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大般若经》卷三十六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十六(2)


一、前言

36卷中世尊继言,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增语及其一切对待语增语都非菩萨摩诃萨,同理若有为、若无为,若有漏、若无漏,若生、若灭,若善、若非善,若有罪、若无罪若有烦恼、若无烦恼,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杂染、若清净,若属生死、若属涅盘,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若可得、若不可得等对待语增语非菩萨摩诃萨,故知菩萨摩诃萨都要能对境不执着。

进一步世尊再言,色等法及增语,色等常、无常等法及增语不可得,故执取者非菩萨摩诃萨,世间无有一法可名为菩萨摩诃萨,法界中无欲、色、无色界,欲、色、无色界中无法界,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应无所见,菩萨摩诃萨普于一切心、心所法不得不见,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其心不惊、不恐、不怖。

36卷世尊开始讲要当菩萨摩诃萨当要学般若波罗蜜多,对六根、六尘、六识,六触缘所生诸受,六大、四圣谛、十二因缘、卅七道品等都要以般若波罗蜜多观之。进而言之,菩萨当要断一切烦恼法,烦恼法不断不能成就佛道。当然菩萨要断一切烦恼法,除用般若波罗蜜多去断外,还得用四圣谛、十二因缘观、三三昧、一切三摩地门等。菩萨当然亦要学习诸禅定般若波罗蜜多,佛十力等般若波罗蜜多,亦要学习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等。

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多中,当以方便般若波罗蜜多来实践,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当空一切法,以廿种观空智来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在学习观空时,当要学习六根尘识正性离生等法,同理观一切法都是正性离生,如此修法才能知法离法,得般若波罗蜜多智慧。菩萨在学习正性离生时,要能应对一切法,以能知但不应着的态度去修学。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菩萨要体会本性本自清净---自性本无相应不相应法,所以心本性非贪相应、非不相应,非瞋相应、非不相应,非痴相应、非不相应,非诸缠结随眠相应、非不相应,非诸见、趣、漏、暴流、轭取等相应、非不相应,非诸声闻、独觉心等相应、非不相应。

总而言之,一切菩萨摩诃萨要行般若波罗蜜多,当要以不即不离的方便法来对一切境尘,以及修行中所出现的境界。要认识正性离生之道理,在做不到不黏、不着时,就要用廿种观空智来修学。以方便般若波罗蜜多来达到目的。最后学习到对一切法、一切境界都能相应、不相应的境界。所以菩萨要能见一切法,不黏、不着,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其心不惊、不恐、不怖,因诸法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如是认知,即是正知,如是行法,即是正法。

 

二、经文

1. 菩萨摩诃萨当学六根、六尘、六识等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欲满布施波罗蜜多,当学般若波罗蜜多。(1)萨摩诃萨欲满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当学般若波罗蜜多。(2)菩萨摩诃萨欲遍知色,当学般若波罗蜜多。(3)菩萨摩诃萨欲遍知受、想、行、识,当学般若波罗蜜多。(4)菩萨摩诃萨欲遍知眼处,当学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欲遍知耳、鼻、舌、身、意处,当学般若波罗蜜多。(5)菩萨摩诃萨欲遍知色处,当学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欲遍知声、香、味、触、法处,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2.菩萨摩诃萨当学六触缘所生诸受般若波罗蜜多

(6)菩萨摩诃萨欲遍知眼界、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当学般若波罗蜜多。(7)菩萨摩诃萨欲遍知耳界、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当学般若波罗蜜多。(8)菩萨摩诃萨欲遍知鼻界、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当学般若波罗蜜多。(9)菩萨摩诃萨欲遍知舌界、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当学般若波罗蜜多。(10)菩萨摩诃萨欲遍知身界、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当学般若波罗蜜多。(11)菩萨摩诃萨欲遍知意界、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3.菩萨摩诃萨当学六大般若波罗蜜多

(12)菩萨摩诃萨欲遍知地界,当学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欲遍知水、火、风、空识界,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4.菩萨摩诃萨当学四圣谛、十二因缘等般若波罗蜜多

 (13)萨摩诃萨欲遍知苦圣谛,当学般若波罗蜜多。(14)菩萨摩诃萨欲遍知集、灭、道圣谛,当学般若波罗蜜多。(15)菩萨摩诃萨欲遍知无明,当学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欲遍知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5.菩萨摩诃萨当学断诸烦恼法等般若波罗蜜多

(16)菩萨摩诃萨欲永断贪瞋痴,当学般若波罗蜜多。(17)菩萨摩诃萨欲永断萨迦耶见、戒、禁、取、疑、欲、贪、瞋、恚,当学般若波罗蜜多。(18)菩萨摩诃萨欲永断色贪、无色贪、无明、慢、掉举,当学般若波罗蜜多。(19)菩萨摩诃萨欲永断一切缠结随眠,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6.菩萨摩诃萨当学断诸烦恼法等般若波罗蜜多

(20)菩萨摩诃萨欲永断四食(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当学般若波罗蜜多。(21)菩萨摩诃萨欲永断四暴流(欲、有、见、无明)、轭取(欲轭、有轭、见轭、无明轭),当学般若波罗蜜多。(20)菩萨摩诃萨欲永断四身系(欲爱身系、瞋恚身系、戒道身系、我见身系)、四颠倒(常颠倒、乐颠倒、我颠倒、净颠倒),当学般若波罗蜜多。(22)菩萨摩诃萨欲永断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三不善根(贪不善根、瞋不善根、痴不善根),当学般若波罗蜜多。(23)菩萨摩诃萨欲远离十不善业道(身三、口四、意三---不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痴邪见等),当学般若波罗蜜多。(24)菩萨摩诃萨欲习行十善业道(同上不犯即十善),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7.菩萨摩诃萨当学诸禅定般若波罗蜜多

(25)菩萨摩诃萨欲修四静虑(色界四禅)、四无量(慈悲喜舍)、四无色定(无色界四空处定),当学般若波罗蜜多。(26)菩萨摩诃萨欲修四念住(身、受、心、法念处),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8.菩萨摩诃萨当学卅七道品、佛十力等般若波罗蜜多

(27)菩萨摩诃萨欲修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当学般若波罗蜜多。(28)菩萨摩诃萨欲得佛十力,当学般若波罗蜜多。(29)菩萨摩诃萨欲得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9.菩萨摩诃萨当学诸顺逆禅定、神通等般若波罗蜜多

(30)菩萨摩诃萨欲得六神通自在,当学般若波罗蜜多。(31)菩萨摩诃萨欲得四静虑、四无色定、灭尽定次第超越顺逆自在,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10.菩萨摩诃萨当学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等般若波罗蜜多

(32)菩萨摩诃萨欲于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皆得自在,当学般若波罗蜜多。(33)菩萨摩诃萨欲得具觉支三摩地、师子游戏三摩地、师子奋迅三摩地、师子频伸三摩地、师子欠呿三摩地、健行三摩地、宝印三摩地、妙月三摩地、月幢相三摩地、一切法印三摩地、灌顶印三摩地、法界决定三摩地、决定幢相三摩地、金刚喻三摩地、入一切法印三摩地、安住定王三摩地、王印三摩地、精进力三摩地、等涌三摩地、入一切言词决定三摩地、入一切名字决定三摩地、观方三摩地、陀罗尼印三摩地、无忘失三摩地、诸法等趣海印三摩地、遍覆虚空三摩地、三轮清净三摩地、趣向不退转神通三摩地、器中涌出三摩地、最胜幢相三摩地、烧诸烦恼三摩地、降伏四魔三摩地、大智慧炬三摩地、出生十力三摩地、菩萨摩诃萨欲得如是等无量百千三摩地门,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11.菩萨摩诃萨当学满诸所愿、善根等般若波罗蜜多

(34)菩萨摩诃萨欲满一切有情心之所愿,当学般若波罗蜜多。(35)菩萨摩诃萨欲满如是殊胜善根,由此善根,永不堕恶趣,不生贫贱家,不堕声闻及独觉地,于菩萨顶终不退堕,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12.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多当以方便般若波罗蜜多来实践

时舍利子问善现言:「云何名为菩萨顶堕?」善现答言:「若诸菩萨无方便善巧而行六波罗蜜多,无方便善巧住三解脱门,堕于声闻或独觉地,不入菩萨正性离生,如是名为菩萨顶堕,即此顶堕亦名为生。」时舍利子即复问言:「何缘菩萨顶堕名生?」善现答言:「生谓法爱,若诸菩萨顺道法爱,说名为生。」

13.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当空一切法

舍利子言:「何谓菩萨顺道法爱?」善现答言:「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1)于色住空,而起想着,于受、想、行、识住空,而起想着。(2)于色住无相,而起想着,于受、想、行、识住无相,而起想着。(3)于色住无愿,而起想着,于受、想、行、识住无愿,而起想着。(4)于色住无常,而起想着,于受、想、行、识住无常,而起想着。(5)于色住苦,而起想着,于受、想、行、识住苦,而起想着。(6)于色住无我,而起想着,于受、想、行、识住无我,而起想着。(7)于色住不净,而起想着,于受、想、行、识住不净,而起想着。(8)于色住寂静,而起想着,于受、想、行、识住寂静,而起想着。(9)于色住远离,而起想着,于受、想、行、识住远离,而起想着,是为菩萨顺道法爱。」

14.菩萨摩诃萨于五蕴中、四圣谛、染净诸法中当知如何断、学、分辨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言,是色应断,是受、想、行、识应断,由此故色应断,由此故受、想、行、识应断。是苦应遍知,由此故苦应遍知,是集应永断。由此故集应永断,是灭应作证。由此故灭应作证,是道应修习。由此故道应修习。是杂染、是清净,是应亲近、是不应亲近。是应行、是不应行。是道、是非道。是应学、是不应学。

15.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要能执取般若波罗蜜多

是布施波罗蜜多,是非布施波罗蜜多。是净戒波罗蜜多,是非净戒波罗蜜多。是安忍波罗蜜多,是非安忍波罗蜜多。是精进波罗蜜多,是非精进波罗蜜多。是静虑波罗蜜多,是非静虑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是非般若波罗蜜多。

16.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当用善巧方便、无住想

是方便善巧,是非方便善巧。是菩萨生,是菩萨离生。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住如是等法而生想着,是为菩萨顺道法爱。如是法爱说名为生,如宿食生能为过患。

17.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当观一切法空,从廿空下手观空

时舍利子问善现言:「云何菩萨摩诃萨入正性离生?」善现答言:「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1)不见内空,不待内空,而观外空。(2)不见外空,不待外空,而观内空。不待外空,而观内外空。(3)不见内外空,不待内外空,而观外空。不待内外空,而观空空。(4)不见空空,不待空空,而观内外空。不待空空,而观大空。(5)不见大空,不待大空,而观空空。不待大空,而观胜义空。(6)不见胜义空,不待胜义空,而观大空。不待胜义空,而观有为空。(7)不见有为空,不待有为空,而观胜义空。不待有为空,而观无为空。(8)不见无为空,不待无为空,而观有为空。不待无为空,而观毕竟空。(9)不见毕竟空,不待毕竟空,而观无为空。不待毕竟空,而观无际空。(10)不见无际空,不待无际空,而观毕竟空。不待无际空,而观散空。(11)不见散空,不待散空,而观无际空。不待散空,而观无变异空。(12)不见无变异空,不待无变异空,而观散空。不待无变异空,而观本性空。(13)不见本性空,不待本性空,而观无变异空。不待本性空,而观自相空。(14)不见自相空,不待自相空,而观本性空。不待自相空,而观共相空。(15)不见共相空,不待共相空,而观自相空。不待共相空,而观一切法空。(16)不见一切法空,不待一切法空,而观共相空。不待一切法空,而观不可得空。(17)不见不可得空,不待不可得空,而观一切法空。不待不可得空,而观无性空。(18)不见无性空,不待无性空,而观不可得空。不待无性空,而观自性空。(19)不见自性空,不待自性空,而观无性空。不待自性空,而观无性自性空。(20)不见无性自性空,不待无性自性空,而观自性空。」

18.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当观空时是学习六根尘识正性离生

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若作是观,名入菩萨正性离生。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是学。(1)色应知不应着,受、想、行、识应知不应着。色名应知不应着,受、想、行、识名应知不应着。(2)眼处应知不应着,耳鼻舌身意处应知不应着,眼处名应知不应着,耳鼻舌身意处名应知不应着。(3)色处应知不应着,声、香、味、触、法处应知不应着,色处名应知不应着,声、香、味、触、法处名应知不应着。(4)眼界、色界、眼识界应知不应着,眼界、色界、眼识界名应知不应着。(5)耳界、声界、耳识界应知不应着,耳界、声界、耳识界名应知不应着。(6)鼻界、香界、鼻识界应知不应着,鼻界、香界、鼻识界名应知不应着。(7)舌界、味界、舌识界应知不应着,舌界、味界、舌识界名应知不应着。(8)身界、触界、身识界应知不应着,身界、触界、身识界名应知不应着。(9)意界、法界、意识界应知不应着,意界、法界、意识界名应知不应着。

19.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当观空时是学习六大、十二因缘等正性离生

(10)地界应知不应着,水、火、风、空、识界应知不应着,地界名应知不应着,水、火、风、空、识界名应知不应着。(11)苦圣谛应知不应着,集灭道圣谛应知不应着。(12)苦圣谛名应知不应着,集灭道圣谛名应知不应着。(13)无明应知不应着,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应知不应着,无明名应知不应着,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名应知不应着。

20.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当观空时是学习四禅、八定、五眼、六神通等正性离生

(14)四静虑应知不应着,四无量、四无色定应知不应着,四静虑名应知不应着,四无量、四无色定名应知不应着。(15)五眼应知不应着,六神通应知不应着,五眼名应知不应着,六神通名应知不应着。

21.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当观空时是学习六度、卅七道品正性离生

(16)布施波罗蜜多应知不应着,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应知不应着,布施波罗蜜多名应知不应着,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名应知不应着。(17)四念住应知不应着,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应知不应着,四念住名应知不应着,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名应知不应着。

22.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当观空时是学习诸佛力、佛智正性离生

(18)佛十力应知不应着,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应知不应着,佛十力名应知不应着,四无所畏乃至一切相智名应知不应着。

23.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对一切法能知但不应着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是学。菩提心应知、不应着,菩提心名应知、不应着,无等等心应知、不应着,无等等心名应知、不应着,广大心应知、不应着,广大心名应知、不应着。何以故?是心非心本性净故。

24.菩萨如何体会本性清净---自性本无相应不相应法

时舍利子问善现言:是心云何本性清净?善现答言:是心本性非贪相应非不相应,非瞋相应、非不相应,非痴相应非不相应,非诸缠结随眠相应非不相应,非诸见暴流轭取等相应非不相应,非诸声闻独觉心等相应非不相应。舍利子!是心如是本性清净。(待续)


[ 大般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