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佛心经》
             心中心相貌--佛心决定
(7)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七、第七心中心相貌

《佛心经》云:「七者於七菩提分我常 求,所修功德常施一切,摄一切众生苦,我身待受,令一切得见闻觉知,令一切众生去离魔境,是名第七心。」

「七者於七菩提分我常 求。」

第七个佛心决定的心中心相貌,即是对卅七道品中的七菩提分,我能常殷勤学习,希能求得此七个菩提道智慧。卅七道品者即是具足四念处、四正 、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其中七觉分即是七菩提分。我们可能会怀疑叁十七道品是声闻、辟支佛道,而佛地行者是修菩萨摩诃萨道,似应修六波罗蜜或十波罗蜜,何以於菩萨道中说修声闻法,修小乘法?我们要知道卅七道品是菩萨道的基石外,小乘、大乘都当学习,但求菩萨道者可要学,而不一定要取证。若您是求佛地时,所有境界都要一一学习,但不一定要证得。若要成佛那一世(当世),每一境界都要证得。譬如说世尊当生要成佛时,由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及四空处定都要亲自证得,然後四圣谛、四无量心、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叁解脱门、陀罗尼门、十八空、叁摩地门、菩萨十地、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叁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相、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等境界,一一境界都要证得,这是成佛的必要过程。

而我们现在要求佛地,故要证得七菩提分,佛陀常说:「菩萨摩诃萨应学一切善法、一切道。」譬如您是入地菩萨,卅七道品应学,但不一定要取证。然现在我们是求佛心决定,故世尊告诉我们要勤求七菩提分。七觉分者(1)念觉支---心中了了分明心念起灭,常摄诸念於禅定中,以智慧观破一切法相而能得定,有如初禅境界。(2)择法觉支---有正知见观一切法真伪,能正知见选择一切法,不受一切虚伪之法所蒙蔽。例如前言 那夜迦名为作伪,能使人对不真实法、假法误认为真。(3)精进觉支---精进於所学,精进於当学,精进於正法而不懈怠,有如精进波罗蜜。(4)喜觉支---由禅定中得法喜,於正法中得喜悦,有若二禅境界。(5)轻安觉支---身能轻而心能安,指於禅定中身心都能自在无碍,有若叁禅境界。(6)定觉支---出入禅定中,都能心不散乱,常能住在定中,有若一切禅定中。(7)舍觉支---舍念清净,不偏於空、有,不偏於顺、逆,不偏於善、恶,对一切法能不执着而保持平等性,有若四禅境界舍念清净。

关於七菩提分等等的修学要常 求,虽然这是小乘法,但是小乘法却是最基本的,可培养智慧的。菩提就是智慧,你不培养智慧,怎麽能够悟到佛心里面去呢?在上所说的这魔障,当然都是要以六度波罗蜜来克服,但是也要培养你的智慧资粮。

 「所修功德常施一切。」

功德梵语为求那(guna),意即其功能成就福报德性者,也就是行善修心明性所获得的果报。福有世间福、出世间福,德也有世间德、出世间德等。不管世间福德,出世间福德,有所修证皆应回向布施於一切。为什麽将自己修的功德要施於别人或其他众生,《金刚经》云:菩萨不应贪着福德,此与无相布施功德一样。

我们修心中心法当然有闻经念咒功德,《大方广大庄严经》中云,依经咒修持应有八种功德,(1)端正好相,(2)力势强盛,(3)心悟通达,(4)得妙辩才,(5)获诸禅定,(6)智慧明了,(7)出家殊胜,(8)眷属强盛等,此为世间功德。

若细加演绎,此八种功德为:(1)端正好相者即行者色身相转成端正完美,无丑陋之相。(2)力势强盛者念力心力增强,能降伏一切障碍而不怯弱。(3)心悟通达者心能悟知一切相,悟後能无碍。(4)得妙辩才者依经解义,得辩才无碍智。(5)获诸禅定者种种叁昧,随缘都能证得。(6)智慧明了者正知正见,智慧明利能辨正邪。(7)出家殊胜者因缘成熟时出家办道,成就世尊弘法利生事业。(8)眷属强盛者因功德圆满,智慧具足,辩才无碍,跟随学法者众,故说法眷强盛,此为世间功德。

而出世间功德以菩萨道言,菩萨正修行能得四种庄严功德,(1)不动而至之德,意即菩萨有能力受众生感应起化身,色身不动但能使化身到应到的地方。(2)一念遍至之德,菩萨主动起念即能远达他方,行欲作之度众事。(3)赞供诸佛之德,菩萨能谦卑赞叹诸佛种种功德,也能恭敬供养十方叁世一切佛。(4)示法如佛之德,菩萨能学习佛的威德,示现施法於众生,使众生能悟正法,得涅盘,获一切智等德性。

修法後回向有很多种,若是修心中心法,上师所教的有一定的格句,例如:愿以此修法功德,乞求消业障,开智慧,证无上菩提,广度群伦,不求馀果。您也可以说:愿以此修法功德,回向法界诸有情。如此正如经云,「所修功德常施一切」。

 「摄一切众生苦,我身待受。」

菩萨求佛地者,应能常摄受一切有缘受苦众生,众生有色身苦痛,菩萨应能代其受苦,因菩萨已能觉苦的因,也具有平等性智,色身受苦不会觉得是苦。菩萨我身「待受」亦即代受之意,真菩萨是不必说,要代众生受苦不受苦,众生色身有障碍时,您与他通个电话或用心想一想他,他若是因外缘所造成的障碍,此障碍就会移到您身上,因您是菩萨,之後,您身心的障碍应有能力去化解,这就是我身代受,如此能使众生离苦得乐。

摄一切众生苦要如何来做?大约有两种方法,一者若您心通力够强,或於打坐中提高心力,然後与他面对面时,应能体知他的色身何处有病,该用何法处理,了知後自性起心法,处理众生疾病於无形中。如此,不会让他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若让他知道,您是在求名闻利养,当然违犯菩萨德性,当退失於菩提道行中。当然他的病痛过一段时间会好,同样的您之後要来处理您引过来的己身病痛。二者心通力不强时,就只有用有相法来为众生治病,譬如说用心中心法第叁印藉佛威德力来治他人之病,用第五印可驱除他人之魔扰等。

很多人说在学习菩萨道,但又很怕为众生受苦,能看到鬼神什麽的,却没它们的办法,追根究底就是自己不是真菩萨,也没有智慧来化解众生一切的障难。但我们能力倒也是有限的,经云「摄一切众生苦,我身待受。」我们还做不到能帮一切众生苦,只能随缘摄受,随缘化苦,只要能做到找上门来的,能帮他受苦就已不错了。

 「令一切得见闻觉知,令一切众生去离魔境,是名第七心。」

菩萨教化众生要让他能悟入,能悟得自心当能得见闻、觉知。此处不要搞错了,每个人若修、若不修都有见闻、觉知,这里说的不是一般人的见闻、觉知。是说让学生们能修心中心法,能打开本来後,能在开悟後,让自性能超现实地见人所不能见,能闻人所不能闻,能起心的灵知灵觉。或已经能超现实地起见闻、觉知後,要导引他们能离开色、受、想、行、识等阴魔之境。也要能提醒至此境界的行者,不要贪求神通异能,而乱追求这些境界及能力,不然在追求神通异能中,难免会为魑魅、魍魉、鬼神、 那夜迦、魔等所加害而不自知。

若行者能於七菩提分中常 求不断,所修功德能常施一切,摄一切众生苦,我身待受,令一切众生得见闻觉知,令一切众生能远离诸魔境,这就是第七种心中心相貌,也是得第七种佛心决定相,始能说得名第七心。

本部份对自修菩提分很重要,同时能度众生更重要。若不能摄受众生苦,或代受其苦,就没有佛心决定。若不能令一切众生得见闻、觉知,然後要令一切众生能够跟你一样,脱离一切魔境、魔障,就不能得到修学佛心中心法的第七种心中心相貌。(待续)

(91.03.10 讲於 法尔)


[ 《佛心经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