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禅宗十牛图解说(104)
             --第四图 得牛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序言

序四曰:「久埋郊外,今日逢渠。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 。顽心尚勇,野性犹存。欲得纯和,必加鞭楚。」

「久埋郊外,今日逢渠。」

这一头牛长久埋没于荒郊野外,跑到郊外去游荡,埋没在草丛、森林之间已经很久了,今日好不容易追寻到了,看到它了。

「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

开悟的境界是非常的殊胜与难追寻,在抓住它的过程之间,与抓到后的境界,都显示非常殊胜,这开悟的过程与境界是非常殊胜的,因之难以去追述。但激情过后所要面对的是习气犹存的无奈。圣境者菩提自性显露,生起法的灵知灵觉,在灵觉后,迷恋世俗之情,或第二念住境生心的习气并不能一下子净尽。

「由境胜以难追」,一个人修证到开悟,要经过一个阿僧祇劫的时间,阿僧祇劫是一个不可数的数字,今生开悟了就是经过那么久的时间,所以这个境界是非常的殊胜与难追,古僧大德云,开悟的状况是不能言说,也无从言说,故言以难追。

「恋芳丛而不已」,开悟的时候,一方面体验灵知灵觉的心,有个无碍自在的体性,另一方面还有习气毛病。有些人误以为开悟就是成佛了,只有释迦牟尼佛开悟即是证悟,成果地佛。一般人开悟时若不见自心现妄想之相,第八识前尘影事化起不灭,或法尘飞扬不止,就是没真正的像禅宗所讲的开悟,故此习性犹存,恋芳草而不已。行者开悟后到证得八地不动地,还要经过一个阿僧祇劫。从初发心到开悟为第一个阿僧祇劫,从开悟到八地不动地又另一个阿僧祇劫,已经去掉两个阿僧祇劫,从八地不动地入金刚道如来地直到成佛(果地佛)又是另一个阿僧祇劫,所以是从初发心到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

开悟后到八地不动地要历经一阿僧祇劫,为什么以八地不动地为划分的境界?八地不动地才是悟到真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才是于法无着。之前,还有习气、留恋芳丛,虽然开悟了,但是对于一些贪、瞋、痴、慢、疑等种种的毛病,能觉但尚未调伏与断除。开悟时菩提自性会现,可以清楚划分出烦恼心,此时菩提与烦恼,总是永远在那里角力与较劲,如果是小毛病,智慧一扫,看开也就没事了。若是大的毛病,其力量较强,智慧不及就被抓着走,天天钻牛角尖,兴起烦恼无量。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人淫欲心强,天天烦恼淫欲心如何断除,一个修行人有境界后,淫欲心没有断除,是会入魔道,终是魔眷属。如果是本分(夫妻间)行淫,那也是障碍自己,灭去自己的慧命。

不要以为会念咒语、或者有神通异能,驱鬼神去做事情这样就是佛法,这是不知道什么叫做修行。要时时能够观照自己,觉知历历中,执杖牧牛。禅宗祖师大德简单明了,教导我们要观察这个心,而淫欲心障碍我们修行。淫欲心并非只有人的层次间行淫,周围之间的无形众生淫欲心更重,有时候也会影响你起淫欲念,说不定它也喜欢你,使你淫欲心起,此时若不警觉或许怀疑有这回事吗?佛法是一个因缘法,没有那么简单的,一定会受到影响的,只是你看不清楚而已。

譬如一个人本来轻安心静,从来没有淫欲心,突然间今天怎么不对了,有淫欲念起伏不定,这是因为周围之间的无形众生,以因缘法在影响你,一切法也都是因缘而生。此时可以静下来打坐,观这个心是怎么起的?才会发觉这个淫心,原来不是我的心念,是外面来影响我的。能够照破也就没有事,若进一步也许能够影响对方也没有事,那就更好。让它的淫欲心也消除掉,换来一个清净法眷。如果没有这种禅修功夫,没有这种能力去观察,当淫欲心起,想了就去乱做,岂不是造魔业。万一面对此境再定不住,就要赶紧念佛号,让你的心清净下来,业缘也会跟着清净,无形中彷佛也能够化解自己的障碍。

开悟的时候,虽然胜境显现出来,但是烦恼更多,是因为恋芳丛而不已,还在留恋以前的,在五欲之间遛达。刚才所说的只是淫欲,有时候爱唱歌也是一种欲望,不要小看这种偏好,因为心清净根本不会想唱歌,或许是以前所熏习的,脑筋里面塞了一大堆歌,所熏习的都存档,影响你的行为。譬如我以前高中时很喜欢唱「雨夜花」,熏习后现在如果气比较旺的时候,气进到脑筋里面,自性不去执着佛号,偏偏执着这首歌曲,像留声机一样一直在冒着。一般人讲这就是幻听,其实这就是第八意识所熏习的种子,如果能转换成佛号---阿弥陀佛,它就会回过来执着佛号。执着染法与净法,是要第六意识才能够来转换或控制。第六意识不起心动念,眼、耳、鼻、舌、身五根能放下,第六识(意)不起,接着就进入第七意识,第七意识执着第八意识的种子,若执着佛号是净法,执着「雨夜花」就是染法,起个念头要它转,它就跟着转。因此我们所熏习的总是跑不掉,说不定临终的时候,染法也会来插一脚,临终的时候很热闹,什么影像、念头、声音都会来。所以念佛要念得勤、念得精,其它的染法、不清净的法要能够控制,只执着清净念佛号---阿弥陀佛,这平常就需要去熏习。因为末法时期的众生,福德并非很具足,因此释迦牟尼佛不请自说的一部经典就是《阿弥陀经》,是方便的念佛法门,末法时期众生业障很重,动辄就会走错路,虽然念佛法门很简单,但是要用心的去念,甚至在睡觉之间或者是神志恍惚时,佛号也会自然涌现出来,这样才有点样子。

祖师大德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去印证,所谓的「夜夜伴佛眠」,是谓六识不起,而第七意识执着一个佛号,当气机很通畅时,一边可以睡觉,一边还闻心在念佛号。如果没有一点定力与认知,会搞得神经兮兮的,误以为耳内闻的是幻听,哄!哄!其实不是幻听,气机旺一点的时候,仔细且更深入的去听这个声音,一定是在念佛号,此时此刻更能体会八识的种子,实在是浩瀚无边。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前言悟境之殊胜难言,后者言我们习气的部分。

「顽心尚勇,野性犹存。」

刚开始抓到这一头牛的时候,虽然菩提现出来,但是还不太认识它,也就是素法身起,心灵的超能力在此时都会现出来,执杖牧牛就在这时候。心不能够有丝毫的邪心邪念,不知道利害的人就会在这里迷失掉,误以为灵知心这么好用,而着魔误入歧途!如果利用心通力去做事情,是用在利益十方众生,尚且无可厚非,否则就犯了贪心、害心等戒律。因此一方面可以认识这一头牛有很殊胜的境界与难追寻,另一方面习气还很重的毛病,从累劫在世俗之间所沾染种种的贪欲心、瞋心、淫欲心、、等等的习气,造成这一头牛的顽心很强烈,野性犹存。

有的人以为开悟以后就不用修行了,这是错误的,显然没开悟。开悟以后正是大修行的时候,而你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习气现起,所要修的正是可以连根彻底拔起。因为未悟时有如隔靴搔痒,抓不到痒处,故修起来常没进境,为什么有的人修了二、三十年还是老样子,习气毛病还是一大堆,因抓不到痒处,修不掉妄习心。就以我们的同学来说,喜欢讲话就永远喜欢讲话,喜欢发表意见的就永远喜欢发表意见,相处已经十几年,应该可以改了,但没办法,始终还是一样,这就是没有修进去,修进去时心慢慢地会不喜欢讲话,起心动念都很厌恶,更何况会开口讲话。

初悟时的种种习气毛病、野性还很强烈,而你偏重于何种习气,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去体会,有忌妒心吗?有爱吃醋的心吗?有瞋恨的心吗?、、、等等都必须灭除,修行到最后无所忍而安祥时,野性才能灭,所以修行得好不好,不是用嘴巴讲的,而是要境界来磨练,随时发生的状况,都可以考验出你的野性与修行功夫。所以修行随时都要警惕,自然的去面对那个境界而不动心,不管好坏与否不动心,这就是修理我们的野性,野性有种种的毛病,都必须慢慢地加以调伏。

「欲得纯和,必加鞭楚。」

如果有不好的习气毛病,为了要让它清净下来,就必须用那鞭子鞭打,这只是一个形容词,心怎么鞭打呢?心是可以用骂的、用哄的,打是打不到,但能用第六意识心起去骂它、哄它。譬如起了一个不应该的心,另一个心就可以吓阻它,而所谓的能够生起的这个心就是第六意识,因为第六意识比较强烈,潜意识的第八意识的种子现出来,且不容易灭除,第七意识却是执着它而现,因此用有意念的心(第六识)去骂执着不放的心(第七识),亦即第七意识执着第八意识的种子不放的,也就是使我们落入轮回的现象,所以欲得纯和,必加鞭楚。

 

二、颂词

cow4.gif (5905 bytes)

颂曰:
「竭尽神通获得渠,
   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
   又入烟云深处居

       第四图   得牛

刚刚见到自性的时候,自性本来是清净,本来是无黏的,本来是没有烦恼。当得牛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菩提自性会现,菩提自性是有智慧的,但是久埋郊外,我们无始劫以来,所熏习的一些习气毛病,使菩提自性与习气毛病二者并存。刚开始时,我们菩提自性所开发出来的智慧,法身不能发挥威力,对法身清净无为的体会,尚不能够熟悉与深入,也不能以它来面对一切境界。当真心开发出来以后,它的觉知非常的敏锐、超感,是我们一般人的九倍之多,这是音老上师所讲的,所开发出来的自性灵知与中阴身相似,我们人死的时候才有中阴身,但是自性开发出来,就是打破色身的时候,所现出来的也是这个样子,有这个中阴身的味道。一般人有修行,中阴身的敏感度是有九倍之多,可以感知一切因缘,这也就是处在真心「觉」的境界。

六根的每一根都有六结使(动、静、根、觉、空、灭),动、静、根是对我们的色身而言,觉、空、灭是对我们的心而言,色身不破的话,心没有办法现出觉知,而现出觉知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好的感知,一个是感知了以后不能够放下,不能够放下当然就起烦恼!为何不能够放下?因为我们菩提自性开发出来以后,也就是素法身还不会用,此时要慢慢地修,也就是禅宗所谓的任运,对一切境能够自在,而这需要时间去调理、去调伏,所以刚开始,这个素法身还发挥不了功用,等于没有用。

这个菩提自性能够觉知很多事情,但还是不能够放下,都是习气毛病在相应、在应缘,所以这个时候就要修断微习,开悟以后就需要修行,也就是无始劫以来,久埋郊外这头野牛一直都是沈沦在六道之间,精进用功的结果,好不容易碰到它了,而这种境界是非常的殊胜,这在菩萨诸地而言,是入地菩萨。开悟的时候是入地菩萨,入道只是看到这头牛了,但还不能够认识它,所以还是不能见道,见道位要在第四位阶的时候-四地。初地是欢喜地,这个时候心还没有清净,到二地时是离垢地,粗过习气已能离。三地是明地,离垢后心始能发光。在四地焰慧地的时候,其智慧就像火焰一样,这个时候才有一点悟道,一切法因缘生灭为何!一切的轮回是如何!所以现在只是初阶的看到这一头牛,这境界当然是非常的殊胜,但是另一方面迷恋芳丛,其习气毛病还没有灭,不可能一个人悟道以后,马上就能够有所成就。除非是果地佛,如释迦牟尼佛开悟时等于证悟,只有果地佛释迦牟尼佛才有这种修证。一般人都是入菩萨欢喜地的时候开悟,悟后还是要修,因为无始劫以来微细的习气毛病还很多,必须要次第断灭它。

释迦牟尼佛在修证之间,也经过色界、无色界的禅修功夫,一个境界一个境界地一直修证上来,所以过程之间当然也就具有神通,他开悟的时候也就等于证悟了,所以心量也就更大了,因此具有三明六通。一般人没有办法,由于习气毛病还在,所以很迷恋芳丛,顽心尚勇,不管是顽劣的心、玩耍的心,沈迷在色、声、香、味、触等的尘境中的心,不可能一下子就都放下,所以说顽心尚勇,野性尚存。

欲得纯和,必加鞭楚。要让习气毛病断尽,而回到清净的法身,就要拿棍子,好好的看着这头牛,这就是第四图的图说,拿着棍子在牧这一头野牛,野牛它有野心,然而抓都抓到了,为什么还要用绳子绑住,然后用棍子打它?主要是因为它野性未除,这就是开悟后要修行的道理。不要误以为开悟以后,就已经有所成就了,不需要再修行了,果如此会落入世间禅的境界中而已,因为世间禅所看到的还不是真实的心,世间禅定的色界四禅(1.离生喜乐地、2.定生喜乐地、3.离苦妙乐地、4.舍念清净地),它把四禅之间的心量,不管是能够见光,或者是气充满色身,有了这些现象却误认为就是见性,其实根本没有破色身,而潜在的习气没有显现出来,或许会以为平时对什么事情也都看得很开!打坐也很好!甚至能入甚深禅定中,但因为色身未破,故说修不真实。色身破了,在潜意识之中,今生、过去或者是无始劫以前的习气毛病,都会显现出来,贪、瞋、痴、慢、疑等等的毛病,此时到底有没有全部显现出来?色界天的行者,是没有办法现出来的,因为它没有打破黑漆桶,所以它现不出来。禅宗所说的一定要打破黑漆桶,因此外道无想天或者是世间禅定,在色界四禅境界的时候,色身都未破。

如果色身破了,就进入无色界的境界,既然没有色相,就只有一个心的作用,刚刚所说的动、静、根、觉、空、灭六结使,进入第四层次的时候,也就是心的觉知,但是觉知以后进入无色界的世间禅定:1.空无边处、2.识无边处、3.无所有处、4.非想非非想处,这四空处定没有修解脱,就会住四空处定中。如果修解脱道的话,是修在《大般若经》所说的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这些法,三昧就是正定,修佛法的行者,修证到七地---远行地时,再获得三三昧时,就入八地不动地。刚开悟是初地欢喜地,再来慢慢地修,修证到第七地的远行地以后,就进入八地不动地。不动地时已经修证到空、无相、无愿三三昧了,这是在七地的时候修的,空一切相,色身是空掉了,心所感知的也要空掉,此空是绝对的空,无相是相对的空(有法无主),这些名相有时要搞清楚。绝对的空就是否定一切,就会断业,否定一切业的纠缠,面对业的纠缠能够以绝对的空而不黏,就能够断业而不受业的牵扯,此时就是真悟到空。

修证到空的时候,如果是一直守空下去,就会变成断灭空,佛性的灵觉心就会死掉,这个时候就要回过来,用这个心感知一切境界,这就是相对的空(有法无主),而感知了一切境界,却能够无碍与不受牵扯,此时就是无相。

在修空、无相之间,要抱持着无愿的心,不要起心动念发愿,要这样,要那样。在修菩萨道的时候还不能够有愿,有愿是在修佛道时,在进入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时尚无愿行,之后再接下来,才是方便、愿、力、智等四波罗蜜,合共在修十波罗蜜的时候,就是在修金刚如来佛地,这个时候才能够有愿。如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许多佛也都是在成就菩萨道以后,才再发愿而有大愿力。因此在八地不动地之后,也就是在金刚如来十地之前,还有九地善慧地、十地法云地要修证。在不动地之前是修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所以开悟后得到这一头牛,野性尚存,也就必须加以鞭楚,才能够得到清净,也就是以空、无相、无愿等三个法门,来加以对治我们这个心。接下来我们看颂:颂曰--

「竭尽神通获得渠」

在我们修行过程之间,竭尽一切力量,所学的法不管是色身、气功、打坐、瑜珈、或者是心里与习气的调理,都是尽力而为。刚开始所修的断习,当然都是粗的习气,从粗的习气毛病开始修。而微细的习气在表面上,尚未破色身以前都觉得没有事,面境似都想的开,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在身、心两方面都有基础以后,粗的习气控制得好,五戒、十善都做的到,色身突破就能够开悟了,开悟了就是得到这一头牛。所以竭尽神通获得渠,而对于所说的神通,并非是指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这些神通,是以种种的方法、种种的精神,打通色身而能够通达。

通达有两个意思,色身破的时候,体性可以通外面,才可以感知一切境界,譬如虚空之间有佛、有菩萨、有护法、有怨亲债主、、等等都能够知道,所以一个开悟的人,心的灵知灵觉很强可以感知很多,而身体可以通外界,也就是通达之意。因此要通达,色身一定要破,有心的灵知灵觉也就是心通,能够心通也就是色身破了,而竭尽种种的精神,能够打通我们的色身,才能够获得法身,这个时候的法身,与野牛的脾气是相合的,刚开始还真分不清楚,菩提自性本是清净,为什么开发出来以后不能够自在无碍?还是有烦恼、有执着不好的事情、对于顺、逆的境界还是很执着。这个时候心就必须要去磨练它,对于好的也不用特别的高兴,保持一个平常心,好、坏、顺、逆都能够无碍。

竭尽神通获得渠的,代表牛性也是代表法身,也代表习气毛病,因为这个时候真妄还是搅和在一起,还没有办法分得清楚。但是实际上,可以觉知的心来观照你的习气毛病,虽然不见得能够完全控制,但起码也不会太离谱,烦恼是心里面的烦恼,不会变成色身上的境界。有时候内心的境界是非常的热闹,但表面上看来还跟一般人一样,因为初步的智慧还是有,只是管不到内心澎湃的心意念而已。

「心强力壮卒难除。」

真心就是空,我们修空性,而空本来就是无相,要去修甚么空性?我们这个空体本来就没有一个性向,真心是以空为体,以灵照为本,以灵觉来照一切因缘,即使不用修行,自己本身都有这种功夫,即此因缘来时,能觉知而应缘;没有因缘来而起心法,就是你的妄想。一定有因缘来,你的心才会应缘,而真心应缘时就生起法,内心感觉该怎么做?它就会现甚么境而去做什么事,这个真心是我们要去修的,真心以空为体,以灵照为本。如果是我们尚未修得清净时,我们还有一部分是妄心,妄心包括习气、毛病,以及一切的执着。真心在应缘以后,妄心接着第二念、第三念,都是一些妄想,就看你习气毛病有多重,如果习气毛病淡薄一点时,也许动第三念、第四念的念头时,马上就能摆脱掉。圣人是没有妄心的,有应缘的心时,对于法相只了知一下就放下!不再去执着。

真心也就是野牛清净时,真心是跟空一样,能够产生一切的妙有,妙有是怎么显现的?就是以灵照为本而现一切境界,所以心强力壮,力壮的力是习气的力量,例如我们与人家谈话时,有一个觉知知道这句话不能讲,但是没有控制好,还是说出来啦!这就是你的觉性先知,尚且无法压制你的习气毛病,不能够讲最后还是讲出来了!讲出来就与人家结怨哪!也就是心强力壮,你的心还很野、很强,习气毛病还很重。因此,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够把野性的习气毛病都清除掉,所以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

有时才到高原上,这是处在空的境界时,也就是圣境时。我们常常画一个修行的路途(如下图),从初发心到打破色身就是开悟,开悟后就要开始修行,就是修证到空的时候,就是圣人的解脱境界。开悟以后习气毛病的灭除,再来修空观,修到最高点就是悟空,悟空的时候就有解脱的能力,这时就达到圣人的境界。所以开悟以后精进地修行,心强力壮---习气毛病卒难除,卒难除也是必须慢慢地除灭它。

studyProcess.gif(6284 bytes)

业缘来的时候,业缘就是碰到冤亲债主,或者是不好的因缘,不好的因缘代表什么呢?有的是修理你,有的是诱惑你,当心不清净的时候,譬如贪心尚未灭除时,偏偏有很多人一直送钱给你、供养你,一时把持不住就受到诱惑,就落入陷阱了、失节、堕落,我们修行本来就是要脱离这些贪、瞋、痴、慢、疑的污染,不被名闻利养所诱惑。

「又入烟云深处居。」

有时候是已经解脱出来啦!到高原上看到的芸芸众生,众人皆醉我独醒,看得清清楚楚,但是有时候习气一来,障碍来了,又迷误掉、落入漩涡了,又入烟云深处居。本来追这一头牛已经很辛苦啦!从第一个图看到牛的踪迹,就一直追,追到现在终于抓到它了!菩提自性显露出来的时候,还很安慰的觉得自己解脱了!修得不错!一旦障碍来,又迷糊不清了!又去烦恼!又去执着!自性不见、野牛又现出来,因此得到牛,并不能够马上清净,得到牛必须花很多的力量去驯服,因此第五图就是在牧牛。

这头牛得到时,譬如有很大的神通力,因为动、静、根、觉、空、灭六结使的「觉开发出来的时候,很多事情你都懂、都知道,但是习气毛病没有灭除时,知道的越多、烦恼越多,定力不够时,也会搞得乌烟瘴气,而在这个时候,是好、坏都有的境界。

 

三、解说

行者虽以般若智观照妄心,似绳索已牢套着牛,唯牛性尚野,难以制服。故行者如牧者执杖牧牛,勤加鞭策、调伏,但无始劫来之习气太强,而不能一下去除。此时行者已得悟自性全貌,觉知虽历历,奈粗重烦恼、过、习气种子尚存。若行者保任不住,有时到高原清净处,有时又入深山杂秽处,恐又犯人苗稼,而造诸业因,故亟须保护任运,使其驯伏而后已。和曰:「般若真照网住渠,无始无明却难除。太平时日谓菩提,境风转至烦恼居。」

「行者虽以般若智观照妄心」

一个开悟者起码悟知有两个心,其实有八个心,眼、耳、鼻、舌、身各有一个心,然后第六意识的分别心,第七意识末那识的妄执、妄想心,第八意识是真正本来的心,般若智慧能够觉照,就是真心,第八意识觉照的心开发出来以后,它储藏很多的习气毛病,妄心来自于第六意识的分别心,第六意识来自第七意识的妄想执着心,然后以第八意识的真心来观照,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的妄心,开悟的行者都有这种能耐。

「似绳索已牢套着牛,唯牛性尚野,难以制服。」

我们可以看第四图:所准备的绳索,一个圈圈丢出去,刚好套住了牛的头,也就是抓到了这一头牛。牛虽然是动物,在印度它是很神圣的,也代表我们的体性清净,但是动物到底还是有野性,所以它还是很野,野性代表我们的习气毛病尚未清净以前所具有的现象,所以难以制服。修行并非一蹴即成,什么都解决了,六祖开悟后混迹猎人队中十五年,勤修断除内心的习气毛病,然后修一切神通。

刚开始还不清净还是要修得清净,初地菩萨是欢喜地,二地菩萨是离垢地,因为污垢一大堆,必须把它除离,离垢而心清净以后就能够发光,是第三明地发光地,心能够发光,第四地焰慧地,智慧有如火焰。初地是入道,入道以后才能够真修,第四地是见道,在第四地有智慧比较没有烦恼。而接着就是第五地、第六地、第七地修一些心通,到第七地修三三昧、修解脱道,七地前有智慧照破烦恼而已,还是有很多的烦恼,到第七地修三三昧才能够解脱,第八地不动地才是真正的解脱地。之前找到的牛,野性尚存,难以制伏。

「故行者如牧者执杖牧牛,勤加鞭策、调伏。」

这个时候修行的人起心动念,都有觉照的心可以观照它,不让心意念去成就妄想。执杖牧牛在禅宗而言,是必然的修行阶段,怎么牧牛呢?就在你的念头起来一个字、两个字的时候,你真觉看着它,慢慢地心就不会再想下去了。如果你面对一个人讲一句话而起了瞋心,而这瞋心不是念头,你真觉就看着它,警示自己瞋心又冒起!慢慢地瞋心又会下去了!如果修不到这个阶段,就代表你的觉心还没有打开,心眼打开的人,就很清晰的可以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觉照的心具足,就可以观照你的习气毛病,以及种种的心态都能,反正是不正常的、有为的都是不对的,因为在这时候是要修空观。空观不是用讲的,而是必须要去修证的法,修到最后,对于一个人的一句话,不管是好、坏都不执着,而不起心相应,这就是体性的空性现;而一般人还有习气毛病的相应,这就是不空。所以在修空观之间,就必须要执杖牧牛,起心动念用真觉看着它,如果起害心、不甘愿的心,那就很离谱了!

我们修行人有时候常常受到欺负,应该更加要忍辱,更不应该去诅咒他人,因为修行人这个时候心都已经活了,而有所动念都会成真,很可怕的!因此要执杖牧牛,心力很强,心强力壮代表不正当的心念,有时候虽然无心害人、或者是故意、或者是去诅咒人家,一次、两次,或者是天天想,到后来都可能成真,这个人也可能会发生问题。所以在这个阶段的执杖牧牛,更甭让它动一点点的心意念,好、坏皆不动念,所以勤加鞭策、调伏,看得很紧、调伏它。顺就是伏了,不顺就要调,而调伏有很多的方法,如果骂它,而它就乖乖地不动念,当然就很好,那骂的还很管用!有时候骂了又觉得很委屈,一个心就很受不了!我们有一位同学,观照他的心很严格,他本来很喜欢讲话,当他知道如何修练心的时候,逼着自己不讲话,结果最后里面自己的那妄我,大喊:我受不了!我受不了了!再下去就要发疯了!结果妥协不敢再逼下去,然而只要继续再逼下去,它才会调伏,不再逼下去最后通商量、妥协,这样就又拉长修行的时间了!所以要抱持一颗勇往直前的心、不通商量的心、不退转的心,心里面它慢慢地就会调伏了。

调伏分成两个:一个是暂伏,好像没有事,对于事情也都看得开,譬如以丢掉钱来说吧!如果丢了二十万,可能还是看得开,而如果家里只有一百万,而把这一百万全都丢掉了,也许就好几个月都吃不下饭呢!所以暂伏也就是说还有火种,只是暂时地压住它。一个是永伏,永伏是火种没有了,里面的种子没有了,这就是圣人的境界。

「但无始劫来之习气太强,而不能一下去除。」

一个习气的断除总是要次第地除灭,譬如以瞋心而言,瞋恨而爱发脾气的心,人家侮辱你、不顺从你,而心里就很不舒服。如果慢慢地对着外境不再去追究,反过来调伏自己内在的心,然后内心这一次可能大生气,第二次仍然中生气,再来可能就渐渐地不那么生气,总是要磨练仟次、百次以后,也就慢慢地无所谓了。之后还再同样的问题对着往来时,我根本就不起心动念与之相应,这样子才是真正的永伏。然而每一世所熏习的习气太多,一下子要断除是不可能的,因此不能一下去除。

「此时行者已得悟自性全貌,觉知虽历历,奈粗重烦恼、过、习气种子尚存。」

已经了解有个了了觉知、不动的心,此时就像打坐时,不起心动念但是有一个觉知在的状态,或有因缘来时,习气毛病会与之相应,所以悟得自性本来是自在无碍,它是空性无黏,但是它还有一个特性:觉知历历,什么事情都懂,每一个人的心态、心机,每件事情的背后因缘,得牛的人都清清楚楚,也就是中阴身的敏感有九倍之多的状况,什么都懂知。一个开悟的人可以直接读你的心,心清净与否、修得好不好,都可以感觉,然而懂得越多,如果放不下岂不是更糟糕。所以虽然觉知历历,但是粗、重烦恼,过、习气种子一大堆,因此灵知灵觉的心是一回事,是佛性本来的功能,如果没有把烦恼断掉,或许觉知越多,日子越难过。感知越多如果能够自在,也就会没有事,同时应该了解业力该现总是要现的!比较没有定力、比较看不开、没智慧的人就会跟着业力动哪!无形中给自己制造麻烦与烦恼,不管是感知自己或他人的事,在这个时候,必须要能够学习空观与无碍。

「若行者保任不住」

懂得多,烦恼习气毛病又多,然后知道的事情不能够放下,又用习气毛病去相应,这就是保任不住。保是保护,保护你的心不再去造业,还有保护你的身,不受外面的人、冤亲债主的纠缠与伤害,要有能力保护身心。保护心是对你的习气,或面对着人、事、物的时候,不让心与之相应而再造业。保护身是冤亲债主来时,要有保护自身的能力。外面杂七杂八、不修心的人太多了,并非只有冤亲债主会作法,修行时所面对的诸逆缘,都是与人家结怨的,有的是人、有的是鬼神,在保护任运之间,要保护你的身,要保护你的心,两者都要好好保护着,让心能够慢慢地回复到真心实性的空,随心所欲地能够住在空之间,当然最后是自在,对一切境界都能够自在,这就是禅宗所谓的保任---保护任运。

保护任运这个「运」字,就是在说更进一步的法,系进入心的用,网上的文章所说的魔相:想阴魔相有很多,在体知心的功用后,知道心的功用很大,如果会用它,它就会现出无限的力量出来,所以要学习如何去用,起心动念不为自己,都为众生,也都可以成就的。

这一次在法尔上课(90.2.18)我问高级班的同学,心中心法修得好不好?而心中心法的咒语已经念了几百万遍哪!教了六个手印而手印也已经结了,也修了三年了,你会不会去用它呢?

其实六个手印随便拿一个手印、念咒语都可以成就的,念咒语可以让魔产生慈悲心,咒语的威力是很大的,问题是有没有很认真地、清净地念这个咒语。如果碰到障碍,心有所不安,有很多人在保护任运方面处理得不好,常常让身体受伤,如果有警觉,早一点念佛或者念咒语,都可以把你的心安住,而心安住了,身就比较能够气通,气通而外来的东西,要伤害你就比较不容易,这是实修方面的事情。

虽然本身能够保护任运,但是心也没有办法一下子就管住,六祖开悟后还经过十五年的功夫在修,所以开悟并非一下子就很了不起,没有这回事!开悟以后还是要慢慢地修心,修证到可以运用这个心,那就有点功夫了,可以化解一切障碍,也可以为众生做很多事情。

「有时到高原清净处」

保护任运得住,有时到高原清净处,这就是好日子、无碍的时候,因而觉得心很清净,觉得已经解脱了!心很清净而心情非常的海(high),所以说有时到高原清净处。

「有时又入深山杂秽处」

有时障碍来时,潜意识中的贪、瞋、痴、慢、疑及淫欲心、、、,习气毛病又来了!又触犯哪!障碍来了,而习气毛病与之相应。

「恐又犯人苗稼,而造诸业因。」

以前的心尚清净,不会去害人,现在已进入不好的因缘境界时,习气毛病又来了,可能又要去践踏人家的稻作、或者是干粮、杂作。犯人苗稼是禅宗的话,就是去侵犯人家的心或者是身,那是因为心不清净的关系才会这样子,而造诸业因。

「故亟须保护任运,使其驯伏而后已。」

得牛时候的行者,起心动念时如果让它一直想下去,或者天天都那么想,真的会成就恶业,即使是无心的要害人,如果一次、两次,或者天天都这么去想的话,这个人会有不好的现象发生。所以得牛的时候,最重要的必须要好好管住这个心,故亟须保护任运,使其驯伏而后已。

 

四、和颂

「般若真照网住渠,无始无明却难除。太平时日谓菩提,境风转至烦恼居。」

「般若真照网住渠,无始无明却难除。」

以般若智慧,觉知的心来鉴照妄想习气,抓住这一头野牛把它绑住了,野牛虽野,都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毛病、无明所造的业障,野就野在这里,牛本来是清净无为的、非常的柔顺,会有这些野的味道都是习气毛病,也都是无始劫以来所熏习而成的,因此无始无明却难除,很难能够顺利地去断除。

「太平时日谓菩提,」

有时才到高原清净处,好日子、没有障碍的时候,是自认为有菩提智慧。我们有一位同学,连天气的好坏都影响她的心情,这是因为心受到外界的影响,当然我们的体性与万物本来是一体的,但是要学习空观、要超越它,不能够受到天气的影响。有时候确实是如此,如果是遇到刮风、下雪、台风,这些日子都是不好的因缘,有时候寒流来时,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往生的人就特别多,这是藉阴霾来接引这些人的,在家里看不到这些情况,但到医院去看才知道。如果心还随着气候在起伏,就是没有超越天气,心还没有空掉,还受一切物境所影响。当然物境与我们体性本来是一体的,众生也本是同体,大家同一体性,万物也是同一体性。所以在太平日子,没有因缘、没有冤亲债主在做怪的时候,还觉得自己的智慧蛮不错的!什么事情也都看得开!心里面的一点妄想也能够控制得了!但是境风转至烦恼居!

「境风转至烦恼居。」

当因缘来的时候即随风起浪,外在的因缘来时,潜意识里面不清净的心与它相应,然后烦恼就来了,忘了当初的清净,而钻牛角尖去执着烦恼的这些法。所以在得牛的时候,灵知灵觉是有的,但是满心的龌龊、垃圾、不好的习气毛病一大堆,这些是同时都存在。因此在这个时候,必须要牧牛,用我们觉照的心,控制这一头牛,当它面对人、事、物而不以自己的习气毛病来相应,以平常心、空无的心、面对一切境都有无碍的心,但是这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必须要慢慢地去磨练,而磨练有时要经过一、二十年,六祖也经过十五年的磨练,也才能够有大成就。有些修世间禅定的行者,以为开悟的现象就是:光一闪、自性清净了、什么事情都看得开,那还是没有进去的,心没有灵知灵觉,当然也就没有很大的烦恼,禅宗所言的,还有灵知灵觉的心可以知道很多的事情,知道后是不是还看得开呢?因此修行还是有层次的,当然这也关系到因缘法,如果你的因缘适合修世间禅定,也不能强求修大乘的佛法进入菩萨道,这也不是简单的,如果很用心的在规范习气毛病,把粗的控制好,然后很发心的、很精进地用功,当然无形中身体也会改变,进而具足资粮能量,最后甚至于能够有所成就。

心尚未成熟,有时候是勉强不来的,有的同学气机很旺,却害怕身心的反应而不敢再深入;有的同学却是气机衰弱,练几年了气还是起不来,这个与身体有关系,也牵涉到上一世有没有修行?所修是何法?如果上一世修密法,或修禅宗,气机很旺,也就会比较快;如果只会做善事、修善行,也许福报好一点,但是身体还是没有底子、没有基础。如今生才开始修练打坐、练功,也就是今生才开始利用色身用功而已,快慢与否这都是勉强不来的。

无始劫以来,每一个人踏上修行路,从初发心开始,每一世都这样一直地修过来,因此也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跑那么快,而我怎么走那么慢呢?每一个人的因缘不同,我们在过程之间,研究与了解别人所写出来的东西,他总不是无中生有的,确实是也有他的道理在。

这十牛图以前本来是八个图,后来才加上两个图,是行菩萨道的,而修行就是这样子来的,只是你看不懂这牛绑着在干什么?短短的一个序文,四句颂文是在讲什么?看不懂,如果懂了就知道其中的意思、道理是什么!是非常的殊胜的!能够懂的话就知道文中所透漏的消息,消息都在这里面。譬如第十图的序「柴门独掩,千圣不知」,柴门独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柴门独掩?柴门已经打开了,为什么要独掩、要再关起来?因为修到清净的时候,就必须要关起来。在第四图的得牛,是把你的色身打开,打开以后才能通外界,有灵知灵觉,等到修心修到差不多了,就必须要回凡,这个时候门就要关起来。如果看不懂的话,柴门独掩是在掩什么?何谓千圣不知!因为打开以后虚空中菩萨、天神,平面的鬼神等都知道你的踪迹,待你把门关起来了,人家都不知道、也不了解,故说千圣不知。到底你修了怎么样?有那个功夫吗?柴门独掩就得回凡与凡夫一般,此时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要光没有光、要气没有气,不是说真的都没有气,只是没像开悟时一样地那么旺,开悟的时候奇经八脉、正经十二脉,全身都通畅,而在这个时候修练神足通,真的就会成就的,因为整个身体都充满了气,只要起心动念,神足通很快地就会成就,但是学会了这个又有什么用呢?死了还不是要照样去轮回。因此佛教所说的解脱道,首先要修解脱,这些神通都没有用的,神通敌不了业力!以后快成佛时,神通自然就有了,那是自然现起的三明六通,不是去学习的神通。

所以古代的圣贤先哲,他们把所经历的事情写下来,我们要解读它,可以从里面得到指引;或者是谁讲都一样,释迦牟尼佛讲经典也好、宣讲修行的方法也好、修行的境界也好,假如换上这个十牛图来说,只是对象不同、表示不同,然而境界的说明也不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今天就讲到这一段为止!

( 90 2 27 日 讲于 慧炬讲堂 )  (待续)


[ 禅宗十牛图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