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严经》体认三界火宅(6)


五、无色界火宅 (续)

1. 无所有处是圣道最后地

四空处定中第三的无所有处,因能舍一切法,符合圣道能尽舍故。佛尚因此而将无所有处独名舍,故有圣道地者认为此地为最后地道,于此地独立舍之名。又此地近舍假想、胜解、无边行相,粗观解故独立舍名。故佛曰:此地弃舍作意、功用、无边行相,心、心所法,无功用住,故独名舍。

《毘婆沙论》中云:「有七种依定,我说依彼能尽诸漏,谓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比丘当知想定,能达圣旨。想定者,谓四静虑、三无色,能达圣旨者,谓能起智断烦恼、修道、尽漏。或有生如是疑,非想非非想处,既非圣道,若世尊弟子生彼处者,依何能尽诸漏?将无彼类不由圣道得阿罗汉耶?为令此疑得决定故,说彼依无所有处得阿罗汉果。」

 

2. 非想非非想不是修无漏道地

契经云:五趣杂居地(欲界)、非想非非想处地二地没有无漏道,何以故?因二地有根本,诸无漏道断有根本,故无漏道在此二地中无。复次,诸无漏道能断二边住于中道,而此二地处于下上边,故无有无漏道。另欲界无定亦无修地,非离染地,而有顶地闇钝不决似疑。诸无漏道必依定界修离染地,明利决定故,而此二地无。复次,欲界地中掉举增上,有顶地中,寂止增上,故非无漏道所止处。

 

3. 四禅八定非究竟

《楞严经》云:「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上述《楞严经》云言,在四禅五净居天小乘行者,于舍心中,发明智慧,慧光圆通,故能成阿罗汉,入菩萨乘,这种行者名为回心大阿罗汉。另类达四禅境界行者,未能发明智慧,反而对色身及心识有所厌恶,故尽一切办法,想去除色身或心识等,首先在四禅境时,穷色令销,以观色空,突破色身,得入空无边处定;次因厌空而舍空就识,因而入识无边处定,久而厌识之荡不定,故进而穷识令无,从而进入无所有处定中;在无所有处中,因鉴于识心都灭,十方寂然,回无所住,乃穷性令尽;但因住无所有处定中,性因境有,又因境无而灭,发宣尽性,然性若尽非尽,乃入非想非非想处定中。如是行者穷色、心入空,但不明空理,故不能尽得空理。

真佛子当下体知,自性本空,诸法因缘而生,本是幻有之有,不待灭其有相,祇要不着不黏,即是悟得空理。如是悟得人、法二空,便是转入大阿罗汉境界。若不那么样时,则住不还天中,虽学习圣道,但心穷不能得悟无上道者,如是一类不能回心入菩萨乘,名为不回心,是等圣人属于钝阿罗汉者。

诸四禅境界住不还天中行者,能回心入大阿罗汉,成就菩萨道,但也有钝根阿罗汉不能回心入菩萨乘,乃住五净居天中,此等行者都不入轮回之流。但从四禅境界中,厌心虚狂,而误修入无想定者,及诸外道四禅三福报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因此等行者穷空又不能尽得空理,走上穷空不归路。如是等行者迷失于有漏等法,更入无闻之境,天寿尽时,定力衰退,当得又入轮转之业流中。

故色界四禅与无色界四空处定,合称四禅八定。行者修证至其中任何一定,可谓难能可贵,惟行者纵使证得非想非非想定,寿命八万大劫,但寿命将尽时,定力退失,仍与凡夫无异,还受轮回。盖因四禅八定是依有漏、有为、有我等之五蕴法而修,犹未脱离三界生死,故言非究竟。

 

4. 成圣之道路

《楞严经》云:「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地,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如是经中所述,六欲天、四禅十八天,或甚至是四空处定等廿八诸天,其中诸天各个天神,都还是凡夫,因业缘不尽,都留有所执之毛病,故修有漏善业,便会酬答有漏业果,虽上生各个天界,但不管天寿多久远,寿尽还是要受轮回之苦。

而各天之天王,都是悟得菩萨道者,虽住各个天中,除遍游各种三昧正定中,且还能增进其三摩地之种类及层次。此等天王菩萨虽住各天中,还能以所修悟者,教化其各天天神,让他们也能得圣伦,让他们也能走解脱的修行正路。

 

5. 无色界凡夫之因缘

《楞严经》云:「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

经云无色界四空处定中,空无边处定,以灭色身而入空无边处;而识无边处定因识缘过去、未来、现在,缘识乱定,故又用灭心法得无所有处定,在无所有处定中,定性现前,境有应境是为非非想,境无境空是非想,如是等天神均因无身,而感召无色之业果。从空无边处定到非想非非想定等,名称为无色界境界。

 

6. 三界众生之因缘

《楞严经》云:「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迦罗,各从其类。」

从欲界至色界,从色界至无色界等众生,都是因为不能明了吾人之本来妙觉明心,此妙觉祇是能鉴境、照境,应因缘而现各种境界、影像等,若能心地发明者,无有能黏诸境之习气、心病,则无妄执心生起。可惜一般凡夫或世间禅定天神等,当妙觉生起性用时,幻化诸境都当是性用所生诸法,法法真时,只是在定中能无执,但此将妄有当真的妄习不去除,故会积妄成习,当积习应缘发生时,无有三界之象,却认为有三界之实,故妄执三有而去受生。

当三界业缘现起,诸三界有漏善业行者,或为恶业等众生,于各个善业所修证者,及造恶业者,妄执取相而妄随其境,因是受其业感而入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道及四禅不还天等七趣中。其行者各个本命终了时,其中阴身(补特迦罗)随本有漏善业、恶业,各随本业感召而入七趣中。

故我等佛子应当知,当生已悟得菩萨位阶者,当勤习般若波罗蜜多,使能得无上正等正觉菩提。未能悟得菩萨道位阶者,当先修习小乘法得小乘圣果,入四禅五净居天不还果中,再于此天界中回心向无上菩提,成就大阿罗汉果位。若是钝根阿罗汉居于五净居天中,但也不会再轮回的。不然无知行者,在世间禅定中,不学佛教四圣谛、十二因缘法、卅七道品、六波罗蜜等诸法,虽有所得,都是有漏善业,感召有漏善业天报,天寿尽时照样轮回的,故行者不可不慎。(待续)


[ 《楞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