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严经》想阴魔境(3-8)
                     - 爱通神力相


8、爱通神力相:

(1). 经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神通,种种变化,研究化元,贪求神力。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诚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盘。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或复,手执火光,手撮其光,分于所听,四众头上。是诸听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亦无热性,曾不焚烧。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动;或入瓶内,或处囊中,越牖透墙,曾无障碍。惟于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着白衣,受比丘礼,诽谤禅律,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常说,神通自在。或复令人,旁见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实。赞叹行淫,不毁麤行,将诸猥媟,以为传法。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积劫精魅,或复龙魅,或寿终仙,再活为魅,或仙期终,计年应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2). 释解:

本魔相「爱通神力相」,是第八个胡思乱想的心,用在喜爱神通变化上,大部分修行者首当求解脱知见,我们不奋力追求神通,一心追求神通,容易出差错,客邪随时都可以抓住你这一点,加以利用而毁你的修行路。如果说没能体会神通的话,亦还没有进禅修之门坎,心不能起感知,你心眼不开就不能感知一些事!就算是能感知,也都是小小的灵通,跟六神通、三明更差了十万八千里。行者应专心修到清静心起,或者四禅境界的行者专心去修诱发起神通来,才是正理。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神通。」

行者有不正当的心态起,这次偏爱神通变化。行者在受阴区宇间,种种感情领纳作用之间,不受忧、喜、苦、乐,七情六欲之感情作用所左右,已经能虚而明之,不让它发作出来,感情虽然不发作,但觉知心还在,故能产生灵妙作用,能不随诸境转,但能了知众生一切感受,此者谓「受阴虚妙」。

行者在受阴虚而能生妙用中,鉴照分明,能不遭邪虑,某些冤亲债主、客邪、外在非人等不能来影响你,让您生起烦恼法。它让你的心烦脑,你不烦恼,就能不遭邪虑。等你心清净了,当然外来的这些客邪,不再能左右你,所以能「不遭邪虑」。

行者没有妄念,遇种种因缘都能不相应,能这样的话,圆满的体性、清净的空体就「圆定发明」了,面对诸境而能如如了。禅者能了知一切相,可以感知,知后能定,是谓禅定。若知而起心相应,没有办法摆平,就受客邪干扰。如果你有禅的味道,对境也能如如,那就有定了,就所谓的「圆定发明」,心定则能「发明」。

「三摩地中,心爱神通,种种变化。」

行者在禅定中,有所作意都会成就,学一切事都能成就。此在世间禅的四禅境时,即有此能力,禅宗行者中的开悟者更不用谈,故六神通即在四禅境界中学而发起。四禅即是舍俱禅,舍念清净禅,《大智度论》曰:「圣人得能舍,余人舍为难,若能知乐患,见不动大安。忧喜先已除,苦乐今亦断,舍念清净心,入第四禅中。第三禅中乐,无常动故苦,欲界中断忧,初二禅除喜。是故佛世尊,第四禅中说,先已断忧喜,今得除苦乐。」

一般而言,舍念清净禅有不动智慧。第三禅中因乐动故说苦,于第四禅中说已断苦乐。四禅中无苦无乐,但有不动智慧,故曰舍念清净。另四禅境界中,行者能达息止气断,入不用呼吸的境界。行者达四禅时,在禅定中可自行断绝出入息,以息断故,得清净微妙,而自庄严。四禅境界中,行者心不依善,不附恶,无所依倚,心如明镜不动,如静水无波,绝诸虑想,面对诸境能正念坚固,犹如虚空,是故名世间真实禅定。而《大智度论》说四禅是佛法的根本,因行者于四禅种智中,定一心故,念常清净,故名不动智慧。此时行者于此禅定中,若欲转缘,学一切事,随意成就,一切神通变化,莫不从此定中出。

故行者若处四禅当时,常无事爱用其心意念,玩弄神通,就会坏事。常用心表示心还有所浮想。玩弄心久后,知心能得神通,就会起贪着的念,这个「贪爱」念常起,既然知道心要知能知,就沉会不住气,想要知道自己更多的心力。心爱神通,种种变化,辛勤劳苦地去研究追寻诸神通,贪求自己心通力。

「研究化元,贪求神力。」

种种神通变化都有其变化之元,行者都想加以研究,想追求其本元,起贪心而想拥有很大的神力。禅者的心能随缘起种种变化,它要变化以前,是从哪里化起的?也许你看过经典,喔!从空化有,从有化形。那你就自己来研究一下,在禅定中自己看,喔!观想佛像,就能化一个佛像,从那里化起,研究化元,变化的根本是从那里来的?当然啦!如果你一路听来的话!神通变化其实要有五识的成所作智来化起,前五识眼、耳、鼻、舌、身等五识来化成一切幻象,这就是成所作智。那大圆镜智呢!刚刚我们在讲行阴想阴不清净,则无大圆镜智,因它都被你的习气毛病盖住了!被你的妄想心盖住了!所以,这个心没有办法像一面镜子能映照大千世界。如果大圆镜智成就的话,就是性清净,十方虚空一切众生都自然现在你的心湖中,自然而现!只有到佛的境界、大菩萨的境界才能达到,这不像一般外道的天眼通,或者宿命通。性清净时,就像我们做梦的时候,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以前那一世的影像会现,心净者是在脑筋很清清楚楚的时候现,而四禅境的行者还要起观才能现。比如说,你去研究心念力,这个境现出来的话,是反向的,如果我们「A」写这样,现出来的变成「"」这样,那就背后观啦!这又是什么相?这跟生理、物理都有关,影像现出来,你就知道。所以,以后有一个课程,教你恢复记忆力。右脑的记忆力,就是影像记忆,现出来是一个图形;左脑是司语言、文字记忆。很多人说记忆力不好,像我们潘大德现在能记得起来吗?好一点没有?不吃饭、虚脱的时候,脑筋转不来,气到脑筋,压到你念头动不了!烦恼是没有,但是傻傻憨憨地,好像一片空白,气太旺也有关系,营养不够也有关系,睡不好也有关系,要各方面去调理,要懂这些养生的方法,然后才开发出你的脑力。很多人看了这一张图样,他不是这样背记进来的,而是整张纸映到脑海以后就记进去,然后要看的时候,将整片中取一行一行的读,这个力量当然很不错!但这个要去练,然而练太早不好,心还没有清净就练这些,搞得不好还要着魔。

宿命通的修练,上个魔相中已介绍,现在再讲神足通怎么起。当一个行者全身经络通后,气布满整个色身,行者躺卧在地上,身一直要往上浮起。色身充气故,若有一只筷子大小的东西,压放在身体上,行者感觉其重无比。若我们用自己的手掌放上去,更觉得重量之大甚于前者。故行者体轻气满之时,来修练神足通马上就能成就。当心意念观色空无质量,心念起色身要往上飘,则色身即能飞起。任督两脉通者,正经十二脉亦会通,奇经八脉的另六脉亦联结而成全身通彻,此时才是气布满之时,当然要学神足通易如反掌。时下之人,常自言任督两脉已通,功夫了得。但看他并无真通的样子,因无天神之样,无气满之样,气满者有气满之异样,一看便知。很多人修行境界不知真实,却常说自己已多了不起了,真得要小心为是。就是有六神通具足行者,若无修学解脱知见,不能以空、无相、无愿为修学涅盘的法门,祇得天报果位,天命终时还是再入轮回的。

研究这个心能现神通之元多时,魔候得其便你在搞这个神通变化,我就让你一目十行,然后过目不忘。那又糟糕了!你要研究我们起心动念变化的根本原由是什么?大圆镜智清净的时候,它会现种种的众生相,甚至于十方世界都在心里面,那要化的呢!要藉用成所作智,但「成所作智同圆镜」,是在八识清净后始能发起的神通力。佛的神通力不是练成的,是心清净后自然现起的;这是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给你依次调伏了,你的分别我执、法执,你的妄想都被你调伏,俱生我执、法执亦调伏了。这些起码要想阴清净以后,大圆镜智才能现,所以在行阴区宇里面的行者,在八万大劫以内的众生因果报应,他都可以观清楚,因为行阴区宇中都在讲生灭,众生的生灭因果,他才可以观,代表他性清净,妄想都没有了,想阴区宇毛病都没有了,性清净的时候,才可以去玩神通变化,这不是前五识眼、耳、鼻、舌、身等五识在作用,而是你观想什么、看什么、听什么,都可以让它从无中化有,它所现的一切境,跟大圆镜智一样的功用,都能够成就一切的神通变化。

行者心还不清净的时候,就在禅定之间,研究这些神通变化怎么起,研究这个根本识怎么来,因此「研究化元」神通变化的根本是怎么来的?起了这个喜爱神通的心,所以「贪求神力」。一般人都喜欢这种力量,我们修行的人,心还没有到清净的话,就不应去玩这些。像日本人常常写有关念力的书,都很叫座的!我们念力、心力,是可以达到某些世俗的人认为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如:让木头着火用念力一直观想,啪一下,真的火烧起来了;或者观想铁条,用念力,让它弯曲。

台大教务长李嗣涔博士,专门在研究能量物理的,他找几个十三岁以下的小孩子,他们就有这个能力。小小七、八岁的小孩,他有念力,让汤匙弯曲,它就弯!这种力量怎么来的?怎么下手?这些人前世是修行人,出生后不久受世俗之污染还少,故有些人有此能力。

有的修行人喜欢搞这一套,我们却很怕去动这个心念,禅宗祖师大德讲的,开悟的人他得执杖牧牛,为什么要执杖牧牛?他念头起来,邪念升起时,会真的伤人于无形。故修行者很害怕念头起来,俗云恶从胆边生,对某个人从心中起恶心这个家伙,我非常气他。再来就怎么样?一个恶心念,一直提上来,给他死吧!你有杀心的话!这个念头很快就会起来,这种念头起来的话,很快的!过不了几天,他真的可能就死掉了!你的心力很强,这神力很强!所以懂这些的话,如果心不清净很不好!因为到了这个境界,你心不清净是很不好的!除非你是魔,扰人、杀人惯了,本性都迷糊了,不会相信因果。一般修行人很害怕心力太强,小则你稍微动一个不甘愿的心念,对方就不能如意。

有的人说我只有起一个念,对方就摔了一跤。是你心不清净故,给这个家伙摔倒好了!果真的,他摔一跤!那么准!以后你乖乖的,都不敢乱动心念了。除非你是魔,喜欢扰乱别人,喜欢捉弄别人来愉快自己,才有这种心态。真正修行的人对此心力就很害怕为什么我这么一动念,对方就真的发生不好的事情?所以「执杖牧牛」,把你这个心管得死死的,也因为这样,你才能解脱,才能转以前习气毛病及业力。

行者心都还没有完全清净,现在来玩这个空性,怎么起一个神通变化?这个分身、化身怎么起?从空性起?或者从法起?或者依对方的意念生起?你意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化一化身与您相应,祂能有千万亿化身,同时有千万个众生意想祂,那祂怎么办?祂还是这么化。这些都是可以研究的,但这时来研究,太早啦!心都不清净,研究这些神通变化,所以「研究化元,贪求神功」的毛病会为魔知悉。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此时天魔找到下手的机会了,因你贪迷神通之研究,喜欢玩心通力,就找来一修行较差的人来下手,飞出其魂魄精灵依附此人。此被魔附之人不学而能讲经说佛法,然后前来迷惑你。魔为何会扰乱于你?因你修到解脱后,你要跳出三界,还要拉好多人出去,所以他就专门找你有什么漏洞,你有什么用心意的,有什么希望的,他就伺机而动。等了好久,难得你会深爱神通之研究,刚好可制造机会了。

当然魔不能直接依附于你,因为你色、受阴已经练得功夫不错了,身体、心理可以自主了,不会直接受到魔扰,他只有假藉第三者来毁灭你。透过第三者,这个人当然不是随便抓一个,这个人一定没有正知见,不学正法的,又很喜欢说已修到多好的境界。魔很容易找到这种人以后,魔就飞精魄进到这第三者的心腹里面。之后,这个魔着之人就无端会讲经说法,因为他的心其实就是魔的心,魔的心就能够控制其心及嘴巴。

很多外道或表面是佛教道场却崇拜怪力乱神的这些道场,他们也可以讲一些佛法,但都不是具有正知见的,重要的解脱道他不讲,他讲那些天花乱坠的表面文章,讲了半天还不知怎么修行,都不讲要断一切的不清净心,断一切的烦恼,没有讲这些怎么修行?

世尊尝言末法时期,应以三法印来判定何者是正法道场,或是邪魔、外道道场,哪个道场不讲三法印,就是非佛世尊所付嘱的道场。何谓三法印?「三法印」就是无常、无我、涅盘等三。意即一切行无常,为一切法无我,寂灭涅盘为乐。举《成实论》来说:「又佛法中依法不依人,法亦分别,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是名净法。非但随经,又佛法中,有三法印:(1)一切无我。(2)有为诸法,念念无常。(3)寂灭涅盘,是三法印。一切论者,所不能坏,以真实故,名清净调柔。随梵行者,八直圣道名为梵行。梵名涅盘是道,能到故名梵行。法宝成就如是功德,是故应礼。」由此段经文得知,学佛法要依法不依人,而依法要依了义,不要依不了义。什么叫「了义」?即是讲无常、苦空、无我,学了义法才能入涅盘、寂静,得真正的快乐。

一般外道道场,会耍一些怪力乱神的事,或搞一些鬼神通之类,来蛊惑徒众,来让他们信这个“佛法”很好。什么“佛法”很好?真正佛法就是要推翻你的习气,培养你的德行,回到本来的空寂,什么都不能够去崇拜,或者搞怪力乱神的事情。此魔着之人毫无来由的能讲经说法,是魔透过另外一个人,把他的魂魄进到这个人的里面,使得他突然间就会讲经说法。

「其人诚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盘。」

这一句跟上面有一点不一样,应该都一样嘛!「殊不觉」、「诚不觉」,差不多意思,但后者有故做迷糊状,不用心去觉知其能力为何会突然而来!故没有魔着之警觉心,同时又自己说已证得无上涅盘,真是无知之见。

涅盘分有两种,一为有余依涅盘,一为无余依涅盘,后者即是无上涅盘。从世间第一法,修行到声闻、缘觉所行法,即能得有余依涅盘,有余依是有余依之身及余习,有身及余习但能悟得解脱知见的人,已能脱离烦恼法。而无余依涅盘除破色身无有身见外,亦无有余习留存,一切法生起都是白业、净法,始得称为无上涅盘,这是果地佛的境界。涅盘的境界又如何?经偈云:「能持净戒名比丘,能观空名行定人。一心常懃精进者,是名真实行道人。于诸乐中第一者,断诸渴爱灭狂法。舍五众身及道法,是为常乐得涅盘。」

而得有余依解脱,还要得到无余涅盘,才是真解脱 ,才名解脱门。无余涅盘是真解脱,即是能脱离身心之苦有余涅盘为作门,在世间法中,有因中说果,果中说因,因因果果,能于中无烦者谓有余依涅盘解脱。若能进而修三三昧(正定)空、无相、无愿,这些空、无相、无作之法能得到定性种性,则行者对一切心、心所法,随行身业口业,都能面对此境起心不相应,这样才有无上涅盘的样子。

「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

此魔着之人在魔的驱使下,就来到这个喜欢钻研神通本元的男子地方,就敷座而说起法来,开始展现其魔力,就要显示些神通来诱惑他了。一个追求神通知见的人,当然很喜欢一些异能神变,故说法后就要现一些怪力乱神的事来诱惑他及其徒众等。

「是人或复,手执火光。手撮其光,分于所听,四众头上。是诸听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亦无热性,曾不焚烧。」

此魔着之人手里拿着火把,且用另一只手撮取这个光,然后把它丢给在底下听他说法的这些四种徒众上,本来他自己手上火光并不大,另一只手把它撮取此光以后,丢到每个人的头上,每个人的头上都有一团火,没有火把,只有火光团,这个火光团还延长好几尺长!这个神通力不错!但是火是火,并无热性来烫伤诸听众,一点点热的感觉都没有。「曾不焚烧」,也不会烧起来,这是玩火的把戏。

「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动。」

像达摩祖师一样,芦苇渡江,他跟梁武帝对谈,话不投机,谈不拢以后,梁武帝不能接受他的「廓然无圣」的公案,他认为话不投机,所以就走了。他不是秀给人家看的!他是自己跑路要渡江时,没船可渡,所以自己摘了一支芦苇,踏在芦苇上就渡过去了,让别人给看到了,所以才留下这段话!如此说来,达摩祖师也有神足通了,其实他也可腾空飞渡,但他还是选了芦苇渡江,不要太炫了,遗误众生。

此魔着之人依魔的心念是要诱惑人的,而且是魔的力量所现的,所以他能在水上走路!达摩还用一根芦苇骗骗人的眼睛,此魔着之人根本连芦苇都不要,连一个踏脚的东西都不要,在水上就行走啦!所以能水中走如履平地般地稳健。亦能跳入空中,安坐而不坠地。这些都是神足通的现象,心中心法初祖释大愚大师,证得佛道悟自本性后,有一胡僧现身,嘱咐他不要一直在此打坐了,要下山去度化众生。但因他名气没当时的虚云老法师等那么有名,为要吸引大众注意,故有天在闹市中,飞身在虚空中,安坐不坠,因此造成大江南北轰动起来,请求灌顶修法的人一大堆,也因此学生良莠不齐,修得没结果的人反过来会谤法,真是始料所不及。

「或入瓶内,或处囊中,越牖透墙,曾无障碍。」

此魔着之人身体缩小就可钻到瓶子里面去,或进到袋子里面去啦!因身体会缩小,才能进到瓶、囊之中。甚至于,能越过窗户、穿出城墙,都没有障碍,整个身体好像不存在一样。

这个神通力在灵修方面,你要做到这境地也可以。心一灭的话呢!形也没有了。上次我也讲了一个公案,行者是在客厅中在打坐,突然间!想到柴房里面还有什么东西没有拿!心到此柴房里,但挂碍心念起,分别心一起,身体就现形啦!出定醒来时,身体是在柴房里面。糟糕!柴房本来是由外锁着的。这时候要出去又不能出去,只得从里面叫家人,家人就觉得很奇怪,这个人怎么跑进去,自己关起来,还在里面叫,他又不能明讲,只得默默承受!我们讲灵异的事情,就要知心如果能入空的时候,形也没有,然后到那里就到那里!禅修也有这种现象。但是魔的力量,更不可思议,轻松就可以做到,穿墙越壁都是简单的事情,问题就是魔的境界也可以做到,魔的境界没有到佛的境界,差别是什么?就是后面这句,「惟于刀兵,不得自在。」

「惟于刀兵,不得自在。」

本来你可以穿墙越壁的话,应该身形已无,不怕刀剑才是,偏偏就受不了这刀子来砍,表示他还有身形,只是隐其形而已。就像某些咒语样,可以隐身,但不能去其实质的体。真正圣人如何呢!色阴没有的话,色相就没有,或者是证到无余涅盘,无余涅盘的圣人,它是无余依身,就像无色界的天神一样,他是没有色身,只有一个心念。无色界的天神既然无色,为什么还没有解脱?因为他没有练纯无漏智慧,没有练空、无相等解脱的知见,所以天寿尽后照样再去轮回。

诸菩萨佛的境界是无余依涅盘,没有色身,所以法身无所不在,也无所在。魔等就不一样,他没有证到这个境界,所以他没有空掉自己的色身,虽然他会变,不管怎么变!但是还有一个身在,所以他还怕刀剑,砍下去,还是会流血,会死的!所以不得自在。

再举佛门大乘佛法倡始者龙树菩萨来说,他未学佛教正法前,习得隐身术而去造业。龙树菩萨年轻时即熟读当下印土的经论,就是没有学到法术,不久得知一个术士,会隐身术,与一些同好就去登门求教,想学隐身术。那术师看到他们年轻,德行不是很好,不愿传授。此等年轻人苦苦哀求,术师缠不过他们,只得给每人一粒药丸,嘱咐说道:「你们用水将药丸磨化,涂在眼睛周围,人们就见不到你们了。」龙树便当场将药磨粉,并分辨药味,对术师道:「药中有七十样药物合成,对吗?」术师不胜惊讶,问他怎么知道。龙树说:「我能从气味中辨别而得。」术师甚为叹服,只得再叮咛要慎用此药与咒术。

年轻的龙树等四人仗着隐身术,从此常出入帝王宫中,取宫女恣情玩乐。百余日后,宫女竟有人怀孕了。国王大为忿怒,严加责问,宫女们哀泣说:「非是我们不贞,是睡梦中有妖人作弄。」国王便召集术士商议。有一术士说:「凡这等事有两种可能,一是鬼魅作崇,一是术士捣乱。陛下可多派人手于黑夜中,暗暗分守在宫门背后,若是宫中有异动,可用兵器胡乱砍杀﹔若是妖魅,虽无迹象,亦可用符咒消灭。」皇帝立即照办。

不久有人来报,是术士所为。国王当即派武士数百人,禁闭宫门,手挥刀剑望空乱砍。三个婆罗门术士被杀死了,惟有龙树药性未过,没有现形,又屏气凝神躲在皇帝座椅背后,终于逃脱了性命。当然年轻的龙树逢此变量,方纔觉醒,想到佛陀常说:「贪欲是众苦与祸患的根本,一切败德丧命之事,皆由此引起。」于是下定决心,学习正法,后来广读大乘佛教经论,始觉佛法之伟大,悟知真正佛法后,龙树菩萨开始倡导大乘佛法。

魔着之人说这个境界已经是佛了!可以穿墙透壁,可以水上走,可以在瓶子、袋子中进出,可以在空中坐立不动,变化这些,变化那些!其实,天神也可以做这些,四禅以上的修行者都可以做这些,但是成佛了吗?当然还没,如果还有很多行为是不好的,更不会是佛了。

「自言是佛,身着白衣。受比丘礼,诽谤禅律,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

自言是佛,身着白衣,他不是出家人,是以在家居士身显现其魔境,自称是佛了,受各个比丘顶礼。比丘是代表释迦牟尼佛,不管是形象、德行,一个白衣受比丘礼拜,那根本就是贡高、我慢,自大自狂。因为他被魔迷惑了,就现出这些不正当的形象来。如果你受过菩萨戒,里面有一戒走路不可逾越出家众,要落后半步,在背后跟着,一步一趋。此着魔之人大言不惭的说已成佛,可受人顶礼。

修行者当自知谦卑有礼,要懂得戒律,就不会去违犯这些。譬如说走路,有些师父好像手脚不很灵活,摇摇摆摆的!你看不惯,就说:「师父,我带领你!」如果他不置可否,你就说:「那你跟着我!」这些都是不知节制自己,潜意识里就是贡高我慢。平时生活中,大有这种人。或者我懂得比较多,我的观念可能比较好,然后就自以为是,唉!这个我来做,你跟着我」,这种人潜意识里面,就有贡高我慢的心。你自己要警觉,本来行为就是要非常平和的,你如果有戒律在的话,你这个人是很平和,也不会因为守这个戒律好像觉得很别扭,反正我就是这样!

上次赵老师来,大家显得很中规中距,她认为你们搞得好像没有生气,佛禅是自在无碍的,不管怎么样子?若自性清净的话,也觉得很自在啊!不会因为我中规中矩!很有礼貌、很有规矩、很严谨,而就觉得很束缚,应是很自在。自在在内心,规矩律仪是现在外的。不管是外面的环境恶劣还是良好,我心还是很平和的对这些境,这才是一个有修行的人的心态,不是说看你很别扭,你应该这样活泼啊!嘻哩哗啦啊!这在律仪上来讲,当然是不好的。在家人可随便一点,出家人更不行!他有四种威仪要守。但我们在家居士也不能太离谱!太离谱就变成着魔了!不按牌理,没有规律的都是不对的。

受比丘礼拜以外呢!还毁谤禅律禅宗修证方法、修证的境界太狂傲不拘,而律宗则是太死板了。故此魔着之人就大谤禅律。禅者为什么有点狂狷?因悟得空理,但不知回中道观,故目无一法,无知者即现俇妄之相。而律宗行者就太死板,中规中距,从不逾距。这在魔来看,不知其真实修行的境界层次,而妄加以毁谤。并且动不动就责骂徒众,这样不对,那样不好,自己因无实际修证解脱心态,怎么看就是怎么不对劲,就说各个都不对,辱骂徒众。揭露人家的隐私事宜,从来都不避讥嫌。

「口中常说,神通自在。或复令人,旁见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实。」

魔着之人口中常说些神通自在,但见一个骂一个,好像所有人都不对、都该骂。但平时又常喜欢讲神通、自在,他除现一些鬼神通外,一点也不自在,才会时时骂人,到处骂人。不然就现些异能,可以让徒众们在旁边就可以看到西方极乐净土,或看到东方佛土。他可以用魔力显现些善境界在这些徒众身体旁边,是用他的鬼力所现异能惑人,这些当然无真实可言!

如果他真的能把西方净土化出来给人看,那他真的心空能现,是真的神通力。但魔那有此种修证?他仅是化一个假的、幻的境,所以不是真实的。就像我们在禅修之间,有时候现一些影像,是由你第八识中现起,你熏、熏、熏久了以后,心想到佛相就能化一个佛像,那个佛相也不是真的,等到你意识醒过来的话,那个相就没有了,或你恢复你的意识分别心比较强的话,佛像又不见了。如果真的化成的境,应该我张开眼睛,我摸你都应该真实地存在,那才是真的。观世音菩萨要化一人身,一定给你看到真的有这个人,不是只有影相。你睁开眼也是一样,他还可以跟你讲话,做什么都像真的一样。如果光化给你看的话,这个非有真实,此等魔没有那么大的修证,都是鬼神之力而已,鬼力也会变化没有错,但不是真有这么回事情,就像魔术师也会变,但都不是真的。

谈到力量,大力鬼神也可把须弥山举起来,但要把其它佛净土搬到这里,等于是一个世界搬到我们这个世界来,那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故那不是真实的,那是诱惑人的!所以说鬼力惑人,非有真实。

「赞叹行淫,不毁麤行。」

魔因未断淫欲,故他行淫欲没关系的,但反过来赞叹行淫,说不会破坏你的修行。其实修行最难断的就是这个淫欲心,淫欲心不强,不会来生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卵、胎、湿、化等四生,都是淫欲心才会来受生的,故淫欲是最根本、最难断的,只是你做不到,没办法,做得到最好!他说行淫是不妨碍到你的德行,但事实如何,一般人行淫后血气衰、智慧减退,一定是有妨碍的。但魔着之人行淫后,真气还旺,因魔力使然的原故。

「将诸猥媟,以为传法。」

各种不正常的、不干净的淫欲行为,认为是一种修行法,还要像传衣砵一样的传给大众,个个这样传递下去。这种淫欲法,有正知见的人,一看就知道不对了,能跑就跑得远远的,还受他一个一个来传这些淫欲法?像廿、卅年前那种大家脱光衣服在礼拜的,有智慧的人,当然一听就知到是魔道,有正知见的人一定说这个是不正常嘛!不管你来时是赤裸裸的,既然是在礼教道德范围之内,你也不应该脱光衣服在礼拜,所以我们要有正知见。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积劫精魅,或复龙魅,或寿终仙,再活为魅,或仙期终,计年应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恼乱是人。」

这些又是何种魔在扰乱呢?都是天地间之鬼神,天地间鬼神何其多,天之气、地之灵蕴育出很多鬼神!孕育很多的山神、林神、河神、海神,一切草木积久成鬼神,土地积天地之精灵养成的鬼魅。我们不能否认天地之间有很多的灵气,所以风水会孕育出很多的鬼魅之属,山有山神,经过天地之间这种灵气滋润的话,就变成精了。海也是一样,所以山、海、风、河、土地、一切的草木,都可以承受天地之间的灵气,不是只有一年、两年,久而久之,千万年有加,积劫精魅,积了很久的时间,可以变成精,变成鬼魅之类的。甚至于龙也一样,可以承受天地之间的灵气,再转变成龙魅。

另外有一种人修成仙道的,道家是修仙道的,尽管他可以活得八万大劫,但寿命尽时不想死,因他只有一个心念头,再活起来就形成了鬼魅了。道家号称性命双修,现在法X功之类,又在说性命双修,都是属于道家的范畴,命就是命,要之就有尽,尽了又不甘愿死,就会变成鬼魅之类。我们佛教徒是修性,有时候不修命,佛教徒看得很开啦!生死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把性修好了,身命生死就像老来换个房子嘛!你要行菩萨道,寿命尽了,身体老化了不管用,那就舍生,再来受生、成长,再去行菩萨道。

道家修气多于修性,性只修一半,他们虽叫性命双修,有修一点善行,修心地,但是不究竟。主要还是修命,修命就要练气,能够练成,有一个不灭身,如彭祖活到几百岁,那是修身。有的仙寿命更长,几千岁,甚至于几劫,但寿命尽的时候,该舍报,他不甘愿,所以「再活为魅」。寿终的仙人,本来要去轮回,他不去,不甘愿的心说不去,所以就变成鬼魅。故经说或仙期终,计年应死,但就是不想死。

或者成仙的期间完了,寿命尽了,算一算年纪也应该死啦!但是他的形状不化,魂都不在了,形状不化,别人就借用他这个形体,所以有些妖怪依附在他的形相上。讲这些,有时候我们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我们最熟悉的八仙之一的李铁拐,就是这样子借得一死尸成活。八仙里面有一个李铁拐,他跟他的徒弟交代,我打坐后会去个地方办事,如果我七天魂魄不回来,没有醒来时,你就把我的色身火化掉。结果人算不如天算,他一出神以后,中间遇到一些杂事,不得不插手干预一下,神魂回来的时候晚了一天。他的徒弟就照他的吩咐,七天不回来就把他身体烧掉了!他魂魄回来后无体可入,糟糕!身体被火化以后怎么办?总得找一刚死的尸体借用,所以他去找个刚死的老乞丐,此尸体还瘸了腿,刚死不久,他就钻进去了,利用这个色身。

我们谈到阿赖耶识时,就了解阿赖耶识不执取这个色身的话,人就死了!以后你们修到一个境界时,色身破的时候,这个魂很容易飞出,但也不能就这样一走了之,舍弃执取这个色身的话,人就死了。有修行打坐的人,我们讲是死了,其实就是飞天了,此时定要有一个意念生起,告诉自己不能走,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去那里都一样,要守住这个色身,才不会一直要飞出去。

若识神飞走离色身了,身体已不是你的,但是又有另外一个魂进来,又变成一个人又活起来,但是里面识神已经换人了,所以李铁拐就是借用这个壳子。现实的人生也有这样,这个人死了,魂飞走了,但另外有一个魂刚死不久的时候,他找不到壳子,就钻进这刚死不久的人的身体里面去,他就活起来了,但是对他原有的家人不认识,所以讲的话都牛头不对马嘴了,因为他身体里面的识神是别人的,只是身体是原来的。

我们阿赖耶识不执取这个色身的话,就等于代表该舍生,离身体而去,这些仙人呢,他是偏重于修命,所以他很爱他这个身体,修成能出阳神、阴神,这种形体就会被这些鬼怪依附,因其形不化,他怪来依附,年老成魔。成魔后就不甘寂寞,常会恼乱是人,破坏修行者的德行,使他沦坠。

「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此等山、海、林、土鬼魅等, 或因龙、仙形体不灭,被此鬼魅占住成魔,来扰乱修行人,使大家要成圣的因破灭,成不了正果,自己心满意足后,就抽腿他往,离开此人的身体。当然此人与其徒弟等,已犯诸多罪行,当受王法制裁,故都陷王难。你们应该先警觉会有这种现象,不要 受此等天地大力鬼神,如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草精、木魅、龙魅、仙魅等魔扰,才不会再入轮回之流。如果你迷惑不能自知、自主的话,会堕入无间地狱,因为你 除自己迷失以外,还连带很多的徒众一起迷失,散播不正当的修行言论,是要入无间地狱的。

这个魔相在讲喜欢探讨神通,才有机会着魔!修行者要心真清净,得漏尽后 ,五通自然现起,若行者心未净、未解脱,而沉迷于神通的体验,很容易为魔所害而不自知,大家应该都了解此魔相,安住自心于解脱之修证为要。

( 88 年 5 月 30 日 讲于 法尔 )


[ 《楞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