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严经》体认三界火宅(3)


 

3.三禅天

「三禅有情众生,亦仅具有第六意识心活动,有乐受与舍受与意识相应。三禅之舍受为行舍,此舍于五蕴门中,乃行蕴所摄,故曰行舍。三禅有情已可远离诸多禅病,使心所具有平等、正直、无功用等作用。此地天众意识怡悦之相,至极净妙,故立为乐受。三禅天共有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与遍净天,此天众以体毛细孔充满气乐为其特点。」

 

「三禅有情众生,亦仅具有第六意识心活动,有乐受与舍受与意识相应。」

修到三禅境界的行者,眼、耳、鼻、舌、身这五个意识已不起作用了,打坐入定的时候,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都没有觉知时,是空掉了色尘境,此时只有一个心意念,此意念心是第六意识的活动范围。

进入三禅境界的时候,仅有乐受与舍受与意识相应。在二禅天时,舍受还不是很清楚的出现,同时二禅还具有喜受与乐受,受阴中这两个受在二禅时是有深浅之分,喜受比较多、乐受比较少。进入三禅天境界的时候,三禅天的行者气能布满身体全躯部位,这个时候每一个细胞等于一个世界一样的,此时所感觉的快乐,是世间上最快乐的,此时行者能与乐受相应。

当然行者除无身觉外,还有一个意念心,这个意念还会执着身体的快乐感觉,还没有到忧、喜、苦、乐全灭的这种舍受境界,还有一点这种乐受的感觉,意念因为还没有到舍受境界,故还是有一点瑕疵。也就是说还有一点烦恼及习气在,不管是顺、逆、善、恶境界,还有觉知受它的左右,如此就是心不清净,也就是还没有修证到舍受的境界,故这里说有乐受及舍受与意识相应。

 

「三禅之舍受为行舍,此舍于五蕴门中,乃行蕴所摄,故曰行舍。」

因为还没有到真正的舍念清净境界,故三禅中所言的舍受,还是属于行舍,是行阴中的心,未达清净之相。「舍受」有两种说法,如以平等法而言,是一切心无碍、无执、不取法,如此就是舍受,又叫做是舍念清净。能够舍念清净,一定会对忧、喜、苦、乐等都没有分别,看起来都是一样的法相,没有分别烦恼,这才是舍念清净。但是在三禅境界还没有到达舍受的境界,他只是有点舍受的样子,舍受之相还没完全的显露出来,因没有修证到平等法,所以只是属于行舍,行阴中法尘的现起现象。行舍的行除说明行阴法尘外,也可以行为来显现,行为里面能不受诸心意的影响,也就是没有坏的行为,如此行为是清净的,也就是戒行无犯。这里行舍的舍,是因为心清净,心不清净会打妄想,行舍起不来,因此行舍能够起来的时候,已经快到三禅的境界了。

什么叫做行蕴?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色主要是身体或者是所有的物质形相。受是感情的觉知、觉受,想蕴当然是妄执后的妄想。再下来是行蕴,是我们阿赖耶识中所现起的法尘,阿赖耶识里面种了很多的种子,储存了很多的种子,种子会起现行,第七识会去执取它,这就是行蕴的状况,你很难去体会这个,但是一个开悟的人,你跟他讲法尘他就会知道的。

这个法尘就像我们房间地上有很多的灰尘,你用扫帚一扫,它就整个飞扬起来,你没有扫它,它又慢慢的沈淀,每一粒灰尘就是我们脑筋里面的一个种子,这就是我们无始劫以来所熏习的种子。这种子并非都不动,随时都在动,所以会起现行。佛说一剎那有900个法尘生灭,一剎那是0.13秒或一者说是0.18秒,有这两种说法。此法尘也就是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千万亿,很多很多的法尘,无始劫以来种了很多种子。有宿命通的人只要观这个法尘,就可以知道众生的因缘果报,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今生如何?前一世又如何?阿罗汉或色界四禅天的行者,可以观这个法尘,可以知道众生宿命,故说有宿命通。

行阴是非常的微细,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体会的,要修到想阴灭了,修行修到色、受、想这三魔境没有了,妄想心没有了,才能进去观这个行阴法尘。实际上行阴就是这样,一剎那之间,有900个法尘会现起,可以用你的智慧去观它,你与哪一个众生结缘都有一个种子,与你有关、无关的12类众生因缘都能够观照清楚,要有达到这个境界才能称有宿命通。而只能知一世因缘、二世因缘,应还没有入流成神通,所以讲起来,修行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要修证到有宿命通的能力,却也不简单。

而有宿命通的行者,所观的种子还是有限制的,受八万劫时间的限制,譬如以现在的时间为主,从现在到以前八万劫与到以后八万劫内的,12类众生因缘的这些法尘,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现起的时候,你可以观照到,但是超过这个时间范围,你就没有办法观照到。只有佛的智慧才可以观照到无始无终的因缘果报,过去、未来祂都知道,哪一尊佛,在哪一个时候会出现,佛陀都可以印证,下一任的佛是弥勒佛,在五亿多年以后,于龙华树下证悟成佛,这都是佛陀从阿赖耶识里面去观照出来的。行阴到三禅境界时,就可以有一点点可以看到它,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要到四禅的时候才会有宿命通的境界现起。

 

「三禅有情已可远离诸多禅病,使心所具有平等、正直、无功用等作用。」

初禅天行者的毛病在于觉、观,成就也是在有觉、有观,毛病也是在有觉有观,因为在初禅境界的时候,虽然鼻子、舌头这两个意识不起,但有觉、有观,有一个可以觉知的心,去观你的妄想心,甚至于是眼睛、耳朵、身体所觉知的这些现象,你去观心、观境界,观久了定力就会散乱了,失去了禅定,因此觉观不突破也不好。初禅天的境界是有觉有观,而把觉、观抛弃了,你才能有定力,不然就会变为无定力,定不住。觉、观的心用多了,定力就退失了。知道了这个毛病,就要舍弃觉、观,才能修入二禅的境界,达无觉无观境界。

二禅的境界是有喜受与乐受,这也都必须突破它,不要常常一打坐就心生欢喜心,喜爱这种轻安,这样就不会进步,因为二禅天的境界还会是无常,有时候你觉得我今天心情很好、感觉很好,哪一天「气」又不通了,又觉得很不好时,接着烦恼又来了。忧、喜受常常是相对的,当快乐升起时是快乐,但当快乐消失时就会起忧愁。昨天那个善境界怎么没有了?没有了你就忧愁,如此也就是还没有把忧、喜心拿掉的结果。

有喜也不能执着这个喜,每一次都去追逐这个喜的感觉,这样也不好,要把这个忧、喜的心去除,有喜生时心不能执着,要能够把它舍弃掉,才能够进入三禅的境界。二禅的毛病在于喜,三禅的毛病在于乐、快乐,当你知道会生起乐受相应的时候,不要去执着身体的快乐感觉,这样就能够远离诸多的禅病,而心本来是平等、正直、无功用,无功用就是达无为法的境界,最后这些作用都会慢慢的现出来。

我们修佛法与修世间禅,最大的不同是在于有为与无为,当然在还没有开悟以前,你会用很多的方法,那是无可厚非的,念佛也是一个方法、打坐也是一个方法,持咒也是一个方法,这些都是方便法。一旦有机会进入以后,就一定要修学无为法、无功用行,不要用一法。譬如你平时在念佛,在念「阿弥陀佛」,念得很精进,身体突破了,这个真心现出来了,自性现出来的时候,你嘴巴已不念,心它还是照样在念,心在念的时候,你就让它心也不念,才能够恢复到平等、清净、无为的境界。念佛也是一种习气,如果你都舍弃不了这些习气毛病,就没办法把它灭除掉,心静才能把你的法身现起来。没有碰到障碍时,要让念佛的心静止下来。碰到障碍时,你不能去对付那个境界时,就得把你以前用功的方法拿出来用,此时当然可更精进的持念佛号,让你可以专心、增加定力。

本性本是能如如无碍的,不管遇到障碍、无障碍,一切无有分别,本来就平等、无碍。这样子还用什么法吗?不必用了,可以坦荡荡地面对那个境界,如此你清净的体性,才能够越来越显露出来,这是开悟以后的行者,所必须要修学的。但是在世间禅定里面,到三禅境界的时候,这种平等、正直、无功用的样子就慢慢会显露出了,因此使你的心具有正直、无功用。此时你会不想动,碰到什么都不想动,实时有一个东西现出来,也不去抓那个境界,有人要打你,你也无所谓,能不还手,这个心就这样定了、就无所谓了。

 

「此地天众意识怡悦之相,至极净妙,故立为乐受。」

三禅天的行者,眼、耳、鼻、舌、身这五识不起作用了,但是还有一个第六意识心,第六意识粗的妄想没有,心已比较清净了,这种快乐的感觉非常地微妙,因为与身体的乐受相应,而这些都与气有关,当你打坐到气充满色身时,就会与乐受相应。气能使行者利于修心,三禅境界行者具有大随顺心,又有气使身体安稳,故能得无量的乐。虽然他们不是真正地得真三摩地,但因安稳心中生,故总称为三禅境界。

 

「三禅天共有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与遍净天。」

有身心安稳的行者,死后因身的乐受与心的粗净,感召三禅天的果报。三禅也有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与遍净天。

第一天少净天者,此类行者是依光音天天神的成就,圆满光明的利用,使光能成就音声,因二禅天天神仅伏粗漏,尚有喜受、乐受等余习,现在能让心更清净,故能披发光明成妙音声,在光成音中,发露妙境,更能诱发行者起精进心,用功不辍,故能通达心净寂灭之乐。故《楞严经》云:「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一般言,至三禅少净天境,约能初伏第六意识,因是暂伏,非永伏,只是通至寂灭乐之途,故非真得寂灭为乐之境界。此天行者天寿十六大劫,身长有十六由旬(一由旬约40里)。

第二天无量净天者,色身气机更旺,使喜心更净及至空性现起,使此净空能达无边际。此时天神气遍周身,心净轻安,能得寂灭之乐。故《楞严经》云:「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一般言,至三禅无量净天境,第六意识分别觉知的喜心更少,故能使乐境圆成,气助心静的禅定境界。此天行者天寿卅二大劫,身长有卅二由旬。

第三天遍净天者,身通心净极,身心能含容一中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心能见一中千世界,当然是身体气通与心净所致,身心能映现如此等世界,显示内外世界均圆满净极,故经云身心世界,一切圆净。此天界行者喜心灭尽,心处安稳中,又身乐遍身,胜境现起。最后因心净而成就遍地净德,终使胜境现在其前。故《楞严经》云:「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一般言,至三禅少净天境界时,约能初伏第六意识,因是暂伏,只能通至寂灭乐之途,但一入寂灭为乐之时,对自我的执着暂伏,即能得遍净天的果报境界。此天行者寿六十四大劫,身长有六十四由旬。

 

「此天众以体毛细孔充满气乐为其特点。」

行者整个身体都充满气的时候,那种快乐是世间上最快乐的禅定,着重于色身的乐觉,这是三禅天境界的现象。(待续)


[ 《楞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