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唯识学(一)《八识规矩颂》
             --第八意识(42)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颂文

颂一曰:「性惟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

颂二曰:「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颂三曰:「不动地前纔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剎中。」

 

二、颂二相关名相说明

1.三藏

第八阿赖耶识,中文译为藏识,此藏有三种意义,即能藏、所藏、执藏:(1)能藏:能藏一切的善恶、无记等种子,无始劫以来,一切业缘都能储藏在阿赖耶识中,犹如仓库能藏一切米麦粮食,随业力轮回受报。(2)所藏:即指阿赖耶识中所储存的善、恶、无记业种子,无一切业种之所依。此识是一切善染法所依处,故名所藏。(3)执藏:执是对业缘种子的一种坚持不舍的作用力,也是众生无明随此业缘而轮回的执着力量。因此识为第七末那识执为自我,故第七末那为能执,第八阿赖耶为所执,故名执藏。

2.七浪

七浪者譬喻前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等七,因此七识依种种因缘而生浪识,起浮不定,故说是浪。前五识(眼、耳、鼻、舌、身等)依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而起浪识缘源,经第六意识起分别缘,再由第七意识起妄想执着诸缘,故形成无量无边的识浪。这比喻我人受五根门照境后,再依六、七识起烦恼法,前七识均为外境所转,起惑造业。《楞严经》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此段亦在阐述七浪之作用。又如《成唯识论》颂曰:「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唯舍受。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恒转如瀑流,阿罗汉位舍。」在未至阿罗汉位前,众生均是随七浪恒起瀑流之心识。

3.境风

系指外境与内心的相应原理,若内心无不净业缘,境即不能成为风而感召一切业缘。风大是一切业缘的动力,根身、器世界皆然。第八阿赖耶识无始劫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之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此识无始劫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境因风起犹如瀑流因果法尔,如瀑流水非断非常,相续长时有所漂溺。从无始来生灭相续非常非断,漂溺有情令不出离。又如瀑流虽风等击起诸波浪而流不断,虽遇众缘起眼识等而恒相续。又如瀑流漂水下上鱼草等物随流不舍此识亦尔,与内习气外触等法恒相随转。

4.受熏

受熏就是诸法种子能接受熏习,变成深熏种子,成一切果报缘种。能熏者是七转识,第八识是所熏----接受七转识熏习的受熏体。受熏体有它一定的条件,《成唯识论》云:依何等义立熏习名,所熏能熏各具四义,令种生长,故名熏习。何等名为所熏四义:一坚住性,若法始终一类相续能持习气,乃是所熏,此遮转识及声风等性不坚住故非所熏。二无记性,若法平等无所违逆,能容习气乃是所熏,此遮善染势力强盛无所容纳故非所熏,由此如来第八净识,唯带旧种非新受熏。三可熏性,若法自在性非坚密能受习气乃是所熏,此遮心所及无为法依他坚密故非所熏。四与能熏共和合性,若与能熏同时同处不即不离,乃是所熏,此遮他身剎那前后无和合义故非所熏。

唯异熟识具此四义可是所熏,非心所等。何等名为能熏四义:一有生灭,若法能非常有作用产生习气。所谓能熏者,指的是变动不居的前七识。能熏者也要具备四个条件,即一者有生灭,有生灭变化方有作用,有作用方能熏习种子。二者有胜用,胜用就是作用力强,此有二种,一者是能缘的势用,这是心及心所的作用,而色法无此作用;二者是强盛的势用,是作意筹度的作用。三者有增灭,其强盛的作用力高下不定,可增可减,方能发挥其作用。四者与所熏和合性,即能熏与所熏同时同处,和合相应。

5.持种

持种就是持取种子不放,契经说:杂染、清净诸法种子之所集起,故名为心,若无阿赖耶识,彼持种心不应有故。因诸转识在灭定等有间断故,根境作意善等类别易脱起故,如电光等不坚住故,非可熏习,不能持种,非染净种所集起心。若不许有能持种心,非但违经亦违正理。谓诸所起染净品法无所熏故不熏成种则应所起唐捐其功。染净起时既无因种,应同外道执自然生,色不相应非心性故,如声光等理非染净内法所熏。又彼离识无实自性宁可执为内种依止,转识相应诸心所法,如识间断易脱起故。不自在故,非心性故,不能持种亦不受熏,故持种心理应别有。

 

三、解释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1.略解:

「阿赖耶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等三义,依即能藏一切法境,又能将它藏存为种子,进而持取其境。吾人无始劫来依此三藏功用,所造所存之业无量无边,真是不可穷尽。然阿赖耶识中可说渊深无底,储存无量种子,所储存种子要起现行,系由七转识成七浪而兴起。所造诸业亦由七转识成为境风来成就,故此七转识成一引发业力的风,亦能储存一切尘境为业缘的。阿赖耶识尚有一受熏的行相,能由七转识的法尘熏成种子而将其储存,然后又执持之。阿赖耶识又能内变根身以为正报,因阿赖耶识对于根身具有四义,即(1)摄为自体、(2)持令不失、(3)领以为境、(4)令生觉受,故阿赖耶识是吾人自身的主宰,阿赖耶识不执持此色身,此色身当败坏。又阿赖耶识能外变器世界以为依报,此器世界由有情众生共业所成,众生变现出此器世界后,又自缘此器世界,即以所变为自所缘,其行相杖之而得起故。吾人寿尽死亡时,起先前五识不起其功用,继之第六、七意识渐昏昧而不知,终失去其功能,最后阿赖耶识才脱离色身,成中阴之身。阿赖耶识在人死亡时当七转识灭后才最后走的,走后形成一中阴身,又叫中有身,依风大而住,故飘荡不羁。然众生正报身再生成前,阿赖耶识亦会先来入主,当此色身的主人翁。」

 

2.详解

「浩浩三藏不可穷,」

阿赖耶识有三个浩瀚无边的行相,能储存的三种行相--1.能藏、2.所藏、3.执藏等三义。(1).能藏:阿赖耶识本身能够储存一切的种子。(2).所藏:所有的业,不管善、恶、无记皆储存,成为后来因缘果报的种子(根本)。(3).执藏:储存一切的业,成为所储存的种子而持取一切境为真。

阿赖耶识的三种行相是为轮回的动力(力量),能藏、所藏为储存一切种子的特性。修行乃是针对执藏,如何不持取一切境为真,境界现前而能够以观空智观其不真实,种子归于种子,起不了作用。一般的凡夫众生持取一切境为真、放不下,因此是随着业缘流转。

阿赖耶识有三藏,能藏、所藏、执藏等的特性,为其所储存的种子无量无边,故为不可穷、不能穷尽。以宿命通而言,阿罗汉的行者可观八万劫以内众生的因缘,果地佛可于时空无始无终而观十二类众生的因缘,皆由阿赖耶识中所现起。

地、水、火、风四大合成人体,而中阴身只有风大,因此飘得很快,譬如道法或者密法,于人死亡之后,用衣服或者衣服的一角,朝其死亡的方向叫唤其名,即使在美国或其它地方,因为中阴身很敏感,只要叫唤其名马上感应,随即飘至,如风似地很快因为风大之故。

「深渊七浪境为风。」

由于持取皆由境风而起一切法,阿赖耶识的三种行相深禭如渊、无穷无尽。前五转识为眼、耳、鼻、舌、身五识,六转识是再加上一个第六意识,七转识为再加上第七末那识。七转识接触外境及内心起相应而起浪,故谓七浪。七识为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等如同浪,境缘起,风大现起一切法,遇境为前五识对外尘境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第六意识为分别,第七意识为妄执(妄想),故对外的尘境,内为第六意识、第七意识与之相应,起境风而持取一切境()为真。渊深七浪境为风,显现阿赖耶识的种子,对前七识所执着成为真实轮回的根本,皆因无始劫以来所熏习的习气、种子起现行,为真正轮回的本来过程。

「受熏持种根身器,」

阿赖耶识具有可熏性,有一可受熏的行相,是为其特性。欲成为种子必须熏习很重,业力亦现较重;熏习有善法、有恶法,成为习惯的模式,经过禅修者譬如念佛,念佛念至内心,不是口边念,用体性去念,因为佛性的体性本是空,以无心之心去念佛,这是最后的善境界。动身发语独为最,是描述第六意识的功能。所以起初你念佛的心是第六意识控制嘴的动与念,念至气入内心时,即使嘴不想动念,内心照样念,是阿赖耶识本身储存可熏性念佛的种子,是所谓熏习好的种子,而不好的是熏习不良的习气,皆代表阿赖耶识的可熏性以及受熏性。

善缘、恶缘,皆不可以一再的令其熏习,事情过去后即刻放下,不再回想来熏习,加重其印象。否则,因缘成熟,仍然得受果报,修解脱道者更不应令其心有罣碍。

持种是执持所藏的种子,能持取受熏而成的种子,形成果报,因果报应即能现。持种以后而有一个报身(在人为人身,在动物为畜身,在天为天神之体),阿赖耶识持取报身(种子)而成根身。在人体的根身是六根、色身,六根的演化比色身来得早,譬如演化之始,精子、卵子结合而受精卵发育,脑首先形成脑细胞,成熟后开始发育六根,六根都在头部,最后是身体孕育,因此持取那一界众生的报身,其根身即依其果报的型态去成就一个报身。

以现代的遗传学而言即是基因,其实是四种化学物质组合而成,ATGU(代码)以不同的排列组合去组成多种化学结合式,譬如将其欲形成翅膀的基因,移植入老鼠的背部中就会长出翅膀,故每一段的基因,皆是一种内存。

根身是由阿赖耶识变现而来的,今生的残缺是上一世所熏习(除非是这一世的意外造成的突变而变形以外),皆是业力熏习而来,造了何业即感召了耳聋或者眼睛瞎掉,是阿赖耶识的欠缺而在形成根身时,即欠缺此基因演化的能力而残缺,阿赖耶识左右了基因,六根、色身由阿赖耶识来幻化、变化。

阿赖耶识内变根身、外变器世界,器世界我们众生所居住的地方,在欲界是娑婆世界,在天界是天宫,西方极乐世界亦是器世界之一。

受熏持种根身器,是阿赖耶识有可熏性、有受熏的行相是为其特性。持取受熏种子的本能,而根据它演化出六根、色身,演化即依其果报的型态去成就一个居住的器世界。

「去后来先作主公。」

阿赖耶识于人死了时最后才离去,普通人死亡有渐进地失去感觉,首先眼、耳、鼻、舌、身五根不起作用,五识亦亡,再来是第六意识起不了功用,不能分别五尘境。再来第七意识妄执第八意识所现的一切种子所生起的幻化之现象,准备下一世去轮回。所以人死时会化现很多的念头、影像,今生所做、前几生所做,都有可能会化起。而第七意识去执取它加以分别,慢慢的第七意识亦不起作用,最后第八意识才真的离去(人已经冰冷)。因为只有第八意识业带身,所造的业均众集在阿赖耶识内,然后去投胎,其它六根、色身都带不走,第六意识、第七意识最后都起不了功用,第八意识最后走,所以说是去后(最后走)。投胎时,第八意识先来入胎,精子、卵子结合而受精卵发育时再注入识神,而有此三者共参与,此胚胎一定存活。或者有受精而无识神入主就无法存活。所以是去后来先作主公,主公是人的精神主宰,主要是它,没有它,就无法发展出其它的第六意识、第七意识、前五识等。以上这段在说明轮回受生的过程。(待续)


[ 《八识规矩颂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