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禅宗十牛图解说(108)
             --第八图
人牛俱忘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前言

我们的行为、妄想、习气,慢慢地淡薄、消灭了,觉知的牛性,慢慢地不再那么地敏感,所以第七图中的牛不见了,但还有一个觉知心;等到真正的清净以后,却已经回复到还未修行以前的样子,也就是没有一个觉知很强的牛,也没有妄想习气很浓厚的人,如此一个不那么敏感、清净的,慢慢地对于不相干的因缘就不会去强干预,这个时候的牛与人,在修行过程之间的对立,此时慢慢地就消灭掉了。

所以第八图是一个大圆圈,大圆圈代表圆满、代表空无,从这里面能够现一切的境,也不必有什么神通的,而它本身就具有映照一切因缘,可预知往后哪件事情会如何,那件事情该怎么去做,从无形中都有了这个能力现出来,因此第八图就是人牛俱忘的,仅留下一面大圆镜。

 

二、序言说明

「凡情脱落,圣意皆空。有佛处不用遨游,无佛处急须走过。两头不着,千眼难窥,百鸟含花,一场unchar9B.gif (898 bytes)unchar8B.gif (898 bytes)(惭愧)。」

「凡情脱落,圣意皆空。」

凡夫的情结,善、恶、顺、逆,一切的执着,一切的习气都能不黏,都没有了,就脱落了,这是圣人之境。而凡情就是对一切境界,会生起一个凡情来相应。如今要相应一切境都相应不起来了,因为一切的毛病都脱落了,圣意也空亡了。

圣意一般而言,就是刚开始悟道的人,觉知的心很强,对错误的习气很在意,慢慢地妄习不见,使他觉知的能力淡薄了、空了,一到空的时候,就是一切因缘都黏不上他了,也就是他不爱去管闲事了,故感知的力道没了,应缘的力道没了,就能超越三界的因缘。

这是有两个现象的说法,一个现象是如果以习气而言,就是凡情脱落了,所以对一切外在的因缘不再那么地敏感,不去感知、不去相应。当众生的一切因缘直接对照过来,因为已经悟到空了,所以感知、觉知就不再那么地敏感,也就不相应了。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悟到空时,修行人对一切境解脱知见会慢慢具足,会建立起解脱知见来了。以前修了好久都没有办法把握自己,在这个阶段自然间,对一切法都能够无碍、都空掉了,之后连空觉也没有了。

「有佛处不用遨游,无佛处急须走过。」

什么叫做佛?就是觉知历历,一切境界都能够知道。这是开悟的时候所引发出来的一种神通,也在表明自己本身还有一个凡夫的情见,所以才会去觉悟一切境,因此用你能够觉知一切的这个能力,去面对一切的因缘,这段时间会很热闹。很多人在这时候会玩起神通异能,玩起心的超能力,如此就会迷失在这个魔相里面了,因此这里警告你,有佛处不用遨游,不要那么地爱玩、那么地逍遥自在,而且沉迷在这种体性的觉知功能上面。

何谓无佛处?就是已经证得空、无相、无愿三三昧的圣境。我们说修行要学习空、无相、无愿三三昧,这是修行者从悟道开始,到七地以前的菩萨都是要学习的空、无相、无愿这三种禅定。修证到以后,什么都空掉了!什么都无所谓了!什么都不执着了!佛在哪里?佛当然就不见了,觉知的心不见了。

有的人看到很多的师父,或者是以前的高僧大德,在前面这一段有佛处的时候,都轰轰烈烈的神通异能无量,有很多怪里怪气的事情,有很多都可以讲的,大书特书的。但到后来心死掉,对一切境都不那么地敏感,证到空、无碍了,慢慢地就没有那么稀奇、神奇了,跟一般人没有两样了,只是多一份随缘、自在的样子。

但修得解脱道的人,他的心地是不一样的,他随时都知道法的真实,且不被境所转,觉知一切境,不迷糊在一切的事相上面,就是在一般的起居生活之间,也不会迷失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方向该怎么走?该怎么做?在这三三昧证到以后,可以说无佛处急须走过,不要执着空太久,一执着空太久会变成顽空,有时候佛性会死掉的。

为什么要让它进入无佛的境界呢?当然是为求得解脱,所以中阴身阿赖耶识这个觉知、攀缘的心,要让它慢慢地能够无碍,不要那么地敏感,每一件事情都那么地清楚,一直地走到了这个空无碍的境界以后,你要赶快走过去,不要待在空里面太久,不然佛性是会死掉的,也就是灵知灵觉的心,可能就不会那么地管用了,回复到跟凡夫没有两样的心境。

「两头不着,千眼难窥。」

是哪两头呢?两头或者是谓两边,都是我们佛法修证的一个目标,或者是过程,即空、有这两边,断见、常见是错误的。断是遮有,一切”有”没有了,看成一切相都是空、没有。如果你这样一直地执着空时,就会变成空是永恒(常),常是永恒,就会变成是永远的空,如此会变成执着空。

而执着有的人呢?他认为一切法怎么会没有了?一切法都是因缘法而生的,怎么会没有?所以执着有的人,他很在意一切的有相,在意一切的灵知灵觉,法或者是在有佛处他很执着、他很喜欢,这些都是偏执有相。

如果是没有走到无佛处,没有走到空的时候,就是没有解脱。所以像世间禅的圣人,他们是证到我空,有自我解脱的知见,但是世间禅里面的这些天神,他们也有开发出自己的自性觉知、神通,但是为什么不能够证到解脱?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走过无佛处,没有走过空的这一条路,他们一直执着有,或者是有一个神通,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这些神通可以修。他们所感知的这些境界,认为确实有它存在,确实有那个相,但是却没有办法去转它。

悟到空的人却是不一样的,是有那个相,但是到最后都变成没有那个相了,由于因缘不具足,所以成就不了一个业相。好像你的神通可以看到该怎样!该那样!但是却都没有怎么样了,转了。而转了后你说有没有?要转也是因缘法,不转也是因为本身的业所感召,这中间就牵涉到三界众生的禅定,而与修佛法的禅定不一样的地方,当然因不一样,果也会不一样。

开始修行佷执着有相,是没有办法证得解脱的,虽然已有灵知灵觉的心,也可以感知事情,那是没有用的!而你即使知道也预防不了,如同会算命的一样,流年排得很准,只会算命,却是没办法化解,这就是执着有的毛病。

修空观的能够凡情脱落,圣意皆空,空的这一边就修证到了,证到以后,如果没有把它前面灵知灵觉的佛性再找回来的话,那有什么用哪?佛性还是死掉了。故到这个时候,就不要一直再执着空、断见,一直执着空以为是永恒的、才是常,不要有这个常见、断见,所以空、有两边不执着,这样子是否跟一般人一样呢?不执着空,如果执着空就是有圣意,不执着有,一执着有就像凡夫一样,那怕有什么禅定,即使有天神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力量,也都是没有用的。

因此两头都不执着时,千眼难窥,就是具足千对眼睛一样,有能力能够观察,也看不出你的能耐、境界为何。亦即是空、有不执着时,没有人能够判断你修到哪个境界。有时候看起来没有境界,而没有境界确是有很深、很不可思议的解脱知见,有能够掌握与转一切因缘的能力,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但是却有一种潇洒的、自在的心,在这个周遭之间,生活得非常的自在!

「百鸟含花,一场 unchar9B.gif (898 bytes)unchar8B.gif (898 bytes)(惭愧)。」

法融和尚要入牛头山修行时,因德性高超,感得百鸟衔花供养,百鸟衔花供养献瑞,是代表修行者的德行值得供养与祝贺。但是行者反观自身的以前种种,或者现在修证的境界,其实仍然是无所成、仍然成不了果地佛,所以自己觉得一场 unchar9S.gif (898 bytes)unchar8S.gif (898 bytes)unchar9S.gif (898 bytes)unchar8S.gif (898 bytes)是依据地方的俚语(土话),勉强翻译就是自感惭愧的意思,惭愧什么呢?以前那么精进地奋斗,都是因为无明、无知,现在恍然大悟,凡尘脱落、潇洒自在,不管过程之间,从开始修行一直见到牛踪,进而抓到这一头野牛,好好的驯伏了它,中间多多少少都有种种的一些遗憾,然而终归是无所得!何有所得?没有!只是过程之间的一场忙碌、战斗!

 

三、图颂解说

cow8.gif (590 bytes)

颂曰:
鞭索人牛尽属空
  
碧天廖廓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熔雪
  
到此方能合祖宗

 第八图   人牛俱忘

 

「鞭索人牛尽属空。」

七地以前菩萨还有功用行,修去除内心的习气毛病,所用的东西是鞭索,要加诸于人及牛身上。牛者对清净体性而言,是要认识它,熟识它,而对于人性的习气则要断除它。

以前拿着鞭子、绳索,要绑住这一头野牛,现在不必绑了,因为这一头野牛已经驯伏了,如今这一头牛也不见哪,不见了故不需要鞭打,也不需要绑了。鞭索就是代表工具,代表所使用的一切佛法,至此时不必用了,人的习气不见,而牛的清净体性也不见哪!都清净时何需动用到佛法,不必用了,所以鞭索、人牛都属于空了。

「碧天廖廓信难通。」

碧云青天,浩瀚无量无边,在有佛处,有的人可以观照其它的世界,上天宫下凡尘,在觉知历历的时候,一切随缘。有时候却演变成很多奇奇怪怪的事件,譬如有的人,常常会觉得自己神我跑到哪里去了?或者是跑到哪个世界去了?有一个人在上个礼拜六特别专程到道场来,他表示听我们以前在大乘精舍所录的录音带,层次上对他很适合、很投缘,因为他是有境界的,所以听了感触很深,觉得好像遇到知音一般。他也看了很多其它的书,听很多录音带,但所讲的都是未到深处,只是一些皮毛而已。听到我们的后,他就到道场看看,还有没有其它更多的录音带?或者是其它的数据?有关参证篇的部分,我们没有真正的列举出来,也没有再制造录音带,都是以前在课堂上所讲的,课堂上所讲的录音带,都有保留起来,有机会我们会为他准备一些他需要的。

据他言:他在打坐的时候(此位大德尚未结婚,已年近五十岁),自己找个时间到深山内去修行打坐,精进、练气、用功的结果,一、两年下来气通了。气通后打坐时神我都会乱跑,有一次竟然跑到很多巨人(天神)的国度去,结果那些人看了他也很诧异,然后他也吓得赶快就飞跑。他说那时候的意识心态想飞就都会飞起来,想变何方式就变成何方式,有时竟然还是倒着飞的,像飞机一样可以倒着飞。因为他跑到的是天神的国度,天神的身高都很高大,据他表示有几层楼高,其实不止,都是几十里计的(1由旬20),最小也有二、三十里的。

修行到一个层次的时候,与天上的其它一切世界都是相通的,为甚么?因为有时候是因缘的感召,有时候是无聊乱想,而想到哪里就跑到哪里去了,所以禅宗的祖师大德们,在起心动念之间,逼得您不得不执仗牧牛,不让你乱想,好的不想、坏的也不想,更不会胡思乱想其它的人、事、物,或是其它的世界,因为一想就会到那里去,或想到某人,某人就会现在心中,造成乱攀缘。

刚悟的人,觉知历历,与你有因缘的,都会感召到,有些是被动感召,有些是主动去应缘。当行者修证到空、无相、无愿三三昧时,人、牛俱忘的时候,入空了,人心与碧天廖廓反而不通了,故言「碧天廖廓信难通」,两相断绝了。通好不好呢?通就是有因缘果报的牵扯,现在不通,就是悬空了、感召悬绝了,因此这个时候佛法不必用,人也空了,牛也空了,哪个天界、或者是世界,还会与你有缘吗?没有了!断讯、断绝了!

「红炉焰上争熔雪,」

一般的凡夫在人世间,争争夺夺、打打杀杀的,或者是业力的牵扯、心灵的战斗,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争的都是像火炉上,火焰很大的锅炉上面的雪,雪在火焰上转眼被化成空了,有何可争的?所争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不必再争了,也没有一个心去争哪,人、牛皆空,佛法也不必用了。控制一切内心的执着,且能看开一切的因缘,不随缘搅和。走那么远的冤枉路,折腾了一些岁月时日,觉悟后到此方能合祖宗。

「到此方能合祖宗。」

现在修证到这里,解脱知见证到了,一切因缘缠不上你,才合乎禅宗祖师大德们所要求的,人、牛俱忘的境界,凡圣不居的境界,也就是这个样子。

 

四、详解文说明

行者至此境界,除凡夫之情灭,内心清净外,对空之证悟后,所衍生对空执着之圣意,已渐渐能超越,终究将空亦灭,即空其空也。行者内心仅见一圆圈,亦无牛来亦无人。行者我、法执俱泯,体性与真识浑然一体,是谓心性合一。住有境不要遨游攀缘,住空境涅盘亦不是究竟,空有两边不着,千圣不知,纵虚空广大无障碍,却无讯息要沟通。行者至此回想起,往昔修行之心路历程,不免惭愧不已,本无所失亦无所得,只了解到世间名、闻、利、养,种种有何可争,一切均是造作诸魔业之根本也。和曰:「功用种种人我空,天上人间歉难通。寄居世间何所争,清净心源归性宗。」

「行者至此境界,除凡夫之情灭,内心清净外,对空之证悟后,所衍生对空执着之圣意,已渐渐能超越,终究将空亦灭,即空其空也。」

修行者修证到这个凡圣情尽境界,除了凡夫的情见灭除,内心清净以外,这是对空的证悟以后所衍生出的境况,如果行者所衍生出来对空执着的话,而且认为那空的境界就是圣人之意,那就是执空不放;为什么声闻、缘觉称为圣人?因为是执着空的相,得解脱知见。而菩萨则是超越空,是证入空、有不二的境界,境界当然是更高了。

对空证悟以后所衍生出来对空的执着,行者会认为这是一种圣意,是悟得空。此悟空要渐渐地能够超越,终究将空也灭了。在我们六结使里面动、静、根、觉、空、灭,把空也空掉,就进入灭的境界,灭却一切境能够无碍,因此以空其空也,故曰空空。第一个空是动词的空,把你所证到的空,不要执着了而把它空掉,这空空就是存有其境。

「行者内心仅见一圆圈,亦无牛来亦无人。」

圣意不见,觉知的心也没有了,凡夫的情见也不见,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呢?都没有了,以前扮演牛、警察角色的,现在不必用了,因为没有人的情见,那存有牛干什么?所以牛也可不见了,至此当然凡情脱落、人也不见了。

「行者我、法执俱泯,体性与真识浑然一体,是谓心性合一。」

行者我执、法执,都泯灭掉了后,体性与真识浑然是一体的,体性本来是空,真识是第八意识,这两者不受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的影响,所以二者结合为一体,到这个时候心清净了,自性应一切因缘,所产生的心念,才是所谓的心,这时候的心是属于真心,不是以前您的妄想、习气所现的一切境界的心。这里的心是真心,体性空应缘所现的一种念,这个念是真心的心。我们的体性本来是空,应缘就起自性,然后就现出那个心境,这个心是清净的心,不是你妄想的心,因此这两个心与性已合一,才能说「即心即佛」之意境。

凡夫这个心是妄想、习气反应的心,所以是人的心,而修证到人、牛俱忘这个境界时,人不见哪,自性本清净了,应缘所现的那个心念,是真心所现的,一真皆真,而所感觉的是错不了。如果用觉知的心,来察照这个真心应缘所现的念,一真皆真。

我们常常说「即心即佛」,在这个时候就是「即心即佛」的境界,一个清净的心,体性空应缘所现的心就是佛心,也就是真正自性所觉悟一切境的真实境界。故修行要不要有什么神通?不必有什么神通的!但仅是观照这个心起心灭,却是可以知道很多的事情,这就是法尔,法尔现象。

「住有境不要遨游攀缘,住空境涅盘亦不是究竟,空有两边不着,千圣不知,纵虚空广大无障碍,却无讯息要沟通。」

为甚么心要攀缘?就是刚悟的时候觉得好玩,灵知灵觉的心很敏感、很强、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因此产生种种的有为相。但行者住有境时不要遨游、不要攀缘;住空境、涅盘的时候,这也不是究竟,不执着于一切法而能入空,不是觉得很好吗?也不是很好的,要空、有两边都不黏、无着,都不执着,到这个境界时千圣不知,纵然虚空广大没有障碍,却是一切无音讯要沟通,为什么要沟通?有沟通,就有因缘,可能会生到哪一天、哪一界地去了。故不要也不必沟通了,因为你已经是证到空、无的境界,不执着一切境,解脱知见已有,故不会去任何一界地沟通了。

「行者至此回想起,往昔修行之心路历程,不免惭愧不已。 」

早知如此也不必花那么大的精神力量,倒头来是无所得,对于种种修证之现象,有点悔不当初,当初怎会如此,因无知才会弄出一些糗事!然而现在走到了又如何?又与诸佛、菩萨的境界,仍然是差十万八千里之遥。诸佛、菩萨悟空以后,才能够产生种种神变,祥瑞的相,化身无量千万亿,你能否化?到这个时候还是不能够化,故还是有很多事情必须要学习的,所以尚有事要做,何有值得高兴的呢?

「本无所失亦无所得,」

修行过程之间,好像得、失是满多的,但是失去的是妄想、习气、毛病的部份,祖师大德们讲:「去年贫穷,今年更贫穷。」这不是在说关于钱的问题,而是以前内心里面,常常要满足的欲望心,以及很多的妄想、习气毛病,而现在就觉得越来越贫穷了,心意念越来越没有,欲望越来越减少,这就是所谓失的一面。那还得到什么呢?住有境有佛处,那种种的魔相、魔境,也不必去求、也度过去了,一切无所得。有所得是老觉得有一个东西可以得到,譬如学到一个什么神通,然而佛法并非追求这些,是追求自我清净,回复到原来最清净而证空无的境界,然后才开始的心通力认知,自性清净自然就能够现种种的神通变化,能够证到这里的时候,才能够进一步去学「心」如何产生神变相,所以不管怎么样,心是无所得、也无所失!

「只了解到世间名、闻、利、养,种种有何可争,一切均是造作诸魔业之根本也。」

最近在网络上,把心中心的法本「佛心经」刊载上去了,如果有读到就可知道,佛告诉我们要修佛心中心法,一是需要发心自利、利他而修,不为名、闻、利、养而用,为求得自我解脱、度众生,才修佛心中心法,所学的法一座六印,不因为要成名,不为了求得有人家供养,或者是其它的大利益而使用这些法,如果是为了能够这样而采用了这些法,还是再造业,当然「心」也用不好的。

 

五、和颂解说

「功用种种人我空,天上人间歉难通。寄居世间何所争,清净心源归性宗。」

「功用种种人我空,」

悟道以后要修空、无相、无愿三三昧这些佛法,七地以前的菩萨种种功用行都要用的,进而修证到人空--我空;其实人跟我,是同一体的,如果没有我就没有人,有我就有人、我的对立,没有我,众生跟您是同一体的,二者没有对立、没有分别,而这种种功用行,有很多的法能修证到我空。

「天上人间歉难通。」

天上人间都是善趣者出生处,但真实修证者,不要去感召种种天报,而出生到哪一个天界去了;歉难通是很好的,不是说不通天上就觉得很惋惜,因为没有那个因缘的种子,如果你出生到天界的哪一天,也只是天道中的众生,最后寿尽还是要去受轮回的,出世一世又一世的,为什么要出生到天道去享福?修佛法的解脱道、行菩萨道的自在就在这里,而在人世间也是自在的!

「寄居世间何所争,」

到这个境界,暂时寄居在这个人世间,如果是马上羽化,马上到四禅天的五净居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去,这是声闻、缘觉的圣人所居住处所,然而到五净居天去居住,寿命那么长,也不再来人间受生,这是只修得自我解脱。现时是短暂的寄居在世间,心清净了而有什么可争的?

「清净心源归性宗。」

自性清净凡情脱落了以后,回到清净本源,清净本源的心就是佛心,就是我们自性本空,可以随缘应化,这才是禅宗所要追寻的,一个最高的境性归元。

(90.4.13.讲于慧炬讲堂)


[ 禅宗十牛图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