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大般若经》卷四
            初分学观品第二之二(14)
 
    --
有关大般若法相总整理(11)


法相总整理(续)

廿五、涅盘的境界

涅盘义别略有四种,一本来自性清净涅盘,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盘。

二有馀依涅盘,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盘。叁无馀依涅盘,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馀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盘。四无住处涅盘,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盘,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盘。

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无学容有前叁,唯我世尊可言具四。如何善逝有有馀依,虽无实依而现似有,或苦依尽说无馀依,非苦依在说有馀依,是故世尊可言具四。若声闻等有无馀依,如何有处设彼非有,有处说彼都无涅盘,岂有馀依彼亦非有。然声闻等身智在时有所知障,苦依未尽圆寂义隐,说无涅盘,非彼实无烦恼障尽所显真理有馀涅盘。尔时未证无馀圆寂,故亦说彼无无馀依。非彼後时灭身智已,无苦依尽无馀涅盘。或说二乘无涅盘者,依无住处不依前叁。又说彼无无馀依者,依不定性二乘而说,彼 证得有馀涅盘,决定回心求无上觉,由定愿力留身久住,非如一类入无馀依。

谓有二乘深乐圆寂得生空观亲证真如,永灭感生烦恼障尽,显依真理有馀涅盘。彼能感生烦恼尽故,後有异熟无由更生。现苦所依任运灭位,馀有为法既无所依,与彼苦依同时顿舍,显依真理无馀涅盘。尔时虽无二乘身智而由彼证可说彼有,此位唯有清净真如,离相湛然寂灭安乐。依斯说彼与佛无差,但无菩提利乐他业,故复说彼与佛有异。

诸所知障既不感生,如何断彼得无住处?彼能隐覆法空真如令不发生大悲般若,穷未来际利乐有情故。断彼时显法空理,此理即是无住涅盘,令於二边俱不住故。若所知障亦障涅盘,如何断彼不得择灭,择灭离缚彼非缚故。既尔,断彼宁得涅盘,非诸涅盘皆择灭摄。不尔,性净应非涅盘,能缚有情住生死者,断此说得择灭无为,诸所知障不感生死,非如烦恼能缚有情。故断彼时不得择灭,然断彼,故法空理显。此理相寂说为涅盘,非此涅盘择灭为性。

故四圆寂诸无为中,初後即真如,中二择灭摄。若唯断缚得择灭者,不动等二四中谁摄,非择灭摄。说暂离故,择灭无为唯究竟灭,有非择灭非永灭故。或无住处亦择灭摄,由真择力灭障得故。择灭有二:一灭缚得,谓断感生烦恼得者。二灭障得,谓断除障而证得者。故四圆寂诸无为中初一即真如,後叁皆择灭,不动等二暂伏灭者非择灭摄,究竟灭者择灭所摄。既所知障亦障涅盘,如何但说是菩提障?说烦恼障但障涅盘,岂彼不能为菩提障,应知圣教依胜用说,理实俱能通障二果。如是所说四涅盘中唯後叁种名所显得,二所生得,谓大菩提。此虽本来有能生种,而所知障碍故不生。由圣道力断彼障故,令从种起名得菩提,起已相续穷未来际,此即四智相应心品。

 

廿六、四智相应心品

一大圆镜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纯净圆德现种依持,能现能生身土智影,无间无断穷未来际,如大圆镜现众色像。

二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 共相应,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妙观察智不共所依,无住涅盘之所建立,一味相续穷未来际。

叁妙观察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善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摄观无量总持之门及所发生功德珍宝。於大众会能现无边作用差别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断一切疑令诸有情皆获利乐。

四成所作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为欲利乐诸有情故,普於十方示现种种变化叁业,成本愿力所应作事。

如是四智相应心品,虽各定有二十二法能变、所变种现俱生,而智用增以智名显,故此四品总摄佛地一切有为功德皆尽。此转有漏八、七、六、五识(前五识)相应品,如次而得。智虽非识而依识转,识为主故说转识得。又有漏位智劣识强,无漏位中智强识劣。为劝有情依智舍识,故说转八识而得此四智。

大圆镜智相应心品,有义菩萨金刚喻定现在前时即初现起。异熟识种与极微细所知障种俱时舍故,若圆镜智尔时未起便无能持净种识故。有义此品解脱道时初成佛故乃得初起,异熟识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犹未顿舍,与无间道不相违故。非障有漏、劣无漏法,但与佛果定相违故。金刚喻定无所熏,识无漏不增应成佛故。由斯此品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不断,持无漏种令不失故。

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菩萨,见道初现前位违二执,故方得初起。後十地中执未断故,有漏等位或有间断。法云地後与净第八相,依相续尽未来际。

妙观察智相应心品生空观品,二乘见位亦得初起,此後展转至无学位或至菩萨解行地终或至上位。若非有漏或无心时,皆容现起法空观品,菩萨见位方得初起。此後展转乃至上位,若非有漏生空智果,或无心时皆容现起。

成所作智相应心品有义菩萨,修道位中後得引故,亦得初起有义成佛方得初起。以十地中依异熟识所变眼等,非无漏故有漏不共,必俱同境根发无漏识,理不相应故。此二於境明昧异故,由斯此品要得成佛依无漏根方容现起,而数间断,作意起故。

此四种性虽皆本有,而要熏发方得现行因位渐增。佛果圆满不增、不减,尽未来际。但从种生不熏成种,勿前佛德胜後佛故。

大圆镜智相应心品,有义但缘真如为境,是无分别非後得智,行相所缘不可知故。有义此品缘一切法,《庄严论》说大圆镜智於一切境不愚迷故,《佛地经》说如来智镜诸处,境识众像现故。又此决定缘无漏种及身土等诸影像,故行缘微细说不可知,如阿赖耶亦缘俗故。缘真如故是无分别,缘馀境故後得智摄。其体是一随用分二,了俗由证真,故说为後得,馀一分二准此应知。

平等性智相应心品,有义但缘第八净识,如染第七缘藏识故。有义但缘真如为境,缘一切法平等性故。有义遍缘真俗为境,《佛地经》说平等性智证得十种平等性故。《庄严论》说缘诸有情自他平等,随他胜解示现无边佛影像故。由斯此品通缘真俗二智所摄於理无违。

妙观察智相应心品,缘一切法自相共相皆无障碍二智所摄。

成所作智相应心品,有义但缘五种现境。《庄严论》说如来五根一一皆於五境转故。有义此品亦能遍缘叁世诸法不违正理。《佛地经》说成所作智起作叁业诸变化事,决择有情心行差别,领受去来现在等义。若不遍缘无此能,故然此心品随意乐力或缘一法或二或多。且说五根於五境转,不言唯尔故不相违。随作意生缘事相境起化业,故後得智摄。

此四心品虽皆遍能缘一切法而用有异,谓镜智品现自受用身、净土相持无漏种。平等智品现他受用身、净土相。成事智品能现变化身及土相。观察智品观察自他功能、过失,雨大法雨,破诸疑网利乐有情。如是等门差别多种,此四心品名所生得,此所生得总名菩提,及前涅盘名所转得。虽转依义总有四种,而今但取二所转得。颂说证得转依言故,此修习位说能证得,非已证得因位摄故。


[ 大般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