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禅宗十牛图解说(109)
             --第九图
返本还源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前言

第九、十图是后来才加上去的,本来只有画八个图,即称是八牛图,后来是为了强调大乘必须行菩萨道,故加上此二图。若修行有得后不度众生,则是自了汉,那就不完美了。第八图不往前走,是滞留在一片空里面的话,有的人就会误会修行到此就完结了,一直执着在一片空里。如此永远空空,不是就犯了顽空嘛!所以再进一步的在空之间,能够让自性能映照一切法相,因此就有第九图,也就叫「返本还原」。

什么叫做「返本还原」呢?未迷失前就是这个样子,就是去除一切妄想、执着以后,这个镜子已经抹得光亮了,这心镜应该能够映照一切境界,能映照就能照世间一切法,超世间一切法相。为什么诸佛菩萨有大圆镜的智慧?因为诸佛、菩萨妄想、习气的妄执都已经清净了,遂就能够映照一切境界以及一切相,如此,一切山河大地与你都是一体的,你就是山河大地,山河大地就是你了,众生就是你,你就是众生。

 

二、序言说明

「本来清净,不受一尘。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不同幻化,岂假修治,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本来清净,不受一尘。」

诸佛、菩萨有大圆镜智,可以映照一切境界,而我们尚未迷糊以前,本来也是这个样子,自性空本来是清净无碍外,回到本来的佛性时,是不受丝毫的污染与微尘的。在此境界,要认识清楚,本来阿赖耶识中种子无量,但妄执心没有,习气毛病去尽时,就是回到本来清净之体,空性圆满,无一尘可黏,当然就无所谓烦恼。

「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

回到本来的佛性时,要保持的心,是对世间上一切有相,能知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人也是这样、畜生也是一样,一切的有情众生都是随着因缘果报在转的,因此不要感情用事,要有超然的能力去观一切有相的荣枯,该荣华富贵的也是因为有他的果报,该衰败的也是因为因缘灭,就枯萎了。

我们以前还未凡情脱落的时候,常常会对于人世间的起起、浮浮很在意,哪一个人看他因缘来时起高楼,过几年眼看他高楼塌了,难免就会感慨万千!也不必这样了,这是因果报应。所以你要有这种豁达的心胸,因为你是回到本来清净的心,已能无烦恼,不必为了众生的起起、落落而伤感。也许没有关系的,你会看得很开,但有时候还有感情作用,与你最亲近的家人、朋友等发生问题时,也有这些现象的时候,难免都会有一些烦恼。

既然回到清净的本来,你就有一种自在无碍的心,来无所黏,过无踪迹,可以观看外在一切事情的荣枯,而能够有这种心力量去观看外相的荣枯,你就会有一种无为的情操。要证到空、无相、无愿,那个无为的心,又要感觉一切境,又要能够凝住不动、寂寂然地,那就是佛性自然、本来的样子。所以你处在无为,而无为的背后有一个坚定不被境转、寂寂然的体,非常地精湛的体性,在面对着一切因缘现象之法时,都不被境所黏、所转。

「不同幻化,岂假修治。」

体性处在无为凝寂境界的时候,不随着外在的一切有相,来转换变成你自己种种的心意念,相归相,不随一切境界再引起一切心的作用。在开始的时候,为什么在有佛处会那么的热闹呢?这是因为常常感知后,随着境在转,而现在已经处在无为的境界,有这个能力可以不随一切境去幻化,既然已经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还需要假借其它的法来修、来调理嘛?不必用了,因为回到清净的本源以后,就不必要再修甚么了。你的自性面对一切境界,都不被它所转,所以不假修治,自然而成就的这种无漏功德,没有烦恼了,不被一切境所黏,也是自然而然地达到了这个境界。

「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佛性能映照世间、超世间一切事,有如映照青山绿水等自然景观。这些种种的自然景观,是种种因缘际会,对我并不构成任何的影响,因此就有这种自在无碍的心,可以坐看、观照世间的成败,哪一个人成功了?而哪一个人失败了?时间改变,人际变迁,不管是亲人或者是不相关的人,应该都要有这种平等的心、平等性,观看世间的一切相,而佛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三、图颂解说

cow9.gif (590 bytes)

颂曰:
返本还源已费功
   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
  
水自茫茫花自红。

 第九图   返本还源

「返本还源已费功,」

修行者自开悟后,了知自性与习气之妄与真,为要回到本来的面目,回到自性本来清净的源头时,到底花费了多少的时间与功夫?当然很费功,是费了很大的力量,才把这一头牛驯服。

修佛法最重要的观念是返本还源,不是有一法可得,是恢复原来具有的佛性功能,此佛性本源是什么?是能鉴照一切法、十方界的真心,是具有无漏功德的体,对境不黏、无烦恼的体,是具足所有鉴照的光明,不被一切境所迷的。

「争如直下若盲聋。」

证得无所不能知、不能照的境地时,到目前这个阶段、这个状况,却好像没有眼睛、没有耳朵一样,难得要像聋子、像瞎子一样,不听不闻,为甚么呢?因为不被外境所转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嗅而不觉。到这个时候,真的都做到了,看似看了,但是了知于心中就好,也不会有甚么幻化的心来跟它相应,很淡薄!

有的人修到一个境界的时候,即使是自己家里的父母生病了,或者是发生什么事了,好像跟我都没有关系一样,不痛不痒,我这种心态对吗?我的心死掉了吗?为什么没有感情了?质疑自己了,而心死了就是这个样子,回到本来清净源头的时候也是这样,大部份的人走到空无的时候,都是这个样子。

为什么菩萨要再转回头?因为守着空无、执着空无,就会一直空下去,菩萨转回头来还是用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身,再来度化众生,所以又有忧、喜、苦、乐等等觉受,感觉了却是不会造成烦恼。

「庵中不见庵前物,」

在自性里面,见闻觉知犹在,为何不见庵前物呢?因为觉知与境界两者是一体的,要看自性以外的物相当然是看不到,因为您就是它,它就是您。庵中无物,庵外也无,庵外有物,内、外是一体的,内、外没有分别,怎么可以在一体之间,看到另外一个相呢?就是有所见,因无直接因缘,也会难得去攀缘,好像什么事与我无关了。

「水自茫茫花自红。」

一切自然景观,让其自然地运转,不要兴起触景生情之凡情。诸水照样分支流入茫茫大海中,是浩翰无量。诸水居高处往低处流,流入平面积聚成海,茫茫一片,动性、静性与我自性了无牵挂。万物照常生灭,春有百花,花开艳丽,时移境转花落自然成。而红花的艳丽,也不因为你的修证层次而改变,宇宙万物仍然是那么的自然运转!

 

四、详解文说明

「行者处此清净体性,了悟本来清净,不受一尘,悟得不垢不净,来无所黏,过无踪迹。一切万物无非诸佛法性身,自然应化,即是本源。行者清净心体随缘应化,自受用身、他受用身不同幻化,岂是藉因修治而得?行者湛湛清净自性,面临世间森罗万象而能如如不动,管他春花秋月,夏凉冬雪;管他人何以情,事何以故。人、法二空智,面对诸现象,于心了无罣碍,体会诸法无实无主,返照现实生活,始能了悟无为法之真实义。此时行者心中了了总知,且作佯痴愚钝,坐观众生成成败败,犹如四季变换,只能让它水自茫茫花自红。和曰:「圆满菩提尽全功,落得清净装哑聋。眼前事物总尽知,且待无心装胡涂。」

「行者处此清净体性,了悟本来清净,不受一尘,悟得不垢不净,来无所黏,过无踪迹。」

以前未修证时无明时,佛性也不因为无明、污垢而减少一些,现在是清净了,也不因为清净而多增加一点,自性本来就是这样子,它的另一个功用是:「来无所黏,过无踪迹」,因缘法来的时候起心相应,但不会被它黏上,境过以后就没有踪迹了,不必频再回想了,不会留下一点点的痕迹。我们一般人最喜欢说:「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而修行是不能这样的,一留下痕迹就有因缘果报,所以过了以后,就不要留下踪迹。

「一切万物无非诸佛法性身,自然应化,即是本源。」

庵中不见庵前物,我与万物皆是一体,万物就是您,您就是它,你心清净了,万物也自清净,你含笑万物也含笑,你心情好,周围之间的万物也都觉得雀跃了。佛性自然应化一切缘,你的自性会自然的应缘一切,这就是我们本来源头的体性,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行者清净心体随缘应化,自受用身、他受用身不同幻化,岂是藉因修治而得?」

行者自受用身是对于一切法,无烦、无恼,自性清净了。他受用身是众生一想到您,您就会自然地应化,形成一个化身,去应众生缘。譬如你意想观世音菩萨,有必要时菩萨就会化个分身显现,因菩萨能化身千万亿,这跟你胡思乱想所化起的不真实化境是回然不同的。此等功夫是心净后自然现起的,岂是藉因修治而得?是自然能够显现出来的功夫。

「行者湛湛清净自性,面临世间森罗万象而能如如不动,管他春花秋月,夏凉冬雪;」

无门禅师写了一首很好的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们的心念都随着外境在起起、落落,也都沈迷在这些现象上,而此时行者面对世间上森罗万象,管他春花秋月,夏凉冬雪,管它什么境界也都能不去罣碍,因心清净故。

「管他人何以情,事何以故。」

不必去管人情世故,行者自自在在的,面临世间森罗万象,能如如不被境转。解脱的人都是这个样子,目空一切,什么都不管了。

「人、法二空智,面对诸现象,于心了无罣碍,体会诸法无实无主,返照现实生活,始能了悟无为法之真实义。」

什么叫做无为法?是面对一切境,心不为境所转,了知一切境,不为一切境所黏、所影响而起烦恼,进而能先知一切境,不为境所黏,这就是无为法,无为不是没有感知的,无为是能够感知,而心不随境去起幻化种种的一切法。

「此时行者心中了了总知,且作佯痴愚钝,」

达到这个境界的行者,对什么事情都清清楚楚的,了知一切因缘果报,但要佯作痴愚迟钝,假装非常的愚笨、迟钝,对大小事情都没有什么反应。如果没有做到佯痴愚钝,就是有法的执着,预知或看到这个,要鸡婆参与一下,看到那个也讲一下,这就是有法的执着。很多事情佛性都能够了知,但是要能难得胡涂,才能自在无碍,有如郑板桥先生所说的:「难得胡涂」,是知道,但要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坐观众生成成败败,犹如四季变换,只能让它水自茫茫花自红。」

坐观众生该成就成、该败就败,当然这个时候是为了要自我解脱,就有这种需要;而在后来行菩萨道是不一样的,菩萨是能应缘,广结一切因缘,观世音菩萨是千处祈求千处现,是要帮众生化解苦难,不能够坐观成败,这是属于成道以后的事情了。而要得到自我解脱,看事情要看得开,犹如四季变换,只能让它水自茫茫花自红,一切顺其自然。

 

五、和颂解说

「圆满菩提尽全功,落得清净装哑聋。眼前事物总尽知,且待无心装胡涂。」

「圆满菩提尽全功,落得清净装哑聋。」

菩提自性要让它圆满成就,觉是觉了,无碍是无碍了,要让它真实地做到,做到后要落得清净装哑聋,这个时候还没有行菩萨道前,要求自我解脱,虽然看了很多的事情,看是看了,但是没有你的事,最好就不要管哪,装聋作哑了。

「眼前事物总尽知,且待无心装胡涂。」

行者为了要灭掉法执,就要将无所不知的觉知心放下,这是一种很好的修证过程,是有其意义在。如果法执不灭,所看、所感、所知的,都要把它讲出来、表现出来,就没有办法去断掉法的执着,表示五根面对六尘境,为境所黏、所影响而摆脱不了。因此要灭掉法的执着,玄而上的,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都要放下,这是第九图所表达的,不是空的一面,是回到清净本源的佛性,空不空皆有的境界,是知而不黏,能够放下,也才能够彻底的抛开我的执着、法的执着,练得一身的清净武功,才能够到市场去打拼,也就是第十图的入unchar6.gif (924 bytes)垂手,今天就讲到这里,以后只剩下一个图了!

( 90. 5. 4. 讲于 慧炬讲堂 )


[ 禅宗十牛图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