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唯识学(一)《八识规矩颂》
             --第八意识(43)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颂文

颂一曰:「性惟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

颂二曰:「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颂三曰:「不动地前纔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剎中。」

 

二、颂三相关名相说明

1. 不动地

不动地者是菩萨道第八地,也是无学位菩萨。行者成就愿波罗蜜,以求菩提愿、乐利他愿,加行清净道行,离心(集起)、离意(思量)、离识(了别),得无生法忍(一切法,性本不生,而于此法,忍可印证),一切烦恼所不能动,断除无相中作加行障(七地无相中加功用行),作无相观,任运无功用行相续,证得不增减真如,此真如不随染净而有增减。菩萨不动地约相当于小乘阿罗汉果位,在七地菩萨位时,修空、无相、无愿三三昧后,证得不动自体清净,而成就的果位。

2. 舍藏

要知舍藏,当知藏与识之意义。吾人持业者即如说藏识。识者是体,藏是业用。用能显体,体能持业,藏即识故,名为藏识。阿赖耶识是第八识之自相,有能藏、所藏、执藏等三义。能藏:能含藏前七转识种子,无量劫以来,所有善、恶、无记诸法,有漏、无漏等万法之种子。所藏:为一切七转识熏习杂染等法,所依处之场所,因其所藏之种子为因果之基质。执藏:阿赖耶识之自相分,为第七意识所妄执为实我、实法,恒时将那见分爱执为我,故曰我爱执藏,也因此特性能让吾等沉沦六道而不能出。

前面讲阿赖耶识具有三藏---能藏、所藏、执藏等,能藏、所藏是业用,其体不可能去除,能去除者祇有执藏,也就是能舍去执着的无明性。这也就是八地菩萨得解脱、证无学位的行相,舍去业用之藏,仅以识了知其境,是谓舍藏。

3. 金刚道

金刚道是指菩萨位后入佛因位之行相,也就是金刚如来地。《大乘同性经》佛说十地曰:「此地是如来十地名号,诸佛智慧不可具说。善丈夫,佛初地者,一切微细习气除故,复一切法得自在故。第二地者,转法轮故,说深法故。第三地者,说诸声闻戒故,又复显说三乘故。第四地者,说八万四千法门故,又复降伏四种魔故。第五地者,说如法降伏诸外道故,又复降伏傲慢及众数故。第六地者,说教示无量众生六通中故,又复显现六种大神通故。谓现无边清净佛剎功德庄严,显现无边菩萨大众围绕,显现无边广大佛剎,显现无边佛剎自体,显现无边诸佛剎中,从兜率天下托胎乃至法灭,示现种种神通。第七地者,为诸菩萨如实说七菩提分无所有故,复无所著故。第八地者,受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四种记故。第九地者,为诸菩萨现方便故。第十地者,为诸菩萨说一切诸法无所有故,复告令知一切诸法本来寂灭大涅盘故。」

(1)、第一如来地--甚深难知广明智慧地:又作最胜甚深难识毘富罗光明智作地,断除细习气,于诸法得自在。

(2)、第二如来地--清净身分威严不思议明德地:又作无垢身威庄严不思议光明作地,能自转正法轮而开显深义。

(3)、第三如来地--善明月幢宝相海藏地:又称作妙光明月幢宝帜海藏地,能自在开说三乘差别之法。

(4)、第四如来地--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又作净妙金光功德神通智作地,能自在说八万法以降伏四魔(五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

(5)、第五如来地--火轮威藏明德地:又作光明味场威藏照作地,能自在摧伏邪法恶行。

(6)、第六如来地--虚空内清净无垢焰光开相地:又作空中胜净无垢持炬开敷作地,能自在示现六神通以显示无常事。

(7)、第七如来地--广胜法界藏明界地:又作胜广法界藏光明起地,能自在为诸菩萨显示菩提。

(8)、第八如来地--最净普觉智藏能净无垢遍无碍智通地:又作最胜妙净佛智藏光明遍照清净诸障智通地,能自在为诸菩萨授记别。

(9)、第九如来地--无边亿庄严回向能照明地:又作无边庄严俱胝愿毘卢遮那光作地,能自在为诸菩萨示现善方便。

(10)、第十如来地--毘卢遮那智海藏地:又作智海陪毘卢遮那地,能自在为诸菩萨说法。

4. 异熟识

异熟识是阿赖耶识之异名,阿赖耶识所储存之善恶业种子,待因缘成熟,以酬引业来感召而受报,是有情总果报体及真异熟体,三界、五趣、四生(卵、胎、湿、化)有情之总果报体,全由此异熟识而得。不同之种子谓之异,有种子之因,待缘俱起或成熟,则果报起现行,故曰熟,合称异熟识。行者要能超越此因缘的纠缠,面对境缘能如如不动,感召悬绝,始能得解脱,超出三界轮回。

5. 大圆镜智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曰:「大圆镜智,转异熟识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智之中,能现众生诸善恶业,以是因缘,此智名为大圆镜智。依大智故常如法性,双观真俗无有间断,能常执持无漏根身,一切功德为所依止。」《佛说佛地经》曰:「大圆镜智者,如依圆镜众像影现。如是依止如来大圆智镜,诸处境识众像影现。又如圆镜依缘本质,种种影像相貌生起,如是如来大圆镜智,于一切时依诸缘故,种种智影相貌生起。又如圆镜与众影像,非合非离,不聚集故,现彼缘故,如是如来大圆镜智,与众智影非合非离,不聚集不散失故。」

一般而言,修证到行阴区宇或行阴破灭时,即能以圆镜智观十方世界,十二类众生因缘果报,为尚受智慧力限制,仅能观一千大千世界,及八万劫十二类众生因缘果报现象。当成果地佛(十地如来佛)时,始成就大圆镜智,能观三千大千世界,及无始劫来十二类众生因缘果报现象。

6. 无垢识

无垢识是圣人阿赖耶识的称号,又称清净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名,此名唯在如来地果位者用之,亦即金刚果地佛,如释迦牟尼佛。有时又名阿陀那识,阿陀那识译曰:「执持」,意指相续执持位,指八识之因相而言,八地以上菩萨,执持色、心之万法种子,令使五根不断失,故称相续执持位。此位圣者依阿陀那识,执持五根得以相续不坏,尽未来际能乐利一切有情众生。

 

三、解释

  不动地前纔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剎中。」

1. 略解

在凡夫位阿赖耶识具有藏识的业用行相,泛缘熏习一切法尘,故根、尘、识三和合成世界万法,行者修至第六、七意识的习气毛病灭后,转有漏智成清净无漏智,至菩萨第八地不动地前,才转藏识的行相能不执一切相,谓舍去执藏。此时阿赖耶识仅除存善恶业种子,故名异熟识。此时行者虽有定力不被诸境迷,但阿赖耶识所熏习储存的业因种子尚未灭除,尚有活力成为轮回的种子。行者继续修习,修习至如来十地的金刚道后,其善恶业异熟识的名才灭,即正式将轮回的种子灭除,号称阿陀那识。当善恶业异熟识灭后,大圆镜智与清净无垢识(庵摩罗识?梐b识)同时成就发起,修行过程中所有的有漏智及无漏智均转成清净无漏智;得大圆镜智后,建立无分别的平等法,尽未来际相续不断。且在根身、器界与种子三类性境,能没错谬地缘之,故行者能不忘不愚一切境界,神通速起,引发一切种智。如来位圣者能依此大圆镜智发起自受用身、自受用土等。因此大圆镜智圆照法界,无障无碍,且相续不断,故能普照十方尘剎土。

 

2. 详解

每一禅定之间有不同层次的无漏智修成,地地以有漏智去熏修成无漏智,修至第六、七意识的习气、毛病灭后,转有漏智成清净无漏智。

藏识中的执藏,以前有六根、六尘、六识等种种的业缘会起作用,至八地是不动地时,不再执取一切业缘,舍去藏识能藏、所藏及执藏中的执藏,只剩善、恶业缘之异熟识名。修习第七意识有净法、染法二法皆存在,当第七意识修得灭除时,有净法无染法存在,大圆镜智现起,无漏智起用,金刚道六地时,三明六通自然现起。自受用身是法身清净,自受用土是法身居住的地方。

「不动地前纔舍藏,」

舍藏是针对三藏中的执藏,能熏、所熏慢慢地让它淡泊,但是所熏的种子仍然存在,其因为执藏,能熏却不去执着,种子就不成为果报,到八地不动地时,才能舍去执取的毛病,以及去一切习气、毛病,故不动地的菩萨已经能解脱,不黏一切法。

「金刚道后异熟空。」

初地菩萨到八地、九地、十地是言菩萨道中的菩萨阶位,十地法云地以后是金刚如来地,是佛的阶位。修证到金刚道后异熟空(第八意识是名阿赖耶识,第九意识是名异熟识,第十意识是名阿陀那识),阿赖耶识的凡夫相是具有能藏、所藏、执藏等三义,修证到八地以后,执取的习气灭了,但是异熟识种子犹存,有种子却不去执取即已解脱,但是轮回的种子未灭,仍然存在阿赖耶识中。修证到金刚道后异熟识才灭、才空,轮回的因才灭,才是真正解脱。

金刚道有十地是为佛地,佛有十地,第十地是果地佛,是名毘卢遮那智海藏地,九地以前为因地佛。金刚道第二地尚有微习,金刚道六地时,三明六通自然现起,与世间禅的五神通不同,五神通是修证而得。十地果地佛为福德两足尊,譬如释尊是。而西藏的活佛尚在菩萨位或者是位于金刚道的何地之间。过去已有千佛出现,现在贤劫亦千佛出世,未来亦有千佛出世,此等三千佛是真的果地佛。以上段落是叙述修行层次以及行相,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下面讲证后的境界。

「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剎中。」

大圆镜智性清净,证入果地佛时,异熟识空后所有业才灭,自性才真正清净,才有大圆镜智现起(大是浩瀚无边,圆是无所不包),一切虚空世界、一切众生(十二类众生)自然显现如于镜中般清楚,没有时空与距离而显现,心中为佛的境界,金刚道后异熟空。

菩萨、阿罗汉对于众生仅能知八万劫以内的因果现象,此等阿罗汉及菩萨们起念动念才现神通之用,譬如欲观地狱,起念后地狱才现。但在八万劫以后,即无法观知,因智慧力不足,看不清众生因果报应的因由。而佛的大圆镜智,因性清净而有,无垢智慧同时显现,习气、毛病断尽、永伏(非暂伏)。每一个微尘即一个世界,普照十方界,十方者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之谓,是为佛的境界时,其光能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修证到佛地果位者,如契经云:如来无垢识,解脱一切障,圆镜智相应,通拣四智,谓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前两智系因中转,见道(开悟)时属下品,修道中属中品,能得此二智。待究竟上品时,即得佛果位,乃有后二智。故颂曰:「六七二识因中转,前五第八果地圆。」(待续)


[ 《八识规矩颂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