尝试去用这个心,也就是刚刚所说的,进入行阴区宇的境界,可以以你的愿力,继续再修下去。

「行者心光已能内敛,让柴门独掩,埋自己之风光,恢复凡夫相,入世而度化众生。」

十牛图里面所讲的「不用神仙真秘诀」是用空无的体性度化众生,行者心光已能内敛,这是要埋没自己,不能够表现一些神通来蛊惑众生,所以难免要柴门独俺,埋自己之风光,恢复凡夫相,入世而度化众生。这一句话从两部份来说,一部份是身体,如果是气充满时,当然灵知灵觉是非常的锐利,但是你不能够用讲的去弘法,只用一个心,众生实在所受的影响较少,来请教的人是一个、两个,没有办法像一些菩萨,一站上讲台,几千、几万个人受感化、教化,这种影响才大。

有一些神通力,并非只是人家来请教,而一个、一个地来帮忙与化解就完了,这种偏向于小局面的,要影响就要大的局面。你有凡夫的境况,就有脑筋、有嘴巴,以前不用第六意识,现在回过来再用第六意识思考,如何来善导善诱化度众生?如何来讲一些佛法,让他们一念之间能够入无生法忍,这个就是恢复凡夫相的缘由,而你已然恢复了凡夫相。

第二个层次是代表修行已经有个境界、告一段落,不必再打开你的心眼,然后拥有一些灵知灵觉,不一定要处在那个情况。所以我们修行还没有定力,就靠色身的气来帮助你定,或有一天不管真气的有无,照样能够自在无碍,那才是真正的修到解脱了。

很多人靠气来维持定力,想不开的事情,因为断食的结果比较看开了,这还是一种变相的有为法。如果哪一天丹田不见了、真气没有了,但是面对事情源源不断的来,也仍然能够自在无碍,用平常心去应对,这个功夫才是比靠外来的,或者是内在的真气在维持定力的修证,其境界要来得更高。

再过来,最后的解脱是要靠智慧的,即刚刚所说的十波罗蜜里面最后是”智”--第七是方便波罗蜜,第八是愿波罗蜜,第九是力波罗蜜,第十是智(智慧)波罗蜜。以佛法所讲求的是用智慧度到彼岸,用智慧来度众生也是一样的,所以后面的方便、愿、力、智,这四个波罗蜜,是大乘菩萨所要用的方法。

悟得解脱的智慧,是要再回凡,回凡当然就等于是出出世间,再入群众之间,所以回凡是心的更进步,不是回凡好像就是退步了,不是的!而是更能够容纳一切世间的有相。

「因行者已具足解脱知见,虽住俗而不厌俗,入世而不着相。」

再入世的时候你已经具足了解脱的智慧,虽住俗而不厌俗,入群众之间,以前是很厌恶的,这个人怎么那么坏?这个地方怎么那么脏?这些人怎么有这些习惯?如果以前早就唾弃他们了,因为还在求清净,还要求干净,不屑与他们为伍,现在为了要让您的心练得更完美,所以现在虽然跟芸芸众生搅和在一起,但并不因为他们的一些习气毛病,而不能够接受、容纳,或周围之间的环境,也都能够承受而不会受不了。

「行者已具足大解脱、大智慧,与诸有缘众生集聚一堂,虽不现神通幻化事,但能教枯木开花,顽石点头。」

住俗而不厌俗,入世而不着相,因为行者已具足大解脱、大智慧,所以才能够做到这样。这我们刚刚所说的,用什么功夫?就是用无碍、自在、空无的心,去跟众生一起磨练,所以就能够使枯木开花,顽石点头。

「盖行者已不着一切人、我、善、恶、凡、圣、染、净等分别相,以空无的心体,应众生万种缘。」

一切人、我,善、恶,凡、圣,染、净等分别相都不具足,这就是平等法,悟得平等性了,就没有这些分别心。众生有种种的因缘,你以空无的心去协助他,或者去断他的习气毛病。

「因行者心得自在故,身亦自在;」

心能够自在,身才能够自在,如果是身受外邪控制,那心有时候也就不得自在。在初阶段修行的时候,如果你气比较旺、比较通顺,就会觉得今天定力好像比较足够,事情比较不黏上,比较看得开、可以解脱;如果哪天您的丹田被冤亲债主给予封住了,气起不来了,或者感冒了,然后你也觉得我还是能自在,那才是真的自在。有的人就不行了,气不通,身不顺,心就乱了,有很多的同学都有这种情形,这是难免的。所以你要练到,不管是身体气通与不通,都能够自在。身心能够维持一个自在,你就能够控制得了身心。如果是别人控制你的身,那身心也就会不自在,如身体没有气、身体病痛,心就慌乱、烦恼。圣人证到这个空无的心体时,身心当然都能够自在、无碍。

「身心皆自在故,得转一切外境。」

身心能自在,当然就有能力转一切外来的境界,因心通力无阻碍故。如果转不了外境,就必须要多加用功,打坐、念佛、拜佛都可以,让心安住、让气脉通顺。如此,你不必动用什么法,过一阵子客邪没有你的办法时,就是你嬴了。其实修佛法是很简单的,只要你不倒下去,最后就是你嬴了,因为他用的是有为法,不管是要害你,或者是要让你烦恼,你都能无所谓,不倒下去的话,你就能渡过此逆境。因为一切法都无常,他不可能天天都这么搞,就是业力或果报,也不是一直没完没了的,最后他还是得不到了,你就是最后的赢家。所以以这种空无的心体去应万缘,让身心都能够自在,就能够显现出真功夫,不必用一些神仙真秘诀的功夫。

「是谓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不必用神仙真功夫,能显现出无上的力量,这是空无的心体所能现起的力量,所以能直教枯木放花开。枯木已经枯了,为什么能够再回复生机?且还可以再开花结果?这都是因为你,以空无的心体,来面对众生诸种因缘,能够让他们转移习气,再引起一切佛性的生机。

 

五、和颂解说

「慈悲喜舍入世来,利益群生乐满腮。无我无心通法尔,顽石枯木转心开。」

「慈悲喜舍入世来,」

古僧大德以四无量心,此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要解释可是一大篇幅,在《大般若经》的法相中已有列出,请你慢慢地去研读。简单讲慈、悲、喜、舍,就是我们常常在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及随喜功德、舍一切法,抱持着这四种心态,再来到人世间。

「利益群生乐满腮。」

如果菩萨只有利益人的层次,则这个功夫并不够,还要对鬼神、天神都能够利益。同时也要有一套功夫,才能够折服鬼神、天神之类的,人是最坏了,要能够折服有缘、无缘的众生,而且是以德服人,不是以什么神通来服人。好人、坏人都能够利益均沾,以满脸的笑容,愉快的心情,来度化众生而不累。

「无我无心通法尔,」

行者已去掉我、法二执,诸法之间不要有一个我,诸法之间不要有一个心,只有空无的心体。没有我的执着、没有法的执着的时候,所现出来的体性是空无,从体性空就会现出法尔的现象。

更大的成就可证得宿命智通,宿命智通与宿命通有什么不同?宿命通可能就是用你的天眼去观,宿命智通是用智慧让法尔现起的,如果用观的还有一个时空的限制,八万劫(13亿44百万年)以内的过去与未来的限制。而宿命智通就是佛的境界,从心里面现出来的法就没有限制了,没有时空能限制,你只要让它现,就能读出一切法尔。本来这是阿赖耶识的佛性都具有的力量,不可思议的,因此最起码要修证到无我、无心,就能够通法尔的现象,这是佛的境界,而一切法从心地起。

「顽石枯木转心开。」

人或众生,沉迷于恩恩怨怨中,受制于习气、毛病中,有如顽固的石头、枯萎的木头。禅宗行者因证得无我、无心的这种空体,如此的心体滋润众生心,而使他们能够开悟,得解脱知见。本来有如顽石、枯木的心态,最后在禅师的磨炼下,顽固的心开了,枯萎的心再生了,这是我们跟它来相和的一首偈语。

 

六、结语

「上述十牛图略述行者修行过程中,如何克服我、法二执,证入般若佛智,具足涅盘妙心,并进而再入世化众。其功夫全赖行者亲自行履,若不亲证,则甘草、黄连,难言其味矣!」

一个所谓禅宗行者,若说有修证,一定要经过此十牛图的过程,若没有全部依各图走一趟,那你说真的有所开悟,这还是个大疑问。尤其在见牛(3)、得牛(4)、牧牛(5)之路途上,若说行者见牛、得牛,开悟了、见性了,但却无牛可牧,马上就显得多有修证,多了不起,那不是认知有问题,就是着魔而不自知。另一个有开悟的行者,若不能修入空,像第八图一样,一物也无,一境也无所见,则未达究竟,更不好自认已有修证,还得继续用功。若是一个过来人,当会赞叹古僧大德,毫无掩饰地把修证的真正过程,那么真实地记录下来,让我等后学能有所遵循,才不会走错路,不会错认境界。

涅盘是寂静不二的空体,所产生的神通妙用,法尔的现象就是妙心。甘草是甜的,你没有去尝过甘草,怎么会知道它是有持久的甘味,而甜又甜到什么程度?黄连是很苦的,如果没有去尝试一下,怎么会知道它是苦到了什么程度?多苦?所以修行都必须要实修实证的,你才能够了解古僧大德们,甚至于世尊与诸大菩萨所说的法,是在讲什么的?这十牛图的解脱,我们花了几堂课把它讲完了!阿弥陀佛!(全文完)

 

班,

山。

熟,

间。

王安石 大德 ─


[ 禅宗十牛图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